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人总是那么乐观,那么欢乐,衣服总是那么华丽。
等红绿灯时,对面的女孩有男人可以抱,我也有。
两个直男演绎的同志情。
盖住接吻的他们,大家开始祈祷。
每天我们都在跟周围的人战斗,但最困难的还是跟自己的家人。
——你什么时候决定当同志的?
——你什么时候决定不当同志的?
如果有命运,我们会再遇见的。
我看到他以后,那儿就变大了,哦不,是眼睛变大了,它的背后是科学。
他的触碰会让我体内的多巴胺分泌增多。
跟谁在一起感到快乐,就跟谁在一起。
你的荷尔蒙是对的,我的就是错的?
我们也值得拥有美好的结局。
叔叔,谷歌上说,同志不是病。
单细胞思维。
我是同志,但同志不是我的病。
爱很盲目。
跨越种姓的爱,跟同志之爱一样面临着印度世俗的压力。
有了爱谁还要道德呢?
重生仪式。
身披彩虹披风的男主角很帅。
恐同是一种病。
肌肉男挺幽默的。
你是同志,不只是你要面对,周围所有人都要去面对。
世界嫉妒我们所拥有的,试着要分开我们,但不管别人怎么说,我都是爱你的。
是我的性取向,不是你的性取向。
形婚,你以为你欺骗的是别人,但最后你发现你才是被骗的那一个,被骗去结婚生子。
形婚的第一个夜晚开始,你就会感到难受。
你要一直演下去。
你的父母其实早就知道你喜欢男人,你从小的表现,他们早就知道,只是他们不愿意接受。
我们没有多少机会当英雄,现在你来决定在你的生活里,你要成为谁,要成为英雄还是路人。
在印度,恐同是违法的,要坐牢。
英联邦国家必然向英国看齐,不再恐同。
不相爱的父母往往生出的孩子是同志?
因为他们不是爱的结晶。
形婚的风险真大啊。
你的父母不理解同志,是因为他们没有概念。
他们只知道罗密欧和朱丽叶的故事,我们的爱对他们来说是陌生的。
是时候树立榜样了。
未来的同性婚礼会越来越多。
根据经文,婚姻是两个灵魂的结合。
灵魂有性别吗?
一个法律判决对同志人群的幸福有多重要。
印度做到了。
人们说,爱不应该越界。
他们是没有爱过的人,就像一群傻瓜,不能理解世界的颜色。
我们也许会结束,但激情永远燃烧着。
爱的灰烬会散发光和热。
爱是战役也是幸福,我们总有办法在一起。
爸爸,你多了一个儿子,不好吗?
过你的人生吧,儿子。
爱的方式有千百种,它没有固定的肤色或性别。
我们需要解除心的束缚,才能跟心爱的人在一起。
因题材被冠以“可入史册”的印度商业喜剧,一贯的宝莱坞特色和可圈可点的原创故事,都值得一看。
但问题在于,该片对于潜移默化地平权宣传是否有积极的作用?
电影本身在手法和操作上是否经得起细品?
这些都有待讨论。
不过至少,该片是一种电影对现实的反映,是一份有历史性意义的邀请。
和过去几部在中国知名的印度电影相比,该片戏剧性更强,这与题材的敏感度也相关。
将家庭背景设定在“精英”和“科学”两个概念下,再将情感的命题分布至家庭三人对自我的思考,是有趣而成功的设定之一。
而将被迫选择爱人的困境摆上台面,是平权的一种基础方式,也是印度的一个现实。
在主流审核机制下,许多镜头被放行,是令人无比欣慰的(结果这篇文章被X就搞笑了)。
在演员的演绎上保留喜剧风格,相对自然。
剧本中人物的性格都有其特性而趋近丰满,只是在深度上再着力会显得更真实。
除了众多可被记忆的主配角色,有一些小人物的设定也是巧妙的,比如一直拿着平板的小哥类似于网络知识分享者,提供了很好的传统和现代的文化对抗。
还要提一下结尾的歌舞部分,真的很有特色。
在戏剧化的创作中,有些情节诙谐幽默,而有些则显得刻意或多余,比如男主角回家的原因是因为被追打,就显得不太成立了。
而在火车上鼓励出柜的沟通、天雷地火地热吻都稍显突兀。
全片大约在半个小时,才开始较稳定的节奏和价值输出,前部分的铺垫显得有些杂乱。
通篇似乎是同性议题在国家法律层面去罪化的宣传片,但对于个体的可参考性而言,该片就缺失了一部分可能性。
毕竟做自己的英雄这个宣言并不见得适用于个体,而和家庭关系处理,又本就是少数群体要面临的最大问题之一。
但第一步,喜剧化占据主流电影市场,已属不易。
最后的最后,7.5分。
(文中图片均来自豆瓣)「不语」,公众号“不著”的艺术单元之一,更多内容可关注微信公众号(搜索"willyi_")
一提起印度电影,我们想到的可能就是充满欢乐元素的歌舞剧。
提起LGBT电影,大多又都是以悲剧为基调。
但是《真雄起》这部电影却巧妙地把喜剧与LGBT元素完美地融合在了一起,并且产生了奇妙的化学反应。
一对同性恋人卡迪克和阿曼回乡参加堂姐的婚礼,浪漫不羁的卡迪克希望男友向家人正式出柜,但是看重家庭的阿曼却对此犹豫不决。
结果在迎亲列车上两人天雷勾动地火地热吻被老父亲提前发现,差点引发一场心脏病。
老父亲从此把卡迪克视为眼中钉,想尽办法要棒打鸳鸳。
我很喜欢这个爸爸,我觉得这个片子里一半的笑点都在他身上,他真的很可爱,看他的小表情就会很想笑。
因为爸爸一直阻止着他们,他们两个人就大闹堂姐的婚礼,在大庭广众之下接起了吻!
(当时大部分人都无法接受同性恋)然后为了稳住局面,一家人开始了满嘴跑火车!
个人觉得这一段是全片最好笑的地方!
叔叔胡诌说“在新娘要出嫁的时候,她的哥哥都要和他最好的朋友接吻,来欢迎大家” 啊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或!
他用外套把他们的头盖住了,但是阿曼却把他的脚翘起来了(真的好娇羞,好少女心啊!
)
因为阿曼当众出柜,使得堂姐的婚礼泡汤。
他的父母也十分生气,强迫把卡迪克送走,并且给阿曼安排了一门婚事,希望以此治好他的“同性恋”。
故事当然不能就这样结束,卡迪克又决定回来和阿曼的父母抗争,为他们的爱情努力!
(此处怜爱一下我们的卡迪克,他当初和自己的父亲出柜时,被暴打了一顿,现在男朋友出柜时,他又要被打,为他抗争)卡迪克真的是一个很勇敢很有但当的男人!
特别是他这里身披彩虹旗,向阿曼的父亲“宣战”,大声地告诉他们:同性恋并不是一种疾病,时代应该进步。
他们并没有错,他们只是两个相爱的普通人,爱并没有错。
即使他知道自己再回来的后果是一顿毒打,但他为了自己的爱情,还是义无反顾地回来直面一切!
最后两个人究竟有没有在一起呢,那就快点来看吧!
《真雄起》是一部很不错的电影,作为宝莱坞第一部在印度大规模公映的同性恋题材电影,完美地把宝莱坞的喜剧歌舞风格和印度同性社会现状结合了起来。
值得一提的是卡迪克的扮演者正是2018年高分电影《调音师》的男主,颜值与演技并存,可以驾驭多种风格!
2018年9月6日,印度的最高法院宣布裁决,推翻了可被用来对同性性行为定罪的刑法第377条,指出私密场合的成年人自愿同性性行为不应被定罪,认为第377条侵犯了公民平等权利。
裁决是由五位法官一致意见作出,印度终于废除了定罪同性恋的法律。
我们为爱而奔跑就像莱拉和朱丽叶马努和罗密欧西姆兰和安贾莉维鲁和贾伊婚礼的时间是固定的但爱的时间并不固定爱没有固定的颜色和性别我们必须解开心中的枷锁和所爱的人在一起在那之前我们会继续奔跑公众号后台回复【真雄起】即可获得片源
看完了这部印度LGBT群体里程碑意义上的电影:《真雄起》,还可以,真正纯粹的应该爱情是两个灵魂之间的互动和交流,无关于性别,无关乎种族,无关乎肤色,无关乎职业,爱情无罪,有罪的是人心和偏见,每个人都有爱与被爱的权利,在追求幸福的路上每个人都值得最好的遇见和相守,真爱无言,真情永在!
这部电影更大的意义在于它为印度的LGBT群体代言和呐喊,《调音师》男主角阿尤斯曼·库拉纳真的是太厉害了,有颜值有才华,会唱会演,太牛了!
印度电影的脑洞一直很大!
在《我的个神啊》里,居然透过一个外星人的视角,去观察印度五花八门的宗教隔阂,而在《起跑线》中,又让出身中产的父亲,为了一个名校配额,一会装富、一会扮穷,真是令人哭笑不得。
但这种脑洞大开的背后,恰恰隐藏着印度电影屡屡出奇制胜的秘诀:从现实中挖掘欢乐、从欢乐中探究现实。
因此,印度电影总能让你在笑过之后,体验到接地气的犀利,并陷入深深的思索。
最近,又有一部这样的现实题材佳作上线了——《真雄起》,目前豆瓣得分7.7。
《真雄起》名义上是《雄起》的续作,但其实是一个全新的故事,唯一相似的地方,就是男一号都是阿尤斯曼·库拉纳,这个名字可能让你觉得有点陌生,但若说他就是《调音师》里的男主角,你可能就马上想起来了吧!
阿尤斯曼扮演的卡迪克与自己的同性爱人哈曼一起生活在德里,他们相亲相爱、感情甚笃,但由于印度保守的环境,两人一直没有向各自的父母公开这段关系,哈曼甚至都还没出柜。
随后,因为帮助好友私奔,卡迪克与哈曼遭到了对方家族中人的追杀,情急之下,他们只得坐上了回哈曼老家的火车,顺便参加他堂姐的婚礼。
卡迪克希望借由这次机会,让哈曼正式向家人出柜,但懦弱的哈曼表示不同意。
无奈下,卡迪克只得以好友的身份,与哈曼的家人碰了面。
然而,迎亲的列车上,情难自禁的他们,忍不住相拥热吻了起来,恰巧被哈曼的老父亲给看见了,隐藏的恋情就这样瞬间曝光......
显然,这是一部探讨同性恋禁忌的喜剧。
片中,印度人发挥了他们一贯的诙谐、幽默本性,制造了大量的笑料,尤其是哈曼与父母争论该不该同性恋的那幕,简直令人捧腹不已,一个梗在三人之间来回传递,真是既滑稽又充满朴实的生活气息,玩得非常溜!
但在欢乐背后,却是令人透不过气的沉重现实——这一家三口,都在世俗礼教的约束下,失去了选择爱人的自由,父母放弃了各自的爱人,遵从了包办婚姻,而哈曼不得不一直伪装异性恋。
而相对于父母来说,身为同志的哈曼遭遇的环境压力更大,在印度的宗教文化中,同性恋是对信仰的大不敬,而在法律法规里,《刑法》第377条还将同性恋入了刑,这就是为什么哈曼迟迟不愿出柜、也是为什么哈曼的父亲在发现儿子和男人接吻后,先是震惊、后是呕吐、最后晕倒至差点发作心脏病、
更是为什么当卡迪克在婚礼上公开吻哈曼后,叔叔赶紧用衣服遮住了他们的头,并开始就地编谎言、谎言编得一塌糊涂,家人还都选择了相信。
因为,同性恋在印度就是这样一个严重到让人惧怕,并无法接受的现实。
近十几年,印度的经济有了飞速的发展,很多风俗旧习也在潜移默化中发生变化,如种姓、女权都有了长足的改善,但唯独同性恋始终没有定论,先是无罪化、2013年又重新入刑,直到2018年9月6日,宣判同性恋有罪的第377条才被再次推翻。
这种反反复复,体现了印度作为文明古国在面对现代文明时的踟蹰与纠结,更显示了要在印度推行同性恋合法化是一件多么难的事情。
而这种艰难也恰如其分地体现在了影片中。
从父母到亲戚全都极力反对哈曼的同性恋情,父亲不惜假扮自杀以挟哈曼与卡迪克断绝关系,堂姐则甚至因为哈曼是同性恋,还遭到了亲家退婚的处罚,真是堪比连坐。
而与此同时,影片本身的主旨,也不敢大肆地探讨同性恋是一种正常的生理现象、是一件合乎情理的事情,而只是将其与包办婚姻、种姓婚姻捆绑一起,以类比的方式,将“人有自主选择伴侣的权利”为论据,去迂回地支持卡迪克与哈曼的恋情。
影片的结尾,随着第377条被推翻,所有曾经反对这段同性恋情的人,突然间都变得开明起来,卡迪克与哈曼有情人终成眷属......这样皆大欢喜的处理显然是过于理想化了,或者说当下的现实面前,影片也无力给故事一个认真的喜剧收尾。
如此处理,使得其对同性恋的探讨度,远不及2015年出品的《阿里格尔》,后者不仅直白地主张同性恋的自然存在,还大胆地以悲剧收场,抨击了印度国内的不包容。
当然,《阿里格尔》是一部非主流作品,目标也是各大电影节,而《真雄起》则是一部针对国内市场的商业电影。
无独有偶,被誉为“印度首部同性商业电影”的影片《遇见女孩的感觉》中,也是将男人可以下厨、穆斯林可以爱印度教徒等话题、做编剧也能实现个人价值等话题结合一体,从“人有权利选择做自己”为出发点,辗转合理化女主角的同性恋情,最后实现大团圆。
《遇见女孩的感觉》可见,同性恋在印度的接受度还是相当低的,而商业电影出于票房的考虑,只能选择这种“曲线救国”的方法了。
但从乐观的角度来讲,主流商业电影敢于拍同性题材,本身就已经是一种成功。
而此次拍摄,政府方面也表示了大力支持,不仅让影片顺利过审,连男男接吻的镜头也都全部绿灯放行。
因而,不论民间态度如何,同性恋合法化起码在政治层面已经形成了正确性态势。
主演阿尤斯曼在接受采访时,表示自己很高兴能出演这部电影,他还谈到了片中的吻戏,那段戏码一共拍了三次,“(但)我没有感到尴尬,只是觉得不同。
作为演员应该做好各种准备,跟一个男人接吻显然是不同的体验。
但我觉得更重要的是传达一个信息,让尽可能多的人知道同性之间的接吻是正常的。
”
影片的最后,没有飘起象征同性恋的彩虹旗,而是让卡迪克与哈曼大方地跳起了传统印度歌舞,彰显了宝莱坞电影,在引导社会话题方向的领导力,而我也相信,明天的印度将更包容。
想看更多印度电影评论,请关注公号:Indianmovie
我们会一直奔跑着,为了我们的爱,爆笑宝莱坞,印度票房冠军,你终究会被温柔对待,彩虹下会有一场灰色的婚烟!我们会一直奔跑着,为了我们的爱,爆笑宝莱坞,印度票房冠军,你终究会被温柔对待,彩虹下会有一场灰色的婚烟!我们会一直奔跑着,为了我们的爱,爆笑宝莱坞,印度票房冠军,你终究会被温柔对待,彩虹下会有一场灰色的婚烟!我们会一直奔跑着,为了我们的爱,爆笑宝莱坞,印度票房冠军,你终究会被温柔对待,彩虹下会有一场灰色的婚烟!
同性话题放在国内,似乎还是个禁忌区域。
特别是父母一代,无法理解和接受这种方式的结合...想来同性在国内这条路,还是漫漫长征,
可全球另一个仅次我们人口的印度,有一部同性的电影,不仅获得印度“龙标”公映许可证,片中关于男男接吻的镜头也全部绿灯通过...印度大规模公映,并且以3.27亿卢比(约3180万人民币)的票房登顶周末票房总冠军。
实在是让人羡慕、嫉妒、佩服!
真雄起豆瓣:7.7
2018年,印度。
卡迪克和哈曼是一对同志恋人,和很多接受不了同性恋的家庭相同,卡迪克铁匠的父亲不同意他出柜,惨遭父亲殴打还把卡迪克扫地出门。
而哈曼却迟迟没有和自己的精英父亲坦白。
这天,哈曼的表姐结婚,父母让哈曼回乡参加婚礼,浪漫不羁的卡迪克希望男友能把自己介绍给他的家人,跟着他一起踏上了回乡的火车...谁知真情难耐,两人在火车上情不自禁的拥吻被父亲看见,差点心脏病发,但即使如此父亲并不承认儿子同性恋,他刻意回避问题,顾左右而言他。
父亲对哈曼说:离那小子远一点,这是不对的。
他们甚至想用一桩包办婚姻强行拆散这对同性恋人。
也因此发生了一系列啼笑皆非的故事...
2018年9月,当时印度最高法院做出历史性判决,废除了实施157年之久的同性恋犯罪法律(即刑法“第377条”),同性性行为在印度正式合法化。
该片是印度第三大电影公司T-Series开发制作、面向普通大众的主流商业片。
它拥有宝莱坞电影所有的商业要素,用大量歌舞和喜剧内容来平衡争议较大的平权主题。
男主角有“印度彭于晏”之称的阿尤斯曼·库拉纳担纲主角,我们对他的了解更多是《调音师》里那个装盲的男主角。
在该片中他身披彩虹旗、高喊“同性恋是无法治愈的,他不会传染...”那一刻他半裸着上身,“每块腹肌都散发着骚气”魅力无限,让人合不拢腿。
其实该片大部分的时候都在为LGBT这个群体发声,正是因为两种观念的碰撞,有了很多火花。
比如,父亲为了哈曼去除同性恋的恶习,让儿子重生,那个同性恋的儿子死了,新生的儿子就会喜欢女生。
但即使这样掩耳盗铃的行为,也无法治愈儿子的同性恋。
就像卡迪克告诉哈曼的:如果你陷入了父母给你的牢笼,妥协的接受了他们所谓为你好的包办婚姻,你就是愚弄父母,你父母也是愚弄社会,而这种陷阱,一步步的牢笼,等到40岁,会发现自己才是被愚弄的人。
一开始不理解的父母,在卡迪克和哈曼一次又一次的感化下,开始认识到让儿子和不爱的女生结婚,最后的结果是,强迫他过和自己一样的生活,变成一个不快乐的人...
卡迪克说:我的性向,是我的性向,与你无关。
同性恋者,仅仅是两个人之间的相爱,从未牵扯到任何人,也不曾伤害谁,为什么每每推行,却遭到这么多人的反对?
这成为这个群体,不断发声的另一个原因。
而该片必定开启世界同志电影的崭新一页。
在此之前,只有两个国家对同志电影进行了持续的商业化发掘:美国和韩国。
美国的《鸟笼》、《断背山》、《爱你,西蒙》、《波西米亚狂想曲》,韩国的《王的男人》、《霜花店》、《小姐》,都在商业性上取得了巨大成功。
爱应该是两个灵魂之间的碰撞,它从不应该固定在任何性别形式上。
电影最后卡迪克说:爱没有固定的颜色或性别,必须消除强加给我们心的限制,和爱的人在一起,为了我们的爱。
而这种商业形式,会让更多人看见同性电影,这样才会让LGBT群体正常的活在阳光下,得到更多人的包容和理解。
对于LGBT群体,也许在不久以后。
将会开启另一个新的世界。
首发公众号#大壮杂谈影视
看看人家的讨论话题,拍摄手法,思想性,我们相差太远了,最早,伊朗电影胜过我们,后来,眼看着韩国超上来了,泰国也能拍出超级枪手这样的好片子了,现在,印度凭借摔跤吧爸爸,还有这个电影,也把我们摔在后面,我们的电影,若干年后,可能要参加纳米比亚电影节,才能获奖吧,不过,也难说!
目前世界电影界流行一句话,要看电影,看韩国片,中国人不会拍电影!
加油吧,地主家的傻儿子!
印度终于出现了一部这样的电影,没有让我失望,而且有惊喜到我。
印度本身就存在着很多的矛盾和冲突,宗教,传统,战争,贫穷,这些都是印度现在面临的严峻问题。
希望印度能够在未来的几年里真正解决其中的部分问题改善生活。
同性行为不再犯罪居然在18年才通过,可想而知,印度真的还需要更多的努力和改革。
同时,既然印度出了《真雄起》这样会成为经典的同性电影,那也期待印度🇮🇳能够在将来出现像以色列的《暗之光》等更为政治的电影,我十分期待!
同时,看过🇮🇳《真雄起》觉得特别精彩的话,建议去看看越南🇻🇳的《再见妈妈》,以色列🇮🇱的《暗之光》,阿根廷🇦🇷的《夏威夷》,英国🇬🇧的《神父同志》《骄傲》,美国🇺🇸的《断背山》《单身男子》《米尔克》,西班牙🇪🇸的三部曲之一《痛苦与荣耀》,意大利🇮🇹的《以你的名义呼唤我》…… 很出色的电影效果,笑点不断,但金句也层出不穷,有些很感人,有些很真实,有些很批判,有些很温馨……
很久没有看印度电影了,这也是第一次看印度的同影。
就电影本身,评价3.5星;加上其可能对印度或者同志平权的影响,4星。
先说影片内容,哈曼和卡迪克这对同志恋人参加哈曼堂姐的婚礼,却在火车上因为接吻被父亲发现。
在堂姐的婚礼上,两人激情接吻,当众出柜。
哈曼父亲及家庭拼命阻挠两人,但两人用自己的真情和勇气最终说服了家庭。
印度最高院同时也正在进行关于同性婚姻是否犯罪的辩论,结果认定同性婚姻合法。
总之,内容很狗血,也很俗套,不算出彩的地方。
说说演技,两位主角及父母的演技都很棒,尤其是阿曼和他父亲这两个角色都塑造的很好。
阿曼的听话、懦弱、矛盾、勇敢、对卡迪克的爱,演绎的都很好。
父亲的古板、犟驴特性相对容易表现,表现张力也很不错。
说说主题。
很感动我的一点是阿曼父母对婚姻的反思,他们各自有自己的荷尔蒙与多巴胺,但是却都听从家人选择了其他的人选结婚,没有过自己想要的生活。
但阿曼母亲会在Facebook上搜索初恋,阿曼父亲也藏了心上人的相册,两人都知道彼此的情况却都心照不宣。
可以说是世俗与传统的习惯性力量让他们都觉得这才是“正常”,而忽略了自己本身的荷尔蒙和多巴胺。
不仅仅是印度,我们中国也存在多少多少这样的情况。
好在随着人们的思想越来越独立,人们越来越会追求自己的真正的爱情。
我也要告诉自己,追求爱情,不要被世俗禁锢。
另外,卡迪克在鼓励阿曼出柜的时候说的话也很漂亮,“你可以决定是否做自己的英雄”。
大型迷惑现场
不敢恭维。。。。。
感觉印度电影好接地气呀,即便是同性题材,居然都拍得如此接地气
很无聊啊
“为什么父母在电影里总这么有存在感” “你的荷尔蒙是爱,我的就是病?” “在这个国家,孩子养大还不如打掉呢”
什么时候国内会上映同样题材的呢。。。
希望有一天也能在中国大荧幕上看到这样的电影。一定会有那一天。👊
好尬 但是印度彭于晏夠帥
被称为印度第一部同志商业片,而大概也只有宝莱坞能把这个故事拍的如此闹腾、喜庆和有趣了,而且因为在院线上映,面对广大直人,所以拍的很中正:既不卖惨,也不激进,而是以家庭成员间的矛盾和彼此理解,以及爱作为主线,能引起别人的共鸣和理解;这部电影的模式非常适合作为宣传片,利用主流元素来讲自己的故事,且让人们能够共鸣。最近几年亚洲诸国就电影这块,同志题材很多,且佳作频出,也可以把它作为衡量一个国家、政府和社会开放的尺子。另,男主帅成这样,还有天理吗!
与blued合作的印度第一部同志大电影
同为亚洲国家,只能羡慕,包括电影及社会。
好久没有看到这么有感觉的电影了,单纯作为电影来说不算出色,也是意义大于剧情,但是电影表达的情感非常打动人心,LGBT这样严肃的话题用这种笑中有泪的方式表达,大众接受度会高很多,印度电影又走在前面了。
还是挺好玩的,虽然有不少我没有get到但影院里印度人疯狂鼓掌的段子,Ayu也真的是很iconic,我觉得美国影坛现在也没像他那么iconic的男星,anyway希望印度越来越好!
我们这一生中每一天都在做着斗争,与家人作斗争是最困难、最危险的一件事情。我不是什么时候去决定做一个gay的,I was born this way。他们最后能在一起,我真的好开心啊!愿天下有情人终成眷属。
片子不错 翻译太烂,翻译就不能多翻翻词典吗
真不适应印度片这动不动就唱啊跳的风格😂不过还是一部合格的合家欢电影,很欢乐,男主颜值挺高。虽然比较公式化,但这可是印度的上映的主流电影啊,冲这也要说句牛逼。
调音师男主演技不错,但是这部电影的确是烂,剥去印度第一部同性电影这个皮,这个电影估计在豆瓣拿5分都难,不过我们连拍都不能拍,貌似也没资格嘲笑别人
顶风违纪的作品,勇敢者的游戏。
主角一家可真是欢乐。
同性题材总是自带一种为爱突破艰难险阻的浪漫,其实从不亚于罗密欧与朱丽叶的故事。而我总是觉得,若家人之间真的有爱的话,这些问题终将都不会是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