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几年来较为少见的灾难题材电影,朴叙俊和朴宝英真的是好搭,朴宝英的气质太温柔了,适合这类角色。
灾难后唯一一栋幸存的公寓,变成了媲美天堂的地方,生存面前能把人性表露的更真实,真的很可怕!
公寓的业主为了自己活下去,将公寓当成了皇宫,自己是皇亲贵族,外面的人都是平民,不能与自己共享资源,视生命如草芥、争夺资源,自己还在里面摆宴席唱歌,宛如天上人间。
李秉宪这个角色太可怕了,逆境面前还有着称王之心,杀了房屋主人后冒充他和业主们一起生活,最后被揭穿后恼羞成怒把邻居小姑娘推下深渊。
末日主题+韩国人=畸形乌托邦电影,主创者和演绎者均没想清楚末日生存的真谛。
在这种特殊设定下,影片着重表现的善良实际上就是无用的圣母婊,试图解释的人性只不过让自己丧命的根由,设身处地想一想,如果我们遇到相类似的情况:你会不会因为居住权而驱赶外来者?
一开始不赞同驱赶外人的女主为什么对真相有偏执?
生存重要?
还是人性重要?
害死自己亲人的,是追求的道理,还是自己?
这些问题,电影提出来了,但讲错了。
影片最无趣的地方在于:灾难来袭,丝毫没想过远离城市坍塌危险、探究灾难原因和寻找无灾地区,而只想着在废墟里苟活,并且丝毫没想过政府这种更高层面组织的讯息,这难道是韩国人的性格?
他是一个身份造假,真实身份甚至是一个敌对阵营的家伙他是一个道德水准极差,为了利益可以毫无底线的怪物他是一个擅长使用暴力、擅长用洗脑手段来控制群体的阴谋家
《混凝土乌托邦》里一张看似甜蜜的全家福令人不安的是,当我们面对资源极端紧缺的环境,好像真的会接受一个这样的领导。
或者说,我们真的会像剧情上说的一样,选择一个这样的人领导我们。
因为我们手段不够狠毒。
我们不敢挺身而出。
我们会被道德、善良束缚。
我们没法面对公众去很好地表演一个强者的形象。
这都是韩国电影《混凝土乌托邦》提出的问题。
这些问题今天还在深刻影响着每个人。
这个电影还提出了这样几个更贴近当下的问题。
当整个城市轰然倒下,只有你家的大楼安全无忧。
但是小区资源有限,你会和隔壁小区的人一起分享共渡难关吗?
你会赞成用资源换取和平,还是形成小区攻守同盟拒绝一切外部求助吗?
《混凝土乌托邦》就是这样一部极具社会寓言感的韩国科幻电影。
钢筋混凝土的首尔突然轰然倒下。
变成了一个废墟中的新世界。
在这个世界里,阶级分化、社会不公和人性挣扎都被夸张地放大,还矗立着的小区,从小中产阶层一跃变成了人间天堂。
隔壁那些富贵小区,社会顶层成了无家可归的孤魂野鬼。
这种对立很有意思的放大了当下现实,虽然住在一个城市,高档小区之外境遇被这个寓意无情的放大了。
电影非常准确的描述了,买房定阶层、买房定终身的当下现状。
电影主要展示了两个主要的矛盾冲突:一是主人公们对乌托邦世界不公的反抗,二是在这个过程中,他们自身的人性挣扎和分化。
这些矛盾冲突在电影中交织在一起,形成了冲突强劲的剧情。
看起来视觉特效和美术效果上也做得非常出色。
电影中的场景设计、服装设计和视觉效果等都为这个未来世界提供了强大的视觉冲击力。
一个由混凝土构成的废墟世界看着既科幻,又现实感极强。
但奇怪的是,虽然在豆瓣有7千人观看,但只有6.3的评分。
究其原因我觉得有以下几个原因。
电影给了上述思考,但是没有超出以往的窠臼。
就是在极端环境里,塑造了一个让人比较眼熟的反派。
一个传统的反派,利用群体的恐惧,还有对他暴力组织能力的依赖,邪恶的发展,最终崩盘。
这个在很多影视剧其实都有。
近的有美剧《行尸走肉》远的有诺贝尔文学《蝇王》。
要集体利益牺牲个人道德吗?
要集体利益就要对抗一切外部求助者吗?
这些继续的思考是缺失的。
又按照常规,塑造了一个不那么可信的女主,她按照常规的善良态度,玉石俱焚的姿态,按照剧情套路反对这个反派。
反复地追问男主,你不是那样的男人!
太脸谱化,说教的感觉就出来。
所以我觉得如果拍成剧版。
可以做这样的处理。
还是基于这样的背景设定:首尔遭遇未知灾难,城市毁灭性地变成废墟。
幸存者聚集在一栋坚固的大楼内——这栋大楼就是《混凝土乌托邦》。
大楼的原居民,现在成了一个封闭的社群,他们有食物、水和电力,生活相对稳定。
与此同时,大楼外的幸存者日渐增多,但资源却愈发稀缺。
大楼内的居民开始出现分裂。
一部分人主张开放大楼,让外界的人进来;另一部分人则坚决反对,认为这将威胁到他们自己的安全和稀缺资源。
新的剧情是这样的:
为了解决资源问题,大楼的领导者提出一个方案:允许外来居住者进入大楼,但必须外出获取物资,并在成功归来后得到在大楼的居住权。
这些外来居住者组成了一股“外援队”。
随着时间的推移,外援队不仅在数量上壮大,而且开始与其他幸存者群体建立联系。
他们取得了更多的物资,并逐渐获得了独立的力量。
外援队内部也开始有人提出,为什么要受大楼居民的摆布?
为什么不建立自己的社群?
大楼内部的两股力量逐渐对立,而外援队也变得愈发强大和独立。
观众开始感到,一场不可避免的战争即将暴发。
而这场战争的双方都有各自成立的理由和道德观念,使得观众对未来的期待、悬念和情感代入都变得非常复杂。
把善恶放在一个更极端的情景里去交锋。
我倒要看看,邪恶的人会不会考虑更多理性收益,而一味主张和平的人会不会异化。
这种变化就是去脸谱去说教的剧情解决办法,也会有更多意想不到的新鲜感。
总之片子还是值得一看的,尤其是李秉宪的表演,一个复杂的二乎乎,濒临绝望中年的二次灵魂转化,很值得一看。
先写到这。
说不上有多差,但也真的没有什么亮点。
首先,这种末日生存,秩序重建的电影已经不少了,如果再拍,没有新意的话,就让人喜欢不起来。
这里要表扬李秉宪,其他人的表演显然和他不在一个水平上。
李太突出,其他人都仿佛在片场梦游一样不在线。
如果没有李,不知道还有多少人能看完。
这一部,末日生存是以一栋仅存的公寓为场景展开的,这大概是本片最容易让观众代入的点。
当世界都倾覆了,房子,在幸存者心中是最重要的存在,要誓死捍卫,是一定不能和别人共享的。
因为,和中国人一样,韩国人的房子也是普通人用尽一生的财力换来的,它昂贵,所以不能失去。
唯有独享,才更突显作为主人的优越感。
李秉宪作为主角,因为被骗了房款,所以痛下杀手,一定要夺回属于自己的房子。
公寓里的人愿意视彼此为友邻,也是因为他们都是这所公寓的房主。
这种身份的相同性,使他们可以结成共同体。
后来,因为女孩的揭发,李秉宪的身份被否定,于是人们不再能认可他的地位,要清除,驱赶他。
这个时候,那些人忘了大家一起努力争取生存下去的经历,只因为他不是房子的主人。
李秉宪这时的演技达到了一个高峰,因为他的角色是那么看重他的房子,他多么渴望拥有自己的房子。
房子,永远是人们心中的痛啊。
这一点,我还是很容易代入的。
我看评论里有说这个导演厌女,我也觉得,因为剧情里三个女性都很让人恼火。
小护士是白莲花,可能是被丈夫保护地太好了,也因为她自认为是护士,所以应该随时帮助别人,这个道理没错,可以她的智商是低的,她给眼镜男送吃的,被李秉宪碰到了,她居然能一点也不紧张。
不仅如此,这个人物的设定和表演始终是缺乏逻辑的,外面已经是天翻地覆了,但是她还在一脸“平静”地问别人,问丈夫,外面是不是有死人?
她好像生活在真空里,完全没有体现出对于末世的一点点担心和恐惧,她没有想过周围的人为了活下去,可能会抢她的东西,会闯入她的家,会伤害她,她好像还是生活在拥有现代健全法制的社会中一样,太不合理了吧。
后面,她和9楼女孩一起去李秉宪家里找证据,以及最后在广场上让人抬出尸体,当众揭发李秉宪,她的行为都好白痴,她对李身上暴力的一面完全没有认知,也对李会报复她和她的丈夫没有任何预案,还导致9楼女孩被李扔下粪坑。
话说9楼女孩这个角色的一系列行为就更没有逻辑了,她既然是已经在外面流浪了一段时间才千辛万苦回到公寓,那么,她一定对危险有了足够的警觉,那么她为什么一定要揭穿李呢?
李虽然跟着她进了她的公寓,可是李也只是言语不那么直接地警告了她,之后也没有任何行动表示要清除她,所以,她主动揭发李,就显得非常欠缺自保的考量,因为显然李的势力比她大多了,而且那个时候,房子是她的,她应该住,可是生存的物资是集体分发的,也就是说,她随时会因为得罪李而没有吃的,这个时候,她没有犹豫,没有恐惧地偷偷闯进李家里的行为,简直太蠢了不是吗?
妇女代表一开始是很支持李的,仿佛成了李的拥护者,后来当发现儿子死了的时候,她突然就疯了一样扑向李,把责任都归到李的身上。
但是稍有理智的话,就可以预见到外面本来就危机四伏的情况下,外出找食物就是有可能遇到伤亡,作为母亲会失控可以理解,但是我认为导演对于她的反应没有给出更细致的铺垫。
护士的丈夫的行为也没有那么通顺。
导演是想向观众展示一对爱人的爱情有多好吗?
要不然他们两人之间有那么多相互不理解,行为上的偏差,但是好像也不影响他们之间的感情,丈夫还是很关心妻子,就是到妻子揭发李之后,自己的生命遇到威胁,差点当场死掉,在他们逃开后,丈夫也依然没有一点点责怪妻子的意思,啧啧,真是一对打不散的爱人啊。
一般这样的电影里,白莲花的角色导演会在稍后的情节中安排他挂掉,但是这里小护士居然是活到最后。
丈夫死了,她立马遇到上另外几个充满善意的人,邀请她加入,还找到了房子,呵呵,太搞笑了吧。
灾难降临的时候,什么社会秩序都将不复存在。
可是命运又总会眷顾一些人,比如皇宫公寓。
冬天里的一点火光先来说最大的败笔,圣母女主。
安全时期,外来人看不起皇宫公寓;现在只有这一栋建筑了,开始蜂拥而上。
主角团赶走外来人很正常。
女主没有想说服住户留下外来人的办法,而是偷摸留下外来人;但凡你装作坏一点,说住户是上等人,使唤外来人出去找东西才可以住公寓,都不会那么气。
(例如《第8个秀》)
救死扶伤?
她是海纳百川等到要找临时代表茬儿的时候,又开始机智了?
所以她的机智分情况。
电影可能也想告诉我们∶乱世先杀圣人,这个道理。
我只能说怪不得韩国男女对立那么严重,你看看这个台词。
最后女主到了一个新的社区,咋,还预备下一季印证了?
公寓体系崩溃临时代表的线埋得不错∶住户会议有人问他是谁,他写自己名字笔画顺序也不太对。
临时代表我觉得作品,还行,中规中矩,获奖?
不太够。
其实,类似的片子都不太讨巧,想在极端条件下考验人性,这本身就是很荒唐的事情,连“主”都说过了,不要考验上帝。
因为,你会发现,都是赤果果的不堪。
人,本身就是动物,天性里头隐藏着动物的原始本能,连法律都规定了“紧急避险”,何必用这样的场景来考验人呢。
本来,就经不起考验。
这场末世的原因,故事并没有交代,只是说,一场大浩劫之后,只剩下这一栋楼了。
逻辑上的硬伤不是剧情想要探讨的问题,完全可以忽略。
但是,一直有一个小小的疑问,除了这栋楼,即便是楼塌了,就没有生存的空间了吗?
这个疑问,故事里头有交代,其实,在“外面”,还有很多幸存者。
让这帮哆哆嗦嗦藏在公寓里头的乌龟,彻底成了一个笑话。
从长远来讲,经历浩劫后,生存是第一要务,首先得想办法解决衣食住行问题,坐吃山空也不是解决问题的办法。
故事的反响并没有达到预期,和剧情本身有莫大关系。
这样一个场景,如何拍好,针对哪个点是很需要导演功力的,况且,半岛的电影,向来以“敢说”闻名,冲着一顿麻辣火锅去的,结果就给一黄桃罐头,你说,这不“非常时期”的非常失望了么。
这下两口偷偷的在房间里吃个罐头,搞得像做贼一样。
而收留的俩住客,也相当的不把自己当外人,这基本的礼仪已经丢失殆尽。
以至于,女主从此圣母。
说到圣母,大概是大刘最厌恶的,所以在《三体》里头,把圣母的危害放到了最大,这种矫情,有时候会害死人。
身为公务员的老公,其实对这一套已经相当熟悉了,老婆要圣母,老公就得拼命。
在这个道德和秩序已经缺失的情况下,妄谈什么“圣母”,是需要付出惨痛的代价的。
所以,老公为了维护老婆的圣母,不惜做了“代表”的马仔。
当赤果果撕开了人性伪善的面具,面具下,不过是一副动物嘴脸。
谁也没比谁清高到哪里。
人在绝境下的求生本能,会把自己变成彻头彻尾的野兽,这一点是不可回避的事实。
我们能做的,大概只能避免这样的情况发生。
至于期待事情发生后人类的自我救赎,这大概是天方夜谭。
即便是“代表”,他本身也不算是个大恶之人吧。
然而,当一切未崩塌之前,他的世界就“被崩塌”了,这样的崩塌,由谁来负责?
当时既定的条框,所谓的文明,也没能解决所有的问题,吃人的野兽,无非是批了层伪善的面具,依然吃人。
“代表”在“乱世”中,找到了自己存在的价值,就有了“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奢望,他会不会为“公寓”战斗到底?
想来是会的。
只是“圣母”降临,谁也无法降服心中的恶魔。
其实整个故事精彩的地方基本集中在前头,以至于吊足了观众的期待,而最后却失去了前头的犀利,让人有了虎头蛇尾的失望。
在当时的情况下,每个人都想着活着,这个是最重要的“大事儿”,理性的去死和极端的想活,大概都没有什么问题。
但问题是,那些想着“理性的去死”的人,打心眼里并不想去死,而是想“活得更体面”,这就多少有点矫情的意思了。
其实呢,这里头的妇女主任,绝对是个“文明人”,她的意思,再明白不过了,但从来不说。
她既不做“理性的死”也不做“极端的活”,这种话,都会给人留下把柄,不如,做个顺水推舟。
“代表”其实就是这样被推到前台的,因为真正聪明的人,向来知道,在这种情况下,所谓的“代表”,不得不做一些脏事儿。
聪明的人,向来不会把自己陷入这样的境地。
但是,在获取实惠的时候,这种人向来不落人后。
所有的一切,都有冠冕堂皇的理由,让人反驳也反驳不起。
除非,逼得人“脱裤子”,然而,即便是脱了裤子,他也是站在“人民”的对立面的,不会得到丝毫的同情。
更有趣的是,在讨论要不要收留“外境人员”时,大家最大的问题,并不是资源配发的问题,而是在之前的“阶层歧视”。
有意思吧,这里的住户,有的是花了一辈子时间才进的小区,之前,他们花了太长的时间,在一街之隔的外面奋斗。
而他们为之奋斗了很久的“幸福小区”,在另外一帮人眼里,只是个“低档小区”,更高阶层的住户,压根儿就看不起这里的居民。
这一条赤果果的鄙视链,在文明存在时,就是这样堂而皇之的存在的呀,为什么没有人提出质疑呢?
而到了这样的绝境后,来拷问别人的灵魂?
故事的最后,老婆的圣母,让无辜的女孩丢了性命,也让自己的老公丢掉了性命,但给人“希望”的是,她被外边的幸存者救了。
在那里,大家没有尔虞我诈,没有图穷匕见,圣母般的生活。
这样潦草的结尾,实在让人失望,口碑崩盘也属于正常。
人类,从来没有体面的活过,揭开“歌舞升平”的粉墨,都是一脸的鸡皮褶子。
巧妙的是,故事里头有两个废墟中的手的镜头,一个放在了开头,另一个放在结尾,求,而求不得的绝望。
2023年9月30日17:55:58(一)韩国影视作品非同小可,韩国拥有非常成熟的商业体制,唯二不足就是市场太小和技术积累不够吧!
正因如此韩国的娱乐圈是一个极度内卷的,只有最优秀的作品才能杀出重围被外国人看到。
(二)韩国日本算是东亚圈里面最先完成工业化、城镇化的国家。
人在资源稀缺的时候爆发矛盾是在所难免的一件事情,这是一个不以个人意志为转移的事情。
而东亚是人数最多资源最稀缺的地方之一,如果秩序崩塌只能带来无穷无尽的混乱。
这时候就需要一个强人站出来形成组织,建立秩序!
(三)一个剧情漏洞就是:正常的小区里面不会储备过多的食物的,如果外面一群人快饿死了,里面的这群人多半也活不了多久了!
这就是就像皮之不存毛将焉附,如果一个和你条件差不多的人很容易就死了,那说明你也快了!
(四)这样的唯住户论组织架构是站不住脚的,起码也应该有几个议员站出来吸收最有竞争力的人口建立组织才行,现行的组织太松散了,他们的共同点就是运气好房子没塌,说实话这什么优势都没用,外面的人以命相搏一个能杀好几个!
(五)这种末日论太尬了,地震而已难道还全球地震吗!
而且不能上网吗?
总不能五大洲都没了吧!
(六)这个代表的“金”姓真是妙啊,恰似朝鲜的国姓(七)人类其实是最特殊的一个生物,人和人的本质是没什么不一样的,一旦遇到灾难了这种平等就能显现出来,这时候如果再想维持旧秩序是不太可能了。
秩序一旦被破坏,原有的荣耀就都什么也不是了!
(八)女主圣母其实没什么好讨厌的,令人作呕的是她作为一个既得利益者还要对男主们的行为进行批判,这就相当于吃饱了饭还要砸锅的人。
自己装一下圣母,代价就是男友为了她跪地求人。
一句话婊子立牌坊装圣母。
她要是想当圣母完全可以出去啊,凭什么为她一个人否定集体制定的决策!
最后小区被外面的人冲进来,真是大快人心!
这时候她竟然跑了,她应该去和外面的人和谐共处啊,怎么跑了呢?
(九)如果结局是女主被干死了,评分一定会更上一层楼的!
但结局好就好在女主没死,这就是告诉了人们一个道理,对于圣母你就得让她冲锋在一线实现自己价值,及比如现实生活的环保少女就得送她到日本福岛治理核废水。
(十)电影里面的“反派”:① 大灾难:在灾难面前人类的抵抗能力确实是挺脆弱的!
② 高房价:在高房价面前,一部分人得一辈子为了这一套房奋斗终身,还有一部分啥也不干就能够逍遥快活,导演可能想表达贫富差距吧!
③ 人性劣根性:当资源稀缺、非此即彼的时候,自私、仇恨、抢夺、暴力各种行为应运而生。
(十一)人物对立,电影是没有对立硬要制造对立,各个角色的立场和动机显得很呆板,尤其是女主这个没事找事儿的对立让人看的尬的不行!
(十二)总结:电影给人的感觉就是想表达一点复杂深层次的东西,但却发现根本没用那个功力。
前期的渲染铺垫全都成了用力过猛,最后啥也没表达出来。
这种表现手法像极了日漫美剧里面的某些片段,先画一张饼,如果有吸引力看的人多就往后拍,剧情逻辑什么的就都全顾不上了。
也像极了国内的烂尾楼,一开始规划特别好,等到交了首付了就开始摆烂了,如果接盘人没来就烂尾了!
(十三)电影没有表达出什么深刻的哲理,也没什么值得深思的东西。
看的时候精神紧张一下,看完之后就感觉什么意思都没有了。
这种感觉就像快餐一样,很爽,能吃饱,但没什么灵魂。
虽然都说女主白莲花…但是为啥不能允许这样的人存在呢,只是一般这种极端理想主义的人被放在女主的位置上是“不合适的”,但是你能说就没这种人吗?
可能她就是被保护得很好,就是这么圣母,因为她看不到真实的艰难残忍的时候,想当然觉得人不能那么没有人性,站在道德的制高点俯视别人,旁观看着多少有点烦人,但这其实没啥不合理的,所以后面当她真的看到真实和暴力的时候,这个暴力伤及她真正关心的人的时候,她才开始怀疑自己是否有资格活下去,才是她的开始吧。
李秉宪肯定是最丰满的人物,没有绝对的好和坏,顺着被“推到那儿了”,那索性就随着别人喂到嘴边的饭咽了下去,人性的自私贪婪,忘乎所以,又还有一些良知的挣扎和怯懦而生出卑鄙的时刻,演得真好。
朴俊叙的角色其实我觉得也没有很糟糕,就是一个向往温暖生活的普通人,缺乏主见但也善良,关键时刻会更在乎自己而显得有点自私,一边怀疑自己一边又说服自己显得摇摆不定。
电影毕竟篇幅有限,对人性只能做浅层讨论,不然人性之复杂能是2小时能说清的吗?
能引起一些思考就不错了。
“听说公寓的人都把外面的人抓来吃”。
北韩:勿cue谢谢感觉好看的电影越来越少嘞,没啥尿点就很可以了hhh
《混凝土乌托邦》就是一部简化版的《寄生虫》,社会学意义上的“生存游戏”。
但是它很显然比不上《寄生虫》的感染力,因为它太多的指代,而太少的故事。
因为一场灾难(地震?
),某地区只剩下一座孤岛般的建筑,然后这个建筑成为了幸存者们的“乌托邦”。
在快速完成几项外来冲突之后(黑市、蟑螂、失火),进入了民主决策阶段。
首先选举出了一位木讷寡言又缺乏主见的首领,做了些毫无意义的交谈,然后很快开展第一项行动:驱逐外来者(也被称作蟑螂),也就是那些没有房屋产权的租客或者访客。
这一项行动直接引发民众暴动,外来者与护卫队打成一团。
经历了一场血雨腥风的民众战争,驱逐行动取得了暂时的胜利。
木讷首领展示出刚强的执行力。
接下来是规则制订。
包括宣布居民公约,禁止出入,多劳多得;成立反恐部门、补给部门、维修部门、医疗部门、清洁部门,看上去各司其职,各尽其责,如此美好。
首领与一群男丁组成武装部队,开始外出四处觅食,包括捡拾废墟里留存的食物,抢夺超市里的存货,与其他幸存者队伍武力冲突。
因为首领的强力领导,本部落获得了空前的物资繁荣。
可是,繁荣表象下,潜藏着不安的因子。
部落的暴力行径遭到反噬;有妇女和幼童从暗道回归,被几户人家收留。
最关键的,还有首领隐藏的阴暗过往。
就在男主成功发现一间库存丰富的超市同时,女友也发现了首领的杀人秘密。
电影冲突开始趋近高潮。
最终,被质疑的首领、闯入的外来者和部落居民展开了激烈混战,年轻情侣却在混乱中悄然离开,像一滴水那样,落进浩瀚而悄然的流浪者当中。
全片看下来,是一个还算完整的套路电影。
其中自然有些讽喻和指代,比如对飚高的房价的指责,对各种高息贷款的呈现,对公寓内外居民对立的展示。
放在精彩的韩片当中,自然算不上什么亮眼之作。
而且因为多指代、少故事,加上主题也相对浅薄老套,并无太多的新意和深度,聊可一看。
所谓人性的光辉是在大义面前的光辉,是在极端情况下还能够舍己为人,甚至不惜付出生命的光辉。
影片在灾难之后其实还是面临生存资源匮乏的问题,从常理判断居民们构筑的小政府是正确的选择,也是在这种条件下能够维持公寓正常运转的唯一办法,否则各自为战只会被更快的逐个击破,将一部分人驱逐实则是为了保住物资的无奈之举。
片中女主其实没有直面过关于生存的所有问题,比如寻找食物,水源,与想要侵犯领地人的争斗,所以她的善意才会让人产生“圣母”的想法,因为某种程度上她现在所拥有的东西都不是靠自己争取来的,是在将他人用生命换回的物资来填补她道德上的缺口,所以这谈不上舍己为人,更谈不上大义,说她分出的是自己的口粮,其实这点挺可笑的,如果没有搜索队他们连计划经济都做不到,只能在房子里饥肠辘辘,垂死挣扎。
做人性的选择不是不行,但是请不要将想活着的人拉下水,毕竟有理想主义就有实用主义,可以选择生存也可以选择死亡。
如果可以我会这样写,李禀宪没有推小女孩到死人坑,而是被驱逐出小区,小区陷入群龙无首的状态,资源很快就被用完,这时爆发外部人员入侵的危机,小区被占领,食物被抢夺,男二死于保护女主,垂死之际看见女主和小女孩被外部人员侵犯,这些是很可能发生且能预料的事,圣母石膏像在女主被侵犯时碰到,从高处坠落,最后砸向了男主的头颅。
本想写短评,字数超了,索性发在这里留作纪念。
末日求生准则:1、争取第一批死。2、远离人类,不要同情任何人。3、有幸遇到心软的好心人,赖上他们,讹上他们,吃掉他们。4、全靠自救,不要指望官方救援
第4215-现在城里人已经不会种地搞水利,也不懂集体劳动,只有不断夺取,直到死亡。而且韩国太小了,一方有难,无人支援。发现男二朴叙俊长得跟《想见你》男二施柏宇很像啊,特别是片里留这个发型。
朴叙俊演得很好,故事情节相对俗套,不过剪辑不错,电影后期紧张感营造得很好
2:10:06
真实的金焕卓被毛世范杀了,毛世范的杀人动机是自己买房子的钱被金焕卓骗走了。金焕卓在自己家里当这母亲的面被毛世范杀了,金焕卓的尸体被藏在了冰箱里,之后毛世范就成了金焕卓住在皇宫公寓里。当金焕卓的邻居回来后戳破了毛世范的谎言,也因此被毛世范扔进了悬崖下的废墟里。毛世范最后被别人闯进家里杀了。金珉圣也是被闯进皇宫公寓的人给杀的。朱慏和最后活了下来,虽然她有点圣母,但是她的底色是善良的,她是站在了弱势群体的一方。这部影片也体现了领导者的重要性,群龙无首之际就是容易被敌人攻陷的时候,没有主心骨怎么可能抵抗外敌成功?“皇宫公寓”里面的按劳分配的法则,让我第一时间想到共产主义。但是影片没有表现出世界末日的那种恐惧和压迫感,也没有表现出乌托邦的美好,讲了很多但是和没说一样,没有深挖人性,有种浅尝辄止的感觉。
这个故事其实拍得还可以,有很多有趣的镜头,李秉宪的影帝级别表演,不太好的是,其他角色并没有很鲜明,影片对于末世的探讨也比较浅,或者说是少……
很直白的社会寓言,但到底是什么样的灾难造成了一个不得不为了生存各自为战的世界,丧失秩序和道德底线之后,人类的出路到底在哪里,这些东西影片都没有给出答案。比较有趣的是李秉宪演的这个人物,带着杀戮原罪和救世光环,逐渐进入了独裁者的角色。
故事挺好的 换给美国拍可能男女设定会调换 也许更有意思 圣母婊真的真的很减分
末日、人性、生存……类似题材的电影已经看了太多太多,感觉就连一向工于“设计”的韩国人也拍不出什么新意了……
抽空背景的寓言故事,更多是一次人性的探讨。其实核心跟很多末世片或者僵尸片类似,极端背景下,诞生新的秩序,并会得出很多让人深思的观点。但这样的故事,最终还是要回到一个很正向的解决上面,要给人希望,并去证明,人为什么是人,以及,人,还是要当个人。
看它高楼起,看它危楼塌。
有句话还不错,适合打工机器共勉。“无论做什么事,不必自责,也不必自豪”。
连续看了三部青龙奖获奖韩国电影,都非常能打。其中两部是韩国今年唯有四部不亏本的电影。这个混凝土还是比一出好戏要强吧。
人性是最不值得考验的,当自己真的面临到末世那天也许也很难做出正确的抉择,只希望永远不要有那天的到来吧。
够狠
李秉宪在其职业生涯中展现了其难得一见的韩式演技!——评分怎么这么低了,不至于吧,不过圣母人设的确是讨人厌 ——算了算了改四星吧,挺完整的一个工业电影。怎么突然间就目睹了韩影的衰落呢?
难评
肯定会想起一些,但是对于人性的复杂完全没有写出来啊
垃圾 圣母 两分全给李秉宪
如果没有李秉宪,估计没几个人想看,剧情真的很一般,女主是最大败笔。灾难面前,活着才是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