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小人生

Downsizing,缩身,缩水人间(港),谁缩小了我的老公(豆友译名)

主演:马特·达蒙,克里斯托弗·瓦尔兹,周洪,克里斯汀·韦格,罗夫·拉斯加德,英洁德·埃格伯格,乌多·基尔,索伦·比尔马克,杰妮·霍蒂谢尔,杰森·苏戴奇斯,玛莉贝

类型:电影地区:美国语言:英语年份:2017

《缩小人生》剧照

缩小人生 剧照 NO.1缩小人生 剧照 NO.2缩小人生 剧照 NO.3缩小人生 剧照 NO.4缩小人生 剧照 NO.5缩小人生 剧照 NO.6缩小人生 剧照 NO.13缩小人生 剧照 NO.14缩小人生 剧照 NO.15缩小人生 剧照 NO.16缩小人生 剧照 NO.17缩小人生 剧照 NO.18缩小人生 剧照 NO.19缩小人生 剧照 NO.20

《缩小人生》剧情介绍

缩小人生电影免费高清在线观看全集。
一项伟大的新技术被科学家们发明了出来,通过这项技术,能够将人类缩小到仅5英尺那么高,这也就意味着,人类将因此消耗更少的资源,获得更大的活动空间。保罗(马特·达蒙 Matt Damon 饰)和奥黛丽(克里斯汀·韦格 Kristen Wiig 饰)是一对深陷贫困之中的夫妻,为了享受更好的生活,他们决定去接受缩小实验。哪知道就在实验即将进行的前一秒,奥黛丽竟然反悔了,只有保罗一人缩身成功。 刚开始,对于变小的保罗来说,一切都是那么的新奇,他住进了专门为缩小人所建立的社区之中,有了前所未有的全新体验。但随着时间的推移,问题逐一显现,小人的社会和大人比起来,并没有好过到哪里去,更糟糕的是,保罗和妻子因为身形的巨大差异,感情出现了裂痕。热播电视剧最新电影最好的朋友地下凶猛妖精的尾巴:百年任务放学后联盟空气梦之安魂曲食人狂魔夜宴家族纽带第二季奇妙萌可孤味摩登家庭第九季牵手向明天我们都还太年轻2:下一秒生而为狗我很幸福妆心记仙履奇缘3:时间魔法法医秦明2清道夫咏春大指挥家:弦上的真相台妹向前冲PlayPlay昴宿星团克莱门汀逃亡篇哆啦A梦:大雄的金银岛十二猴子第一季保镖帕姆与汤米前提九龙笔之神兵觉醒超时空富豪鼠来宝

《缩小人生》长篇影评

 1 ) 人缩小之后呢?

“缩小”人生其实很像现在很流行的“低欲望生活”:地球资源面临枯竭,我们应该采取节约、降低欲望的环保型生活。

片中的男主正好也面临着生活困境,无法负担生活中面临的一些需求,比如买房,那么“缩小”就成为了他应对人生危机的一个出路。

缩小之前,男主夫妻俩围绕缩小这件事进行的一系列考察、包括现有资产可负担的缩小生活的水准,可以买多大的房子、可获取的生活环境、医疗保险条件怎么样,包括已经缩小的朋友前来现身说法,都在将剧情推向一个矛盾的集中点——缩小。

缩小后的生活看起来这么棒,那么一定存在着缩小后才能发现的问题。

但对那些问题的“期待”停留在了妻子放弃缩小后。

因此,对男主来说,缩小后面临的最大问题已经在这里出现了:离婚或者说孤独。

男主获得了缩小的人生,但失去了缩小的原动力——家庭。

如果说男主缩小前,电影还借酒吧里的路人男对于缩小人是否交税、是否享有投票权等提出疑问的话,那在男主缩小后,这些问题就都不再涉及了。

越南人权斗士、乌托邦构想、环境问题互相割裂地在片中出现,虽然这些问题都被男主和女二的感情关系勉强串起来了,但又很难说服我的是:为什么这些事情必须要共存在一个以“缩小”为主要事件的故事里?

缩小是一个树洞,确实让人感到影射了一种心态,某种渴望,包括有的地方也很幽默,比如男主楼上的邻居在和男主短暂地接触后就认为“这个家伙什么都干不成”,比如男主缩小后,从原来世界寄出的婚戒送到了他缩小后的家里,但这个时候他的妻子已经离开了他。

只不过,故事在男主完成缩小以后,就没再讲缩小的事儿了。

 2 ) 让人迷惑的豆瓣评分,但别错过了

刚看到这个豆瓣评分5.4分的时候,还是有点犹豫的,但是马特达蒙作为主角,主观上还是略微提升了一下预期的评分。

下午标记完想看,晚上就能看了,这点很开心。

开始实验室(开头的配乐挺好听https://music.163.com/song?id=5114005&userid=98966791)的那个装置,我以为是个火化炉,结果是个“微波炉”(后面陈玉兰照顾的那个生病妇女的丈夫就是因为操作人员没取下金牙,头爆炸了,这特么不是微波炉是啥,好吧,这只是个吐槽点)。

总之,在药剂和“微波炉”的双重作用下,实验成功了,可以缩小动物了。

看到这里联想到刘慈欣短篇小说集《时间移民》里面的《微纪元》篇,把人类缩小,减少能源消耗、环境污染,保护地球,从科幻的角度来讲,是个大胆又棒的题材,我理解不了5.4分是怎么来的。

接下来是缩小技术对社会的影响了,有一批人通过缩小技术去了隔离的“乐园”,男主保罗在“小朋友”的劝说及生活的压力下(换个大房子,不堪重负啊,贷款被拒了),参观了“乐园”,乐园仿佛是个天堂,人们可以过上奢侈的生活,而代价在正常社会几乎微不足道。

保罗夫妇动心了,变卖家产,准备缩小手术。

有一个场景很有意思,在酒吧举办离别酒会快结束的时候,有个陌生人来问保罗:你们缩小后还是正常人么?

还有普通的投票权么?

你们只是寄生在正常的社会上。

这个问题很犀利啊,微型社会与真实社会的关系与冲突。

这算是一个亮点。

在保罗成功的不可逆的通过“微波炉”浓缩完身体后,他老婆退缩了。

普通人在面对微型化面前的心理冲突显得很真实。

在只有享乐和接线员无聊生活中,保罗迷失了,他不知道微型人活着的意义。

直到碰到了陈玉兰,通过陈玉兰,接触到了乐园的另一面,所谓的乐园里还有贫民窟,还有饥饿与严重病痛,恶劣的卫生医疗环境。

乐园只是另一个社会而已,依然有阶级与贫穷。

在自身艰难的情况下,陈玉兰依旧通过自己的努力帮助别人。

后面到了挪威的伊甸园(最初的微型人社区),伊甸园里人们在研究员的领导下(他已经变成伊甸园里的精神领袖了,这里面又涉及到社会学和宗教层面的问题)将进入地底生活,这又是一个很赞的设想,通过地下的诺亚方舟来对抗世界末日的大洪水。

关于情节的内容赘述完了,回顾一下整个电影:微型化设想,正常人与微型的冲突,微型人的生存状态以及人类的生存发展方向。

电影的科幻元素十足,带来大量关于社会与人类的思考,简直不能更赞了。

缩小人生 Downsizing 获奖情况第74届威尼斯电影节 (2017)主竞赛单元 金狮奖 (提名)亚历山大·佩恩第75届金球奖 (2018)电影类 最佳女配角(提名)周洪第24届美国演员工会奖 (2018)电影奖 最佳女配角(提名)周洪第22届美国艺术指导工会奖 (2018)电影奖 最佳当代电影艺术指导(提名)第16届美国视觉效果协会奖 (2018)最佳电影辅助视觉效果(提名)第89届美国国家评论协会奖 (2017)年度佳片第23届美国评论家选择电影奖 (2018)最佳女配角(提名)周洪第22届金卫星奖 (2018)电影部门 最佳美术指导(提名)这样一部电影,居然只有5.4分,简直不可思议,以后对豆瓣的评分可以有选择性的参考。

 3 ) 老公只有10厘米怎么办?

《缩小人生》中,主角整个人被缩小到了10厘米出头。

于是,爱人忍痛与他分手。

电影还没上映的时候,本片的科学猜想就让我想到了刘慈欣的科幻小说《微纪元》。

如果有一天,全世界的科学家得出一个相同的结论:18000年后,太阳将要发生一次短暂的能量闪烁,届时地球的温度将降到零下110度。

那么,这18000年内,我们需要做些什么,才能让子孙后代存活下来?

这是《微纪元》中的剧情。

面对这样的大灾难,人们想过星际移民,但是可行性太低,凭借大灾难前一个世纪的宇航技术,连移民千分之一的人类都做不到;人们想过移居到地层深处,太阳能量闪烁后再出来,但这不过是拖长死亡的过程而已,大灾难后地球的生态系统将被完全摧毁,人类无法生存。

最后,一位基因工程师产生了一个想法:如果把人类体积缩小10亿倍将会怎样?

于是,12500年后,这个想法变为了现实,人类可以缩小至10微米左右,只相当于一个细胞大小,但其身体的结构完全不变。

他们的体积缩小了上亿倍,生存能力也增强了上亿倍。

比如一听罐头够一座城市的全体居民吃一两年,而罐头盒又能满足这座城市一两年的钢铁消耗。

随后,他们用5个世纪的时间,在底层深处建造了几千座超级城市,每座城市是一个直径2米的不锈钢大球,可居住上千万人。

大灾难后的四百年,他们回到地面,建立起了人类的新世界……《微纪元》毕竟是科幻小说,自然也有不符合科学依据的情节。

但也正是因为科幻小说中的想象力天马行空、异想天开,才吸引了大量科幻迷。

《缩小人生》并非由《微纪元》改编,但是题材、剧情非常相似。

一项技术的问世,使有机物的细胞级的维度可以降低,比例大约是2744:1,可以将一个1.8米的人类转化为12.9厘米高。

这样一来,你能量消耗更小,吃得更少,需要的住房面积更小,一部手机对你而言是一块电影屏幕,甚至以前不敢想的别墅、钻石、游艇都变得触手可得。

《微纪元》中有这样一段话:全球的电视上都出现了一个教室,教室中有三十个孩子在上课,画面极其普通,孩子是普通的孩子,教室是普通的教室,看不出任何特别之处。

但镜头拉开,人们发现这个教室是放在显微镜下拍摄的。

《缩小人生》中,提供缩身手术的“悠闲境”公司,拍摄的宣传片也是类似的手法。

悠闲境的一位业主杰夫在豪宅前做了一个自我介绍,表面上没什么特别的,下一个画面告诉我们,他和豪宅都是2744:1的缩小版。

杰夫有花不完的钱,妻子也不用工作,每天的日常就是打网球、按摩、和闺蜜吃美食,然后去珠宝店采购。

她买了一条钻石手环,一对钻石耳环,以及钻石项链,一共只花了83美元。

然而杰夫假装很“生气”,因为83美元是他们整整2个月的食物预算。

正常人要工作几十年才能买得起一套豪宅,但如果你去做缩身手术,就会轻松许多。

只需要6.3万美元,你就可以在悠闲境买一套至尊级豪宅,庄园等同于6000平米,房子等同于1100平米。

而15.2万美元的资产,在悠闲境等同于1250万美元。

于是,财政紧张的保罗、奥黛丽夫妇决定去做缩身手术。

可是,手术前奥黛丽却临阵退缩了。

就这样,只有保罗一个人做了缩身手术,变得只有10厘米出头。

不得不说电影的想法还是很有趣的,但是口碑并不好。

豆瓣5.4分,IMDb 5.7分,烂番茄新鲜度50%,均分5.7,烂番茄观众指数23%,均分2.1/5。

类似的电影有很多,比如《格列佛游记》《别惹蚂蚁》《蚁人》《亚瑟和他的迷你王国》等,但《缩小人生》选择了最差的那种方式。

首先,电影剧本的问题很大。

电影的剧情简介是这样的:在《缩身》中,亚历山大·佩恩描写了一对财政紧张的夫妇,为了节省开支他们决定“缩身”——把自己变得更小,这样日常消耗也就少多了。

然而在缩身开始前的最后一秒,妻子退怯了,只有丈夫进行了缩身。

由此带来的结果是,迷你小丈夫(马特·戴蒙)与妻子在很多方面开始出现不和谐,夫妻关系陷入紧张。

预告片也是类似的剧情走向。

然而正片中,保罗和奥黛丽仅仅是吵了一架,之后奥黛丽就再也没有出现了,对“夫妻关系陷入紧张”的拍摄并不深入,蜻蜓点水,浅尝辄止。

要么你就把夫妻的矛盾拍好,要么你就去掉。

电影花了40分钟为缩身手术做铺垫,后面就完全进入另一个故事了,断裂感非常严重,感觉前半段是一个故事,后半段是一个故事。

而且后半段关于陈玉兰的故事也没有讲好,剧情混乱,三观扭曲,深度、内涵更是流于表面。

按照《微纪元》的说法,没做缩身手术的叫“宏人”,做了缩身手术的叫“微人”。

小说大概是这么写的,宏人和微人爆发了一场世界大战,看似弱小的微人其实战斗力更强,因为宏人看不见微人军队的调动,而微人可以轻而易举地在宏人眼皮底下腐蚀他们的计算机芯片,甚至带着激光钻头空降到宏人的视网膜上……寥寥几句就打造了庞大而清晰的世界观,冲突强烈,矛盾深刻,画面感极强。

要知道,《微纪元》可是刘慈欣在1998年发表的。

《缩小人生》比《微纪元》晚20年问世,但对宏人和微人的冲突刻画得太浅薄了,除了酒吧里有人说“微人的选举权应该权重更低”之外,几乎没有更深入点、更建设性的探讨。

你会发现,保罗手术前后,除了住了大房子之外,基本没什么变化;而电影后半段的微人生活,和宏人生活也没多大区别,没有多少微人和宏人的互动,浪费了一个好想法。

这感觉就像写作文的时候,开头想要写得很有深度,结果写到一半就写不下去了,最后草草结束,结果得分反而还没有那些常规套路的作文高。

这也是为什么《缩小人生》作为一部试图冲奥(但是颗粒无收)的电影,明明立意很好、想法有趣,反而口碑还不如同类型的商业片。

其次,电影有政治正确的意味太浓。

电影中,保罗身为一名白人,和一位残疾的越南女性谈了恋爱,感觉是强行让他们产生一段爱情戏。

更何况,这位叫做陈玉兰的女性还曾因为政治问题被抓进了监狱,然后越狱后偷渡到美国。

似乎,电影是想告诉我们,进了监狱的也不一定是坏人;或者说,虽然我犯罪、入狱、越狱、偷渡,但我是个好女孩。

这样的女孩也有追求爱情的权利,我们应该给她一个机会,和她谈恋爱、成立家庭。

这种价值观未免有点扭曲了,正如某位明星曾呼吁我国接受难民,遭到网友的严厉批评。

有些极端白左份子,提倡“用身体抚平难民的身心创伤”,鼓励人们和难民发生关系,并将此当做宽容的标志。

这位白左还毫不隐晦地说她和未成年难民们发生关系,说“这没什么好指责的,而是在帮助难民者中已是在践行的实际。

不管怎么说,起码可以给‘寻求保护者们’较近的‘亲密感’”。

《缩小人生》也差不多是这样,其传达的思想太刻意、生硬、强行,甚至恶心。

白种人和亚裔谈恋爱是很正常的,但把这位亚裔塑造成政治犯、越狱、偷渡、残疾、清洁工,而且生活如此艰难还不忘初心去帮助他人,就是矫枉过正了。

设计的痕迹太明显,为了政治正确而政治正确。

除此之外,电影对人物塑造也是如此。

保罗本来是学医的,同时也想成为一名医生,但为了照顾母亲不得不放弃,选择了一份屈才的工作。

他来到悠闲境后,不享受他的大别墅,不享受他那等同于1250万美元的巨款,反而去帮助陈玉兰,帮她按摩脚、背她上楼,帮她打扫卫生,甚至放弃活下去的机会选择和她一起等死。

他放弃求生,转而去帮助贫民窟的穷人,更是圣母、刻意到了极点。

这就无关缩身手术了,无非是科幻外皮包裹的都市片,讲述一个圣母爱上另一个圣母的故事。

去掉缩身的主题也不会有多大影响。

而陈玉兰一副“我弱我有理”的姿态,强行让保罗帮忙治疗室友。

她没教养,保罗帮完忙,她就说累了,要赶他走。

她不懂礼貌,保罗帮他打扫卫生,她还说话很不客气。

她文化水平低,说话粗俗,张口就是fuck,而且她不觉得这有什么问题。

她愚昧无知,不相信科学,和杜尚一致认为科学家是邪教。

尤其是导演编剧安排陈玉兰把富翁家的药、剩菜带走,强行把她塑造成社会底层;她不顾自己永远为别人着想,未免太圣母;她对每个人都很好,然而唯独对男主很蛮横。

只能说导演编剧太恶心了,强行给陈玉兰这样一个人设,然后强行安排保罗爱上她。

陈玉兰根本没有任何值得保罗喜欢的地方,保罗爱上她和“霸道总裁爱上我”有什么区别?

当然,还是有区别的,“霸道总裁爱上我”最多无非是高富帅爱上普通女生;像《缩小人生》这种,千万富翁爱上身为清洁工还残疾的越南难民,讲真,晋江文学网都不敢这么写。

前段时间,《星战8》让女性亚裔和男性黑人组CP,我以为下一部顶多拍个信仰伊斯兰教的女性亚裔难民和做过变性手术还吸毒的女性黑人谈恋爱,没想到《缩小人生》比我还狠。

我还是太年轻了,年轻限制了我的想象力。

难怪设定如此有趣,口碑却全面崩塌,毕竟为了政治正确也是碧莲不要了。

 4 ) 缩小人生去fxxx越南妹?

很失望,可能你们不懂我的失望,这不仅仅是我对烂片的愤怒,这部电影更是对我以前美好幻想的践踏!

因为缩小人类这个想法,我在小时候就幻想过,一粒米粒就够一群人吃很久等等很多有趣的想法。

终于这个电影出来了,我激动不已,我小时候的想法被拍成电影了!

虽然没有第一时间看,但一直惦记着,终于有空看完了这部电影,但!

这拍得特么什么鬼!

直接剧透吧,没什么好看的。

整部电影就是-人类发明了缩小术-主角缩小了-主角离婚了-主角找女人了-主角去party了(耗时耗力拍了个这么长的party神经病)-主角看上越南妹了(神特么越南妹)-主角黏着越南妹了(马特你堕落了呀)-主角fuck越南妹了(饥不择食?

)-世界要末日了(神特么突然的世界末日说)-主角要进避难所了(拔D无情?

)-主角又出来了(意不意外惊不惊喜)-主角回贫民窟和越南妹幸福的一起做慈善了(结局了看不出主角的喜悦,马特你被绑架了就眨眨眼)这拍的啥啊?

这么好的题材导演你是没东西拍吗?

你是拍着拍着突然对越南人产生了兴趣了吗?

这电影前中后有个啥联系啊?

导演你想说啥啊?

实在不知道拍什么看看别人的【格列佛游记】嘛,多拍下有趣对比场景,弄个喜剧片也好啊。

但导演偏要装深沉,前期探讨下人类缩小会引发的社会问题,中期又专注于中老年人的感情问题,然后又对越南妹产生浓厚兴趣,最后再对地球环境呼吁。

哎呀乱七八糟的啊啊啊啊不想说了。

 5 ) 【有剧透】借生物技术建乌托邦、把男主放进去观察人性的一部大杂烩

主题不是小人国童话,也不讲夫妻生活。

这部电影更多是给观众提供一个新奇视角,并尝试探讨科技和人性的观点。

从多个角度展现了这项技术可能导致的利弊,还算是比较客观。

不过其并未详述人体缩小和微型社区的逻辑可行性与细节。

例如日用物品是小人制造的还是普通工厂造的,还是用类似技术缩小的?

在野外如何抵挡飞禽猛兽甚至昆虫的袭击?

食物的形态是否发生变化?

这可能对于影片内核来说不重要,但稍微削弱了现实感。

个人认为缩小后的所谓便利与节能省空间,都需要依托于正常形态的人的生产和社会运作。

那个酒吧里的人质疑缩小后的人对经济的贡献,以及与之挂钩的生存权、话语权。

其实任何社会都会分化、产生各种问题,这些都不是简单的一个“变小就能更宽裕”能解决的问题。

从这个意义上说,本片也算是一部反乌托邦的电影。

另外,该片涵盖了很多话题但没有深入展开或定论。

如,约占全片10%的生态、10%生活压力、10%偷渡和贫困、10%越南政治、10%爱情(这段剧情总有种蝴蝶夫人的感觉,现在回想片中确两次出现蝴蝶),最后猝不及防3%末日论和2%方舟计划。

这个计划在片中得以实施,只是这场人类生存迁徙竟显得有些草率,可能也是缺少细节所致。

观感由“cult”神奇地变成徒步上坡、走11小时、需要“keep yourself hydrated”的hiking club。

注意事项不事先跟男主说一下?

基本在所有话题上的倾向都很模糊,除了反复批判越南政治事件滥用缩小技术。

试图思考本片中心思想到底是什么,发现杜桑的这句话不经意概括了全片剧情: “Nothing ever works out with this guy.” 这部电影就像是男主Paul的一段旅程。

所以Paul为什么总是没办法顺利获得他想要的结果?

或许是他不了解人性。

他对Ngoc Lan说要看大局,他也常为心中的良善同情所驱,去做一些并非自己真正愿意的事情(且不论做这些事是否真的有意义)。

但更多的人其实是像杜桑、Ngoc Lan和他前妻那样,在生死面前还是会看得更近,然后选择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苟活着。

在与前妻一起听缩小前的注意事项时,两人都有犹豫,他也不是100%愿意,却还是坚持去做了。

临阵脱逃的妻子告诉Paul她因为没有遵守承诺觉得愧疚难受,但又发现自己只是为了让Paul高兴才选择去缩小身体,所以她决定要为自己考虑。

对大多数人来说,being selfish is the only way out.男主和杜桑兄演得不错,让人信服、理解;后期的女主演得是有电影感的,但就是不想听她叽叽喳喳¯\_(ツ)_/¯虽然她在飞机上说那句话挺对。

 6 ) 乌托邦只是另一个现世,你的眼睛决定了你的人生

无数的作者都尝试探讨过一个乌托邦的世界。

缩小人生创造了一个新的小人国社会,西部世界创造了一个区别于现实社会的游戏世界,还有众多的电影,类似诺亚方舟的外星球,外空间,游戏类的虚拟世界,各个时代点的古戏,甚至是饥饿游戏类的架空空间。

创始人可能基于拯救人类或者开创理想国度的崇高人物,也可能是为了一己私欲、权欲熏心的反面人物。

只是这个乌托邦世界无一例外,最后都会演变成如现今世界一样的地方。

在这里仍然会有自私自利的人,会有乘机捞金的人,会有舍身取义的人,会有平凡善良的人…所有的故事,所有的角色,可能换了个马甲,换了个方式呈现,但终点都如此的相似。

我们幻想远离的地方,最终还是活成了现世。

因为这就是人性,只要是人组成的社会,就会成为这个样子。

不在于是哪个皇帝或者哪个领导带领,也不在于哪个民族或哪个种族。

这其中的形式,道路和时间可能不同,可是把这置于无垠的宇宙和无限的时空就会发现,当这个开始的点和结束的点,无限缩小,一切都是虚空。

人的一生也一样。

生的那个点,死的那个点,就像一条线上的两个点,不断放大看,你会看到各种起伏,不断放大到某个时间点,你还可能被汹涌的情绪淹没。

但是如果你缩小这条线,不断的缩小,就会渐趋一条直线,甚至一个点,一个无限小且趋向无穷的点。

所以,一个人的起点和终点,不同的命运轨迹,如果学会抽离和无限缩小,你就会发现不那么重要,最后剩下的只是你装在心里的记忆和情感。

而你装了什么样的记忆取决你的眼睛和思想。

所以一个人的思想就决定了他过了一个什么样的人生。

有一句话可能大家更熟悉,人生是由30%发生在你身上的事情和70%你如何看待和对待这些事情决定的。

其实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换一个对象,换一个环境,甚至换一个乌托邦的世界生活,并不会改变你的状态。

只有真正改变了看东西的思维和角度,才会从本质上根本改变。

我认为,幸福和豁达感是可以培养的,而方法就是锻炼你的眼睛。

你的眼睛要像是最先进的摄像镜头,可缩小和可放大,敏锐地去捕捉那些转瞬即逝的瞬间和情愫。

我自己想到了一个原则:see greatness from the smallness, see smallness from the greatness.(从细微处看到伟大,从伟大里看到微小)如果要进一步阐释,那就是:从平凡的生活感悟细小的幸福。

从普通的凡人看到伟大的闪光点。

从伟大的人物和故事发现细小的脆弱与人性。

从宏伟的大自然里发现细碎的感动。

而看到的越多,感悟得越多,你会发现你看到的自己的那条线在不断的缩小。

你的人生,像无数的故事,小说,电影,他人的人生一样,万变不离其中。

于是你变得开阔了,不再汲汲于命运,不再困顿于改变他人和影响他人。

这时你反而更自由了,更能真实地活在当下了。

 7 ) 自杀式的诺亚方舟和保罗的找回自我之路

电影缩小人生中,缩小人原住民集体搬到地下的洞穴中,完全与地上隔绝,根本就是一种自杀行为。

1、搬到地下的决定是科学家乔根基于一个科学家团体的分析结论而定的,而科学家的预测年年都有。

这个分析团体有着26个诺贝尔奖获得者,由细菌学家,环境学家等科学家们组成,由于南极甲烷导致冰山融化事件,他们得出人类即将灭绝的结论,也就是他们说的物种大重启,他们要把所有的原住民都迁移到地下,以便继续进行研究和保留未来的人种。

搬到底下是多年前就已经开始的计划,由于甲烷事件,他们觉得时机成熟了可以行动了。

科学家乔根说这话的时候是包含着感情的,并且它的妻子非常坚定地支持他。

但是对于船上的几个人来说,这科学家夫妇的话似乎并没有激起太大的波澜,保罗除外。

科学家乔根认定人类即将毁灭2、在原住民当中小罗尼多次亮相,在原住民晚饭上小罗尼的嘴角伤口表明他已经患有某种疾病。

而这在之前的片段当中有所预示。

邻居杜尚说小罗尼全世界把妹,迟早有一天会得md而死。

若这真的是md之类的病症,对于封闭在地底下的一小群人来说,传染和爆发将是致命的。

杜尚的预言

小罗尼嘴上的伤3、最后在飞机上,玉兰和保罗的对话,玉兰说,“现在你知道从电视机中幸存是什么样的感觉了?

当死亡即将来临的时候,你会更加注意的观察周围的世界。

”这句话的意思,玉兰直接把进入底下等于成死亡。

4、从一个避难所、保留物种的项目来说,准备并不完善和严谨。

怎么能连回到地面的出口都不留?

缩小人原住民全体进入到地下,然后封锁入口,有去无回,这并不是一个科研项目的常规操作。

他们并没有在地面上留下联络人员,没有给自己留退路,就算再完美的系统也应该有补救措施。

这群人是否对自己的科研水平和生存能力太自信了,行为确实非常疯狂。

并且这个项目的启动,世界上并没有媒体或者机构知道,缩小人原住民相当于是从世界上静悄悄消失了。

不过可以想象到世界灭绝的言论一旦传播,会有非常多的人向保罗一样想要加入他们,这一小部分人与其说是想要去世界的火种,还不如说是他们只是想要给自己留一条求生之路。

从人员配置和动植物样本来看,这并不是诺亚方舟,传说中的诺亚方舟是精心挑选了各种各样的物种,是确实为延续物种来考虑的,而原住民们凭什么认为自己是能够成为繁衍出全世界人类的火种呢,此时的缩小人原住民已经不同于当初的那个科研力量团队了,当年他们正值壮年,是缩小实验当中幸运的成功品,但是现在他们当中的大部分人已经到了中年甚至老年,年轻人只占少数。

并且年轻人中有个像小罗尼这样的,生活习惯并不是很好的年轻人。

地底下的医疗条件、资源储备是否真的能够支撑他们的生活?

单从可见的状况看来是不行的。

保罗最终放弃进入地下是明智的。

保罗想跟着原住民一起到地下是因为,吃饭时原住民们we are ready的齐声呼喊,受了大家气氛的感染,所以想跟着到地下去。

保罗有一种渴望实现自我的强烈愿望,因为他到目前为止的人生经历都比较离奇,离了婚,缩小了,然后遇到了一些他之前根本接触不到的名人,所以他觉得这是冥冥之中命运在推动他要去加入这么一项计划。

保罗想跟着原住民到地下去。

其实只是一种情感的冲动,而为了这个冲动他要做出的代价是放弃他的朋友和爱人陈玉兰。

当保罗告诉其他三个人他的决定时,反应都是反对,并且他的邻居还有康德拉,都稍有讽刺地告诉他,不该跟着那些人去,那些人都是疯狂的人。

而保罗最后放弃的直接原因是,他发现到底下的旅途不会那么轻松。

一个小细节是在保罗询问的那个哥们友好地告诉了他接下来要发生的事情之后,那个哥们就大踏步的往前走了。

保罗还并没有在原住民当中建立起亲友小团体,也就意味着保罗在原住民当中不会获得像现在的邻居现在的爱人这样的帮助,并且进入底下的许多细节他并不清楚,他很莽撞地没做准备就决定加入了。

他将会是孤独的,他要靠着自己去面对拯救世界那一切。

其他的三个人为什么不想进入洞穴?

首先玉兰是一个表达非常直接的人,她的理由是她想照顾真实的生活中的朋友,比如说在贫民窟里那些朋友,才是真正需要关心的人。

玉兰不会不经告别就抛下老朋友,她还会回到他的那些朋友当中去。

而杜尚,他是一个精明的商人,杜尚的价值观很明确,他认为人缩小是为了获得物质,是为了享乐的,他从一开始就没有觉得把自己缩小是为了保护世界保护地球。

他还有着一套跟他家人合伙倒卖奢侈品的商业计划,所以他怎么可能进到一个封闭的洞穴中,没有高价值的物质需求,也没有大人世界的供给,地底下的乌托邦和绝对风奉献精神是不适合他的。

康德拉和杜尚是同一类人,康德拉没有很明确的表态他自己的观点,但是可以确信的是他绝不会离开他的船,他不会去一个没有海洋的地方。

这三个人对自己的定位,还有对自己想要的东西是非常明确的。

而保罗就是这么一个,没有定位好自己人生,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的人,所以才会容易从众。

刚开始时候由大变小很大概率原因是因为他老婆想换大房子而手头拮据,老婆的需求就是他奋斗的方向。

在变小并且离婚之后,他一下子失去自我了,直到遇到玉兰。

玉兰,非常坚定的,态度和信念感染了他,也许这就是她爱上玉兰的原因。

那么在遇到了这一群狂热的原住民之后,他又被吸引住了,他认为这是一个可以让他实现自我的渠道。

玉兰问他你有没有想清楚自己是什么人的时候,他有明显的犹豫。

他只是有一种冲动的心理,就是看到大家想这么做,那么他也想去做,他觉得跟着这样一群人就能找到自己该走的路。

保罗刚开始能够被玉兰吸引,就是因为他有一颗想帮助人的心。

他看到了玉兰的腿很不灵活,就很自然的想要提供帮助,这是他们认识的一个起点。

就像玉兰说的,他就是一个普通的好人,而保罗他自己刚开始并没有意识到这一点。

保罗之前只是像个咸鱼一样过日子,玉兰一眼就看出了他普通且乐于助人的内在属性,保罗直到在走入底下洞穴的时候才意识到。

保罗是冲动的。

他都没有明确自己适不适合做这么一项有挑战性的工作,他其实并不了解原住民,那只是他认识原住民的第二天,然后他其实也并不知道,到地底下去与世隔绝到到底需要付出什么?

这些他之前都没有考虑过。

最后他坚定的回到了玉兰的身边,回到了现实世界当中。

在飞机他会庆幸自己站在了地球大多数人一方,他后来在最后为贫民窟的人服务的过程当中,他也明白了,自己做的选择是对的。

其实,全世界一起缩小身体,才算是拯救了世界。

当缩小身体只是个人的行为,或只是一小部分人的行为时,只不过是自救罢了。

上图是在保罗和妻子没做出缩小决定之前,他先一步缩小的邻居说的话。

那么已经迁入地底下的缩小人原住民就成了薛定谔的猫了,生死都尚且未知,更别说拯救世界了。

就算要实施迁入地下也为时过早,世界根本就还没到毁灭的那一步。

 8 ) 以为是喜剧,结果文艺片

这片给7分,马特呆萌的选片题材都蛮好的,除小李子以外电影第二人……这个片其实是编剧的锅,题材很大想表达的很宏观,但是拍摄出来就出现了很多突兀和断层,想表达的很多,但是都没有表达好,主次不清,造成混乱【想表达环保,科技,人类延续,婚姻,爱情,友情,乌托邦……】结果就是高开低走……其实我是带着看喜剧的心来的,但是没想到是我最讨厌的文艺片说几点印象深刻的①马特呆萌代表的是“逃避主义”,没钱买房就去缩小;老婆离婚就约会单亲妈妈,其实根本无爱;地球灭绝进入乌托邦隧道;最后进入隧道一听徒步爬坡11小时,立马跑出来,并不是他意识到了什么,而是要走11小时走不动啊……②前妻代表“自私主义”,眉毛都剃了一半了,丢下老公跑了,婚姻里面的宣誓呢?

说是为了老公其实是为了小人国里面的豪宅……但是后来又舍不得朋友,我觉得不是 ③越南女友代表“现实主义”,活着,忍着,有博爱,有善良,能游行抗议,能坐牢吃苦,能偷渡活命,能单腿工作,能偷拿东西,能救助更底层的弱势群体……其实一直是夹缝里面求生存的代表 八个fuck主义大家可以了解下,男性啪啪啪有不同需求,不是都是爱……另外我觉得演员很好,女性除了脸还有很多其他的,而肤浅的人只看脸,建议出门左拐去看angelbaby的电视剧④邻居杜赞代表“商业主义”,这个邻居好面子,真诚,真实,对于送玫瑰花礼物的呆萌立马表达出好感,看呆萌打扫卫生又偷笑,回头就想办法拯救他,做着倒卖擦边球的生意获得财富,最佳男配送给你⑤最后村庄的村民代表“乌托邦理想主义”,这些人是我最不耻的,还延续人类基因,一个个又老又丑又怕死的怂蛋最后一个爆破,掀起全剧高潮弹幕

 9 ) 《逃跑人生》---这个中年男人他又退缩了

两星全部给这个设定。

开始以为会讲缩小世界与大人世界的冲突;后面以为会讲虽然人变小了,但是人性是不会变的还是会取巧,投机,享乐,善良也不会变;再后来开了新地图,小人世界也有贫民窟,以为要敲碎大家乌托邦式的幻想了;后来发现还不是,片子开始讲一些更大的东西,他们缩小进入地下,要为世界做贡献,但也不是。

导演告诉我,我不要你觉得,我要我觉得。

所以撕破缩小这个内核,这就是一个一直在逃跑的中年男人,因为房子逃跑到一个房子便宜又好的地方,因为约会女性的拒绝跑到爬梯喝的酩酊大醉,应为不想照顾假肢被他搞坏的女人想跑去挪威,有歪打正着,听说时间要毁灭所以要去地下,到最后轮到他要深化主题的时候,他问另一个要进入地下的人要走多久,别人告诉他十一个小时,他立刻就后悔了,再一次逃跑了,然后告诉女主是自己想明白了,自己就是自己,两人深情相拥。

如果本质就想讲一个一直在逃缩的人不如用一种更直接的设定,如果扣上了拯救世界的话题那不如找好一个立意点深挖一下,况且,缩小人生这样的设定拍成这样感觉更多的是可惜,最后什么都没讲到。

最后,男主挺善良的。

挺好。

 10 ) 巧舌的终解

我想我必须在此先引用一个伟人讲的话:“don’t pity the dead, pity the living, Harry.” 我不得不说这是我在该死的抖音上看到的电影,我恨那些快速解说电影的人,因为他差点毁掉了这部电影,其实在某种意义上说,他也差一点毁掉了这部电影想告诉他的道理,我敢保证他如果是电影内的人,那他一定会变小,也一定会选择去走进山洞。

我一开始以为这部电影在讲述一个很大的主题,讲述一个宏大的哲理,然后其中包含了一些我能够理解的,而其实不然,他与人生遥控器那类电影一样同样是在讲述一个简单到本质的道理,何为在意生命,何为人类。

这个电影引发我无限的思考,比如某个老师赞助无数学生考上大学,却被自己的子女拒绝抚养,有个睿智的人说“有时候照顾好自己的家庭,也是对社会的一种负责啊。

” 片尾越南女生用极其蹩脚的语言阐述了一个连小孩子都能听懂的道理,我也和男主一样有点笑出来,但却哑口无言,“love fuck or pity fuck?” 电影里的场景其实在不断的重演,这一幕也可以相同的换到之前男主被爱人活生生抛弃一样,而其实电影也一直在给观众一个感觉历史一直在重演,比如世界又要毁灭了,比如“相信我没有比这更好的地方了”,比如“我终于找到了我人生的意义”。

而实际则是,换汤不换药,变小了继续狂欢、嗑药、贫穷、不平等,还有就是世界该毁灭还是会毁灭。

而这些过程中也一直贯穿着不变的东西:爱和希望。

而实际上,作为人类活下去所必需的东西,上帝也其实早就赋予我们了,我们只是没看到,就好比宇智波鼬对佐助说“让我看看你的写轮眼现在能看得多透”。

电影中有好多经典的语录,真的可以回味好久,我觉得这绝对是一部我还会回头看一遍的影片

《缩小人生》短评

视角好特别,无论到哪里,阶级、穷富都是存在的。

7分钟前
  • 春暖花开
  • 还行

呆萌中坑遭罪人生记录 / 佩恩导演我能微微感受到你想表达什么,但这次,你好像真的有点随意 / 前中后割裂的节奏与镜头 / 题材脑洞本身其实发挥空间很大呀,做个10集电视剧岂不很好

9分钟前
  • Pandy
  • 还行

小人怎么避免碰见身体比老虎大,速度力量嗅觉听觉更强的家猫呢?

12分钟前
  • 貓太野
  • 还行

挺有意思的,借喜剧趁机讲了很多真话题

17分钟前
  • Isa
  • 还行

看了,觉得不看会更好:)

18分钟前
  • Thè
  • 较差

屁政治正确啊?骂之前你们看懂了吗?最后不就正是倒过来讽刺baizuo们一天想着拯救世界拯救人类,而不去帮助真正实打实身边正在受难的人吗?越南女性设置刻板我承认,镜头和故事讲的也很一般,所以给3星,但是别以为你懂那四个字就什么大制作都往上扣,这片子算是已经在努力往外跳了。请认真看

22分钟前
  • Iroquois
  • 还行

这简直就像是把题材不同又互不相干的五、六部电影依次塞进了同一个135分钟里面。知道的明白这是玩崩了,不知道的还以为是故事接龙呢。就差把我看出精神分裂了……

24分钟前
  • 猪头妖怪
  • 较差

You jump, I jump! You jump, I jump! You jump! 额……拜拜……太惨了;“Baby, this is Wild West.”;开场设定和展开是充满可能性的,可惜缩小人社会(道德、日常、或是关乎现实的映射等等)毫无亮点,而且越往后人物动机跟意识越混乱,已经崩了,最后落脚点更是莫名其妙

28分钟前
  • 发不沾霓
  • 还行

2.5星,总感觉佩恩拿错了剧本,结果还是导演自己编剧,这样题材的片子,斯派克·琼斯拍是最合适的,拥有一个非常有创意的点子,但当故事进入二三幕的时候,也就是呆萌变小之后,就没意思了。后面的故事夹杂了太多意识形态,跟温吞水一样,期待很高但莫名失望

30分钟前
  • 乌鸦火堂
  • 较差

后半段厉害了

31分钟前
  • 0o0o0oo
  • 力荐

虽然不知道结尾是个什么鬼,前后剧情脱节…但这个致富之路的设定我想给满分!

33分钟前
  • 徐内向
  • 推荐

前半个小时还蛮有意思设定和铺垫都颇有趣味;半小时后就开始信马由缰,全程哗啦啦垮掉,一塌糊涂,各种不着调,各种扯淡,各种瞎掰,各种生拉硬拽。半小时到片尾观感就是:“这tmd是啥?这tmd又是啥?这怎么是这个?导演脑子秀逗了吗?”

36分钟前
  • davekozg
  • 较差

创意是好的,立意也是好的,就是故事没编好,电影也没拍好。

40分钟前
  • 私享史
  • 还行

没有那么差,感觉故事没有讲好。其实越南阿姨演得不错。

43分钟前
  • 白云在青天
  • 推荐

对抗消费主义的缩水小人国计划,科技难以改变阶级固化;一事无成的中产赤脚医生在新世界与旧世界的交界,寻找人生意义。What kind of f#ck you gave me? 真是左右不讨好的切入点,但科幻世界观其实建立得蛮有趣。对大多数中产知识分子来说,这可能才是世界末日的样子:not with a bang but a whimper

46分钟前
  • kylegun
  • 力荐

基本没夫妻关系啥事,也没觉得所谓“库布里克附体”,倒更像是喜剧版黑镜,对时下气候问题、难民问题均有涉及(贫民窟再次俗套的借用了九龙城寨的概念)但最后的落脚点还是讲人生的意义。缩身前后稍显脱节,要是最后山洞被一脚踹开就神作了。呆萌再次白男拯救亚裔女,这次媒体还会骂么?

47分钟前
  • 舌在足矣
  • 还行

套了个科幻的壳,内里是现实主义+惊悚。

49分钟前
  • 壞壞噠貓先森
  • 推荐

感觉把三季科幻美剧强行塞入了两个小时

54分钟前
  • 黄青蕉
  • 还行

挺喜歡的,雖然真的拍得有點悶加有些刻版,而導演的立場也在上等人的位置觀看,但我覺得最少他是善意的。也挺喜歡他假設的方式。

56分钟前
  • DINGAYIN
  • 推荐

前几天听广播被安利的,我以为是一寸法师!罐头小人!反斗神偷!阿莉埃蒂!结果这是个啥?本来打了两颗星,但越想越觉得匪夷所思,还是打一颗星吧!!!!后半部的剧情完全和前面脱节,哪怕继续讨论醉汉提出的选举权问题,逻辑都会通畅很多。

57分钟前
  • 卜卜
  • 很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