片中的电视,就是月光宝盒大家好,我是大仙儿。
提到西班牙,你们会想到什么?
斗牛、弗拉明戈、巴萨与皇马、高迪,亦或是阿莫多瓦。
这都是它的标签。
但我要说的是——悬疑片。
西班牙悬疑片已经成为了这个类型中的重要阵地,像《沼泽地》、《女尸谜案》、《时空罪恶》等等。
我保留了一个没说,《看不见的客人》。
它的反转都玩出花来了。
他的导演奥利奥尔·保罗又带来了一部悬疑新作,电影28号已经上映。
《海市蜃楼》
目前《海市蜃楼》的豆瓣评分是7.7,比前作《看不见的客人》的8.8有着一定的距离。
看过《看不见的客人》的朋友,一定对于结尾处的双重反转记忆游戏,而《海市蜃楼》在反转的基础上,还加入了多维时空的元素。
引用豆瓣上一位网友的话就是,女主是西班牙神奇女侠,要找到男孩儿、要想办法穿越回去、要证明自己没疯、要破悬案、要捉奸,真是高难度啊!
说了这么多,就回到电影上来吧,说这部电影的话,想不剧透是很难的。
反正电影已经上映了,我就当你们都看过了吧
影片是这么开始的,在柏林墙被推到的那一天,也就是1989年的11月9日。
小男孩尼克目睹了邻居安吉尔杀死了自己的妻子,而自己在惊慌失措下,被汽车撞死了。
时间一转眼过去了25年,女主薇拉一家搬到了尼克生前所住的房子。
薇拉无意中发现了尼克之前用过的一台老电视和一台摄影机。
这里要说一个很重要的前提,就在25年的那天,这个地方遭遇了一场暴风雨,而就在25年后,这个地方又遭遇了一次,并且两次的规模完全一样。
一个虫洞就这么打开了,25年前的尼克和25年的薇拉通过电视连线了?!
而事先知道尼克被车撞惨死的薇拉,通过电视机告诉尼克不要出门。
这样的结果就是过去的改变也就造成了未来的改变。
一切都变了。
停,前情介绍完了,大仙儿就换另外一种方式继续本文。
前面剧透警告,前面剧透警告。
上面提到了多维时空,也就是平行宇宙。
大仙儿认为本片中一共有三个宇宙的存在。
每个宇宙都有自己的时间线,把这三个宇宙成为1、2、3。
宇宙1,上面讲了,男孩死了,女主有一个丈夫戴维,还有一个女儿葛洛莉亚。
宇宙2,男孩没死,戴维不是女主的丈夫,也就没有女儿的存在,男孩长大了,他遇见过女主。
宇宙3,男孩还是没死,女主有一个丈夫戴维,还有一个女儿葛洛莉亚。
这三个宇宙也不是各自发展,而是通过一些时间的发生,触发了另外一个宇宙的产生。
次序是宇宙1→宇宙2→宇宙3。
在宇宙1里,由于薇拉挽救了尼克,产生了宇宙2,但是宇宙2的记忆并没有覆盖宇宙1的记忆,反被宇宙1去取代了。
这样就变成了在宇宙2里的薇拉,却有着宇宙1的记忆。
丈夫变成陌生人,女儿不存在,这是薇拉在宇宙2里需要解决的问题。
她要想方设法地“回到过去”。
在宇宙2里,丈夫戴维是薇拉接手的第一个病人,葛洛莉亚是她最近手术失败一个死去小女孩的名字。
那么,薇拉首要的任务就是要找到宇宙2里的尼克。
这时,出现了一个警察,在他的帮助下,她得知在一本叫《蜃景》的书,其中出现了一个小男孩通过电视与一个来自未来的女人通话的故事。
她找到了作者,并且得知必须要在相同的条件下,才可以实现时空对话。
就是说,要在暴风雨来袭的这72小时内,找到长大了的尼克,才能触发另一个时空。
如果错过了这个时间限制,下一次能与1989年的暴风雨一模一样的天气条件出现,就不知道要等到什么时候了。
在宇宙2里,她出现了一个能力,因为她关于宇宙2的记忆是缺失的,她可以通过触摸别人获得在宇宙2里的记忆。
她又发现,在宇宙2里,戴维背着自己在宇宙2里的妻子偷情,而这里出现了一个在电影中极为重要的道具,一个印着“ARABESCO”字样的火柴盒。
因为在宇宙1里,薇拉在戴维的裤兜里发现了这个火柴盒,而薇拉只是怀疑戒烟了的戴维又开始抽烟了,戴维就顺势把火柴盒丢出了窗外。
这火柴盒最终在宇宙3里,也出现了。
这个火柴盒的作用,就跟《盗梦空间》里的陀螺有着异曲同工之妙。
宇宙3里的薇拉通过火柴盒知道了,她自己的时间线回到了宇宙1里的时间线。
再回到故事。
薇拉就逼宇宙2里的戴维帮忙找到成年尼克在哪。
而本片最大的反转发生了,其实看过片子的朋友,多多少少已经能猜出来,尼克在宇宙2里变成了什么样子。
我还是不剧透他是谁了。
为了能回到丈夫和女儿的身边,薇拉选择了自杀,这样,通过成年尼克的帮忙,她就来到了宇宙3里。
那么,为什么宇宙1和宇宙3里,丈夫与女儿都在,而尼克一个死了,一个没死却忘了薇拉是谁。
那么,应该是宇宙2里的尼克跟宇宙1里的尼克说,别去找薇拉。
那么,这里还是有一个问题,宇宙3里的尼克为什么不记得薇拉了?
唯一的解释,就是时空通话的条件又重置了,成年尼克代替薇拉跟少年尼克通话。
作为所有事件的承受者,薇拉带着宇宙1、2、3的记忆,一身疮痍的活在了宇宙3里。
因为她的丈夫还是出轨了,出轨的对象,还是薇拉在医院的同事。
如果导演想用这种方式,让女主回归家庭的话,那我只能是黑人问号脸了。
只能说是薇拉为了自己的女儿,至于离不离婚,也就不重要了。
其实在看《海市蜃楼》的时候,我想起了另外一部电影《蝴蝶效应》,只不过在《蝴蝶效应》里讲的是命运中的“变数”。
即便是回到过去,也可能会出现各种意外的出现。
当然,这不可能出现《海市蜃楼》本来就已经是一团麻的结构编排当中。
虽然我不想透露成年尼克在宇宙2里是谁,以及他与薇拉到底是什么关系,虽然还是挺狗血的,也是为了剧情需要不得已为之吧。
导演在采访中说过,《海市蜃楼》的创作灵感与他和女友之间的经历有关。
大约在五年前,他跟自己的前女友打算要一个孩子,最后因为对于生孩子这件事上有分歧,导致了最后的分手。
片中女儿从存在到不存在再到存在,可能就是当时那段感情的写照吧。
其实,悬疑片拍到现在,真的是越来越难拍了,想想去年的《网络谜踪》吧,要在形式上有突破的基础上,还要保证悬念的设置。
现在的悬疑片对于导演和编剧的能力要求越来越高了,要有套路,要在套路的基础上再反套路,想一想都是件头大的事情。
用一个豆瓣网友的评论作为结束再合适不过了。
一开始还以为是鬼片,然后又以为看得是悬疑片,突然发现自己看得是爱情片,结果最后发现自己看得是现实题材的都市爱情片。
成年人真是太可怕了。
-FIN -公众号:小鲜电影(xiaoxianmovie)
我曾经救过你一命,现在换你来救我了。
何其浪漫。
长相思,在新居。
女儿瑟瑟敛冬裾。
精庖馔玉驱寒气,呼朋引客飨邻闾。
黑云怒卷冬雷震,竟将旧户接新庐。
拨弦髫子色踌躇。
隔空欲救灵识除。
长相思,在驿台。
双鱼消得无妄灾。
活命仙姝音容杳,见罔疯魔慈母哀。
周折访得站牌记,长候伊人伊不来。
车马如流万人过,须眉八尺代童孩。
廿载春秋对青苔。
长相思,在警所。
冬雷复震穿逆旅。
昔年恩人今爱侣。
还魂尽忘今世情,苦乞新人寻旧女。
相逢不识泣如雨。
竭思奉事子不语。
长相思,在高楼。
新恨未解叠旧忧。
空对天阶月如钩。
欲回前世追前人,铿然一跃卿命休。
奔号惶惶应汝求。
来世不见甘陌路,愿以吾生销尔愁。
长相思,在新居。
凭凭雷吼作烟散,一枕惊梦醒如初。
泪眼横波闺榻侧,女儿酣卧影徐徐。
负心之婿何足惜,情知彼子言无虚。
殷勤觅迹候故人,怜君为我易亲疏。
前情覆水成追忆,死生还报意欷歔。
良辰与共话焉如。
星期五言:悬疑类电影分两种,一种是以已知科学为前提,在现实中找逻辑,电影重在造悬疑和解悬疑这两条线的对立上。
《海市蜃楼》导演的前一部作品《看不见的客人》便是这类电影的代表之作;另一种则是借助一些超自然现象或是一些科技手段尚未达到的科幻元素来制造悬疑,《盗梦空间》、《源代码》是这类电影的典型例子。
我们今天要说的这部《海市蜃楼》偏后者。
显然,这类电影“解”的过程逊色了许多。
它靠的是商业片屡试不爽的一个伎俩:做梦。
它让观众在现实中满足不了的事情跑到电影里去完成,比如说穿越、死而复生…如此说来,如果说《看不见的客人》开创了“侦破悬疑”片的全新叙事方式的话,那这部正在上映的《海市蜃楼》则只是悬疑技巧与商业片套路的沿用罢了!
好在,这并不影响观众为这部电影烧脑称奇,但要知道,那不是“侦破”的功劳。
(注:本文章牵涉剧透,未看过电影的朋友请酌情阅读)
文:太虚宫编辑:土豆图片:网络一、《海市蜃楼》的结构▼「电影的故事线结构」《海市蜃楼》的故事线结构段落再清晰不过了(它跟《居家男人》、《土拨鼠之日》、《时间机器》这类电影一样):从女主角睡着后到醒来前为一大段落,外加一个开头、一个结尾是梦以外的真实世界。
注意:通常这个睡着后到醒来前的段落占据了电影一大半的时长(一个小时以上),以至于好多观众都忘记了导演这是在走“做梦”的套路,以至于好多观众在最后那个从女主角床上单人的镜头摇到双人镜头时都惊讶的叫了起来。
如果说《海市蜃楼》的这种“做梦”式的结构跟别的同类电影有什么不同的话,那就是导演在开端交代女主角家庭生活的戏份之前,又加了另一个开端:1989年小男孩儿偷窥杀人案被撞死事件。
这个事件也多多少少起到了让“做梦”更隐蔽的效果。
▼「电影人设结构」这部电影的人设结构看上去有些复杂,又是邻居,又是邻居的邻居,又是丈夫又是情人……七大姑八大姨的,我知道这让好多脸盲的朋友伤脑筋了。
但别害怕,其实我们只要抓住女主角(也就是那个做梦者)的轴线,就不难看清电影的人设结构很简单,其实就是两组关系:一个是女主角跟小男孩儿(1989死的那个)的关系,一个是女主角跟家人的关系。
所有的矛盾冲突都是因这两组人物关系产生的。
一句话:女主角要小男孩儿,就得失去家人;要家人就得失去小男孩儿。
注意,这里说的“失去”指的不是小男孩儿死,而是指失去她跟长大后小男孩儿的恋人关系。
至于其他的一些人设关系,包括邻居家的那个谋杀、包括女主角老公的出轨、包括女主角工作上的那些同事,这些人设结构都是为以上两个主要人设结构服务的,居于次要辅助地位。
话说到这,估计有朋友得抱怨了:把结构说这么直白,还让不让人有点观影乐趣了,还让不让人有点意外惊喜了!
对此大家大可放心,电影可不是靠这点套路性的东西博得观众的意外,换句话说,它的“离奇点”不像《看不见的客人》那样,藏在电影结构里。
那么这部《海市蜃楼》到底是哪里让大家惊奇,接着往下看——二、《海市蜃楼》的离奇点刚才说过,《海市蜃楼》跟其他“做梦”类电影不同之处在于:导演又加了个“开端的开端”,即在为女主角梦里世界做前景(家庭背景)铺垫之前,又加了个“男孩儿目睹凶杀案被撞死”的开端。
这个开端的开端不是为后面的戏做铺垫的,也不是当案件线索的,它是干什么的,我认为作用有二:一是开场博观众眼球的,二是制造后面“离奇点”的。
第一点好说,故事本身就很有悲剧感了,也挺惊悚了。
我们来着重看第二点:注意,那个男孩儿“死”了!
这是最重要的一点。
也是导演最“狡猾”的一招!
为什么用“狡猾”这词:看过《看不见的客人》的人,谁都知道这是部犯罪侦破片,谁都可能会认为这部电影将会进入到一种“侦破”线路进行下去。
然而,就是在这种情况下,那个被车撞死的男孩儿“复活了”,两个不同时空的人连上了线,电影进入了一种“超现实奇幻”的概念里。
因此,我认为这部出自《看不见客人》导演之手的《海市蜃楼》的第一大离奇点便是“电影类型的转换”,即侦破悬疑向“科幻悬疑”的转换。
带着这种“侦破向科幻转换”的概念认识,我们再回头想想电影中那些让人惊异的点,如:女主人社会身份的转换、小男孩儿在成年后的隐藏身份、女主角与丈夫情人间错综复杂的关系等等,所有这些“离奇点”都是建立在一个科幻式的、非真实性前提之上的。
如此看来,这些“离奇点”该叫成“奇幻点”才对,他像《源代码》,而不是《东方快车谋杀案》、《无人生还》之类。
然而,论奇幻的话这部《海市蜃楼》当然没有《源代码》极致,原因很简单,后者自始至终就是站在一个科幻的立场上让活人和死人对话,用的是未来科学仪器。
可《海市蜃楼》仅仅是个打雷下雨+天气预报+录像带的自然、神秘因素支撑,于是,导演不得不回到他的老本行上:用侦破弥补科幻上的缺陷。
三、《海市蜃楼》的侦破线《海市蜃楼》里的“侦破线”指的是小男孩儿目睹的那场“杀妻案”。
关于这场“杀妻案”本身我们不多赘述,只说说它在整部戏中的地位以及在电影节奏上所起的作用:
显然,从电影故事角度来说它是被套在情节里的情节;它是女主角在处理“找回家人”这件事,进而处理“找到男孩儿”这件事而顺带出来的案件。
当然,你也可以说它是造成女主角失去家人、男孩儿失去理智的原因所在,但那是从编故事角度来说,而在电影的架构上它是作为一条副线出现的,它的地位远远小于穿越、寻找、回忆这些线。
另外,从节奏张力这个角度来说,这条侦破线又辅助了“女主角寻找家人、寻找回忆”这条线的高潮部分,让高潮更紧凑与意外。
可以说,导演在平衡“侦破戏”在全剧中的地位,以及为其安放位置、拿捏火候这点上,做的还是非常到位的,因此,我们并没有看出什么“侦破的理性”与“奇幻的非理性”这两点的矛盾之处。
但这是从商业角度来讲,从艺术和社会角度来说,那就不一定了!
四、《海市蜃楼》VS.《看不见的客人》我在看到《海市蜃楼》中间位置时(也就是女主角被测出脑子没问题的时候),一直怀着一种期待:我期待着导演用一种现实侦破的科学逻辑方式将这一切匪夷所思的离奇事件解释出来。
换句话说,我还不敢断定这是部“灵异”或者“奇幻”片,我期待它是一部纯粹的侦破悬疑片。
就像《看不见的客人》那样。
试想,任何一部伟大的侦破悬疑片或者侦破悬疑小说都会将自己和观者逼到一个死胡同里,然后再用观者想象不到的科学逻辑方式将其解答出来,就像《看不见的客人》里那样:受害者的确在屋里死了,可门窗的确又在屋里反锁着,凶手不可能离开现场...当然,这种期望是建立在一个先入为主的前提下:即我看过他之前那部《看不见的客人》。
另外本人产生这种想法和期望也是有根据的:试想,你如果看希区柯克的电影,你是希望看到他电影里出现“灵异事件”呢,还是期望他电影里的灵异事件背后牵涉一个惊天犯罪大阴谋呢!
然而,《海市蜃楼》终归还是回到“做梦”的套路上来了。
好在作为商业类型片,导演逻辑上处理的还算得体,好在导演还用上了“盗梦空间”式的让人产生真假混淆的伎俩(电影中跨越空间的道具和情节:丈夫酒店开房的火柴盒、成年男孩儿的记忆等等)。
只不过这些逻辑并不是现实侦破的逻辑罢了。
因此,我们在看过《海市蜃楼》、《看不见的客人》两部电影后,尽管两部电影可能都让我们感到惊奇、意外、烧脑,但我们得知道产生惊奇、意外的方式是截然不同的!
五、谈点场外的事儿说了半天费脑子的话,最后谈点画外让本人费解的问题来结束文章吧:在电影院里,每次看电影,本人都得跟一些画外之事作斗争!
比如说这次看《海市蜃楼》,我前两排一男人刷了一整场的手机屏幕,中间还穿插了数次通话,他为什么要选择电影院这种场地玩手机呢?
我右边隔着两个位置的女人更狠,一边刷着手机,一边聊了个整场,内容从电影剧情到家室、国事、天下事...当然,看手机聊天的人决不止这两对,她们只是佼佼者而已。
她们这么能聊为什么不去当影评家呢?
电影最后一个镜头结束了,众人都离场了,我心想自己终于可以安安静静地看着字幕听听音乐了,可“画外的戏”远远没有结束:收拾卫生的人走进屋后,一边收着垃圾,一边平均十秒钟跟我喊一次:电影结束啦!
电影真的结束啦!
电影真的不演啦,不骗你!
这种劝导足足来了三波,一次比一次苦口婆心。
问题来了,他为什么不去劝放映师直接把投影仪关了呢?!
我们现实的奇幻点永远比《海市蜃楼》这种电影多的多的多!
不是吗?
▼▼▼ 往期相关文章,你可能会喜欢: 结构读懂电影:《看不见的客人》深度解析(一) 这是知识分子向中产宣战?
《看不见的客人》深度解析(二) 解读大卫芬奇《心灵神探》的10+1个不容忽视的细节 这10部犯罪悬疑推理小说,可比看电影刺激多了!
这6部经典间谍小说既烧脑又刺激 烧脑电影十二阶,你能爬到哪一层?
《双峰》第三季全剧结构解读与部分疑点分析 用“侦探形而上”解读韩国电影《燃烧》
《海市蜃楼》平行时空之间的多重穿越。
不太喜欢女主,不讨喜。
但她是真狠啊。
女儿是一定要要的。
出轨的丈夫是一定要抛弃的。
帅警察新欢也是必须要的。
杀妻凶手也是要把他绳之以法的。
就像怕观众看不懂似的,太粗糙直白的故事了。
一点也不悬疑烧脑。
还很狗血。
比看不见的客人差多了。
如果剧本把女主设定成尼克,来一场自我救赎就深刻多了。
或者,女主费劲吧啦穿越回来,发现身边的并不是她女儿,而是陌生的儿子就好了哈哈哈哈哈哈。
既然讲了蝴蝶效应,那么蝴蝶效应哪有那么简单,让你穿来穿去随心所愿?!
幼稚!
黑洞頻率(2000)蝴蝶效應(2004) 隔世追兇(2004) 大雜燴,同時提出了犬夜叉(1996漫畫,2000動畫)中桔梗與阿離,前世與今生的選擇題。
因為1989年和2019年兩個時空都出現了罕見的72小時連續雷暴天氣,男孩與女主透過電視+攝影機在不同的時空連接。
2019的女主因為知道當年的男孩死亡的新聞,告誡男孩避免了死亡,卻因為蝴蝶效應改變了自己的人生,丈夫、女兒、工作全部消失,開始用各種方法尋回自己之前的人生,誰知她不知不覺已經開啟了當下這條時間線的人生,這條時間線上,也有一個愛他等她10年,甚至20年的人,其實到這裡,本片立意已經昇華,又是一道犬夜叉中桔梗與阿離的選擇題,選擇尋回過去就意味著殘忍地放棄現在愛她的人,活在當下就意味著殘忍地忘記之前的丈夫和女兒,他們從此真正的消失。
選擇活在當下還是回到過去?
結果女主選擇主動原地去世,開啟第三時空。
同樣是為了挽救他人,讓我突然想起『名偵探柯南』劇場版『貝克街的亡靈』毛利蘭主動從高速行駛的列車車頂一躍而下懸崖。
本片女主最後雖然沒有完全回到自己以前的時空(要從眾多時間線中,回到以前一模一樣的時空機率是非常非常小的),但是丈夫、女兒全部回來,剩下的就是與第二條時間線中等了她20年的人相遇,創造全新的遇見。
整部電影,等待20年的部分還是挺觸動的。
兩個不同時空在怪異天氣下透過某種工具連接,也是舊創意,黑洞頻率(2000)、隔世追兇(2004)都用過,扣分。
蝴蝶效應的各種巧合太高的時間線算是能自圓其說。
因為很多年前已經看過本文開頭的黑洞頻率、蝴蝶效應、隔世追兇,所以這部電影基本免疫。
我刚看完!!
根据我的理解如下:(应该是根据我的剧透如下🙈)1.薇拉其实一直在两段时空中。
开头是在第一时空,第一时空中,薇拉的第一种人生,经常跟机长搭同辆车的薇拉认识机长并成了好朋友,机长把薇拉介绍给戴维,两人一见钟情,薇拉放弃了自己的事业,然后有了一个非常幸福美满的家庭。
PS:此处为时空转换因为薇拉一家搬到了八九年尼克这个小男孩曾经住的家的这个屋子,她和戴维发现了一台旧电视和旧的摄像机,还有一箱录像带,于是好奇地打开然后看了两三个录像带(都是尼克这个小男孩吉他弹唱的录像),这时暴风雨来了,各种气象报道,然后电视机没信号,而这时薇拉他们也没有放录像带……半夜三更薇拉发现电视机突然在播八九年那新闻,她调了调居然和八九年的尼克对上话,那时薇拉从他丈夫查资料的时候就知道了尼克会去邻居家,目睹了邻居杀妻后尼克逃跑出门被撞,于是薇拉就拼命喊着别出去。
(尼克这段经历在开头就播了,被车撞死了)薇拉醒来时,一切变了,她来到第二时空,而这段时空,是她不曾经历过的第二种人生(我感觉是假的……)2.重点是第二段时空,那是薇拉的第二种人生,遇见的所有人都不认识她,没有和戴维结婚,没有女儿,与机长不认识。
但是薇拉一直记得她有丈夫,孩子,机长朋友。
唯一让她不解的事她成了最好的神经科医生,要给门多萨做开颅手术,而这一切在第一种人生中是没有的,最重要的是,她发现戴维是个大渣男!
在这段时空中,唯一相信她的是警长,一直帮助她(并从中抓凶手,抓小三)而她并不知道他就是小男孩尼克!
警长其实知道薇拉就是他在电视机遇到的未来的女人。
第二时空中讲述了警长的人生,则是警长破案,其实就是破他小时候目睹的分尸案,而警长,也是长大的尼克,因为小时候与薇拉的对话,薇拉的劝阻改变了他的人生,他为了找到薇拉一直等她,直到尼克长大,尼克和薇拉在第二时空相遇,这段相遇是在尼克的人生中发生的事,两个人幸福地生活了一段时间(本人被尼克的回忆杀虐了一遍)。
然而,薇拉忘记了。
最后各种吧啦吧啦解释后,承受不了这种人生,或者说她还是想回到她自己本应该有的人生的薇拉对尼克说了一句“我救了你,这次轮到你”然后跳楼……尼克明白了,于是找了那台摄像机和电视机,找小时候的尼克帮助(就是重回正轨~)3.最后,薇拉醒来,一切真的重回正轨,按历史进行,薇拉和戴维在一起,女儿也在。
邻居安杰杀妻没有被抓,(因为第一时空里没有证据证明他杀了妻子,还分尸装箱埋在了屠宰场。
而第二时空则是被抓。
)有了第二时空记忆的薇拉知道了所有,于是去后院找了在第一时空中发现丈夫抽烟然后丈夫为了掩饰而扔掉的火柴盒,果然,她丈夫出轨。
去屠宰场还真的挖出了一个装了被肢解的尸体的箱子,于是报警。
警长尼克出现!!
PS:好捉急啊!
有一个情况我不能理解:尼克八九年不是死了吗?
还有新闻呀怎么跟第二时空一样长大了?
第二时空中尼克长大人生是真的吗?
最后尼克和薇拉对视后尼克的微笑到底说明了什么??
尼克记起来了吗!!
这是我唯一无法理解的,有没有大神帮忙解说!!
我要看第二遍了!
总结:无论是第一人生和第二人生,都有这几个词:爱情,友情,亲情,恩情,拯救。
经典台词:1.女作家:“All we know is that the brain truly believes,the experiences that we feel.”我们只知道大脑相信的事实,是由我们感受到的经历所形成的。
(这句话有多重解释,中文意思大概是我们经常相信眼见为实。
)2:如图~
3.如图
警长这几句话是实锤的铺垫!
我说完了,第一次写这么长的,有什么缺漏的或者错误的请走过路过的大佬指出来谢谢了~~🌝
包含剧透。
多年以后,面对陌生的老婆,尼克将会回想起自己独自练歌的那个遥远的夜晚。
这片子最恐怖的地方,就是给你看最好的那一面,而藏在海面下的90%才是该片恐怖之处。
过一遍片子基本可以理解片子里的平行宇宙逻辑,花开两朵表一枝,故事就先不提,我先婊一婊女主吧。
所以最后A宇宙(尼克死亡,老公出轨)的女主(知道事情始末)路过B宇宙(和尼克结婚),最终到达C宇宙(尼克没死,老公出轨),C宇宙的女儿告诉她前几天不正常,说明两次穿越之间,C宇宙的女主可能是换成了B宇宙又或是DEF的女主,所以ABCD宇宙都是存在的,ABCD女主也都是存在的,只是女主作为位面之子会因为录像带影响时空,产生分歧,达成条件后自己互换其他宇宙的自己。
那么问题来了,B宇宙的女主要求尼克救自己所以去跳了个楼,应该是死透了,但她最后来到了C宇宙,那么C宇宙的B女主最后去了哪里呢?
去了A宇宙的话,因为尼克(B女主老公)早已死亡,自己没接触过录像机,一脸懵逼被不知道哪里冒出来的女儿看成不正常,A宇宙的老公又出轨了,最后八成会进疯人院吧。
幸而A宇宙不是最惨的结局,A宇宙还有两成机会重新开始,最惨是去了B宇宙,穿越醒来躺在车顶,眼一睁一闭,小命没了。
最惨的也不是女主,最惨的是B宇宙的尼克。
这个宇宙的尼克从A死亡线中爬出来钻进了精神病院从事被人研究,隐忍到成年,自学成才当上探长,找到机会伸张正义,可歌可泣有血有泪,到这里都能拍一部《黑暗骑士崛起》了。
然后我们逆天改命全知全能的尼克B,有天回到家里,老婆突然被她自己掉包了,其实也没什么不好,这个掉包老婆前几天救过十几年前的他自己,这么有爱心肯定开导一下就好了,所以做个局慢慢引导她了解了所有真相,结果了解完了她还是不愿意留下,不愿意就不愿意,好好说嘛,一言不合就跳楼是干嘛?
很多年以后,尼克和机长一起喝酒,喝着喝着就埋头哭了起来。
“说起来你可能不信,我老婆被我老婆杀了,还没法说,呜呜呜……我还要打开录像机,给她找个好宇宙,说起来你可能不信,我送我老婆去别的男人怀抱,完了我还可能绿了我自己,呜呜呜……“我误以为自己是到达了幸福彼岸的梨花,没想到不是我老婆的那个我老婆才是,我只是个连接过去和未来的工具人。
“早晓得就哄伊说伊自己脑子瓦特了呜呜呜……“诶,算了算了,不说了,(擦泪),她过的开心就好……“”=====================================
C世界火柴男的这句话,透露出的信号无疑是,“这几天”主导这具身体的不是火柴男原来认识的女主,也不是跳楼而来的女主。
这就是我说的换包!
换包!
换包!
在有人能证明这句话跟单一世界没有冲突前我拒绝回答任何评论,敢发我就敢删,你们做好被伊邪那岐的准备。
片子光从人物台词看像是单一,但是从宏观整体看应该是平行,可以认为是剧中人物的局限性导致认知上的盲点,观众们有自己的观点想表达很好,请,但我也列举我的理由,请。
不知道为什么这么多人呶呶不休说着以为是自己的其实是片子里人物灌输给他们的观点,而且还不听别人说话。
这么喜欢表达自己去写影评好啦,何必在评论区里当复读机(还是剧中人物的复读机)。
最后要说,请放弃女主跟尼克贴贴的幻想,认清尼克只是备胎的本质。
开始女主只以为这是个噩梦,此时遑论感情一说。
下个镜头女主深情拥抱火柴男后,问摄像机才意识到一切是真实存在过的,察觉到火柴男出轨,最后跟尼克对望——车胎爆了才轮上你,车胎不爆就只能做梦,这可不就是纯纯的备胎吗。。。
当然你要说是女主看着小伙长大成人,眼里不由流露出慈爱也可以。。。
前面故事剧情略。
第三时间线在这一条时间线里,我们满足这些条件:男孩在案发当晚没有出门,没有被车撞死。
男孩目睹了分尸,像警察举报,却因为凶手的诡计而不被相信。
男孩接到了20年的自己的视频电话,交代了一些事情(导演含混过去了)男孩没有打乱女主原本的时间线。
女主和自己丈夫相爱,并生了女儿。
女主突然醒来,拥有了前2条时间线的记忆,却没有第3条的。
(导演设定:只要是碰过电视开关的人,都可以拥有之前其他时间线的记忆,而新的时间线里的记忆,需要触摸才能解锁。
)女主在房间内,没有找到旧电视机。
这很重要,因为没有旧电视,3天之前女主就不会通过电视干扰1989年,就不会有第二条时间线。
女主找到了凶手隐藏的尸体,成功把这桩旧案揭发。
女主又遇到了男孩,两个人再次相爱。
女儿也有了,爱情也有了,杀人案也解决了,女主圆满了。
看到这里,整部电影基本上就是三条时间线,最后坍缩融合成一条实线。
电影没有平行宇宙,只有蝴蝶效应。
因此这条实线,最终成为了现实。
而每一个圈的地方,都是小男孩在接受了来自未来的指示后,改变了命运的轨迹。
一切似乎都很圆满,但是,唯独有一个BUG。
即,如果第三条时间线的女主并没有用电视改变过男孩的命运。
可男孩却又活了下来,那么在第三条时间线里,男孩是怎么活下来的呢?
也就是我图中标记了BUG的那个地方。
这个BUG,我们称为:电影发展顺序与第三条时间线成立之间的矛盾。
那个BUG的地方,也就是故事最开始,是因为女主通过视频电话救了男孩,所以才有了后面的故事。
但是,因为多次的蝴蝶效应之后,我们现在来到了第三条时间线,(只不过男主和女主理论上还保持着3条时间线的记忆。
)可是,在这条时间线里,女主是没有电视的,那么男孩最初想要不被车撞,就只有自己救自己。
也就是男主在第二条时间线内,告诉小时候的自己,你长大以后,要跟自己通过这个风暴说,不要干扰女主的正常结婚生女,不然她会自杀。
但是同时你还要救自己。
所以你必须在同一个地点,抱着电视机来跟自己通话。
男主可以在风暴发生的前一天偷走电视,然后又在风暴第一天,女主刚搬家那天悄悄实行救援通话,然后再把电视拿走,形成一条完美的时间线。
(好勉强)可是这依然会造成bug,也就是在这样时间顺序里,男主小时候被救了两次,一次是女主救得,这已经存在了第一条线里,一次是男主自己救的,这是现在的第三条线。
电影的叙事是第一条线第二条线第三条线的顺序,最后三条线融合成实线。
女主留着前两条线虚线的记忆。
但在第三条线的回忆里,男主的记忆就会被更改,完全变成第三条线的记忆,也就是自己救自己。
可随后,女主说你只是不记得了,于是两个人便同时拥有了3条线的记忆,于是,这个bug就合理了。
当然,这只是在物理上合理了,可在回忆上还并没有合理。
即此处男主有两个记忆,我到底是被自己救的,还是被女主救的?
正确时间顺序的答案是女主救了我,我再告诉自己救自己,然后我再自己救自己。
可因为前面的都已经被虚掉了,所以只剩下第三条。
这里就可以理解为三条线合并成一个混沌的特殊的记忆,而男主和女主因为这一段神奇的经历而独自拥有了这三条记忆。
而导演讲的设定也是按下电视机开关的人会拥有,所以男主和女主就类似有主角光环,所以一切也就,算是说得通顺了。
(略勉强但完全可以圆上,难怪导演要含混过去,因为实在不好表达)所以,虽然有瑕疵,但电影其实可以讲通顺的。
你看懂了吗?
未经授权,严禁转载!!!
西班牙导演Oriol Paulo的前作《看不见的客人》,成为了2017年的现象级作品。
它的成功,得益于紧凑而缜密的剧本,处处铺垫伏笔,虚实交错地对真相抽丝剥茧,并通过几次高能(且能逻辑自洽的)反转,将一个犯罪悬疑故事讲述得一波三折。
从类型片的角度来评判,完成度极高。
时隔1年半,导演又带来了他的新作《海市蜃楼》。
影片一开场,就用一场发生在1989年11月的凶杀戏+车祸戏,牢牢抓住了观众的眼球。
接下来的剧情也一路高能,剧情几乎每十分钟就有一次反转,看到最后几乎已经数不清反转了多少次。
更难得的是,在一路开挂式的密集反转下,剧本依旧能够自圆其说,前文出现的铺垫也都成功呼应后文。
不同于前作中对真相的抽丝剥茧,影片一上来就交代了凶手,那么后续的剧情又是如何保持高能呢?
导演和编剧在犯罪推理片的基础上,还加入了科幻的元素,玩起了平行时空和蝴蝶效应。
尽管这些元素都并不是新鲜,但编剧和导演却充分利用了不同时间和空间,将影片的悬念铺陈到最大化。
一场阴差阳错,女主角Vera为拯救25年前意外死去的男孩Nico,触发了过去时间点上的分岔,导致她过于几十年的人生故事线被全部改写。
故事沿着1989年和2014年两条时间线交错进展,生活天翻地覆的女主Vera一步步弄清原委,获救的男孩Nico则一步步探寻真相。
(这里要赞美一下女主的演技,人生刚刚被改写后的部分表演非常出色) 结构上的小心思,让影片至始至终充满悬念,观众在观看的过程中能够持续享受解密的快感,即便猜出了部分真相,依然能看得大呼过瘾。
除此之外,导演也很懂得如何运用摄影、音效等视听手段来辅助叙事。
女主几次苏醒,都是俯拍的旋转镜头,也正喻示着人物命运的翻转。
几乎贯穿全片的雷暴,不仅是剧情中的元素,还成功制造了压迫感与紧张感。
前方,剧透预警!!!
下面是按照几组时空,正序梳理后的剧情。
建议在观看完影片后,再继续阅读。
第一平行时空 1989年11月9日,柏林墙倒塌的前奏,东德政府宣布允许公民申请访问西德以及西柏林,天空中出现了罕见的对称风暴。
雷暴来临前,母亲出门上夜班,而男孩尼克独自一个在家中,用摄影机记录自弹自唱的视频。
听到邻居家传来的争吵后,尼克潜入邻居家中,撞见了死去的邻居太太Hilda,以及持着刀的邻居先生Ángel。
慌忙逃跑的Nico遭遇车祸,Nico的好友Aitor目睹了Nico的死亡。
手持凶器冲到街上的Ángel先生也被逮捕。
11月10日,雷劈中了学校的钟,学校的电力系统崩溃,停课一周。
Ángel先生在审讯中,向警方透露自己原计划将妻子分尸后掩埋在屠宰场。
入狱三个月后,Ángel自杀身亡。
多年后,女主角Vera在列车上与Nico的童年好友Aitor相识,成为密友,两人在游戏时偷走了车站的站牌。
Vera又通过Aitor认识了他的朋友David,尽管当时David还有一位名为Úrsula的女友,但Vera还是对David一见钟情。
Vera和David相爱后,结婚并诞下一女María。
为了照顾女儿,Vera中途放弃了学业和成为神经外科医生的机会,成为了一名助理医师。
2014年11月,天空再次出现与25年前一样的对称风暴。
Vera和David带着女儿Gloria一起搬进了新家——Nico曾经住过的房子。
Vera从David的衣服里发现了一包火柴,David神色慌张地解释说是出差时没忍住抽了一根烟,并把火柴丢出了窗外。
Vera从家中翻出了Nico的电视机和录像机,一家人一起看了Nico录制的录像带。
在没有安插录像带的情况下,电视机突然自己播放起了25年前关于柏林墙的新闻。
Vera邀请Aitor和他的母亲Clara一起来新居用餐,聊起了录像机和电视机的怪事,Aitor和Clara回忆起了25年前的故事。
半夜,Vera发现客厅的电视又开始自己播放新闻。
突然,电视机画面中出现了1989年的Nico,两人在相同的地点用录像机和电视机建立了连接,尽管相差25年的时间。
在Vera声嘶力竭的劝说下,Nico没有偷偷潜入邻居家中,也没有发生车祸。
历史被改写,触发第二平行时空,Vera失去知觉……
第二平行时空 1989年11月9日晚上,Hilda太太撞见丈夫Ángel与Aitor的母亲Clara在家中偷情,推搡中被刀刺死。
住在隔壁的Nico听到了动静,但由于电视里陌生女子Vera的劝阻,他没有进入邻居家。
11月10日,Nico发现学校的钟真的如电视里的女人说的那样被雷击中,但尚且年幼的他还是对发生的事感到困惑不已,决定弄清楚究竟发生了什么。
Nico趁Ángel开车外出,偷偷潜入他家,发现了Hilda太太的尸体和一本假护照。
这时Ángel返回家中,Nico慌乱中躲入床底,目睹Ángel分尸了自己的妻子。
这时,Clara向Ángel打来电话,称自己的手表落在了他卧室的地板上。
Nico拿着刻有CM(Clara的名字缩写)的手表,惊险逃离。
Nico把事情告诉母亲,并一起报了案。
然而Nico的证词中出现了超自然现象(与来自未来的陌生女人对话),警方并不信任一个孩子提出的指控。
再加上Ángel有证据证明Hilda已经离开自己前往西德找寻前男友,并声称是Nico闯入他家偷走了手表。
Nico把手表归还后,与母亲一起搬离了原本的住处。
搬离之前,Nico试图利用电视机再次与Vera取得联系,除了一次恍惚闪现的人影,什么都出现。
Nico被送去各种各样的精神检查和康复机构,期间Nico的母亲向一位作家兼教授Sardón讲起了Nico经历的遭遇。
之后,Sardón把Nico的经历写成小说《海市蜃楼》,其中提及2014年11月会出现与1989年11月同样的对称风暴现象。
Nico想起自己在与Vera的跨时空对话中,看到了Vera与Aitor偷来的车站牌,便每天守在车站,直到他真的看见了当年出现在电视机里的女人——Vera。
此时的Nico已经长大成人,并成为一名警长。
他在列车上与Vera相识,并坠入爱河,但他心中的困惑和秘密还一直无法解开,也无法向Vera坦白自己与她的相识其实并非偶然。
Vera并未放弃学业,而成为了一名优秀的神经外科医生。
2014年11月10日,Vera触发了蝴蝶效应,从第一平行时空突然进入了第二平行时空,并丢失了自己在第二平行时空的全部记忆。
她发现自己没有了女儿,David也不再是自己的丈夫。
记忆错乱的Vera来到警局,却认不出警长就是自己现在的丈夫。
而Nico意识到,Vera的变化应该和25年前电视机里的对话有关,但并未说破自己的身份,只是一直在暗中保护Vera。
为了弄清原委,Nico闯入自己儿时住过的房子,偷走了电视机和录像机,并尝试与儿时的自己取得联系,但一看到画面他就立刻关掉了电视机(正是前面出现过的电视机中的黑影),此时的Nico已猜测到了事情的原委。
Vera闯入她记忆里的新家,试图找出电视机和录像机,却发现已经有人在她到来之前闯入过,电视机和录像机也不见踪影。
这时房子的主人——David和“前女友”Úrsula出现,原来他俩已经结婚并住在此处。
Úrsula叫来了警察,慌乱中Vera躲进了邻居Ángel家中,发现Ángel非但没被绳之以法,还和自己记忆中的好友Aitor的母亲Clara生活在一起。
Vera躲在Aitor的车中顺利逃离,但却发现Aitor也已不认识自己。
Vera告诉他,Ángel是杀人犯,但Aitor并不相信眼前这个“陌生女人”的疯话。
Vera看到电视新闻中的报道,作家Sardón在小说《海市蜃楼》中预知了这几日的风暴,Sardón教授受访时表示灵感来自于一位孩子的经历。
Vera发现《海市蜃楼》中的故事正是自己所经历的,便与警长一起找到了Sardón教授打探线索,却发现她也无法联系上当事人,线索就此打住。
但Vera也从Sardón教授口中得知,连通的时空是异常的天气现象导致的,如果想再次改变时空,必须在雷暴结束前,回到相同的地点与1989年的Nico取得联系。
Vera想起案件新闻中提及的屠宰场,于是警长出动警力,从屠宰场中找出了被杀害的Hilda太太的尸骨。
Vera迫切地想找到成年后的Nico,警长给了她一个地址,Vera跟着地址摸索,却发现来到的是女同事的家中。
Vera在茶几上看到了一包熟悉的火柴,冲入卧室,发现了出轨的David。
Vera威胁David利用银行高管的身份查询Nico的信息,并根据信息找到了Nico家中,才发现警长就是Nico,而自己已是Nico的妻子。
Nico将Ángel和Clara带回了警局,Clara手上的表成为了证据,与他当年的记忆吻合,两人等待进一步的调查候审。
Nico返回家中,向Vera坦白之前是他闯入David家中偷走了电视机。
而Nico给她女同事家的地址,是为了帮她认清David是渣男的真相。
Nico劝刚刚恢复记忆的Vera留下来,不要尝试再去改变时空。
而Vera却执意想要再次改写历史,对着Nico说了一句“这次换你来救我”,便从阳台一跃而下。
Nico为了救回Vera,赶在雷暴结束前与25年前的自己取得了联系,再次改写历史,触发了第三平行时空……
第三平行时空 1989年11月11日,未来的自己告诉12岁的Nico,不要试图找寻和联系Vera,她会在25年后主动找到你。
接下来发生的事都与第一平行时空基本相同,Vera与David结婚并生下女儿Gloria,然后一同搬进了Nico曾经住过的房子。
Vera从院子里的草地翻出自己两天前丢出窗外的火柴盒,确认David在这一时空依然是出轨的。
Vera独自一人前往屠宰场,挖出尸骨并报案。
警长Nico与Vera相见,故事结束。
最终,女主Vera靠一次豪赌,既拥有了真爱Nico,又拥有了女儿Gloria,成为鱼和熊掌兼得的大赢家。
至于事业,男朋友有这么大一座豪宅,谁还想当医生动手术啦(大误)
①如果你是死硬剧透抵制党,坚信对于一部悬疑片,知道得越少观影体验越好的话,那么要郑重警告,哪怕仅仅知道此片的片长,都可能成为一种严重的剧透,甚至比直接透露主谋的名字更严重。
毕竟即使不看时间,生物钟还是会提示电影的进度条,在某个时间点,它可能会告知一些你不想知道的信息。
②比起导演奥里奥尔·保罗上一部名声大噪的《看不见的客人》,这个剧本依然扎实严谨,本可以玩得天昏地暗的设定,非常克制地在小格局里编织罗网,这一点值得喝彩。
如果中途你觉得某个桥段敷衍到经不起推敲,多半不是导演放低了要求,更有可能是把真相拼图上的某一块悄悄塞给了你。
③不像《看不见的客人》那样有明确的谜题,严格来说也没有什么凶手可猜,但故事仍然提供了同步思考解谜的参与感。
身份的不确定是保罗永远热衷的游戏,在他早期的《茱莉亚的眼睛》和《女尸谜案》就对这种兴趣暴露无遗。
本片的好玩之处在于,连谜面都是隐藏起来的,为聪明的观众抢答谜底提供了更大的障碍,当然,乐趣也更丰富。
④也许是《看不见的客人》被认为太过理性缺少感情,这一次保罗没有死扣精准冷酷的智力游戏,引入大量蝴蝶效应式的不确定性,以及浪漫到堪比爱情片的邂逅和守护,后半段更像是一场好莱坞式的深情泛滥。
西班牙悬疑片的铁粉可能会略感失望,但充满感性的路人观众会有更多好感。
⑤说到底,整个故事线索繁密,时序颠倒,但讲得通俗流畅,哪怕不爱动脑子,也可以轻轻松松欣赏所有的跌宕起伏,看完了不留任何疑惑。
比起那些动不动让人刷N遍的“烧脑”大片,这样关爱观众的悬疑片编写难度更高,也更给人亲切感。
什么?拍电影这么累,还是去度假吧导演。
并不觉得好过《看不见的客人》,在平行时空和蝴蝶效应的作品里,构思有点简单了,而且太早的把全部时空背景丢给观众,悬念感荡然无存,再加上糟糕的配乐,简直昏昏欲睡。
一女的因为闪电通过旧电视和一个25年前的男孩通话,救了男孩的命,然后醒来这女的发现自己的生活因为蝴蝶效应全变了,老公跟别的女人结婚,女儿也不存在了,但她也知道了她老公一直在出轨的真相,而她现在的爱人是那个当年她改变命运救的男孩,那男孩一直知道她,长大后找到她就默默守在她身边并成为她的爱人,这才是真爱。但是,这女的说不行,我得要我的女儿,于是她自杀逼真爱重新改变历史,又回到过去的人生,和出轨老公结婚生下女儿,ok看到女儿又存在了,于是踢了出轨老公,再去找真爱。。。这什么狗屁三观逻辑。刻意为了绕脑而绕脑就出不来真作品,模仿黑洞频率麻烦也模仿一下人家的温情和真情。得再去看一遍黑洞频率安抚下我收到伤害的心
剧情真够狗血的,最重要的梗一开始就能猜到,优点大概是故事讲的不错吧。估计后面评分还会跌,同场看的年轻人都在吐槽这片子哪有烧脑
黑洞+量子纠缠+《吵闹鬼》+《后窗》+《你的名字》,相比导演的上一部悬疑语音书真的强出太多了,精准的氛围营造和类型片叙事手法足以把观众紧紧地锁在座位上,一场谋杀,一段爱情,一场奇遇,导演编织的故事内容极其丰富,足以显示出其更上一层楼的创作野心,比较可惜的是结尾部分有些拖沓,要不就真的是全程无尿点了。
还好人类是三维生物,如果是四维的话,要看到多少身边人的阴暗面,要在多少选择之间颠沛流离。
时空概念还是《回到未来》系列的模式,毫无新意可言。但导演拍类型片确实有一套,观赏性不错。
故事可以 本来该得三星半 但女主角演得像在发批疯 一星再见不送
弃了
什么鬼电影:形容那种乍一眼看上去卧槽好牛逼设定好酷炫情节好烧脑埋梗好高级但是稍微细想一下发现这也不对那也不通徒有其表越想越绕的狗血类型骗。
这心路历程的还原程度,赶得上一集加长版《今日说法》了。导演真是实诚,剧本写成什么样都得一比一拍成什么样。女主全程面目狰狞的尬演值得加一根鸡腿。
和看不见的客人一个导演,质量还是有的。但是相比之下脱离了现实的悬疑少了些真实感。有点奇幻感觉了。
穿越设定配一个悬疑、犯罪故事,关键点的埋设不高明,好友母亲打断儿子叙述案件,那你就知道此人肯定是真凶了,而通过电视机救了男孩的女主角,也肯定要和长大后的男孩结婚,不过保罗对气氛的把控力还在,虽然场面调度没什么亮眼表现。这片最大的问题在女主,此人没有多媒体时代电影人物的特征,发现自己身处平行世界后,第一任务不是寻找当年的男孩,而是徒劳的反复尝试和原时空的亲友相认,反应极度迟钝。且,她在两个世界里境遇差不多,却要以生命为赌注返回原时空,只因为她在那里有个女儿,这种女性本能膨胀的核心主角,放在一部男性题材类型片里非常别扭,相当于把女性纯爱电影的主角设置成性瘾者,简直是自杀式剧本。近年来欧洲犯罪片确实有增加女性主义元素的尝试,可本片的方式太疯狂了。bug不少,女主在新时空的家庭情况,本应住院时就查清
1.极端精彩的剧作,时时推进,步步惊心,层层反转,令人动容。2.借鉴了[蝴蝶效应]与[黑洞频率],但在狗血程度上则更胜一筹,在人物内核塑造上,将西班牙式的出轨与奸情和男女主人公的坚持与执着并置对比,遂意料之外、情理之中地引出了最后的两次令人目瞪口呆的反转。3.在视听语言上同样可圈可点,主题配乐、变化的色调、纯熟的剪辑和镜头运动(如移焦、升降镜头及上帝视角)始终助力着这场奇幻而迷离的梦境。4.细节处理再次体现了西班牙惊悚悬疑片的精湛水准,前后呼应,几无瑕疵,值得二刷。结尾与时间悖论的问题,实则难以避免,可以理解。5.以柏林墙倒塌之夜的诡秘暴风雨作背景,亦颇有迷魅之感,政治的剧变不啻是一场无可阻挡的狂风暴雨。6.25年后迎来的风暴虽相同,却已物是人非,恰如尼采的永恒轮回说。而我们就在一场场迷梦中惊醒。(9.0/10)
虽然很喜欢这位导演,但这部真拍砸了...灵感来源于《月光宝盒》么?扯得蛋疼……
即使它反转反转再反转,都开始反转的转圈圈了,它也还是个狗血爱情故事啊。外加蝴蝶效应和平行宇宙。
男孩成为过失杀人与时空接触的连接点,也是两种类型(犯罪/科幻)与两种对立(恶/善)的结合,立足于亲情+爱情的双情感蝴蝶效应。入年度烧脑榜,剧本复杂交织却清晰,能猜到警长即男孩,却未猜到以反救形式回归。时空部分能看出似曾相识《黑洞频率》的影,主角的人生选择设计还是局限于一开始固定的母性情感根基。
1.还算不错,蝴蝶效应+黑洞频率+灵魂拼图;2.不喜欢结尾,比前作结尾弱太多;3.不出轨不是西班牙人。
题材不新颖,但创新性很强,创作难度也很大。贝拉因救人导致人生发生惊天巨变,几乎无解,她所面临的困难可能超过90%的同题材电影。不仅要保证尼克的生命安全,还要让丈夫、女儿失而复得,贝拉和尼克能想出解决办法真是天才。尼克因为被救而改变的人生轨迹非常出乎意料,尤其是每天在车站等贝拉、一直等到长大的一幕着实惊艳,蝴蝶效应产生的变化太震撼了。那句“我救了你,轮到你了”让人瞠目结舌。明知丈夫是渣男仍然要修正历史更让人感动,因为她永远不会抛弃女儿,这就是母爱的伟大。最后她会和戴维离婚,和尼克在一起吧?《看不见的客人》小三被杀,渣男落网;《海市蜃楼》渣男、小三被捕,另一个渣男也被发现了。导演拍的两部悬疑片只为告诉我们一个道理:渣男和小三是没有好下场的。号召人们专一、忠心、自律,真是用心良苦啊!
永远不要低估“妈妈”这个词的力量。女主高颜值高智商,最终成为人生大赢家,两手都要抓两手都要硬,赞赞哒!很多小细节小巧思加分也很加分~(有个小问题:尼克不知道邻居尸体藏在屠宰场吗?为什么不自己去挖?有时间的话,二刷再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