剧情一般般,只是非常喜欢林嘉欣骑着单车飞驰在城市的小路上,七弯八绕,会怕却过瘾。
非常想去一回青岛,非常想在小道上,海边,骑一回单车。
德森这样写日记,2000年9月18日,午后,微雨。
曼儿每天都抄一篇,端一张小板凳,把自己安安稳稳的放在回忆里。
她用薄薄的刀片划过手腕,鲜红的血铺在地上,然后她看到了什么,从身边拿起一张毛巾一面裹着受伤的手,一面搽去血迹。
她看到了一幅画,于是踏上寻找一段记忆的旅途,却意外收获另一份爱情。
我习惯在第二天不上班的日子晚睡。
比如现在。
通宵的看电影,老电影。
郑伊健曾经说过,林嘉欣是最可爱的女孩子,他想不出会有哪个男孩子不喜欢她。
笑容纯真,温柔又带着些轻盈的忧虑的林欣嘉。
曼儿在海边遇到小烈的时候,他正在教一群小孩子画画,英俊而憨厚的小烈,陪着她寻找属于另一个人的回忆。
青岛一定很美,红色屋顶的房子,弯延而下的石板路。
阳光微微的照射在冬日的早晨,处处透着清新。
仿佛在那暗角里生长的小苔藓,安静的生活。
青岛的路,大多是斜坡,沿山而见的坡路,这让我想起了时常看的韩剧。
小烈与曼儿赛车一段,从倾斜的山路冲下来,嘴角带着笑意,干净简单的爱情,在萌芽之中,露出喜悦的微笑。
突然而至的雪,纷纷扬扬的洒落在那个毫无征兆的深夜,曼儿欣喜的抬起头,夜很黑,只有昏黄的灯光照射下来,小烈站在曼儿五步以外,有些局促不安。
隔壁的伯伯死了之后,曼儿送饭给婆婆,见到年老的婆婆在抄心经,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照见五蕴皆空,度一切苦厄。
她突然不可抑止的悲伤起来,跌跌撞撞的冲回自己的房子,摊倒在地上。
哭了起来。
其实她找到了那个地方,但到达之后固执的以为,不是那个地方。
因为如果找到那风景,就像德森会消失一样。
找到之后,所有的事情都会真正结束。
结束的是她对生的寄托,还是对小烈的感情呢?
2004年的片子,很有几米的意味,冬天的干净和清新,在安静的海边,在清静的早晨,阳光透过斑驳的树影,总算不负此名。
恋之风景。
青岛真美。
听陈奕迅的歌,看林夕的词,读巴特的恋人絮语,想李敖的话这些都是很早之前喜欢的,谁先谁后倒记得不太清楚了,很久远了的,猜度来想最最近看得应该是巴特的恋人絮语。
想看巴特的恋人絮语只是个偶然,恋之风景错乱了的结果。。。。
--我在恋爱着?
是的,因为我在等待着。。。
---一直以来都喜欢郑伊健,当然无外乎因为古惑仔,后来喜欢林嘉欣,喜欢郑伊健因为他的眼神,喜欢林嘉欣则是因为她说话的样子。
有一天,听说他俩曾合拍了个电影-恋之风景听说的时候电影已经上映了好几年了,所以也不急着看了反正也不是新电影嘛。。。
有一天,有那样的心情,找来这部电影看,发现里面有几米的画和张学友的配音,还有什没要说的呢,这两者恰好也是自己异常喜欢的。。。。
电影的内容和看后的感觉在这里就不再详述了,总之是很喜欢,喜欢那淡淡的味道,唯美的画面,迷离的眼神,知性的声音,细腻的情感,茫然的追随,未知的找寻,无心的偶遇,用心的缘分,怯怯的尝试,无由的拒绝,决裂的开始;纯粹,简单,美好。。。
放下一个人要多久?
也许一辈子也许一瞬间;爱上一个人要多久?
也许一瞬间也许下辈子;爱上下一个人,于是放下了上一个人;有时候放下不一定是忘记,也可能只是不能再爱你了;一辈子不一定只爱一个人,一辈子只爱一个人其实只是因为一辈子只遇到了一个让自己爱那么深的人;--恋人絮语,恋之风景---我看电影有个习惯,看了之后喜欢看别人的影评,自己倒从来或者很少写什么观后感的,很想探询别人看了之后会有怎么样的感觉,于是来到豆瓣来瞻仰。。
结果误入关于恋人絮语的书评。。。
恋人絮语。。。
引用一个美好的女子对“有一个人,爱我如生命”的书评,“书名就值六颗星”,是的,看到“恋人絮语”这四个字,我就决定要去读她---那时候还不知道她的好---似乎常常这样,为了一个细节就做一个决定,既是后来发现美好的只有这个细节,也不会遗憾自己做了这个决定。。。
于是下载了电子书,读了一些,却深陷曾经爱之情景中。。。
原来自己体会到的情感书里都有,没有体会到的书里更多;曾偶尔惊叹,为忽然间体会到一个词汇背后无限的情感,如心疼二字,如焦虑二字,等等。。。
那时的我,似乎还在爱中。。。
是的,这是本好书,每个情景都要慢慢品味,我那时心不静,随停止不读,先放着,免得玷污了这么美好文字。。
就去看了一些书评和绯闻八卦,据说巴特是同性恋,曾经遭受过女权主义者鞭尸,说他“一个同性恋者懂什么爱情”,我不是男权主义者,不过,我认为这个女权主义者应该挖出来奸尸。。。
关于同性恋者的爱情,这个放在后面再谈。。。
---如果我听歌可眼红,何以待你好偏不懂--有天和一个朋友聊天,我说了些感伤的话,朋友发过来一句“如果我听歌可眼红,何以待你好偏不懂”,看着蛮有深意,但我不懂什么意思,随手回了一句“懂也不懂”。
然后火速gog之,发现原来是句名言,好多人签名,空间名称都是这么一句话,然后发现是“于心有愧”的歌词第一句,是陈奕迅的歌,林夕的词。。。。
于是下载歌来听,原来这句话的意思和我理解的刚刚相反,我以为是“何以我待你好,你偏不懂”,其实是“何以我偏不懂,待你好”。
说来很惭愧,H3M刚刚出来也赶着下在了来听,遗憾的是粤语的,加上我听歌一直是当作背景来用,粤语本来就不懂的,加之听得也不用心,何况乐理也不通,实在难以喜欢这样需要用心听的歌、歌词。。
喜欢听陈的歌也很久了,记得同学说过,不知道为何陈奕迅又不会写歌,为何红了这么久还越来越红,也许某人点评的话能回答这个问题“陈奕迅和张学友一样,都是灵魂在唱歌”,一句话,唱的很用心;你能从歌声里听到心声,听到自己的心声;带你回当初你深陷的恋之风景里的歌,如何能不爱听呢?
于心有愧,我听啊听,听得自己也于心有愧起来,不是对哪个女人愧疚,是对家人和对爱护自己的人愧疚;是啊,“如果我听歌可眼红,何以待你好偏不懂”,这就是林夕的词;被歌词伤的太深,就想去看看这个家伙到底有什么了不起的。。。
--不錯過任何挑逗, 也不為任何人等候--早知道林夕是词王,人称夕爷,有太多自己喜欢的歌都出自林夕之手;心里想一个人要爱过多少人,失过多少恋,被甩了多少次,受过多少伤,才能将一个男孩锻炼成这样一个感伤、多情、敏感而又内敛、深沉的男人呢?
继续gog,8来8去,大多都是对夕爷的喜爱和对夕爷歌词的感悟,一首歌原来会感动这么多人。。。
而夕爷呢?
他最近却说他现在的爱情观是“不錯過任何挑逗, 也不為任何人等候, 不給我的我不要, 不是我的我不愛”;写了这么多情歌的你,作为如此多痴男怨女偶像的你,怎么能有这样的爱情观呢,简直像李敖那个风流才子想法一样啊。。。
8来8去也没有8到夕爷和那个女人有过什么绯闻,如果香港狗仔队都没有发觉的话,那就让我们假装没有吧;但是传说夕爷有个明哥,我没有听过他的歌,不知道他是谁;也许我出生的时候他已经流行过,或者他流行的时候,我还没有跟上流行的脚步。
我不知道明哥是谁,但我8来他所有的报道来看,只是因为网上都说夕爷一生只爱一个人,似乎是他。。。。
明哥是gay,夕爷是男人,夕爷爱明哥,明哥不爱夕爷。。。
他们从来不曾在一起过,所以可以一直做朋友,可以夜里一起醉酒抱着哭。。。
很俗,很简单,不是么。。。
很纯,很动人,不是么。。。
原来,写过超过3000首情歌的林夕,世人以为多情风流种的林夕,一生只爱一人,而对方不爱他。。。
怎么能够?
是啊,怎么能够呢。。。
也许多情不在于你爱过多少人,而在于你爱的多么深。。。
“不錯過任何挑逗, 也不為任何人等候, 不給我的我不要, 不是我的我不愛”,等了20多年之后夕爷你轻轻的说出了这样的话,是假装的释然还是你真的做得到呢?
也许你会这么去做,可你心里是否依然存有那么一丝丝的幻觉,一点点期望??
原来你非不快乐,得你一人未发觉。。。。
罗兰-巴特说:“眼泪的存在,是为了证明,悲哀不是一场幻觉。
”这句话反复被林夕提及。。。
难道夕爷你也读过那被解构了的爱情么。。。
恋人的角色注定是,我爱对方甚于对方爱我深陷这样的情景里,随再次翻出来巴特的“恋人絮语”来看,虽然里面很多情景和心情自己曾经有过,更多的情景自己却无缘经历过。。
没有经历过的人是永远不会懂,那些情景的背后是怎么样的刻骨铭心。。
读来读去记忆最深的一句话是“恋人的角色注定,我爱对方甚于对方爱我”。。。
等待,是情偶离开了我,我在原地守候、张望,想要寻找却怕自己离开了对方却刚好回来。。。
我是被抛弃的一方,没有丝毫的主动权,只能在原地被动的等待。。。
之前读时写过一点点关于“等待”的感想,现在看来实在是偏颇,只是再也不想说什么了。。。
---没想到会。。。。
,所以不得不离婚---这些天来,我听陈奕迅的歌,看林夕的词,读巴特的恋人絮语,沉醉其中,却突然想起李敖说的话。。。
多年前的一天,偶尔看到同学在看李敖的节目,当时李敖笑批施明德对女人所谓的“不主动、不拒绝、不负责”的三不政策;李敖表示,男人不主动,就不会有机会爬到漂亮女人身上,不拒绝,就让丑女人爬到自己身上,你不负责的话,现在DNA测验,你跑不掉的。。
李敖说,女人常问他最喜欢的事,“我说是性交”。。。
很有性格的老头。。
难怪他曾写过的歌词这样唱道:爱那么多/只爱一点点/ 别人的爱情像海深/ 我的爱情浅/不爱那么多/只爱一点点/别人的爱情像天长/我的爱情短/不爱那么多/只爱一点点/别人眉来眼去/我只偷看你一眼。
我喜欢最后一句,“我只偷看你一眼”他说他在监狱里写过一首小诗:不看你的眼/不看你的眉/看了心里都是你/忘了我是谁/不看你的眼/不看你的眉/看的时候心里跳/看过以后眼泪垂/不看你的眼/不看你的眉/不看你也爱上你/忘了我是谁!
我喜欢中间一句:“不看你也爱上了你”。。
李敖曾说台湾第一美女胡茵梦. ,“有一天,推开卫生间的门,看到胡蹲在马桶上,因为便秘憋得满脸通红,想不到一个仙女也会那么面目狰狞,所以不得不离婚”。
八卦说 李敖喜欢胡茵梦的是她银幕上的美好形象,可是两人结婚之后,李敖发现“完美”只是假象。
尤其是看到胡茵梦上厕所时“面目狰狞”,心中的美好形象轰然坍塌。
两人的婚姻只维持了三个月。
我同意其中一点:没想到会。。。。
,所以不得不离婚爱我也许不一定要你爱我一生一世不分离,只求当你不再爱我的时候真诚的来开我欺骗我也许不在于你有没有上了别人的床,而在于你不再爱我的时候不离开当一个人不爱的时候离开,也许并没有错,也许他只是曾经爱的很真诚我不是很喜欢李敖,但赞赏他不爱的时候真诚的离开恋人絮语 也许得爱情-陈奕迅恋爱十年后,和女友结婚了,据说生活很幸福。。。
林夕一生只爱明哥,明哥是个gay,林夕从未得到过明哥,未来也许也不会。。。
李敖是个风流老头,有过很多女人,有更多的女生想和他有点什么。。。
罗兰 巴特传闻是个gay,也许曾经和某个男人在一起,可他死了很久了。。。。。
巴特死的早,可他在恋人絮语中把一起都说尽了。。。
我还能说什么呢恋之风景其实我不懂,什么是爱情ps:送给某个叫我叔叔的人,可怜我装了这么久,久的都不装的时候,你来喊我叔叔。。。
欢迎关注一个安静讲故事的微信公众号:dearyaoyi (微小事情)
一只行李箱作伴,一个短发的女孩子独自面对着一大片海洋发呆。
冬日的暖阳照射在波光粼粼的海面上,沙滩上有一群孩子在嬉戏,领头的是一个高个子大眼睛男孩。
女孩走上前,拿着地图问路,男孩热情地告诉了她。
她叫曼儿,从香港来。
一幅手绘画,一本旧日记,是她的行程指引。
这是德森成长的城市。
德森是曼儿的男朋友,是个画家,有写日记的习惯。
德森因病去世,她来到这座城市,住在德森亲戚家开的小旅馆里。
只为寻找所有关于德森的记忆。
弯弯曲曲的坡道,鳞次栉比的石头房子,一辆破旧的二八自行车穿城而过。
车上的男孩子穿着整洁的工作服,一个墨绿色的邮包里装着来自不同地方的信件。
他叫阿烈,是这座城市一名普通的邮递员。
但他的理想不在这里。
他对画画无师自通,立志想当一名儿童画画家。
他看起来无忧无虑,却有着深沉的内心,他把所有的思绪都用铅笔勾勒在白纸上。
更多的时候,他只是一个邻家小哥哥,街道上的小孩子们都喜欢和他玩,喜欢坐他的自行车。
他时常像风一样穿过这座城。
大家都知道,这条街道上来了一个香港姑娘。
在这个寒冷的冬天,她看起来总是很孤独,很忧郁。
独自走过一条又一条寂静的街道,喝当地的酸奶,会因为粗心把手套遗留在路边的小店里。
他们总是在街角相遇,偶尔点头微微,一笑而过。
她似乎不懂得照顾自己,烧着开水,煤气泄露了也无知无觉。
直到送信经过的他发现,将她送进了医院里。
医生说,她可能丧失了嗅觉。
他决定帮助她,一起去寻找德森画笔描绘出的地方。
那幅画,是德森送给曼儿的礼物。
画面上,描绘的是德森童年的记忆。
他们走过这座城市的每一个角落。
从寒冷的冬雪飘飘,到万物复苏的春天。
镜头里的城市,有着古朴的,安静的美。
两个年轻人,渐渐地由陌生到熟悉,从感性的关怀,到深沉的体恤。
他对她说,你为什么总是停留在过去的记忆中呢。
她说,有时候我甚至害怕找到这个地方,因为一旦找到,所有的一切就要结束了。
他们共同寻找的地方,名叫“登瀛梨雪”。
一双清澈的大眼睛,一对甜甜的笑窝,这样的两个人,在漫天梨雪的季节里,终于深深地拥抱。
谁在一座城市,谁为谁停留。
谁穿越了生死,谁与谁不离不弃。
感情是一种液体,可能丰盈,可能凉薄,可能变老,可能消失,也可能在某个复苏的季节里重生。
这部安静的老电影,名字是《恋之风景》。
电影中的这座城,是青岛。
两个女孩子看完电影后,决定一起去寻找这个叫“登瀛梨雪”的地方。
提早在北京的火车站排队,却只买到了两张站票。
去之前上网,查了游记攻略,拿着笔在便笺纸上写写画画,说要用最节约的金钱,游走一座城。
出发的前一天,新加入一个男孩子。
他也订了票,决定一起出行。
住的是朋友曾经住过的旅店,吃的是街头的平民小吃,走的是无数人走过的路线,只是整个行程无比的散漫。
在旅馆里睡到太阳浓烈,戴着帽子穿过狭窄的市场,在海边久坐,在石头房子前伫立,在葱茏的树木中行走,带着地图坐巴士去遥远的郊区。
夜凉如水时,仍在灯火流离的街道上徒步徘徊。
旅程的第二天,有了另一个女孩子的加入。
她从日照坐轮渡而来,小宿一夜,赶清早的巴士回京城。
摩羯座姑娘,巨蟹座男生,白羊座女孩,金牛座丫头——这样四个不同年龄,不同性格的人组合在一起。
在岛城的街道上,留下了四串大大小小深深浅浅的脚印。
摩羯姑娘一路上举着一个笨重的相机,从未停下闪动的快门。
在公共巴士上,她转头对身边的旅伴说,与一座城市的缘分有时就那么一瞬,短短的几天,以后会用漫长的时光来记忆。
如果决定去旅行,你会带一份怎样的心情?
有人为了开心,却不小心遭遇了流感般的坏心情。
有人为了寻找答案,却又在旅途中发现了新的问题。
有人为了释放压力,但一路上仍然背负着沉重的负担。
有人为了遣散琐碎,但仍不忘记带着琐碎上路。
有人为了舍弃过往,却在某一个街角与回忆相遇。
有人为了遗忘,却又良辰美景如同虚设,只沉湎在自己过往的世界。
如果心还停留在原地,不管走得有多远,仍然找不到广阔的天地。
如果这一刻,我的内心是一座欢城,那么请你住进来,一起笑看春暖花开。
电影的结尾是几米的画。
一个蒙着眼睛迷了路的小姑娘,一个张着翅膀飞翔的男孩子。
是他帮她找到了“登瀛梨雪”。
曼儿的回忆充斥着失真的光晕,也许正意味着是过于沉溺往日时光后对事实的美化。
她摸着德森僵硬失去血色的双手,颤抖着拿出化妆品调色,只为给男友的关节抹上活人的红润,然后割腕后挣扎着俯身擦地。
遗憾的是,可能我对浪漫过敏,这些过于文艺的桥段都未曾打动我。
反而现实片段中,曼儿与阿烈的相处更加细节、真实,打动人心。
阳光下旋转的木椅,登瀛梨花下的奔跑与对视,和雪夜中阿烈模仿动物鸣叫声反被街坊斥骂的设计更朴实真挚。
版本问题,郑伊健国语配音过于出戏了。
对比刘烨的普通话,林嘉欣、苏瑾的台湾腔含糊而甜嗲,每每需要靠着女主美丽的脸蛋才能忍下她的台词。
白色的阳光忽略过一个人苍白的脸,停留在一只指甲永远都不再生长的手上。
这只手正被另一个人的手静静抚摸,被企图用口红装点上本应该有的血色,然而有泪滴下,洇开陌生的红。
白色的阳光在冬日里用缓慢的语调形容着青岛。
城市似乎处处是山,山上布满有红色屋顶和半圆形拱门的石头建筑。
从环山水泥公路上下,可以看见掉光了叶子的树,和树后面的海。
冬天里它们都是那么空旷辽远,伤心人见了,不由想,这座城市真的就是载着他的过去和她的记忆,那样一种浮浮沉沉的风景啊……白色的阳光点燃了一个邮差眼中深藏的忧郁,松开一个老人垂死的手,抹平白纸上一笔一划的《金刚经》,描绘一条窄巷一些孤独的背影,让一个女人包扎起刚刚割开的手腕。
它们见证一场突如其来的崩溃,铺陈一段阴阳相隔的往事,照亮一个人心灵深处不忍又不能不弃的忘却。
希望死去的记忆,就像白色的阳光。
那寻寻觅觅的登瀛梨雪,却似乎是重重叠叠的白色阳光所化。
一直特别喜欢青岛的原因是少年时代看过一部在这里拍摄的电影,叫《恋之风景》。
很巧刚好是自己最喜欢的演员做男女主角,所以总是反复的看,也把青岛反复的喜欢着。
这部电影陪我经历了太多事情。
今天躺在民宿的沙发里看这部片子,想到我初次看的时候,的确是痛苦、痛苦,能够支撑着活下来都实在侥幸。
一切真的美好的从来没想像过。
曼儿和德森相爱的结局不是有情人终成眷属,而是阴阳永隔。
德森死后留下一幅未完成的画,画里画的是经常浮现在他脑海里的画面——寂静的冬日,白茫茫的雪覆盖在萧索的梨树上,就好象春天里梨花开满了山岗。
那是冬天里一个阴冷的早上,刚到青岛的蔓儿迷了路,问路的时候结识了邮递员烈。
这似乎是曼儿与小烈故事的开始....曼儿住在德森的姐姐家,和邮递员小烈住的地方没隔多远。
德森的姐姐陪曼找画中的风景找了几日,也没有什么进展。
一天德森的姐姐出去了,曼一个人在家......烈送信到德森姐姐家的时候,闻到重重的煤气味,他冲进房间发现了昏迷在地的曼。
曼出院后,和烈又相遇过几次,渐渐地烈知道了曼此行的目的。
热心的烈,开始义无返顾地帮曼儿找寻画中的风景。
曼儿和烈渐渐地相爱了,只是她们都不觉。
当有一天他们终于找到画中的风景时,曼开始觉得害怕,因为她发现她努力去找寻的东西正在渐渐远去。
德森似乎正在从她的记忆里淡去,那是她所不愿意的。
于是她开始逃避,而此时的烈发现自己深深爱上了曼。
一天曼找到了烈,跟他说“你知道吗?
你是这个世界上唯一一个愿意认真帮我找这幅画的人。
”她哭了,她觉得害怕,害怕德森从她的记忆里消失。
烈俯下身去,开始吻曼,蔓却推开了,留下一句对不起便离开了。
烈追了出去,送给曼一本画。
第二天烈碰到德森的姐姐,跟她说他明天决定去北京。
德森的姐姐当即说曼次日也要回香港,并要烈送送曼。
第三天,曼走的时候望了望巷口,似乎在期待着什么。
突然间他看见整条巷的墙壁上画满了梨树,雪花纷纷扬扬地飘落着,梨树的下方画着一个人,他在等待着什么.....曼上车了,开车的司机说“小姐,墙壁上画的是哪里?
好漂亮呀!
”曼回答“登瀛”。
“那离这不远呀,要不要去看看,那样我算你车费便宜些。
”曼点点头。
登瀛,德森画里的风景。
曼下车了,一个人在梨树林里走着。
在一棵梨树下,她蹲了下来,把所有的记忆装在一个时间囊里,然后把时间囊埋了起来。
这个时候,传来孩子的欢笑声。
曼看见一个小孩在梨树林间奔跑,她追了过去,追着追着小孩消失了,只有烈伫立在梨树下...... 整个过程里,悲伤的音乐静静地流缓着,阳光暖暖地照着充满冬日气息的青岛,一个个平凡的生活场景展现在人的眼前——老人在院子里晒太阳,用乡音扯着闲话;三五成群的小孩跟在自行车后面奔跑......气氛有点感伤。
看着残留的雪,看着落光了叶子的白杨,不知道为什么脑袋里总浮现那一幕——雪花纷纷飘落,我一个人奔跑在无边无际的田野,大声地呼喊着,泪水流满脸颊....不知为什么,自己总是很容易被这样的电影触动。
每看完一部电影,心中都会沉淀些什么,却又无法说清楚。
恋之风景,所有的浪漫其实都存在于那些平凡的生活场景里,只是太多时候被我们忽视掉了。
不论何时,我都要相信爱,相信这世间唯一不变的爱。
因为一部电影我爱上了冬天的青岛 很多年后 我牵着她的手走过了电影里的每一条街道 在海边迎接日落 在面朝大海的房间感受属于我们的宁静 又过了很多年一切都变了 可那时的点点滴滴依然清晰真切;一直以來 都有這麼一個地方裝一裝當下的心情曼兒每天都會抄一篇男友的日記在回憶里重溫每一天的點點滴滴。。
后来的某一天 你會不會突然想起那個曾經
《恋之风景》是一部非常清新浪漫的文艺片,会让我联想到岩井俊二的《情书》。
如果故事只有林嘉欣和郑伊健,那它就是青岛版的《情书》;但是故事里出现了刘烨,那它就成了一封写在青岛的情书。
我没去过青岛。
以前只知道它是一座北方的海滨城市,有啤酒节。
我知道得太少了。
原来它有那么多弯曲的、高低起伏的小路,称得上是东方意大利。
我想它比意大利更加迷人,因为刘烨和林嘉欣曾并肩在这里散步,曾骑着自行车绕着弯弯曲曲的下坡路滑行。
那斑驳的树影给这一切添上了更加浪漫又柔和的色彩,我想我几乎要爱上青岛了。
这部电影不是没有缺点。
旅馆老板这条支线是离散的,和主线无法串联起来,也并不曾通过支线的经历教给主线的人物什么东西,或带来什么思想上的改变,所以它是游离的,可有可无的。
而关于主线,我看到有评价说没给曼儿和阿森的感情线足够的铺垫,但我觉得在一部90分钟的、主题是女主寻找过世男友的往事的剧情里,曼儿的几次自杀,曼儿的虚幻的执着,这样的铺垫其实已经足够了。
主线是两条线交替并行:林嘉欣和郑伊健的镜头是带着柔光的,梦幻的,触碰不到的;和刘烨的镜头则是写实的,是棱角分明的,是落地的。
曼儿找寻的阿森画里的风景,不过是“满目青山”;而这个过程里一直陪伴在女主身边帮助她的小烈,何尝不是“眼前人”。
也有人说曼儿和小烈这条线进展太快,我非常不同意。
这条“实”的线是非常饱满的。
他们曾一起走在夜深人静的小路上,小烈模仿各种小鸟的声音逗曼儿笑,树影打在他们身上,明明暗暗;他们曾一起骑车比赛,一起因大声喧哗而被训斥,一起夜里偷偷去图书馆找线索,被发现后狂奔着逃走……这些都是恋爱中的少男少女会有的经历,那么幼稚,那么动人。
他们也有暧昧得令人心碎的瞬间。
小烈来找曼儿,却不敢踏入屋门,曼儿擦地时在镜子里看到小烈却假装没看到;小烈帮曼儿修灯泡,修好后低下头,正看到曼儿帮他摆好鞋子、抬头望向他的脸。
这样浓烈的相互吸引,在曼儿的纠结中变得更有蛊惑力。
她来到阿森长大的城市,想走他走过的路,想更多地了解他,想更深地记住他,可是最后却情难自禁地被小烈吸引,她想象中阿森走过的路变成了小烈走过的,她想象中和青岛有关的一切都变成了和小烈的共同记忆,她想记住的脸却渐渐忘了,她脑海里越来越多地出现的是另一个人的身影。
当她渐渐发现,原本应当被她珍视的回忆、不能忘记的人,一点点被另一个人覆盖,她感到恐慌。
曾经那样热烈的爱,真的会被新的感情取代,这个取代的过程里,谁都会陷入纠结吧。
自杀只是一瞬间的勇气,但只要活着,未来就会有无限可能,也许有一天,你就会找到一份新的值得珍视的感情。
曼儿不敢正视这份感情,所以选择了逃避,可谁又能拒绝为自己画的整整一面墙的登瀛梨雪呢。
故事的结局非常日式,甚至用上了“日剧跑”,当曼儿跟着小男孩儿穿过那片梨雪,看到树下小烈灿烂的笑,我想她再也离不开青岛了。
正视自己的感情,走回现实,只是迈出那一步的距离罢了。
“恋之风景”,起先是阿森画里的风景,后来却是小烈带给她的,真正的风景。
登瀛梨雪。
林嘉欣的长相非常甜美清纯,由她来饰演那个带着一幅画从香港来到青岛,寻找过世男友的忧郁的失意女青年,让小烈一见钟情是非常有说服力的;而刘烨骨子里有一种很极致的文青气质,饰演小烈这样一个能把曼儿从虚幻的过去里拉出来的业余画家兼邮递员,亦是非常有说服力的。
这部戏里刘烨的表演非常有魅力,那些暧昧的瞬间几乎令人胸中酸胀得要落下泪来。
《恋之风景》讲述的是2003年左右的故事。
中国还没有通高铁,香港和青岛的距离,仿佛是两个世界;邮递员送信要骑着自行车,我想那时候的时间应该过得很慢吧。
那样慢节奏的生活,就像片尾里出现的幾米和他的画,已经随风消逝在时间长河里。
你还记得幾米吗。
我想去青岛看看电影里的登瀛梨雪,想去看看刘烨和林嘉欣走过的起伏的小路。
《恋之风景》于我而言是一部很特别的电影,它在《一辈子的昨天》这篇rps文里占据了大量篇幅,而刘烨和林嘉欣走过的那条小路,因为他俩走过、因为《一辈子的昨天》里描写的剧情而格外美丽。
沿著墻壁 去搜索你的痕跡
以为会是在香港的爱情故事,没想到郑伊健就几个镜头,纯粹是客串,整部电影就是在青岛逛街,青岛人应该都来看这部电影。按电影里的说法,要找的景象是个景点,现在打开手机就能看全景地图云逛街,网上一搜就会是各种网红打卡点怎么拍才出片,想找到电影里的目的地只要一分钟,哪还有男女主骑着自行车的纯爱。
我来到你的城市,走你走过的路,呼你呼过的空气,玩你玩过的游戏,最后却渐渐忘了你.
纯粹为了看郑伊健
还记得电影里面的老爷爷说的一句话:你在做桂花年糕么?真香啊!能吃到你做的桂花年糕这辈子算是没有白活了!
走你走过的楼梯 玩你玩过的游戏 做你没做完的事
最喜欢的一部爱情电影,并且专门去找到了影片中的登瀛,登瀛梨雪作为一景已经不复存在,但是我们却沉浸在影片气氛中久久不能忘怀。曼儿不是在寻找风景,她在寻找对德森的爱。但她不愿相信,那份爱渐渐模糊;她找到的也不是风景,而是重新开始生活的勇气。
山寨
“他闷闷的在消斯。。。”讨厌几米
我在这里。你住在我心里。你要进入我心里。然后我们的一切。难道只是过客般的风景。
说不上来, 合拍片总是给我这种没味道的感觉,电影名字取得不错
文艺的P
这是我大2的时候看的一部电影,因为这部电影,我会很喜欢青岛; 今天回头来看,我真的好想辞职去青岛生活一段时间。。。
看过这个片子就特别想去青岛,在一个春暮下午看梨花。
真心不喜欢太忧郁的姑娘啊!林嘉欣笑起来梨涡浅浅的很美好。片尾的几米的画还不错。
原諒最後那個司機了
除了所谓的“冬菇袜子”与林嘉欣,真是不吸引人。
在影片的近结尾部配上the fray:how to safe a life就完美了
最後一顆星給青島
要不是刘烨我就不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