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还活着

Du levande,人啊,你为什么?(港),啊!人生,你,活着的人,You, the Living

主演:伊丽莎白·赫兰德,比约恩·恩隆德,Jessika Lundberg

类型:电影地区:瑞典,德国,法国,丹麦,挪威,日本语言:瑞典语年份:2007

《你还活着》剧照

你还活着 剧照 NO.1你还活着 剧照 NO.2你还活着 剧照 NO.3你还活着 剧照 NO.4你还活着 剧照 NO.5你还活着 剧照 NO.6你还活着 剧照 NO.13你还活着 剧照 NO.14你还活着 剧照 NO.15你还活着 剧照 NO.16你还活着 剧照 NO.17你还活着 剧照 NO.18你还活着 剧照 NO.19你还活着 剧照 NO.20

《你还活着》剧情介绍

你还活着电影免费高清在线观看全集。
瑞典小城,形形色色看似普通而又古怪的小城居民。天天神经质般叫嚷“没有人理解自己”的胖大妈,破坏别人宴席而被宣判坐电椅执行死刑的中年大叔,一边做爱一边念叨银行基金赔钱的怪男人,口不择言伤害到对方的争吵夫妇,听了二十七年精神病人倾诉已经不堪重负的精神科医生,一个随时都会解散的业余乐团,敢于追求爱情哪怕只是梦境的女孩安娜……一段段看似毫无联系的生活片段,或荒诞滑稽或离经叛道,却共同讲述着人与人之间爱与被爱的幽默悲喜剧。 由广告鬼才导演罗伊·安德森执导的诗意另类影片《你还活着》,以短篇散文诗般的笔法描绘了芸芸众生,一幕幕有关伟大与卑微、欢喜与悲伤、自信与焦虑、爱与被爱的平凡小故事。热播电视剧最新电影踮起脚尖靠近你极速青春我的家恩赐之地第二季活在当下突袭之丛林脱险红苹果井里的人数码宝贝02:最初的召唤还有明天红楼梦之金玉良缘带我回家法庭游戏了不起的小家伙们沁水湾湾伊丽莎·施莱辛格:不同的动物印第安·豪斯神犬小七第三季爱情比赛母亲的皮下艾米·舒默:长大当妈犬友笑传第四季平凡岁月的魅力止杀令新·假面骑士廉政狙击行尸走肉第九季关于他们闹事之徒一八九四·甲午大海战

《你还活着》长篇影评

 1 ) 感谢我看完还活着

这片子名就叫《你还活着》那一堆长镜头让我心情差透了,就边开着校内边看完北欧人太闷了,那种生活太过富足的荒诞也太欠扁了好在有女孩的那场梦想中的婚礼白婚纱,老公弹着电贝司,房子缓缓移动着城里的人们欢呼着祝新人们好,房子又渐渐驶向远方还有女人躺在浴缸里哼的那首天籁,真好听我一直把进度条拉回到那一段

 2 ) 戏剧式的电影,剧本本身已经可以成为一本可观的小说

还是与《二楼传来的歌声》风格一样。

长镜头、慢节奏、没有联系的人物与情节;里面的主角,贫富老少,都度过着糟糕的一天...这样的电影的确很适合来描述在瑞典的生活状况,福柯也说过,他是在瑞典这种慢悠悠的国家里才染上了写作的恶习的...我想瑞典是一个能让人沉淀下来去做一件需要时间的事情的地方。

导演非常讲究镜头、人物的摆位、主要人物与次要人物的情节张力、对白的象征意义...觉得他实在是非常细心又严谨的导演。

如果没有看电影,单单看剧本,也应该是一部非常有意思的小说。

可惜我还是对于慢节奏的东西不感冒,还是逃脱不了瞌睡的命运。

不过我朋友倒从头到尾地看完了。

这的确没有可比性。

值得研究的是他的镜头,在《二楼》里,一个场景的镜头几乎不变任何角度,有点像北野武所追求的那种“一个镜头就是一副完美的画”的境界。

在《你还活着》里镜头稍微流动了些,没那么死了,也更有了些戏谑感。

似乎在他的影片中他更关注中老年人的生活,里面的老女人都被刻画的十分肤浅、滑稽、性欲十足,或者唠唠叨叨、不停抱怨...我觉得这一点在他自己的生活中应该深有体会吧...看的出来他是一个有着无限活力的老人,一个对一成不变的生活感到疲倦的老人,一个没有停止去探索,思考着的老人。

一个会因为老婆一成不变的性要求而赌气的老人。

总的来说,可爱的老人。

这让他的影片有了艺术戏剧所缺少的幽默感和世俗感——这更能引起普通人的共鸣。

 3 ) FIFF13丨DAY3《你还活着》:接着,他们说:“继续走吧,一路顺风”

第13届#法罗岛电影节#主竞赛单元第3个放映日为大家带来《你还活着》,下面为大家带来前线各色路人们平静而零碎的评价了!

巴黎小情歌:接受无能。

盆满钵满赵+:笑了,又觉得不该笑,然后就贼难过。

莫扎特仑苏:无数个悲剧瞬间的集合,有时只有这种绝望的刺痛感才能提醒你,你还活着。

蝠蝠:轻松基调下隐藏了巨大的悲伤,配乐太太太太太好听了,听着就能开心到蹦起来的那种好听。

曲有误:你还活着吗,不,你已经死了,毕竟正常人谁会往自己脸上涂上一层厚厚的大白粉,阿门。

RIVER:配乐非常好,也有许多喜欢的段落,但是对我而言缺乏整体性,也不太能放下对故事的牵肠挂肚去单纯地欣赏这种怪诞的美学,部分设计在我看来几近惊悚了。

法罗岛帝国皇后:有点雅克·塔蒂的感觉,从人物造型表情到故事结构框架,呆滞与麻木贯彻始终,悲观的现实。

看完只想给《寒枝雀静》、《二楼传来的歌声》全部抬到五星。

杰夫江:life is quite absurd,and death is the final word,明天和死亡哪一个会先到来呢,不知道,应该是今晚的酒先到。

虽然活着意味着随时死掉,但一切毕竟还来日方长。

松野空松:一直以来觉得罗伊·安德森电影下的人物没有自我,灵魂,他们就像机械木偶,你还活着加入一些少许情感,机械的人物全部都鲜活起来了,无奈和心酸似乎已经成为他们证明自己存在的证据。

我们敏熙:当看到镜头运动,一场戏不止一镜的罗伊·安德森,惊了。

他作品中少数让人能“喜爱”的存在,不限死,更有活力,人物之间更有生气与联系,虽然到后面仍会让人产生不耐。

最后将所有人的视角归拢很聪明。

果树:罗伊·安德森的电影总让人觉得生活充满了孤独与无奈,人之间的隔阂让人生变得虚无寂寥又无意义。

但像结尾婚礼那般的场景,又让人觉得这就是生活的本貌而正是这些无奈又无聊的小细节,让人生又显得美好许多。

欧.尹:罗伊•安德森第二部,依然是熟悉的配色、定格于场景内的镜头,克制的笔触下有乐趣,也有伤感。

大概生活的底色是呆板平庸加上一些哀伤与无意义,但执着的人总有梦想,做梦、造梦,以来直面一切惨淡。

最喜欢的是做梦结婚的片段,太温暖太美好。

Outisss:整体看下来最喜欢的还是属于Roy Andersson那独特的影像风格,这部和他之前几部电影相比音乐更加丰满了,冷清的电影风格加上略微欢快的音乐并不觉得有违和感。

全片最喜欢的一段是婚礼,房子像列车一般缓缓驶过,人们喊着“安娜与米可,祝你们好运”,一切都那么美。

Bob_Chow:剧场化。

坍塌为一处且因此无效的空间和时间。

被否定的叙事和脆弱的连接通过物化指向无尽。

构图中在背景中总出现的打开的门(或者通向另一不可视的空间的通道),有三点:将观众置入与电影同样的空间内;通过背景的“动”去激活前景的“静”;暗示过去已经发生/正在发生/未来即将发生,进而否定线性的时间。

George:温情大于讽刺的断章,每一帧镜头都像爱德华·霍普的画,但其中人与人的联结很有意思,这就把电影和画区别开来,导演的才华横溢带来更多诗意的细节,回味无穷。

想起蒙塔莱的诗:“也许有一天清晨,走在干燥的玻璃空气里,我会转身看见一个奇迹发生:我背后什么也没有,一片虚空在我身后延伸,带着醉汉的惊骇。

接着,恍若在银幕上,立即拢集过来树木房屋山峦,又是老一套幻觉。

但已经太迟:我将继续怀着这秘密默默走在人群中,他们都不回头。

” 子夜无人:摆拍的印记没有那么重了,更像是《荒蛮故事》那种热热闹闹的嬉皮笑脸,而不再是《二楼》《寒枝》《无尽》那种半死不活的灰和冷,体验感变得焕然一新。

也正是在这样的情绪态度里,我才终于得以真正看清罗伊·安德森一直以来是如何看待生活、看待人、看待现实与超现实的边界、自由与不自由的分野。

人们总是互相拥挤,在雨天的站台、求救的电梯、祷告的门框,最后他们簇拥在乐手的窗外。

这是一个人的世界也是一群人的世界,当一个人的快乐可以传染一群人的感动,一群人的共鸣也可以融化一个人的悲鸣。

Bwheat19920313:依然是熟悉的罗伊·安德森作风,用各种零碎的生活镜头拼凑出一个“完整”的故事。

不过和之前看的《关于无尽》相比,这一部显然要更加幽默和戏谑一些,对于音乐的使用也更加丰富和抓耳。

不过我倒觉得这样有点奇怪,这样的温度似乎与屏幕里满溢出的北欧清冷的状态有所不合。

再往深了说,尽管影片有许多方面已经深刻说明了内涵,但似乎与标题“你还活着”略有脱节,不如《关于无尽》的扣题更紧,而且偏小的主题感觉也与这种画面的寂寥质感产生了一小点出入感。

不过总的来说这依然是一部大师级别的作品,最喜欢一群人欢呼着目送那座房子像列车一样开走的场景,美得心醉。

#FIFF13#DAY3的主竞赛场刊评分将在稍后为大家释出,请大家拭目以待了。

 4 ) 该用什么语气说“你,还活着”?

我有时会忘记我的角色以为自己被一条疯狂的鲸鱼带走了这鲸鱼不是别的恰恰就是这个世界——萨特 你,还活着。

我该用什么语气说出这4个字?

高兴?

因为你毕竟还活着;惊讶?

没想到你居然还活着;憎恨?

巴不得你可以不活着;还是,无奈?

一声叹息,因为“你”就是“我”。

在琐碎的抱怨和任性的小脾气里,一幅关于生活的手卷缓缓铺开。

没有强盗,没有英雄,没有不共戴天的大风大浪,甚至连个有钱人都没。

一切热烈的求索都走到了灰白的尽头。

既没有绝对的偶像,也无法祛除生活本身的无奈,那么,接下来呢?

一个胖女人不断嘟囔,说世上没人理解她;一个老师突然哭了,因为早上和老公吵架;一个理发师把中间的头发刨掉就任性地跑了,因为顾客嫌他罗嗦;一个瘦骨嶙峋的男人背着一顶硕大的圆号,仿佛在吹奏一朵长在背上的牵牛花。

还有一场突如其来的暴雨,一个赶不上电梯的精神病医生,一个呆坐在轮椅上的老妇人,一个喜欢摇滚吉他手的年轻姑娘,一个不断重复“这是最后一拨,明天又是崭新”的酒吧老板......所有人都带着一种细小的情感生活。

他们体型微胖,步履缓慢,喜爱音乐,而且爱哭。

他们是北欧人。

他们在大雾中离开一辆名叫“lethe”的公交车——忘川。

只要登上卡夫之舟,顺利地渡过冥河忘川,就能抛下“你还活着”的沉重肉身,到达轻盈的彼岸。

这种对未来的冀望常常是可疑的。

因为未来是不存在的。

从装满人类大敌的潘多拉魔盒中,希腊人最后释放的,恰恰就是未来。

他们知道,乌托邦式的希望将会是人类最大的灾难——因为死亡无法避免。

于是,巨大的莫比斯悖论像天空的云朵一样悬浮。

它不分昼夜地笼罩,而你常常忽略。

你以为生活是有规律,有章法,有秩序的。

抱歉,你错了。

世界是偶然的。

物质世界的存在不是根据某种绝对的观念、思想或精神,演绎而成,它没有预设意义。

它是断裂、模糊、充满歧义和没有理由的。

它是荒诞的,而且是我们没有必要,也不可能消灭的荒诞——就像一枚忠诚的影子,一旦被意识到,便永世跟随。

那么,此刻,我又该如何念出“你,还活着”?

影片有价值的部分,不在于破除宏大叙事或揭示生活意义上的细小和荒诞。

它的能量在于,“搬演”了这一切之后,为我们指出了一条诚恳而又人道的北欧式出路——继续,让一切继续。

在宜家样板房式的极简空间内,音乐继续,眼泪继续,存在的勇气继续,对幻想的阐述和无奈也在继续的推进中一滴滴继续。

这是加缪式反抗的具体化。

置身于苦难和阳光之间,带着伤痕,继续保有地中海式的热情——明知世界冰冷,却仍尽力燃烧。

当恍悟人永远无法消除世界的荒谬之后,仍然敢于倾诉、敢于哭泣、敢于幻想、敢于脚踏实地地生活。

这比任何理论都来得真诚。

为了不浪费时间,只有把自己投身进漫长的时间之河。

这种“置身事内”的体验,使他们尽可能地享用了现有的一切,而且还带着幽默。

这是一种拒不文饰的简单逻辑——简单得令人生疑,使人在顷刻之间就受到了威胁——凭什么,他们凭什么这样?

他们带着自己的童年面对未来;他们把自己设想为一个目击者去见证荒谬;他们聚集在一起讲述了一个名叫“你还活着”的故事,而且,他们还唱歌。

那么,现在,我该用什么语气说“你,还活着”?

 5 ) 只要活着&西西里美丽的传说

貌似这是两部差距很大的电影,可前后一天下午看完的,也就写在一起咯一般只喜欢写些电影里的丝丝细节,先说只要活着的吧一个老人拖着一条狗从窗前走过,真是让人哭笑不得,可怜的狗狗...整部电影充斥着冷冷的笑话,还就是执着的喜欢这种冷而残酷的幽默~而最后出现的轰炸机群飞呀飞呀,飞到了西西里去轰炸去了,炸死了马莲娜可怜的老父亲,也直接把她逼上了绝境..至于小男孩对于她的总总幻想,那些细节,不用回味,因为曾经的男孩子们都知道是怎么回事的,呵呵,至少是大部分吧,包括我咯有时觉得完全不搭边的电影放在一起看居然也能产生奇特的效果~

 6 ) 每一个镜头都是艺术品

从技术角度说,此片最突出的就是摄影.配乐与影片所表达的东西也非常丰满适当.让人惊喜的是导演能将静止镜头驾驭使用到如此地步.这应该算是我看过的将静止镜头用得最出神入化的电影之一.在艺术性上几乎属于不可超越的高度.

 7 ) 你还活着

细细碎碎的小故事,彼此没有逻辑关系,忧伤而又幽默,里面很多人物的生活都不容易而且悲伤,但倾注了编导(也是他自己编剧的)某种若即若离的注视——这种注视产生了幽默。

在生活的不如意上所生长出的幽默,似乎有着存在主义的一些轨迹。

推荐可以买到或下载到的同学都去看,真的是拍得很漂亮。

影片的色调被一律地处理成粉色调,有一种矇眬(不是那个“朦胧”,从目)的距离感。

恩,由于影片很大部分都是在拍摄一般的生活场景,所以出现太残酷的幽默的话,那现实感就会过于强烈,这样就会和接下来出现的一些非现实的场景有美学上的冲突,粉色模糊感的色调处理,把这种冲突弥合了起来。

(中国电影里在现实主义的框架下出现非现实场景的,《三峡好人》其实做得不错的,贾樟柯没有采取变色调这种方法来调和矛盾,而是直接用取景器把正处于巨变的三峡库区拍了下来,因为这个景色已经是一个现实主义奇观了,它的奇观性使得其与后来的非现实场合有机融合起来了。

)另外,导演把这种色调与简洁主义的布景联系起来了。

现实生活中的布景是完全不会这样简单的,导演把生活中那些现实存在的小悲伤与小兴奋安置在这样根植于现实而又与现实有一定差距的简洁布景中,不仅使得这些情绪脱离了平时束缚它们的现实场景,跳了出来,而又使它们游离于现实与非现实之间,引得观众进入某种可以体验现实情绪的非现实叙事。

(北欧极简主义家居的哲学基础,似乎也是存在主义的。

)剧情像散文一样松散,枝枝桠桠不断:一个大妈很悲伤,她怪别人不理解他;一个女孩爱上摇滚歌手,并做了一个美梦;一个松散的合奏团;一个老师上课的时候哭了,因为她丈夫今天早上骂了她;一场暴雨;。。。

总之都是生活中的琐碎小事,但在导演的调度下,似乎都取得了一种“发现之美”,这是对生活中的细节重新审视之后才能发现的一种东西。

上次觉得很好看的一部片子小栗康平的《被埋没的树林》似乎也殊途同归的表达了这种对于生活本身的回归,难道这是将来电影的一个方向?

生活伦理似乎是西方后现代主义退潮后所重新发现的一个重要东西。

另外对于非现实场景的描绘,最喜欢的一段还是结婚那一段,最后的飞机似乎不大能理解。

 8 ) 观影日记

人生百态,为别人而活,只是活着的,还有庆幸还活着的。

心理医生道出了人们自私自利的一面,就像梦到可怕梦境的司机和想逃离现实觉得没人理解自己的胖女人一样,主观的强迫诉说自己的不幸,并不会考虑别人或者是观众。

(其实梦境那段抽桌布真是太好笑了。

)最后导致医生也自私自利的只管开药而且多多益善了。

军乐队号手床上那段亦然,自说自话,各干各的事。

原来各个国家理发师都是话唠么。

空洞无用的会议,戈朗直接倒地让我想起了It狂人里原公司领导说完话后直接跳楼的一幕。

遇到虔诚的信徒祈祷,神父还要多次说明要关门了,讽刺。

酒馆老板总是说最后一轮要酒,来日方长,但最后一次却没有。

结尾的飞机就是开篇梦到的飞机轰炸吧。

意外和明天不知道哪个先到,及时行乐,好好对待每个人、每一天。

 9 ) 知足吧,幸好梦未成真

知足吧,活着的人,在你那温暖舒适的床上——歌德借着这句诗,我仔细地做着电影的场景笔记,较《二楼传来的歌声》,导演Roy Andersson沿袭了一贯的拍摄手法,冷峻,固定机位的冷色调小景别长镜头,一景一镜,只是和《二楼传来的歌声》里完全固定的机位相比,这里有几个镜头是用移动的摄影机来完成的。

电影由一个个短片构成,大多可以独立成篇,展现在观众面前的是荒诞的人生百态,离奇的人忧家扰,光怪陆离,甚至有点超现实主义的夸张,但又不至于让人觉得烦闷,枯燥,虚假。

各个故事点到为止,中间多有戏剧性的黑色幽默小插曲,颇有亦喜亦忧的快叹。

来看故事中的四个梦境。

第一个是第一幕睡眠中人讲述飞机轰鸣,炸弹轰炸。

第二个是聚会上打碎杯盘瓷器,被判死刑,并罚电椅三次,原告一直在一旁陈述着瓷器200多年的历史。

第三个是一个叫Anna的女子爱上吉他手米可,并终成眷属,在移动的房间里弹着吉他接受着窗外众人齐声的祝福。

个人以为,这一段及其精彩,运动的房子慢慢揭开面纱,静动结合让人遐想无限。

最后一梦是酒吧里男人叙述自己在空中飞翔,向着地面的父母打招呼。

纵观这四个梦,前两个都是比较骇人的,后两个比较温馨,而电影结尾又与首段一梦成呼应,并排的轰炸机出现在城市上空,画面嘎然而止,留下无尽悬念和迷思。

人们讲述梦境,乐此不疲,不管有没有人在听,前两个梦都可谓自言自语,后两个则是在酒吧里,对着不相识的人陈述,看不到听者有任何反应。

提到了酒吧,不得不多说一句,画面重复出现,酒保摇铃,说这是最后一波了,明天是新的一天。

不妨认为导演的主题就借酒保之口说出:“明天又是全新的一天”。

分析一下并非如此简单,重复势必是强调,从电影里也没看出第二天“全新”在哪里,一切如常地进行,酒吧还是聚满面无表情的人,人们依然在说着互不相干的话,然后在最后一波铃响的时候涌到吧台,意犹未尽地喝最后一杯。

借酒吧这个让人喜让人忧,让人亲近让人忘却的地点反复上演同样的场景不如说它在告诉“明天还是一样”,烦恼继续,生活不会有丝毫改观。

而明天是全新的,大可理解为,明天幸福就会来敲门,而对幸福的理解,不是一定要比今天好,而是不比今天糟。

个人认为这才是电影主题所在。

你还活着,日日相似地活着,导演在《二楼传来的歌声》里一语中的,“每天这样重复着多好”!

联系梦,电椅死刑的噩梦没有成真自然好,鸳鸯成双的梦破碎不免让人感伤,飞机炸弹的梦最后似乎成型,会不会将整个城市夷为平地,观众看不到。

好梦破碎,噩梦成真是不幸,但更悲剧的却是美梦成真,变成现实的梦更让人无所适从。

这些芸芸众生,见天抱怨,没有遭到轰炸,已是幸福。

既然最好的情况没有出现,那么就祈祷着不要出现最坏的情况。

知足吧,活着的人,幸好没美梦成真。

顺便一提,导演构图颇为讲究,因视网膜所限,往往一眼看不尽全屏,但如果分点精力注意周围拐角隐藏的内容,则会大呼过瘾。

比如,老头厌恶楼上发出的吱呀声,用扫帚敲天花板,却被对面窗户上的人尽收眼底,颇有“你站在桥上看风景,看风景的人在楼上看你”的意蕴。

还有那个餐厅里的小偷,鬼鬼祟祟而光明正大,裁缝店里终不忘到手的皮夹,小人物演得活灵活现。

送花的人被拒之门外,邻人放狗汪汪大叫。

可以说所有边角画面无一不具有巨大的张力。

原文:http://yanhaibing.blogspot.com/2008/11/blog-post_23.html

 10 ) 一些杂感

至少2000年之前的瑞典的一个小镇上各种各样人的每天都在发生的极普通的生活,电影本身真实地就像在各个地方安装了摄像头一样,也很幽默。

精神科医生的独白,富有哲理,值得深思:人的要求太多了,他们想要快乐,同时又以自己为中心,自私自利,心胸狭隘。

小学校教室外挂外套瑞典室内也会有饮水机这个小镇街道还是挺脏的,完全没有印象中瑞典的美景美食法庭时喝啤酒的三位法官瑞典衣服等颜色也不是那么鲜艳,灰色为社会各物的主调即使是瑞典、物质生活水平跟电影时代相比也不一样,也在发展也会お風呂打碎别人200年历史的餐具被判电椅死刑,执行现场还有观众?

还吃着爆米花没想到瑞典这个小镇邻居之间噪音会用拖把戳楼顶解决?

没有更文明的方式吗?

葬礼,有乐队有歌唱来人排队献花

《你还活着》短评

所有面色苍白的剧中人,女孩,摇滚吉他手,商人,家庭主妇,罪犯和酒吧里的醉鬼,全都要忍受现代生活的痛苦和失望.他们在美梦和现实中穿梭,那些致力于相互交流的努力注定以失败告终.

7分钟前
  • 伊麗莎白
  • 还行

謝天謝地這世上有Roy Anderson。

9分钟前
  • 猶黎士
  • 力荐

WTF

12分钟前
  • xjxiidjsns
  • 较差

那姑娘挺对的

15分钟前
  • THE M
  • 还行

重看时已没了感觉

16分钟前
  • 侯建冬
  • 还行

片太冷了,每个人都白的像个死人~

18分钟前
  • 大崎娜娜忘记了
  • 推荐

去年我看过一部深受好评的瑞典电影 Offret (1986) ,在豆瓣上给它打了一星之后半年没再敢碰瑞典电影。最近手贱又打开了 You, the Living (2007) ,一如既往地黑色幽默,一如既往地不知所云,一如既往地昏昏欲睡,一如既往地看着豆瓣上那些满分好评垂首喟叹:我这辈子就是吃了没文化的亏,唉。5/10

19分钟前
  • 锅蒸之鱼
  • 还行

褪下面具后每个人的真实情绪。背景古板画面诙谐,不清楚属于哪种风格,很喜欢的构图,只是太过枯燥,还好音乐提供了一点欢乐感,不然真的要睡着了

24分钟前
  • 马孔多在下雨
  • 还行

看到了大号这个乐器...一开场听到这音乐还以为..是老库的..哈哈哈。.很不错的片..音乐很逗...

27分钟前
  • 菜菜MJ
  • 推荐

冷色调,长镜头,多线式,荒诞,黑色幽默。

30分钟前
  • Sai
  • 推荐

看的时候有点摸不到头脑,但完后会不断回想,感觉还是没吃透。结婚那段太棒了,如果全片都是这么浅显又巧妙的桥段,我简直要爱死这部电影了。构图颜色和音乐特别喜欢,冷幽默,需要脑子。

35分钟前
  • chrissy
  • 推荐

生活群像 房子移动比较有意思

40分钟前
  • 花与音与汐
  • 还行

冲着音乐下的,有时还真不能道听途说。

43分钟前
  • 27号
  • 很差

关于小人物。。我没认真看。。

45分钟前
  • 小花~✿
  • 还行

xzd

46分钟前
  • 喘喘
  • 还行

用性冷淡反對性冷淡,用荒誕反抗荒誕,用絕望撕開絕望,用黑色幽默諷刺黑色存在,超现实主义融汇魔幻现实主义,缓慢和呆滞呈现鲜活。

48分钟前
  • 無邊無際
  • 力荐

平凡琐事中的世事无常,芸芸众人的悲欢离合如同短篇小说集的无缝连接。

51分钟前
  • 盲忙
  • 推荐

这是《二楼传来的歌声》的续集么?看得我睡着了救命!

56分钟前
  • 齊克斯尼力佐飛
  • 还行

生活无聊,电影很无聊

57分钟前
  • Hugh
  • 较差

3星半。有一个哥特范儿的帅哥;那辆电车名为“Lethe”。

1小时前
  • NoirSky
  • 还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