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终于把《回我的家》看完了,从一开始要分好几次好多天才看完一集,到后来一口气全部看完。
最初觉得“平淡得有些无聊”的想法简直是大错特错!
是枝裕和不愧是纪录片出身的导演,将生活中的种种细节尽可能保留原样地记录下来,好比不加多余调料的菜肴,虽然平淡,却是素材原本的味道。
喜欢山口智子扮演的妈妈和妻子,尽可能地为家人付出,但也不忘自己的追求。
宫崎葵与大西利空扮演的这对单亲母子也特别惹人怜爱,尤其是当大地说出“只要有妈妈在就足够了。
”的时候,不由得心头一紧。
而阿部宽扮演的男主良多,始终游离在状况之外,既不是一个好丈夫、好爸爸也不是一个好儿子、好员工,却在父亲离世之际似乎突然找到了自我,这中间自然包含了是枝裕和自己的记忆与情感,但更重要的是他把其中的理性思考转化为作品表达出来——人是在悲伤中成长的。
值得一看再看的剧,推荐。
1.红帽子帽子似乎总是和有灵气的生物有缘,那尖尖的形状里藏着不可知的魔法和秘密。
像是迪士尼动画里仙女头上戴的七彩帽;亦或是魔术师的黑色礼帽,里面连接着宇宙;还有蓝精灵白色的帽子,可谓卖萌利器。
而这里被宽叔无意发现的是红色的三角帽。
摊在掌心,大小不过爱情线和生命线间的距离。
毛茸茸似乎还带着温度,那是生命的象征,也是牵引着10集的主线。
比起直接看到库纳本尊,拾到其遗落的物件似乎有种更令人想要一探究竟的动力。
好比神农架的巨人脚印,一些被照片记录下的UFO倩影。
“犹抱琵琶半遮面”,红帽子是这露出的半张脸,让之前还感叹无聊幼稚的大人瞪大双眼,转变成将信将疑。
2.妈妈的料理贯穿全剧的除了那顶一直被宽叔珍藏的红帽子,还有各色料理。
料理这里成了山口智子饰演的妈妈的工作。
制作精良,布景讲究,哪怕给女儿做的家庭便当都是如从料理书复制下来的,总会引得同学们的一片惊叹。
我们在片外艳羡这美食,感叹做其女儿的幸福。
可女儿却满不在乎的说,喜欢的话就拿去吃吧,然后在同学吐槽自己妈妈做的料理中,面无表情的暗自羡慕着。
想到有一集,山口智子去为一部电影做料理,有位女演员说到,她希望的料理充满真是的家庭气味,而不是如同样板房般美好却不真实。
妈妈做的料理,不需要精致的摆盘,不需要一丝不苟的设计,要的是充斥胸前的暖意,每次吃到时的怀念。
3.后悔,是曾经爱过的证据“后悔,是曾经爱过的证据”这是小葵的妈妈曾经喜欢的话,记录在厕所的日历里,被保存了下来。
也成了故事里几段感情的注脚。
大地的爸爸对村子失望透顶,毅然一人只身离开,下定决心的小葵想要把他带回来,却得到了不曾后悔的回答。
不后悔离开过村庄,是不是也暗示着不后悔把母子俩抛下。
尚有的一丝期待最后被彻底掐断,微笑着留下的泪,是对这段感情的了结。
西田敏行后悔着没在妻子生命的最后一刻守在身前而是怯弱的逃避,宽叔的父亲对于库纳的寻找是期待再次遇见初恋的人,后悔曾经的错过。
后悔,是曾经爱过的证据。
4.娘、妻、母女人一生中扮演的角色有很多,从最初做女儿,但后来逐渐叠加的妻子和母亲。
片中的女性几乎都身兼这三位一体的身份。
而这里我最想说的是那位从头到尾几乎未曾流过眼泪一直面带微笑的宽叔的妈妈。
老伴昏迷住院不知何时会醒,她不似一般片中的哭哭啼啼,反倒时不时和儿子女儿说着打趣的话,聊着老伴过去的八卦和感情史。
从这对话中,我们看到这老伴情史颇多,外遇不少,就算有私生子甚至私生孙子都不令人惊讶。
片中出现最多的是她和女儿吃东西聊天的场景。
剥着橘子,吃着蛋糕或煎饼,说着俳句社的趣事,谁和谁又勾搭上了,谁一把年纪还写些不正经的诗。
但在看似琐碎的日常生活里,在一人守候老伴偶尔流露出的落寞里,在为老伴挑选遗照说着最后让她任性一次里,全是满满的对老伴的爱意。
5、父与子《步履不停》里,宽叔是个不时常回家自觉遭到老爸嫌弃的儿子,而这部中,稍有进步,关系不算太僵,但沟通仍少。
偶尔被姐姐和妈妈笑说,这点和你老爸还真相时,总是微皱着眉,说着哪有。
父与子,不似母与女,后者总有说不完的八卦聊不完的故事。
长大后的儿子面对垂垂老矣的父亲,总不愿向他提及工作上的烦心事和不顺意,哪能哭丧着脸抱怨说社会复杂人际关系难混,只会轻描淡写地说一句还好或还不是那样,维持着在父亲面前绝对不能丢失的尊严,静默的喝茶看云,和父亲说的话甚至不及和邻居说的多。
但有些东西,如同条件反射,它融入在儿子的血液中,标记的父亲的印记,让你在成年后的某个瞬间,突然在脑中来了次时光之旅,回到了可以肆无忌惮向父亲撒娇的年纪。
你被父亲拉扯着双手,脚踩在依然年轻的父亲身上,做着腾飞的动作,扬起的小手不经意擦到父亲扎扎的下巴两颊,那种新鲜的触感,再次感受时,父亲却已冰冷冷躺在棺木里,胳膊和腿不再是往昔的强壮,饱满的双颊凹陷着,一切都和记忆发生偏差。
但那种触感独一无二,世界上仅此一人拥有,而那人却不再了。
哭着后悔说没能和父亲多说几句话的宽叔成了全剧最令人心酸的部分。
6.步履不停全剧终,一切又回到故事发生的起点。
库纳之旅结束,下一次的探寻倒计时也还有300来天。
从未现过真身的库纳,留下了混合着各种味道来路不明的帽子,残存在宽叔指尖的温度,留在了小女孩的眼里和心里。
十集完毕,似乎什么也没说,每集的时间被分散给各个部分,是人烟稀少的村庄、忙碌的城市、受限制的工作、幼稚的寻找之旅、食物、斗嘴、八卦、父母、家人。
但回过头看,似乎什么也被说到了。
那些部分的连接构成了24小时的一天又一天,一年又一年,一转眼,一生也就这样过去,步履不停。
“所谓后悔,是过去曾经爱过的证明”这是一部非常“是枝裕和”的日剧,从平淡中娓娓道来事情的前因后果,在观剧的过程中会突然发现,原来平淡的生活是这样的不平凡呀。
21世纪的今天,科技飞速发展,生产力大幅提高,但人们的生活水平的提升却在一个临界点上戛然而止,然后上下徘徊甚至止步不前。
这在全世界都或多或少的有些体现,只不过在有些国家格外突出。
人们的生活失去了激情,要么开始醉生梦死,要么开始混吃等死。
很多人正在从“无产”走向“无望”。
在这种态势下,人与人之间的情感也会逐渐变得冷漠下来,各人自扫门前雪,社会将迎来一场寒冬。
日本经历了自上世纪末的经济危机,社会发展几乎一蹶不振,从“失去的十年”到“失去的三十年”,现在即将迎来“失去的四十年”。
所以这种消极冷漠的情绪在日本的笼罩格外厚重。
《回我的家》中完整地展现了日本当前社会的状态:不论是同事之间还是家人之间,最极致的客气背后是最冷漠的感情。
你不能说他自私,也不能说他虚伪,但就是非常别扭。
剧情的主线其实很简单也有些荒诞。
主角父亲生病之后,一名陌生女子的探望让家人们猜测起来。
主角回到老家打探事情的真相,了解到父亲对于传说中森林里面小人的执念。
为了完成父亲的愿望,也为了自己的好奇心,主角策划了寻找森林小人的活动。
小人最终没有找到,父亲也寿终正寝,但在这段时间里,主角在父亲生命的最后时光里,终于抓住了久违的亲情。
正如情感语录中所说的后悔是因为曾经爱过,让我们追悔莫及的往往是我们曾经紧握手中的东西,不止爱情,还有亲情、父母、朋友。
主角在父亲去世之后不久开始在老家中接连回忆起自己小时候与父亲玩耍的时光,想到这些年来由于工作与父亲的交流越来越少,才突然发现原来曾经的美好早就在岁月的不知不觉中悄悄消失了。
电影的名字叫《回我的家》,我想,这个所谓的家,更多地指的是曾经地美好、和谐与纯真吧。
是枝裕和写临终主题的电影都不错,《下一站天国》和日本的奥斯卡获奖作品《入殓师》不相上下。
而这部写亲情和临终主题的电视剧,用的是电影级别的光影处理手法,配乐也润物无声。
三个主演阿部宽,山口智子,宫崎葵都是功力深厚的演员,细微的表情变化之精准,超出国内一线偶像明星太多。
阿部宽当年在《不能结婚的男人》里人狗对峙的戏,现在回想都会会心一笑。
而这部戏里,几组父女之间的戏尤其出彩,宫崎葵对父亲发脾气,女儿对阿部宽解释她能看的的灵异事件。
是枝裕和是一个对生活,对生命的历程体味至深的导演,对人到中年的职场彷徨不安,人到临终时的后悔,和不惜一切的补救夙愿的努力,孩子对于父母心情的了解都入木三分。
库那是什么,是童年梦想,还是所爱过的那个人,是父子和解,还是庸碌人生中的自我释放,相信这个山野里的小神仙,即使不存在,也要去寻找。
山口智子的角色戏给的略少,感觉发挥不够。
宫崎葵始终是一种小女儿的感觉,哪怕做了妈妈。
阿部宽的看似面无表情的表演方式,估计国内只有葛优大爷才能比肩。
只有经历过亲人离世的中年人,才更容易沉没在这部剧的情绪里。
故土凋零,物是人非,徒留对父母的触感记忆而已。
是枝裕和说,自己最擅长的还是家庭伦理剧,快要看完这部剧了,这话我信,他编故事写台词的能力真的很强,功底很深厚,每个人物都照顾的很好,不会出现捡了西瓜,丢了芝麻,瞻前不顾后的毛病,我觉得编剧要是能够做到在一部长度拉到九集的电视剧,还能保持一贯的高水准,这就令人非常佩服了。
像是快要被遗忘的小镇,大家都移民去了东京或者其他更繁华便利的都市,这里就像是是枝裕和的理想家园。
虽然找库纳的故事很无聊,但还是津津有味地陪着导演无聊,他就是不点破,有还是没有呢,总感觉库纳应该像是李安少年派里头那座孤岛上的狐獴,猜想导演也是这么想象的吧,连他们活动的叫声都类似的。
后悔是曾经爱过的证据。
明天能做的事就明天做吧,今天不用勉强。
笑容法则:不是因为高兴而笑,因为笑而高兴。
笑着笑着就会变轻松。
没有分离就没有相遇。
失去过一次的幸福还会再回来。
无可奈何的事就将它抛之脑后吧。
再亲的人也是外人吧,有不想被看到的一面也不足为奇吧。
先相信,再去寻找。
不过也会有找不到的时候哦。
今天看是枝裕和导演的电视剧《回我的家》,其中夫妻二人聊到死亡,丈夫说“库纳”(片中的一种传说生物,连接生与死世界的神)可以带你见到你想见的死去的人,那个提供寻找库纳活动赞助的社长表示如果找到库纳想见见在战争中死去的妻子,而妻子却说死亡便是终结,就是“什么都没有了,结束了”。
那个社长一大把年纪了,是经历过风雨的人,而他却愿意拿一亿日元赞助这个虚无缥缈的“寻找库纳”活动,表面上严肃的表示如此是为公司做广告,最后却是放松严肃的脸,笑着说“找到的话,想见见我的亡妻。
”在现代,文明与科学统治了世界,死亡已被无数次的证明是“结束了。
”,但我还是愿意相信这世上会有如库纳一般的神,死亡也只是另一个开始,结束只是暂时。
可能是明天,也可能是千百年后,我们终究还是要走进死亡这个结束与开始之门的,此乃无法逃脱的命运,管你人生是得志还是失意,穿金戴银儿女戴孝还是满身褴褛横尸街头,最后都得殊途同归,谁也违抗不了。
只是希望在另一边,我们都不需再穿衣服戴眼镜罢。
最近这样慢节奏的日剧看的比较多,感觉是和最近的心境比较贴合吧。
看这类描写家庭、工作和人生的作品对我来说总是需要一些勇气,因为会下意识地拿来和自己的生活做比较,有种自省的效果,会看到自己做得不够好的地方或还没有意识到的地方。
阿部宽这些剧中人物在这部治愈清淡的作品中的表现该怎么形容呢?
就是那么的恰到好处,那么合适各自的角色。
你要说喜欢的话我觉得里面并没有我很喜欢的人物,每个都是有着各自的优点和缺陷,都是那些在现实生活中随处可见的人生,通过库纳这个传说中的小生物串联在了一起。
从头至尾我觉得都没有通常会有的高潮剧情,唯一让我动容的就是父亲过世后在触摸到父亲的胡茬时回忆起童年时两人像是玩伴的场景,大叔痛哭流涕。
我觉得将来某一天也许我也会经历相似的心境,可我不喜欢这样的后悔之情,已经太晚了。
原点这个词我在日本的作品中经常会看到,当某人陷入迷茫中是常常会选择回归到原点的心态,重新体味做这件事情的意义。
当爸爸习惯了阿谀奉承客户而忘了当初做广告的目标,当妈妈作为知名料理师沉醉于工作而无形中已疏远了和女儿的交流,随着父亲的住院和库纳的出现慢慢浮现在爸爸和妈妈的心中。
所以说片名叫做GOING MY HOME,意思就是回到每个人各自的原点吧。
好久没有沉浸在一个故事中有不愿意抽离的感觉了。
是枝裕和用一个不紧不慢完全无压力的节奏向我的国庆讲述了一个叫做《回我的家》的故事。
看完这个片子,我觉得甚至可以用“你相信有库纳吗”作为确认彼此是不是一类人的暗语。
很难相信这是一部电视剧,因为它和我们一般意义上看的电视剧完全不同,可以说没什么情节,或者说唯一可以称得上情节链接剧情的就是“寻找库纳”这个概念。
但找不找得到库纳,是作为观众和导演都不关心的。
吸引我们的是寻找过程中,去相信,去确认,去回归自己心灵故乡的过程。
下岛菜穗想要积极守护的也正是日渐消失的人类童年的故乡。
孩子,或者说每一个人都应该拥有这样一个故乡,可以回归,温暖的,带着记忆的,有小伙伴们的嬉戏的,带着童话的地方。
这是自己最初始的世界,也是自己最后的接纳。
爷爷和孩子们都是和菜穗有默契的。
爸爸是一个被包裹在成人外衣下的儿童。
他那么大的个子,却有最柔软的性格,事实上仍是一个孩子。
妈妈不是孩子,她是一个知道自己想要什么、喜欢做什么的大人,但她理解孩子。
理解包裹在孩子身体里的爸爸。
剧中每一个人物都十分可爱可亲。
学习俳句的奶奶,故乡推介员出租车司机,故乡唯一的警察和小报记者,每个人都独特又温暖。
看到他们都好希望天再冷一些啊!
是枝裕和的敏感和纤细还表现在每集片尾。
那些曾在片中一闪而过,给我们心中留下淡淡问好的物,一一呈现。
妈妈做的好吃的饭团,味噌汤;小林在圣诞树上找到的女儿的心愿卡片;库纳的小脚印小帽子还有代表着库纳墓地的龙胆花(花下的人偶好像我们儿时使用的孩儿面霜罐子)“寻找库纳”这个活动聚集的人群可以说,大家是一类人,脸色永远漠然深藏内心的护士,带着蘑菇帽子守株待兔的男子,平时的他们没有交集,但是在森林中,他们都是“库纳”的小伙伴。
因为自己还没有养育过小孩,所以刚开始萌江有点怪怪时、心里有点瘆得慌,心想以后我小孩会不会也是这样神神秘秘、捉摸不透。
萌江还在学校有些匪夷所思的行为、连请了好几回家长,估计这要是其他家长也会头疼不已。
萌江在一开始怪怪的行为在后面得到了解释:因为萌江的好朋友小惠去世了,萌江年纪小一时还无法接受(所以妈妈对老师说:也许她向前看的时机要晚一点)。
小惠借给了萌江《霍比特人的冒险》,萌江可能还没来得看书或者还书、小惠就已经去世了(中间有展示萌江在看这本书,而结尾时萌江把那本书放橱柜里)。
在当有同学坐在小惠原来的课桌上时,萌江气不过一把把别个推了下去。
当萌江看到小惠的桌子被搬走时,偷偷等到放学后把小惠的桌子给搬了回来(而萌江和小惠的桌子里面还有同样的贴纸)。
(感谢豆友chen的细心发现和整理https://movie.douban.com/subject/10777710/discussion/616578531/ ) 而最最重要的是,萌江之所以深深相信且迷恋库纳的传说,是因为传说库纳连接阴阳,她希望通过库纳与去世的小惠取得联系(另外两个有同样愿望是荣辅/久实、食品公司社长/夫人),或者是告别、或者是其他(《下一站,天国》那样的界面?
)。
总之,她想念小惠、舍不得她离开。
不禁泪奔。
尤其是当自己一开始觉得这小孩怪怪的瘆得慌、了解后原来是这样的真情实感,只能感慨自己太不善良、心眼太小、理解力差。
在《练习的心态》里,读到过“孩子比成年人更关注当下,而世界却不断尝试剥离这份天性,活在当下方面孩子或许是父母很好的老师”,回想一开始良多唯唯诺诺又胆小敏感、沙江料理过于精致不像妈妈做的食物被萌江不喜欢而售卖,他们之前都活得太现实太匆忙。
当沙江的料理逐渐变得蕴含更多感情与温度时,当良多触及父亲胡渣、想起往事后悔泪流不止时(《犹如走路的速度》里提到了这个情节),我想他们都已经变得更有真情实感,更能体会生活和人生,这一家人也会更加幸福。
又一次被是枝导演深深打动,剧中值得回味的细节太多太多,看完真的好温暖。
我们都步履不停、来去匆匆,很容易失去倾听的心情和能力。
后悔虽然是曾经爱过的证据,但若能多一些陪伴、多一些理解、少一些后悔、少一些无奈,我们和家人是不是会更幸福?
实在……
是枝裕和也已经有自己的宇宙了。
一边看一边打瞌睡Zzzz
宽叔,智子,Aoi,是枝裕和脑残粉表示好看舒服爆了~~~~~~~~~~智子胖了些,比长假时期更有味道
撑了2集 就去看行尸走肉 留着以后慢慢看
虽然每一集都看起来很舒服,都像在看是枝的电影,但又毕竟是用拍电影的手法在拍电视剧,多少有点不明所以,剧情是真没什么起伏啊你这剧。作为电视剧来说,确实是别想要收视率了(三谷幸喜如是说
如果把它作為一部系列電影來看,那麼這部作品的價值遠遠超過了小螢幕所能承受的了。上等的配樂,不惜使用無數無劇情特寫來營造導演追求的質感,許多極富涵義的臺詞,充分顯示了導演對電影這種藝術形式的駕馭,在我這個外行人看來,整個看下來除了被節奏拖的有些犯困之外,最大的感受是兩個字:舒服。
可以給六星嗎
呵呵呵呵呵我用1.5倍速都看不下去哦呵呵呵呵。三集弃。
很用心很精致,不过拖沓了,怪不得霓虹金不买账,拍成2个小时的电影更合适,腐记那么在乎商业利益,这剧收视一路走低都没砍,也卖了是枝裕和还有主役们足够大的面子了。
其实我没认真看啦,但有人把电视剧当文艺片来拍也算不错的尝试。虽然个人觉得这种手法不太适合电视,节奏很慢,也没啥戏剧冲突,都是生活的琐碎片段,所以做成电影一气呵成才好,每周追情感上都要重新热身哒。从角色讲,库纳是活在心里的小人么?最终话泪点好多,然后突然就结束了,平淡地~
很好的家庭剧,自然亲切,可惜情节略显拖沓木有亮点。
1 这节奏看电影还行,看电视剧太耗命了。。2 我还蛮喜欢宫崎小姐的穿着的。
一开始以为会是家庭烂剧,因为明星阵容都有爱所以才看。发现原来很有趣,淡淡的故事很自然生动。第一集其实都可以当电影看了,居然是连续剧。然后继续往后面看,越来越平淡,不太吸引人,唉。速度跳过三白眼姑娘,笑的很不舒服。
!
无感
仔细想过,还是觉得这个是我看过最好的剧,木有之一!固定镜头大赞,音乐大赞,故事深度和深入浅出深度也大赞,好好改写变成小说的话,结合现在时代背景,也算得上是名著级别了吧~酱紫的剧就是私藏的,分享给别人一般木有好下场……私藏私藏嗯~
題材不是我的菜
强迫症哭着看完,这tmd到底在讲啥!不过美食part是好看的。
第一集看了半小时,觉得沉闷无趣,对角色也没有什么兴趣,还是不看下去了。对比一下豆瓣的评分,是我太浮躁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