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帝都地铁站里可以看见铺天盖地的《绿毛怪格林奇》的宣传海报和视频,毕竟国外的圣诞节就要到了,一年一度表白约会的盛典也要开始了,反其道而行想要偷走圣诞节的格林奇粉墨登场。
电影海报从主人公格林奇的角度去看整部片子,就是年少时没有得到足够关爱及正确引导的孤儿格林奇,既没有得到过别人真诚的牵挂,也没有在富有仪式感的日子里得到过祝福,从小孤零零的成长,因此长大后既羡慕热闹的人群,又怨恨这种歌舞升平的日子。
如何宣泄心中这种扭曲的心情呢,答案是偷走圣诞节的礼物,让圣诞节成为一场悲剧,就不会有人那么喜欢过节了。
格林奇(小时候)剧照经过重重努力,他成功探测到收割礼物的最快路线,并成功的收割了一家又一家,终于来到了庆祝圣诞节的最后一家,却被一个想与圣诞老人谈谈的小女孩抓住了。
小女孩有一个超人妈妈,即能外出工作又能照顾好三个宝宝,她想和圣诞老人谈谈,她不需要什么礼物,只想和圣诞老人谈谈,希望圣诞老人想办法,让妈妈不要那么累。
曾几何时,我们不再相信有魔法,不再期待有奇迹,变得现实又悲观了呢?
是期待落空的时候还是被现实的暴击伤害的时候呢?
我们真的不再抱有期待与幻想了吗?
仔细想想答案是否定的,如果不再期待,那为什么达成所愿的时候会隐隐开心;如果不再期待,那为什即使一次一次的受伤还是愿意一次又一次的尝试呢?
独处的人真的愿意独自生活吗?
如果真的愿意,那为什么还要养一只宠物呢?
电影剧照从人类的进化角度来看,人类大概率还是喜欢群居而生的,因彼此认同而抱团取暖。
就像格林奇在小女孩身上看到了纯真、看到了那个隐隐期待的自己,在将礼物换还回去的途中得到了别人的帮助。
格林奇的行为最终得到了众人的谅解,小女孩邀请他去参加圣诞节的晚宴,格林奇战战兢兢的来到晚宴得到众人热情的款待,大概这一刻他放下心结,感受到爱与温暖,与过去的失落和不甘挥手告别,最终回归群体中。
未来会怎样,我不清楚,至少这一刻的温暖是真实存在的。
Goodnight是晚安微信公众号
即便《格林奇偷走圣诞节》的故事六十一年前就已经问世,在新的一个圣诞季到来时上映动画版《圣诞怪杰》仍然非常应景。
充满欢声笑语的圣诞童话镇有一种让人忘却烦恼的魔力,洋人过圣诞满满的仪式感也足够感染我等外国人,有几个瞬间我也想立马带上圣诞帽、穿上圣诞毛衣加入到他们欢庆的行列。
与这一切形成鲜明对比的是身边只有一条忠犬,独居山顶空虚寂寞冷的绿毛怪格林奇。
他和这个五彩缤纷的欢乐世界格格不入。
然而这样一个心中充满嫉妒和怨恨,病入膏肓的孤独症晚期患者,如此轻而易举就被“孝感动天”治愈,实在难以说服像我这样一个看过世态炎凉的大人。
但也许《格林奇偷走圣诞节》本来就是给拥有水晶般心脏的小朋友看的童话,像我这样心脏越活越小的大人不配拥有这种童话。
当驯鹿先生和小狗Max强行挤到格林奇床上,非要拥着他入睡时,格林奇脸上露出了错愕又惶恐的表情,而我竟然泪目了。
我忘记了如何快乐,也许不是因为这世界不值得,而是因为我的心房关闭了。
照明娱乐从来不主打深刻的内涵和宏大的格局,它的格林奇和片头出现的小黄人一样,只负责提供点亮生活和娱乐你我这样简单的快乐,这也挺好。
最后提一句:买错电影票错过了卷福老师的英文配音,没想到潘粤明老师的中文配音中那种孤独的丧和硬拗的强,也非常服帖,没亏!
可可爱爱的动画片,整个影厅都充满了治愈的味道~想分享今天微博上看到@清夜无尘moon写的文字:“真正寂寞的时候,热闹是无法治愈的,且是越热闹越寂寞。
”“孤独,区别于“寂寞”的被动和无奈,孤独是带有主观性的独处选择,也许和个人状态有关,也许和环境状态有关,无关失意无关颓废无关清高,是一种跳出繁杂和喧嚣,充分释放自我的自由自在。
”大抵,每个人,终是,会孤独的。
“看似独处的那些孤独,其实不孤也不独,精神世界里很可能正绽放着最丰盈的热闹,只是,那些“陪伴”是经过挑选的,是被主动邀请的,是能带来自我愉悦的,是不造成干扰的,是不予他人知晓的。
”孤独的时候,去感受活在当下,用眼睛抓拍生活中的小美好,其实,你并不是你自己想的那样“寂寞”。
感恩“陪伴”,也谢谢自己。
愿这一路上,我们都,平安喜乐。
图片来自@猪吃了嘛
圣诞节🎄想看温馨幽默搞笑的动画片,超符合圣诞氛围啊,而且中文配音是潘粤明老师配的 ,更加值得看了。
喜欢圣诞题材的电影。
适合12月家人一起看,尤其是有小孩儿的,中文版还有潘粤明配音。
画风和创意都很好,不愧是小黄人和爱宠大机密团队。
里面的狗超可爱,又忠诚又懂事又体贴还会做家务,反手打一巴掌我家的狗[怒] 里面讨论的圣诞节意义这个主题很棒,礼物和装饰只是圣诞的一部分,家人朋友的团聚、节日氛围带来的快乐才是最重要的。
片头放了个小黄人越狱的片段好好笑。
顺便推荐下我的公众号:小赵电影 ,可看剧
绿毛怪格林奇改编自美国家喻户晓的教育博士苏斯博士(Dr.Seuss)的其中一部短篇绘本,叫《How the Grinch Stole Christmas》每一个美国家庭的小孩都是听着苏斯博士的故事长大的,在我曾经去过的奥兰多的环球影城乐园,有一整个区域都是苏斯博士的童话世界。
苏斯博士是儿童教育家,所以故事都很简单,坏人也不太坏,甚至都没什么坏人,最后都会被普世的爱与和平感化,我喜欢苏斯博士的原因正是他的故事并不跌宕起伏,难能可贵的是有一份贯彻始终的天真。
如果说传统的欧洲的童话是成年人的童话,王子打败恶龙救了公主最后从此幸福的生活在一起,那苏斯博士的童话就是纯粹的小孩子的Fairy Tale. 小孩子的世界单纯又简单,快乐不快乐都很渺小,但是温暖的融化人心,其中也不乏对长大的向往。
苏斯博士用可爱又俏皮的语言,向我们传递这那份珍贵的童真。
比如,他从来不会使用小孩子难以理解的复杂词汇,而且会用上大量的押韵(Rhyme),让语言富有诗意,同时充满着想象力,小孩和大人读起来,都觉得趣味无穷。
就拿Grinch里面的台词来说,在描述Grinch为什么讨厌过圣诞的时候,原因是It could be his head wasn't screwed on just right. It could be, perhaps, that his shoes were too tight. But I think that the most likely reason of all, May have been that his heart was two sizes too small.还有我最喜欢的他的作品,高中毕业想写在毕业册里的《Oh, the Places You'll Go》,以下是一些节选:And will you succeed?Yes! You will, indeed!(98 and ¾ percent guaranteed.)You're off to Great Places!Today is your day!Your mountain is waiting.So...get on your way!高中毕业的我觉得人生才开始踏入征程,不免觉得有些迷茫,但是苏斯博士告诉我,最终我会去到Great Places, 我的星辰大海在等待着我,所以,无所畏惧的出发吧。
介绍完了大概的背景,来说说这个电影吧。
Dr. Seuss设计的这个故事本身是很简单的,在一个叫Whoville的地方,住着胡氏一家(The Whos), 他们最喜欢的就是过圣诞节,但住在Whoville北部的绿毛怪Grinch却极度讨厌圣诞。
Grinch一个人住在雪山洞穴里,唯一的陪伴是一条忠心耿耿的叫Max的狗。
在圣诞前夕,圣诞的气氛在Whoville到达巅峰,家家户户开始挂出彩灯,装点圣诞树,坐上了雪橇,一切都在等待圣诞那一天的到来。
这被讨厌圣诞的绿毛怪Grinch看在眼里,他于是决定,偷走Whoville的圣诞,让他们无法庆祝。
一个简单但温馨的童话就此展开。
我觉得这个电影处理的很好的一点,就是最大程度的尊重原文,那些押韵诗意又略显稚嫩的语言全部被保留了下来,甚至连有些单薄的故事主线都完整的移植了。
当然,也许这也是这部电影的最大硬伤,就是故事主线比较单薄,因为原文也就是一个不超过三页的童话。
不过,我觉得,正是这样,也很美好,因为这就是一个美国儿童童话,不需要太复杂的剧情,也不需要对人性的探讨,对世界的思考,而且电影还加入了一些小小的新创作,比如用高科技武器收割圣诞树,以及给每一个人物添加背景描述和细节刻画让每一个人物都变得比原著更丰满得多,同时还有很多特别搞笑的细节,一路看下来全程都在笑,也十分佩服制片方的创意。
我最喜欢的是影片创造的无与伦比,美轮美奂, 梦幻般的圣诞节的场景。
Whoville坐落在群山环绕的一个山谷里,山上全是北方高高大的松树,覆盖着厚厚的积雪,整个Whoville也是一片纯白,屋顶上,地上,全都是银装素裹,大人小孩穿着厚厚的羽绒服在街上的集市为圣诞节采购,家家户户挂出一串又一串的彩灯,虔诚的把写有自己名字的袜子挂在壁炉上,热情洋溢的装点着圣诞树,神圣的点亮圣诞树顶端的星星,最后热闹的围着圣诞树唱Christmas Carol. 完全就是童年时候幻想的圣诞节的模样。
这个美着实超出了我浅薄的语言能够描述的范围,所以值得亲自去看,看完被浓烈的圣诞气息包裹着,祝福着,恨不得下一秒就去北极过圣诞了。
进入十一月末,美国就进入了盛大的Holiday Season,先是家人朋友团聚,吃着火鸡庆祝感恩节,感恩节一过,甚至火鸡盛宴上的剩饭剩菜还没吃完,就要开始紧锣密鼓的准备圣诞节了,街头巷尾开始出现各种红与绿的组合,收音机里也开始放起各种各样的圣诞歌,提醒着人们圣诞的光临。
这时候,要去圣诞树林场亲自挑选一棵样貌俱佳大小适中的圣诞树,锯子锯下来绑在车上拖回家,最不济也要去沃尔玛或者什么超市挑一棵已经锯好了的无功无过的普通小圣诞树。
挑一个周末家人齐聚,大家搬出在地下室放了一年的圣诞树饰品,开始仔细挑选自己心仪的饰品往树上挂,装饰品分布的密度大小都要严格掌控,不能有很大的树枝没有装饰物而显得空洞。
当然,屋子外面,灯也是不能少的,院落里的树,屋顶屋檐,全都挂上串串彩灯,充满着人间的浓浓暖意,门上还要挂上一串圣诞花冠。
越临近圣诞,就会发现圣诞树的礼物渐渐开始堆了起来,每一个都精心包装,猜不透里面究竟是什么,但是拆开的一刻,一定是伴随着巨大的惊喜。
最后圣诞节的时候全家人一起吃一顿大餐,烤鸡烤牛或是烤火腿,觥筹交错,谈天说地,好不尽兴。
最好窗外能飘起大雪,还有什么比一个White Christmas更完美呢?
炉子上温着热牛奶,用来煮一杯香浓的热巧克力。
背景音乐依然是Christmas Carol, 经历了几十年音乐品味的改变依然历久弥新,壁炉里生起炙热的柴火,一家人被这柴火温暖着,开始拆开圣诞礼物,最后每个人收获满满,脸上嘴角都是藏不住的笑容。
我出生长大的国度原本没有这么强烈的圣诞氛围,但来了美国之后却时常被这氛围感染。
大学的时候,有时候独自开车,会把收音机调到在播圣诞歌的电台,绕开高速,这样可以穿越居民区,看看沿途屋子外各式各样的彩灯,有驯鹿形状的,圣诞老人的形状,红色绿色的,或者就是泛着暖黄的,点亮一整个街道,我坐在车里,欣赏着家家户户的灯火,对着收音机哼唱着一首又一首的圣诞歌,被这圣诞的氛围包裹着,觉得有一种微妙的幸福。
之所以力荐这部电影,就是电影把这我最爱的节日,圣诞的感觉,发挥到了极限,让观众流连于极致的浪漫与梦幻之中。
如果你有哪怕一点点喜欢圣诞,那这部电影都不会让你失望。
感恩节过去了,圣诞就要来啦。
祝你也拥有一个白色圣诞节。
May your days be merry and bright, and may all your Christmases be white.贴了一个mit网站上提供的Grinch原文,读起来语言简单,又生动可爱:http://web.mit.edu/tere/www/text/grinch.txt
文/梦里诗书 作为曾以《神偷奶爸》系列名声鹊起的照明娱乐,虽然仍旧为新版动画《绿毛怪格林奇》构建了一个在视觉上无可挑剔的童话世界,但在浓郁的圣诞氛围之下,电影剧情的空洞,以及人设的苍白,都使一场本当充满奇趣的历程,变的既俗套又低幼。
金·凯瑞真人主演的《圣诞怪杰》在前,对于一部其实本就并不够成功的电影改编,时隔十八年后的《绿毛怪格林奇》相较前作,非但没能青出于蓝而胜于蓝,相反新作几乎没有拿出什么能够去引人瞩目的想法,甚至在人物上,新版格林奇的动画形象虽然乍看比《圣诞怪杰》里的真人形象来的更易让人接受,但却难比昔日金·凯瑞所赋予这角色的深刻印象。
在《绿毛怪格林奇》的创作上,其实不难看出电影对《神偷奶爸》思路的套搬,面对同样是坏人由坏变好的命题,电影俨然就是将格鲁变成了格林奇,将小黄人变成了小狗与胖鹿,然而电影所赋予格林奇这一人物的却并没有多少真正的灵魂,他的孤僻也好,他的转变也罢,给人最直观的感受就是其只是按照剧情所设定的脚本完成了任务,那突兀的性格转变,即难以让人带入情感,也匮乏应有的深度。
没有一个能去天马行空,引人入胜的世界观,是电影在人物之外,另一个尤为严重的问题。
这部电影所为观众打造的世界,就是一个除了格林奇的阴暗之外,所有人都尽善尽美的乌托邦,过于理想化的呈现,使电影从始至终都欠缺最为起码的戏剧张力,这直接导致的问题就是电影所展现的一切都显得是那么的平庸,使其从本质上来看就是一个毫无新意的圣诞故事,最终所能讨好的也就仅是适龄儿童的一时欢心。
爱的内核,出色的制作,以及小黄人开场前的友情出境,都使《绿毛怪格林奇》确是一部适合孩子的动画,但平庸的剧情下,这颗过于甜腻的圣诞糖果,却与一部真正适合全年龄段的合家欢之作有着不小的距离。
故事的主角是一个脸很不短的高功能反社会。
他明明就住在一个萌萌的和谐社会的边缘,却对这个和谐社会的一切都看不顺眼。
这群唱着圣诞歌的愚蠢人类多么吵闹和烦人啊!
你们千万不要靠近我“拉低整条街的智商”!
而在不得不靠近人类社会的时候,这位反社会就靠毒舌和奇葩来自我保护。
对初见面的人,他喜欢发表语速较快的推测与批评。
为了躲避愚蠢人类的侵扰,反社会选择一个人住在山上。
“Because alone is what I have. Alone protects me”.但是吧,和其他一些高功能反社会一样,其实他也不是真的一个人住——不出所料,他家里还有一只忠犬。
他的忠犬负责给他买牛奶倒咖啡,在他孤独的时候陪他玩耍,在他滔滔不绝的时候默默聆听,虽然承受着他“你的脑袋到底在想些啥”的讽刺却始终甘之如饴。
忠犬还擅长无辜可爱的狗狗眼,以及“I don't understand,但我毫不怀疑你永远是对的”的招牌表情。
虽然这位反社会时常小题大做、没事找事地嫌弃忠犬这样那样(什么鼓敲得不好啦),但随着剧情的推进,我们恍然大悟地发现这位反社会其实偶尔也会允许忠犬睡到他的床上(咦?
)。
这位反社会的业余爱好是演奏一种技巧要求极高的乐器。
一切都是那么眼熟,甚至这位反社会的声音好像也有点像那位反社会,但是这一定只是巧合啦。
言归正传,兴趣爱好并不足以填补反社会空虚的心灵。
由于太过无聊,他开始作妖。
“The game is on.”高功能反社会的行事风格自然是充分准备,一切务必符合逻辑;收集信息,一丝不漏;沙盘推演,红线订满墙;必杀妙计,一拍脑袋就有;高科技装备,自己发明创造不在话下……然而即便如此,计划难免会有砸锅的时候。
在这个时刻,反社会深情地对他的忠犬说,其实我一直觉得,你是全世界最忠诚、最好的。
“You're the bravest and kindest and wisest human being (dog) I have ever had the good fortune of knowing...... ”此言一出,忠犬的眼中闪现出世界上最明亮的光。
只为这一句啊啊啊,断肠也无(别唱了)……反正从此忠犬一往直前,无怨无悔地为反社会拉动所有不可能拉动的雪橇。
“I can’t carry it for you, but I can carry you.” (等等为什么会串戏到指环王剧组,算了不要在意这些细节)。
随着game的演进,我们慢慢了解到反社会之所以成天搞些人憎狗不嫌的骇人行径,是因为孤独的童年给他幼小的心灵留下了深深的伤痕。
其实他是个非常善良的人,愤世嫉俗的外表只是他为自我保护而筑起的坚硬外壳而已。
他厌弃人类,不过是为了掩饰孤独的可耻。
在这层厚厚的外壳之下,他也有一颗柔软的、渴望陪伴的心。
在心魔的驱使下,反社会走到了毁灭的边缘,险些当着忠犬的面从高处坠下。
然而,关键时刻,伟大的友谊再显神威,把反社会从毁灭边缘拉了回来。
最后,不出所料,在人类之爱的照耀下,反社会的心灵坚冰终于融化。
在热闹的圣诞晚宴上,在朋友们的环绕中,他虽然还有点手足无措,却再也无法掩饰内心的感动。
啊,多么好啊!
我们早就知道,会有这么一天!
我们的高功能反社会不仅是一个伟大的人,而且还变成了一个好人呢!
我想称赞让本尼来配音的那个人,也许是他第一个看出了格林奇和神探夏洛克的相似之处。
什么叫一时之选,这就是。
格林奇和神夏,一样性格孤僻,远离人群,有古怪的社交障碍表现。
发达的智商,供他们游刃有余破解案情或发明装备,出色的音乐才华,供他们抒发情绪,消磨时间。
他们一样有个供随便使唤的跟班,一样忍受不了无聊寂寞爱追逐刺激,一样有童年阴影,在他们那漠视世俗的残酷里,又一样怀揣悲天悯人的情怀,甚至都都长得高高瘦瘦,脸长长的。
硬说有区别的话,夏洛克的棋艺应该会比格林奇好得多,不至于输给一只狗子。
这是典型的圣诞电影,预热圣诞节绰绰有余,虽然在中国圣诞不外乎另一个情人节,但看这样的电影,总让人心头暖呼呼的,觉得身边的人更值得珍惜了一点。
格林奇过于神速的转变,难免让人产生这是一碗过时鸡汤的想法。
但这种想法是偏颇的。
改变一个人固然困难,但让他找到自己却是另一回事,有时只需要在合适的时机按下他心里合适的开关。
这不是圣诞精神如何感召一个坏人向善的故事,这是一个男人从来都没有抛弃过善良,却在努力假装自己是个恶棍……终于装不下去的故事。
格林奇离群索居,刻薄邪恶,这层伪装之所以53年没有破绽,却被一个小女孩的灵机一动刺破,并不全然是童话的美好期愿。
拯救一个人最好的办法,就是让他去拯救别人。
有时候想让一个人感受到爱,不是主动给与他爱,而是让他感到自己被需要,被认可。
当一心想破坏圣诞的格林奇,亲手拯救了圣诞时,他也拯救了自己。
这个故事的背景是个奇特的小镇,200多户人家亲如一家,也像家人一样欢度圣诞。
所以,不是辛迪一家接纳了格林奇,而是他原本就属于那里,鼓起勇气按下门铃那一刻,他只是回家了。
这个故事置换成任何一种文化里的传统佳节,都不会有违和,比如我们的春节。
不论圣诞还是春节,不管一家人是在包礼物、挂圣诞树,还是包饺子、挂火腿,那都不重要。
重要的是,一年里总会有那么个日子,家人一定要在一起,也只能在一起。
在这个日子里,发生什么样的奇迹,都不会让人惊讶。
.
《绿毛怪格林奇》延续了照明娱乐作品的一贯风格:角色形象生动有特点,性格鲜明,用一个个巧妙的细节设定突显主角的特性,同时充满幽默和萌趣。
预告中格林奇起床气十足地怒砸闹钟,在超市旁若无人地调皮捣乱,皆令他的“怪”脾气活灵活现,喜剧效果满分。
而照明娱乐向来擅长的卖萌元素,则由“完美伙伴”小狗麦克斯尽致展现,毛茸茸的可爱形象加上“万能助手”的角色设定,让它与古怪的格林奇既显得默契十足,又形成强烈反差。
很早就开始期待这部电影。
坏人电影最近横行于好莱坞市场,从几年前就爆红的《卑鄙的我》到《自杀小队》说的都是坏人亦有正义,类似我朝武侠小说里的盗亦有道。
因此在第一次看预告片时,除了对主角2D青青大草原的画风,萌值和《电力公司》里的绿毛怪差距极大而有点存疑外,对故事设定还是充满期待的。
电影一开始的设定还是和预告一样有意思的,一个住在山洞里的绿毛怪,和一只聪明可爱的舔狗生活在一起,虽然画风不像一个次元,但狗狗每天帮忙清理、做饭,伺候得服服帖帖,也算是只人生美满的绿毛怪了。
奈何完美无聊的日子被食物提前耗光所打乱。
这只舔狗做的了饭,收拾得了房子,还能帮主人从一堆一模一样的草原风格裤子里找到一条更好的,可唯一的缺点就是不能自己去买东西(和小新家的小白还是有差距滴)。
于是绿毛怪只能冒着圣诞节被洗脑的危险去镇上买东西,回来之后就萌生了他要偷走圣诞节的想法。
截止到目前故事还算开了个好局,然后就开始各种莫名其妙,槽点满满。
1.先是发现绿毛怪是个科学天才,研究出一大堆半自动化的设备,甚至可以用狗狗飞行器飞到镇上勘查现场,话说一开始用这个去买东西不就好了吗?
2.那只叫弗莱德的驯鹿出场后除了萌外没啥大用,最后救场的设定也是意料之中。
抓鹿的时候绿毛怪被拖行了一段,然后是好莱坞动画里烂到不能更烂的梗,撞到树上晕倒了……3.为什么一个内心只有正常人三分之一大的坏人,被小姑娘的一句每个人都快乐就打败了?
然后变成一颗完整的心只需要一次变身,这个烂梗也算全片最大意外了(不然也可以理解为老外数学不好,不知道有二分之一这个事)4.十个讨厌圣诞节的坏人,九个都是被父母抛弃出来报复社会吗?
就不能是纯碎喜欢安静喜欢一个人,看见这些热闹的东西就想躲开吗?
话说美国还有复活节,那天他咋过?
5.偷走所有礼物后,被呼呼镇上的人一起唱了首歌就打动,你这个坏人的心理素质真的是差评啊!
好好好,前面这些都勉为其难说得通,结局又是什么情况?
6.把东西还回去以后,全镇上没有一个人要出来抗议一下这种恶劣的行径,直接就让绿毛怪孤独的回到自己的老巢是什么鬼?
当警察不存在的吗?
7.当天晚上大家都像什么事都没发生过的邀请绿毛怪去家里做客,还奉为座上宾坐在主位上又是什么鬼?
然后就没有然后的happy ending?
一直没明白这是给大人看的还是孩子看的动画,但逻辑粗糙,情节推演毫无说服力,在《卑鄙的我》把坏萌融合的淋漓尽致,还演化出三部电影后;在《精灵旅社》把吸血鬼一家的小心眼和坏脾气都妆点的萌萌哒之后;在《自杀小队》把亦正亦邪都变得那么有理有据之后,这只没啥自我立场,被一个拥抱一首歌就击溃的绿毛怪,真的打动不了什么,更何况是一只画风没什么说服力的绿毛怪?
作为曾以《神偷奶爸》系列名声鹊起的照明娱乐,虽然仍旧为新版动画《绿毛怪格林奇》构建了一个在视觉上无可挑剔的童话世界,但在浓郁的圣诞氛围之下,电影剧情的空洞,以及人设的苍白,都使一场本当充满奇趣的历程,变的俗套而又低幼。
圣诞圣诞圣诞
圣诞前看得都没感觉特别喜庆,片头的minions倒是可以看看
illumination这一次也展示出了创造大场面动画美景的不弱功力,圣诞装饰的小镇和大圣诞树好美呀。本尼真是这部电影的金字招牌,因为是他的配音所以很自然地就让人多喜欢了Mr. Grinch一分。剧情向稍低龄但其实在我的角度并不那么喜欢,每个人都是独特的,这个如此独特与众不同的Grinch先生干嘛非得要和其他人一样呢。说白了还是不喜欢这个略生硬的反转。Grinch的狗狗真是可爱又贴心~片头还有一小段小黄人的贴片,看小黄人永远都是开心的哈哈哈。
人设无甚突破,但不过洋节的拆腻死倒是有点像小心眼的绿毛怪
圣诞特供低幼动画
整个片子 "ILLUMINATION" 里的小黄人和爱宠大机密里的兔兔最好看。
片头还有个小黄人越狱短片。正片的故事仍然很照明,可爱的小孩子,萌宠,被温暖的大人。
看着小黄人喊ILLUMINATION我就开心…怎么说呢,挺可爱的不讨人厌,全程淡淡的微笑看完,细节也一如既往抓人。叙事上有点生硬,总觉得缺了点什么,看着也有点别扭…但是呢!!!我要吹爆Max,实在是太可爱了!!!
3分。圣诞怪杰动画版,有点无趣。
真的温馨,没有一个坏人的坏蛋故事。
这部电影有着眼花缭乱的道具设计,美轮美奂的小镇雪景,富有节奏感的剪辑,时不时的插科打诨也挺搞笑,甚至结尾还有一点被故事打动到,画面也很温馨,非常适合亲子的圣诞档合家欢动画。但感觉很多地方都缺少交代,比如主人公是哪里来的,那些道具和机关是怎么发明的,他家到底是个什么结构等等。
剧本太随便
以后每年临近圣诞节我都会想起pornhub上的梗:I think I downloaded the wrong Grinch movie
(4.0/10)太低幼了,睡前故事的胶片版,也就是给家长省点儿唾沫星子,幼儿园大班以上禁止观看。和《无敌破坏王2》同样在最后的高潮处偷工减料,靠良心和嘴炮完成逆转,最近似乎很多电影有这个趋势。谁看过国语版配音,有没有故意找押韵啊?
本尼老师口音super cute!!!
看预告,当时我是如此期待。但正片看了半小时却仍未找到感觉,开头的歌曲模仿《卑鄙的我》却完全没有其惊艳,看到了《料理鼠王》的回忆杀之影,了无新意。弃
很俗套,但是却又很感人的故事
人物之间似乎没什么情感牵扯,整个故事薄薄一片
刚刚看完电影,挺好玩的,不知大孩子看得高兴,有的大人都笑出了声。潘粤明老师配音跟以前看的他的电影电视不同,真的听不出来,好奇怎么做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