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日红

百日紅 ~Miss HOKUSAI~,北斋小姐,さるすべり,Miss Hokusai

主演:杏,松重丰,滨田岳,高良健吾,美保纯,清水诗音,筒井道隆,麻生久美子,立川谈春,入野自由,矢岛晶子,藤原启治

类型:电影地区:日本语言:日语年份:2015

《百日红》剧照

百日红 剧照 NO.1百日红 剧照 NO.2百日红 剧照 NO.3百日红 剧照 NO.4百日红 剧照 NO.5百日红 剧照 NO.6百日红 剧照 NO.13百日红 剧照 NO.14百日红 剧照 NO.15百日红 剧照 NO.16百日红 剧照 NO.17百日红 剧照 NO.18百日红 剧照 NO.19百日红 剧照 NO.20

《百日红》剧情介绍

百日红电影免费高清在线观看全集。
《蜡笔小新》的导演原惠一的最新动画电影《百日红》曝光追加声优,除了此前公布的主人公由人气女星杏配音以外,松重丰、滨田岳、高良健吾等个性派影星强势集结。 该片根据杉浦日向子的人气漫画改编,曾执导过《河童之夏》、《蜡笔小新》等人气动画的导演原惠一掌镜。全片以江户时代为舞台,讲述了浮世绘画家葛饰北斋的女儿阿荣与江户百姓们的生活和交流。为主人公阿荣配音的是人气女星杏,这是杏首次挑战动画声优。凭借《孤独的美食家》等热播日剧被观众熟知的松重丰为阿荣的父亲北斋配音。此外,滨田岳、高良健吾、美保纯、清水诗音、筒井道隆、麻生久美子、立川谈春等都将分饰要角。热播电视剧最新电影英雄利沙比:农民起义黄金宝藏飞轮少年流言终结者第二季圣诞王子:皇家宝宝异度迷局夏目友人帐:石起和可疑来访者艾米丽在巴黎第三季好汉两个半第四季无花果树下摇滚都市第二季锁侠异能家庭灿烂阳光热血格斗自由落体杀人者的购物中心新弦镜子森林青葱时代逃离德国黄金鸟瑞莲无名天使3D古立特宇宙2003年中央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透明人2怪物大乱捣守护者第一季生之欲

《百日红》长篇影评

 1 ) 花无百日红

从父亲铁藏一直不去探望失明的小女儿阿犹,到阿犹病重时铁藏终于回心转意,顺着这条线,关于浮世绘大师葛饰北斋,也就是铁藏的那些看似散乱的故事,就被串了起来。

简而言之是两个部分:一是对作画的热情,二是对家人的亲情。

先说对作画的热情。

首先是不停地画。

为了专心画画,铁藏从家里搬了出来,和同样以画画为业的女儿阿荣住在专门的画室里,不烧饭,不打扫卫生,垃圾装不下就换下一个地方,简直是清教徒一般的自律。

其次是有好奇心。

为了保持旺盛的创造力,好奇心是必不可少的,而且要落实在行动上。

铁藏做到了这一点。

听说请阿荣帮忙画像的花魁半夜里脖子会变长,又或者斗酒赢了以后可以看某个女子背部了不起的纹身,铁藏想都不想就去了。

保持好奇心绝非易事,特别是人成年后建立起了一套价值体系,很多事情都可以在这个体系中得到解释,好奇心也就丧失了。

以画龙的故事为例,按照科学的说法,同住在画室里的池田善次郎无疑是对的,“这世上哪里有龙,不过是龙卷风”。

但是铁藏坚持认为可以从云里清楚地看到爪子和鳞片,善次郎反驳说那只是看起来像,铁藏教训道:就是因为这样你才画不好。

怎么才能画好龙?

片中讲了一个唐朝流传的画龙诀窍:龙和其他生物不同,捕捉的方式也不同,要默默等待龙的降临,等它到来,一口气下笔完成。

如果不信,这完全就是胡扯,如果相信,阿荣就是这样才画出了一条精彩的龙。

在保持好奇心这点上,阿荣也很出色,每有火灾她必赶到现场去看,看“无处可去的大火凝成一团一下子消散”这难以言表的景象。

再次是有大局观。

热情因为有“热”,往往让人误以为是一种癫狂的状态,但其实不是这样。

如果有机会看看画家们的底稿就会明白,哪怕再抽象的画作,都是不断尝试谋篇布局的结果。

如果要给这个过程一个命名,我想可以称为“大局观”。

在这个大局观下,需要解决的一个最简单又最基本的问题是:什么才叫把一幅画画完了?

电影里关于地狱画的故事,是一个很好的注解。

阿荣受客户委托画了一幅地狱画,客户很是满意。

但不曾想,女主人从此却有了癔症,甚至差点引发了火灾。

当大家以为这是阿荣画功太好、画得太像所致时,铁藏不以为然:会带来麻烦的画,就是画功不好的证明。

看了底稿后,铁藏指出了问题所在:画得痛快,却不懂得收尾。

所谓收尾,就是在画最尾部一群苦苦哀求的人们面前,立了一尊菩萨。

再来说对家人的亲情。

铁藏与家人的相处方式的确令人称奇,但他并没有因为追求艺术而对家人不管不顾,首先当然是经济上的支持,铁藏和阿荣用两支笔,养活了铁藏的妻子和女儿阿犹。

关于阿荣对阿犹的感情,影片花了很大的篇幅去描述,其实这也是阿荣重新理解父亲铁藏的过程。

与之相比,关于铁藏对女儿们感情的描述则比较间接。

先说阿荣。

前面提到阿荣画龙,其实这幅画最早是铁藏受人委托画的,阿荣在旁边抽烟边观摩,当铁藏大功告成题写落款时,阿荣一个不小心,让火星掉在了画纸上,当下额头就冒出汗来。

铁藏手头的笔顿了顿,沿着对角线画了一条黑线,一声不吭地就出门了。

出去干什么呢?

这让我想起阿城接受采访时说侯孝贤人很好,从不在工作人员面前发脾气,拍得不顺自己走出去找个地方锤墙。

铁藏拙于言语,但不代表他没有感情。

再说阿犹。

阿荣一直以为惜命的父亲固执地不愿意见到病人,以至于不愿意看到失明且体弱的阿犹,阿犹也一直因此自责,但事实并非如此。

阿犹病重后,铁藏连夜为她画了一幅画僻邪。

得知阿犹去世后,铁藏呆坐在台阶上,望着天空自言自语:那家伙的眼睛和性命,或许都是被我偷走的呢——电影关于阿犹去世这一段故事的处理非常好,非常轻盈。

可惜的是,这最深的自责,阿犹不知道,阿荣也不知道。

虽然叫《百日红》,但铁藏终究没能敌过“花无百日红”的自然规律。

影片末尾,阿荣交代铁藏的结局时说:“虽然铁藏想活过百岁,却死在了九十岁,就在他死的瞬间,他也在说,只要再活十年,不,只要五年,就能成为真正的画师。

”但是,正如影片一开头,阿荣对着一树灿烂的百日红花所言——拼命绽放,欣然凋谢,这不已经足够了么?

 2 ) 如百日红一般去生活感受

终于找到一部我最喜欢的日本动画了!!!

宫崎骏的片子也不是不好看,可能是我从小的缘故,实在是理解不了,而且也没有特别大的感触。

到这部,虽然看上去是情节松散,但是那一个个情节之间,有着一份执念串起来,那些是真是幻的故事和生活,都能直接落到我心里,让我感觉那么熟悉,仿佛就是我自己的生活和想法一般!!

还有画面的美,仿佛都是我日夜所见。

画家总是对生活里各种奇怪的、容易忽视的东西很有关注,这种感受到生活的乐趣,实在是太棒了!

每个人心里都有不一样的对生活的感受,能在电影里找到自己熟悉的感受,真是太舒服了!

 3 ) 百日红:肆意怒放的人与花

我行我素的人通常不大受欢迎。

因为妥协之道是处理人事关系的微妙艺术,若不懂看人脸色,顾人情面,被人疏远也就在所难免。

人是社会性动物,相互依倚扶持才容易跨越生活障碍,所以有人习惯群处,大路之上结伴而行。

不过有的人却偏爱独倚栏杆,自顾自循小径向前。

传记动画《百日红》的女主阿荣,就是后面这种。

从影片展现的剧情,不好断言阿荣是否受人欢迎,因她身边出现的人本就寥寥。

但从其常常冷冰冰的一张脸,还有孤傲的性情上,想来不大容易收获他人热情。

不知真实的阿荣是否就是如此,大概偏差不大吧。

阿荣和父亲分别以“葛饰应为”和“葛饰北斋”垂名青史,获得评价也都很高。

但检索中文资料,未能见到关于父女俩很多的记述。

尤其阿荣,维基百科只星星点点的片段。

她流存至今的画作,只十余幅。

据说阿荣的婚姻并不幸福。

她嫁给了一名同行,却因为常常直言丈夫画作的不足而招致离异。

而在动画中,阿荣常常对看不上的画师恶语相向。

用今天常用的品评他人的维度,阿荣大概要在低情商一类。

即便他人技法真的拙劣,又何必口出刻薄?

但是否必要在人事关系上处理得圆润周到才算高情商呢?

像阿荣这类人想必也不会同意——为什么一定要受人欢迎?

片子开始,阿荣看着母亲居所庭院的盛开的百日红用这样的言辞形容:“肆意怒放,灼灼凋零”,而她的人生也恰如她对花的形容。

 4 ) 恰如一幅浮世绘

没有看过原作漫画,纯粹是被电影名称吸引过来的。

乍一看,以为一个绚烂过后寂寞满地的故事,毕竟花无百日红嘛;真正看过之后,却感受到其中传达出丝丝缕缕的“幽玄的妙花风”。

电影的细节非常吸引人,不单反应在动画制作的技术细节上,江户时代民风民俗上也颇下功夫。

阿荣奔跑时内八的双脚,是非常典型的日本女性的步伐特点。

阿荣对火焰有着特殊的热爱,因此危险的火灾在阿荣眼中也绽放出了如烟花一般绚丽的光彩,救火时推到墙壁的是一位背后满是精美刺青的大力士,在跃动的火光中,一闪而过的刺青也仿佛活了一般。

妖艳的花魁为了保持发型睡觉只能用颈枕,而阿荣则把一个小木块枕到了头下(突然想到了司马光的“警枕”)。

欢场之中,既有盛装的女子,也有变装的男人;不论男女,眼角眉梢那一抹鲜红风情尽显,令人观之难忘。

而阿荣虽然尚未出阁,但凭着一股不服输的劲头在春宫图上不断摸索,不论是她的父亲还是印刷厂的老板都给她提出了很中肯的建议,她甚至去进行了实地考察(……),江户民风也借此生动的体现了出来。

阿尤体弱眼盲,电影在表现她的眼盲时并未过多着眼于“盲目”,而是重在刻画“耳聪”和来自双手的接触。

阿尤在阿荣的引导下第一次接触江水时猛地收手,阿尤在桥上时周围的声响被刻意放大(车轮声、叫卖声等等),阿尤和阿荣坐船经过桥底时桥面上的吱嘎声尤为明显。

点点滴滴,不仅体现出阿尤的眼盲,更反映出了阿尤的心细如发和敏锐的感触。

阿尤离世的前一晚,阿尤“看到”帐子上有东西,阿荣提灯去看,昏黄的灯光映出一只双目猩红的碧绿螳螂,也许这就是生命的收割者吧。

整部电影是由好几个小故事连缀而成,有的人觉得这样一来电影结构松散,没有核心;而我却恰恰喜欢这种戛然而止的感觉,正如浮世绘一般,只记录一刹那的情形,此后过往再不挂心。

于百般克制之中,抓住一瞬间的爆发,譬如翻腾的海浪,譬如一鳞一爪的巨龙,譬如看似冷漠的父亲亲手绘制的钟馗,譬如扮作小贩为阿尤放生祈福的父亲。

身为当时最出色的画家,他们看中的不正是瞬间的感触吗?

不论是巨幅的龙,还是袖珍的鸟,纠缠的人,亦或是看金鱼的小女孩,都是长久等待、细心观察后的一挥而就;此前种种,皆为铺垫,无需细说;此后种种,皆为尾声,不说也罢。

影片中的几个伏笔和呼应也有些意思。

第一个是佛的形象。

阿荣的一幅画只有恶鬼而无超度,为主人家带来了不少麻烦,父亲的解决之道就是“收尾”-在画幅最后画上佛陀,度化众鬼。

而阿荣在春宫画的“实地考察”时,梦到了踏众生而去的佛陀;二者之间,颇耐人寻味。

第二个是百日红,这是阿荣最喜欢的花,也是她亲手放到阿尤袖中的花(温暖而热烈的红色);阿尤死后,她的灵魂将枯萎却依然鲜红的百日红带至父亲那里,是否意味着生命虽然枯萎,但温暖不曾离开呢?

说到配乐,自从看了《混沌武士》以后,突然觉得和江户时代最配的就是爵士乐,所以本片的配乐听起来还是挺顺耳的。

 5 ) 用四个问题愉快地认识葛饰北斋

1.“what is your name?

”这是一个最麻烦并且越来越麻烦的问题。

文人骚客多执笔名,名家名角多冠艺名。

可是有一个画家用过的名字、画号竟有30多个,也是不得不让人咂舌。

他就是日本江户时代后期大神级的浮世绘画师葛饰北斋(1760-1849)。

葛饰北斋出生于东京墨田区,父亲是幕府御用镜师。

他最初叫“中岛时太郎”,后来改名叫“铁藏”。

他16岁当印刷学徒,学习雕刻,19岁跟随画家胜川春章学画,转年他以“胜川春朗”为画号发表作品,打下绘画基础。

他的早期作品以地方风俗和美人为主,后来转画风景。

他33岁时继承了淋派画师“表屋宗理”的名号。

在宽政10年的时候,他把“宗理”的名号让给了门人宗二,于是将自己的名字改名为“北斋辰政”。

46岁时改名为“葛饰北斋”。

在文化7年的时候,葛饰北斋开始使用画号“戴斗”,又在文政2年的时候又将“戴斗”的画号让给了门人斗円楼北泉,自己又将名字改为“为一”。

此外他还有“画狂老人”等众多雅号。

他不停改名的原因除辗转的师从经历外,也与生活窘迫有关,据说他将名号让与他人多是为了换取一笔转让费用,来维持一家人的生活。

这也是让人感到奇怪了,一代名画师一生勤于创作,其高产程度人尽皆知,毕生3万多幅画作,不足以得高官,还换不来厚禄吗?

唉,这就要归因于葛饰北斋的性情了。

2.“where are you?

”原谅我一生不羁放纵爱自由。

葛饰北斋是一个作画狂人,也是散漫任性之人。

他除了画画对什么与提不起兴趣,不抽烟不嗜酒、不做饭也不打扫,草纸垃圾堆满屋子就搬家,据说他一共搬过93次家。

对于买家委托的画作也是要灵感来时才动笔。

有一次殿下委托他画一幅龙,因为初稿被女儿弄坏了而不想再动笔重画,到了截稿前一天差人来问:“龙画好了吗?

”葛饰北斋说:“刚画完就升天了。

”搞得差人心惊胆颤,直到截稿日他才交出了一只栩栩如生的龙。

也有人传说是葛饰北斋女儿荣画的。

可见即便是对于皇室,葛饰北斋也无谄媚阿谀之举,得不了厚禄也可以理解了。

3.“what are you doing”别人笑我太疯颠我笑别人看不穿。

许多人说葛饰北斋行事奇异,连葛饰北斋的女儿都常称其为古怪的老头。

他绘画形式多样,只要来了兴致,在哪里都可以开始作画。

有时会在120张草席大小的纸上画个大达摩,有时又会在米上画两只翠鸟。

他的浮世绘版画《富岳三十六景》享有浮世绘版画中最高杰作的美誉。

但他的绘画成就不光体现在浮世绘版画上,这位独自记载了江户历史过半个世纪的画家,可谓是无所不图。

从版画到动植物肉笔画,漫画,春画等,他绘画的内容丰富多彩。

他曾与徒弟整天整天的促膝而坐,让他做各种各样的鬼脸,完成大量临摹,促使人物面部肌肉变形的拿捏达到了极致的细腻,故而他笔下漫画人物栩栩如生,活灵活现,表情丰富。

他曾说“没有观察就下笔的人物是立不住脚的,迈一步就垮了”。

后来他出版了一套绘画教科书,其中以《北斋漫画》最著名,是绘画百科全书。

而他则被冠以“现代漫画始祖”之名。

他对各种鬼怪神魔等的题材很感兴趣。

他乐于阅读唐朝怪谈等书籍,乐于四处走访收集鬼神传说。

他曾在一位传说脖子会变长的艺妓床边蹲守一夜。

这种好奇心、求知欲以及躬亲的态度让他在《百物语》妖怪画中的展示了突出成成就。

有这样一则传闻,受到葛饰北斋影响其女儿荣的绘画也非常厉害,曾给一个大户夫人画了一幅地狱画,那个夫人因为画作太逼真而常常精神恍惚害了病,葛饰北斋听闻后在那副画上加了一尊地藏王菩萨,从此那妇人的病就好了。

这当然有夸赞其下笔出神入化,更体现他看似癫狂背后注重体味画意、平衡画气的境界。

4.“What can you get from the paintings?

”前三个问题是面向葛饰北斋的,这第四个问题则是留给看画人的。

在他的画中首先看到的是江户川过半个世纪的风貌,以及葛饰北斋终身追求绘画的热情与对艺术的谦恭。

这个30岁崭露锋芒、50岁形成画风、60岁开始成名、80岁登峰造极的艺术家,在90岁时还谦虚说,“如果长命百岁,才可称得上画家。

”他是日本代表画家,但在他风景版画中融汇了中国画、日本画、西方画等多种元素和技法。

在艺术造诣和贡献上早已超出国界的限制。

他的作品给各种海外画家与音乐家带来了巨大的影响。

葛饰北斋被认为是印象主义运动的重要推动人物,被誉为“西方现代主义之父”。

梵高的《星月夜》曾参考葛饰北斋《神奈川冲浪里》中的漩涡图案;作曲家德彪西也曾从《神奈川冲浪里》中汲取灵感,创作了交响乐《大海》,连曲谱的封面设计都照搬《神奈川冲浪里》中的浪花。

在北斋画作的众生百态、风景、美人、花鸟鱼虫、神鬼怪诞之中,可以看尽真实、潇洒、惬意、灵动、怪异……但却看不到他的悲伤痛苦。

葛饰北斋认为,一个好的画家要情感敏感,但却最好只限于所画之物于心的情感,而自身生活中的爱恨离别则该深深隐藏。

所以我们看不到他痛失两女的悲哀,看不到他疏离亲人的自责。

直到他画最后一幅画《富士越龙》。

他说“我终于不用再隐藏情感了。

”《富士越龙》中“北斋风格”的富士山,以及一如既往的精致笔法,表明这位老人的绘画技巧依旧是那样的娴熟。

而墨色浓重显得有些阴冷的画面,可能是真实地表达了这位伟大画家此时的心境吧。

完。

 6 ) 初识浮世绘

提起江户时代的绘画,浮世绘几乎可以称得上是代名词。

而在浮世绘方面,也出现了多种流派的大师。

像以美人画见长的喜多川歌麿,以风景画见长的葛饰北斋和安藤广重,另外还有歌川派的一些大师也很有名。

这其中影响最大的一位,自然是葛饰北斋。

他的绘画风格对后来的欧洲画坛影响很大,德加、马奈、梵高、高更等许多印象派绘画大师都临摹过他的作品。

大家就算没有听说过他的名字,也一定看过这副最为著名的浮世绘——《神奈川冲浪里》,是不是很眼熟?

今天清嘉就和大家分享一部小众文艺的动画电影——《百日红》。

电影改编自日本江户风俗研究者杉浦日向子的同名小说,透过日本最著名的浮世绘作者葛饰北斋及其女儿的生活,来一览江户时代日本的社会风貌和市井人情。

清嘉向真心喜欢日本江户风俗文化的小伙伴安利这位漫画家。

杉浦本名铃木顺子,除了漫画家这层身份外还是江户风俗研究者,曾出版《百物语》《一日江户人》等作品。

清嘉特别喜欢她的《一日江户人》,里面又风趣又充满了知识!

薄薄一册很好看的!

《百日红》的舞台背景,正是江户时代。

此时的小老百姓都居住在下町,这里有一个以葛饰北斋为名创作浮世绘的老头,名字叫铁藏。

铁藏性子急,是一个凡事率性而为的典型江户男人。

虽然年纪有点大,但创作力却焕发着勃勃生机。

他有一个擅长作画的女儿阿荣,阿荣二十三岁,是铁藏的第三个女儿,她虽然继承了父亲擅长作画的天赋,但由于身为女子,常常惹人非议,身为画师得不到社会认可。

除了阿荣,铁藏的身边还跟着一个叫池田善次郎的食客。

善次郎和阿荣同岁,曾是一名武士,因伤人事件而被迫出逃,他仰慕铁藏的才华,跟随其身边,最为擅长的是春宫画。

他们三人在杂乱无章的小屋内埋首创作,阿荣日日奔波在充满活力的江户街道与雄壮宽广的两国桥上。

特别喜欢阿荣站在桥上的镜头,仿佛穿越遥远的时空,我们正和阿荣一同身处在江户时代。

桥上人来人往,桥下人声鼎沸。

与此同时,葛饰北斋最大的对手歌川丰国门下年仅十九岁的青年画师歌川国直扶摇直上,声名鹊起。

北斋的年纪已经老了,浮世绘的江湖人才辈出。

除了事业上的危机,北斋的小女儿阿犹自小双目失明。

阿荣常常抱着妹妹坐在回廊上,看屋前的那株百日红,灼灼绽放,生机盎然。

北斋一直逃避回家,他不知如何爱护小女儿,他一直愧疚痛苦,直到小女儿病逝,北斋怀念下为小女儿作画,最终解开多年心结。

这样纷繁的年代,善治郎、阿荣与国直相逢,他们敬慕彼此的才华,却又因门派纷争而友情受阻。

正如铁藏的豪言,“父女二人,只要有两支笔、四根筷子,无论再怎么艰难都能活下去!

” 透过荧幕,清嘉看着那片的遥远时空,意气风发的少年少女,怀着壮志奔波在江湖的街道上。

写于2020.1.12

 7 ) 挺无味的,完全不是我的菜!

本片默认观众们都对葛饰北斋极其了解么,如果不是的话,光靠这里面几个小故事,真没能展现出来。

叙事散漫到了不知道怎么说的程度。

把浮世绘直接融入到动画之中还是很好的点子,神奈川海浪那儿挺漂亮的。

至于配乐,相信大多数人也感觉到了无比的怪异和不合拍。

故事线还是太松散了,导演压根没搞清重点是什么,几个勾勒人物性格的细节还不错,独立拿出来很受用,整篇相对看却很累赘。

 8 ) 碰巧与我的百日红

于我,这是默默看着十三年前的我和我的家人近六年的花,我却直到看完这部作品后才又勾起了对她的印象,到现在却是整整念想了两个星期。

由于自身的局限性,不敢讲这中的历史、名绘、音乐等等,而自己又是从来经受不住亲情题材催化的感性小人儿,所以这里只简短地讲我感同身受的地方。

(还是po一些图向浮世绘致敬)<图片2><图片3><图片4><图片5><图片6><图片7><图片8><图片9><图片10>片中出现了多种植物,阿荣最喜欢的火红的温柔而温暖的山茶花,掉落被扫去时仍然洁白的玉兰花,还有北斋和夫人回家路上的垂柳。

而片名用百日红,她在片中唯一正面的台词只有"肆意怒放 灼灼凋零",并不是谁的最爱,没有光怪陆离的故事,却不停地穿插在转场中,白天的晚上的,盛开的凋零的,开到围墙外的掉到玄关前的,正就像儿时从不怎么在意顶多出门说句"花开了"却又“无处不在”的那几株紫薇,那时候家门口长着一排,邻街便是一路的垂柳,上学放学总要经过这一红一绿,家人的老去与我的成长全数汇聚于这熟悉感中,这三个字的片名仿佛边记录边诉说了阿荣和她的家人一辈子的故事,同样也许曾记录了我们的故事等着跟谁诉说。

<图片11><图片12><图片13><图片14><图片15><图片16>

<图片18>

<图片21>

所以打心底里觉得这部作品真实得可怕,但许多画面又采用了动画独有的表达方式,平淡的叙事却能激起回忆中汹涌的波涛,几则鬼神传说也就好像小时候父亲给自己讲故事,虽然没有直接致以落泪的地方,但至少对我有种真切深层的触动,不管何时何地,各种不同方式的亲情与成长总还一样暖心。

加之从@AniTama的影评中习得《百日红》名字的由来,碰巧被我的家人与我成长的那段日子撞上了,便从头到尾感到这部作品的认真,更加心生敬意。

 9 ) 花開花落,花落花開

最近看了一部動漫電影,「百日紅」,很是不錯。

本來想寫一篇劇評的,後來在網上读到一個叫陸坡的人寫了一篇,料想我寫的話,也大概如此,無甚新意了。

这部动漫改编自杉浦日向子的同名漫画,原著作者是一位早逝的江戶風俗研究專家,她以漫画的形式来描绘江户时代的风俗人情。

不论从漫画本身的浮世绘技法,还是杉浦其人其貌,甚至包括她逝於47岁的壮年年纪,坊间人称她简直是从江戶時代直接穿越而来的。

“人无千日好,花无百日红”,百日的红花本身就有丰饶与盛极的意味,背后自然是凋零与死亡,或许杉浦在冥冥中已经感到这灿烂妖娆的人生如同浮世绘的斑斓色彩,死亡才是生命最为浓墨重彩的一筆。

<图片2><图片3>

<图片6>

 10 ) 『百日红•江戸の風。』

这部日本动画电影《百日红》根据杉浦日向子的作品改编的,讲述江户时代浮世绘大师葛饰北斋和他同是浮世绘师的女儿阿荣的故事。

虽然故事平淡偶有神怪故事打酱油,叙事还有些松散零碎,但我还是很喜欢这部动画电影的,浮世绘师脑中的极乐世界通过电影展示出来,一个人可以专注自己的爱好并且坚持下去,这才是重点吧。

葛饰北斋是活跃于江户时代后期的一位浮世绘画师。

提及北斋,就想到以描写远处可见的富士山前汹涌澎湃的波涛的“神奈川冲浪里” 和“凯风快晴”为代表的“富士三十六景”的风景版画。

老爷子活到九十岁,在他临终之际还和女儿阿荣说,如果再让他活个十年,哪怕是五年也够了,他就可以堪称真画工。

可见他对绘画事业的热衷,一个对自己爱好有着坚持不懈精神的人是值得尊敬的。

以女儿阿荣为视角,电影中展示了这位浮世绘大师的日常生活,即使名声响亮,却仍住在脏乱破旧的房子里,跟同是浮世绘师的女儿阿荣、游手好闲的弟子善次郎,一块过着贫穷的日子。

日子虽然清贫,但总是快乐的,因为有最喜欢的事情陪伴。

据说北斋少年颠沛,习惯于流浪生活,他有迁居的癖好,一生中大约迁居九十三回。

生活无定,中年丧妻,小女儿早夭,晚年再遭火灾,毁去了他几十年的画稿与心血,使他饱尝了人世炎凉。

但他对于艺术却从未动摇。

一生所作大量插图、画谱、版画和漫画(据说有三千多幅),显示了他在浮世绘创作上的杰出成就。

他自号“画狂人”,直至90岁去世留下了数量巨大的作品。

通过多产的作画活动,他追求的主题既有自然,也有人间生活、鬼怪世界。

他将进入其见闻的包罗万象的事物的本质,作为一种“动态”来理解,以超常的机智和富有戏剧性的想象力来把握和表现这样变幻莫测的现象。

阿荣对火灾有强烈的执着,她觉得火光四起的时候兼具了恐惧与美,火花烧起来很美很美。

动画里阿荣和妹妹的感情也是一条支线,盲眼体弱多病的妹妹和阿荣还是很像的,阿荣和她在一起才露出久违的微笑,生活中稀松平常的亲情关系点点滴滴流露出来,最后尽在阿荣的画中,百日红花海旁边戏水的天真女孩是那么生动活泼,仿佛她从未离去。

北斋去看生病的女儿,小女孩柔软的小手抚摸父亲的脸,莫名的感动,父亲在她夭折后说了句,这孩子的眼睛和生命都被我夺去了,意味深长,一个人的才华是上天赋予的,每个人都应该是平均的,如果你拥有太多,就意味着要从别人身上拿走。

北斋老爷子似乎对于亲情的羁绊毕竟缘浅,我觉得也是因为太过于执着于自己的爱好造成的。

即便生活困顿,他们还是继续为自己爱好的事物贡献生命。

透过浮世绘师的眼与手,最真实的江户风情即将呈现在你的面前。

那时候没有相机,如果没有这些画师,很多风土人情都无法表现给后人看。

无论是半夜脖子会伸长的艺妓花魁还是妖怪画出来作祟,亦或者是鬼火、百鬼夜行,对各种不可思议的现象充满好奇的北斋老爷子都把这些当成了素材,我们也在他的画中领略了那么多天马行空的想象力。

看电影的时候就看到弹幕说BGM和电影很不相称,恰恰相反,我还是很喜欢这部电影的BGM的,一开场就有一段鼓点很躁动的音乐配合女主开阔的视角展现给我们江户时代的繁华。

尤其喜欢椎名林檎的主题曲,江户古风和轻摇滚的碰撞,这让我想到了《花魁》中椎名林檎的那首歌,妖异而乖虐。

现实的平淡都要靠神乎其神的故事点缀,而浮世绘师们眼中的世界更是微妙而神奇的,不然怎么会有那么多各类题材的好作品呈现出来呢?

最后想说说画风,电影的画风是相对日本漫画来说比较写实的,本身用动画片的形式来表达历史传记形式的内容就很创新了,导演曾拍过《河童之夏》《蜡笔小新》(惊呼女主的眉毛为啥那么眼熟,原来…),声优也用了松重丰、杏、滨田岳、高良健吾这样的明星,可谓是用心良苦,据说日本的票房不是很乐观,要说这样的故事更适合拍成一集一集的TV版吧。

《百日红》短评

虽然不烂,但是太平淡了,白开水喝几口能润嗓解渴,连着喝一个半小时就。。。

5分钟前
  • 大奔奔
  • 较差

讲述江户时代浮世绘大师葛饰北斋和他同是浮世绘师女儿阿荣的故事。日子虽然清贫,但总是快乐的,因为有最喜欢的事情陪伴。故事平淡偶有神怪故事打酱油,叙事有些松散零碎,浮世绘师脑中的极乐世界通过电影展示出来,一个人可以专注自己的爱好并且坚持下去,这才是重点。很喜欢椎名林檎的主题曲

9分钟前
  • kiki204629
  • 推荐

两颗星都给画面和风情吧,故事就算了。。可惜了阿荣

14分钟前
  • 今是昨非
  • 较差

bgm很大胆,开头有点惊艳,江户气息加上有位作画怪老头和摇滚的搭配,但妹妹去世那段明明那么悲伤配个电吉他什么鬼。叙事零散,却有种让我说不上的舒服和喜欢。如果能拍出一集集的tv版会不会更好~[直接代入成松重丰的脸,真人就五郎你来演了!

17分钟前
  • sleepwalker
  • 力荐

有好看的点,但整体还是太散了。

20分钟前
  • HarperYug
  • 还行

江户画师物语,父与女,师与徒,妖与怪,物与哀。看罢才得知是杏的配音,果然适合阿犹这样性情的女子。

24分钟前
  • ofelia11
  • 推荐

喜欢这种片子的人缺乏基本的审美

27分钟前
  • 浆糊骗子
  • 较差

啊这部竟然没有标……应该是16还是17的北影节,那届我看的第一部片子...之后还看过真人版宫崎葵演的阿荣,可能那部的大小姐和印象里的北斋之女形象更吻合,这部回忆起来就有些嘛嘛....啊北影节......

29分钟前
  • 由纪🍬
  • 推荐

人物性格、故事有意思

33分钟前
  • 蔚蓝天空
  • 推荐

呃。。。盛名之下。。。

37分钟前
  • gooseberrey
  • 较差

比想象中要好看很多,赞赞赞。画风好有个性,喜欢。ps,狗狗丑萌丑萌的,好有爱!

38分钟前
  • Kaka.Lam
  • 力荐

关于大师的小品级动画,人设太丑爱不起来啊,特别是阿荣那2撇鬓角,始终觉得像络腮胡

41分钟前
  • 微辣
  • 还行

画风不错,看上去挺美的,可总是觉得在展现江户时代的画卷上,动画电影还是有所局限的,要是这是一部真人电影可能会好一些,时代感还强一些。不过讨巧的是本片还是延续了日式电影的那种细腻感,拍得很具情怀,反正越是平常化的生活就越是让人感觉温馨而舒适。结尾有点拖沓不够干脆有小小的扣分。

43分钟前
  • Ron Chan
  • 推荐

故事散得不成样子 片段拎出来是不错 但是山茶和紫薇头尾对不上

46分钟前
  • 井颯
  • 较差

绘画、怪力乱神、死亡,江户市民风,真人出演又会是怎样呢。

50分钟前
  • 蓝若
  • 推荐

鬼怪和画师的故事,有女孩儿有狗子,够了。

54分钟前
  • 肥纳斯大人
  • 力荐

江户画家的日常,淡淡的,很好

56分钟前
  • tintin
  • 推荐

每个单个的小故事还不错,但是完整性不太好。我是比较偏好这种志怪类的漫画。人活一世就应该像百日红一样欣然凋谢,拼命绽放。

60分钟前
  • 姝聿
  • 还行

原来就是绣球花的别称啊。有点志怪性质的名人传记,淡淡的怀旧和淡淡的忧伤。说是旧时代的画卷,却似乎也太浮光掠影,只有最后那副观鱼图让人泪目,林花谢了春红,太匆匆。疑似东京奥运的应景之作。

1小时前
  • 猿乐师
  • 还行

音乐辣么满

1小时前
  • kulilin
  • 还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