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自平壤《劳动报》《蓝色生死恋》是一部好戏,好就好在投降。
它充分说明了以俊熙为代表的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虽然有革命的愿望,但其固有的动摇性决定了一旦遇到困难,就会走向投降,最后迎接它的只有毁灭。
崔恩熙是穷苦人民的女儿,是不屈不挠的无产阶级战士,虽然成长于有房有车的资产阶级的家庭中,但当她一旦得知自己的身世,就义无反顾地回到劳动人民母亲的怀抱。
这是何等崇高的阶级感情啊! 她和母亲一起割草、喂猪,每天劳动。
过着牛马不如的生活。
苦水里泡大的恩熙,在资本家开的饭店里做清洁工,受尽了残酷的压迫和剥削,两度被开除职位,最后连看病的钱都没有。
怀着对资产阶级无比仇恨,她始终没有向资产阶级的花花公子泰锡妥协,坚持斗争到了最后一刻。
最后恩熙得病而死,离开了这个万恶的社会。
崇拜金钱的资产阶级花花公子韩泰锡,靠其父亲吸取的人民群众的血汗,每天开高档汽车,打高尔夫球,不劳而获。
他利用和恩熙的雇佣关系,对恩熙威胁利诱,先两度开除,然后再用名贵项链和高档时装收买恩熙,而满怀阶级仇恨的恩熙对他的糖衣炮弹不屑一顾,回答他的却是一记响亮的耳光,这耳光大长了人民的志气,大灭了敌人的威风。
泰锡最后终于撕破了温情默默的面纱,对恩熙吼道“我用钱可以买到一切。
” 左右摇摆的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尹俊熙是一个画家,他读过不少书,还留过洋。
在和恩熙擦窗子的劳动中产生了纯洁的感情,爱上了劳动人民的女儿恩熙,但受到来自代表上层社会的泰锡、幼美和自己家庭的干扰时,却充分暴露了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立场动摇的本来面目。
俊熙终于牵着恩熙的手放弃洋房汽车,离家出走,踏上劳动人民所坐的公车,原以为他终于与自己的阶级决裂时。
可小资产阶级善变的劣根性使俊熙又向幼美妥协投降。
最后他终于他死在迎面而来为恩熙报仇的阶级兄弟卡车司机之手,成了不齿人类的狗屎堆。
印证了马克思关于:“资本主义的发展,不仅为无产阶级的壮大打下基础,同时也为自己准备这掘墓人”的伟大论断。
当然,蓝色生死恋也有它的阶级局限性。
看得出,剧本还有狭隘的出身论的残余。
恩熙原来学习成绩很好,一旦回归穷苦人民的家庭,成绩马上降下来,连大学都念不上,这是对劳动群众的污蔑。
历史告诉我们“剥削者最愚蠢,劳动者最光荣”不管出身如何,只要努力学习,一样可以又红又专,成为对无产阶级革命事业的接班人,永保红色江山万年长。
最近这两天一直在试图回忆许多。
联想到这几天全国各地闹得风生水起的反日行动,我虽然没去参加,但心里还是有点幸灾乐祸的感觉。
因为年幼时看过一些日剧和动漫,然后从小学憧憬到大学,费尽心思转了专业学成了日语,以为终于可以伸手就触碰到梦想了。
工作几年梦想被摔得粉碎。
那个梦想和现实根本没有交集,即使学了日语,也不能离电视里的日本靠近一丝一毫。
因为了解,我变得讨厌日本和日本人了。
即使曾经被夸奖说我的日语听起来和日本人一样,现在放弃了日语的工作也不会觉得有丝毫的惋惜。
只是想起当年那个幼小的我,在电视面前一字一句的模仿听不懂的台词时的心情,我心里就会觉得酸酸的,很遗憾。
人生若只如初逢,好多好多事,不都是这样的么?
小时候的感情可以真挚到以为长大能够改变一切,并为此而坚定,努力,不计代价的付出好多年。
可是事实呢?
太阳底下没有新鲜事,现实从来不会因为谁而改变。
往往梦想就中止在现实面前,难以为继,只剩下当年的初衷,像个没人爱也无法长大的孩子,徘徊在原地,让人感伤。
总有一些事,却没能完成。
我真的能体会到恩熙对俊熙的种种感情,在她年幼的心里,怀抱这个“也许可以再回到幸福的生活”的初衷,爱恋着哥哥,就像爱恋着一个不知道什么时候可以打开的门,门的那边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这个初衷也许无关爱情,但却导致了长大后的他们互相迷恋,这可以叫未完成情结,或者丧失情结吗?
对于曾经拥有却再失去的东西,就好像在冬天的雪夜里离开温暖的壁炉,独自面对名叫人生的看不到尽头的黑暗森林,黑夜中弱小的孩子瑟瑟发抖,唯一能够给予的安慰就是过去的回忆。
而爱情这种最亲密的亲密关系,理所当然的成为了弥补过去遗憾的最好方式。
因为爱情,才能互相拥抱,才能在一起入眠,才能获取对方的体温,好像救赎了过去的伤,好像治愈了那一年的感冒。
可是现实呢?
现实中,俊熙是爱恩熙的,我认为也是爱幼美的。
幼美是一个通往现实的纽带,现实里有理想,有责任,有双方的家庭,有体面的社会生活,有关于绘画的共同话题。
而恩熙,是一根通往心结的纽带,那里没有别人,只有童年的回忆,只有小小村落,只有让两个人都受伤不已又无法治愈的过去。
在俊熙面前,到底是未来重要,还是过去重要呢?
我想理智的人都会做出正确的选择。
一开始我也为恩熙打抱不平,为什么恩熙那么爱俊熙,俊熙还是选择了幼美呢?
(只是这个逻辑就很傻逼了)后来我想通了,为俊熙的选择感到高兴,希望他真的能告别过去,开始新的生活,而不仅仅是逃避。
然而恩熙却生病,俊熙又被拉回到了恩熙身边。
实际上在俊熙知道恩熙生病以前,恩熙也曾经要求俊熙陪着她,只要半年就好。
俊熙却告诉恩熙,我的心都给了你,你不懂吗?
然后呢?
然后潜台词就是,心给了你,但是我的生活却属于我自己,我的确是爱你的,只是我选择了幼美。
他也曾告诉过幼美,我选择了你,你还想要什么?
幼美这个笨女人,竟然不明白“选择”是那么重要,为什么还要去纠缠俊熙的心在不在她身上。
后来,最不堪的就是恩熙生病,俊熙照顾在恩熙身边的日子。
说实话么,我感受不到俊熙对恩熙的爱,我感受到的只有怜惜。
也许是我无法理解平淡的陪伴才是最大的爱吧,当他们的对话仅仅只是“俊熙,你明天做什么?
”“嗯。。
明天早上起来我要帮恩熙做大扫除,然后我们一起吃午饭,下午我整理恩熙的照片,然后。。
”我一边流泪,也一边感受到深深深深的无力。
同样还有恩熙让俊熙去拿相机的时候,恩熙说笑话的时候,俊熙表现出的不耐烦。
如果他们是陌生人相遇,他们还会相爱吗?
如果他们没有家人的阻挠,没有生死的分离,如愿以偿的在一起了,他们真的是适合的一对吗?
这种无力不是来自于疾病,不是来自于他们多舛的命运,只是那种看到梦想的泡沫一个个被风吹散,破灭,消失,那种无力。
如果说我所理解的深深相爱的两个人,在生命的最后时光,对话竟是如此的平淡,陪伴变得像奶油,幸福变得不像真的,那我的结论就是两个人在一起的动力都来自于那个离别,那个心结,现在心结打开了,终于可以在一起了,爱也就没有存在下去的动力了。
至少屏幕上表现的这种爱让我感到非常单薄,从他们私奔开始,这种无力感就出现了,并让我非常困扰。
其实泰锡才是MR.RIGHT。
和他在一起的恩熙会笑。
他是一个接地气的人,立体而充实,让人能感受现实里美好一面。
他是恩熙通往未来的一根纽带,可惜,恩熙无论是因为心理上陷入了俊熙的阴影,还是因为生病,她都没有未来了。
最后,我只有一个愿望。
但愿所有被伤害的过去,都有未来之光可以治愈的那天。
所有人,不管过去的阴影如何美丽,都能用活在当下的心走到更美好的明天去。
如果,只是如果。
我好希望见到被没有分离的兄妹俩,一起念完大学,各自谈了恋爱,有喜欢做的工作。
妹妹虽然被男友深爱,但还是会在哥哥面前撒娇的模样。
这大概是最好的结局。
这部韩剧经典想必是很多90后的难忘回忆,很早了,到今年18年,虽然现在看来是很狗血了,但是真的是记忆犹新第一次看的时候好像是10岁那年,那时候还小,对爱情什么的没什么概念,就是觉得这个姐姐好漂亮,好好看,很喜欢她,反正印象很深刻,结局的时候,我想的是,她是真的死了吗,以后再也看不见她了,这个问题困扰了我很久,现在想想觉得自己很搞笑哈哈第二次看是15岁的时候,懵懂的年纪,懂得了一些,然后就是被虐的泪流满面,特别是恩熙得癌症那里开始,真是一边看一边哭的,结局更是哭的惨兮兮,现在想来好傻,那时候的韩剧好像都是这种路线,不是女主死了就是男主死了,绝症车祸失忆什么的,反正就是悲剧结局,已经数不清我看了多少韩剧了,还好,在看了这么多苦情剧后我还没有对人生失去信心也是很庆幸了后来慢慢对韩剧失去了兴趣,同样的剧情同样的发现路线看了开头就能猜到结局的剧看多了实在很没意思了,最近几年特别火的几部韩剧都没有看过,身边所有人都在追我却一点兴趣都没,可能年龄大了不喜欢这种类型的剧了,反正就是再也看不下去但是我始终记得我年少时很喜欢的那个姐姐,我心中永远无法超越的韩剧女主宋慧乔
每次被别人异常看重地让推荐几部韩剧来观摩一下,我总是豪不犹豫地推荐《蓝色生死恋》,不管韩剧的新花样怎么几经更迭,它的地位一直屹立不倒,高居我心目中最爱韩剧排行榜前三名。
我的推荐词总是,《蓝色生死恋》是有里程牌意义的韩剧。
一段凄美缠绵的爱情戏,几个风彩绝伦的优质偶像,还有发挥到极致的催泪意义……基本上,我只要在电视上看到这部剧,都会被某种力量嗖使,安定地座在那里。
我知道剧情很老套,前有古人,后有来者。
可是,人心最柔软的地方,总是不设防的。
就像你看到善解人意的恩熙看着她挚爱的父母和哥哥座着的车飞速行驶,她拼了命追都追不上,眼泪漫成了河,绝望地自言自语,爸,妈,哥……是她选择留在了亲身母亲的身边,过颠沛流离的生活,她成全了蕊爱,成全了养父母,自己一个人活在艰难里,在那些日子里,恩熙总是向阳、茁壮地生活,想念哥哥在熙是她的信仰,再见哥哥,她想让他见到她幸福的样子。
所以,在那样贫困、潦倒的生活里,生命里只有在熙一个人。
在熙是她命中的劫,若不是他,在产房里怎么会两家抱错女儿,也不会她离开原来的家,回到原来的生命里,心里充斥着疼痛和想念;可在熙也是支撑她的幸福,在熙给了她十几年甜美的回忆,一个宠溺她的哥哥,一个让她坚强乐观活下去的理由。
只为了再次相见。
终于,曲曲折折,再相遇了。
彼此试探,再回到当初的亲密。
只不过心里开始有了动摇,真的可以还做兄妹吗?
为什么会有心动。
当然是不该在一起的,在熙已经和幼美订婚,而且,还有英俊痴情的泰锡在等待着恩熙的接纳。
两个人隐忍缄默地爱着,拼命压抑,只是,那眉眼间的不经意的爱意任谁都可以看得出。
任谁,都容不下他们相爱。
在熙和恩熙离家出走,那个男人坚定地说,我要和恩熙在一起。
没人肯成全,幼美恍惚中把手弄伤,一辈子可能无法再画画。
(她是画家)流着泪要他留下;父母说两人的不是爱情,而是因为太思念的缘故。
还能说什么,还能做什么,除了乖乖顺从,做一个世俗中的好男人。
再怎么情深似爱,也只能种在心里。
——恩熙说,我以为再遇到你会很幸福,可是,哥,我一点也不幸福。
在熙说,或许做兄妹更好,至少可以,可以永远的听到你叫我哥哥。
这人世间总有那么多变数,谁爱上谁,谁背叛谁,谁心疼谁?
不如就这样吧。
狠心地忘记,忘记更好,不然人生这么多凄厉伤口,怎么活得下去?
可是,再也不能花好月圆了,心里有一个洞,再也不会感知欢欣跳跃。
如果不是恩熙患上绝症,要死了。
除了当事人之外,所有人都以为这种状态是最美好的。
终于没有人阻止他们在一起了,每天在熙给恩熙讲故事,和她说晚安。
直到她永远地闭眼,然后,在熙在两个人小时候经常骑单车的那条路上,看着一辆大卡车向他呼啸而来……说好了要一辈子看着你幸福的样子,少一天,少一个时辰都不行。
下辈子,我要当一棵树,因为它永远长在那里不会换地方,不用和爱的人分开。
20岁第一次看《蓝色生死恋》,作为一个95后女生,越过20岁之后看过的一部最老的韩剧,似乎横亘在之间的时间差稍显漫长,但是悠回空灵的钢琴曲和厚重的女声背景音乐还是可以一个音符就把我拉近那片蓝色的大海,生而孕育悲剧的大海。
有时只是想看看经典为何成为经典,但是真正经典永远都不会给出一个具体答案,它让你沦陷在无数个小角落里自己意会。
不能否认这部作为韩剧虐恋鼻祖的悲情剧真的是经典,让我从头哭到尾。
前面为小俊熙和小恩熙的忍痛分别流泪,真心真心很喜欢小俊熙和小恩熙这对小兄妹,喜欢他们两小无猜的嬉闹,喜欢哥哥拒绝那么多小女生的情书唯独疼爱家里的妹妹,喜欢哥哥自然流露的爱妹之心甚至不惜膝下黄金,喜欢妹妹大气灵慧的公主气质,我都弄不清楚到底是绝赞的演技还是浓浓的真情!
看完前三集,在山洞口长大的俊熙回来的那一幕都有个不再看下去的念头,因为到这里已经可以是一部很经典的电影了!
后面的眼泪完全为泰锡哥而流,或许时代的差距,或许我对爱情的不完全理解,使我无法打心里去欣赏俊熙和恩熙的爱情。
对我而言,理解他们的爱情完全靠用宋哥哥和小俊熙神似的忧郁眼神脑补他们小时候的感情得以持续。
真正打动我的是泰锡欧巴的一片赤诚,可能最开始粗暴地踩入恩熙的生活完全靠追女孩的套路,但是到他得知恩熙生病的那一刻起,从那番感人肺腑的话起,泰锡这个“表白帝”在我眼里已经不是男二了。
“给我一次机会,让我治好你的病,治好之后,我会离开。
你不能死,你要活着跟我说,泰锡哥,我一点都不爱你。
”“我以为你会醒来,所以买了一堆吃的东西过来,看来我得要一个人把它全吃光了,生气吧?我在每一次要进到病房时,都有种像傻瓜一样的想法,你知道吗?我常想像打开这个门时,你不在里面。
你醒来之后和俊熙一起私奔了。
这样我的心又会碎了。
但是这一次,我不会再去抓你们,我希望你和他私奔,请你赶快醒来吧!”刚才看了一个更赞赏俊熙的透彻影评好像理解了恩熙为什么不能接受泰锡,但是如果每一部韩剧都在教我理解爱情的话蓝恋里面的不二讲师一定是泰锡。
真痛恨前面说他是的“表白帝”这个词里略带的轻浮以致完全不能描述因恩熙而变得更好的泰锡对待爱情的忠诚的刻骨铭心。
正因为刻于心才见于行,他用超于自己的灵魂在爱着恩熙。
当然他的外表也让我沦陷了[害羞脸]。
倒是对宋哥和乔妹的脸都不感冒。
另外一个泪点是两对养母与养女之间的感情,让我陷入思考在亲子关系中到底是血缘关系还是养育之恩重一点?
不仅想起之前看到的一个点说襁褓中的婴儿需要的不是母亲而是母爱。
真想不到自己会写这么多,所以经典为什么成为经典,因为它让我思考很多。
很多年前看的这部剧,记忆都已经模糊,只记得看的时候哭得无比凄惨,前一段时间无意间看了一篇芯爱同人,所以决定重温一遍电视剧。
虽然年代久远剧情狗血,什么癌症车祸都有,但是不愧是红遍亚洲的电视剧,还是很好看很吸引人的,花了两天看完这部戏,对于看的同人文有了不一样的看法。
之前看文,因为剧情不记得,带入下芯爱被穷家庭抱错被亲生妈妈冷漠对待的情境,确实觉得芯爱很可怜很值得同情很需要再来一次享受美好的人生。
但是看了剧之后发现她并不是那么无辜。
家境贫寒、妈妈刀子嘴、哥哥小混混不学无术,本该是个富家公主的她在这样的家庭度过了童年,她确实有理由愤怒有理由怨恨,但是她确实没有理由去欺负去陷害同样在这件事里面无辜的恩熙。
如果说芯爱亲生妈妈对她冷漠的话,那恩熙的亲生妈妈也同样更爱芯爱,母爱不应该以物质来分高低,她没有资格去怨恨恩熙。
她回到自己家庭之后,一家人去了美国,享受着良好的物质生活和教育,而恩熙和妈妈哥哥生活在一起,把芯爱小时候受过的苦全都受了一遍,甚至差点被哥哥卖给有钱老板。
不能说恩熙比她惨,只能说也不必芯爱小时候幸福吧,可是恩熙也没有变成一个充满怨恨的人呀。
我同情芯爱的遭遇,但是永远无法理解她用俊熙送恩熙的手表陷害恩熙的事情,在我看来,这是一种本质上的不善良。
现在的媒体在报道一些案件的时候,也喜欢从行凶者角度出发,为他们的行为找理由,这是一种很不负责任的行为。
甚至受害者有罪论也成为一种常见的现象。
媒体也总是喜欢报道行凶者过去的悲惨遭遇。
事实上,比那些行凶者更惨的人也不是没有,可是他们都成长为凶犯了吗?
并没有。
大多数的人虽然不幸但是依然努力地生活着,和善地面对生活中的人。
就算是有怨恨也不代表你可以伤害无辜的人。
距第一次见这个女孩有六、七年之久了吧。
可是再也没有一个人物可以如此长久的占据着我心,也从没有一个女演员让一向自诩“理性”的我疯狂起来。
诚如小俊熙所“嘲笑”的:她长得不好看,而且她还有笨......那段时间的文根英真的不能算很漂亮,那时的小恩熙也真有“笨”。
明明有那么多机会可以说出自己的委屈,却假装不知道是芯爱所为,甚至替她隐瞒;芯爱受其兄的欺负,她本可冷眼旁观,甚至应该高兴才对,她却紧张地冲上前去替芯爱解了围。
印象最深的是已住进了亲生母亲家中的恩熙,再次见到尹家母亲(请容许我这么说,因为在恩熙的心里她永远是自己的母亲吧)时,突来的惊喜与深深的思念交织成泪水瞬间决堤,她不顾一切的飞奔去,那一声声“妈”叫得人心碎。
原以为将是个“Happy Ending”,这傻丫头竟带着未干的泪水,红红的眼眶强笑着:可我现在不能跟你走,我已经不是你的女儿了......恩熙叫着她“妈”,却说“我不是你的女儿”,这是何等矛盾的心情,她原可继续当尹家的公主,和她深爱的人不分离,但她也明白,“妈”还有芯爱和哥,有深爱她的丈夫,有太多太多了。
而自己的母亲除了自己就相当于一无所有了。
她想成全自己的感情,但更有一份责任,一种由善良所催生的勇气与坚强。
不知大家是否记得,她在生日那天的清晨对着细雨中红玫瑰浅笑的模样。
对我来说恩熙就是这样一朵“雨中玫瑰”,雨水带不走她的芬芳,倒荡涤出几分远离俗世的清新,在微风中愈发惹人怜。
她不是传统意义上的“悲情女主”,因为可以说这种“悲”在某种程度上是她自己造成的,当然,究其本质,是善良使然。
但善良并不代表一昧忍让,或是忍气吞声(大家和某些苦情催泪剧女主角对对号吧),小恩熙只是不希望伤害他人,所以之前也会有“我哥是王子那我就是公主”这样的言论,很真实很自然,决非某些女主仿佛低人一头似的,从开始到结束都是一种“童养媳”的模样,让屏幕前的我抓狂不已恩熙的宽容有一个成长的过程,观众们见证着那个趋向成熟的经过。
ps:写着写着怎么就写散了= =个人以为无论是之后红遍大江南北的《我的小小新娘》,还是精致细腻的《不需要爱情的夏天》,甚至为她摘得“双料视后”的《风之画员》(虽然这个也很赞的),小文的眼泪还是在这部剧中最为动人。
我甚至一度不敢再看她的哭戏,怕自己一下子就陷入那种悲伤的基调中了有同感的要回复哦:)
小时候记得电视里放过,已全部忘记。
大四的时候看过,隐约记得结局与观感。
这几天剧荒,挚爱宋承宪,长相标致到无以言表。
乔妹也是少数喜欢的韩国女艺人,故重温经典。
大三看的时候哭的稀里哗啦,那时对俊熙后期的优柔寡断感到失望,对俊熙与恩熙之间的感情属性产生过怀疑,对泰锡执着到底的爱不可思议,对幼美对芯爱表示讨厌,对两方家人极力反对的情绪也很不理解。
现在,不再流泪,只是忧郁,难以排遣的忧郁,不再讨厌剧中任何一个角色,都是理解,对俊熙与恩熙之间的爱情也不再怀疑。
是因为不再青春年少了?
理解能力提高了吧。
不单对电视剧亦或电影里的人物及情感,在现实生活中也是同样。
俊熙的优柔寡断很难理解吗?
俊熙,温文尔雅,英俊稳重,而往往拥有这样气质的人也同时有一份较强的责任心。
责任心使得俊熙在幼美自杀后选择压抑自己的真实感受,离开恩熙,对幼美说我选择了你。
俊熙将自己全部的爱给了恩熙,却将责任心给了幼美,这并不矛盾,因为俊熙了解恩熙,知道温柔善良的恩熙是坚强的,不会因为自己的离开而像幼美一样放弃生命,前者给予伤害后者给予生命,因为是俊熙所以只能选择后者。
一边是炙热的爱情,一边是沉重的责任,夹在中间的俊熙很痛苦,比起恩熙、幼美、泰锡都痛苦、熬煎。
也正是因为这种痛苦才使其表现出令人难以接受的优柔寡断,才有了那么多的bi ang nei(对不起)。
俊熙与恩熙之间的感情是不是爱情?
俊熙与恩熙之间的事情如果发生在我们周边,我想我们大部分都会觉得荒唐,并不会像看电视的时候那样为两人的爱情感动涕零,我们看不到导演给出的前后跨度数年的镜头,也看不到针对每个人的分镜,也就不了解各种细节,我们会开启八卦模式质疑他们。
俊熙与恩熙的感情基础是什么?
是亲兄妹。
得知并非亲兄妹后也是较为突然的分开了,小时候他们于彼此的身份只是兄妹,即两人小时候的感情源于他们的亲兄妹关系。
他们分开了数年后,会彼此想念、牵挂,但是,是对哥哥、对妹妹的想念、牵挂。
在重逢后,恩熙对俊熙的两个后抱式拥抱着实让我都心动了,虽然我并不承认这个时候他们之间有明确的爱情,但我认为两人的爱情开始萌芽并快速发展,两人的感情开始从亲情中剥离出来。
无论是俊熙还是恩熙,其实对于彼此之间的感情属性也一直在怀疑,在压抑中怀疑着,在怀疑中压抑着。
以至于两人在迫不得已的分开之后会安慰彼此说着也许是他们自己没有分清,也许是因为分开时候太久后的错觉这样的话语,这些话语并不全是刻意的安慰,也是他们在错乱与熬煎中怀疑自己、对方的证据。
换位思考的置身其中,同为人类的我们也会如此。
俊熙与恩熙对于两人之间的爱情关系是如何确定的呢,如何在怀疑中逐渐走向明朗的呢?
答案是:不可控的心动与醋意。
两次小拇指触碰的心动,双方各一次主动的触碰是不可控的,看着对方与其恋人场面的失意与醋意,失意与醋意是不可控的。
那么对于观众呢,如何能够准确的、毫无疑问的认定两者之间的关系是爱情呢?
编剧很聪明,他给了我们一个最可靠的信息,即两人分别不约而同的说谎于别墅相聚。
作为别人眼中的兄妹关系,他们有必要说谎吗?
没有。
妹妹和哥哥一起出去玩一天有必要说谎吗?
没有。
这时的俊熙已经不将恩熙视为妹妹,恩熙也不再将俊熙视为哥哥。
泰锡执着到底的爱不可思议吗?
如果你没有爱过一个人,也许会认为不可思议;如果你爱着一个人恰好这个人也爱着你,当然会认为不可思议;如果你一直是一个被爱者,那你更会认为不可思议。
但是,如果你真的爱过或者正在爱着一个人,而对方却并不爱你的时候,相信你会感同深受。
会理解为何对方反复伤害自己依旧愿意飞蛾扑火,会理解为何对方坦白爱着另一个人却依旧愿意全力等待,会理解明知对方心不在己却依旧想留住他(她)的身体,甚至会觉得即便这样也足够幸福了,也自然会理解当这个人要离世的时候,会发自真心的觉得只要这个人还活在这个世界就是好的了,这个人可以不爱自己,可以爱任何一个人,只要这个人活着,能和自己共同活在一片蓝天下就是好的了。
幼美是个讨厌的角色吗?
幼美和泰锡其实是一样的,两人都深刻的爱着一个不爱自己的人,只不过两人处理问题的态度是不同的。
幼美并不讨厌,她付出的爱也是真爱,她有占有欲,她有私心,这些泰锡也有,也可以说现实世界的我们也会有,爱一个人会没有占有欲没有私心?
俊熙、恩熙也有,他们之间的不同之处在于自私的程度,自私的程度越大,就越显得这个人讨厌,但只是显得而已。
幼美在俊熙面前一直是小心翼翼的,在这份爱情面前她始终是患得患失的,是不安心的。
在恩熙出现之后,她更是战战兢兢。
幼美与泰锡不一样,泰锡对自己本身及其在异性(除恩熙之外)眼中的形象是自信的,幼美没有这份自信。
弱小的自己只能通过欺骗与隐瞒来求取陪伴的机会,失去自我的人很难拥有一份主动的爱情。
芯爱也是个讨厌的角色吗?
她的性格确实不讨喜,在现实中这样的人也是很难让人喜欢的,假使身边有如芯爱一样的人,我也不会想走近她。
可是,不想走近不代表她是不可以理解的,就如纵使我理解“变态”、“杀人魔”,我也不想离他们太近一样。
我们自己的性格是由我们自己打造的吗?
不是,即便我们可以通过自己的后天努力稍加修整。
芯爱也是同样,她的成长环境使得她成为芯爱,自卑、无助、贫穷使得她嫉妒、愤怒、自私。
想得却不可得,你奈人生何。
两方家人极力反对的情绪不可理解吗?
可以理解。
长辈同年轻一代的观念毕竟是不同的,俊熙叫爸爸妈妈的人,将恩熙看成亲生女儿,也正是因为发心肺腑的看成亲生女儿,所以,在爸爸妈妈的眼里,俊熙是儿子,恩熙是女儿,儿子和女儿怎么能在一起呢?
突然听到儿子和女儿要结婚谁会接受?
接受难以接受的事情需要过程,需要一个时间过渡,剧中用恩熙的病情代替了这个时间过渡,倘若恩熙没有生病,只要俊熙和恩熙的感情笃定,经过一定的时间,父母还是会接受这个事实的。
16年了,经典还是那个经典。
日后的某天定会再次重温这部秋日童话,感悟或许不同,但无论是俊熙、恩熙还是泰锡、幼美,仍会带着他们的真心来爱其所爱。
应着那片蓝色大海,留下最美的悸动与爱恋。
这部剧我还是小学时看的,当时没有电脑手机,更没有平板这种东西,除了跳皮筋这类娱乐之外也就只能看电视,那时候对整部剧印象最深的就是小恩熙总是一脸泪痕喊着“哥~”,还有被冤枉偷手表后被罚举着凳子还是什么,我应该没记错这个情节,因为平时没见过这种惩罚方式。。
然后全剧除了那句“哥~”以外我只记住了一句台词,就是恩熙俊熙重逢以后,恩熙向俊熙问起芯爱的情况,俊熙说她在读MBA,恩熙问:“哥,什么是MBA啊?
”俊熙那个表情我现在还记得,我简直觉得这句台词可以封为本剧最佳,两个人家庭互换对彼此人生轨迹的改变都体现在这几句对话上了,以至于当时坐在电视前还是个小学生的我受到了震撼,即使后来再也没看过这部剧,这句台词我却永远忘不了。
影响孩子一生的并非家庭的贫富,而是家庭的和睦与否!
心爱看似坚强,其实不是!
她很脆弱,她的养母虽然爱她,但一点不温柔,还有一个跟他一样受家庭影响变坏的哥哥,她的家庭像是发霉的面包。
尽管心爱从小备受别人冷落,能干活,但她并没有因此坚强,反而脆弱!
一被别人冷落就开始嫉妒,不安!
心爱每次流泪哭诉都充满了嫉妒怨恨,心爱是一个不和谐家庭的受害者!
反观恩熙,虽然从小在蜜罐里长大,但没有因此变得脆弱,人生的重大变故反而显示出恩熙的坚强,相比心爱和恩熙对人生变故的表现,恩熙更理性更可取,恩熙心里也知道自己对不起心爱,抢走了心爱一生的宠爱。
但这也不是恩熙的错,一切都是命运使然!
恩熙她同情亲生母亲,觉得她可怜,如果自己当初去了美国,那么亲生母亲心爱和恩熙就都失去了,只有一个不听话的哥哥,她能够体会到亲生母亲在要送还恩熙给恩熙养母时当时内心的绝望,她同情她亲生母亲,所以选择留下!
反观心爱,能离开自己养母回到亲生母亲的身边她内心喜的成分远远超过了痛!
这就是为什么有一些孩子在长大后对自己父母不够孝顺的原因,因为从小没有获得足够的爱,心爱的养母虽然也爱心爱,但这种爱里面充斥着心爱养母对命运的怨恨,对自己丈夫的怨恨,对亲生儿子不争气的怨恨,虽然心爱的养母本身是个善良的人,但命运的坎坷只能让养母给心爱这样畸形的爱,心爱的养母也是破碎命运的受害者。
因此心爱从小学会了怨恨嫉妒!
恩熙确实爱哭,但是恩熙的哭里我能看得到坚强,她都是每次哭完又勇敢的面对生活,而且眼泪里面没有嫉妒,没有怨恨!
因为恩熙从小获得了太多太多的爱。
我们曾经都觉得心爱那种家庭出来的孩子应该更坚强,而恩熙那样的家庭出来的孩子相对比较脆弱,我觉得这是一个大大的谬论!
真正的决定因素是爱,贫困但充满爱的家庭出来的孩子会很优秀,即贫困又无爱的家庭出来的孩子往往会很脆弱而且偏激。
即富贵但又充满爱的家庭和贫困但也充满爱的家庭出来的孩子一样都会比较优秀!
如果心爱和恩熙当初没有弄错,可能心爱和恩熙的性格会换一换也说不定!
我说了那么多,并没有褒贬心爱恩熙的意思!
我所表达的是我喜欢恩熙,但我很同情心爱。
但是同情与爱相差太大了。
你永远希望别人爱你,而不是同情你。
所以一个充满爱的家庭对一个小孩来讲是一生中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人生财富,与钱无关!
一直觉得这个很弱
第一部韩剧
tragedy 没意思。
关键元彬和宋妹妹好看
那叫一悲啊
小时候看的韩片。。。呵呵
人生中看的第一部韩剧
世界第一偶像剧
烂剧,好恶心的男女主
特别是哥哥搬家走了,恩熙哭着喊着,在后面追,真是看一遍哭一遍
喜欢元彬多。重温这部韩剧,最喜欢的居然是芯爱,小芯爱好让人心疼。长大的芯爱真美艳
一星给元彬,一星给文根英,一星给两小无猜的戏份
很经典呢,那时候乔妹子还很小呢
我才初中都觉得这部狗血剧烦死了。还好元彬帅。
毕竟是韩剧催泪先驱,值得记念。
该死的,我太喜欢元彬演的泰锡了。
剧情多少有点莫名其妙了
最喜欢的韩剧 纯美 但从这剧之后韩剧一个都不要看了 现在闻都不要闻了
JO超爱看 我受不了这么悲的
怎么说呢,如果现在再看一遍,肯定没有那个耐心了。不过当时赚了我不少眼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