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2月16日Borat,全名是:“Borat: Cultural Learnings of America for Make Benefit Glorious Nation of Kazakhstan”,很长的名字,长得另类,内容更另类。
美国的恶搞电影看得很多,政治讽刺类的也有一些,但是把恶搞搞得如此有深度,把讽刺做得如此透彻得,至今为止,我只看过这一部。
和它相比,以前看过的那些文艺恶搞片简直就是在“隔靴骚痒”。
片子的中文介绍很多,有兴趣得可以自己去查看一下,但是英语不成问题的朋友最好还是去搜一些英文方面的介绍,那些花絮部分实在可以给人太多的surprise。
男主角是美国知名的脱口秀主持人,也是因为脱口秀涉及的政治话题过于敏感,主持风格过于尖酸而辈受争议的主持人,也许这就可以解释为什么在英国上下他的节目会好评如潮,并且连英国女王都被吸引而成为他的粉丝了。
毕竟,在英国谈论政治就像谈论天气一样已经成为一种传统,这一点从歌星影星接受采访时都会大讲特讲政治问题上就不难体会出来。
那个知名的脱口秀我没有看过,但是看完整部影片之后,我对男主角科恩的整体上的感觉就是“丰富”二字。
很难想像这个人的脑子里究竟装了多少东西,可以做到这样的一针见血却又是如此地雅俗共赏。
堆砌成山的脏字全然没有降低影片丝毫的深刻性和批判性。
有人说这部电影吸引了奥斯卡的最关键的一点就是它抓住了极对美国影评人协会口味的“文化冲突”(这一点上,《断背山》被《Crash》撞倒就是明证),但我仍然愿意相信美国影评人协会不会如此地肤浅,他们当年可以一针见血又不失礼貌地指出《无极》特效上的投资应该多分些在剧本上,那么如今当他们接受《Borat》时绝不会仅仅只是被所谓的“文化冲突”二字所吸引。
电影的拍摄手法用一句话很难概括,我个人的感觉它就像是一场声势浩大的整人型真人秀,虽然有些词不达意,但一时间也想不到更好的形容。
科恩带着自己的拍摄班子,一行8人(8人啊!
),以美国洲际间的强制性法律条款差异为切入点,乔装成片中的“Borat”,说着蹩脚的,语意混乱的英语,在洲际间掀起阵阵文化冲突的小旋风。
可以说,整个影片的拍摄过程本身就是一场戏剧。
8个人的身份不再是美利坚合众国的公民,他们扮演着来自哈萨克斯坦国家电视台的记者,打着拍摄纪录片的旗号,从纽约穿越到加洲,一路采访下来,居然骗过了许许多多的美国人。
谁又能保证自己在街头或是餐饮旅店等处接受来自哈萨克斯坦的记者“Borat”采访时,丝毫也没有嘲讽亦或是兴灾乐祸的心态呢?
而在下一秒,当你知悉真相,你才明白,自己不过是科恩的讽刺闹剧中一个荒诞的小丑,当你在笑着Borat之时,对方却正在一旁一脸痴傻却无比精明地一眼瞥到你内心深处的嘲笑,光线暗去,你看不到他脸上的冷笑是多么地讽刺。
梁晓声在某篇文章里提到生活时说,生活无非就是让别人笑笑再笑笑别人,我不知道这是不是也是科恩想向大众转达的某种信息之一。
如果是的话,那么他做得实在是成功得近乎完美。
科恩的表演已经超越了镜头和屏幕,我实在很难想像他在骗过大众之前是不是早就已经先骗过了自己,才会在镜头前表现得如此完美,让人即使在看过之后,即使在知道本故事纯属虚构之后,仍无法不去置疑Borat是否确有其人。
身为犹太人的他,在影片中所扮演的却恰恰是极度痛恨犹太人的哈萨克人,这种加诸于本我和另一个虚构的自我身上的讽刺似乎就是有意在告诉观众这部影片是以一个什么样的基调在进行。
当他去向人请教美国式幽默时,对方告诉他,有一种最通用的幽默是,你要先设定一系列铺垫,让听笑话的人把下面要发生的都当成是真的,然后在谜底揭开的那一刻,幽默的效果就达到了。
这分明不就是在暗示着这部电影吗?
情节在脑中回顾到这里时,我忍不住在心里笑了起来,嘿这家伙,就边美国人最引以为毫的幽默感都要拿来反讽一番!
你在这部讽刺电影前笑了,你被讽刺,你说它不好笑,你更被讽刺。
实在是高明!
这样的地方还有很多,如果你不是很在意那些挑战人的容忍程度的脏话的话,你会发现很多话说明得其实都是另一层意思。
我眼中最经典的桥段是马术会那场戏。
那场戏的所谓“群众演员”和之前的很多一样,都全然不知自己正在参与一部美国最讽刺的电影之一的拍摄,自己的每一分表情和情绪的变化都已经被摄入了镜头之中。
当科恩站在马术场中央以一个哈萨克人的身份诅咒着伊拉克人的时候,周围观众的反应,每一个欢呼,每一分表情的变化,都被摄影机捕捉得恰到好处,精准到仿佛这一切完全都不出他的算计一样。
随后当他以美国国歌的曲调唱着哈萨克的国歌来表示对美国的支持时,整个影片的政治讽刺效果达到了高潮。
据说,马术会的拍摄结束后,摄制组的器材车被不知情的愤怒群众困在当场几个小时无法离开。
需要在此处加个标注的是,布什的政策支持据说在该洲支持率很高。
好奇的我甚至还查了一下科恩那个脱口秀节目的介绍,在反种族主义、同性恋、伊拉克问题还有女权问题上,似乎都有涉及。
如此看来,这部电影可否被看作一个expansion版的DaAliGShow(科恩节目的名字)呢?
而这次,通过大银幕,科恩把自己的主张,甚至说把自己的某种个性化标签,传播到了国际。
而作为观众的我们,在我们观看并不可抵制地哈哈大笑的同时,我们也甚至在毫无觉察的情况下被卷入了这场闹剧之中。
可是,这又有什么可奇怪的呢?
毕竟,生活,无非就是自己让别人笑笑再自己笑笑别人罢了。
看了《波拉特》的预告片好几次了,挺吸引人的。
昨天看了,感觉有些搞怪,看到他们从犹太人的家里逃出来,买了一头熊来保护自己,笑死了,不过当看到波拉特在夜色中的悲泣,我也能感觉到那种人生的寂寞,在异国他乡,没有钱,没有护照,没有车子,只是凭着一个信念,当信念破灭时,是何等的可悲!
幸好波拉特最后找到了自己的快乐,回到自己的家乡,过上了幸福的生活!
Kazakhstan greatest country in the world all other countrys are run by little girls. Kazakhstan number one exporter of potassium! Other countries have inferior potassium. Kazakhstan home of the tinshein swimming pool it's length thirty metre ans width six metre. Filtration system a marvel to behold it removes 80 percent of human solid waste. Kazakhstan,Kazakhstan, you very nice place, from plains of tarashenk to northern fence of jewtown. Kazakhstan, friend of all except Uzbekistan, they very nosey people with bone in theire brain. Kazakhstan, industry best in the world, we invented toffee and the trouser belt. Kazakhstan, prostitutes cleanest in the region, except of course for Turkmenistan's. Kazakhstan,Kazakhstan, you very nice place, from plains of tarashenk to northern fence of jewtown. Come grasp the mighty phenis of our leader, from juction with testes to tip of its face
Shocked.some kind of documentary movie from a compere of KZ.The big culture shock.About the individuals and races,about Jesus, the wives and women, the respects, the people and the culture.To know that at least that we have to respect all the other cultures, especially the ones we do not understand.To know that some problems we confront maybe not only that loathsome when we see it merely from the surface,some people we used to regard as something dirty or ignorant also have their sadnesses and thoughts, even though you cannot think as them, you should not dismiss their thinking as a member of the human beings.Shocked and go back to your way to do some little things to the society, to make it some place better for us to live in.
为什么老是要在恶搞电影之后加上一堆标签,什么批判,什么讽刺,什么自由,什么虚伪。
《波拉特》就是哈萨克斯坦版《大话西游》,只不过由美国人杜撰。
私以为比《大话西游》好笑一些,但是笑得还是有点不得劲,有点尴尬有点惶恐有点不安。
这电影一点都不安好心,如果只是笑,那这笑因为太低级,而要时时提防屎尿屁带来的生理不适;如果要证明那堆标签,于是笑里面也掺进沙子。
总之不能放心安笑。
尽管我昨天咯咯哼哼了整整一个半小时,但是天知道那到底是不是享受,快乐和享受是两回事吧。
并且,理性地讲,我完全不能认同它要讽刺的东西。
本意是说,貌似自由的美国也有很多束缚,比如不能随地大小便,不能随便亲吻别人,不能随便说少数族群的坏话,等等,美国式的自由民主实际上很虚伪。
这样的论调早就泛滥,特别是在发展中国家,本着深刻严肃的酸葡萄精神,大酸特酸。
好在这部电影是美国人自己拍的,这就属自嘲了,就要算高明了。
不过,我们作为发展中的社会主义人民,可别真以为它可笑,值得讽刺了。
什么时候我们乐于自嘲,那才意味着我们发展完毕。
这部电影明摆着丑化了很多族群的形象,所以它的恶搞是真的很“恶”。
所以除了它让我笑了这一点贡献,这部电影其他方面我憎恶。
但是憎恶归憎恶,它以无数敏感台词和内容依然能够通过审查,我们就做不到,仅凭这一点,我们于是仍然更需反省自己,而别想着讽刺别人。
整个观影过程中,我一直在无耻地笑。
因为这部影片实在是贱,贱到让低俗、下流、无耻这样的语言苍白得无地自容,所有的笑料都建立在嘲笑无知、捉弄弱智、宣扬交配以及展示生殖器这种低级题材上。
和它比起来,法拉利兄弟、迈克·迈尔斯这等屎尿屁大师基本属于洁癖患者,《王牌大间谍》、《惊声尖笑》这样的贱货高雅得完全可以算作严肃电影,而《美国派》、《色即是空》这类的性喜剧简直健康到可以当作义务教育的必修课教材,影片评为R级更是足以让全体17岁以下的地球人为美国影片分级委员会的宽大仁慈而感激涕零、五体投地。
然而,正是这种大无畏的下贱让人热泪盈眶,当然,泪水绝不是出于感动。
它会唤醒沉睡在你内心最深处的龌龊,让你的道德和羞耻心在没心没肺的笑声中粉碎。
放眼2006年影坛,它更像是一种行为艺术,面对着烧钱的特效大片、真实的传记故事、深邃的艺术精品以及没完没了的翻拍和续集,脱下裤子一边“撇条”,一边高唱“原始社会好,原始社会好,原始社会的人们……(此处省去50字)”,彻底排一排2006年的那点儿虚火。
故事讲述了哈萨克斯坦的著名主持人波拉特,为了介绍、学习先进的文化,和当地著名的制片人来到超级大国“US and A”,拍摄一部介绍美国的纪录片。
初到纽约,在经历了把旅馆的电梯间当作客房、在抽水马桶中洗脸、在公共绿化地里方便、在观光湖中洗内裤等初级不适后(我认为洗内裤这一情节充分体现了泱泱大国的先进文明对小波的影响),他在偶然间观看了有线电视《海滩救援队》,爱上了其中成天穿着比基尼跑来跑去的女队员帕美拉(该电视剧曾在90年代在我国热映,一些地方电视台去年还在播放该女演员出演的《私人保镖》,其枝繁叶茂的身材想必同样给我国男性观众留下深刻印象),于是驱车从纽约到加州会见心目中的女神。
当然,小波也没忘了此行的目的,一路上继续他的纪录片,不仅当上了美国的脱口秀、直播新闻和牛仔比赛等节目的特别嘉宾,采访了女权运动者和街头HIP-HOP青年,参加了同性恋大游行和上流社会的晚宴,最后还认识了“耶稣”的几个朋友,摆脱了对犹太人的恐惧成为了虔诚的基督教徒。
虽然期间受尽了白眼、吃足了苦头,还落得一文不名,但小波始终没有放弃他的女神,没有放弃“能够顺利地进入她身体”的崇高理想(鉴于我国的国情和网络管理制度,这里我只能委婉地表达小波这一美好愿望)。
最后,他终于来到了女神的签名会上,用家乡传统的方法表达了自己的爱意…… 影片真正让人动容的还不是上述的这些情节,而是小波那份谦虚而诚挚的态度。
初到美国,他向每个陌生人介绍自己,并向他们行亲吻礼,为少数人能准确地念出他的名字而兴奋不已;为了接受先进文化的洗礼,他像小学生一样认真地学习美式幽默、餐桌礼仪和HIP-HOP的打扮;为了讨美国人民的欢心,他为数万观众演唱美国国歌(当然歌词可能不那么准确),并表达了希望伊拉克变成连蜥蜴都长不出来的沙漠的这样贴心的愿望。
为了心中的女神,他抵挡住其他女性暧昧的邀请,敢于和对着女神照片自慰的制片人分道扬镳,甚至当在成人电影中发现了女神的身影后,也是哭了一哭就原谅了她,这从一而终的坚贞真是让所有的男人汗颜。
演员就是这样一本正经地演绎着夸张的情节,从而形成了令人喷饭的笑果。
其他的就不多说了。
总之,这是一部见仁见智的电影,你可以把它看作是一部极致的厕所喜剧一笑而过,可以把它视为一个励志故事从此奋发图强;可以把它看作自恃强大的美国人又一次霸道的文化侵犯而愤懑不已,也可以把它视为草根风尚对精英文明的奚落和讽刺,躲在一边儿偷着乐。
在我看来,它就像是一张写着“打倒一切高雅艺术”的大字报,口号虽然偏激,但贴在五彩斑斓的电子广告牌上,还真挺唬人的。
灵感来自于安重根临刑前作的汉诗……O Kazakhstan嗷 哈萨克斯坦Kazakhstan greatest country in the world.哈萨克斯坦兮 天下无双All other countries are run by little girls.蕞尔番邦兮 非嗲即娘Kazakhstan number one exporter of potassium.钾肥出口兮 绝世产量Other countries have inferior potassium.彼金坷垃兮 难登大堂Kazakhstan home of Tinshein swimming pool.哈萨克斯坦兮 泳池飘香It’s length thirty meter and width six meter.纵经十丈兮 横经二丈Filtration system a marvel to behold.除污滤嘴兮 第九奇迹It remove 80 percent of human solid waste.粪去什八兮 碧波荡漾Kazakhstan, Kazakhstan you very nice place.哈萨克斯坦兮 乐土安邦From Plains of Tarashek to Norther fence of Jewtown.塔氏平原兮 犹太北墙Kazakhstan friend of all except Uzbekistan.四海昆仲兮 乌兹除外They very nosey people with bone in their brain.彼大鼻头兮 脑袋泡汤Kazakhstan industry best in the world.哈萨克斯坦兮 工业最强We invented toffee and trouser belt.太妃吾造兮 裤带我创Kazakhstan’s prostitutes cleanest in the region.风尘艳女兮 质本洁来Except of course Turkmenistan’s非如土库曼兮 名媛暗娼Kazakhstan, Kazakhstan you very nice place.哈萨克斯坦兮 乐土安邦From Plains of Tarashek to Norther fence of Jewtown.塔氏平原兮 犹太北墙Come grasp the mighty penis of our leader.领袖巨根兮 岂可撒手From junction with the testes to tip of its face!从头至尾兮 舔蛋无妨!
什么叫文明,什么叫文化,什么叫涵养,统统是人类定义之下的屎尿屁。
哈萨克斯坦其实只是个马甲,关键在于美国自认为自己是世界文化的中心,象征着当代文明的最高点,公民涵养也是无可厚非的No.1波拉特象征着纯朴直爽,象征着谦虚好学,象征着忠贞不渝。
波拉特因为认为女人没有权利对性进行选择,被陪驾说教一番,可后来遇上的那几个年轻人证明谁不渴望有个女人作为奴隶,是啊谁不渴望啊。
波拉特对恐怖分子毫无保留的痛恨支持着美国的反恐战争恰恰描述出美国在这个问题处理上的手腕化,目的化,把为民除坏做成了蓄意破坏,再通过马歇尔计划二代满足美国贪婪的胃口。
对于同性恋的话题,从事后那个牛仔经理的上诉更揭露了美国人表里不一的行为准则,虚伪!!
波拉特讲究干净,他洗脸,洗衣服,只是不懂得如何冲马桶。
当他捧着那口袋屎的时候,其实是抱着一颗“不要乱来,不要把别人家弄脏,要按这家主人的方式处理,我要学习不同于自己国家的方式”的谦虚谨慎好学的心态,只是被那些“高贵”的人们,认为恶心。
其实放眼美国这几年在各个战场上的作为,哪不是脱了裤子拉,穿上裤子走啊。
别看他满嘴世俗眼里的污言秽语,其实他很专一的,他虽然对Pamela Anderson一见钟情,可他也害怕自己的老婆会把自己的小弟弟咔嚓。
当他听说老婆死之后才又非常之勇敢的为爱付出。
虽然他的爱过于放肆,过于幻想,过于泛滥但也总比家里红旗不倒外面彩旗飘飘的“绅士”们要对爱情更懂得正视吧。
他的行为种种好笑,只不过人类站在所谓的高处,如果把看做一面镜子,就会发现被笑的是自己,是自己的言不由衷,是自己的表里不一,是自己的贪得无厌,是自己的朝三暮四,是自己的以貌取人。
所以我崇拜波拉特,我希望回归那片纯朴,那片自在,那片不用遮掩的嬉笑怒骂。
所以我拒绝文明拒绝文化拒绝涵养,因为那只是脆弱自傲的人类用来伪装自己的屎尿屁
当时上映的时候,整个美国都火热了。
电影院N场爆满。
我坐在走人的楼梯过道上看完了这一步电影。
虽然笑得差点喘不过气来,但回头知道自己笑得不是那个喜欢Anderson的可爱傻男人,而是我居住了10年的美国。
美国就TMD是一个流氓。
活生生把一个纯朴的Borat弱小的心灵一次次蹂躏。
他经过被判,他经过挫折,他甚至经过失恋和被嘲笑,但对于一个来自小地方的人来说,这些都是他最牛X的经历。
就像有人坐在北京后海的酒吧里嘲笑来京务工的人们一样,他们何尝不是由纯朴变为圆滑,也是因为这个社会对他的诋毁和侮辱,他们无奈的成为了人人害怕的年前抢钱党或者飞车抢包党。
唯一觉得的欣慰的是,美国还算是一个幽默的民族,他们把真的,假的,假的真的都拿出来嘲笑一番,当然肯定是笑别人再抽自己。
值得敬佩。
Borat是我去年看过最好的一部戏,哥们那一大白屁股我至今还没忘。
当最纯朴的人遇到最发达的社会,注定是一个蜕变的悲剧,当然,导演是按照喜剧来编排的。
人家哈萨克人也有提议说这部片子侮辱他们的民族的,但只是少数。
并不像我们中国人动不动就把民族自尊拿出来,一会说广告辱华了,一会说谁的话怎么了,就连发哥演一个新加坡海盗都被扣上无耻的“辱华”帽子。
网民成千上万的嚷嚷,民族自尊心不是嚷出来的,是把自己最不文明的东西拿出来,还敢展示给别人看,自己却觉特光彩的那种。
比如说,我们中国的小鞋,男人的长辫子,独生子女制度都是我在国外被问过千万遍的话题,我并不觉得提问的人辱华,是因为他不了解。
你说了咱的国情人家不就了解了么。
别那么害怕那自己家那点破事儿出来抖,抖一抖没坏处,发霉的虫子都出来了,最怕的就是不抖,藏着,让人给揪出来脸上挂不住还跟人家无理取闹吵架。
电影触及了我们XX总局一碰就炸的同性恋、政治、男女关系、女权主义等等你能想到一切肯定会遭封杀的话题。
这不,片子除了PP上马赛克了一下也没怎么处理了。
这叫尊重导演,尊重花钱买票看得我!!
我的话讲完了,偏题。
Borat无敌!
《波拉特》(Borat: Cultural Learnings of America for Make Benefit Glorious Nation of Kazakhstan),片名原意为“波拉特:为建设伟大祖国哈萨克斯坦而学习美国文化”,是2006年上映的一部美国喜剧电影,由英国喜剧演员沙查·巴隆·科恩饰演。
该片以伪纪录片的形式,讲述了哈萨克斯坦记者“波拉特”在美国的旅行故事。
沙查·巴隆·科恩(Sacha Baron Cohen,1971年10月13日-),英国喜剧演员、犹太人,以出演一系列成功而充满争议的角色而出名,包括波拉特。
科恩出生于英国伦敦哈默史密斯,毕业于剑桥大学基督学院历史系。
科恩更因在《波拉特:为建设伟大祖国哈萨克斯坦而学习美国文化》中演活波拉特一角而获得多项奖项,包括金球奖(喜剧)最佳男主角。
该片讲述“波拉特”(Borat)离开在哈萨克斯坦的家前往美国,并遵照哈萨克斯坦信息部的吩咐摄制纪录片。
他留下自己的母亲、妻子和村子里的强奸犯,与胖子制片人Azamat一起上路。
片中表现了波拉特与美国人进行采访及交流的场景。
拍摄期间,受访者都以为波拉特真的是一个不懂美国习俗的外国记者。
本片大部分场景没有剧本指导,大部分角色人物都不是专业演员,只有波拉特、Azamat、帕米拉·安德森(科恩的老友)、妓女Luenell、店主Ashwin、波拉特家庭成员、以及告知波拉特妻子去世消息的电报报信员,是专业演员。
片中关于哈萨克斯坦的描述,与该国真貌几乎毫无联系。
片中,波拉特家乡的村庄实际上是在罗马尼亚的歌罗德村(Glod)拍摄的。
饰演波拉特妻子的女演员,则是为了改善生活条件,而移民到罗马尼亚的哈萨克斯坦人。
波拉特邻居叫“努尔苏丹·图亚克拜”,实际上是哈萨克斯坦总统努尔苏丹·纳扎尔巴耶夫和反对党的扎马可汗·图亚克拜两人名字的混合体。
片中有被指是哈萨克斯坦总统的大幅照片,其实是阿塞拜疆总统盖达尔·阿利耶夫。
片中并没有使用哈萨克语,据称是说哈萨克语的对白其实是罗马尼亚语。
片中使用的西里尔字母是俄语形式,而非哈萨克语形式,而且片中书写的“哈萨克语”不是拼写错误,就是胡言乱语。
例如,宣传海报上写的“BORДT”,就使用了西里尔字母的D代替英文的A。
另外,波拉特自己使用的则是拙劣的希伯来语。
扮演其拍档Azmat的基尼夫·大卫顿(Ken Davitian)使用的是有东部口音的亚美尼亚语。
另外,片中使用的一些词语还取自斯拉夫语族,例如波拉特的招牌问候语"jagshemash"(jak się masz)和 "chenquieh"(dzienkuje)则分别是波兰语(或相关语种)的“你好吗”及“谢谢”。
波拉特介绍自己家的时候对自己的牛说 "Tishe",但该词在俄语、南斯拉夫语和捷克斯洛伐克语中表示“安静”(分别拼作тише及tiše)。
据报道,整个电影制作过程中,波拉特的古怪行导致了91次报警。
俄罗斯和哈萨克斯坦对该片的反应在《经济学人》杂志的一篇关于推广国家活动的文章中论及。
影片中波拉特的灰色西装在整个摄制过程中都没有清洗过,因为这套西装要有“外国的味道”。
影片中令波拉特出洋相的自动扶梯是在南卡罗莱纳州哥伦比亚的机场(片中表现为纽约的JFK机场)。
波拉特在片中想要购买来“杀犹太人”的枪是以色列沙漠之鹰。
当以色列记者采访沙查·巴隆·科恩在片中为什么使用希伯来语时,科恩回答说:“噢,我看你在说哈萨克语!
”金球奖最佳影片提名(音乐剧及喜剧)。
最佳男演员奖得主(音乐剧及喜剧):沙查·巴隆·科恩。
洛杉矶影评人协会最佳男演员奖得主:沙查·巴隆·科恩。
广播影评人协会最佳喜剧电影奖得主 旧金山影评人协会最佳男演员奖得主:沙查·巴隆·科恩。
多伦多影评人协会最佳男演员奖得主:沙查·巴隆·科恩。
英国影评人协会年度最佳英国男演员提名:沙查·巴隆·科恩。
获选十大影片美国电影协会2006 时代杂志 滚石杂志 新闻周刊 纽约邮报 Us Weekly 来自维基百科http://zh.wikipedia.org/w/index.php?title=%E6%B3%A2%E6%8B%89%E7%89%B9_(%E7%94%B5%E5%BD%B1)&variant=zh-cn
论无节操秀下限的胆色和手段,萨莎拜伦科恩天下无敌,极度的搞笑伴随着极度的恶心,就是他的标签。这部惊世骇俗的恶搞讽刺片直接拿一个和他八竿子打不着的国家和民族开涮,哈国人民可谓是躺着也中枪,也竟一举拿下金球奖最佳喜剧电影。伪装哈国记者欺骗和偷拍采访者,甚至引来了多起诉讼。表面恶心哈国,实则嘲弄美帝,战争、男女平权、同性恋、种族主义等
awesome...
僵化的理性主义:要尊重和保障妇女同性恋及少数族裔的权利,这已经成为了某种教条/政治正确,我们遗忘了这些思想的真正目的和推动这些运动的精神动力,开始丧失甚至禁锢接着走下去的勇气。
故事编排的挺好,但有些地方实在笑不出来。。
也许是文化差异没看出有介绍的那么深刻
这片子只能叫恶搞,不能叫喜剧。。。
太二了 ,有点无聊.恶俗.讽刺黑色幽默?可有必要这样搞嘛.
低俗但有趣
愚蠢
抱歉,实在无法理解和认同。
讽刺也要讲究手法,低速到我这样的大俗人都无法忍受.
太尼玛逗了。哈哈
我更喜欢独裁者啊,原因是这部片子口味、尺度、嘲讽元素都没品没素质到难以接受,太尼玛太尼玛三俗了!!!
这种电影真让人无语
宇宙无敌搞笑大叔
很讽刺,把美国文化都侃了个便
一点也不喜欢这一部,独裁者之于波拉特是个很大的进步。
太无聊了!!!!!
看的人真不舒服~太恶俗了~
用了几近变态的讽刺,给哈萨克抹上了重重的一大笔黑水。当然,除了看到导演讽刺第三世界国家之外,也捎带脚对美国文化的假惺惺包容性批斗了一把。融汇了最强的屎尿屁的笑料,够狠够味够让人捂着蛋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