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转站
Port Authority,曼哈顿恋舞曲(台),港务局
导演:达尼埃尔·莱索维茨
主演:菲恩·怀特海德,麦考尔·隆巴蒂,蕾娜·布鲁姆,路易莎·克劳瑟,Eddie Plaza
类型:电影地区:美国,法国语言:英语年份:2019
简介:《敦刻尔克》男主芬恩·怀特海德、跨性别新人演员Leyna Bloom主演了马丁·斯科塞斯监制新片《港务局》(Port Authority),讲述一个男孩与跨性别女子的爱情故事。该片最近已杀青,才公布信息。 新人导演Danielle Lessovitz执导,McCaul Lombardi(《美国甜心》)也出演。背景..详细 >
i like danielle so much idgaf
American cliché with a nice twist. 刻意营造冲突但解决很好,the whiteboy realness笑cry. Fionn真可爱。
#2ndHIIFF# 意外地觉得还行,人物状态写得不错,虽然中途有几场戏不免落入俗套,但整体观感还是挺流畅舒服的,结尾也写得很动人。3.5
狗血又心疼 最后一幕竟然把我看哭了
#Cannes2019一种关注(3.5分)Paul在电影里就如同正位于中转站,一边是跨性别有着包容自由的家族,一边是收容他但却鄙夷他人的。矛盾挤压在他身上,他遇到了爱,也遇到了困扰,如果放不下包袱需要谎言来掩盖,那这样的爱对双方都是一种煎熬。电影里一次次用镜头来表现人物的疏离感,用跨性别者的舞蹈展现那种自由开阔,地铁、街道无不是人物渺茫的内心符号。在一种关注里终于遇到喜欢的片了!
2.7
曼哈顿恋舞曲。全片挥发着一种梦幻迷离的气息,让人迷醉,废墟的美感,虚无的空灵。不断游走的镜头对准了被时代抛弃却抱团自立的LGBT黑人舞者们,白人男孩从最初闯入者到最后的融入,从彷徨到坚定,从欺骗到坦诚。这是成长,更是爱的驱动。ps:敦刻尔克男主演的太好了。
莫名其妙的剧情
不在意为何我们手掌一样大,曾经我的手一个月长大了一倍。不知道为何你因粉红色夹克被赶出家门,毕竟我连那个家门都没踏进。直到你站在台上亮出王后的脸庞,直到你们把世界亏欠的空间夺回,直到目睹你们被凌虐而没有出声,直到意识自己爱上了不能再受伤的人。既然要我展示真实白人男孩,此刻看我表演。
没什么特别的,但问题不大,几场重要的戏都写得挺好的。感情的升温与关系的确定都是点到为止的,争吵到和好那段处理的也很轻巧。但谎言揭露后就有点写崩了。
3.5。内核和《美国甜心》一脉相承,但抓住的是一块碎片,所以怅然若失的感觉、生命的美好、爱情的动人程度没有前者有力量。
fionns been dealing with his mother issue his whole career. love the balcony scene
75/100。你以为的高楼林立车水马龙的纽约在这部电影里全都被撕碎,你能看到的只是这座大都市中不被人知的底层人们的奋力挣扎,就在这样的背景下故事展开了。不过在我看来,这部电影不仅仅是一个玩世不恭的男人在爱上跨性别女子之后的个人转变过程,这更像是一种人在遇到一中足以冲击他所有既设概念之后如何接着往下走的某种选择。一方面他周围的熟人和他自己的本性让他尽力去避免走进那个“不对”的世界,但另一方面那个世界于他身上点亮的真挚的光又让他不得不重新选择道路。这个“大苹果”就像标题说的那样宛若一个中转站,在灯红酒绿之间你发现自己已经站定在了那个必然出现的十字路口前,是要继续维持着那可笑的“自尊”,还是选择踏出新的步伐,很显然已经给出了答案。 @2020-11-05 13:36:48 @2021-12-23 01:12:05
前半段对纽约地下舞厅文化,以及跨性别小圈子群像速写流露出速写欧洲电影的自由散漫氛围,鲜活而迷人。后半段逐渐失去了引人入胜的魅力,暴露出创作者短视平庸的眼光。开始以白人直男的目光去观察这个性少数群体,并走向了《自由的语言》的反面,这不再是一部以跨性别女性为核心的爱情故事,导演也不再对这个群体所承受的社会压力感兴趣。
尽管如此,还是觉得黑人的舞蹈团有点娇怪。若不是他们俩有爱情,其他地方怎么看都别扭。
故事有特例,可人生的感悟是相似的,久久不能平静
再光鲜亮丽的城市也有阴暗潮湿的丑陋,我们都是活在童话中的卡通,现实总是一道不愿揭示的伤疤。一部集中探讨“跨性别”族群的电影,这种类型较以往来说也是第一次看到,起码儿新鲜感还是有的,但有的可能也只剩下新鲜感了。空洞而流于形式的讲述,让电影失去了本该具有的艺术感,仿佛也只是在窥探跨性别一族别样的生活。通过一个封闭青年逐渐释放内心的历程,也只是在侧面映衬着主体族群的生活色彩,我还是挺期待导演会留给我们一个什么样的思考,但似乎并没有,只是向观众展现了这个世界上还存有情感的另外一种可能,也是相当大比例的人不曾认识到的事实。
每个人都有充满魅力的身体,美是平等的。美中不足是剧作上主角的情绪转变有些硬,对他身边男性伙伴的处理也比较潦草,期待导演下一部作品能做到更好。
3.4
过度的依赖于用特写镜头去表现人物的内心角色的感受,容易使整部电影表现的情感流动性变得破碎,对节奏也有所影响,慢慢地甚至会陷入一种公式化的拍摄,任何情节里我特写ta的表情,好像逻辑叙事升级到情感叙事就顺利成章的完成了。前半部分因为建立得比较好的都市氛围,把两人的相遇做得很合理也很真实,尤其像地铁这种充满了当代的爱情的迷茫的情绪,但是我不太喜欢跳舞这个被表现了一百八十次的意象,虽然我知道这是这部影片里比较主要的元素,但个体感受上有些老生常谈。议题是建立得不错的,整部电影完成后也不会有什么大的毛病,却仍然给我感觉并为自然的讲述,创作属性上没有自然的定性?最后性别也没有消失?总之看到最后令人觉得普通电影沾了设定的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