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个特殊的月份,这是一个特殊的日子。
天气开始一点一点热起来,曾经我在春天的前奏处恐慌炎炎夏日的到来,而如今,站在夏天的船头,却发现一切安然的到来,依旧可以泰然自若。
小时候的那个我,会如何想象长大后的自己呢?
那会的我肯定不知道有个叫做迷失的怪物,理想写下来也只是随便说说,哪里知道后来终究沿着那条轨迹向前还是JUST SOSO 。
小我,只是安然地乖乖地站在原地,不吵不闹,大我一直向前走,对的路不对的路,没有方向感地摸索着或者随性地走了一遍,有后悔有洒脱有固执有荒谬有问心无愧有惊慌失措,可无论如何,回望时发觉,那条路不知不觉走了那么远。
有些远方,抵达了便再也没有想过回头,回不去的也就再也不会被记起了。
有些远方,越走越觉得迷茫,于是突然有一天回望,童年的那个小我,发现原来这条路已经偏离最初的轨迹越来越远,于是梦醒了一般,顿时抽离不顾一切地奔回到曾经,那个小我一直站在原地,捧着一束雏菊站在童年那个初春清晨的阳光下,对大我微笑,然后彼此紧紧地拥抱……做真实的自己。
这话只有长大之后的我才会对我说,已经迷失了但想着及时可以找回来,也还来得及的,不是吗?
人生苦短,人生乐长,如果可以做自己,如果可以一直地听心的声音,做决定,做事情,那如此的人生怎能不是传奇?
只是,时间和岁月还有社会教会我们戴着面具,追求着一些生命的附属体,代价就是一点一点地抽离出那个真我的灵魂,最初的心疼当体内纯洁指数还指在百分之五十以上的时候,然悔一点一点地淡然、麻木到后来彻底地显示为百分之零,我们丢了最初的自己,变成了另外一个人,一个小我都觉得陌生无比的人。
羡慕那些没有被岁月带走什么的人,当然,和内心有关。
我说羡慕,因为自己想那样,如今那般钟爱独处的自己,在选择一种方式辅佐自己的内心那份灵魂。
曾经迷茫,当我缺少生命附属品的时候,当心灵的追求没有物质的支持而飘摇不定的时候,可是一旦重新拥有了,便发觉真的是够了便够了,我也于是了解了自己,不必担心以后会因为那些而变得罪恶贪婪了。
丢去现在的HR工作,选择从零开始的BAKER,我想我一点都不会后悔。
因为那般明显地感觉到自己的喜悦,想起来便能看得到未来的愉悦,愿意做一辈子的执着和相信,这些都是前所未有的。
原来寻寻觅觅那么久,那么多,到最后就在要放弃的时候,她乖乖地出现在了面前,连自己也被些许震撼到了。
以后的每一个母亲节,都会成为我的独特纪念日,和生日一起。
在生日那天,送自己着陆一片全新陌生的土地;母亲节那天,对得起N年前母亲赐予的生命,照着灵魂的镜子,和那个最真实的自己,说说话。
5.8 ?with love from the age of reason
一个七岁的女孩子帮助一个40岁的女人选择了一个真实的生活。
这个就是《穿梭少女梦》的最简单的精准的概括。
索菲玛索,一身精干的短款西装裙和漂亮的短发,一个以分钟来计算的女强人,在诚实的面对了自己7岁的时候写给自己的几封邮件,真的去找寻自己的真实。
女孩子最初只愿意说自己的名字叫做“玛格列特”,坚决不承认自己叫“玛格丽特”,不愿意承认自己有一个弟弟、妈妈、爸爸。
最后一切改变了,她做回了自己。
去看了15年没有见面的弟弟,见到了自己小女孩子时候一起娃娃婚礼的“挖洞人”菲利贝尔,完成了自己想要完成的梦想。
一切的迷茫已经变得很清晰,生活变得简单而快乐。
说实在的,我理解这个女孩子的执着,我理解她为什么不愿意回到过去。
因为“穷”,她撕碎了所有的真实,选择了撒谎,去长大,除了野心不再相信任何东西,选择被人欣赏、尊重,我真的理解她因为生活而强势的去带上面具强势的在社会中立足。
所有的一切正如电影中所说的“lose way”。
她在最后变成了灰头土脸的去挖掘自己的“宝藏”时,她哭了,而我感动了。
因为这一刻,我理解了7岁女孩子的愿望,just be yourself!
拥有梦想,敢作敢为。
在这个电影里面有一个公证人,他在年轻的时候担负起了信守承诺的实现这个小女孩子的托付,一晃就是几十年过去了。
我相信他在其中一定断了很多的念头,想要放弃这个托付和信任。
但是就是他这个不断不断的来来回回的拆开又粘上邮件中不断的感动了自己,也成功的完成了嘱托,直到住进了医院。
看了这个电影,其实我也知道我们都是在成长中失去了我们的梦想。
或许早已经忘记了自己曾经的朋友、曾经的爱人、曾经的梦,现在只是为了生活的很好而去赚钱,去奉承,去隐忍。
只是,我们会坚持多久呢?
我不知道。
你呢?
这个电影很温情,一点一点的轻轻的敲打着,舒缓而内敛。
值得推荐。
上下班地铁的路上看完了苏菲玛索2010年的作品《穿梭少女梦》,故事情节并不新颖。
苏菲玛索饰演一个公司的女高管,在40岁生日那天她收到了自己7岁时写下的给未来自己的信。
无非就是提醒她生活除了现实之外还有曾经的梦想。
经过一番挣扎后她最终选择追随自己的内心,成为自己想要成为的人。
电影中的对话受到翻译的影响并不是太好,所以整体看下来会觉得滑稽又云里雾里。
因为近来有太多关于追随梦想和内心的电影,所以这一部似乎不足为奇。
但其中有一个细节让我最终决定在豆瓣评分上选择了四颗星。
苏菲玛索饰演的那个叫做玛佳丽的女生幻想着自己未来会从事的四种职业,分别是鲸鱼医生、圣人、糕点师和公主。
并分别写了四封信作为祝贺。
但小玛佳丽在这四封信之外还写了一封信,并解释说如果未来从事的是“其他”工作,请打开它。
苏菲玛索直到电影的最后才打开,那时的她已经辞去公司高管一职,和自己童年时的伙伴去西部做起了自己年少时最爱的“挖洞家”的工作。
她信步走在无垠的沙漠里,深吸一口气打算看看信里写了些什么。
她在想自己没有实现小时候的梦想一定令小时候的自己倍感失望,但让她没想到的是,信拆开是一张画满红色粉色爱心的画,上面用蜡笔大大地写着“我依然爱你”几个字。
看到这里时我的眼眶和电影中的女主角一样有些湿润了。
小时候我们对未来有着自己无限的遐想,也立志长大后一定要做伟大的职业。
但后来我们都食言了自己的承诺,不得不妥协于现实的残酷成为一个平平凡凡的人。
我们势必会想自己令小时候的自己失望了,小时候的我们一定会很伤心。
但小玛佳丽却用一颗单纯、包容的心告诉长大后的自己:就算你没有成为那些伟大的人,没有做那些梦想做的事,也没有关系,我依然爱你,你依然是我心里那个最棒的人。
心理治疗中有一个很经典的疗法,我们现在的痛苦,源头都是在我们还是个孩童的时候就埋下的。
如果想要真正的治愈最好的办法就是我们想象自己还是孩童的时候受了伤,然后用现在的心智去陪伴ta、理解ta、安抚ta。
但如果反过来,得到我们内心小孩的认同和支持,也会大大地减轻现在的痛苦和悲伤。
玛佳丽因为童年时写给自己的信重新感受到被爱和接纳,从而勇敢地追随自己的心,去过自己想要的生活。
而我们也要做自己内心的小孩,通过ta来告诉你,不论曾经的你和现在的自己如何,你在ta的心里永远是最棒的!
自己被自己全部的接纳。
不论是阴影还是光亮,不论是伟大还是平庸,不论你曾经有多糟糕,不论现在的你被现实的棍棒击打的多面目全非。
你都能够被完全的接纳,并且仍然被一个最重要的人——你自己无条件的爱着。
人都渴望自己被接纳被爱着,我们付出很多的努力试图让别人爱自己、接纳自己,但这世上没有人会无条件的做这些事情,即便是你的父母,也是因为你是他们生的你是他们养大的小孩,所以才会爱你疼你。
但这世上唯有一个人会毫无条件、毫无保留的爱你的全部,这个人就是你自己。
我们总是习惯向外求支持、帮助和理解,却忽略自己就是自己的支柱和知己。
找一个风和日丽的下午,翻出孩提时候的照片、文字或者是声音片段,静静地阅读和聆听。
然后尝试着用自己小时候的口吻告诉现在的自己:无论你有没有成为那些伟大的人,无论你有没有做梦想要做的事,这都没关系。
我依然爱你,你依然是我心中那个最棒的人!
margarita八岁的时候已经神思慎密的为教育感化四十岁的自己有规模有计划的备课。
长大后发现既没有完成小时候的梦想A,也没有成为小时候向往的BCD家,于是自然的落入了F. l'autre的类别。
不过这些全部的可能性margarite小时候都已经设想好了。
她对成为l'autre的四十岁岁的自己说,我爱你,我不能帮你,只有你能帮助我们(一直做自己)。
我想起之前和朋友讨论过这么一个问题,如果五年前的你看到现在的自己,你会失望吗?
我爱这种倒过来看的假设。
即使不知道自己要什么,即使想要的东西还没有成为具象的概念,至少要知道自己不想要的以及不想成为的种种可能,温柔善良的拒绝那些要试图潜移默化自己世界的人和事物。
对五年前的自己有所交代,然后大大方方的对五年后的我,对十年后的我说,我爱你。
只是,我有点困惑的是,八岁的margarite是预料到40岁的她会偏离自己心之向往的世界走的太远所以开始写信好提醒未来的自己,然后写完后又决绝地埋葬了心中的玫瑰开始朝牛逼哄哄的方向高速进发?
那小时候的她真正的梦想其实不是公主不是火星探险者不是婚庆蛋糕师傅,而是成为一部浪漫法国情景剧的导演吧。。。
她的人生就是她预先写好的剧本,40岁的她穿梭自己少女梦时地百感交集声泪俱下不过也是她设计好的桥段之一。
如果是这样倒是真的很过瘾诶!
和margarita相比,我小时候实在是个很不浪漫可爱的女孩子,没有做过任何带有奇幻色彩的少女梦。
一路不知道自己要什么就这么懵懵哈的长大了。
努力回忆挖掘小时候的心思的蛛丝马迹,却只看见一个在一大片混沌沉沉浮浮的一颗团子。
年纪越大越爱不着边际的发梦,却又越梦越感觉清晰。
像在水底的潜了太久水,猛地钻出水面时感觉到吹过头顶的风凉飕飕。
这大概只是另外一种叙述结构的剧本吧。
但是当发觉自己本能地向往枝繁叶茂的情景这个事实后,对自己人生剧本的故事性可读性有时不免会产生小小的焦虑。
毕竟margarite奢侈地梦过,残酷的舍弃过,认认真真地牛逼过,最终坦坦然的回归内心,多节奏紧凑跌宕起伏啊,最后还有个魅力十足的知心男人陪她摔盘子尖叫!
如果每个人的人生都是一场戏,那我可不可以让almodovar或者kusturica当我的导演啊。。。
那样落幕的时候我可以掸掸屁股欣慰的起身,跟自己说, wow, it's not a bad show.不过,最重要的,希望不会是个悲剧。
原来是《两小无猜》的导演导的啊,怪不得我这么讨厌。
这个导演真是奇特,能把很可爱的想法拍得奇怪又招人烦。
这部里面,主旨依然处理得破碎不堪,毫无感染力。
倒是苏菲玛索,这个一直高居“我最讨厌女演员”第二名的人,虽然依旧表演得平平无奇,但不再高高在上之后反而可爱,不招人烦。
这种没有演技又长得美的演员,就应该演不需要什么演技又平易近人的可爱角色,而不是去挑战那些芳华绝代的仙女或者深不可测的有故事的女人。
说实话苏菲玛索在我眼中比阿佳妮长得更美,阿佳妮眼角脸颊太圆了,不够沉淀。
但是阿佳妮是有种仙气。
而且关键人家有演技,确实有,可以演演文艺女青年,但是她演文青不如于佩尔有说服力。
又美又仙又可以演文艺片不让人厌的,在我心中可能是薇诺娜奈德吧,或者朱迪福斯特。
前者真的美,后者有智商。
想起张老师那次说,苏菲玛索真的太深了。
我当时在想,她都算深,嘉宝是什么,是黑洞吧。
在中国苏菲玛索的粉丝群太强大,说她坏话随时遭到周围人一片鄙视,心里大概在想你懂不懂神马叫审美。
太不尽兴了。
我最不喜欢的几个女演员,都是几个不能说坏话说得尽兴的。
第一奥黛丽赫本,这个已经是演技风格不得我心到都懒得骂了;第二苏菲玛索,这个是我真心觉得漂亮只不过没演技的,大部分时候想说坏话的愿望来自于粉丝的过多吹捧,只要不死心眼扮女神,我就不烦她;第三朱丽叶特比诺什,其实不讨厌她,而且她明显热爱表演,凭这点也足以挣回印象分,只是可能觉得她在中国也被捧得太高,名不副实,需知她在法国的地位,离演技大神之类的还差得远吧,始终感觉法国人的电影虽然难看,但是对演技的认识还是得体的。
而我的审美跟欧容好一致,他选的女演员必然都是我的最爱,而且他可以把艾曼纽贝阿和于佩尔都拍得那么那么美!
想起以前真是从心里讨厌娜塔莉波特曼啊,现在竟然到了每戏必看的地步,好少有演员让我态度转变这么大的。
年轻的女演员里,凯瑞穆里根最让我不喜欢了,本来是个有点不一样的演员,但是不知道从神马时候开始就有了端着的气质,可能是为了扮英伦淑女吧。
一端着就不招人待见了。
斯嘉丽约翰逊不如以前那么让我烦了,但是依然对她的颜深感欣赏无能。
还讨厌着的,就只剩安吉丽娜朱莉和海伦娜邦汉卡特了吧。
这些就都跟八卦有关了。
说起来,法国和英国这两个神奇的国度,一个盛产世上最美的花瓶,一个盛产无甚艳光的宝石。
长相最好的都是法国女演员,就算演得垃圾得要死,看起来也是灵光满溢有灵有魂的。
美国妞再美都美不出那种灵魂感,不知道怎么回事。
英国的,就好少出美女,连气质浪漫优雅这类的都不太有,通通是朴素坚忍的邻家阿姨型。
好不容易有个Kristin Scott Thomas,也早早去了法国一身法国女人气息。
难怪我当年怎么都不觉得Vivien Leigh是英国人。
但是英国演员啊,长得这么朴素,演技那么深,智慧这个词就是这么的适合他们。
确实很久没有出一个站出来就满身充满戏剧腔调的年轻演员了,看看当年安妮特贝宁和苏珊萨兰登的年轻灵动!
娜塔莉主要出名太早,感觉也是历练了很多年的。
不知道剑桥文学院和表演系里现在还有没有像当年一样默默耕耘自己热爱的戏剧的一群年轻人,在慢慢长成又一批演技大神。
我总是觉得,真正喜欢费雯丽的人会很讨厌奥黛丽赫本,真正喜欢凯瑟琳赫本的人会不屑于伊丽莎白泰勒。
英国派和法兰西玫瑰,几乎也是对立的。
不要奢望跟将苏菲玛索奉为女神的人讲伟大的表演,也不要试图让迷恋艾玛汤普森那精准小动作的人会因为演员的美艳而原谅她的乏味。
我的语气真是令人讨厌啊,但终于顺畅地说了一次某些人的坏话。
大爱苏菲玛索,从她少女时代出演的电影,就被这个来自法国的美丽女孩吸引。
只是成熟后,没有当年的天真纯洁了。
但是当她收到7岁那年寄来的信时,我也想起,小学的时候打算给自己成年后写东西。
当时觉得自己是小孩子,世界是大人的,虽然对这个世界诚惶诚恐,但是最终也将成为大人,也会有自己的小孩。
感觉父母对我并不是站在小孩的立场上去思考,都是说教性质的。
我当时想写给自己的是,如果我成年了,要怎么去教育我的小孩。
终因为不去做,写了一次就落在那里了,至今估计都找不到。
也许正是这样,所以梦想很容易就可以说出口,但是不愿意去付出努力去做,因此,我们一站站的停停走走,一站站的把梦想建立,然后丢弃。
现在的生活开心吗?
你想要怎样的生活呢?
如果捡起年少时的梦想,实现了,你会感觉到幸福吗?
也活了近30年了,还是没有活明白,依然为一口饭奔波,除了传宗接代,我自己要达到什么样的目标呢?
真的是有房有车有事业就可以圆满的去死了吗?
爸爸一直告诉我,什么样的生活都是一生,简简单单的生活就行了,别搞的那么累。
我一直相信感情是我在这个世界上存在的价值,必须要看重感情,亲情,友情,爱情,但是在上海的这近两年的时间里,我丢失的太多了,每年回家十天左右,父母生病了都不知道,加班加班,朋友也在加班,见面机会都不多,工资少的可怜,干什么都用金钱来衡量了。
我一直觉得自己虽然不笨,单智商也不高。
看清楚问题的本质是好是坏呢?
很多人因为看清楚问题而焦虑苦恼,说傻子最快乐。
是否是中国人常说的难得糊涂呢?
还是坚持自己的简单生活吧,别搞那么复杂,没有能力承担。
不知道是片子的自问还是喝了红酒抑或是自己目前的困惑的关系,我看的几度落泪。
你还记得自己儿时的梦想吗?
不怕忘记,就怕记得发现其实当初想象的也就是现实的自己。
然后又发现实现的梦想并不是自己真正想要的。
这个时候该责怪谁呢?
责怪自己在小时候并没有做够大的梦吗?
我还记得我东东哥哥的梦想。
小时候他告诉我他要去做解放军的。
后来,他真的参军了,再后来他退伍了,现在在我不远的城市里娶妻生子,经营着岳父的小生意。
不见得的是他真正喜欢的,不过是他的现实和当下。
而且,他曾实现过他的梦想了。
但这些真的是他要的吗?
我想生个宝宝,然后教他说话,和他拉手去散步,和他骑自行车,和爸爸一起去野餐!
虽然不是儿时的梦想,却是我现在最想要实现的。
不过我却还是没有为了这个梦想而努力。
反倒是背道而驰的,为了所谓的事业,决定放弃在近期生宝宝的机会。
安慰自己,说不定以后会新的梦,有更好的自己想要的。
这样的一部电影,我以为,最大的意义在于提示梦想。
40岁的玛格丽特一段寻找本真的自己之路,那一颗初心,是否在企图成为“成功人士的”道路上消失不见。
如果说孩子的天地是鲸鱼医生,印度公主和挖地洞的话,那是一个多么大的天地啊,可惜长大了的人们早忘记了。
王尔德说:“梦想必须足够大,这样在追求的时候才不会消失在眼前……”梦想永远不怕过大,不怕过奇异,不怕不真实,起码,那是我们有梦想。
即使片子拍的再如何,我们还是需要这样的影片来提示我们已经走到了哪里,离最初的梦想有多远,提醒我们摸摸那一颗初心。
还好电影里最后有笑容,而更多的长大后的人,也许就像《老男孩》唱的一句:当初的愿望实现了吗,事到如今只好祭奠吗,任岁月风干理想再也找不回真的我。
最大的梦想就是一直拥有梦想。
梦想这东西和经典一样,永远不会因为时间而褪色,反而更显珍贵。
PS:苏菲·玛索很适合演充满女性本真之美的片子,只是女神也有不惑之年,最是人间留不住,朱颜辞镜花辞树。
岁月常常让自己没有认清自己,并且给自己穿上了遮住脸的衣服,最闪亮的面具而已。
外在的东西没通到意识内侧,最有力的办法也是寻找儿时梦想,儿时梦想让你更有力量,让你更加强壮,不是世界标准,不是社会标准,就直指内心,直指梦想。
当你瞧不起这个瞧不起那个的时候,你的眼里没有人,时候外在的一切,当你能够平视一切,能与众人共情,练最强劲的敌人也会最快的成为你的朋友,因为他看到你的眼里除了能力,更看到了又人性!
有意义!
这个社会更有趣味的人!
遇到喜欢的演员,就像遇到朋友。
苏菲玛索一出现,依然是满眼清新脱俗、自然生动。
我还想象不到不惑之年的我,会不会记得年轻的模样、冲动的理想。
中午吃饭朋友聊着帮我看手相,她说:“你以后会嫁有钱人耶!
你看你看,你的情感线尾端是分叉的,其中一个是去往木星陵方向的,另一端是在食指和中指中间,这表示你的先生品格端正,地位身份高,并且你能祝他发展。
”大家都在毕业季了,她问我未来的规划和定居理想地,是否会在工作独当一面,是否考虑结婚后停止工作云云。
在一些同学眼中,我一直都比较独立且以工作为重。
而时间仅过四旬,我的想法悄然变化直至和中学时代的想法大大地不同了。
是成为“玛嘉烈”还是“玛佳丽”,是走过每一格都会浇铸、定型理想的抉择。
每一个细微的选择,都会对以后的道路有很大影响。
她明明已经千辛万苦成为商界的白骨精,金钱地位唾手可得,而深藏在心中的纯真愿望却尘封着。
我想并不是她忘记了自己原本的样子,不是迷失得闯不进那个最珍贵的世界,而是心中即使有这份念想,她也不可实现——直至公证人的出现,以及童年时候的小玩意和信件、卡片,也许是公证人老爷爷的那束“城市里没有的花”和那句“做真实的自己”。
玛佳丽的笑容就像暖洋洋的阳光,她会瞪眼会撇撇嘴角,会哭花眼妆会叫助手寻来老式收音机,会扔掉名牌包和高跟鞋跳下河里和公证人大吵,会独自逃离饭局,穿着男友口中的“可爱睡衣”而后“雄赳赳气昂昂”地连夜开车去看那个洞穴,会送男友他儿时梦想的红色小汽车,会”自降身份“地在沙漠开荒并致力解决世界饥荒问题,会在沙漠上躺成一个“大”字起身拍拍泥沙又继续往前走……人最好看的样子,就是做着自己最喜欢的事,每一天都对今天的自己更喜欢。
朋友说,他在四十岁之后才感受到精神里的那股力量。
而这力量,可以不用它,但它会一直在那儿,完完全全在身体里、收放自如。
喜欢的台湾民谣人胡德夫爷爷也说:“我真的不想不想再长大下去了,却比别人长得快,我的胡子都白了……”“做真正的自己。
”——毕加索“梦想必须足够大,这样在追求的时候不会消失在眼前。
”——王尔德“勿忘最爱”
难看,做作,不能再高了
对童年的电影完全没有抵抗力啊,又被扇了几耳光情。
分给的是奇妙的构思。希望每个人在社会上不要为了生存迷失了自我。
儿时的梦被自己丢在了什么地方.
王尔德说:“梦想必须足够大,这样在追求的时候才不会消失在眼前……”
重新认识了自己。
看完我惑了
苏菲玛索装嫩大集合。唉,骗钱的片片。
好几场哭戏都莫名其妙 可能是铺陈不够吧....一路都在想,女主角到底在痛苦什么捏??
/40岁的成功女强人打开了7岁时的回忆包裹。
年齡是女性最大的秘密。法蘭斯玫瑰蘇菲眼角的魚尾紋啊。居然被這麽個故事也會小感動。不惑之年看到7嵗時寫給自己將來的信。儅不了公主或科學傢或修女當年的夢想似乎也只是個遙不可及的夢。現在的奔波勞碌讓自己越來越迷失背棄了童心背棄了初衷。只希望活的輕鬆點快樂點簡單點~~
成人找回童年的梦想。苏菲玛索不但老了,演戏也变木了。
掘地师挺拉风
无聊
要有足够大的梦想,这样我们才能在追逐它的时候不会迷失自己。
小时候和人生突如其来。。。我们该面对哪一个?
故事牽強,道具NB,土豪小女孩7歲的財產隨便寄出去的都這麼可觀,除非女主失憶了,不然不可能一點印象都沒有還被感動成這樣。。。蘇菲老了,演這類小清新不靈了~
主题很棒,但是剧情稍微欠有张力,苏菲表演是不是夸张了点
看得断断续续,很喜欢片头和片尾曲。
法兰西玫瑰,梦中情人啊,岁月在你脸上都留下印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