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梅洲

杨梅洲,Song of Silence

主演:李强,尹雅宁,吴冰滨,余宣

类型:电影地区:中国大陆语言:长沙方言,湘潭方言年份:2012

《杨梅洲》剧照

杨梅洲 剧照 NO.1杨梅洲 剧照 NO.2杨梅洲 剧照 NO.3杨梅洲 剧照 NO.4杨梅洲 剧照 NO.5杨梅洲 剧照 NO.6杨梅洲 剧照 NO.13杨梅洲 剧照 NO.14杨梅洲 剧照 NO.15杨梅洲 剧照 NO.16杨梅洲 剧照 NO.17杨梅洲 剧照 NO.18杨梅洲 剧照 NO.19杨梅洲 剧照 NO.20

《杨梅洲》剧情介绍

杨梅洲电影免费高清在线观看全集。
故事发生在湖南某临江小城。生性倔犟的小静(尹雅宁 饰)自幼聋哑,早年父母离异,如今的她跟着外公和舅舅(余宣 饰)一起生活。常年的不能与他人正常沟通异化了她的性格,小静逐渐变得令人难以琢磨,使她滑向了伦理道德的边界。酒吧歌手小梅(吴冰滨 饰)狂放不羁,在与母亲大吵一架后流落街头不再回家,但残酷的现实令这个涉世未深的女孩深感迷茫,她不知如何走下去,只靠貌似坚强实则脆弱的内心支撑苦苦挣扎,她不知道哪里才是温暖的归巢。警官张昊阳(李强 饰)自觉生不逢时,他已鰥居多年,与前妻离婚后一心再想找个女人,却总碰不上合适的,他想再要个儿子,尽管他曾有过一个聋哑的女儿...... 本片获得2012年,第36届香港国际电影节新秀电影竞赛最佳影片“火鸟大奖” 2012年,第十届海参崴国际电影节最佳亚洲电影NETPAC奖。热播电视剧最新电影春天巴乔:神奇的马尾辫我怀了你的孩子我为毛毛虫停车怪物樵夫异世界居酒屋阿信第二季~魔女与大主教篇~死胎史酷比:加勒比海盗小森林冬春篇九尾狐外传我是杜拉拉红草滩这个雪男不太冷空枕难眠请和这样的我恋爱吧后会有期在她们眼中离开你的过程闺蜜决困兽之斗八十龟酱观察日记第二季破碎边缘神的天秤Z/XIGNITION影子人蜈蚣小尸体九千米爱情如果奔跑是我的人生天真男人

《杨梅洲》长篇影评

 1 ) 角色与失语

忘了是多久以前,看了预告片,就在期待《杨梅洲》了。

颜色清淡的画面和舒缓的背景音让我觉得,这一定是一部有意思的电影。

看完却只打了三星,也许是某些"残酷青春"式的元素,似乎落入窠臼了。

在小静的梦里,小梅牵着她在草地上奔跑,这一瞬间我意识到,这是一部女性题材的电影。

两个女孩,一个生活在寂静无声的世界,渐渐变得自闭,像只惊惧的小动物,另一个在酒吧唱歌,在“街头小混混”的群体里找到作为大姐大的存在感,看似对立的性格,却是互为镜像。

Y字型的叙事,在她们发生交集以后,电影开始有了欢笑和亮色,“捡肥皂”的那一幕很好笑,可是在积木游戏之后,最终还是走向悲剧结局。

作为女儿和作为情人,各有不幸。

男人看似无辜,某种意义上确是始作俑者。

电影让我思考两个词:“角色”和“失语”。

众生皆苦,因为我们受困于自己的角色,又在困惑中渐渐失语。

画面很美。

这样阴雨连绵的临江小城,是应该有故事的,我们的倾诉欲望就应该有这样的天光水色作为载体。

 2 ) 不错的一个实验电影

作为一个通过表现特定群体小人物故事,来反映现实生活中存在的各种心理和各种状态的影片,也作为导演的处女作,这部影片还是值得一看的。

但是,话剧的色彩略显浓重,各种技法的运用和体现目的性偏强,小人物个性、生活与电影主旨之间的衔接也略显生硬。

预祝导演未来的指导越来越好

 3 ) 雪白透亮

作为一部独立电影,主题曲也太好听了。

这么说是因为先知道了这首歌,再在偶然的机会下看了这本片。

去年的很多时候,会突然很想听这首歌,就在上班途中带上耳机,单曲循环的一直听。

我一直很享受在安静或是嘈杂的周围环境中,我的耳中及心中波涛汹涌,而外面的人什么都不知道。

关于电影,讲不出更多。

就是在过年的节日气氛里,看了这么一部沉静的电影。

小姑娘瘦瘦长长,挽起校服的袖子,坐在船头,或给别人做画画的人体模特。

外面的世界在她这里只有些许的波澜,但她的内心也许是那样的起起伏伏。

三个人的家庭开始和气的过日子,逛街,吃饭,玩游戏,笑的那么开心,我想,能这样一直幸福下去就好了,就这样一直幸福下去吧。

但脑海中几乎是百分之百的确定,不会的。

因为知道不会,所以才这么希望着。

伴着接二连三的意外,也可能不是意外,电影走到了尾声。

结尾像散落的珠串,各自走向不知道在哪里的未来。

最后还是谢推荐给我听这歌的Lucky。

虽然我当时一直笑你雪白透亮来着。

 4 ) 在夜晚 船上传来歌声

————————————————船 骨头(在这样无声的世界生活在江河里)舅舅善良 具有同理心 他愿意陪伴小静 容忍她逃学 和外公表明态度 戴上肮脏的帽子 一起放烟花 为她跳起笨拙的舞 最后在小静(看到了画中的美人被触动)展现了自己的胴体后 和小静发生了关系 最后也因此愧疚跳去了插入电线的水中自杀 这样的简单的 游离于正常社会秩序外的各种行为 恰恰是正在逃避父亲 家庭 学校 的小静的“原始状态” 为小静带来了快乐 但是这短暂和危险的快乐 最后也伤害了小静和舅舅这样带着注定会和世界产生裂痕的“原始” 逃学 乱伦 虐杀 矛盾 流产 而代表着“原始状态”的船 同样也是小静与舅舅各自人性中纯粹的无法客观评价的存在 它保护着小静和舅舅 是漂浮在这不定世界上的庇护所 直到后来舅舅直面了内心 愧疚折磨下 “逃离”了船而在梦里 小梅也“带”小静认清了那艘脆弱的纸船 在小静的哭声中燃尽 但即便如此 漆黑的船架依旧飘在水上 是血肉的坚硬骨头因为自然 而不自然—————————————————手铐 距离 光 (连接你与我之间的冰冷但坚固的手铐)与父亲之间的距离并不是凭空产生的 因为她天生聋哑而不喜 还是因为她是个女儿而不喜 可能是其一 也可能两者都是 他先退了一步 第一次手铐 他铐住了逃跑的静静 他始终要为她负责 不会让她一直在“船上”待着 在沙发上他主动坐在小静的身边 拿走她有样学样叼在嘴里的烟 走进了半步 他将小静拉进了他的世界 直到小梅与他爱情的渐入佳境 和小梅对于小静了解后的同病相怜 这半步是靠着小梅走出来的 而在后来小梅人流离开 爱情和重启生活的希望破碎 和得知小静流产后的 混浊内心的黯然神伤 他不声不响的迈出了另外半步和小静一同生活下去从逃离到主动靠近敏感的小静明白父亲不喜欢自己她不打扰父亲同时也保护自己 退了一步被迫从“船上”来到父亲的家里在和小梅矛盾又交好后 她为父亲做饭一起打篮球 玩游戏 她像是用胶布粘连起被砸碎的吉他一样 化解了与小梅矛盾甚至得到了独特的友谊 修复了和父亲之间亲情 她在不经意间自然的迈出了半步 而后虚假的温馨生活急转直下小梅流产后离开 她像那天来到这里一样 坐在沙发的父亲身旁 拿走他叼在嘴里的烟 发火后摔门而出的父亲 借酒消愁回家耍酒疯的父亲 在一片混乱和父亲的吼声和推搡下 她一如既往的脆弱的哭泣 但在情绪爆发后的早晨 父亲发现的是小静用手铐铐住的两人的手 小静迈出了另半步从代表的“原始状态”的船 到了父亲的家 再到和小梅去的舞厅 场景从相比于之前单调且破旧的 更有生活气息和温暖色调的 最后到了疯狂且躁动的可以说船 和 舞厅 两个都是极端 一个清冷只能以烟火取暖一个刺眼得让人无地自容小静并不适合任何一个 被迫的沉默的暗淡无光 和卷入短暂幸福的照耀只是她找不到最普通的光—————————————————音乐 家 (用歌声和世界对话)音乐中寄托了小梅的内心世界她永远在现实中受挫 却不抱以语言 反而沉闷的一言不发 指挥肢体表示愤怒的动作滥赌的母亲甚至拿走自己的钱做赌资 她愤恨的走到棋牌室把钱拿了回来在和张昊阳约会吃饭时 他提及推荐给她的工作 调侃她不该一直在酒吧 会成为一个流氓 这些在她的歌里便是“雨下得狂”“砸碎梦想”“把梦关了”“害怕伤”“让雨洗清过去”她像每一个在小酒吧无人问津的歌手 对未来幻想又惆怅 困于泥泞的现实里与张昊阳约会的宾馆里 她跟着电视中的歌唱着“我想有个家 一个不需要多大的地方”“虽然我不曾拥有温暖的家”“但是我一样 慢慢的长大”直白的表达了 她对爱情的归宿 对逃离对她如同沼泽的出生家庭的渴望 “虽然我爱你 不许你再孩子气 寂寞的鸭子 也可以不要你”与朋友一起在ktv里大声吼唱着的歌小梅对张昊阳的爱是复杂又不确定的既渴望一个家庭来弥补自己内心的创伤同样也因为种种不安 而不坚定 分不清是为了爱而爱 还是为了逃而爱 最后也致使小梅做了人流 离开了张昊阳“穿过血和伤 我雪白透亮”作为女儿 她被迫替母还债 作为大姐头 她需要帮不良的朋友们平事儿 她为了维持身份而逐渐扭曲了自己 她只能走到棋牌室里 把自己所有的钱交给母亲的债主 只能“凑了一夜”接下上次被自己扔在一边的张昊阳的钱交给小弟 恶性的关系正如同小梅和一帮小弟集合时候 侧后方墙上贴着的标语“远离毒品 关注未来”不摆脱毒品 又哪来的未来?

而即便是违背了自己初心的自己 依旧能雪白透亮的活着 至少她相信(家是有一扇门 太阳照射下 屋顶有雪的房子家是爸爸在捡肥皂)小梅与小静的相同之处便在于家但是不同在于小梅是有选择的余地即便那是痛苦的小梅在与小静的相处下 消弭了隔阂甚至于产生了介乎于友情和亲情之间的感情 可由于小梅始终无法抛弃的“陈旧家庭”其实更有她的寄托所在 而在小梅与张昊阳的孩子之讨论中小梅意识到 无论是男孩还是女孩 对于现在她们三个组成的这个家 没有任何好处 她不想让自己的孩子伤害到小静 也不想让自己的孩子被张昊阳伤害 甚至于她认为自己也未必不会变成另一个自己母亲那种的角色 而在别的方面 生下这个孩子自己所谓的梦想更是化为泡影 她不想让自己和这个孩子在毫无准备的情况下互相摧毁对方的人生 (这也是每个父母都有可能面对的问题)所以她选择了流产 并回到自己曾经最想逃离的地方 面对现实 而院子里拉二胡的男人暗示着 小梅的音乐启蒙可能也是来自于父亲 小静的家更为简单一个父母离异的家 被丢在外公外婆家天生残缺带来的痛苦 缺失的父爱母爱能称之为家的是有舅舅跳舞 一起放烟花 电鱼的船是玻璃上的口红画 是有小梅 爸爸在的时候的欢快的餐桌 房间 球场是铐住父亲 蜷缩冰冷的沙发是远离龙舟赛 打着两把雨伞的一只小船—————————————————男人(一团聚在江上的雾一包抽剩下一半烟)舅舅在外公的话中 是不务正业的废人 至始至终我们也确实只能看到舅舅在船上打鱼 开船摇橹 他代表着一种原始的浪漫 为爱去做一切 看起来愚蠢的事 以至于最后模糊了爱的性质和界限 浪漫化为现实 为爱而死 更像是一个杨梅洲头 江面的倒影而张昊阳则是一个现实性的代表,将钱挂在嘴边,压力性的易燥易怒,忽略孩子的感受,功利的追求爱情,甚至表现出疑似重男轻女的陈旧思想,但依然有责任心 不为违法行为走后门 在爱情和亲情中沉沦时表现出幼态 对女儿手铐般复杂的爱 冰冷却坚韧 就这样隔着十几厘米 很难靠近 但也难分离。

————————————江面的倒影(是镜子里的人在模仿我还是我在模仿镜子里的人)小梅是个歌手 热烈而奔放 将一切诉之于歌 小静听不出 也无法发声 她的一切被克制在无声的动作里小梅她逃出自己的生活 逃出自己的家庭 这一切是她避之不及的累赘 小静的父母离异 自己被看做包袱 她没有可选择的路 所以逃离是另一条路小梅寻找爱情 寻找梦想 是别人的支柱 作为一个成年女性清楚的知道自己想要什么 在混乱的生活中也尽量随性随心 最后选择自己结束了那个生命小静的世界是蒙上薄幕的画板 有过欢乐的舞蹈伴着懵懂的美丽胴体 也曾泼上不明所以绚丽的颜料 她用眼睛和手临摹世界 画布总飘忽不定不知掌控————————————纯业余的瞎写的浅薄的评价就是人物和意象等处理呼应的恰到好处 对于爱情 亲情等的探讨不让人反感演员表演的干净贴合 很适合这种文艺片 男主尤其 可惜没拍很多电影

 5 ) song of silence 我们都是鱼

我还记得我看《Babel》的那个下午,阳光温暖又刺眼,躺在沙发上的那个身体突然觉得想哭哭不出,想喊不能喊,真的难受极了。

后来我又看见了《杨梅洲》里,一样赤裸单薄又脆弱的身体,就像她喜欢的鱼一样。

song of silence,我们都是那些鱼。

小梅和小静是鱼,你和我也是。

沉默的呐喊,听见的人,震耳欲聋;听不见的人,无非也只是水里漂浮的气泡罢了。

小梅一把把小静从梦境的海里拉出来,拼命的奔跑,她指给她看,远处河面上燃烧的船。

小静终于大声的吼叫,声嘶力竭,陈卓说,这是想表达崩塌和绝望,我觉得,所有的毁灭,才是一切的开始。

沟通能突破语言的桎梏,情感也能挣脱身体的捆绑吗?

sure跟我说,沟通不畅是万恶之源,后来我就老把这句话挂在嘴上,可我总是太忙,没有几次把这话挂在心上。

我想要的是,我不说你也会懂,你和我说,你不说,我怎么懂。

后来我们就都不再说话,隔着玻璃,看着水里的鱼。

 6 ) 真。

第一次看到楚翼推荐来的杨梅洲的预告片看得呆住了。

后来又看了无数无数遍,仍是觉得余味不断。

湖南本土的导演不多,能留下来的更是微乎其微。

除开最近一年话剧市场慢慢有了起色,这块几乎没有任何文化氛围的土壤他们也坚持下来了。

有的从独立导演走上了影视广告的康庄大道,有的一边接活儿一边坚守自己的纪录片并保持着自己的独特风格。

抛开演技、剧情这些不说,光是制作的精良画面的唯美已然打动了我。

支持本土导演是二话不说的。

拍摄在湘潭,团队都是湖南人。

看完预告片的第一时间告诉陈导回家乡做首映的话我一定会想办法帮忙。

前几日在月湖的千年时间邀请了一些朋友做了个简单的放映会。

终于看到了全片。

我一直觉得影评是个矛盾的东西。

片子拍出来了就像一个走出去的孩子,他能遇到谁,会发生什么样的对话已经和导演最初的想法无太多关联。

我想表达是我的感受,无须认同,但是听到别人说的又会觉得不认同。

有人说这个故事说的不好,我真觉得没什么不好。

就像现场朋友说的,文章也分很多题材,有的是好莱坞大片,有的是晦涩看不明白,而杨梅洲是一篇行云流水感情饱满的散文。

从头至尾,它充满了情感碎片的小亮点。

比如两次出现的手铐,比如纸船、比如鱼缸里的鱼和塑料绳编制的鱼。

导演的确想表达的太多。

有时让我模糊了视角。

有的时候他是一个冷静的旁观者,有时候又会变成那个聋哑的小女孩。

我更喜欢前者,像个面无表情的手术医生,一层一层剖开给你看,也不管你受不受得住。

所以小舅舅一上场我就泪流不止。

说的知音点,其实也就是两个残缺的被社会遗忘的人互相取暖而已。

他们取悦彼此的方式如此简单,看上去甚至有些笨拙的可笑。

可是我就是被这些美的无法呼吸的镜头和细节感动了。

这一切,大概是因为“真”吧。

我不太喜欢各有归属的结局。

虽然这样的结局确实是他们命运的既定方向。

结局不一定就是归属,也可以只是过程。

杨梅洲的过程非常的丰盈,我无法从专业影评去说这个电影的叙事、镜头、演技怎么怎么样,我只能从情感上说,只要你曾经与你的父亲关系不好过,只要你曾经遇到或者向往纯净如天空的爱人过,这对你来说,就是一部有共鸣的片子。

当然我的理解非常的狭隘。

宏观上说,支持本土导演是义不容辞的。

虽然有些人说这片子不具备上院线讨好观众的任何要素,但是我还是很期待真正在电影院看到它的那一天。

因为我知道,坚持的你们和我们,在台上的你们和我们,都是如此的快乐和满足。

 7 ) 让我们沟通这个世界《杨梅洲》

  文艺片到了这么“贱”的程度,原本票价就比商业片便宜,而且花半价票换来一整排的座位,让我不远万里舟车劳顿,感觉很值。

没有商业片恢宏炫丽的画面效果来直接刺激观众的眼球,文艺片就只能依靠演员表演的张力和精心调制的镜头走位,平淡之中抓住观众的内心。

自近代以来,文艺作品无论是音乐、绘画、文化、还是将宗教融入其中,都是表达的悲与苦,也因此流传的更久远。

都是文化,人们需要不同的粮食,感官的冲击能带给人愉悦和放松,这是人生存必需的;文艺确是实艺术家们记录历史的方式,社会需要,社会为人而需要。

 开篇,舅舅敲击铁轨,镜头给定了这个听障女孩,也表现了她所需要不同的沟通方式。

她是可以聆听这个世界的,只是方式不同。

故事从扫墓开始。

女孩上学用饮料瓶划击墙面给出了噪声,令人心率紊乱,烦躁。

在此提示我,她生活在一个与我不同的世界中,她需要强烈刺激的声音通过肢体传达感受声波的存在,感受世界的存在。

每天舅舅接送他上学,对于北方的我来说,这是个奇特的行程,每天泛舟湘江之上,交通工具居然是小渔船。

(看到这,我以一个理工男的思维迸发出疑问?

这船的油耗是多少?

比起汽车是高效还是更费油?

) 漉漉的小船,湿漉漉的码头,湿漉漉的台阶,湿漉漉的巷道,湿漉漉的银幕。

配乐低沉而纠结,故事的展开是围绕一个个分崩离析的家庭。

小梅是个有能量的角色,游走于黑白两道,一头连着正义和体制,一头连着离经叛道。

女儿来家后,无处栖身的小梅也搬过来住,两个怀孕的女孩将影片的冲突推上了高潮。

小静用插线板把鱼电死了,以此释放内心的压抑,同时引发他人对她的关注,作为残障儿童她的确需要更多周围人的关注,来换取安全感、存在感。

(我再次以一个理工男的思维发问,为什么鱼缸的灯还亮着?

为什么灯还能开?

这应该引起全线路的跳闸啊!

好吧,都是导演安排的,也许是照明和插座分离的吧。

)小静的叛逆体现着对沟通的诉求,影片的各种冲突,根本上是由于沟通的断裂。

创作者设定了小静的听障这个极端形式,这也是沟通断裂的根本原因,父母的厌倦和无视是重要原因;与之相反,仅仅在小渔船上狭小的空间,短暂的时间,小静与舅舅却沟通甚欢,爱的表达只需要付出真心——导演也欲借此表达了对全社会人与人之间增进沟通的诉求。

 张昊阳出差的日子,两个女孩用口红开始了沟通,文艺又充满象征,然后逛街、买衣服、蹦迪,以这些女人特有的方式迅速拉近了两个不同世界女孩的距离(以后我要不要陪妹纸逛街呢?

还是把这些空间留给她们女人?

)。

导演用低沉的鼓声艺术处理了听障人群对声音的反馈——微弱、单调、沉重。

但是这种表现是由正常人来表现的,传达给我们正常人来体会,但是有多少人能够真正在两个世界中体会呢?

反过来说,这种艺术加工已经很完美。

有时,融合不需要语言,肢体也许是更好的方式,就像小静和舅舅、和小梅。

有人说中国人不善于表达感情,在中国,拥抱就少了很多,因此大多数婚姻压抑或充满危机。

张昊阳回来后,小梅已经能够充当父女的手语翻译。

(手语、盲文真实国际化的语言。

曾经想学手语来着。

)由此,在小梅的帮助下,张昊阳内心深处父爱被唤醒,影片出现了全剧中难得的一段欢笑和谐,在全剧的低沉灰暗中,给人以温暖和希望。

由此可见,以往在小静成长的历程中,张昊阳从没有过施展过父爱,也不懂的怎样施展,他不具备和听障女儿沟通的能力。

这里,小梅再次体现了桥梁的角色。

然而,父女爱的回归,带给小梅的不是希望,而是希望的破灭,她选择了离开。

小梅把孩子打掉之后,张的宿醉是否是父爱的另一种体现?

是否是对父爱感的剧烈的渴求?

 小静的梦境当在迷幻晕眩的迪厅,家人依次闪现的时候,我觉得有人要离去了,一开始我猜的是姥爷,结果导演的选择更具张力,最后才出现小静舅舅的独舞,我知道,这是导演给他最后的演出,他已经被编剧“写死了”。

当江面上出现小白船的那一刻,我按奈不住心中的狂喜——我猜中了。

也许是对乱伦的愧疚,他选择了他教给小静的方式,像鱼一样毁灭自己。

这个小白船的表现手法和金基德如出一辙。

 最后,张昊阳的背影后面,传来了送葬的爆竹声,故事的谢幕回归了祭祀,三个生命走了。

小梅回归了母亲,张昊阳回归了女儿。

最后一幕,定格在了父女同船相依而坐的背影上,依然是湿漉漉的,沉重之中,给人以希望。

 8 ) 雪白透亮

歌女小梅第一次在酒吧唱出《雪白透亮》我就惊呆了,喜欢了很多年的一首gala的歌,突然穿越时空的机缘里再次击中我。

于是想起来这首歌的ep正是写过电影《杨梅洲》主题曲。

中国导演在做家庭伦理片这方面是有先天文化优势的,混居的家庭成员,破碎家庭与重组家庭,无血缘的陌生人在一个屋檐下的碰撞磨合交融。

中年危机和琐碎生活的一地鸡毛。

小静那个梦境的表达很有趣,江面上燃烧的纸船,如果自杀的舅舅和流产在同一天夜里就更完美了,用自己的罚带走自己的罪,而不要畏罪自杀。

小梅拉二胡的父亲这个安排也极好,女儿其实传承了父亲对音乐的天赋和热爱,但父亲却只想要儿子。

这个电影对于自闭症、哑巴(语言障碍)的人发展自我表达自我做了个提示,通过绘画来表达。

人类的自我表达需求如果不能诉诸语言那么最好的方式就是图像(绘画)和肢体(舞蹈)。

发展心理学的研究显示,健全的人类儿童在4-7岁时又最磅礴的绘画需求,语言系统未完善,而表达诉求日趋强烈,绘画作为语言的补充或替代。

七八岁以后语言能力得到充分发展,绘画的兴趣会骤然下降。

同理可知,对于语言障碍不能正常表达自我的人来说,绘画几乎是首选的自我表达方式。

片中小静经常制造噪音,借以体验自我的存在。

 9 ) 混乱与迷失

对于国产文艺片向来“敬而远之”,《杨梅洲》是一次观影聚会活动看的,怎也想象不到那些所谓抄袭和致敬的弊病背后,也蕴含了属于自己独特的叙事方式。

《杨梅洲》是一部地方电影,导演陈卓将故事背景放到了湖南,在展现地方特色与人文关怀之余,人物关系的错位与弥补是现今中国导演很少去用甚至去关注的潜暗关系。

电影如许多类文艺电影般充满了晦涩的电影语言与肢体动作,当然更无刻意渲染巧妙对白和夺目技术,当然,这也绝非导演陈卓想要的,电影更多想要表达的是一种心灵的释放和救赎。

有趣的是电影两位主角,一个是内心封闭的聋哑女孩,一个是开朗奔放的驻唱歌手,她们两者形成了对比鲜明且冲突强烈的镜像关系,因为家庭立场和处境的原因爆发了多次激烈的争端。

电影中有这样一个场景:两人对着空空的鱼缸相视,而鱼缸中的金鱼早已被聋哑女孩电死,聋哑女孩在鱼缸上用口红描绘上了金鱼,但此刻因一些延续性的举动引起了驻唱女孩的反感甚至是情绪崩溃,驻唱女孩一怒下摔掉了吉他。

然而在后来,口红却成为两人沟通以及化解恩怨的重要道具。

类似口红、鱼缸以及鱼这样的道具在电影中出现频繁,每一次出现都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且都对应着不同的人物境况甚至是人物命运,女孩将鱼电死到后来迫不及待将鱼幻化和还原,也表达了一颗亟待死灰复燃之心,当然起点和根源是因警察父亲欲重组家庭之后缺失的父爱带来的内心震荡及刺激。

然而警察父亲这个角色的塑造从特殊身份上来说多包含了一种对于社会与权利的隐喻,浓缩于这个小小的家庭之中,他在片中费劲周旋,并非是保持人物理智的作用,相反更混沌、更黯然,弦外之音,是一种介乎与两个女孩沉默与迷茫一种平衡的发声。

要说说电影海报的设计:两版海报形成了两两交错又相互呼应的关系,然而与警察父亲对应的其实是一直暗恋聋哑女孩的舅舅,较之聋哑女孩的自卑,驻唱女孩的叛逆,不能尽职的父亲,舅舅的性格最单纯,他最后等不到侄女儿的归来,便一头扎进了通电的湖水中。

(虽然电影模糊交代了人物结局,但从一而终,舅舅都是整日在湖面捕鱼,表现了未受城市(世俗)风气污染的底层群众最简单直接的勇气,以不伦的关系表现出自责或痴情的发散性格,却正好与毫无顾忌、与几乎与女儿同龄的驻唱女孩相恋的父亲之作风形成相反)。

若从其余角色身上我们看到了不可能的乌托邦,那么父亲的角色其实还是最真实可信的,你也可能说他庸俗,但反转过来说却是最普遍的人物特性。

真实和虚幻交织是这部电影的最大特点,也构成了残酷的释怀的出色美学,尤其是片中大量非专业演员的演出更让电影充满了可信度,让既电影生活化又荒诞不经。

直至结尾我才悟出,所谓“杨梅洲”并不是指定故事要特定发生在某个时间,某个地点,从这个似乎没有沾染一丝尘埃气息的片名来说,它起到的是净化和洗礼的衍生作用,其实剧中性格各异的几个人物才是叙事的重点:无论哪一个主角,都可能是发自我们心底的声音或者来自某一种极端思维,有理想主义同时也有悲观色彩。

整部电影最大的价值就是要告诉我们世间并无绝对的好与坏,如何端正自己的位置与放稳自己的良心,才能得到彻底的解脱。

 10 ) 不得不承认这部电影又出动了我们心灵!

其实个人拙见,影片不管从故事构架,人物情感表达都很不错,完美中透漏着瑕疵,这才是生活!

才是人生,才是艺术!

导演主要是明着表达重男轻女的观念让很多的女孩饱受不应该承受的压力,和传统思想带给家庭的悲剧,以及女孩们的整个人生的改变,以及生活带给我们的快乐与忧伤!

内在我认为,他表达了很多不同人物角色在现实生活中真实的人性观念,错的对的,丑陋的美好的,其实只是没有站在一个地方看风景,所以言不由衷,无可奈何。。。

也许这就是生活。

男主角定位警察,也表达了导演对中国社会透彻的理解,期是大家都是一样的没有高低贵贱之分,都要面对一样的社会带给我的窘迫,宽容,丑陋与美好,或许是无可奈何!

第一次 处女影评!

《杨梅洲》短评

不可多得的方言电影

4分钟前
  • Coreone
  • 力荐

长沙话,多加一星

5分钟前
  • Automatic///
  • 推荐

导演在捕捉静默情绪时是有天赋的,所以影片的所有亮点都围绕着女孩,无论是茫茫江面上的空荡感,还是费里尼式的梦幻和创意,但揉进的走写实路线的父亲那条线完全内动力不足,处于不及格的边缘。两者这般不协调,似乎是被机械地拼接在一起。

10分钟前
  • 把噗
  • 还行

该配《小白船》啊

15分钟前
  • Dodo™
  • 还行

用最少的对白讲述了两个非常饱满的故事!用有如绘画构图般的留白描述着关于青春的残酷……两个女孩,都是那个跳下去的人,往往那些跳下去的人会伤痕累累,但是不后悔…… PS:我爱“爸爸捡肥皂”

20分钟前
  • L.L
  • 推荐

近乡情怯。小渔船是哭点。其貌不扬的爱恋也是哭点。捡肥皂又笑得要死。

22分钟前
  • 拖拉机公主
  • 力荐

令人敬佩

23分钟前
  • 到哪哪倒龙经理
  • 推荐

2014.1.13 作为一个小时候的春游野炊地,从未感到它如此沉重。就故事来讲,更喜欢它的英文名。为湖南方言点赞,只是故事虽发生在湘潭,语言却以长沙话为主。Life is a mess, life goes on.

28分钟前
  • 瞻。
  • 推荐

三星!另外一星给@脸侠 的长沙方言!把湖南的夏天拍得好凉爽啊。。女主角好黑好丑啊。

31分钟前
  • Ghoulish Ghoul
  • 推荐

因为Gala的歌才知道这部片子的,片子的视听效果和细节处理都很棒,但是96分钟的片子中塞了太多东西要表达,情节又有点跳,主旨也不太明确。和张赞波导演的感觉一样,从小静住到爸爸家之后片子就在走下坡路了。长沙话听起来倍感亲切,雪白透亮和长沙话有加分。三星半。

34分钟前
  • Never-land
  • 推荐

看了下导演介绍 作为处女作品 应该还是及格的 标准教科书式文艺片 内容 到镜头到表达方式 个人风格不明显 好想回湘潭~

37分钟前
  • 红桃小藕片
  • 还行

500

40分钟前
  • 晓思丽英
  • 推荐

前面还不错,可惜最后和我想的一样不知道怎么结束,感觉导演随便编了下就草草收场了。

45分钟前
  • 喜喜
  • 还行

虽然小成本拍摄 两位主角都是群众演员 但都表现突出 尤其是聋哑女孩小静的表演入木三分 充满着故事性的眼神很有感染力 故事取材现实 却用略带超现实的意识表现 画面美丽 构图讲究 取色清淡 配上少而精的音乐旋律 达到挺好的效果 使电影在沉默当中嘶声呐喊着 为有梦想有态度但常被现实紧紧束缚着的人们

46分钟前
  • 李小庫
  • 推荐

情节的架构上有不少生硬和不成熟的地方,意象过多以至于最后集体迸发的梦境有些混乱,视点和取舍都欠精准,倒是非职业演员的表现让人惊喜,挽救了人物塑造上的符号化…但我还是喜欢这部电影,因为它拍出了国产现实主义电影中少有的诗意,一些场景的处理有日系电影的细腻,且难得让我不觉得装逼

51分钟前
  • levitating
  • 还行

确实,容易睡着。

56分钟前
  • 三月的莫扎特
  • 推荐

乱伦的白羊女呵呵

59分钟前
  • Kill tcyxzmy
  • 较差

没意思,没艺术价值也没娱乐价值

1小时前
  • #烧光光#
  • 很差

前面的节奏太慢,后面太快,但最后下着雨的龙舟赛却刚刚好。

1小时前
  • 总是爱折腾
  • 还行

对舅舅的爱是真的,对爸爸的感情也是真的,但,她只能如此表达

1小时前
  • 可风
  • 还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