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指数: (1星给剧情,1星给创意,1星给母爱,1星给大师级别的摄像)电影类型: 动作+惊悚电影语言: 瑞典语女主艾德被指派参加一个秘密行动,穿冰鞋横穿冰冻的群岛(敌人的领地),送一个病毒包裹。
艾德认为是一次自杀行动,但为了见到自己失散的女儿,希望给了自己无限的动力......随时都可能裂开的冰面,随时都可能出现的敌人,自己看吧。
结局略悲,但整体观感体验不差,结局的在水中与女儿相拥的画面还算可以接受。
本片以夜间场景为主,冰面上的大场景比较多,很唯美。
两条时间线,描述艾德在行动中不断穿插和女儿在一起的时光,这是她坚持下去的动力,不由的心生感叹,母爱是如此的伟大。
有话说:1、“包裹送到,当得知一切只是为了给她希望而编造的谎言,她崩溃了”。
不要拿别人的希望当做谎言,否则,后果真的很严重。
2、在大自然的面前,人确实是太渺小、太渺小。
3、有一桥段,冰上的坟场,这个场景很震撼,发人深思,末世到底是什么样子的。
4、经典:在这场该死的战争中,获得自由的唯一途径,就是拒绝服从他们的命令。
5、演员选的其实还不错,男主要脸有脸有型有型,女主长相很一般,但很真实,毕竟花瓶女战士还是少数。
6、其实演员出演还是挺卖力的,冰面上的狙击场面再多点儿就好咯。
7、本片的定位其实应该是伦理片儿。
8、有个问题,病毒和手雷一起爆炸,病毒会死掉吗?
公路战争任务末日片。
为了找到失散的女儿,母亲历尽千辛万苦完成任务,但是发现任务是要毁灭整个世界,于是在母亲在得知女孩不在时,依然牺牲自己解救苍生。
一个国家产生叛乱,女主和女儿驾车想要逃离,但是被叛军发现,女儿被抓走,女主成了雇佣兵。
一次女主一方指挥官要求女主参与的小组通过滑冰的方式通过一片海域,将一个桶送到一个基地。
女主本来想拒绝的,因为这个任务根本不可能完成,而且充满危险,九死一生。
但是指挥官告诉她,她被抓走的女儿就在那个基地,她去了就可以见到女儿。
女主思女心切,不假思考就上路了。
但是他们滑行不久,就发现冰面并不像指挥官形容得那么结实,一会儿这个小组的女组长就落入了冰窟死去了。
女主跳进冰窟抢出了要送往基地的桶。
为了让女主不至于冻死,他们跑进了一个废弃的居民区,在那里生火帮女主恢复体温。
但是就在他们在那里休整的晚上,敌机突然袭来,一阵扫射,差点将所有杀死,幸亏大家躲避及时,才幸免于难。
但是中东士兵因为被发现在用电台联系女友,被怀疑通敌,于是被监视了起来。
他们继续滑行,在下一个居民废弃点休息,在那里遇到了两个老年人。
老年人说他们是不想离开,就逃下了疏散他们的车辆躲了起来,所以才留在了这里。
晚饭时,女主蹲下身要捡东西,发现了老头桌子底下的冲锋枪。
她立即警告大家,但是说时迟那时快,老头已经开始射击,中东士兵当场被打死,光头士兵也负了伤。
为了不拖累大家,光头士兵自杀身亡。
他们打开桶,发现里面是一种毁灭世界的病毒,但是为了见到女儿,女主还是一心完成任务。
他们在一处休息,女主醒来时,上尉丢下他们自己跑了,敌军也围了上来。
女主与狙击手一起与敌军交火,狙击兵被手雷炸死,女主受伤逃出生天。
她追上上尉,并打伤了他,带着桶继续向基地进发。
最后因为伤重,昏倒在一群基地士兵面前。
她被救醒后,被授予勋章。
但是当她问起女儿下落时,女将军却说是骗她的。
女主彻底发狂了,她打伤了女将军。
女主最后决定将这种毁灭世界的病毒摧毁。
她和上尉利用自己授予勋章的威名闯入病毒实验室,抢走了病毒。
最后跳下悬崖,将病毒炸毁了。
要不是结局有点垮,我是想打五星满分的。
毕竟过程中一刻都没有松下节奏,全程高能,紧张气氛一波接一波,很是刺激。
那救生艇颠覆的冰冢,真是触目惊心。
还有那对老夫妇,要不是女主警觉,可能这个小组就要着了道了。
险象环生,惊险刺激,步步为营,真是气都喘不过来,很好看。
但是女主被救醒后,得知女儿不在以后就有点崩。
那个男子为什么要帮他,是一开始就要毁掉病毒的决心让女主看到了嘛?
另外这么重要的病毒实验室,就两个人看着大门,也太麻痹了吧。
现场反应后一群士兵,竟然连谁抢了病毒都不知道,没有监控吗?
另外把病毒炸掉就可以不让它扩散嘛?
有点不可信。
还有女主的女儿到底去了哪里?
制作和氛围感做的还可以。
但故事问题太大,世界观都没说清楚。
后面就直接一个公路片,设置诱惑完成任务,除了路上设置些困难,就没啥了,没有任何思想灵魂的片子。
核心就是一个母亲的自私,如果这叫母爱,我想那天下就没母爱了。
为了自私的目的可以枪杀队友,让全世界都跟着陪葬,然后发现被骗了,180度变身救世主,同样不惜让很多没有撤离的无辜的人跟着陪葬。
还整的跟英雄是的。
只能说这什么玩意。
英雄这个话题,一直贯穿着世界的历史。
西方以前还好些,但也会有些他们属性中自带的影子,比如有些影片的英雄必须自己家人被杀,狗被杀等等瞬间暴走报仇的同时顺带成为英雄。
但中国讲的是家国情怀心系天下才是英雄(张导英雄的片子探讨的就是这个)。
为了自私的目的无论儿女情长还是这种为了满足私欲的所谓的母爱,甚至可以牺牲任何人的人都是强盗和无赖,跟为了填饱肚子杀人为了性欲强奸其实没啥本质差别,都是未开化的野蛮人的行径,跟文明、道德、民主没有半毛钱关系,但面子上又得好看,就只能偷换概念打着漂亮旗号来满足私欲了。
如果一个人一个国家没有任何道德准则和标准规范(更别说体系了),只为了自己的私欲和利益不惜损害他人的行为都是应该被唾弃的行为。
如果连这个基础的底线还要讨论,那人类也就真离毁灭不远了。
从欧美近期片子普遍的政治正确的三观出发,近期简直了白左的厉害了。
对于欧美的这种圣母,我只想说:在不做人这方面你们的确是呕心沥血的努力了。
一个所谓中立国能拍出这样的末日电影,令人惊讶。
这也恰恰表现了他们中立的虚伪。
瑞典在历史上曾长期推行霸权主义,不断发动对外战争,由此瑞典曾成为波罗的海沿岸最强大的国家。
但也在后期因为战争付出了惨重的代价。
这样的代价也让瑞典痛定思痛,在两次世界大战中宣布中立未参战。
也就这样成为了永久中立国。
瑞典的南部扼守着苏联北海舰队的重要航道,是冷战双方眼中的战略要地,因此瑞典需要小心防范苏联从北方来的陆上进攻 ,他们是北约的伪成员。
前十五分钟从氛围到情节到动作戏能封神,末日感设计的挺好,而且很有想象力,滑冰穿越海洋,全程就是活靶子。
但影片超过半小时之后就完全落入俗套,所有人的领盒饭都挺莫名其妙,尤其在老两口家那段,完全没必要啊,大家突然就暴起了,对死何必呢,再往后看就没啥意思了,最后结局大概能猜到。
影片里敌人到底是谁最后也没说,估计是还要拍续集
评分严重偏低。
劳米的电影品质还是有保证的,这部片子就像给她量身定制的,妥妥的铁血女王。
特别喜欢北欧这种灰暗冷漠的基调,暗夜里在一望无际的冰面上潜行,实在太cool了,背景音乐也很棒。
总的来说电影制作精良,战斗场景毫无瑕疵,一个个小高潮持续推进,冰面上那些冻住的难民尸体(不知道是怎么拍出来的,太震撼了!
),未婚妻可能还活着却先一步死掉的眼镜男,不分敌我的老年夫妇,狙击手小伙其实是从死人堆里爬出来的,可是却发现己方与敌人同样草菅人命。。。
作为反战电影其实很应景,一直反复提到的“敌人”,却未明确指出国家,结合当下的局势,不知是否可以对号入座?
人类明明只是一个个血袋子,一戳就破,那么脆弱,却要自相残杀,难道真的骨子里是有自我毁灭的潜意识存在?
只是90%的精彩后结尾有点狗尾续貂的感觉,如果终止于女主成功接头那里应该会更好,她那样的如释重负,甚至嘴角噙着笑容,可是她明明知道将会有百万人死掉,以下是我看到这里时的猜测:电影开局就是女主的记忆闪回,但只停留在女主和女儿躲在车里被人发现拖出来的时候,可是明明那些士兵见人就杀,为什么女主活下来了呢?
所以看到女主中弹濒临死亡产生幻觉的时候,这段延续的记忆让我不由自主的想到,也许女主的女儿其实已经在她眼前就被射杀了。
那么结局其实是,她明知道那张照片只是诱饵,还是接下了任务,她坚持送达病毒武器的目的只是为了报复全人类,因为这世界上已经没有任何她在意的人了。
另外女主和男一真的好有ChemistryOver,记于 19/3/2022
为什么敌人在隧道无差别射杀平民,而对母女俩就要一个揍晕一个掳走?
为什么我方军队高级指挥官高的高矮的矮胖的胖瘦的瘦还有男有女像蹩脚的武林大会?
为什么一个矮矬矬的老太婆是司令还是个“上将”?
为什么女主全程一脸茫然poker face还有人说她演技好?
为什么我要浪费两小时看这部电影?
为什么现在豆瓣影评要凑够140字?
冰行千里救世界:瑞典电影《黑蟹行动》影片从一对母女在隧道遭遇军队袭击开局,在遭遇危险的时候诧然而止。
故事讲的是未来世界,连年的战争史得世界满目疮痍,倒处是残垣断壁,尸野遍地,女主艾德等6人,被选中执行一项秘密任务,成功了能挽回危危可及的战局,任务是利用罕见的低温,海水结冰,虽不能行车,却能承受人体的重量的冰面横跨300里海峡,绕过敌战区,将秘密物品送到目的地。
艾德本来不想执行任务,但当她看到失散女儿的照片,并被告知女儿就在秘密任务的目的,义无反顾的选择了执行,影片线性展开,在夜幕中登上了海面,开始滑行,第一个牺牲的是这个队伍的女性长官,在冰面滑行时突然掉入冰窟窿,在大家都惊呆的时候,艾德已经钻入冰窟窿,在水下艾德用刀割开了背包,把运送的背包中的物品送回冰面,放弃了女长官,女长官命丧海底。
艾德的选择保住了此次任务得以继续。
在一个小岛躲避敌军追杀时,遇到一对老夫妻,在餐桌上,老头扣动桌下冲锋枪,死了第二位战友。
同时第三个战友受伤。
在前行的冰面上遇到过成片的尸体,令人不寒而栗。
在遇到一次伏击后,失去了受伤的战友。
在行进途中,他们发现了秘密任务携带的东西是生化武器。
第四个战友失去的最为惨烈,在即将到达目的地的一个岛上,遇到12个敌军的追击围剿,在将最后一个敌军全部射杀前,敌军投掷过来一颗手雷,战友用身躯保护了艾德。
艾德发现男性长官劫走生化武器药瓶,再追赶的过程中身负重伤,昏迷过去。
醒来时艾德已经在目的地的军用医院,艾德成了英雄,被授予勋章。
但艾德知道女儿并不在目的地城市,女儿只是对她的诱饵。
艾德彻底醒悟了,和男长官联合,用自己的生命销毁了生化武器药瓶。
免去了这个世界除了战争外最大的灾难,挽救了人类。
整部影片节奏随平缓但颇具张力,吸引着注意力跟着情节不断深入,让人很难离开屏幕,影片色调灰暗,充满末世的悲凉,影片层层展开,无处不展现战争的残酷,唯有和平人们才会有正常的生活,才会亲人团聚。
也展现了人性的复杂多重性,特别是母爱的深沉与偏执,偏执的母爱差点误入歧途,最后才幡然悔悟影片结束了,但心中的遗憾和担忧久久回萦。
故事其实一直没搞懂的是,母女俩在出事之前一直是在一起的,然后被带走了。
是谁带走了她们,是自己人还是敌人,故事没有交待。
但不管怎么样她们是在一起的,可是镜头一转,母亲变成了战士,女儿却下落不明。
这个疑问,一直没有给出解释,当然,如果要硬拗,总是会找到解释,甚至可以衍生出另一个故事。
比如,这对母女被敌人带走了,被带走后母女俩就分开了,母亲想发设法逃脱,为了寻找女儿,投身军营,于是有了这个故事。
故事的背景,其实也不太清楚。
如何发生的战争,战争双方是谁,都没有交待,在这个苦寒之地,战争就这么冰冷的发生。
故事里最令人触动的,大概是这个镜头。
好多人的人生,就此埋葬在冰面以下。
黑蟹小队,能做的,只是继续前行,绕过去而已。
黑蟹行动,究竟是为了什么?
在行动的开始,上校说——告诉他们真相,别搞宣传。
这话说说,你可别当真。
因为,上校并没有说出真相,甚至还编织了谎言,他也没“别搞宣传”,搞宣传,他还是很厉害的。
此后的行动,其实中规中矩,这种绝地反击的套路,最终肯定是能成功的,一点也不需要担心。
能维持女主走下去的,只有“女儿”,这让女主的行动有了合理解释,哪怕,在行动中他们早就知道“黑蟹行动”究竟是什么。
那么问题来了,既然如此,行动还有继续的必要么?
如果换一个角度来看,女主的上司没有骗她,她的女儿就在基地,她成功的完成了任务,成功的和女儿相距,那“上头”发动的“生物”战,她是不是就不会再阻止了呢?
女主最后阻止“上头”的唯一理由是,她的女儿还有可能在外头,她阻止了“上头”,她的女儿还可能活着。
这个理由好牵强,一点大公无私的奉献也没有。
一个——怎么说呢——组织,为了赢得战争,会无所不用其极,至于伤害,只是连带。
这终究是一个丧到底的故事,升斗小民身处其中,只是不幸。
唯一能做的,大概就只有做梦。
这个故事题材是非常新款,刚开始看到片名我将以为就是一部爆米花的动作片而已,想不到看完后,却异常的超岀我的想法。
故事主要就是讲六人小队,穿越重重险阻,切到敌后方实行一次秘密行动。
看到这种简介各位应该会认为这是个很老套的情节,但旧瓶装新酒,当你进入故事后你会发现完全超岀了你的预料。
悬疑加惊悚让你欲罢不能。
但看完后,我觉的还是有少许不足之处,如果我是导演,我想应该这样加大戏剧张力和更强的氛围渲染。
大师级别的摄影和留白,但长镜头过多,节奏过慢,配乐过少,我没睡着只是因为电影院太安静了很害怕全场只听见我打呼噜🥲
北影节第三场,感觉这也是新冠期间的隔离电影,茨冈父女的移动半岛铁盒。【为了看这片儿放弃了《找乐》4K修复版,又不甘心,反手买了两张票让爸妈去资料馆看姥姥家的“大楼”(西养马营工人俱乐部,开场20分钟有1分钟镜头),回来跟我说,你小时候“认”的第一个字就是“工人”的“人”,那会儿老抱着你在大楼前面给你指,然后你就跟晚报上找出一堆“人”……】
太喜欢了。用致敬大师的迷影场景编织出颇具作者性的故事,“海”的意象在荧幕-话语-现实中交错,宝丽来相纸又让现实重回画框。在群山之间,在群星之间,唯一得到宽慰的是消逝的灵魂。谢谢世界上有电影谢谢电影界有俄罗斯人——
余味很足的慢电影。调度稍许机械和刻板,一些灵光闪现的瞬间还是证明了作者的潜力。母题像苏联刚刚解体之后的,模仿痕迹让人觉得有些遗憾。
在凛冽荒芜的土地上流浪 如风车旋转 没有终点 巨大的扇叶将阴影遮蔽在女孩身上 占据着画面 向远处排开 孤独没有尽头的生活绑架着这个青春期女孩 压抑和对父亲的仇恨日益升温 导演通过大篇幅的流浪生活和土地环境描写用平缓的长镜头 将这股绝望压抑的气氛向观众释放出来 最终女孩砸车出走 用自己的方式实现了青春期的冲动与成长
北影节英嘉
外部环境的压力迫使父女靠近,面包车里则形成身体的斥力。摄影机与景物的距离构成人与世界的比例尺,居无定所的状态渗入每一口呼吸的空气,连同凝滞的情节被锁在镜头之中。
【C+】一脉相承的俄罗斯电影,这里有空落的地貌观察与萧瑟的寒意,有沉稳的全景镜头与推进节奏,也有在特写中近乎一言不发而渗透出的情感,像是新导演对大师衣钵的承继,虽不能称得上十分的“言之有物”,但依然饱含引而不发的“冲动”。
偶尔停车,卖几张碟,加一次油,争吵又和好。没有目的地,只有不断延展的公路和一种笨拙的相依为命。
头一回参加电影节,有点新奇。风格是安哲。
摄影很美...但是...
太多固定长镜头了,能懂导演为什么这么拍,但是完全有不像学生作业手法的更优解……
不是我的菜,太闷了……中间忍不住合上了眼醒过来还是风景定格orz
BJIFF 240421 / 不懂,不喜欢,再也不看你们文艺逼深爱的电影了。
#BJIFF 2024#❌就算让我边看边睡我都不愿意……
最开始,父亲开车,女儿在后座吃泡泡糖,莫名有种《洛丽塔》的感觉hhhh
BJIFF 荒芜贫瘠的土地上依然跳动的心脏和暗流涌动的情绪 阳光雨雪 绿林海洋 只要活着就会感受就会爱恨 //很喜欢镜头语言 很美很梦核感
无依之地,寻笼之鸟……演员很美、惊悚配乐、摄影很塔
不闷,也想不到什么豆瓣缩写,叙事也没什么毛病,挺好的。
胶片的质感太美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