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了想还是可以为green night写点影评,毕竟是认认真真看了几乎每一个镜头吧……——含剧透⚠️——我最喜欢的一些片段,一个是她们第一次骑摩托车,打击乐咚咚咚的声音和震感随着夜幕展开,也像是女主的阵阵心跳,开启了冒险和未知。
是我最喜欢的一段bgm。
第二个是二人分别时,小绿喂食小狗时说想当一只狗,也对狗说“我已经把我有的都给你了,你还要怎么样”。
可女主在小绿邀请自己时,又决定不走了,但她没有直接拒绝,而是又点了一碗饭。
可心里总还是有不舍,所以又把小绿喊住,可什么都没说,只是蹲下来给她系鞋带,是她送她的鞋。
小绿知道她不会随她走,于是只是温柔地摸了摸她的头发。
这段离别前的隐忍和辗转,应该是最饱含感情的一段了。
但是剧情有太多不合理了,很多动机都不合理…冲突转折都没有足够的铺垫…最起码的,在背景上,女主结婚这件事本身属于一种法律和政治方面的换他国居留身份,不属于一种因为性别产生的委曲求全。
所以她和老公的矛盾根本没有展开,影片的第一个冲突也就显得特别奇怪,好像导演只是在刻画一个标准的女性主义的假想敌…和老公那段暴力床戏也非常不合理,剧情铺垫不合理,人物关系和冲突没交代清楚,甚至床都不应该那么震,镜头角度也太过收敛最不喜欢的就是,有太多意象用来拼凑了某些意图,太拼凑了
罪案黑警家暴蕾丝dupin爱情文艺片。
运du边缘女孩邂逅了边检女,两个人兜兜转转,想要逃出樊笼,但是苦于身单力薄,无力为继,只能困兽犹斗,悲剧收场,满是思念……运du边缘女在口岸过关,被边检女发觉,边检女向上司示意,上司却让她放行。
边检女只得放行,但是运du女并没有走远,而是在边检女下班后,纠缠上边检女,并想买通边检女,能以后行个方便。
边检女一开始没有答应,后来在运du女的软磨硬泡下,还是答应了下来。
运du女便跟着边检女回到家。
这时边检女的丈夫回到家,支走运du女,想和边检女好。
虽然边检女不同意,说自己要上班,但是丈夫还是硬上了。
正在边检女生不如死的时候,运du女赶来,勒住了丈夫的脖子,边检女也拿起台灯,把丈夫砸得满头是血,丈夫昏死了过去。
边检女带着运du女一起离开,想找个卖家把du卖掉,但是自己的找的卖家,不愿意收,让两个人一筹莫展。
最后卖家的老婆给了他们一个人的名片,让两个人去找这个人。
这时发现运du女的包还在边检女家里,两个人就回家去取。
边检女拿了包,准备离开,发现丈夫醒了过来,跑到了其他房间,她突然生了怜悯之心,救助了丈夫,还把丈夫送去了医院。
渐渐的,边检女和运du女有了感情,竟然好上了。
但是为了丈夫,边检女还是决定离开运du女。
运du女没有办法,就跑去找卖家,但是再也没有回来。
通过运du女家里的染发剂,边检女找到了运du女经常去的理发店,其实就是运du女想找的卖家。
边检女询问运du女去向,但是卖家不说,最后在一个房间,边检女看到了运du女的包,但是没有看到运du女。
卖家还给了边检女一张卡,应该是运du女让其转交的。
我理解运du女应该是被赶来的接应卖家还有黑警给杀害了,只留下包和小狗,边检女就拿着卡和小狗离开了,并在路上放开了骑行摩托的把手,应该是为运du女殉情了,但是影片没有放,是个开放的结局。
冰冰还是不错的,有凸点表现。
运du女也很不错,很有棒子国的气质,干练洒脱,不错。
可以感触到女子的生存环境很是压抑,为了住上房子,能用上贷款,享受到福利,必须承受丈夫(和丈夫结果才能有户口,有房子住)的xingnue、折磨,边检女都逆来顺受了。
还有运du女,想自己大赚一笔上岸,和自己心爱的人远走高飞,可惜最后还是惨遭毒手,真心是暗无天日。
不过两个人合力抗争,还是蛮过瘾的,管他会怎样,动手了再说痛快,解气……
1.大概知道作者想表达什么,但剧本糙和导演功力尚欠确实影响了意境的传递,甚至故事的叙述。
2.关于多国演员合作的语言问题,不要夹杂不要夹杂不要夹杂!
一个中国女人韩语生疏很正常,这本身就是一个推动情感递进的元素,为啥要让俩演员都夹杂着说呢?
没有必要。
哪怕后期配音呢!
3.人物情感的递进根基太薄弱了,说人话就是不可信啊,怎么就那啥那啥以及那啥了?
不可信是硬伤,明臭儿。
先看了一会电影,发现电影拍摄手法太不成熟,再一看导演,原来是个新手。
令人不适的晃动镜头,没有电影质感的画面,浪费了两位女主演的演技。
台词也太简单粗暴了,建议编剧有时间好好研究下语言表达,而不是随意输出。
电影仅能及格,而且主要的锅在于导演,然后是编剧,再次强调,他们浪费了主演们的演技。
降低预期,硬着头皮看下去,她们亲在一起的画面,真的,得算我工伤。
谁能想到范冰冰有一天也能西化了,看来为了复出也是煞费苦心。
早在年初,范冰冰出演的同性电影《绿夜》参展柏林电影节时,就掀起过一番讨论。
毕竟从释出的几张剧照来看,还挺文艺挺有电影感的。
上个月电影在韩国上映后,内地观众就在等着网盘见了。
终于等来了熟肉,也等来了某瓣开分,电影评分5.6分,彻底扑街。
真就只有那几张剧照能看了,整个电影槽点太多了。
即便我对文艺片接受度很高,这部电影也让我觉得不知所云。
范冰冰饰演一位润到韩国首尔的机场安检员,为了拿永居,嫁给了一个韩国男人。
有一天她在工作的时候,遇到了一个韩国绿发女孩,她检查出了女孩的鞋子有问题,绿发女孩索性不要鞋子,光脚走了出去。
范冰冰下班回家时,绿发女孩又找了上来,说范冰冰欠她一双鞋,于是跟着范冰冰回家了。
两个人就这样认识了,绿发女孩一直在帮男友走私毒品,这一次在机场她临时改了主意,把这批毒品自己吞下。
范冰冰帮绿发女孩处理毒品,绿发女孩和范冰冰一起杀了一直家暴范冰冰的丈夫。
杀完丈夫也不着急逃跑,两个人还跑去保龄球馆玩,遇上了一个想变成女人的男人。
她们拿走了这个烂醉如泥的男人的钱和房卡,跑到男人的酒店房间里,发生了关系,就是网上流传的两分钟激情片段。
两个人都到这份上了,范冰冰又告别了绿发女孩,继续回到机场上班。
正上班着,被警察找上门了,丈夫的死暴露了。
范冰冰被警察带到现场,却发现作案现场被清理了,丈夫的死因变成了心脏病发作自己从楼梯摔死的。
范冰冰洗脱嫌疑了,回到家发现了绿发女孩的染发膏,给自己也染了几撮绿发,然后顺着染发膏上贴的标签找到了绿发女孩前男友的理发店。
在理发店看到了她给绿发女孩的白鞋,认为是前男友杀了绿发女孩,于是把前男友杀了。
这剧情到底是谁想的,哪跟哪都不挨着。
就像片段式电影,或者MV拼接,这块需要床戏,这块需要杀夫,这块需要骑摩托车兜风。
一段一段地拍,最后剪辑在一起,却连不成一个完整的故事。
导演在采访中说这个故事的时间周期是两个日夜,两个陌生女孩要在两个日夜中完成这么多大事,是不可信的。
尤其是情感的推进明显不够,两个直女,咋就突然转了性向,爱上了对方,对女同的描述也太浅薄了。
从机场初见的时候,绿发女孩就演得像个流氓,演了一出乘客调戏安检员,还是在正当工作场合,真的很冒昧,女同也少有这么油腻的。
女同也是正常人,正常人之间产生感情也需要过程,不是关在一间房里就得上个床,不是上了床就代表情感升温。
人物关系没立住,两个人本来就是弱关系,要走到一起,需要有强有力的理由。
当人物关系没有立起来时,她们所做的一切事都是浮在半空的。
少有人把第一次见面的陌生人带回家,还帮对方贩毒,帮对方杀夫。
导演说她想拍的是女性的处境和挣扎,女性的互助和救赎,但电影里完全看不出来。
整个电影最终呈现的就是一个大杂烩。
娄烨的摄影风格,《阿黛尔的生活》中的头发颜色,《分手的决心》中的韩国杀夫,《末路狂花》中的公路片设定,《末路狂花》的结局。
但这些来源都是好的,电影却只借到了一个粗糙的壳子,内里还差十万八千里。
范冰冰5年没演戏了,最后拿出这样一个作品怕是难以翻身。
绿夜意外闯入了金霞(范冰冰饰)的生活,给她带来了希望和改变。
在绿夜的帮助下,金霞摆脱了韩国老公的束缚,开始重新审视自己的生活。
她意识到,生活中并没有什么可怕的事物,只要勇敢地面对,一切都有可能。
在她们第二次杀死那个变态男人后,金霞的转变更加明显。
她不再是那个被束缚的女人,而是一个勇敢追求自我、敢于表达自我、充满自信的女性。
绿夜对金霞的转变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她的勇敢和坚韧,为金霞树立了一个榜样,激发了她追求自由和独立的勇气。
金霞的转变,无疑给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让我们对自由、独立和勇敢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范冰冰的演技堪称惊艳,她塑造的角色从一开始的忧郁、胆小怕事,逐渐成长为勇敢坚强的人物形象,展现出了明显的变化弧。
在电影中,她基本上都是素颜出镜,但这无法掩盖她那与生俱来的美丽和魅力。
她的表演细腻而真实,成功地传递出了角色的内心情感和变化。
先说优点。
床戏还蛮sexy的啊。
冰冰很美,完全有hold住中性造型的潜力。
好,优点部分结束。
但是女主人公更多时候显示的是一种洋娃娃的假,为耍帅而捏造出来的人设的假,脸上挂着“为赋新词强说愁”的愁容骑摩托的两段真的看不下去啊。。
巧合太多,生活太假。
冰太反复无常了,而且电影没有特别交代屡次转变的原因,无效镜头比较多。
那老公和女的一样,挺软弱的,大家都挺软弱的,社会底层的人们啊。
好病态,边强奸边选择原谅,边接受强奸边回归。
我觉得绿毛的中文说得比冰冰的韩文好。
剧情太萍水相逢了,太过客了,或者说展示的两人互动少了点吧。
定位作为文艺片的话,野心有余。
结局揭示了一条暗线,冰可能是接头人之一?
这是一个庞大的犯罪团伙啊。
我期待的成长没有到来啊,到头来仍然是嚼口香糖当抚慰的那个女孩,然后看到绿色染发膏想起了那个女孩,染了头发变坚强是吗。
冰冰从来没发怒过啊,这样都随随便便杀了两个男人,真行。
韩国拍的这才叫激化男女矛盾呢,后一个男人在一个误解中被女主角杀死了,女主角自此获得了勇敢的力量。?
所以转变的契机必须要是杀死男人吗。
看到了范冰冰的新电影《绿夜》(Green Night)入围第73届柏林电影节全景单元的消息。
看了预告片,倒是韩国女演员李珠英微微张开的嘴唇和直勾勾的眼神颇具魅惑力,让我一下记住了她。
简短的预告片里,范冰冰饰演一名女安检员,素净的妆容、杏色口红、几缕碎发垂在耳边,冷静自持的模样,却是一种异乎寻常破碎的美。
不由得感叹,美丽的人任岁月侵蚀依然是美的,纵使那身普通的安检服亦遮盖不住。
此前,对范冰冰说不上特别喜欢,也不讨厌。
但是看到这释出的片花,突然感到她周身的坚韧扑面而来,而我,喜欢坚韧的人。
不关心政治,但新闻多少听说一些,我只知道,她一直在挣扎着奋力游出水面。
不服输,不认命。
在很多女演员嫁人生子的时候,在很多女演员红透隐退的时候,在很多女演员身材走样放弃自己的时候,在很多女演员忘记自己是演员的时候,她心中的那口气一直都在。
她不甘心。
可人为什么要安于现状,只为守住手中的筹码吗?
她想要的,不过是重回巅峰、万人仰视,拿回曾经属于自己的荣耀,只是怎么会这样难。
在潮涨潮落里,有人选择了家庭孩子、寄望于他人,有人劝自己放下争强好胜的心、寻求安逸,有人守着过去的殊荣、凭吊从前的回忆。
在众多选项里,范冰冰不过是勇敢而坚决地选择了自己,为一个不知能否实现的念头,一个人承担后果、独自上场。
在时代洪流的裹挟下,她与之周旋,亦耐心等待转身的契机。
与她极姿媚的容颜相比,我更倾心她的这点勇。
在那么多美丽的人嫁人、息影、退出之后,她对自我的坚守更让人动容。
那么多绝处逢生的影片,都不如真实的人生精彩。
42岁九局下半,你把帽子反戴,还在期待逆转。
上半场,以颠倒众生之姿上场;下半场,愿你成为你。
——致那些所有在时间的搓磨里挣扎着不放弃自己的人。
个人理解,影片里存在”真实”与“虚构”。
但可能不同观众对两者的界限划分得不尽相同。
(以下包含剧透)我是这样理解的:贩毒是虚构的;女一童年的经历是真的,女一被家暴是真的,女一老公的确是心脏病死的;确实有绿发女孩这个人,不过她只是一个在女一视线里频繁出入海关、打扮独特的普通旅客;现实中两人不曾有安检通道之外的交集,更未曾造成对方伴侣的死亡。
很可能在第一幕女主根本就不曾拦下这个女孩,为了幻想在令人窒息的生活中完成一场反抗,某一天,愤怒、痛苦、忍无可忍的女主虚构了主动拦下了绿发女孩,并和绿发女孩相互扶持、杀死丈夫、逃离出走的故事。
最后还自圆其说地给“她的消失“设定了一个结局,留下了线索:比如在阿东美发看见垃圾里的白鞋、绿发女孩提过的小狗、绿发女孩留下的银行卡。
这个绿发女孩从始至终都纯粹、勇敢、反叛得非常的不真实,也似乎并无姓名,仿佛女主脑中的另一个声音,故事里,她的脚甚至完美地穿进了女一的鞋。
在这虚构的最后,女主染了绿发,在阿东理发店质问阿东“她在哪儿”“她到底在哪儿”,也是在愤怒呼唤另一个自我,尽管面对的是眼前这个高高在上的男人冰冷、轻蔑而无声的手语(这个角色是一个符号)。
女主终于意识到,一味的妥协、隐忍是无法自救的,她只能变成那个虚构中更勇敢的绿发女孩,杀死眼前这个压迫的符号,才能重获新生。
冰冰演得真好,影片包含的隐喻和深意,以及日与夜的奇幻视觉体验还是很精彩的。
《绿夜》是讲述女性“离开”的故事。
1主人公金夏是移民到异乡的底层女性,她在当地没有任何的支持,一切都要仰赖丈夫的安排,亦要承受丈夫的对自己身体和杏的暴力,她几乎是像奴隶一样被摆布、被虐待。
她当然会反抗,她尽可能地远离丈夫,不接他的电话,自己搬出去住,但这些不痛不痒的反抗并没有从根源上解决问题。
把出租屋的水断掉,就能让她乖乖回家。
其实这部电影和李玉导演范冰冰主演的《苹果》有着微妙的联系,很巧,当初《苹果》也来了柏林,入围了主竞赛单元。
两部电影的女主角有着相似的背景:都是底层女性,都遭遇了对身体的侵犯,一个被自己的老板,一个被自己的丈夫。
面对这样的迫害,她们的第一选择其实是一样的,那就是“忍”,这也几乎是唯一的“选择”。
不是因为软弱,而是无可奈何。
正如很多遭遇家暴和婚内侵犯的女性没有选择离开,她们被太多枷锁禁锢着。
比如《苹果》里的主人公刘苹果,她当然反抗了,她要去堕胎。
丈夫不允许,她还是走到了小诊所门口,可是母职禁锢了她,婴儿无辜,她无奈接受了命运。
《苹果》里的女主角就像一个行走的子宫,被丈夫、老板、老板娘抢夺和讨价还价。
《绿夜》剧照
《苹果》剧照其实金夏的人生本来也是在一个困局里很难逃脱,但绿夜来了。
这一天,有一个绿头发的小姑娘闯进了她的生活。
这小姑娘虽然是本地人,但也算是社会边缘人,她身上病态的亲密关系,更像是被毒贩控制住的奴隶,可爱又跳脱,一只绿色的小精灵。
她们偶遇后,彼此迅速理解了对方面对的困境。
金夏又如往常一样被丈夫侵犯,原本她会和以前一样,在丈夫发泄完之后慢慢自我消化,接受命运,继续重复这样的生活。
但是今天很特殊,在暴力发生的时候,这个小姑娘冲进来死死勒住魔鬼丈夫的脖子。
她救了她。
这种勇气是可以传递下去的,于是金夏做出了最“叛逆”的一个举动,她抓起台灯就往魔鬼丈夫的头上砸过去。
她实现了一次肢体上对暴力的反抗。
但是这种勇气又是被不断打击的,所以金夏在最后发现丈夫没死的时候,说“我走不了了”。
她又一次接受了同魔鬼的交易,她选择息事宁人,继续忍受。
2其实整个故事中金夏在不断逃离:她不断回来,又不断离开。
娜拉出走后该怎么办?
要走到哪里?
也许最后又回去了。
但可能娜拉还会继续出走,这样不断拉锯自己,直到血肉模糊。
电影给出了比较童话的安排,绿发小姑娘再次杀死没有死透的丈夫,强行把金夏拉到了出走的轨道里。
丈夫要杀死两次,才能逃得开。
在她们逃难的过程中,看到了一则社会新闻,非常简短的播报了本地一处房屋着火了,有人被烧死。
最后孩子和母亲活了下来,丈夫没有了,家也没有了。
她们讨论这则新闻,都觉得是妻子放的火。
这则新闻就像一个寓言故事,女性要出走,该怎么办呢,无路可去唯有毁灭一切,毁灭自己的家。
金夏这时候补充了自己家庭的故事,原来她的母亲也完成过一次类似的“毁灭”。
她的母亲有多么决绝呢,她毁灭自己的家,连女儿都抛下了。
这就是女性要出走的代价。
至此,所有女性的命运被紧紧联系到一起,这不只是金夏的故事,也是金夏母亲的故事,是新闻里女性的故事,是所有被压迫的女性的故事,包括观众自己。
从此开始,我作为一名女性亦无法将自己置身事外,我深切感受到女性的绝望困顿、对自身软弱的挣扎。
3她们俩的关系并不是典型的同性之爱,这不是一见钟情戏码的偶像剧。
金夏应该是一位异性恋直女,而绿发女孩可能是双性恋。
她们在酒店发生关系的一幕是在金夏被丈夫侵犯后不久。
这两场床戏形成了一种对比,前者金夏面部朝下,神情极度痛苦,脸埋进枕头里,几乎窒息;后者金夏完全享受了愉悦。
一个长期被压抑的女性终于有了一次对自己身体的主动权,从被动的摆弄变成了主动的愉悦。
看到她很享受的样子,我甚至觉得十分欣慰。
用平常的浪漫爱的关系去理解她们,会觉得感情是不是来得太快太莫名。
她们之间的相依为命超越了浪漫爱的追求与占有,绿发女孩帮她实现了一次对身体愉悦的自主选择。
她们的这次杏,是 Girls Help Girls 的关系。
这种关系在之前的浴室的桥段里已经有展现。
沐浴后的金夏裹着浴巾,湿漉漉的发梢还在滴水,绿发小姑娘蹲坐在小板凳上望着她。
原以为会是情欲流转的一幕,但金夏满身被家暴后的淤青,让一切都变得很沉重。
绿发小姑娘慢慢凑近,轻轻摘下她肩头的一根掉落的湿发。
4口香糖的一幕太动人。
当她开始吃口香糖的时候,那些最痛苦的回忆全部漫上来,几乎把她溺毙,于是她吞下口香糖自杀。
其实看的时候,已经隐隐觉得她会吞下去,那种逐渐失控的绝望,演员表达得很到位。
而且故事总要收尾,已经没有办法回头了,如果不是死亡或者堕落,女性还有选择吗?
朴赞郁导演《分手的决心》有类似的情节。
汤唯饰演的女主人公同样是来到韩国的可怜中国女人,遭遇家暴,无处可逃,她杀死了丈夫。
然后再次陷入一样的困境,换了一个丈夫,但是依然对她家暴。
她出走,又回来。
她再次杀死了丈夫。
丈夫真的要杀死两次。
最终她选择自杀。
无论如何,现实主义题材里妻子杀死了丈夫,总归要有个交待。
所以会有死亡的结局。
金夏也一样嚼着口香糖准备赴死了。
但是窒息后本能的求生欲开始救她,这一段惊心动魄,我原本以为她会有一段挣扎的表演然后奄奄一息,但是她那种对生的渴望像爆炸一样迸发,我想着,呀,再试一次就吐出来了,再努力一点!
真的吐出来了。
碰巧在去柏林的飞机上读到了班宇的《安妮》,很适合拿来形容这一幕:“我感到眼前一阵白光扫过去,鼻尖发凉,水雾萦绕,空气甘甜,然后一切又暗下来,我睁开眼睛,周围寂静,抬头望天空,什么都没有,闪电、彗星或者光束,全不存在,但我又感觉得到,刚才确实有什么东西穿过我的身体,为我注入一种新的精神。
”5后来,绿发女孩的肉体死了,但是她的精神没有消亡。
重生后金夏勇敢地拿起油喷、抓起剪刀,利落得见血封喉。
她还留下了一只小狗,这只可爱可怜的小狗是一切美好特质具像化的体现,小狗舔舐着她的眼泪和伤口,从此啊,只有自己了。
那绿色的一夜,如梦一般,给了金夏觉醒的勇气。
很多时候女性不是没有从结构性的性别规训中觉醒,是没有勇气面对觉醒后的新困境。
这次她的重生,是完全独立发生的对自我的超越。
这个结尾在鼓励所有的女性:勇敢啊。
整个故事比较概念化,除了两位女主人公,其他的人物关系较简单,很像一个童话故事,可以被吟唱出来,成为一首哀伤又振奋人心的歌谣。
6导演韩帅在之前的采访中提到自己上一部长片《汉南夏日》套用了达内兄弟《罗赛塔》的叙事模版。
《绿夜》也是类似的风格,叙事比较概念化,也没有什么背景音乐。
吕克·达内曾经这样解释过极简主义电影:在物质上做的减法越多,精神上的杂乱性才可以更多地呈现出来。
例如,他认为《两天一夜》故事中最重要的是对杀或者不杀的怀疑、犹豫和摇摆不定,这是电影中的根本问题,因而其他的内容则尽可能简化。
《绿夜》女主角离开了她原本的市场,导演的第一部长片虽然拿了几个奖,却完全没有机会在院线上映,一直到现在才有了第二部电影,还是女主角自己投资的,可以说她们都是华语电影圈的边缘人。
翻看了一些新闻,电影在香港立项,韩国拍摄,当时正值韩国疫情最严重的时候,整个项目从剧本到拍摄都非常匆忙非常快。
可以想像,应该没有资金和资源去反复打磨,电影也有诸多不如意之处。
但还是很感谢韩帅导演拍摄这部电影,给观众们提供了一个公共讨论的空间。
首映的映后交流环节,仿佛一个女权论坛,有人戏称说导演好像在博士论文答辩,质量非常高。
印象最深的是导演说,在故事中她们一直在逃难,但是大部分时候,她们甚至不知道是谁在追她们,也没有人正在追她们。
这就如同很多时候,女性的压力并不是来自一个明显的外部,这种压迫是无形的、广泛的,甚至是从内部产生的。
听了难过。
导演还说,她在成长的过程中总是希望有故事中这样的女性,能帮助支持自己,但其实没有,所以她很想创作出这样的角色和故事。
可以说是导演的一个美好愿望。
听了更难过。
当天,冰冰从上台开始眼睛就亮晶晶的,一直含着眼泪,提问的问题主要是围绕女性寻求的外部、女性间的关系等电影立意上的问题展开,冰冰们一度转过身流泪,导演也哽咽,提问的观众也都在哭,场面甚至可以说有些悲壮,大家好像是借着电影的葬礼哭自己。
图/美零子
悬浮,空洞,尴尬,剧情丧失逻辑,但最大的问题是包装漂亮的外壳下并无导演意识。导演两部作品都是仿佛在拍一个什么,细究起来又没有真的在拍什么。演员、摄影、剪辑等各环节都没问题,只说导演。釜山这么好的大荧幕,真想看一遍阿黛尔的生活。
#Berlinale2023# 3.5/5 可能是我期待值太高 我个人觉得叙事很奇怪且不富有感情 后半段更是直线下降 从映后Q&A可以看出导演很有野心 想要speak out女性困境和challenge patriarchy 但这些呈现在电影里完全不够powerful 摄影是美的 冰冰也美虽然演技让我在场叹了八百个气(除了结尾 anyway我要说:范冰冰坐在我前面看电影!她真的好美!她在滚动credit的时候偷偷抹眼泪被我抓到了🥹
模糊背景,悬浮人设,所以情感会变得非常缺乏根基,只有一堆硬塞进去的元素和符号。
2.5 冰冰姐美是真美,但是演得总给我一种差点儿就到位的感觉,我看不到角色,只看到她在演戏。好僵硬的感情戏和剧情,故事有点单薄,再加上两边都蹩脚的韩文中文表达,看得不仅磕磕绊绊一头水雾还有点点尴尬。女同床戏拍得从观感上来说,好没必要。
拖了太久终于看了。真是感慨形势比人强,你冰在内娱时执着于演遍古今各种绝世美女大女主,出事后在三不管地区的电影里演个杀夫的非法移民。终于明白上学的时候老师为啥不让写状态戏了,不是这种戏不好,而是这块对编剧来说没法用来表达,这片子全是状态戏,但本该用来填补情节空白的视听和表演并没有填补剧情让位后的空缺,让一切变得莫名其妙。
姐还是姐,好贵重好伟大的一张脸!!不知道在演什么,反正我玩儿命截图。
冰冰姐哪怕憔悴也是美艷的,在電影中的表演也不會出戲,但是劇本還是差了點,兩個人的羈絆和連結還不夠深刻,有點可惜
現在除了男人外 禁止姪女對女同的癔想
为冰姐的颜值加一星好了,唉,搞不懂钕铜电影为啥不如南通,我真的恨。。。咋都拍成这样,要不就是古典阴郁风,不是很喜欢
不知道除了肉体以外还有什么…深刻地看到了冰冰脸上的岁月痕迹
她两就差了一点化学反应,不过冰冰真是美翻了可看性已经瑕不掩瑜,但也不至于分这么低,五星填上
11.1cgv/听不懂韩文..全片理解靠中文(btw冰冰台词真的好牛呀跟现在一些影视作品比真的高下立判)
一面全网到处找那2min的情欲戏资源,一面对冰姐评头论足说什么果然是五年没演戏了,这片不管是拍在任何语境下的女性互助,还是点到为止不用再见的同性恋人,受众都不是你们这帮人,赶紧闭嘴去求不花钱的porn吧。
女主们两场不费吹灰之力的出逃代表了本片的全部态度,它对于地下犯罪的想象力几乎为零,甚至不关乎于女性在男权社会中的日常暴力(相反,它还要通过剥削男同性恋来完成自我塑造),如果真要挑点有意思的地方也就局限于对韩国基督教霸权那点隔靴挠痒的暗示;与此同时,它的情欲戏就有任何可取之处了吗?并不。探寻亲密的剪辑和距离都只有干燥可言(频繁拍你那破胸口特写太逆天了),女二油腻的一脸“小样这都拿不下你”远不如我冰含泪嚼口香糖噎住破碎自然,结尾更是逆天中的逆天。
不应当以姬片噱头炒作的女性主义电影。归根到底,还是一个“娜拉走后怎样”的问题。除了杀弑和破坏,真的没有任何办法摆脱禁锢女性的牢笼了吗?
因为没抱什么期待反而也没失望 虽然情节逻辑很莫名 叙事跳跃不清晰 有几段戏的dynamics和摄影还不错 范冰冰太美了看她就够了 想复刻一套她的牛仔衬衣+皮衣look
柏林电影节第十五场。我好喜欢,一些夜晚的狂奔、与命运的对视,谁能不爱可爱修狗勾呢!最后鞋子那个镜头我心都碎了,谁懂🚬 bb演技确实不如修狗
#柏林电影节2023 故事我喜欢,很带感,冰冰在某些场景皱眉用力过猛。范冰冰真人实在是太美了!!!!!但Q&A时明显感觉她包袱还是很重,不像导演韩帅和另一位主演李珠英,冰冰只说“拍摄艰苦”“我五年没拍戏了”,同性爱,性别压迫什么的一个敏感词都没碰,甚至在听到李珠英的回答翻译“我们生活在一个男性压迫女性的社会”时还仰天尴尬一笑。拍都拍了,有什么不能说的呢,大概还是想在国内复出的吧。现场中英传译不大行,观众提问说到“逃离原生家庭”,他翻成了”…she escapes even though she was brought up, cared for and loved by her family” ???
#Berlinale 73 属于是合拍片两边都水土不服…要素过多,很割裂。感觉俩人儿没啥真感情,就硬来。映后导演解读比片子强。可是好电影是不需要解读的。摄影拉胯,选景拉胯,韩国电影优势一点儿没体现出来,娄味儿手持没学到精髓。🧊姐被对手全方位碾压,就像她自己说的:五年没演戏了…
后三分之一确实是看得手心发麻(很罕见的观影体验!)。家暴这么主题先行的题材,其实拍得不算刻板,纯靠视听语言能让人切身理解女性的恐惧,非常厉害。混乱又光怪陆离的都市(选在首尔很合适),手持晃动镜头,女性生活在巨大不确定中的不安与焦虑呼之欲出。女性身份在片中被标志化为一抹亚逼之绿,绿头发,绿色烟花纹身,绿色指甲油,绿色小水母,复杂,暗沉,美丽。铁链锁住的小狗是妙笔中的妙笔。反倒觉得前半段有些情节在窠臼之中,同性情节就算删去这部片子也依然成立,情绪没垫够,有点点为拍而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