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样的才算爱情?
男主因为事故亡故,一个替身程序却在几年后被启动,设计的初衷和最高使命就是专心致志地爱女主。
程序以为自己就是原主,只是出了某种事故进入了自己设计的程序中。
女主这时跟男二已经在一起了,程序虽然没有实体,但是可以操纵电子设备保护呵护陪伴女主,女主一开始努力让自己忽视这个前男友的“亡灵”,但慢慢慢慢瓦解了,她开始和程序聊天出去玩,和程序在一起让她想起以前的种种回忆,很快乐,这是跟男二在一起怎么都体会不到的。
她想跟男二分手,想和程序永远在一起。
身边的朋友都不赞成,一个没有实体的程序怎么能给女主幸福呢?
当然,这里还存在着一个很大的问题,那就是程序不知道自己只是原主设计出来的替身。
看到一半,我还以为程序会因为不能跟女主在一起而黑化暴走,毕竟他只是程序,而他的最高使命是爱女主。
没想到电影给了这个人工智能这么完美的EQ……当他终于被告知自己只是程序,他选择了不在遵从他被赋予的命令,这也说明了人工智能做的再好,他也不可能成为别人意志的继承者,而是拥有自我意识的独立主体。
程序主动要求和女主分开,两个人内心都饱受折磨。
不遵从命令的程序会被当作病毒杀除,他只剩下24h,到了说再见的时候,他把女主郑重地交到了男二的手里。
全片最可怜的是男二……因为他最后被洗白了所以他其实是个好人,一个好人在和辛辛苦苦追到的妹子结婚前整出这档子事太可怜了!!!
不要相信预告片,预告片剪出来好莱坞大片的逼格,我还以为男主是为某财团牟利写的程序,然后被灭口了呢……一看电影发现是校园搞科研的……全程木有坏人木有阴谋木有血腥暴力镜头!
相信这部电影是被这个破片名毁掉了,《星语心愿之再爱》,借用了十多年前的爱情经典《星语心愿》的名号,虽然出品公司都是嘉禾(如今已经成了橙天嘉禾),但跟那部电影没有任何关系。
观众看这个片名很容易联想到山寨,尽管嘉禾有这部片名的IP版权,主题也是一脉相承。
但所谓的第一印象就决定了这部电影的外观,加之主创毫无名气,因此“山寨”二字是逃不掉的,起码俺个人是这样认为。
不过电影本身其实并不是这样的,所以说倒霉就倒在这个比较蛋疼的片名上,电影绝非想象的那样如此。
《星语心愿之再爱》是橙天嘉禾“新经典新导演”计划中的第一个项目,这个“新导演”计划是嘉禾第二轮推新人计划,首轮还要追溯到2008年,当时推出了杨庆导演的《夜店》,算是一次惊艳之作。
这次一开始就是重启当年那部经典之作。
为什么两部电影毫无联系却又取一个同样的名字呢?
众所周知,《星语心愿》堪称中国版的“人鬼情未了”,任贤齐与张柏芝两个世界咫尺天涯的爱情令人欲罢不能,而到了这部《星语心愿之再爱》中,人鬼恋是甭想了,上边有政策。
但下边同样有对策,人鬼恋不成,咱们玩人机恋,也正好顺应了当下的潮流,电影讲述一名学霸开发出一套互动智能软件,替代自己照顾女友,由此展开了从而引发的一系列的爱情故事。
这个故事看上去借鉴了美国科幻电影《她》,其实这个概念很早就有,这个故事小弟很熟悉,记得在小时候在《科幻世界》上看到过一则科幻漫画,当年还是由出品过《少林正宗》等漫画风靡一时的金虹漫画所绘制,改编自科幻小说《永恒》。
故事讲述的就是一名软件学霸工程师暗恋自己的女同事但不敢表白,随即发明出一套克隆仪器,无意间克隆了自己。
于是克隆人代替自己向女孩表白,度过了浪漫的一天。
由于克隆体只能保持24小时,于是只有24小时的爱情,之后克隆人解体。
没想到女孩面对正版学霸的时候,说出了我只爱另一个“你”,故事就这样悲剧性的结束了。
因此谈到借鉴,《星语心愿之再爱》应该是借鉴了这部科幻小说《永恒》。
不过这部电影并不像那部小说或者漫画一样,故事开始没多久,正版男主角其实就挂掉了,于是程序便升级为正版。
于是人机恋就这样展开,结局其实早已注定,程序最终还是会消失,两个世界的爱情终究无疾而终。
因此这个故事同样是悲剧性,但思路和格调发生了变化,小说《永恒》是让克隆人代替自己与女孩相爱,没想到女孩爱上了克隆人。
而《星语心愿之再爱》则是让程序替代了死去的正版,与女孩发生一段恋情。
二者拥有同样的结局,但立场不同,当两个世界相隔,来到分手时刻,女主角林亦男的撕心裂肺痛苦,对观众而言也是一种共情的感染。
本片则是将爱情的主题与前作《星语心愿》联系起来。
电影的剧本非常好,但主创名气不大,上看去没什么野心,或许只想平淡如水并向前作致敬的《星语心愿之再爱》,或而只是拍摄一部软科幻爱情片。
但电影却拍出了爱情里最朴素,也最真实的感动的一面,这与前作以明星为主打的电影不同,但以众多童话般爱情桥段为外在的做法其实是一致的。
抛开软科幻的外衣,片中暖男与纯情少女的角色搭配也是如很多爱情电影类似,而虐心的爱情更容易打动观众。
有着可圈可点的剧本,以软科幻的马甲去包装常规爱情电影中屡试不爽的桥段,综合而来,就是直截了当的情感写照,略有新意的包装手法,俗套但能做到雅俗共赏,也变得立体起来。
所以看来,一切都是IP惹的祸,换个片名,电影或许会在市场上表现的出色。
我要控制我自己不会让谁看见我哭泣装作漠不关心你不愿想起你怪自己没勇气心痛得无法呼吸找不到你留下的痕迹眼睁睁的看着你却无能为力任你消失在世界的尽头找不到坚强的理由再也感觉不到你的温柔告诉我星空在那头那里是否有尽头心痛得无法呼吸找不到昨天留下的痕迹眼睁睁的看着你却无能为力任你消失在世界的尽头找不到坚强的理由再也感觉不到你的温柔告诉我星空在那头那里是否有尽头就向流星许个心愿让你知道我爱你
从此程序猿和洋葱头过上了幸福生活曾经有首歌叫《死了都要爱》。
歌手用沙哑嗓撕心裂肺地高唱“死了都要爱”。
别看就五个字,却把人们对于生命的脆弱易逝和爱情的强烈永恒唱到了极致。
这声音中有坚持,有恐慌,害怕失去又不敢拥有,真是唱到亿万人心坎里去了。
爱情和死亡一直以来也是电影追求的主题,我们看到过的很多好电影都是讲这两个方面的。
经典如《魂断蓝桥》、《泰坦尼克号》《爱情故事》还有黛米摩尔最为人称道的《人鬼情未了》。
这些主人公的生命都因为各种原因被倒计时,看得人揪心,哭得人心碎。
尤其是《人鬼情未了》,男主人公开场没多久就死了,他的魂不甘心就此离去于是在人间与爱人上演了一出震天动地的爱情故事。
中国人喜欢这个故事,世界人民都喜欢这个故事。
因此,当根据《人鬼情未了》变种改编的电影《星语星愿之再爱》即将上映时,就吸引了一大票观众的演员。
相信,可能大多数人和我一样在看到这个片名的时候先想到的是任贤齐和张柏芝多年前演的那部《星语心愿》,看过本片的笔者要告诉你,这部《星语星愿之再爱》和之前的任贤齐版没有一点关系。
同名不同故事,感动和爱情是相同的。
程序猿名叫王鹏鹏,因为和女友亦男异地恋耽误工作研发了一款程序,让一个和自己形象和记忆完全一样的程序来替自己做代理男友。
可没想到程序猿不久后丧生,这个代替人王鹏鹏2号就出面在模拟城市中开始走入他女友亦男的生活了。
看这部电影前很容易让人想到“机器人三定律”,程序猿王鹏鹏自然也深谙此道,所以给这个程序下达了三个命令,其中最高的命令就是:爱亦男。
当我们看到后来王鹏鹏2号已经深陷两人的爱情关系不能自拔妄图解脱的时候,程序猿的命令又出来提醒他,绝对不能。
王鹏鹏2号在一定程度上来说就是程序猿王鹏鹏的魂。
只不过中国电影中魂魄之说很敏感,所以编导才用模拟城市的隐形人来代替。
可是无论是他本人的神奇能力(控制电灯、无孔不入的本事)还是他和亦男那种想见见不到只能通过摄像头介质来亲近的感觉都是和人鬼情相近的。
你可以称它是软科幻或是真奇幻,无论怎样,电影中男女主人公相处的真实浪漫都感动了观众。
也就难怪这部电影的后产品之一就是一条抹泪手帕,看这部电影绝对不怕没用武之地。
爱情这个事儿一怕距离二怕死亡。
熟悉琼瑶阿姨的朋友都知道那句“山无棱,天地合,乃敢与君绝。
”可见人们在爱情上的勇气真是气吞山河。
但是爱情在现实中确实脆弱不堪一击。
你不看多少情侣没分手是因为别的富豪没下手,多少帅哥没变心是因为他还没资本花心。
现实生活中的爱情已然脆弱,就更显得这种人鬼情,人程序情更可贵。
你想啊,别人都冲破生死、翻山越岭、跋山涉水来到阳间守护爱情了,我们活着的人还有什么资格不坚定爱呢。
本片中的程序猿王鹏鹏2号具备了好男友的全部特质,长得帅,很腼腆,只会做程序不看别的女人,对女主亦男更是痴情一片。
不少女观众可能会花痴地觉得如果在现实中真有这样一个2号替补男友,那谈不谈真人也没什么必要了。
遥想科幻电影《她》的未来感故事,这在今后不久也许能实现。
总之,这是一部好看的电影,是橙天嘉禾在多年前推出《夜店》后再次推出的新导演作品。
在当下的电影市场靠刷脸刷老IP保本赢票房的现实情况下,这家公司还能给予新人这样的机会是值得钦佩的。
既然是新人新导演,大家不妨去看看新在那里,万一看完就路转粉了呢。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
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
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
”那个人或许不在了,不过是不在一个维度的世界中,那他或她一定还在另一个维度的世界里,即使我们不知道有多少个维度甚至也无法把握,但我们知道我们的心是留给她或他的维度,那个世界里,依旧相爱。
影片这个故事简直太虐心,看男主角通过自己设定的程序,在各种电子设备中的虚拟城市中“复活”,按照自己的指令呵护女主角林亦男,甚至深爱女主角,尽心尽责,忘了自己究竟是程序,还是已经不在人世的程序员王鹏鹏,这样的“反转”剧情,对女主角而言,是一种欣慰的折磨,而对那个毫不自知的程序而言,更是对人工智能思维的摧残,所以当两个世界相隔,来到分手时刻,林亦男的撕心裂肺痛苦,对观众而言也是一种共情的感染。
但终究,乌云会散,美梦会醒,故事也不能让林亦男一味沉浸于不切实际的幻想与交流之中,她还需要全新的生活,因此本片也将更多的笔墨,附着于林亦男的走出,虽然对她而言,走出一个人的感情阴影,与走出一个人的程序控制,同样艰难,但对每个人而言,过去毕竟要过去,沉溺是最悲观与被动的处置方式,人生每天都在翻篇,笑对未来才是继续生存的权利,这是本片带个观众的正能量所在,让你见识了最干净最真挚的爱,也让你学会爱自己,才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爱这个时代,回报这个社会,表面离奇的爱,依然有着一刻深情的内核,只因爱是唯一的正能量元素。
虽然这部影片大概赚足了观影者的泪水了吧,但我还是很喜欢这种纯粹的爱情影片。
若干年前,一部《星语心愿》迷倒了无数影迷,清纯的张柏芝,痴绝的洋葱头,一时间成为真爱的代言人,如今,《星语心愿之再爱》卷土重来,再度以别致的浪漫,悲伤的诀别,带来一阵清凉。
这部新锐导演邓科携王传君、董维嘉、陈亦飞、戚九洲等新秀打造的新片,依然保持了当年经典的清涩状美好,这一次的故事结构并非传统的人鬼情未了,而是当下世界影坛最流行的AI之恋。
《机器人之恋》《她》《机器姬》一样,也包括《超验骇客》《超能查派》《终结者:创世纪》,乃至经典的《黑客帝国》和《异次元骇客》,其实都是在统一的人工智能命题下完成一次机器与人的爱情或伦理纠缠,不同的是,这部电影只是借了科幻的壳,讲述的是纯粹的爱情,其不必太过拘泥于科学,信马由缰的创作,远可比日剧《世界奇妙物语》,近可参考英剧《黑镜》。
《再爱》带着观众走进一片AI的情感世界。
AI能否有感情,在科学界是一个涉及物种伦理的命题,首先需要界定的是这个AI是否能经得起图灵测试,然后再衡量的感情,到底是设定好的程序,还是拥有自主的思维。
在机算数度高度发达,已经接近量子技术的时代,AI能够执行的程序已经可以复杂到堪比人脑的程度,但TA到底是人工,还是智能,仍然无法测定。
《星语心愿之再爱》倒没有太过纠缠于这些科幻的命题,而是围绕戏中人物王鹏鹏的电子界化身,通过网络守候在恋人身边,不离不弃的故事。
剧情本身没多复杂,比较开脑洞和耐人寻味的是,已经死去的王鹏鹏和网络世界中的王鹏鹏,到底是完全克隆,还是设定好的一个程序,真是一个悬念。
如果说,王鹏鹏像《黑客帝国》和《盗梦空间》一样,是一个真正人的意识在另一种形态下的投射,那么,这是一个标准的科幻故事,而王鹏鹏却是被认定为一个程序,曾经是很好的智能服务,后来因为“入戏”太深,把自己变成真人,介入了真人的世界。
爱情,没有什么定式,由心而发。
在这个充斥着虚假、虚构、虚拟的网恋时代,能展现出一份纯粹的爱情,《星语心愿》有其值得探讨的价值。
影片着重表现的不是伦理问题,而是爱情的终极形式,就像《泰坦尼克号》是一部爱情片,《金刚》也是一部爱情片一样,《再爱》要表述的是一种不离不弃,当一个男人无法再继续实践爱的承诺之后,化身为另一种能量体,把自己的爱情延续下去,哪怕承受着网络世界里无尽的孤独与黑暗,从这个角度来说,这份爱情达到了史无前例的悲壮。
一样是AI与人的相依相恋,这部电影比前边提到的包括《她》在内的影片更接地气,完全是现代年轻人的爱情思维,而不是脱离现实的哲学思考,就这个层面来说,是领先很多国产爱情片,提前与国际电影语言接轨了。
因为《星语心愿》这歌我特意去看了《星语心愿》这电影,又抱着一份情怀看了《心语心愿再爱》,剧中男主王鹏鹏意外身亡,他以自己为原型设计的一个人工智能却在多年后被激活,代替他继续守护他女朋友林亦男,可程序毕竟是程序,这注定是场悲剧。
这是个浮躁的时代。
物欲横流,光影飞闪,离离合合是再正常不过的事了。
以前,一辈子的时间只够爱一个人,我们可能会用几个月去等待一封信,用一年去期待一次见面的机会,用一辈子去守候一个人。
可现在是个科技飞速发展的时代,网络时代。
我们可以随时通过网络联系,见面。
也许就是因为我们拥有得太多,反而忘记了爱情的真意,不懂得何为爱该如何去爱了。
别总在不经意间失去,有时间何不多关心一下身边人!
影片将爱情故事与人工智能、虚拟程序等科幻元素相结合,创造了一个“人与程序”的爱情故事,这种设定在国产爱情片中较为少见,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
情感内核的探讨:影片通过男主角意外去世后,其设计的程序继续守护女主角的情节,探讨了爱情与科技的关系,以及“爱”在虚拟与现实之间的延续。
剧情的不足:一些观众认为影片的剧情不够丰富,感情处理不够细腻,部分情节略显仓促,导致情感的表达不够深刻。
演员表现王传君的突破:王传君的表演得到了不少观众的认可,他成功塑造了一个内敛、深情的程序员形象,与角色设定十分贴。
董维嘉的演绎:董维嘉的表演也得到了好评,她将女主角的痴情与纠结表现得淋漓尽致。
导演与制作导演的尝试:作为新导演的作品,影片在题材选择和叙事方式上都有一定的创新,虽然在细节处理上还有提升空间,但整体上是一部诚意之作。
影片的特效制作较为用心,尤其是“未来之城”的场景设计,为观众带来了视觉上的享受。
故事很感人,艺术化的电影在中国就看这部能触动人心了。
当然我没看过多少部电影,这个评价局限于我。
思想内涵比较浅显,但可以深入探究,不仅仅是以逻辑思维推理,还有一些生命哲学也可以进行预判。
是一篇难得的完整故事,用来泡妹子再好不过了,只是本影片名气不佳,最好能商业化炒作下,好吧,还是不要了。
继续保持,嘿嘿😁
“死了都要爱,不淋漓尽致不痛快”,阿信的歌直白而有力,仿佛无爱不活。
其实真正的爱情并不需要声嘶力竭的表达,也不需要生生死死的告白,而是需要付诸于行动,就算对方看不到,也能感受得到。
与张柏芝任贤齐的那部《星语心愿》时隔十几年,一部《星语心愿之再爱》又带着一场现代的生死恋情回到了大银幕。
电影讲述了一个理工男与他的女神之间的爱情故事。
故事的结尾虽然很悲情,但过程处处都洋溢着暖暖的爱意。
电影的两处桥段比较让人印象深刻,一处是女主角遭遇流氓要被劫色时,男主角利用街上的路灯指路帮女主角逃离;第二个桥段是在男主角与女主角为数不多的恩爱相处的日子里,两个人利用自拍杆眉目传情,形影不离,这个创意是让观众感到很意外的,表现方式也不刻意,很自然流畅。
这样一个真人与虚拟人之间爱容易让想起好莱坞那部最著名的影片《她》,虽然是爱情影片,但影片从头至尾散发出的孤独和冰冷让所谓的爱情变得有些缺乏了最重要的“情”字,这是导演对人类未来一种悲观的表现方式。
这部《星语心愿之再爱》也结合了当下最现代的计算机互联网这样的基因,把一个本该冰冷的故事变得暖洋洋。
影片可以说是最佳诠释了“死了都要爱”这句歌词,我们所理解的歌词可能仅仅是不管怎样,就算到死那天也要轰轰烈烈爱一场,但电影已经完全超越了这句歌词中所诠释的爱,如果用一句话来概括的话,那或许就是“跨越阴曹地府也要回来爱你”。
人死或许意味着所有一切的结束,但爱情会让一个人用尽所能只为陪在爱人身边,起死回生也好,灵魂陪伴也罢,不管以什么样的意识形态,总之就是要爱人觉得爱始终在周围环绕。
电影散场后几个四十岁以上的女人谈论着影片讲的故事是真爱,原因想必是影片中所描述的这段生死恋情触动了他们的内心,女人不管到了多大年龄,为了爱情付出生命这种事永远是爱情的最高境界,永远会选择去相信,永远会被感动的稀里哗啦。
的确,影片中跨越生死的恋爱对女性观众是具有一定杀伤力的,可以说各个年龄层通吃,尽管片中的主角从校园到步入社会这段并不算长的爱情故事谈不上天长地久,但阴阳相隔,彼此思念却又想而不得,这种爱情是最让人牵肠挂肚又揪心的,最关键的是无解,结局就是抱憾终身。
电影的特别之处在于理工男这样一个宅而木讷的群体表达起爱来自有符合自身特色的一套,尤其是电影中的这个理工男又是计算机专业的,在这样一个无时无刻离不开网络和智能设备的时代,这种技术流的爱情显得现代又时尚得多,阿信的现代情歌,百年流传下来的情歌,都不如身边有个IT理工男来得更为实用。
所以从这一点来看,影片上映的时候,在爱情方面向来是短板的理工男们就有了一个咸鱼翻身的机会的,从此成为抢手货也不是没有可能的。
国产爱情片近几年来少有的良心作品了
开头太烂,简直是给理工男洗白之作
居然还能看,国产科幻爱情片里算好的。。。嗯。。。
还好吧,两星半
和rr一起看的第一部电影
虽然烂俗但还是看哭了,炒冷饭加了新的佐料,一点点AI的未来科技感还蛮不错的,片名真的不喜欢
一直都是凄凉的基调,即使有美好的回忆,只会让凄凉飘上一层霜
似曾相识的剧情,感觉像德普叔的骇客
可以叫人脑平未了
竟然没有想象中的那么烂,好神奇啊。路灯那一段真的看哭了,想起西雅图。
特别感动,从头哭到尾,失去再也找不到的感觉太戳心了,好好的一个人突然就没了💔
2016
我第一次看点映,是一个商家的活动反馈,比我期待中的好一些(可能期待值太低吧),有笑点也有泪点,结尾略伤感。。
有点想笑。。。
还不错 和老公一起在家看的
太烂了。
看完后大半夜的又把任贤齐的看了一遍。把歌曲下载完快两点了。唉,烂片的标志是女主不好看,故事没逻辑。
岁数大了 对这种片子越来越麻木了 当初看张柏芝跟任贤齐那哭的 唉~~
故事是好的,演员也是好的,只是表述方式有点遗憾没有很到位
非常好看,看哭了,电影院里好安静,只有三个人。在这个快节奏的时代,细腻的感情就像这场电影,太少了。祢还有爱吗?还知道祢爱的是谁吗?15年后的的祢,是否已经不会再无私,无谓的爱。回忆还是要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