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劝别人爱自己,那你告诉我什么叫爱自己。
五秒跟这个那个女生约炮的时候,怎么不见有人劝他说爱自己,怎么主人公一变成小蓝就有人开始双标了。
因为有人下意识觉得受害者一定是女方,简直不要太可笑,谁给你的勇气和自信,什么都太自以为是只会害了你自己。
“你们以为你们是谁啊”没听懂的再听一遍。
小蓝本来没做什么的,可偏偏其他人好像被冒犯到似的要她承认自己好像做了什么伤天害理的恶行。
决定一件行为好坏的因素,从来都是环境,而不是其本身。
人本来就是一团矛盾和纠结,可有人偏偏不愿意承认,这才是最好笑的。
很久没有看到《小蓝》这样的电影了,不管别人怎么说,我倒是很喜欢。
《小蓝》让我想起了00年代最著名的女导演凯瑟琳·布雷亚。
她本身是个激进的女权主义者,但也善于揭露女性的层层伪装,将男女关系的本质赤裸裸地解剖出来,谁也不偏袒,让男观众、女观众都看得触目惊心。
小蓝的导演李怡芳首次执导处女作就如此大胆,让人佩服。
女导演拍摄情欲戏要比男导演更"狠",又一次被印证。
但如此这般会有噱头,但也会有极大争议,引起一部分人的反感,这和布雷亚的电影一样,分数不会太高,但其存在就已经弥足珍贵了,特别是在现在这个时代。
女主角王渝萱自毁式的敬业表演,演活了小蓝这个懵懂的怀春少女。
她不在乎镜头看起来好不好看,甚至在影片结尾处恣意地翻白眼,让观众对这个角色产生了复杂的解读,而并不是一味的否定。
相比之下,小蓝母亲的表演就不怎么样了,虽然她牺牲也很大,但两人在宾馆偶遇的那段重头戏真是演砸了,让导演只好用闪回的剪辑来掩盖。
母女两人一个做了免费小三,一个被坏男生拖下水,而错误地把鼓掌当作爱,两人到了最后竟都没有认识到自己的错误,还继续以为自己有理。
字幕出完的彩蛋,母女还如释重负地在小蓝失去贞操的海边晒太阳,似乎已经和解,互相默认了既成事实,这也让人弄不清状况。
女性对于情欲的满足,导演是支持的,至于它是不是出于爱情,或许是不太重要的事情。
导演同样也没有批评片中那些出来偷吃的男人,他们仅仅是逢场作戏,也并没有影响到他们对老婆或者女朋友的感情。
可以说《小蓝》不是爱情片,而是社会写实类电影,我们经常可以在社会新闻中看到类似的事件,也不必大惊小怪了。
电影中出现了很多ig交流的画面,类似的社交软件大行其道,让性成了唾手可及的东西,特别是现在的社会节奏加快,人们渐渐失去了谈恋爱的耐心,行就要,不行就下一个,反正人多的是。
爱情似乎真的成了奢侈品,有闲有钱的人才能悠然自得地谈情说爱,其他的人只能在工作之余去"磨铁"约约来释放压力,做一个短暂的春梦。
非常有共鸣的一部电影,因为我十五六岁的时候就是这个样子的,也很理解小蓝为什么要这么做,一个单纯,迷茫又虚无的女孩在被花言巧语的“爱”击中,又被“爱”欺骗伤害后自毁。
因为她无法甄别真正的“爱”和欺骗,她也无法理解为什么有人会在大海的“永恒”和“美丽”下说谎,在那样决定性的时刻说谎。
而她就是在那样的美丽下被蛊惑了,所以她相信了五秒的“爱”,所以她交出了自己的身体。
当她发现那是谎言,那不可思议的背叛,她就更加虚无,通过无差别地和他人做爱,试图摧毁自己的肉身和单纯,还有“爱”。
我是这么认为的。
从一开始就是,小蓝是无法忍受一个人的言语和他的行为的不一致的,她对此是愤怒的,因为她的感情是真的,因为她的灵魂是真的,可是那些男人的“情”却是假的,当她意识到了这种“假”,她的解离就开始了,她想:“啊那你们既然都在说谎,那我也就说谎好了”所以她要通过言不由衷的,虚伪的,虚无的性来肯定自己肉身的假以此来彻底否定自己的肉身,通过无限责罚,堕落自己的肉体将性与爱彻底分离,因为她太痛苦了。
她和那些陌生的男人做爱和她发的那些照片里几乎都没有那些男人的镜头,这是因为她并不是求爱,我觉得恰恰是因为她在保护自己心中那颗名为“爱”的种子的真,只是她自己没有意识到。
我觉得小蓝最吸引我的一点就在于此,她很严肃,很敏感,很单纯,所以她可以意识到那种,也许早就被忽略了的两性关系里的创伤,男与女之间的不对等。
有人会说“那你为什么不能就那样享受性呢?
”因为小蓝无法从那从一开始就是虚伪的性关系中获得快感,她能感觉到自己是被欺负的,她感受到了把自己的身体交与陌生人的不安全感,还有“我想要的不是这个!
”的这样一种感觉。
她察觉到了那种不对劲。
而这种不对劲的感觉也蛮蔓延在整部电影里。
其实我觉得小蓝一直都是“纯爱战士”,只是那时她手无寸铁。
《小蓝》美其名曰少女的情欲探索,但其实就是一部借着青春期叛逆的名号的少女堕落史。
真正的爱欲探索,绝不是只因为失去了珍贵的第一次就可以变得随意风流。
性与爱,至少对我来说是不可割裂的。
做爱的前提就是要有爱。
女主小蓝,被渣男骗到海边失去了自己的第一次,而后就可以随便在网络上约炮。
她沉溺于男人的占有和甜言蜜语的赞美之中,觉得浓妆艳抹酷酷洒脱可以轻易钓到男人的自己是有魅力的,其实是另一种悲哀。
本质还是在于缺爱。
缺少原生家庭的关怀和母亲的教育引导(她的母亲也是一个风尘女子,和不同男人约炮,甚至口出狂言说至少自己有爽到)只能说,确实是不好评价。
最后强行的母女和解,外出旅行散心……真的不好评价。
这电影传递的三观,我不知道到底要表达什么。
但我会不自主将女主小蓝带入曾经的一个朋友,橙子。
她何尝不是小蓝。
在失去自己的第一次之后,便觉得和任何男人做都没有负罪感。
约炮,和男模做,深夜喝酒遇到的男人也可以随便亲吻,睡一张床。
种种行为,堕落至极……整部影片最让我觉得温情的一幕大概就是一直暗恋小蓝的斯文温柔的男同学在她发生私密照被曝光的事情后,仍然选择陪伴在她左右。
我只觉得好无奈好可惜,为何要走向堕落的深渊,她本该可以拥有简单纯粹的爱情。
《小蓝》这部电影,以青少女情欲探索为主轴,成功地探讨了性、教育、自我认同等多个重要议题。
导演李怡芳以其细腻的镜头语言和深入人心的故事,成功地捕捉了青少年教育和女性觉醒的核心问题。
电影中,主角小蓝是一个懵懂的少女,她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驱使她去体验和了解这个世界。
然而,她的探索却让她陷入了一个无法自拔的困境——她的私密照被公开,这让她在校园中的形象瞬间崩解。
这个事件暴露出了青少年在性教育和个人隐私保护方面的严重问题。
在我们的社会中,性教育往往被视为难以启齿的话题,然而,这并不意味着它不重要。
相反,性教育是青少年成长过程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它可以帮助青少年了解自己的身体和感受,学会尊重自己和他人,避免类似的悲剧发生。
电影还深入探讨了女性的觉醒问题。
小蓝的经历让我们看到了女性在成长过程中所面临的压力和偏见。
在传统的社会观念中,女性往往被要求扮演顺从、温顺的角色,然而,小蓝的挑战却让我们看到了女性自我觉醒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她敢于面对自己的欲望,敢于表达自己的感受和需求,敢于挑战社会的偏见。
她的经历让我们明白,女性不应该被限制在传统的角色中,她们可以主动追求自己的梦想,可以勇敢地面对生活的挑战。
总的来说,《小蓝》是一部深入剖析青少年教育与女性觉醒的电影。
它以小蓝的经历为线索,揭示了性教育的重要性、女性自我认同的必要性以及社会对女性的偏见和压力。
这部电影让我们重新审视我们的教育体系和社会观念,让我们更加关注青少年的成长和女性的权益。
它是一部具有深刻社会意义的电影,也是一部能够激发我们反思和改变的电影。
在影片的叙事手法上,《小蓝》也颇具匠心。
导演李怡芳巧妙地运用了电影语言,将小蓝的内心世界和外在环境紧密地结合在一起,让观众能够深入地感受到她的困惑、恐惧和无助。
同时,影片中的一些细节处理得非常到位,比如小蓝与足球校草之间的互动,既展现了青春期的懵懂和冲动,又揭示了社会对女性的偏见和歧视。
在演员方面,新生代女演员王渝萱的表演可圈可点。
她成功地塑造了一个懵懂的少女形象,将小蓝的内心世界和外在表现都演绎得淋漓尽致。
她的表演不仅让观众感同身受,也让我们对女性的成长和教育问题有了更深入的思考。
此外,电影中的音乐和画面也值得一提。
音乐方面,电影配乐恰到好处地烘托了气氛和情感,使得观众能够更加深入地感受到小蓝的内心世界。
画面方面,导演李怡芳运用了大量的自然景观来展现青春的美好和短暂,同时也通过一些细节画面来反映社会问题。
这些画面不仅具有视觉冲击力,也具有深刻的社会寓意。
《小蓝》是一部非常优秀的电影作品。
它不仅在故事情节、演员表演、音乐画面等方面都表现出色,更重要的是它深入地探讨了青少年教育和女性觉醒等重要议题。
这部电影不仅具有观赏价值,更具有深刻的社会意义和教育价值。
它让我们重新审视我们的教育体系和社会观念,让我们更加关注青少年的成长和女性的权益。
我强烈推荐这部电影给所有观众观看,尤其是青少年和女性观众,相信它会给你带来不一样的启示和思考。
这部片拍得其实不算我的五星片,奈何实在是现在很少能看到东亚能拍这种的,日本倒是有不少,但最终致力于自我“和解”、成长,哪怕是孤独也有一个表象的“大团圆”。
能看到中文环境下出一部这样的片还挺开心的,看到某些地方我也频频猜测这一定是女性导演,有一些身为女性才能觉察到的细枝末节。
不喜欢的地方先说说,就是拍摄太普通,像是任何一部现在市面上常常能看到的台湾商业电影,爱切远景是它们的主要标志。
我又想到那部烂到不能再烂且言之无物的《阳光普照》了。
《小蓝》是言之有物的,也没有故弄玄虚,这是我觉得它不错的地方。
1、做爱是最简单的事这是我最近的一个结论,这部电影算是对我这个结论的一个佐证。
一个普通人的生活里所包括的事情多少都是需要努力的事,而做爱相较于上班赚钱、发自内心地真诚恋爱、处理各种人际关系、有规律地维护自己的健康等相比,是最简单且不需要努力事。
它只需要有一个对象。
不说那些变态的情况,只说一般情况下,人可以约/泡、嫖/娼,不用有恋人就轻而易举。
拿自己拥有的最廉价、最本能的一个行动来彰显和另外一个人的亲密,本身就很不可信。
我只是厌倦了男的把和另一个女的做爱看作是对她的“奖励”,譬如说小蓝的妈妈和Kris,Kris说“我不是说剩下的时间都是你的吗”,他把只和她一起做爱度过的时间当作真实的相处,而他要和老婆要去露营。
同样地,我也厌倦了女的只是和男的做爱了之后,就觉得自己对对方特别和对方亲密。
这是一种自我搪塞。
五秒欺骗了小蓝是毋庸置疑的,但支持五秒的人估计会说这是你情我愿的事。
真的你情我愿吗?
我和五秒有同样的提问“为什么16岁以下不能做爱呢”,想想未成年人保护法和未成年人性侵案件。
包括小蓝,她是半推半就的。
在进入未知领域的时候,她信任了五秒。
她的信任我猜出自“只有互相喜欢/在一起才可以做爱”。
而五秒只是处于想做爱和新鲜感。
不说完整就构成欺骗了,但这样的欺骗也无法追责,心灵和身体上的伤害都像是无法被看见一样,被加害者的一句“你不要生气”悄悄带过了。
2、堕落不需要使用力气堕落就是去做不费力、不用努力的事。
做爱是其中之一,甚至可以说是最好做的那件了。
比起去偷窃、去抢劫等等。
小蓝被伤害之后是堕落的,因为失去反抗了。
我这里说的反抗是她自己的信念崩塌了(喜欢才可以做爱),去迁就了自己无法理解的一方。
其实她到最后也无法理解,我觉得她沉迷于约炮当中,初衷恰恰是因为她想要不去理解地做这件事,但是在过程中她会被唤起自己的伤痛,以及和各种男的的对话都能感觉到对“没有爱也可以做爱”这件事有了更多的一些“信息收集”。
这段是我非常有共鸣的一段,因为感觉自己丧失了力气,没办法再控制住自己。
“向上”需要非常强大的能量,当一个人觉得自己被深深地伤害到撼动了根基,他做什么都是无力的。
3、小蓝和妈妈妈妈说,“谁需要男朋友啊”。
她最后又说,“可是我就是非常需要男人”。
Kris开车送她回家,“我看着你吃,我不吃,不然我回家就吃不下老婆做的饭菜了”。
车厢内一片沉默。
她真的不需要男朋友吗,我更感觉是无法得到一个身心都愿意跟她在一起的人。
所以她总是一副黯然神伤,但主动去拒绝的样子(写到这里真的有点烦了,全是男的的事)。
让我惊讶的是妈妈得知小蓝的事情之后,像是忘记自己是怎么变成现在这样地大声斥责小蓝。
妈妈像是一个中年且尚未参透版的小蓝。
她和小蓝都如此缺乏被爱的经验,爱如果有刻度,心里爱的极度匮乏就加大了她们对身体被“爱”的更大需求,简而言之还是空虚。
在爱里,虚的那部分反而是实的,肉体显得空虚。
她们俩像镜子在对照。
“我问你你这么做的时候开心吗?
我很开心,可是我看你我感觉你一点也不开心”。
妈妈的感觉是对的,她们为了得到那一点点的开心和关怀,扭曲了自己感知的刻度。
就像做爱时装作很爽的人,她在装作自己很开心,然而内心已经溃烂。
4、争执女主和别人的争执都很没“意义”,我的意思也不是要解决“问题”,而是想说,她的话语里面传达的信息很少,基本上只是去反驳,也并没有说到“自己”。
这还是她极其受伤的表现。
其中她和鲑鱼后来在墙边那一次冷静的对话让我心有戚戚。
已经和很多人做过爱的小蓝似乎可以和鲑鱼“平起平坐”,但鲑鱼说出的真相让她觉得自己更加“什么都不是”。
她对于传播她照片的人能够非常有力地反击回去,我很悲观地立马对应现实,估计现实里这么说就真的会被更多的人意淫。
小蓝的身体就是小蓝自己的,小蓝去约炮却越来越感觉自己的身体不是自己的了,因为他们都是掠夺者而已。
被小蓝睡过的男的会觉得自己的身体不再是自己的了吗?
完全不会。
不知道该如何描述这部电影的观感。
当我向朋友介绍这部电影,被问及有何感想时,我哑然道真没有留下什么,好像就是经历了一个青春期女性的困扰一样,不知道怎么说出口来。
该怎么给电影定性呢?
像是一部注定反叛的女孩一样,充满了迷人的气质,从开头的女主妈妈评价床伴的表现一样,性事时的女人似乎一直活在男人的想象之中“你们女人不都喜欢长的吗?
”女主妈妈嗤之以鼻。
随后整理好衣着准备上班。
视角随之来到女主角身上。
披肩长发和整齐的刘海不难看出她传统乖巧的角色定位,甚至会主动关心受到同学、老师孤立的转校生。
这也为后来受到情伤而转变做好了铺垫,似乎不变不足以表现自我的觉醒。
1.台湾有些新词竟然跟大陆也是一样的:比如脑残。
台湾竟然把饺子叫水饺,我们山东是说水饺的,我听别的省一般都叫饺子,所以听到觉得亲切。
“口嫌体正直”。
这个句子第一次听,立刻就理解了:“嘴上说不要,身体却很诚实”,言简意赅。
2.早就听说台湾女性没那么物质、虚荣,就如这部电影里面,像小蓝妈妈这样有能力又有颜值的房产经纪,在大陆的话,无论如何都会弄部车开的,有钱没钱最起码弄个丐版奔驰开一开,不会去骑电单车,这样去见客户或者带客户看房,多没面子啊。
客户也会觉得你这个经纪人能力不行。
当然了,这也不是大陆女性的问题,是整个大陆相比台湾都有这种虚荣的社会风气。
3.小蓝跟她闺蜜桂瑜,从性格到做派,似乎一开始就不会是可以玩到一起的朋友。
更何况都是闺蜜了,人家鲑鱼高一就跟五秒做过了,你这个闺蜜也不知道。
4.台湾的高中也太轻松了,比大陆的大学还轻松的样子。
上课迟到、翘课,男女同学跑去外面喝奶茶,跑去海边看海聊天做爱,高二高三了,摄影课体育课都不缺,学生也不多,羡慕了。
男女同学直接体育课在更衣室做爱,美国学生都不知道有没有这么大胆。
5.校园环境过于友好和理想化,没有与外面混混大哥勾结的校霸?
五秒这种高帅体育生,桂瑜这种花枝招展型交际花,要么是校霸重点打击目标,要么自身就是校霸,校园欺凌者。
这并非我心理阴暗,人性如此,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日本美国这些发达国家都避免不了这些。
6.小蓝第一次去跟人约,钟点房付费主动掏钱,这个感动到我了,这种平等的感觉真好。
7.小蓝化了浓妆之后,虽然多了一份风尘气,但侧脸眉宇之间,有桂纶镁的感觉。
8.注意后半段小蓝抽烟鲑鱼过来要烟那段戏,鲑鱼虽然虚化在背景里,但是可以看到,烟抽一口,立刻吐出来,没真抽。
有两个可能,1.演员不会抽,做个样子;2.角色塑造,这个角色就是这么一个假装自己会抽烟,动不动来一根,觉得自己很酷的小太妹。
不得不说,如果角色塑造如此,还挺细节的,跟我见过的很多人很像。
小蓝是真的抽进去了,鼻孔里出的烟。
如果她本身不抽烟的话,精神可嘉。
9.感觉这部片子所有的打炮情节,都是没有安全套出现的,海边打炮,约炮,都是脱了就开干,中间还出现了小蓝看验孕棒的情节。
台湾青少年性教育不至于如此吧……
周末微醺小电影首先,得感慨下:在我还没回过神时,青春已经悄然离我而去。
在我看这部电影的时候,代入的已经是家长的角色了。
电影内容对我来说不怎么真实,或者说和我所认知的世界不大一样。
每个人的认知都来自于自己成长的经历,如果硬要说从电影里面找到自己高中的影子的话,那我应该是那个安静读书、有点自卑孩子吧。
也有勇敢地追求过自己喜欢的人,但大概是高中时期的女生,都喜欢喝酒烫头不读书的后排男生,导致我早恋未果。
并且也受到一定影响,好学生学了一些坏学生的脾性。
好在原生家庭的教育拯救了我,原生家庭培养起来的性格拯救了我。
跟电影女主相比,我幸运太多了。
在青春的叛逆期,容易钻进牛角尖。
认为全天下都在和自己作对,而自己唯有歇斯底里反抗才能存活。
往往会忽略掉很多的关爱。
家长苦口婆心的为你好,在你眼里变成了束缚自己的条条框框。
让女主堕落的原因,是她重复了三次的“为什么全世界都在说我错了!
”带着不甘、不服和青春的执拗,误入歧路。
你看,连我都在说她不对!
如果女主能看到这篇文章的话,大概率还是会不服气吧。
回想自己的青春叛逆期,也确确实实不停爸妈的话,他们叫我不要早恋,好好读书。
我哪能听的进去。
但是他们对我的爱与陪伴,却在很多时候拉着我不往下掉。
要堕落的时候,想起他们的不辞辛苦,无私付出,便无法抵挡内疚情绪,像是一张网,在我每次要下落的时候兜住我,让我在站稳脚跟后还能继续往上。
也许这就是人生吧,主打一个螺旋上升。
还有一个关键的因素,那就是环境。
电影一开始就给了镜头,女主闺蜜的滥交,也一定影响到了她的行为。
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老生常谈。
尤其是在青少年心智还不成熟的时候。
这让我想到了另一个韩剧《请回答1988》里面的朋友,那种真正的友情羁绊,才是青春最宝贵的回忆。
每个人的成长过程都会遇见各种各样的人,你和什么样的人成为朋友,其实也侧面反映了你是什么样的人。
物以类聚,人与群分。
在我整个青春期间,并没有什么朋友能与我深交。
我总是在一个环境中很快适应,并能做到和谁都很友好,但和谁都不亲密。
分别后,也并不会想念谁,我会跟新环境的人成为新的友好的朋友。
我曾一度很纳闷这个事情,但后来慢慢体会到,人生来就是孤独的。
能永远陪伴你的,只有你自己而已。
但青春期的孩子们哪能体会到这个,会不断的模仿别人,尝试去融入群体。
说到底,上面两个问题,每个人都有可能会经历,遇见问题不可怕,可怕的是没人解决问题,让孩子独自面对。
所以导致女主堕落的原因,本质上是家庭教育的缺失。
我认为单亲家庭并不是原因,而是在于母亲的教育缺失,言传和身教都缺了。
表面上看,她为女儿做早餐晚餐、努力赚钱养家,但是他们母女的交流却很少很少。
并且,作为母亲,她本身对性的认识就是残缺的。
就像她自己说的,她就是“缺男人”,她“约”但是真的有“爽”到。
这个事情,是符合她价值观的事情,即使在我们看来是扭曲的价值观。
这种价值观,会传导给自己的女儿。
小孩子最擅长的,不就是模仿吗?
对于两性关系这件事情,在中国这个社会一直被视为洪水猛兽。
所以在性教育缺乏的中国,最好的性教育,便是家庭里父母的关系。
因为原始的冲动、对异性的好奇、对影视剧爱情的向往等等原因,青少年很容易遇人不淑、遭遇两性关系滑铁卢,然后少部分人走入极端,产生厌男、厌女,甚至厌自己的情绪。
现在的社会上有很多恐婚恐育的人,除了因为房贷、教育、医疗等社会压力以外,对另一半信任缺失也有关。
所以家庭里良好的夫妻关系,才能给孩子最直观的看到健康的两性关系,才能让他们对未来的另一半有信心。
很遗憾,女主没有这个榜样。
最后来说说我为凭啥认为女主是在堕落,为什么女主妈妈的价值观也是扭曲的。
我来试着回答剧里说了三次的“我又没有碍着谁,凭什么说我是错的?
”“熵增定律”是世间万物运行的底层逻辑,所有事物,都会不可避免地走向混乱和无序。
然而我们之所以为人,是因为我们能控制自己的欲望和冲动,通过各种手段去减缓熵增的过程,甚至某些领域能“熵减”。
我认为法律规定的一夫一妻制度便是在以法律的手段控制熵增的过程,让两性关系得到规范,变得有序。
而“约炮”这种行为,表面上看,确实是自己的决定,没有碍着其他人。
但真的没有碍着其他人吗?
和女主约的男生有女友、和女主妈妈约的男人有家庭,他们的行为本身就破坏了这个健康的家庭关系,甚至这部电影本身,如果在未有成熟三观的青少年观看了,会不会去模仿那些不负责任,只为发泄肉欲的男人呢?
有些不能独立思考的小仙女,看了这部电影,是不是又得对男性失望,对婚姻和健康的两性关系失望?
国家大政策:“黄赌毒”不能沾,就应该听国家的。
纵欲,只能换来更深的孤独。
而且最现实的东西,艾滋病是绝症。
以上。
早恋我不会因为我是要听妈妈话的乖乖女,因此同居就自然是更不可能的啦,我没那么傻。
找个人或者找个房子把自己限制起来。
至于约炮嘛,现在的饮食结构已经叫人不以自我意识而转移了。
沉浸式的从身体里涌动。
你们不要给我说没有做过。
对我来说必须会也必须有,否则就像小蓝感受的那样身体不听使唤了。
温暖的被窝里重叠着煎熬。
我要呐喊,不论和男生约还是和女生约都可以。
要做到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很难,但是从清纯到放纵,从自爱到堕落,只是一瞬间的事。性和爱,分得清又分不清。
荷尔蒙旺盛的少女again。一碗卤肉饭和一杯珍奶就被骗走的第一次,潦草的沙滩初夜again台湾真的没有帅哥美女了吗?这小年轻一个个歪瓜裂枣的。好难听的口音,可能是演员不行。
以性换爱的缺爱比的一生。
这个妈妈越看越熟悉,最后才想起来是那个MV主角啊,小蓝没错,她很好,她受伤,迷茫,伤痛甚至自毁,但最后她爽到了
我长大了。我接受无能。导演说小蓝在探索,但是这条路的起点让她看上去像被逼着走这条路。不过,看上去她探索的结果是女性的自我愉悦。她最终也没有找到性与爱的答案。
很深刻。他们的每一次性其实都不是愉悦。
2.5 转折关系很生硬,建议遵循“既要追求刺激,就贯彻到底了”那种剧情拍法~
适龄适时的性教育很有必要。P.S.女二比女主好看,女主母亲确实更有魅力。doi的时候讲什么人生哲学、谈什么永远都是下体作用的结果,不可信更不可当真!
所以男人没什么用,一根金箍棒就可以解决的问题。
当妈的搞起暧昧和婚外情可谓信手拈来,足够开放,却还是对青春期情窦初开的女儿不管不顾,洗带血内裤,修眉毛,化妆一系列操作足够引起重视了,妈妈却仿佛视而不见。湾湾的性教育比我们好一些了,却还是这么个懵懂无知的情况。那我们呢?摸着石头过河?
女性性需求與性探索,能夠在華語電影中呈現這些內容,十分難得,但是電影所呈現出來的視角還是有些居高臨下,帶著指責與獵奇,並沒有站在同樣的角度去看待。小藍的心理變化缺少支撐,最後的自我和解、母女和解來得毫無鋪墊,作為對照組的藍母,想玩交叉剪輯,至少把兩邊的時間維度拉到一致吧,剪的都什麼玩意兒!
扁平,扁平,还是扁平
鼓励分,观摩一下
最后结局很爱,小蓝心烦意乱的时候是拿出按摩棒自慰,解放自己的同时流下眼泪,青春期有时候就会这样,而妈妈在外面呼唤吃饭,仿佛一切都没有发生过。是的,无论怎样,生活依旧要继续
就真的好烂
床戏挺棒的,王瑜萱很不错,许乃涵撞脸蔡健雅,母女线没能很好的呼应。
我们年轻的时候都把爱情看的太重,以为重的大过了生命,没有了爱情就活不下去,但实际上,长大了发现,没有爱情这回事,所谓的爱情只不过是多巴胺的分泌,没有爱情一样可以活的很好,但就是怕那些中了爱情的毒,把爱情想象的过于完美,甚至于苛刻,以至于和现实稍微有一丁点的不一致,就走入极端的幻灭,没有谁离不开谁,就像结尾的和解,离了爱情还是可以活的很好,把对爱情的要求降低一点,对自己的要求也降低一点,我们首先是动物其次才是人
主要就是用性麻痹自己,很孤独,最需要的其实是情感需求,女生和男生一样,都可以选择用性来麻痹自己。
你看起来又不快乐
确实内容匮乏,除了情爱性之外没别的了。所幸里面有周休八日的不擅长的事和南瓜的我多么想成为你的鹿太加分了!还有两首歌也很好听,湾湾的小众音乐就是好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