二宫的演技没觉得怎样,演什么还是二宫自己的样子。
吉永小百合跟演他女朋友的黑木华(哦天,刚刚看完,我失忆了居然给忘了,后补)一句话一个动作就可以让人如戏。
两次泪奔,一是女朋友陪她学生去公所询问失踪三年当兵父亲的消息,一个复员缺了一条胳膊的大爷告诉她父亲已经战死时。
小女孩强忍着转述爷爷的话时大眼睛瞪得特别可怜。
二是最后二宫告诉母亲你已经来到我们的世界时母亲又欣慰又解脱的喜极而泣,活着真的好难。
上海大叔意外的暖心。
被母亲说油嘴滑舌时笑了那么久,有点吓人。
不过最后去叫医生时的慌张表现和灯光的晃动,还是很不错。
美中不足处:女朋友订婚有点突兀!
最后的圣光和合唱略做作!
嗯。
容不得別人說他半句不好。
容不得。
站在日奧領獎台上。
第一次從他口中聽到不甘心。
於是第39回他拿到了。
名副其實。
實至名歸。
2016/06/22母と暮らせばMemories of My Son2015/12/12舞台挨拶的二宮和也穿了一身土黃色(?
)的西裝。
端正英氣。
鏡頭感十足。
游刃有餘的就把氣氛活躍起來。
描寫原爆的唯一場景是墨水瓶碎裂。
在一片黑暗裡各種玻璃碎片像是要插到你眼睛裡去。
沒有眨眼睛。
生生逼出眼淚來。
膠片質感的畫面。
大概也在某個意味上來說和浩二愛拍照片相呼應。
話匣子浩二一出現整個畫面就明亮起來。
坂本龍一的配樂輕快的恰到好處。
生動的表情動作。
誇張的模仿。
像是演舞台劇一般。
是能把眼淚笑干。
能讓媽媽眼睛彎起來的快樂。
媽媽問。
——浩二,你好嗎。
浩二笑到倒進房間裡只看見直撲騰的穿著白襪子的腳。
——哈哈哈哈哈哈哈我死了啊媽媽你居然問我好不好。
我可是死了的人啊,怎麼可能好。
用帶著歡快的語氣把最悲哀的事情平鋪直訴到面前。
砸在黑膠碟上大滴大滴的眼淚。
低下頭來用手擋住的眼睛。
夕陽的背景裡淚痕清晰的側臉。
然後房間暗下來。
像是町子說的。
媽媽一個人的身影,像影子一樣越來越淡。
融進黑暗裡。
亡靈浩二的設定是。
一掉眼淚就會消失。
講起回憶興奮的伸出漢堡手舞起來。
指揮著一整片影子樂隊大合奏。
叉腰唱歌聲線清亮。
低音婉轉帶震。
小時候有很多的夢想想當電影監督想當指揮家最後去學了醫要去長崎的離島上當醫生。
小學了還尿床在媽媽從不生氣的溫柔中得到救贖。
滿屋子的喊著媽媽媽媽媽媽一直喊到得到回應為止。
像每一個平凡中帶了點調皮的普通男孩。
被誤以為是間諜抓去關小黑屋。
平時待人溫柔的媽媽生氣的直接去找了司令官壯著膽子理論。
——因為是為了我最愛的兒子啊。
媽媽說。
被放出來之後眼睛那塊還帶著傷母子倆一起去吃麵。
媽媽邊吃還在抹眼淚。
浩二嫌棄的說麵湯裡都有媽媽的鼻涕了。
媽媽一股腦把剩下的麵倒進浩二的碗裡。
浩二盯著麵說。
——啊帶有媽媽鼻涕的麵。
——啊好好吃。
小聲的像是不經意的嘀咕到。
總是給媽媽以低價帶各種吃的用的的上海老爺爺。
浩二(注:亡靈🌝)在後頭舉著雞毛撣子(?
)鼓嘴。
還生氣的要去敲老爺爺的頭。
——媽媽你那副在那個老頭子面前fufufu笑的樣子我要去告訴老爸!
我要去告狀說你在別的男人面前fufufu的笑!
——別別別,千萬別去告訴爸爸啊。
福原浩二就是這樣一點點栩栩如生起來。
是那種。
平淡中帶絕望。
絕望中帶光亮。
是光亮。
不是光明。
卻有希望。
有平凡生活中的小幸福。
最近也重新開始。
拍膠片吧。
我其實一直很害怕沒有上映之前的各種過高評價。
期待越大失望也越大。
但是這一次。
對於二宮和也。
他值得所有的稱讚。
山田洋次細膩敏銳。
在細節上的注重幾乎能全部戳中我的點。
吉永小百合溫柔堅韌。
是那種內心真正強大的無形氣場。
再加上坂本龍一的配樂。
所有的笑中帶淚都在音樂聲中找到歸宿。
說點挑剔的話。
如果本田望結妹妹也能用長崎腔。
如果黑木華再自然一點。
二宮和也說。
這部電影裡面有我想要表達給你們看的東西。
關於戰爭的想法關於很多。
多看幾次去領悟吧。
——好。
《母と暮せば》影评 一如既往地先看电影,后刷豆瓣影评。
看到许多人说nino演技不在线,作为一个伪粉,我可能要整两句。
首先,有人说小百合、和也、町子面部表情单一,演技集体不在线。
我想讲的是,这种单一不同于某些烂片中演员演技匮乏而导致的空洞与尴尬。
相反,这种强忍痛苦、苦中作乐、怕彼此担忧,而在悲痛中建立的单一的、恰到好处的笑正是对演员演技的考验。
多一分则轻浮、少一分则显得压抑。
此外,面部表情只是表演方式的一种,就算有问题也不能求全责备。
母暮中回忆往昔的部分不少,导演某种程度上可以说是更侧重于依靠角色的肢体模仿和口头描述来重现过去。
这也符合浩二活泼开朗、甚至有点话痨的人设。
不知道是声优还是演员原声,我被生动且富有张力的嗓音深深的带入剧情。
比如浩二模仿老师打骂自己;模仿一向温柔得体的母亲讲粗话;町子回忆小百合因浩二去世而哀毁骨立;浩二回忆自己被宪兵当作间谍抓去被母亲救出去后吃的海鲜面,模仿的桥断有的温馨,有的情切,但看完就会发现这些其实是更戳泪点的存在。
毕竟,所谓悲剧就是把美好的东西撕碎给别人看。
战争夺走了伸子的一切,战死缅甸的大儿子、被蘑菇云带走的二儿子。
浩二未婚妻的陪伴使她感到欣慰,却又带着几分不安。
因为逝者已去,她知道不能让町子永远陷在这里。
这不是情感的磨灭消亡,而是现实陷入情感的漩涡,也算是一种必然吧。
这也使得伸子更加依赖这个缥缈的灵魂。
情寄此,吾复求何?
当伸子得知她可以同浩二一起去另外一个国度时,她一改之前的压抑,舒心的笑了。
之前的思念已经跨越了生死、超然于尘世。
町子与小黑的结合使得她抛下了最后的顾虑。
坦然地了却痛苦与忧虑,这应该是她最幸福的时刻了。
伸子解脱了,她来到了天国,来到了至亲的身旁。
而活着着却要带着伤痛继续生活下去。
这是不幸还是万幸,只有伸子自己知道。
最后真是泪目了。
作为一部反战题材的电影,影片以小见大,通过一个家庭的不幸折射出战争给日本人民带来的深痛灾难。
是啊,战争只是政治的工具,他们曾经被深深地麻醉、欺骗,成为政治博弈的牺牲品。
我们不能带着有色眼镜,受害者何苦为难受害者?
最后,感谢大佬推荐,望斧正。
@我们可爱的队长
(微剧透)趁着还有记忆,赶快回来写点东西。
一个人骑了半个多小时的自行车去看电影,然后又踩着同样踏板的回程,我竟然有点不知道自己在哪里。
甚至自己是生是死,是人是鬼都有点混乱了。
就像大家出剧场时一个姑娘小声感叹说:「今自分はどこすら分からなくなってきた(现在我甚至不知道自己在哪里)」。
这就是这样一部电影。
<图片2>看电影前我完全没有看过简介(我就是这样一个不称职的fan),看剧名猜测是个讲亲情的。
12:50场带初日舞台挨拶的转播,登场的是主演三人加导演。
nino一身褐色西转,头发偏分。
转播的好处就是有近景)。
然后给nino近景的时候我又在吐槽这家伙是不是又没上妆啊 = =。
之后提到了方言,才让我担心我能不能看懂了,别睡着就好(汗。
然后nino今天也有好好的跑火车,一句话逗得黒木妹子脸都红了。
然后有提问问吉永さん和nino演母子,有像似的地方吗?
然后吉永さん回答说:有人说过脸型很像,然后急性子的地方也很像,经常看到这人飞速卸妆回家(笑。
舞台挨拶也不过十多分钟,不过托此之福没有广告。
上次看bakuman放了十多分钟的广告我都要离席了好么!
剧情也是欢乐和压抑各占一半,前面浩二(nino的角色)还在调皮逗笑,后一幕话锋一转就压抑难受起来了。
还有画面的明暗也是,本身电影基本是以暗调为主,过去的回忆片段亮调子居多。
常常画面刚以暗调子结束就里面切换成亮掉的回忆。
现实虽惨,但远不及回忆那么触目惊心,用亮调来体现残酷,这种对比手法实在让我印象深刻。
其实更让人惊叹的还是主演们的演技,里面母子两人对手戏和独角戏意外很多,one cut也很多,有些部分甚至不像在对戏更像自言自语。
有很多时候被浩二的调皮捣蛋逗得会心一笑,有时候又被这个小捣蛋的率真弄得很伤感。
浩二是一个很率真很爱笑的少年(nino居然又演了个高中生?
大学生?
学生制服so帅气!
),坐在阶梯看母亲的眼神简直太温柔。
越是满含笑意就越显得悲伤,毕竟他已经死了。
这是一个生与死,人与鬼,执着与放手的故事。
其实中途我就猜到了这部电影会如何结束。
里面印象很深的是まちこ(黒木妹子的角色)在发生原爆时,因肚子痛没去学校所以逃过一劫,几个月后终于下定决心去归还朋友遗物的时候,那朋友的母亲得知她活下来的原因后,竟说“早知道我家女儿也装病好了。
”有心或无心,都给了まちこ一刀。
まちこ三年作为逝者的爱人照顾着母亲,不愿忘记,更多的是不敢忘记。
死去的人是痛苦的,然而偶然活下的人却也不能去追求幸福,因为这样会对不起死去的人。
当最后まちこ选择放手找到自己幸福的时候,我想我是松了一口气。
活着的人都没有选择幸福的权利,那谁还有权利幸福呢?
和我一起看首日这场的人意外年长的人很多,比例大概对半,甚至年长的人更多一点。
在最后电影院灯亮起来之前没有一个人提前离场,散场的时候多数的人眼睛是红的。
大多数人没有和同行的人讨论剧情,都比较沉默。
大概就是这样一部电影,只需要静静的看,静静的体会就够了。
归途一回头又是日落,才发现这才是现实。
这个片和高畑勋的《萤火虫之墓》给我同样的感觉,一条狗,无缘无故咬你妈,妈妈被咬死了狗也被别人打死了,然后狗主人拍了一堆纪录片说我家狗狗有多可怜有多温顺,丝毫不提你妈被咬死的事实,全世界巡回展播。
而且在上映初期,不知道多少国民天团的迷妹给这个片奔走相告地宣传,买周边,真真是脑子有什么大病
《如果和妈妈一起生活》(《母暮》)讲述的是广岛长崎原子弹事件的三年后,一位母亲在终于决定放弃儿子还活着的希望的时候,在家里看到了三年前去大学上课就再没回来的儿子。
由此,影片交错讲述了儿子、母亲以及本应成为儿子妻子一直未出嫁的町子的回忆和现实生活。
整部片子将视线聚焦在普通的一户人家战争前后的日常生活,没有惨烈的战场的刻画,却又无处不弥漫着战争的硝烟。
影片总体来说进展较为缓慢,没有什么特别的冲突以及高潮,但每一件小事的描绘,每一次心事的吐露都真实而贴切,让人禁不住跟着剧中人物哭哭笑笑、揪心思索。
最能勾起我泪点的有两个地方。
一个是开头的时候二宫出场问妈妈“最近好吗”,妈妈说完自己的情况后自然地反问他“你还好吗”,二宫笑倒在地上“我还好吗,我都已经死了啊,怎么可能好呢”,镜头向二宫推进,明明是要给二宫一个特写,二宫的表情却掩盖在巨大的阴影下无法看清。
我们能看到的只有在二宫的感染下,母亲也禁不住笑了,暗色调的画面、伤心的话题却搭配上这明朗的笑声,在一股暖流注入心中的同时也产生了极大的发差和极强的异样感,这种异样感勾得我瞬间又哭又笑,明明是那么悲伤的话语可在这片笑声中却怎么也难过不起来,明明是那么开心的笑容可鼻头一阵阵辛酸,眼前一点点朦胧又是怎么都无法忍住。
另外一个是当原本该是二宫妻子的町子终于决定放弃二宫,和另一个男人订婚,来和二宫母亲告别。
町子走之后,一直劝町子放弃自己的儿子追寻幸福的母亲忽然对着儿子说“为什么她就能获得幸福,好想好想让你们换一下呀”,紧接着马上又说“我是个大恶人,我是个大恶人”,这里妈妈的心声吐露真实而有代表性地揭示了失去了自己的孩子的母亲看着其他活下来的孩子时的内心的矛盾,一方面,她是真的关心祝福这个幸运的孩子,另一方面,她也会忍不住责怪老天的不公吧。
这对应了前面町子所讲的那段回忆——那是在8月8号(原子弹发射前一天)晚上,町子像往常一样和两个友人道别,友人忽然说我们每次分别的时候都只是简单地说再见,却很久很久没有认真地道过别呢,说不定哪天我们就再也见不到面了。
于是在那一天三个女生认真地道了别,还嘻嘻笑着觉得很有趣。
第二天只有町子因为肚子痛没去学校侥幸躲过一难,后来町子终于鼓起勇气去一个友人家还手表,友人妈妈一下子抱住町子,亲切地说“你竟然活下来了呀”。
“我那天肚子痛没去学校”听到町子的话,友人妈妈忽然一下子推开町子“如果某某那天也像你一样,生病偷懒就好了”。
回忆后的町子说“所以我觉得我的命是偷过来的呀,我是不应该得到幸福的。
”当时二宫母亲对町子说千万不要这样想,可其实母亲心里也是有这样的想法吧,有着凭什么只有你一个人活下来了,就这样照顾这个家一辈子不嫁人也是理所应当的啊这样的想法吧。
除此之外二宫被当成间谍抓到宪兵队,回来的时候“混着鼻涕的什锦面,好好吃啊”的回忆也是开心里搀着感动。
二宫的哥哥战死后曾在梦中从缅甸赶来见母亲最后一面,母亲问二宫为什么没来见她,二宫说“哥哥是因为有‘一定要见母亲’‘一定要见母亲’这样强烈的意念,才能找到母亲的啊,可是我啊,可是在一瞬间,连发生了什么事都不知道啊”。
哥哥让二宫学医,因为学医不同去当兵,就算去了战场也是军医不用打仗。
“可最后还不都是一样”二宫无奈地说道,“这就是我的命运。
”“命运?
”母亲反问道,“如果是地震一类的自然灾害那么是命运,可这是人类创造的灾难,是可以阻止的啊。
”导演不声色俱厉地痛斥战争,却用这些像针尖一样渺小而锐利的日常对话刺痛着我们的心,让我们真切地感受到那血泪的控诉。
整部片子,单独抽出每一个小小的段落,细细品味都具有极强的催泪效果,可导演偏偏将快乐的回忆与痛苦的感受交错抛给观众,并且让男主每次都嘻嘻哈哈地出场,各个事件也只是点到为止。
这大大削弱了观影的沉重感和催泪指数。
也许导演就是要以这样的编排告诉观众这不是一部赚眼泪的电影,这是一部真正让人思考的电影。
只有汲取历史的教训,我们这些“偷得性命”的现世的人才对得起那些逝去的生命。
战争的伤痛无法弥补,但我们可以笑着去寻找未来的幸福,不让悲剧重演。
请记住,战争的遗产不是眼泪是反思和行动。
刚刚看完全片,平心而论,并不能说这是一部多么优秀的作品。
但是我还是全程泪崩,几乎嚎啕大哭。
是一部很细腻的,戳着心的电影。
看了一下评论,不出所料,果然有很多人开始批评说日本人装可怜了。
我只想说,做人要有同情心,同理心,尽量不要带着仇恨的眼光去看待人,不要被偏见所迷惑。
温柔的对待这世界,所以自己也会被温柔的对待。
很多日式的反战作品,我觉得三观都是非常正确的,主旨大都是战争是罪恶的,它把普通人推向痛苦的深渊。
真正的反战就应该如此,关键是反对战争本身,而不在于谁对谁错。
因为战争造成的痛苦,其实都是最普通的人在承担。
被战争伤害最多的,并不是战场上阵亡死伤的士兵,而是失去亲人,妻离子散,家破人亡,流离失所的无辜的普通人。
战争的罪恶在于它并不能给人带来一点幸福,它满足的多是少数人的利益和好胜心而已。
日式的反战片多数从普通人的角度来拍摄,我想就是这个道理。
因为大多数人并没有上战场的经验,很难从一个士兵的角度来思考战争本身。
然而你我都是他人的孩子,他人的父母,他人的亲友,我们从平凡人的故事上,可以比较轻松的带入自己的身份。
故而从平凡人的角度,更能体现反战这个题材。
对于日本人来说,最大的创伤正是那两颗原子弹,还有突然宣布战败后的经济毁灭还有巨大的心理落差。
这世间的人类,并没有那么大的差别,大家都有血有肉,没有人会喜欢战争本身。
没有一位母亲会希望送自己的孩子上前线,没有一个家庭想要吃不饱穿不暖来支援军队,没有什么人以给他人制造不幸为乐。
对于多数人来说,战争不是他们决定的,他们所做的只有忠实的支持天皇的决定,忠于自己的国家而已。
日式反战片,反思的就是这一点。
最普通的人群,他们没有任何错,却因战争而承受了巨大的痛苦。
这难道不是一个拒绝战争的最佳原因么?
这世间的很多争斗都是从追究对错开始的,就像是战争,必然是由一面看似正义的旗帜开始。
正义邪恶,正确错误,并不能给人带来幸福。
对普通人来说,善恶比对错更相关。
佛教里讲慈悲为怀大概就是这个道理。
同情心,同理心是人间最美好的事物。
这是我第一次在日本包场看电影,可惜不能拍照不然我就纪念一下了- -一直到开场前一刻钟我还在纠结是看オレンジ还是母と暮せば。
最终看了这部。
上映了快1个月才去看,是不本意的。
12月的时候学校各种事情比较忙,冬假的时候又赶着去旅游,终于盼到了有空的lady's day。
加上本人住在非居民区的台场,全是观光客,没人有时间来看电影。
所以,就出现了冒头说的包场这么奢侈的情况。
正文之前废话比较多,上了年纪的中年妇女你们体谅一下。
不喜可直接分割线后。
虽然是FC的成员,但是到期了懒得交会费,导致了1月头没有收到来自5子的贺年卡,摔。
拖延症的代价。
作为红担,nino一直是二推。
以前在暗杀教室的影评里面直接用狗来称呼他被一大堆迷妹喷,我再次申明狗这个称呼没有任何贬义,是爱,是爱好么。
我只是懒得按shift切换输入法而已。
好吧,不过这篇文我还是用nino来称呼他吧。
你们赢了。
这篇影评想说的话很多,加上看了一眼豆瓣已经有很多迷妹先写了关于nino的种种,我就不粉红了。
虽然不是他演的话估计我不会看,但是我并不是冲着他去看的。
废话最后想说的一点是,冬假的旅游,我正好去的九州。
长崎当然也去了。
顺便,今年的初诣我去的是兵库的二宫神社www====================我是废话结束的分割线=======================可能是别的电影前面放这部预告片的时候我看的都不是很仔细,我一直以为是一个从军的青年难得回家和妈妈生活的温馨故事。
直到开场不到2分钟,我们可爱的男主角nino就挂了。
什么情况。
2015年是长崎原子弹爆炸70周年。
长崎这个城市和一线城市的东京不一样,有种历史感。
但是也和京都的和风不一样,有着浓浓的西洋气息。
浦上天主堂是著名的市内观光景点。
nino在剧中说到想去那里举办婚礼的。
因为本人的拖延症没有提前预约导致没有去成端岛,没看到废墟。
也没有去原爆纪念馆。
所以看这部电影的之前,我对战争并没有什么感觉。
所以电影里面,当我看到原子弹掉下来,屏幕一下子亮了起来的时候,突然感到非常的难受。
对,这部电影给我的感受,简略来说只有2个字,心塞。
这种心塞贯穿了整整2个多小时。
仅仅是因为学校在市中心。
有着大好前途的少年们,就在自己也不知道怎么回事的情况下,一瞬间离开了这个世界。
nino的旁白说,1945年8月9日,上午11点2分,我死了。
然后时间线拉到了原爆的3年后。
具体的情节我记不清楚了,按照我记忆的时间线挑重点来写了。
妈妈和准儿媳的姑娘町子一起去给浩二扫墓。
妈妈说,都已经3年了,是该放下了。
就在那之后,妈妈突然看到了死去的浩二的灵魂。
而且她并没有感到惊讶,反而非常开心。
这里我一开始觉得不自然,但是看到我后面,我想这是妈妈已经病重了的幻觉吧。
身体虚弱,精神崩溃,所以才看到了小儿子的幻影吧。
别人是看不见的,浩二就和活着的时候一样和她说笑,说着过去的事情,说到自己死了的事实,几乎每次都不知不觉变成哭着消失的结果。
(不过小孩子能看见,这点表示怀疑。
难道说灵魂是真的存在么。
但是存在的话小孩子都是笑没有一个人表示过害怕或者不可思议又怎么解释呢。
所以总体来说我还是站在灵魂是妈妈的幻觉这一说的角度上来写这篇影评的)然后,和妈妈一起生活这部片子,就变成了妈妈和由于她过于思念而幻想出来的儿子的灵魂的故事。
福原家只剩下了妈妈一个人。
爸爸早死(原因我忘了),哥哥战死,连弟弟都被原爆死了。
妈妈说,如果没有町子,她早就活不下去了。
但是妈妈还是做着接生的工作,笑着过着每一天。
看起来她正在一点点好起来,可是一直到电影的最后,导演缓缓的告诉大家,并没有。
从浩二死去以来,妈妈就彻底放弃了生的希望。
最终,安心托付了町子以后,一点点的燃尽了生命。
影片里有好几个非常喜欢的片段。
一开始妈妈问浩二,你怎么样,身体还好么。
浩二笑了。
翘着二郎腿躺在地上,晃着穿着白色的袜子脚。
妈,我已经死了啊。
他说。
妈妈说,你哥哥死的那天晚上托梦给我了。
然后画面放到了那一晚。
一个满身是血的战士坐在门厅看着她,一动不动。
然后他站起来,门外有同样都是血的战士们等着他。
妈妈从梦里惊醒了,浩二奔下楼问妈你怎么了,妈妈抱住他嚎啕大哭。
你哥哥要战死了。
她说。
画面拉回现实,妈妈对浩二说,你怎么在死之前不像哥哥那样来看看我呢。
浩二说,妈,哥哥是在森林里前进了好几天,知道自己快不行了(大意,记不清了),于是不远千里的来看你了。
而我是突然消失的啊。
妈妈说,对哦。
浩二你是突然消失的啊。
一下子就没了。
浩二说,这都是我的命啊。
本来以为考医科大学,当个医生,也不会被充军,可以一直和妈妈在一起了。
可是我还是死了,死于原爆。
这就是命啊。
妈妈说,这怎么能是命呢。
地震海啸那种叫做命,原爆是人为计划的行为啊,不能说是命。
不行了,让我出戏一秒,太心塞了。
作为一个和平年代出生的人,我觉得看这部电影的人们都和我一样,对战争并没有什么鲜明的概念。
新闻里天天在播,却就是新闻的那种感觉。
日子还是照样过,贱人还是有,麻烦还是没少。
对了,今天早上的新闻正好播了北朝鲜水爆试验成功的消息。
据说我大天朝邻近地区有严重震感的。
日媒说水爆的破坏力是原爆的几十倍来着。
安倍酱都发表声明表示强烈抗议了。
美国却声称这不是水爆。
对此我只想说,什么鬼。
昨天晚上这部电影给我留下的心塞仍然记忆犹新,今天早上就看到了这样的新闻。
战争,日本人不能更明白这种痛苦。
长崎广岛都有原爆纪念馆。
战争年代,能平安活着真的是一种奢侈。
而为什么还有人要破坏这种和平呢。
我爸不让我以后继续留在岛国的原因不是他对日本的民族仇恨,更主要的是他担心战争的时候,在日华人的安危和去留。
好像突然有点明白了。
我一直说我是不怕死的,但是我不想死。
所以什么时候死了都不想留下遗憾。
我能做的就是,要更加好好地活每一天。
但是人类在战争面前,真的好渺小。
说来很可笑,发明核武器的,挑起战争的都是人类啊。
北朝鲜的同学们。
就算你们有核武器,如果你们通过夺去他人的生命,证明自己很牛逼了,很满足么。
政治的事情我不懂,我只是觉得很心塞。
有什么比活着更重要的事情么。
电影还有一条关键的感情线,就是浩二和町子。
他们回忆的每个镜头我都非常喜欢。
好像在这么一部灰色基调的电影里面唯一的彩色一样。
浩二和町子想要接吻的时候唱片机的发条上的不够了突然走调了,两人慌慌张张的样子。
扳手腕的时候,浩二一把拉过町子的手,问她,你有喜欢的人么。
町子点点头,有。
他问,谁啊。
町子伸手轻轻地指了指他的鼻子。
少年笑的那么的暧昧。
他眼睛里有化不开的温柔。
然而,伊人已逝。
他们曾经说下辈子也要在一起。
曾经说他们的孩子尿床了绝对不可以骂他。
然而,一切都已经是曾经。
他已经死了。
而她还没有走。
她在他家里做了一切儿媳应该做的事情。
3年,天天来看婆婆。
妈妈对她说,你如果看到合适的人就嫁了吧,我和浩二都希望你幸福。
她哭了。
她说,我只有浩二啊。
我已经决定,这辈子作为浩二的妻子活下去。
妈妈说,可是浩二已经死了。
最后的最后,新年。
町子带了她的新男人来和妈妈拜年,打了个招呼。
我想妈妈终于放心了吧。
其实浩二死后,她最放心不下的,可能就是这个痴情的姑娘了吧。
可是,该尽的义务该负的责任都尽了,是该放她走了。
她还有大好的青春和未来。
而浩二已经不在了啊。
妈妈和浩二说,我和你说的那样对她说了哦。
她带了婚约者来打过招呼了。
虽然在战争里面失去了一条腿,但是看得出,是个好青年。
浩二说,是吗,那就好。
然而,妈妈却哭了。
她终于说出了那句不能说的话。
为什么,为什么幸福的只有她一个。
为什么不能是你呢。
为什么你们不能换一换呢。
是啊,为什么呢。
之前町子说过,她有个朋友也死于原爆,她去给她家人送还借的东西的时候,开始还好好的,可是当她说她肚子痛请假而幸存下来这件事的时候,对方的脸色就突然变了。
凭什么幸存下来的是你,而不是我家孩子呢?
凭什么是你呢?
好像每当遇到倒霉事的时候,人都会忍不住往这方面想。
为什么倒霉的是我而不是你呢。
一公升的眼泪里面,女主生病的时候,她妈妈也这么说过。
为什么是我家的孩子呢。
妈妈,你不能这么想。
这是绝对不能说的话啊。
浩二拼命劝她。
对对,是妈妈错了。
妈妈重复到。
理智上谁都清楚的吧。
但是,仍然会忍不住这么想。
伸子一个人躺在被子里,在新年的早晨,安静的去世了。
邻居家阿姨哭着说,你怎么就一个人这么走了啊。
好可怜。
好苦逼啊。
爱慕伸子的上海大叔在葬礼上嚎啕大哭。
大家都隐约感觉到了她身体的异样。
没有精神,越来越虚弱。
可是她一直是笑着的。
因为能看见最喜欢的小儿子啊。
也许她也是想逃离这个孤独的世界吧。
最后浩二搂着她,两个人满脸的幸福。
我觉得说什么都有点无力。
因为战争对我来说是未知的。
原爆不仅是直接去世的人,辐射也会夺去很多人的生命。
看了这部电影以后,我想说的只是,如果能永远没有战争就好了。
愿世界和平。
山田洋次總是以溫柔的眼光注視著日本社會底下的小人物。
如同日本傳統對陰柔之美的追求,山田洋次的作品也承接了這份氣質,即使是以武士為主角的《黃昏清兵衛》(たそがれ清兵衛,2002)、《隱劍鬼爪》(隠し剣 鬼の爪,2004)和《武士的一分》(武士の一分,2006),他還是聚焦於下層武士的日常,幾乎不見傳統武士電影對武士道精神的探討,也沒有英雄形象的展現,或是轟鳴大放的暴力渲染。
或許正因為如此,山田洋次才會被譽為「日本的心靈代言人」。
年近85歲的山田洋次迄今仍創作不輟,繼改編自中島京子所著同名小說的《東京小屋的回憶》(小さいおうち,2014)之後,他再度以二戰期間的日本為舞台,執導出第84部作品《我的長崎母親》。
這部電影源起於已故劇作家井上廈(井上ひさし,1934-2010)晚年的構想,是「戰後生命三部曲」(戦後命の三部作)之一。
不過,電影雖然涉及長崎原爆,山田洋次卻捨棄掉令人不忍直視、地獄般的悲慘場面,僅從浩二(二宮和也飾)的視角呈現原子彈爆炸時墨水瓶瞬間熔化的景況。
原來就算是人為的戰爭遊戲,也像地震或海嘯,將生命置放於無常之中;雖然母親伸子(吉永小百合飾)不甚認同。
看見的,都熄滅了;而消失的,都被記住了。
之所以記住,是因為有很多的回憶。
原爆的下一幕是三年後,畫面由黑白轉為彩色,伸子的表情看不出哀傷,好似一切早已回歸平靜,而她也興起勸町子(黑木華飾)忘了浩二的念頭。
可是回憶濃厚得就像影像的色彩一樣,真的那麼容易忘記嗎?
於是浩二出現了,當然是以鬼魂的身分現身。
山田洋次曾言,這部電影描繪的是母親與兒子,以及兒子的戀人之間的故事。
有趣的是,無論是日文片名《母と暮せば》或是中文片名《我的長崎母親》,主詞都設定為兒子浩二,但事實上伸子才是主角,是整個故事的中心人物。
山田洋次採取的敘事方式不禁令人聯想到前作《東京小屋的回憶》,兩者同樣呈現出屬於女性的個人私密生活史。
《東京小屋的回憶》透過女僕多喜的自傳,回顧戰時紅屋頂小屋裡的日常生活,尤其是她和女主人時子及其丈夫下屬板倉三人之間的踰越/愉悅情感。
至於《我的長崎母親》,主要從伸子的視角去回憶和兒子之間過往的點滴。
在父權社會中,歷史記述的往往都是集體記憶的國族大事,相對之下,庶民的生活全然遭到忽略,更遑論是沒有話語權的女性。
故而在《東京小屋的回憶》裡,經常可見屬於陽性的歷史與女性的自傳內容相互牴觸,因為一方是來自於官方政治正確的正史,另一方則是個人的親身經歷與情感。
到了《我的長崎母親》,屬於陽性的正史更是幾乎銷聲匿跡,通篇盡是女性的私語。
在山田洋次的設定下,浩二的鬼魂只出現在伸子(以及少數的小孩)的面前,而且一旦感到難過,甚至是流淚,就會像仙杜瑞拉的魔法一樣,立即消失。
換句話說,只有伸子看見浩二。
是故可以合理推斷,片中的浩二根本是伸子的幻想,是一位孤獨母親靠著回憶獨自舔拭自己內心的傷口。
原來伸子根本沒有放下過去,也不可能真正放下,她始終陷於悲傷裡。
而浩二的消失,自然是源自於伸子不願再度面對痛苦過往的選擇性記憶。
不僅如此,浩二的鬼魂多半出現在家中,而家庭場域又恰好是父權社會給予女性的歸屬,因此如同《東京小屋的回憶》,房子是重要的場景,而家人之間的互動則是劇情的主軸。
在母親眼底孩子永遠長不大,早已是大學生的浩二在伸子面前,時常有稚氣未脫的舉止,逗得伸子十分開心。
特別是初次談到戀人町子時,彷彿是個情竇初開的小男孩,那般羞澀。
母子間的談話總不脫生活與個人情感,有時甚或只是無止盡的叨叨絮絮,沒有任何重點,但這不正是日常的景象嗎?
在戰爭等的國族歷史之前,這些芝麻蒜皮小事根本不值得一提,然而對伸子而言,卻是極為珍貴的個人記憶。
就像鬼魅(haunting)始終束縛於房屋,女性同樣受制於此,可是另一方面,房屋也承載著許多美好且寶貴的回憶。
於是只要擁有自己的房間,女性便有機會書寫出屬於自己的歷史故事。
值得思考的是,為何在伸子的故事中,出現的是浩二的鬼魂,而不是浩二的兄長或是伸子的丈夫?
我以為,是由於浩二身上散發出與父兄截然不同的氣質所致。
根據浩二的自述,他從小就希望成為指揮家,也想當個小說家,可是最後在兄長的要求下,浩二選擇進入醫學院就讀,並以醫生為畢生職志。
就像《東京小屋的回憶》中年輕又帶有藝術家憂鬱氣息的板倉,一出場便吸引時子和多喜的注意,嚮往藝術創作的浩二一樣是片中兩位女性關注的焦點。
探究其原因,或許是因為他們不像傳統的日本男人,沒有父權的威嚴,當然也不會讓人感到壓迫或受制。
《我的長崎母親》猶如《東京小屋的回憶》的改寫,山田洋次不但再度還原被拒於國家正史之外、長期「失聲」的女性故事,劇中角色也能相互參照。
《東京小屋的回憶》的最後,時子在陰錯陽差下被迫放棄私情,更在美軍的轟炸下和丈夫一同殉葬於紅屋頂小屋,直到死都難逃父權婚家的囿困。
反觀伸子,她固然同樣放棄婚家以外的感情,表面上看似延續了時子的不自由,但通篇看下來,比起上海叔叔,浩二更像是她的戀人。
尤其是結尾的葬禮,對伸子而言反而是能夠和浩二永遠相守的開始,如同一場婚禮般令人開心。
說穿了,伸子一角彷彿是為了彌補時子的缺憾,並填滿她到過世前那段無聲的空白,因此《我的長崎母親》整部片或許可視為伸子/時子對人世的道別。
想不到第一个标记的会是这部从儿子的灵魂第一次出现开始酝酿情绪但看到结尾也没有泪奔 除了浩二躺在被窝和妈妈回忆小时候尿床到谈起和町子曾一起规划两个人的将来这段 让人心里有些难受 (然后我的点竟然已经奇怪到——全剧最让我心疼的是上海老爹摔!
)片中大部分时间在对话 角色在彼此交流中一人一句道出曾经的生活琐事 只是这种对话模式未免太多了 虽然演员状态尽量做到自然流露 却还是显得有些刻意伤心流泪就会消失的设定有点萌 每次老妈说浩二你可不能哭 总有种掺杂着丝丝惆怅的幽默感 总体来说比较平淡 没有最喜欢片段 但结尾町子带着小黑老师拜访离去后那段给我印象最深刻 妈妈哭着对儿子说 凭什么她就能得到幸福 如果得到幸福的是浩二就好了 母亲和儿子调了个个儿 说出这样任性的话的妈妈像个孩子 这段很真实 确实啊 灾难降临到自己身上一定会想 为什么偏偏是我 如果是别人就好了 脆弱的时候撑的很辛苦的时候 那些压抑在心底有些任性甚至恶毒的想法就像被解除封印的恶魔露出丑陋的犄角 又总在全部暴露之前再次被封印起来 即使不甘心却也是无能为力再次见到儿子的妈妈绝对接受不了再一次的离别 所以最后跟着儿子去了是必然的结果 这已经是最好的结局了 但我还是心疼上海老爹🙂🙂🙂最后想说战争最大的受害者不是某一个国家 而是每一个受战争迫害国家的无辜百姓 愿世界和平🙏🏼
昭和的年代细节,从服化道,到人物语言、状态、心理,做得真好啊
目前看的最差的一部山田洋次,故事的叙述和本身剧情都很无感。二宫和也和吉永小百合的母子组合很别扭。
可能是脱粉前看的最后一部我团电影。看到里面说和美国那么强大的国家打仗是多么愚蠢时忽然心都冷了,战争的受侵略方都还活在这里,你们却有什么底气哭诉自己的可怜呢,天皇的好士兵?我没有办法接受这样残忍的电影,在日本都没去看,我想大概是有这样隐约的担心罢。就此别过
世间好物不坚牢,彩云易散琉璃脆。
山田洋次只要一跟吉永小百合合作或者拍反战主旋律,结果总是灵气尽失外加无趣
2023.03.07 看完 05.14总算补上影评。全片萦绕着一种名为意难平的怅惘,二宫的眼睛总像含着泪光,语调轻快,但我却觉得是强颜欢笑的悲伤。当浩二仿佛自己从未离开,畅想与町子成婚幸福的生活,却又说着“看到町子的话会很痛苦的”,这种对未竟的美满的想象最令人心痛。演员表演有舞台剧之感,一些必要的场景重现主要靠角色大段对白讲出来,能理解这是母子之间回忆往昔,但到后半段不免觉得,这些对话更像是“讲给观众听”而已。町子角色的塑造也稍显单薄,从一而终的温良恭俭让。片中一处小细节让我动容:町子的新对象,是个从战场回来后听门德尔松还会流泪的人。
山田洋次完全不适合这种风格,最后出来的产物搞的尴尬又生硬,真的是很失望。当然某位人士自说自话看出的东西还在见面会这样质问导演,更令人尴尬。 4.5分★★
1.这个家在山顶上,如同风居住的街道2.山田洋次本片的主题放在了原爆,并没有过多的说教或是宣扬和平,只不过聚焦在一个家庭的悲哀当中
看得心情复杂……电影本身很催泪、很感人,但一想到大背景就觉得没法去同情什么......
不知道为什么这种片一出总有人要说日本在哭自己可怜自己才是受害者。可怜的是百姓这有哪里说错么?
【20160801】《母暮》好啰嗦,好厲害,認認真真看啰嗦,就能有不一樣的體會。但還是偶爾齣戲,有些儀式太做作。二戰中日本確實很苦,反復呈現。爾中國人的慘沒有證據,沒有聲音。戰爭是機器,碾壓血肉身。
nino声音刚一出,全场就叫开了,活脱脱b站弹幕现场版,第一次看粉丝场,有趣。
其实我中间谜之睡着了一会儿……等醒过来的时候旁边的樱花妹已经在哭了(x)我…其实听方言很吃力(xxx)黑木华演得好棒!但最后居然是和儿子一起去另一个世界了…不是成心让人哭嘛
十分钟开始就一直TAT
无感 大型煽情却没说服力 絮絮叨叨口述自己多么苦
算是很感人吧,但日本人的战败者意识令人作呕。被原子弹炸死就怪美国咯??参战被打死怪反法西斯联盟咯??山田洋次还是老老实实去逗比吧。以及二宫和也同学以鬼魂出现并没有什么意义,只在回忆中出现也毫不影响本片的感人程度,只是要靠嵐吸引脑残粉的票房吧= =
白发人送黑发人无以言表的悲伤 太孤独 真的更希望看到能被儿子的灵魂守护过得更好啊 不过是一遍又一遍的回忆让自己不要忘记悲伤 太残酷了 心碎的结局
看到第38分钟的时候看不下去了…影片整体不够自然,尤其是一些补叙,跳戏…剧情展开得又慢。本来想看看nino演技的,没熬住,中间放弃了,跨年夜自己一个人无聊才重新打开看。没有人吐槽女主的日语音调吗……这部片子从剧情台词到人物塑造最多也就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的水平啊,里面母亲的形象就是日本老电影里面那些温柔坚强隐忍为了孩子牺牲一切的母亲形象。儿子也是任性的儿子形象。末尾离世那里很感动 但是最后忽然天空出现那么多人脸 从视觉上真的不好看 很密恐 慎得慌…nino凭这样的电影拿影帝 作为饭来说 不知道该高兴还是失望 希望他在作为idol之外能成为更好的演员吧
本片的形式其实是在电影和话剧之间。并不是完全的写实。所以很多人接受不了演员的表演风格。豆瓣的分是给低了。
就像大家出剧场时一个姑娘说:「今自分はどこすら分からなくなってきた(现在我甚至不知道自己在哪里)」。这就是这样一部电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