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记得有人说过,每个人总会遇到一类电影,你不是那么在乎演技,不是那么在乎情节,也不是那么在乎画面,你总是忍不住一遍遍地看,看的时候总是抹着眼泪擤着鼻涕。
只因为它的某些个细节触动了你最善良的一面。
如此大的一个世界,总会遇到一些让自己无能为力的事情,心碎绝望的事情,所以你要学会放弃。
如果你是一个善良的有梦想有尊严的女子,那么不幸的是,你需要放弃更多。
她们就是是那样一群人,微妙地被生活驱赶着的一群人。
曾经懈怠着,疲倦着,可是终有一天却不得不叛逆着,反抗着。
她们会失去了和男人相互爱慕的日子,虽然这些日子或许从未存在过或许全是谎言;她们失去了看着生活一天天变化的自由,虽然这些自由或许笼罩在兽欲中或许被金钱压榨枯干。
她们失去的是作为女人花朵一般地被宠着的恬静的内心。
就是这些失去让她们得到了一个小小的铁墙的保护,那是一个由男人主导悲剧的空间。
她们剩下的是纯粹的、明媚的的亲情、理想、欢快。
依旧保留对爱的憧憬、坚强的力量、释然的胸怀、对未来的渴望。
还有音乐。
音乐,和母性一样,是上苍给女人最大的恩典。
大学音乐教授的文玉、做过民歌歌手的花子、成日幻想罗曼蒂克故事的原职业摔跤手延实、紧锁心门不肯与外界沟通的由美都有音乐。
温柔的妈妈贞惠一唱歌,爱笑珉宇就开始委屈地哭。
由美坐在窗前唱的那一段,站在舞台上唱的那一段。
珉宇离开之前合唱团站在舞台上的那次载歌载舞的演出。
每次唱歌前老太太自己微笑,然后做手势让大家微笑。
女狱警,娜英,典型的韩剧女主角性格,迷迷糊糊,为合唱团弹钢琴,唱火热劲爆乐翻天。
最后的最后,她们见到自己想念的人的那段穿着纯白礼服的演出。
这都是她们最漂亮的一刻。
而影片里最美丽的女人,是那个原本是音乐教授的老太太。
“心很累吧,我也累,但是既然已经这样了,为什么不在活着的时候,笑着活下去,总是因为思念一些人,很累;想到一些往事,很累。
大家在一起,在累的的时候,一起聊聊。
在思念的时候,一起哭泣。
”“即使想死想哭也要笑,只有笑了你的子女才会笑,该相见的人总会在某天相见的,为了那一天的到来,你也不能这样。
”我一直对上了年纪的人的人有一种莫名的敬畏感,一种对生命的敬畏。
她清醒地看到生命无意义的真相之后,仍然不厌倦它,不否弃它,依然热爱它,祝福它。
时间慢慢过去,她依旧优美,淡然,乐观,坚强,热情。
音乐教授几十年来给女儿写了无数封信,犹豫地打了一遍又一遍电话,却始终无法得到一句话。
在大家都见到了自己该相见的人时,只有她又一次失落。
而那个该相见的某天到来的时候,生命也被迫走到了终点。
她回头一笑。
“妈妈每天走的路,长满白色栀子花,白色美丽栀子花,饿的时候摘来吃,叫着 妈妈 妈妈”我知道这个故事和现实相差有多远。
可是我总是忍不住感谢这样的影片,感谢这样的导演和这样的编剧。
让我一次又一次重新相信这个世界的每个人啊,心的某个角度都是闪闪发光的。
不知谁说的,“如果生活中没有了歌声,就像世界上没有了太阳。
”真他妈的对,没有太阳就没有生命,没有歌声人就成了行尸走肉。
和声,其实就是合唱团,《和声》这部影片的合唱团是青州监狱的女子合唱团——一群因各种原因杀死了男人或者是男人婚外恋的女人的女人,本来五音不全,可在团长、在监狱生下孩子的贞慧和指挥、声乐教授文玉的坚持下,合唱团唱出了监狱,走进了首尔。
影片的主要线索是两个母亲——贞慧和文玉。
贞慧失手杀死家暴的丈夫,怀着身孕进了监狱,产下儿子民宇,从此围绕孩子民宇展开了一个失足女子亲情大爆发的故事,温馨而感人,伴随着民宇送人抱养,轻松幽默的桥段结束了。
音乐家文玉年轻时看到丈夫出轨,毅然开车撞向丈夫和情人,出了人命锒铛入狱,一次偶然弹琴被发现成为合唱团指挥,将一群门外汉调理成“天使唱诗班”,陶冶净化着自己也温馨感化着他人,让这些失足女子找到了做人的尊严和遗失了的爱。
可是最后,韩国恢复死刑,文玉从容的和大家作别,有了音乐的陪伴,她的黄泉路上不会孤单。
一群失足女子的群像,在悦耳动听的歌声琴声围绕下,生动灿然,栩栩如生。
贞慧的声音真是粗哑,以致孩子民宇听了就哭,大家忍俊不禁。
贞慧自卑不敢唱歌,天才女高音、杀死继父的少女尤美和文玉一起调教她,竟然悦耳起来,民宇听了母亲的歌声终于可以笑了、睡了。
尤美由于被继父强奸而责怪母亲,母亲多次探望女儿坚决不见。
参加合唱团后,优美而博爱的歌声慢慢感化着她,终于在首尔演出结束后,尤美手捧一束鲜花喊住沉重离去的母亲,扑到怀里尽情的哭......做过民歌歌手的花子有一对可爱的双胞胎女儿,早就盼望着有机会见上一面,首尔演出圆了她的梦,她和一个监狱房间的阳光姐妹淘们共同感受着歌声给她们带来的温暖阳光。
最有意思的是原来的职业摔跤手延时竟然有一个从未谋面的笔友,成天幻想着罗曼蒂克,书信一封接着一封,首尔演出时她看到了那位手捧鲜花充满期待的男青年,激动万分的她扑倒男青年怀中却说:厕所在哪?
生怕打碎了自己在笔友心目中的完美形象,可笑又可悲...... 这部影片就是一个失足女人版的“阳光姐妹淘”,让人感叹,让人感动。
有的人可能会说这不真实吧,韩国监狱有那么好,搞得我们都想体验一下了。
我想说,哥们,真实不真实真的那么重要?
现在连新闻都是假的,还有什么是真实的?
情感最真实,温馨的情感、充满着阳光和感化的力量就是正能量,这部影片的正能量足以让失足的人受到感化,也会让即将失足的人悬崖勒马——我猜测的,好不好使,看疗效吧!
影片创作者认为,人们谴责的应该是那些罪行本身,而不是犯罪的人,有那么一部分犯人,他们犯科往往出自不得已的理由。
组建“合唱团”说穿了是一种促进人与人交流的方式,令这些身心俱疲的人们之间有所共鸣,重新相信人间的真善美。
而受到心灵洗礼的不仅仅是犯人,同样也有那些整日不苟言笑的狱官们。
饰演女主角的金允珍说:“这是一部我们看后会为对方包扎伤口的疗伤系影片。
从拍摄第一个镜头到杀青,剧组人员始终沉浸在无限的温暖与感动中,无法自拔。
希望大家在观赏影片的时候可以领悟歌声背后的真谛。
”饰演文玉的韩国戏骨罗文熙说:“这部电影不是用缝纫机咂出来的,而是我们剧组每一个人一针一线缝制出来的,希望大家会珍惜并感动!
” 有人说看到这部影片就想到了《放牛班的春天》,是呀,歌声会让我们的心里布满阳光,歌声会让我们的心灵得到净化、荡涤,歌声会改变我们每个人,歌声也必定会改变整个世界。
——如果说网络上的专制是平均值 那么军队 监狱这种地方就是一个国家专制指数的最大值——有些人在监狱胜似在人间 有些人在人间其实就是在监狱 ——没有进入有形的监狱 但天天在无形的监狱中受煎熬——“世界上就她一个人惨吗” 人人都想说这句话——如果我们相信犯人是毫无希望的 落在监狱的 不值得顾惜的 认为谁是无可救药的 那么请想象一下上帝的绝望——监狱里的人 替我们这个死不认罪的社会里的所有人 承担了罪——罪大恶极的人 只要还会愧疚 哪怕只对一个人有愧 那个人就是上帝对你的呼唤——只要还有一息存留 那一息就满含着上帝对你的等待——监狱 坟墓 是通往天国的中转站——犯人在监狱里都活得好好的 世人在监狱外却喋喋不休——有形的监狱和无形的监狱 ——有名分的罪犯和无名分的罪犯——建议把监狱开发成旅游景点 培训机构 没事进来坐坐 就没有那么飞扬跋扈了——我们在混吃等死 上帝在恒切等我们 ——我们每个人都应该进监狱 但是政府管理不了 就造了一个无形的监狱(世界) 上帝怜悯我们才会把我们带走——如果没有见过真光 死亡的来临就是恐怖故事 能撑一天是一天 但是 朝闻道夕死可矣
这篇影评和电影没有什么关系。
东方人与西方人在情感表达上存在很大差异,东方人比较矜持,西方相对会更外放。
想想国人的家庭亲情关系就知道,平时生活上会羞于向父母亲人表达爱,但中国人家庭观念却又很强,只是不善于表达。
特别是长大后在外工作和父母打电话,讲几句后却不知道要说什么,一阵的沉默后只能关心下最近的身体和食欲。
有趣的是在影视剧方面这点却是反过来的。
人越长大,笑点变得很低,哭点却越来越高,越不喜欢怀旧,看到有趣的也就笑笑。
可能是现实见过太多的艰难和无力让人变得麻木。
偶尔在电视上看到国产家庭伦理剧,特别是过年在家有时和父母一起看的时候,奇怪里面的人总是动不动就哭天抢地,歇斯底里。
表演极具夸张和用力,狗血剧情加滥情说教,看的无比尴尬。
为了感人无所不用其极,有时候情绪还没到,配乐就先起来,好像提醒接下来要煽情了,大家准备好纸巾,像弹幕里的高能预警。
感觉就像导演躲在屏幕后面得意的说到,快看,要哭了,要哭了。
一部剧不把人弄哭几次说出去都觉得不好意思。
这种被牵着鼻子走的观影体验让人心生厌恶。
这点韩国和我们很像,日本可能相对好点,还有个是枝裕和。
韩国这种赚取眼泪的催泪电影很容易在豆瓣打高分,这部电影和之前看过《7号房的礼物》很像,同样是在监狱里面的温情,一直在努力撩动你的泪腺。
拍得确实很感人,让你感觉不哭就像你很冷血不太正常一样,但看过之后我不知道还剩下什么。
包括在豆瓣评分很高的《素媛》,是根据真实事件改编,里面被侵犯的小女孩很可怜,坏人罪不可赦。
但看完之后总觉得很别扭,导演的重心放在把小女孩难以想象的伤痛再次呈现出来换取观众的眼泪。
看完只是感觉真的太残忍,好像拍电影都有共识,不会有小孩被杀害的直面镜头,成人怎么血肉横飞都行,那是成人的世界。
前段时间看别人评价豆瓣被高估的电影,现在想想豆瓣top250里面,很多有个好故事,感人且正能量电影往往能排在前面,自我感觉像,《泰坦尼克号》,《当幸福来敲门》,《忠犬八公的故事》,《素媛》,这些算是被高估的,不是说这些电影不好,只是还没有到这个位置。
感性点电影总是很容易激起人们的共鸣,普世价值观和道德总不会错,但我始终觉得真正好的电影是看完后能够冲击你固有的想法和价值观的,让你停下来思考的电影。
记得之前看圆桌派许子东讲到通俗文学和纯文学的区别,他说当你一眼能从小说中看出谁是坏人谁是好人的时候,这篇小说就是通俗文学,反之则是纯文学。
人性是复杂的,我们当然喜欢童话,但也能接受真实的世界。
相比起《泰坦尼克号》我更喜欢爱在三部曲这样的爱情片,比起《请回答1988》的青春怀旧我更喜欢《我的大叔》这样的丧中带暖。
韩寒说喜欢是放肆,但爱就是克制。
在电影表达上我不能说这样就更高级,但对我来说在看《窃听风暴》结尾,和看是枝裕和很多家庭伦理片一样,往往这种冷静克制的情感表达却更能打动人。
人与人在用情至深时,传递感情最深的或许并非言语而是眉宇。
龙应台在《目送》中写道:“所谓父女母子一场,只不过意味着,你和他的缘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断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渐行渐远。
你站立在小路的这一端,看着他逐渐消失在小路转弯的地方,而且,他用背影默默告诉你:不必追。
”敏宇离开贞慧的那一刻一定是特别痛的,意味着不知道何时再有机会相遇,妈妈很温暖的说:“该相遇的人还会再相遇。
”四年后,曾经一唱歌敏宇就哭的贞慧,站上了舞台,实现了在敏宇面前演唱的心愿。
而四岁的敏宇并没有认出母亲,贞慧温柔的看着敏宇,自称为阿姨,向敏宇讨了一个拥抱,敏宇离开时频频回头望向贞慧。
眉宇间是一位终于见到亲生儿子的贞慧克制的爱,以及敏宇灵魂上的爱。
妈妈扮演着一个大家长的角色,安慰离别孩子的贞慧,治愈错手杀了继夫的姑娘,带领着大家组建合唱团,她走了就像一直陪伴着自己的妈妈离开了一样,大家为她献唱与贞慧人生的最后一面是隔着监狱的栏杆的,是生死两隔。
而最后给观众们的回头,眉宇间的爱是释怀,是女儿的原谅,在晚年与女儿和好,与自己和解。
总有那么一种电影,你知道情节太过理想化,剧情严重与事实不符,演技也不是那么夺人眼球,可是你依然会满是敬意的看完,或者以后还会一遍一遍的看,只因为感动!
每个人总会有被感动的一面,因为每个人心中都有脆弱的一面,那一刻,我们只是如同一个孩子,抛开一切,因为我们找回了自己。
生命中,我们总会遇到让自己无助的,甚至绝望的事情,我们总感觉我们撑不下去了,生命似乎就要这样画上终点,但老天总是不乐意我们这样不负责任的放弃。
会有那么一个人,一件事,也可能我们为某一个信念,这样坚强的走下去,等有一天回眸看看走过的路,才发现曾经那么的曲折自己也这样挺了过来,一切的一切,不过是自己为自己找寻的借口,真正的真正是自己要微笑着走下去。
生命中最难过的莫过于爱人的背叛,一切的理智都无法遮掩对于背叛的愤怒。
这些女人是可怜的,但他们为冲动付出的代价当然足够沉重。
一个人需要经历什么样的炼狱才能浴火重生,一个人需要有多么的坚强才可以背负最爱的人的误解与弃离,又需要花多大的努力才能换回曾经的美好,可,曾经已经是曾经。
生活或许不公,只是此时此刻,她们,也有我们,便以一种特别的姿态去面对,去精彩。
一个个女人被生活,被亲人,被爱人弃离,她们选择了一种开启另一种生活的方式——音乐。
也是我看这部最大的动力,我始终相信音乐拥有任何物事无法超越的魅力。
平淡的词语无法形容她的神奇,而这部影片用平实的手法完全凸显了,音乐对于人性的发掘。
每个人无论高低贵贱,其实都是一样,音乐面前亦是如此。
当然,我认为这部电影最大的主旨便是:生命最大的意义在于重生。
电影的第一个镜头便是女主角在监狱生下了她的儿子,预示着这个苦命女人的新生,之后组建合唱团和儿子的离去,又预示着另一次新生,她逐渐摆脱了噩梦的侵袭,心向美好,开始对生活有所期盼,生命的意义也以此彰显。
电影通过很多细节的处理,揭示了每个人内心强烈的反应,同时也表现了每个人内心的逐渐升华。
很多似是不经意的表现,其实是编剧特意的描写,正是这些细节的串联,告诉了我们生命坚强的理由。
这样的电影足以让我们敬畏。
生活已然这样,让我们微笑着走下去。
是的,无论怎样,以一种特别的姿态让生命精彩。
影片围绕监狱服刑的女犯展开,主角叫贞慧,是一位因不堪丈夫家暴而失手杀人的怀孕妇女,狱中生子,只能抚养孩子到一岁半。
她唱歌极其难听,影片开头就以她因唱歌难听而导致孩子大哭不止的事情,让人发笑。
整个故事前半部分搞笑诙谐,夹杂着些许的辛酸,后半段走抒情路线,演哭了一大批人。
一个监狱房间关押着5位女性,其中一位年纪较大,是一位大学音乐老师,因不堪丈夫与她的学生偷情开车撞死两人,一位置职业摔跤手,一位音乐大学生宥美,还有一位年轻母亲,都是被逼无奈失手杀人。
她们都疼贞慧的孩子,叫敏宇。
某一天她们观看了一场合唱表演,贞慧便决定组建一个监狱合唱团,目的是为了自娱自乐打发枯燥的狱中生活,于是请求所长答应她若是6个月内完成一场表演并能在狱中对其他人造成好的影响,就特赦她和孩子出狱玩一天,所长答应了她的请求,在对他们格外关心的孙娜英的帮助下,贞慧组建了这支女子合唱团,音乐女教师做指挥,孙狱警钢琴伴奏,五音不全的贞慧为了能和孩子特赦而跟着音乐大学生努力学习,其他被选为合唱团的狱友们刚开始相处,并不和平,在打过一架之后他们坐在一起谈心,聊天互诉衷肠,互相鼓励,终于团结一致,在6个月之后的精彩表演中,赢得了热烈的掌声。
贞慧终于得到特赦,其实她和孩子分别的一天。
天使一样的敏宇给予狱中每一个人温暖和感动,她依依不舍地告别孩子,回到监狱。
失去了精神支柱的她萎靡不振,日渐消瘦,女教师和其他人为了能让她恢复过来,拉她继续合唱训练,她也被热烈的气氛感染而恢复。
四年后,他们得到消息,在圣诞节那天,去首尔的音乐厅作为特邀嘉宾进行表演,还可以邀请亲人一起观看,孙狱警了解宥美不愿见母亲,以及女教师的孩子不愿见女教师的情况,分别将门票送至他们家中。
再演出开始之前,她们被误解偷了东西,会场工作人员更是恶语相向,并侮辱他们,要让他们脱衣检查。
他们在被逼无奈以及强制之下,脱衣检查,并因此而取消了演出。
幸亏所长及时赶到平息了这件事,他们因此也得到了演出机会。
演出开始,他们的亲人一一到场,她们以精彩震撼的表演得到了在场每一位的观众的掌声,在结束之后,合唱团的小孩子们上场和他们牵手完成了最后的谢幕演出,令贞慧惊喜的是,牵着她手演出的正是她的孩子敏宇,他们也都完成了自己的愿望。
影片的最后,韩国恢复了死刑,女教师被带出监狱执行,所有狱友在狱中用歌声为她送行。
很多人都哭了,我静静看着影片结束,写下自己的感想。
这世上本无好人坏人之分,不过是有干了坏事的好人和干了好事的坏人而已,然后最可怕的是,我们不给他们救赎的机会,一旦某人干了坏事,便推翻了她以往所有的行为,无论她之前多么温和多么善良。
他们被道德和法律处罚,这还不够,最恐怖的是,他们将一辈子背上这样的标签,过着被人指责的日子,他们的亲人,朋友不愿意与其相处,周围人回避甚至侮辱他们,于是他们很多人也放弃了自己,一天一天过着行尸走肉的日子,他们感觉不到爱和温暖,他们接收不到来自世界的善意,他们就这样自生自灭。
“心很累吧,我也累,但是既然已经这样了,为什么不在活着的时候,笑着活下去,总是因为思念一些人,很累;想到一些往事,很累。
大家在一起,在累的的时候,一起聊聊。
在思念的时候,一起哭泣。
“这是音乐女教师对宥美说的话。
这是一个温情的故事,天使般的敏宇,对刚被关进来,心如死灰的宥美温情的一抱,贞慧在最后对着四岁的敏宇说”能抱抱阿姨吗“,以及女教师被特赦回家和亲人在一起,甚至是摔跤女选手强抱暗恋的男生,一幕一幕都那么温暖,美好。
他们每一个人都是杀人的女犯,每一个人却都是善良的,他们和谐相处,互相鼓励互相温暖,狱友之间,狱警与犯人,所长与犯人,每一幕都让人觉得舒服。
人性,那么美!
他们都是女性,是母亲,孩子,妻子,却因被逼上绝路而触犯法律,把自己推入深渊,他们无能为力,没有未来,没有希望,一天一天过着没有自由的日子。
她们不能像正常女生那样爱别人被别人爱着,不能画着美美的妆去见心爱的人,不能跟亲人孩子在一起,没有明天。
可谁说她们不能有快乐,不能有爱有温情有尊严,她们没有放弃自己,她们拥有和正常人一样的梦想,她们用自己的双手去创造属于自己的欢乐,她们为自己争取那微不足道的自由,这一切,让我觉得伟大!
她们是应该被尊重、被同情、被保护的一个群体。
她们本该拥有属于自己的温暖,然而种种不可预料和控制的情况,让她们被逼无奈,让她们失去了作为女人的柔软的,纯净的内心和双手,这一切,不过是因为感情的背叛,丈夫的家暴,别人的不公正对待和侮辱。
他们依然是善良的、温暖的、柔软的、浪漫的女性,她们对身边的人宽容,对不公正反抗,接受着这个社会的恶意和温暖,不反抗,不放弃,不发狂,依然保持着自己内心的感性和温暖。
韩寒说:对一个人的判断出于自己的出场设定,有人预先把别人设定为好人,于是,在接下来的日子里慢慢甄别其中的污点,有人预先把人设定为坏人,于是,在以后的相处中,慢慢从中选出好人来。
而有些人,总把一种人归类为这一类人的全部,在受到伤害或者看到伤害时,便不自觉地否定所有人,贴上标签,比如:犯人都是不能原谅的人,骗子都是不能相信的,陌生人是不能信任的。。。。
种种种种。
《和声》讲述的是一个特殊群体,或许真的和现实不符,可我愿意相信这样的存在。
愿世间多些公平,愿弱势群体多谢关注,愿人与人之间温情相处,愿所有人都完满和谐,愿你我都不偏见,愿世界满满善良和温暖。
个人很喜欢的一部影片,影片讲述了一群有着不同人生经历却同样悲惨的女囚犯为了对生活的希翼,用自己纯朴歌声进行自我救赎的故事,其中有欢乐有感动,催人泪下。
有点像闫妮的韩国实力派女演员金允珍扮演女主,因为被家暴反抗中失手杀夫而入狱,在狱中生下孩子,并且可以自己扶养小孩到18个月,像天使一样可爱的宝贝给这个牢房带来了欢乐和活力,为了能让孩子多留在母亲身边些时间的申请获批,大家纷纷伸出援手组建了合唱团。
过程很搞笑,女主天生五音不全,一唱歌儿宝贝就哭,其他人也好不到哪儿去,狱警妹妹的半吊子钢琴伴奏也屡屡被嫌弃,即使这样为了能和儿子一起允许外出,女主也不拒任何困难,最终获得了成功。
过程中有笑有泪,感人至深。
有一幕带宝宝去医院打针的戏印象深刻,宝宝突然急病,女主求了很久才得到特批可以亲自带孩子去医院,因为穿着狱服带着手铐而受到异样看待,医生感叹宝宝打针居然不哭,捏了下小脸道:宝宝又没有犯错,不要看人验色而忍耐。
瞬间心酸,话说这宝宝找的真是可爱,灵气十足,非常讨人喜欢。
又是合唱团,又是改变,又是感化,不算是有新意的剧情,特殊的似乎只有高墙背后的女犯人,却让我哭的稀里哗啦。
算是很简单的母爱,算是很简单的亲情,在特定的条件下却显得如此弥足珍贵。
人之将死其言也善,鸟之将死其鸣也哀。
面对看不见的自由,她们没有哀鸣,而是用音乐去感染去改变,去展现人性之美,不同的背景相同的环境,和出一出感人之声。
你不必纠结于事情的真假何不随着自己的心走呢影片中很多情节都是不符合现实生活的或者说韩国的监狱生活就是很美好美好到比我现在生活的学校都要幸福犯人跟犯人之间是和睦的狱警跟犯人之间也是和睦的监狱所所长是正直的心地善良的监狱里有各种活动监狱里的住宿条件比我们宿舍还要高档精致所有犯人的罪行在我们看来都是被冤屈的总之一切都被蒙上了一层和美的面具麻痹你让你觉得生活是无比的美好就好像犯罪进监狱也是无所谓的反正进去又不会怎么样而且还可以不愁吃穿在此我觉得应该谢谢导演在艰难的现实生活中看到这样一部麻痹神经的电影让我恍惚觉得一切都是美好的然而我们是真的需要一部这样的影片来唤醒心灵深处的善良其实我一直都不相信世界上会有坏人那些所谓的坏人都是逼不得已的都不是自愿的他们在心底沉睡的善良是需要你用温暖来感化的别去计较这样的事情是不是真的发生试问一下它有没有深深地感动你让你不经意的就泪流满面泣不成声让你深深地觉得世界本就应该是这样美好的可是影片的最后还是把这样的虚构拉回了现实母亲深爱的儿子依然是被硬生生的送走了年迈的音乐教授还是被执行死刑了即便这样哀伤的结局还是抹不去电影所传达的善意我们都逃离不了生活的规则何苦要拼命地挣脱它只希望我们走的每一步都是正确的即便错误尽量弥补就是了切不可泯灭那住在你心底的善良
太TM虐心了!!!!!
太感人了简直。看得老子涕泗滂沱,昏厥数次。
剧情是有超现实的部分,韩国狱警不像美国的还有中国公安那样?!我不信。好的题材,每个故事都讲得很有条理。有点像放牛班的春天。女主角没想到竟然拍过LOST的那个
我还是觉得是闫妮演的。唉,罪不至死啊.....................
我只能说 金允珍可以拿奖了 不知道哭点在那 只是有人哭了
··这部没煽到我,不是我要的眼泪·····,而且表演有点做。
煽情片. 还是我心比较狠.
2020-02-02,七年后重温,似乎比七年前哭得更汹涌。是这部电影让我重新相信人性的脆弱、勇与美。
1.故事有点散,只靠一个“合唱团”作支撑,衔接的不好2.韩国电影从来都是催泪瓦斯,受不了,都快结束了,还来个堵心的,更像是为了感动人才加的,不自然3.合唱确实挺好听的4.女主长的有点像闫妮
娘的最烦催泪巨弹了~又毁掉我一包纸巾!
看看好电影冲一冲黄2明带来的晦气
感人么╮(╯▽╰)╭还好吧
最后判处死刑大婶在书桌前的那个片段很棒。
比较假。。。。
韩国电影真会催泪。
剧情吐槽点太多,监狱就像是是锁住了自由的女生宿舍,能敷面膜能看电视能做健身操有书架有蛋糕还有圣诞节的礼物。。。借了放牛班的题材,一群重犯女人在监狱里寻找春天。。女猪脚是照着闫妮整的吧。。。
午休时间看完这部电影的后感,就像是做了一场会哭醒的梦。
真的连1分都不想给,这也叫片?
K300
刻意感人。没有七号房的礼物好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