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乍一开始,就看到女主角敢做敢当的一幕——往游泳池里倒入一桶疑似鲜血的液体。
当然,像我这种较真派就会想,短短的时间里,她是如何弄到一桶血的呢?
当然,也可以解释为一桶水里面拼入红色颜料,这就容易办到了。
但这细节是整部电影技术层面的浓缩:有不错的意象,但也许经不起推敲。
整个故事,就是讲女初中生发现与造成母亲之死的少男提前出来了,去跟踪,试图复仇。
我觉得这部电影好,一个特点是它一直在吸引观众看下去,最大一个谜团是少男是如何造成女孩母亲去世的,我曾经猜测是交通事故,结果猜错了。
(当然,为什么要把这一幕先藏起来,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如果把这个因果链上的最先一环告诉观众,我敢肯定,绝大多数中国观众都不可能同情少男。
故事就没法讲下去了)还有个谜团是冰箱里转发塑料瓶里的东西。
电影里好几次出现,先是女主爸爸从车上下去,回来时抱着几瓶和几袋东西,再堆到仪表板上。
接下来在家里,女主爸爸给水瓶做记号(好像是这样)。
然后女主去冰箱拿水喝,打开一瓶喝了口不对劲,吐掉,把东西全倒掉,装了瓶自来水放回去。
还有一幕是女主爸爸自己喝了口瓶子里的东西,发现被掉包了。
瓶子里到底是什么?
观众也会一路猜测下去,到最后女主和父亲的一场戏中,观众才知道答案:原来是酒。
紧接着,父亲的形象也更加圆满了。
父亲是摔跤运动员出身,留下一身伤痛,十多年喝酒或许也是为了疏解身躯疼痛。
他转业后到体育局管档案,属于编制外人员,收入也就不高。
眼看进不了编制内,才辞职转开运输车。
随着女儿向父亲说出内心话,我们得知这个父亲对妻子的身亡也负有一定责任,也许是这样他发誓说不再喝酒,于是才要把酒装进水瓶子里。
电影里有一个前后呼应的细节,开始女儿对父亲说,车子怎么这么脏,妈妈在的时候没这么脏过。
到了片尾,父亲将汽车擦拭得干干净净。
虽然有人也许觉得这种细节安排太显眼,但我觉得它是加分项。
再说片子不合理的地方。
看过电影后,就知道女孩母亲之死属于刑事罪,是要公诉的吧?
那么嫌疑人是否年满14周岁的问题,是公安要调查,检察官要去厘清的。
而且当年难道作为受害者的家属难道没有请求民事赔偿吗?
从法律实务角度来说,讲不过去。
至于宽恕,确实获得别人的宽恕与宽恕别人都是很困难的。
但从电影的故事中,我觉察到是否值得宽恕与讲故事的方式密切相关。
同样的事件,选择不同的角度与叙述方式,完全能让受众得到截然不同的感受。
至于选择,片中的角色提到了一部关于做选择的波兰电影《机遇之歌》,抛出一个很值得讨论的命题。
假如一个人做出过一个错误的选择,他是终身要背负这个罪,还是仍然有机会解脱呢?
你会给出怎样的答案?
导演运用镜头语言,像微创手术裹挟着早有准备的解剖刀,行进,止血,意向表达灰白高级。
以前和影评友人们聊天说,虽然我们国博里躺着璀璨,而韩国只需要办个现代影展就够文化咖位。
终于有像《少女佳禾》,酱紫越来越多我们的电影,太开心啦啦啦啦,亚洲电影高度了啊啊啊啊啊啊细看故事扎实,远看本格电影内味,光影声像,咚咚咚咚,内敛完整,磐石温软“人间清暑殿,天上广寒宫”,我喜欢的色温
《少女佳禾》是一部青春片,或许这样的青春,大多数的我们都不曾经历,但不可否认你我都浸染在这个残酷的现实之中,无论是过去还是现在。
所以看完电影之后,想起一句名言:我们处在阴影中,但抬头望去,都会看见阳光。
不要忘了,阳光和阴影,是共存的。
电影的故事主题值得一书,聚焦于青少年犯罪,但并没有直白展示犯罪过程,这一点与《少年的你》有类似之处,但也有不一样的地方。
该片从侧面,从一个少女的角度,去深入一起已经发生的青少年犯罪事件,从个体的不幸遭遇,到大量当事人内心描写和踌躇心态的呈现,审视当下社会,引发对于青少年犯罪问题根源的探讨和反思,更从大量细节方面和隐喻手法,对青春少女的敏感内心,进行了深入的侧写,让人感同身受。
邓恩熙饰演的少女佳禾,电影里有个细节显示她的生日是11月17日,天蝎座。
这是一个超级记仇、报复心很强的星座。
电影开场就展示了佳禾极强的报复心,在游泳池中同学们因为父亲在屠宰场的缘故嘲笑她身上有“味儿”,随即她从屠宰场拿来一盆血狠狠的泼向池中,可谓大快人心。
而这部电影的主线就是关于复仇,佳禾某一天在汽车修理厂偶然发现一位少年,随即就像着了魔一样,开始对对方产生浓厚得“兴趣”,原本成绩优异的她不仅功课也不做了,甚至还旷课,就是为了接近这位男孩,而且有着极强的目的性。
电影由此营造了张力十足的悬念,让观众好奇佳禾莫名的举动,以及她背后的故事。
该片在创作手法上,影片将艺术化的电影语言和悬疑类型相结合,随着剧情的展开,大量的闪回之后,佳禾的家庭情况也逐步呈现给观众——摔跤队退役的父亲,带着她坐过山车的母亲,昔日为了生计在酒场应酬的老爸也对比于如今酗酒的父亲,这些侧面描写无不加深了观众对少女佳禾的好奇,也让剧情张力逐步强大。
(这里不剧透了)
所以,当临近尾声故事真相大白的时候,我们回溯少女佳禾的故事,感慨颇多,天蝎座的复仇心理,让处于青春期的她不惜有着强大的报仇执念,但刚满14岁的她,在与“仇人”数天来的接触中,又产生了对异性的好奇,无数重担压在少女肩头,当面对真正的机会时,她却又踌躇万分,电影以冷静但不乏力量的叙事,写实但依然保有暖意的独特风格,更让人沉醉于一个青春期少女的“爱与恨”。
而电影最为迷人之处,就是对少女心态的描写,并且用了大量隐喻和环境侧写,让少女佳禾的故事和动机有着充分的解读空间。
比如家中那盆绿植“银皇后”,这种植物有很好的观赏价值,特别耐阴,有独特的空气净化能力,在厅室点缀盆栽,会感到明亮舒适,就是少女心态的最好写照。
她如今的家庭状况,因为父亲的酗酒和拮据而格外阴暗,她时不时回忆起与母亲在一起时三口之家的温馨时刻,电影也用了冷暖色调的对比来衬托今非昔比,但佳禾如今也早已习惯这样的生活,象征着她顽强倔强的心态。
此外,其实《少女佳禾》这个片子在环境刻画上也有一种“乱糟糟”的气氛:阴暗的屠宰场、课桌上凌厉的书本、于镭破败的房屋、喧闹杂乱的歌厅,还有架在城市上空凌乱的电线,在这样嘈杂混乱的环境下,当然还有几位角色混乱的人生,无论是成年还是少年。
而当少女出现在于镭身边的时候,除了对佳禾处在犯罪边缘时内心的矛盾和拉锯的刻画外,她却如阳光一样,将这份“乱糟糟”的气氛淡化,愈加让对方为曾经所作的事情感到忏悔,充满女性导演的悲悯情怀。
结尾之刻,那盆沐浴在阳光下的银皇后愈发繁盛,正是少女佳禾的真实写照。
佳禾和于镭,这两个电影里的少年,在残酷的世界里野蛮生长,他们都有着理想化了的纯美内心世界。
虽然电影都有着强烈的写实风格,可这些理想化的艺术勾勒,却没有给人不真实的感觉,可见,《少女佳禾》是继《少年的你》之后,又一部充满艺术思辨,同时兼具商业质感的青春共情作品。
看完这个电影我想到了一连串的青春,但慢慢定格的,却是少女佳禾那种被无数次特写滑过的面孔。
还是那句话,或许这样的青春我们不曾经历过,但每个人的心中,一定住着一位对青春迷茫、对温暖渴望,对TA产生好奇的少女佳禾。
一个转身,一个回眸,阴阳两隔,不容置疑的过错,来不及悔恨的倒影。
人的悲伤,往往就在一念之间,十五岁的我该如何理解母亲的善意,如何默念你的名字。
我望着父亲伟岸的身躯,看他被现实打败,哭得像个孩子。
尽管,我不愿意面对这一切,但在我十五岁那一年,在母亲的意外死亡发生的瞬间,生活的枷锁被迫驾驭我的身体,我承受着莫名的同情喘不过气。
我该原谅你么,那时候,你也是个孩子,你被你的家庭所抛弃,母亲的善意帮你渡过了难关,可惜,她却为此失去了生命。
色调还有基调基本没有跨,几个少年演员选的也都非常有特色,这一点是非常值得庆幸的,尤其是李感这个角色的选角,非常到位,包括得癌症去世的那位少管所学校的老师,是忻钰坤导演的御用演员,演得不错。
总之,无论演员的演技还是说少年感,都是OK的。
唯一很遗憾的一点就是,佳禾母亲的死因真的实在是太莫名其妙了,你写一个少年把火烧了,不小心灼伤又或者来个狗血的车祸都比这个强吧。
后来分析了一波,估计是预算不够,只能用几个闪回的镜头一笔带过了。
此类题材建议借鉴不老女神妮可基德曼的《兔子洞》。
电影给人一种莫名其妙的窒息感,台词飘忽,回忆反复贯穿了一小时三十五分钟。
从那只被拖入屠宰场的小牛的眼睛开始,就奠定了情节的整体走向,女主角佳禾是一个沉默、敏感、睚眦必报的人,脆弱和坚定毫不矛盾地出现在同一个人身上。
她正值年轻气盛,她的冲动、执拗、走一步看一步同她父亲所谓的圆滑和世俗形成鲜明对比。
佳禾的性格决定她最后的走向,她不会选择原谅,但她却会放弃报仇;她开始在意她的仇人,但她绝对不会爱上他。
故事四平八稳,从未偏离一点我们的道德准则,一步步走向那个应该的结局,本来也就一个“我不想变成你”的故事。
即使回忆冗长,台词飘忽,情感表达的前后逻辑似乎看上去有些无厘头,颇有些青春伤痛擦肩而过的感觉,但这个故事里也有那么些东西是完完全全掉落在我心上的。
这个少年杀人者镭,和那个接近他试图谋杀他的受害少女佳禾讨论自己的微信头像,他说:那是一部波兰电影《机遇之歌》,讲了一个人急于搭乘火车前往另一个城市。
当他赶到车站时,火车已经开动。
他奋力追赶,命运由此分出三条支流。
第一种命运,他赶上了火车,并在车上认识一名老党员,然后成为一名政府工作人员;第二种命运,他因站内警察阻挡错过了火车,因此被投入监狱;第三种命运,他错过了火车,却巧遇曾经的女同学,两人相恋、结婚。
这种描述人类机遇的东西在我看来倒像是镭对佳禾的暗示,他告诉佳禾命运有许多支流和分叉,重要是我们如何去选择。
或许在刚遇见佳禾时他就已经知道她接近自己的目的,但他依然会将剪刀和剃刀交给她,将脆弱的脖颈毫无防备地展现在她面前,甚至在她抉择犹豫纠结的时候出声开玩笑:“你的手再这么抖下去,我恐怕就要血溅当场了。
”深夜里许多个促膝长谈,在那些狐朋狗友的嬉笑嘲讽面前,他们的沉默拉进了彼此的距离。
“你会不会有全世界只剩下你一个人的感觉?
”只是我想,这个时候镭心里应该有了自己的选择。
律师教你,以后要习惯不公平。
教官教你,要学会原谅和被原谅。
父亲教你,要明白人生有人摔有人被摔。
只有那个男孩问你,李佳禾,这条路有二百米,如果我放下汽油桶跑出二百米,会跑进怎样一段人生?
我们可以向任何一个方向跑,唯独无法向回跑。
我们总是误会跑出自己的困境应该顺着来时的路,跑回去,于是我们一辈子跑不出去。
其实向任何一个方向除了来时的方向跑,都能跑出去,甚至会从一个又一个方向中找到更多分叉的方向,只要你真的坚持向前跑。
但是你看那些大人追名逐利,抽烟酗酒,还总想指点你的人生。
我看见很多评价给这部电影冠上青春之名,它描绘的是一个穷苦破碎的家庭,遭人排挤的校园生活,不被他人理解的孤独,还有青春期少女的不甘和仇恨。
这样的压抑和煎熬怎么能被称为青春?
她也不屑于与他人诉说,她只说,「我不想变成另外一个你」。
第一次参加#m观影团#的活动,欣喜而又期待。
❤️欣喜的是遇到《少女佳禾》这部电影,一个关于“爱与恨”,关于“青春与成长”的故事,我喜欢这样的故事;期待的是能见到各位主创,听他们分享和解读“少女佳禾”这部电影。
记得映后有位影迷问佳禾的扮演者邓恩熙这样一个问题,说,有什么话想送给像佳禾一样的少女,恩熙的回答让我很印象深刻,她说佳禾是一个很有力量的女孩,她很勇敢,青春是一段很美好的记忆,希望那些正在被霸凌被暴力的女孩,能够鼓起勇气,去守护好自己的青春。
“守护青春”四个字我觉得很契合,故事里的佳禾,她的青春也许不是那么美好,孤独而又凄美。
孤独的是她的内心,她想要守护的秘密,影片里好像佳禾只有一个朋友,就是美甲店那个早早辍学的同龄小女孩,佳禾的成长道路上,很多选择其实都是靠自己,没有人给她予以指引,即使在工读学校教育改造的于镭,也因为他的那位患病老师,而慢慢改变了自己,开始努力看书,但佳禾成长道路上,好像只有老师的批评和职责,同学的嘲笑和霸凌,而他的爸爸,面对现实生活的摧残,也变的卑微而又世故,没有人去真正关心佳禾在想什么,她为什么要这样做,这在教育层面是需要我们反思的。
故事的男主人公于镭,让佳禾不那么孤独,其实,他们的青春都有缺失,出于不同的目的,两个人的内心在一点点的靠近,也让观影的我们,感受到青春时期,专属少男少女之间,一些不计后果,奋不顾身的美好,我相信他们之间有些暧昧的情愫,但可惜,面前的这个男生,是杀害她母亲的凶手,所以这段故事又是凄美的,令人心痛而又美好,电影最后一句台词,“因为我不想变成和你一样的人”,这是佳禾对自己的最大和解,但他们可能永远都不会在一起!
告别了彼此,希望故事里的佳禾和于镭,都能在以后的日子里,守护好自己的青春,被这个世界温柔以待。
这里,我还想表白一下@邓恩熙 和@-李感- ,我jio得邓恩熙就是属于电影大荧幕的脸,超美,我喜欢她《嫌疑人x的献身》里的陈晓欣,我喜欢她《无名之辈》里的马依依,我喜欢她《风平浪静》里的万小宁...我喜欢她的每一个角色,昨天映后互动看到本人,也是美美哒的小仙女,而且她才15岁,真是未来可期。
🍭我很喜欢李感,坦白说,之前我只看到他的一部作品,就是《我和X先生第二季:只为遇见你》,里面的暖男角色“赵小布”也陪伴了我的青春,想起来那是2015年了,离今年2020年正好五年,但现在回想起大学的那段时光,依然很美好,即使在这5年时间里,我没有关注过他的任何动态,也没看过李感的其它作品,但在我心里,还是最初美好的模样,昨晚看了他在《少女佳禾》里的演绎,我觉得,他没有变,还是如初见那般纯粹,演技也愈加成熟了,希望李感未来可以一直做自己喜欢的事情,越来越好。
🍭最后感谢#M观影团#给予的这次观影机会。
愿每个人都能被#少女佳禾#所激励,所温暖,所治愈,最后祝电影《少女佳禾》票房大卖!
勇敢冲鸭!
✊@M观影团 @电影少女佳禾
文/木易距离大火的《隐秘的角落》播出已近半年,如今想起来依旧令人毛骨悚然,三个未成年孩子的世界看似简单单纯,实则暗藏汹涌心机,无不为人惊叹。
如今电影《少女佳禾》今天大银幕上映,同样是讲述未成年人犯罪的故事,关注和探讨未成年孩子的心理问题,电影从平遥电影节走向全国大银幕,口碑好评如潮,《少女佳禾》势必会再度成为大家茶余饭后讨论的焦点话题。
《少女佳禾》是由新人导演周笋执导,邓恩熙、李感、吴国华、李依宸等人主演的作品,故事讲述了因母亲意外遇害,女儿的生活彻底变得“黑暗”起来。
女儿李佳禾(邓恩熙饰)在学校面临霸凌,生活中又常常遇见“懦弱”的父亲被同事欺负,这使得少女佳禾逐渐养成了有仇必报的刚强性格。
学校里她一人对抗整个班级,生活中她用自己的方式对大人极尽报复,而且她还遇到了致使母亲意外死亡的少年犯于镭(李感饰),她一路尾随,在犯罪边缘徘徊试探,少女佳禾的故事也朝着越来越不可控制的方向发展。
首先不得不说,演员邓恩熙首次担纲女主角是值得肯定的。
电影镜头下她极具质感,从样貌到外形,尤其适合大银幕,而且在本片中的演技表现同样可圈可点,正值青春的年纪让她在诠释少女佳禾一角上更加游刃有余,将角色完整饱满地呈现给观众难能可贵。
少女李佳禾11月17日生人,妥妥的腹黑特质天蝎座,又因本就恶劣的成长环境,本性复仇的特点更为明显,泳池泼血水,剪断屠宰场电线,划破豪车车身等等,这些在常人看似惊心动魄的动作,她却稀松平常的表现出来,足见其内心错乱的黑暗面。
如此小细节的展现,被邓恩熙拿捏得当,看似表面平静异常,实则内心暗流涌动,表演非常稳!
整部电影的基调都非常克制,犹如少女佳禾一般,看似平静实则暗藏着汹涌波涛。
电影里很多画面镜头都值得仔细端详玩味。
如片中那盆花银皇后,空气中污染物的浓度越高,它越能发挥其净化能力,非常适合阴暗房间,寓意于镭和佳禾两个生活在黑暗中的人,如何不渴望生活中能有些许光亮,也许只有“银皇后”才会带来净化和治愈。
又如电影里多次出现水下镜头,沉浸在水里,全世界就只剩下你一个人的感觉非常真切,抛下年少无知,抛下黑暗过往,抛弃一切去遵从自己内心的声音,犯罪有法律来制裁,而原谅却只能是自我和解。
电影《少女佳禾》在青春片的外衣下包裹着太多现实主义话题,校园霸凌、未成年犯罪,等等畸形的青春心理,这是一个另类的青春故事。
非常喜欢电影的克制,在平静中沉溺,在沉溺中爆发,以和解为内核讲述一个犯罪的故事,既有在犯罪边缘徘徊中的紧张刺激,又有达成和解的轻松释然,过瘾,又极具现实意义。
推荐大家去看《少女佳禾》。
绿植净化空气,佳禾和于镭挽救自己,当然也都挽救了对方。
成长不是学会以暴制暴,而是学会怎么样更好的对待自己,对待自己的生活。
幸运的是佳禾在最后的时候放手了,幸运的是于镭紧紧的抓住了没有放弃。
少年少女们都值得一个好的结局。
导演在影片中花的心思非常多,也确实有一些点讲的不是很到位,但作为处女座来说,能做到这样的水平已经足够好了,影片本身很打动我,能打动人的故事都不是差故事。
相信“青春叛逆期”是每个人在成长过程中都会经历的一个特殊阶段,而该如何正确引导这一时期的青少年,一直以来都是很多父母、长辈令人头疼的问题,有时过于严厉的批评又或是过分的宠爱,反而会让孩子们叛逆心理进一步加重,由此还会引发一些青少年犯罪、家庭关系出现裂痕、与同学朋友间产生仇恨等诸多问题,在12月11日上映的青春现实题材影片《少女佳禾》中,就将焦点聚集在了一个普通女孩身上,但由她所折射出的关于青春期成长的影画,却是很值得我们去认真反思的问题。
片中邓恩熙饰演的13岁少女李佳禾,与父亲相依为命,但由于父亲从事往屠宰场送牛的工作,在学校里收到一些同学的排挤,还有不到一个月就年满14周岁的某一天,偶然发现两年前杀害自己母亲的凶手出现在眼前;李感饰演的“少年犯”于镭,由于在杀害佳禾母亲时还是未成年,所以被送往工读学校接受三年教育,因为表现良好,提前一年改造归来,当佳禾确认于镭就是那个弑母凶手之后,一个复仇的计划正在她心中酝酿而生,她特意主动地接近于镭,也逐步的向危险与犯罪的边缘迈进。
这是一个关于成长的故事,但其中又融汇了未成年犯罪、家庭关系、校园霸凌等许多现实题材元素,通过片中“佳禾”的视角,呈现出一个游走在危险边缘的少女内心世界,既能够让人感受到她来自亲人、朋友间的亲情与温暖,也会让你感受到在残酷的现实中,迎面而来的那丝丝寒意,写实的叙事手法,使观众的感触更加真实,仿佛在影画之中看到了自己曾经青春的身影。
发生在佳禾身上的不幸,可也用“无妄之灾”来形容,母亲的意外遇害,让她原本幸福的家庭产生破裂;由于父亲的工作环境原因,让她在校园内遭受到冷漠与孤立,即使她自己的语文作文获得了优异成绩,不但没有赢得其他人羡慕与鼓励,反而被有些同学冷嘲热讽,现实所逼,让这个正值花季青春的少女,认识到要比其他同龄人更加成熟与坚强,当复仇的怒火在心中准备燃起之时,她的勇敢面对与她父亲的软弱和逃避,形成了强烈的对比,当她身处困境之时,她最需要的不是同情,而是更多的理解与分担。
其实可以发现,片中佳禾所做的很多事情,都不应该是这个未满14岁的少女该做的事情,而是应该由她身边的大人去承担,但是没有看到她父亲、老师、律师,还有美甲店的老板娘等身边的成年人伸出援助之手,每当看到佳禾几乎要跨越那条犯罪红线之时,作为旁观者的自己,都会感到一种惋惜与内疚,矛盾的心理一次次做着不同的抉择,然而看到佳禾在复仇之路上的最终选择,本已冰凉的内心,瞬间感受到了温馨的暖意。
《少女佳禾》可以说一次原谅与救赎的青春迷途之旅,一个叛逆少女的真心自白,相信每一位成年观众,都会被片中“佳禾”如何去选择她的未来人生而感动,也会唤起我们对未成年的关爱之心,只有更多的人去关注青少年们的现实问题,才会为他们创造出更为健康、安全的成长环境,让他们在成长过程中,幼小的心灵里少一些阴暗,多一些阳光。
这部电影的主题有点多,从“校园霸凌,家庭关系,未成年杀人”写到了“复仇,改过自新”。
主题是好主题,但是太多东西了,反而表现得不深刻。
佳禾因为自己的身份原因,遭受到校园霸陵。
班上的女同学认为她父亲是屠宰场的员工,嫌弃并孤立她。
所以她在学校里没有朋友,她的学生生活充满了黑暗,而造成她现在的样子,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因为她家发生了一件大事故。
在事故之前,她那时还是班级中的优秀三好学生。
而之后呢,她的整个行为习惯都改变了。
佳禾爱她的妈妈,而她自己和爸爸的关系没有那么好。
她爸爸的行为习惯在她心里,本来就不是好的。
那时他们一家的情况还不错,经济条件还过得去,他爸爸还是有一个相对体面的工作,摔跤。
退役后,因为年龄大,学历低,他根本找不到工作,她妈妈便放弃了买房子的机会,心疼她爸爸,给买了一辆车,自此开始她爸爸开始从事货运工作。
本来什么都还好好的,可是佳禾的父亲太喜欢喝酒了,因为喝酒,一天晚上,因为喝醉了,电话打不通,让待在家中的妈妈异常担心,她便骑着自行车去找她爸爸。
也正因这件事,改变了本来可以家庭幸福的命运,埋下了佳禾与她父亲隔阂的种子。
佳禾的母亲正准备回家时,看到了于镭在往一辆豪车上到汽油,出于正义,她要准备报警。
于镭害怕暴露自己烧他继父车子的事情,便杀死了佳禾的母亲。
从此,佳禾的家便破裂了。
没有母亲在家中的缓和,这个家便像是一个牢笼似的。
她恨那位少年,同时也恨她的父亲,如果父亲当初不那么嗜酒如命,那么她的母亲还活着。
她的生命也将充满阳光。
这里的阳光是真的是那种在阳光中拍摄的样子。
但是我感觉她们的母亲情深的情节没有那么好,让我感受不到那种母女真情,反而文艺的成分多一些。
于镭由于未成年,进了工读学校。
本来这件事,就这么过去了。
佳禾只要挣扎着在学校里读书,然后可以逃离她现在不喜欢的环境。
可是她看到了杀害她母亲的凶手于镭提前出来了,提前了一年。
她感受到了命运的不公,母亲的生命,她的生活,因为他,全都消失不见。
她恨他。
所以她跟踪了他。
她想要把他送回去。
在网吧,于镭他们打游戏缺人,便让坐在一旁的佳禾加入,这样他们便认识了。
从这一天开始,佳禾开始便逃课,混迹在于镭及他的小混混朋友之间。
他们一起去KTV,一起喝酒,一起偷车去河边玩。
但是明显你感觉到佳禾和他们的格格不入。
我不知道为什么于镭会额外关照佳禾,让人好似有一种叫做青春期的朦胧好感在里面。
我不知道于镭是不是有这个意思,但佳禾就是想要让男主进少管所,因为当初他犯事的年龄已经达到了进少管所的法定年龄。
可是案件已经了结,如要重新审理,需要高昂的律师费,佳禾目前根本就没办法提供。
由于于镭偷偷把修理厂的豪车给开了出来,就是为了满足他的那群不学无术的朋友的要求。
在玩耍的过程中,因为于镭对佳禾的关照,让其中的一个女子妒忌了,她便偷偷给修理厂的老板报信了。
因为这件事,男主被修理厂的老板给遣走。
于镭感到异常生气,他感受到了背叛。
因为在车里,他自己的母亲也抛下他离去,他在这个世界上,就是独自一人的存在。
而透风报信让他再次感受到了背叛。
他归属感在哪里,他自己都不知道,所以他会和这群小混混在一起,这样,至少他不是一个人。
虽然明知道这群人是为了钱和他在一起的,不过有什么关系呢?
总比一个人好些吧。
之后佳禾去找他。
在宾馆里,于镭让佳禾给他剪头发,用剃刀给自己剃头发。
这样的机会实属难得,她想过要杀了眼前的于镭,那个念头盘旋在她的脑海里,以至于她费了好大的劲儿才控制住自己,没有把刀放在于镭的劲动脉上。
在建筑工地的高楼层上,佳禾也放弃了推到于镭的想法。
在河边时,佳禾那时候是真的想把前来救她的于镭给淹死的,她真的这样做了,只是在最后,她放弃了。
她放弃的原因便是不想拥有像于镭的人生。
也因为这样,佳禾接受了现在的状态,她和她的父亲和好了。
或许只有在自己真正放下的时候,正确的选择才会出现。
这个故事里,放不下也不仅仅是佳禾,还有她的父亲和于镭。
她的父亲没有原谅自己,他选择用卑躬屈膝的态度面对这个世界,他认为自己是一个犯了错的人,需要得到惩罚。
而于镭,本来就是一个从小就缺乏关爱的少年,他的叛逆也是因为自己极度渴望爱,可是谁都没有拉他一把,包括自己的亲身母亲,给他花不完的钱,反而让他更加痛恨母亲。
自从于镭的父亲去世,他得到的真心关爱居然来自于工读学校里的教官,说来也是讽刺。
看完这部电影,我的感触不太大,因为它的内容太多了,但是每项内容好像都没有深入地描写。
但是它却让我感受到了压抑,那种压抑又释放不出来,就堵在心口,难受。
所以希望做父母的,有义务让新来到这个世界上的小孩心中充满爱。
如果不能,请不要随便让一个懵懂的孩子来到这个世界上受罪。
微信公众号:一棵树一支帆
就开场抓住我了,然后越来越差越来越差,邓恩熙倒是可以期待。
剧本工整,优缺点明显。除了导演能力外,这是一部特别需要演员本人具备塑造人物的表演,很可惜女主没表演天分,撑不起整部人物内心多层次的变化,很遗憾很多时候只看见不言语、皱眉的、眼睛空洞的佳禾……
看看过春天再看看这部,同样女性导演同样第一部长篇。。。不虐吗
前半部分青春疼痛文学,后半部分假意和生活和解。
画面太美。镜头有种力量
。
很喜欢的作品,影片一开始镜头的带入感就很强。导演塑造了一位勇敢的少女形象,小花旦邓恩熙也拿着那股子狠劲自带表演节奏。电影还原了那个事件中的生活,对抗、经历、成长。事情会发展成模糊的样子,结果也会变相,但这就是跟青春有关的样子。喜欢电影中镜头叙事的节奏,淡淡的,有力量。#如果男主不那么酷可能会更有烟火气#
平遥的几部得奖片看来一一暴露原形,都过誉严重!
只看到剧本,没看到故事、人物,导演、摄影、表演全部坍塌……
每次看小成本制作的电影,就会觉得导演和编剧是不是对小城市的生活缺乏想象力,因为所有的他们都是那么千篇一律,说着差不多的话,过着差不多的人生,有差不多的糟心的故事。还有电影里的父女情,好像最后大家总是能互相谅解的(我不是说我不喜欢谅解),其实明明可以有那么多次机会沟通。电影的对白设计,我真的得看一会儿歇一会儿,就是,看在大家没几个专业演员的份上,就不说演技了,但是这个对白真的很上世纪。最后夸夸电影里那个小姐姐,其他男生讨厌是真的讨厌,小姐姐还会请佳禾吃东西,果然还是女孩子好哇!
《过春天》、《阳台上》、(即将登场)的《少年的你》、《狗十三》...这类电影除了能真正给予有实力的新人一个漂亮的起跑助推,在话题的挖掘角度和角色互动显得太过单一,颇有种“画地自限”的窘迫感。PS 李感明明有好几个演出了,但好多人都好像发掘宝藏一样,说明网剧真是捧人又害人。。
画面过于接地气以至于觉得很亲切,可能是很绿的画面和工地还有那首飘雪让我以为是广东的小县城,最后片尾才看到哦原来是台州呀(也对人家普通话那么标准。。)7/10元素过多却没有处理好就有点杂。以及现在看啥短头发妹妹都觉得像子枫(
关于复仇和救赎的少女故事。影片本身质感是不错的,可惜台词设计太刻意。另外比较令人困惑(或好奇)的是男主于镭,一个全片都用隐忍平静的语气,谈吐间露出和狐朋狗友不一样的书卷气,吃饭坐车时还读着中学课本,谈论过波兰电影的“读书人”,最后却选择干体力活,如果这种矛盾是有意为之,那其意图是什么呢?
PYIFF01,看完最大的惊喜是,男主角李感长了一张类似秦昊张震款的电影脸,长得比较高级,今年平遥如果能给个新人奖的话,未来可期!
如此别扭和生硬,可以说是《风平浪静》精神姐妹篇了
性萌动、童年阴影和斯德哥尔摩放在一起,哪头都没讲好。对问题少年和未成年犯罪这一题材的力不从心也令人惋惜。处女作加一星。
青春文艺片怎么都这个调调
疲于奔命的人家是不会每天买瓶装矿泉水的
很久以前看的,剧情忘差不多了。好啦,先写到这儿吧。
(是在干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