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实话,这是一部貌似平静实则平淡,有些做作的片子,无论是故事情节的设计和演员的表演都相当做作和苍白。
让我坚持看完的最大理由就是影片里不断出现的祖国西南的壮美风光,所以,我还是给了它三颗星,鼓励一下。
看预告片说5月8号上映还没反应,后来看着看着爸爸死了妈妈背着小雨桐过绳索的那段,哭声响彻礼堂的时候眼泪喷涌..于是觉得它作为一部母亲节应景片还是达到了目的的..从演技来讲,左小青的表演能力貌似不是太好啊...吴奇隆的角色也没有太大的表现力,就是一个陪伴在那里的人..不过,反正最大的主角是妈妈..所以接受了小朋友的表演很传神,赞景色超级美....听他们的口音以为是四川呢..结果原来是云南和西藏,而索道居然是怒江索道...很震撼,很向往,很为水电站的问题郁闷以上,蹭不要钱电影的小杰子
那段路很长很远绵延到不知何处的地方要不要寻找来时的路寻找那个早已遗忘的印象生活注定在某个节点要开始不安。
动荡。
山丘,甘泉。
草地。
白云。
牛犊。
铁路。
还有那棵草地上粗壮的桑树不知是否依然在夏日里繁盛如初遥远的地方离散的彷徨爱在心间只为这一趟钢琴悠扬感谢亲娘
中国电影的这三十年来,完全打煽情牌并大获成功的电影,之前似乎就只有《妈妈再爱我一次》和《我的兄弟姐妹》。
这一次,经历了大制作《墨攻》,重回文艺片的张之亮导演的《车票》上映时,《妈妈再爱我一次》被随之重提,作为几乎唯一一枚标签贴到这部明星不亮、投资不大的电影上,我是觉得担心的。
作为香港电影新浪潮的代表导演之一,如果单纯地制造煽情,而不顾及剧情的衔接和逻辑,不顾及电影美学的节制,恐怕只会沦为一名三流导演。
要知道,前两部大热煽情片的导演——陈朱煌和俞钟,经过了暂时的辉煌过后,已经迅速被湮没于光影的一拨拨浪潮中了。
但是当我走进影院,旁观曾雨桐的寻亲之旅时,却并没有看到我所预想的煽情场面。
电影的开头,女记者曾雨桐在医院采访了一起生产事件:父母被医生告知胎儿患有先天性心脏病,存活几率极低,但父母仍执意将孩子生出。
曾雨桐不解,为什么明知道一家人将要面对无尽的痛苦,还要去迎接。
孩子母亲坚定地告诉她:因为母亲对孩子本就应该不离不弃。
这个看似与电影主干情节无关的开头,实际却是女主角曾雨桐接下来寻亲过程中所具有心理的一根引线。
采访戏落幕后,电影通过雨桐和其领养者曾嬷嬷的共同回忆,揭开了雨桐的身世:在她一个多月大时,被母亲遗弃到了云南一座寺庙门外,从此就由曾嬷嬷抚养。
曾嬷嬷去世前,给了曾雨桐两张车票,车票显示了当年母亲抱着雨桐从家乡到寺庙的路线,这是一条寻亲的线索,但曾雨桐一开始并不愿意展开这趟旅程,采访中的那位妈妈给了她很深的触动,甚至加深了她对亲生父母的仇恨:为什么他们做不到对自己的不离不弃。
到此,影片的铺垫终告完成,寻亲之旅开始了,或者说,一部风光片和公路片开始了。
曾雨桐由青梅竹马的朋友志轩相陪,驱车驶在云南葱郁的乡野和蜿蜒的盘山路中。
这一路上,雨桐不断地提起了自己心头的结,对可能即将面对的生身父母产生抵触。
每一次,吴奇隆饰演的志轩都作为一个开导者的形象出现,当雨桐问见到父母后怎么办,志轩总是以一句“再说啦”回应,不给雨桐压力,以轻描淡写化解她心底里的重重锁链。
后来,我们了解到,原来志轩也是一名孤儿,是相似的身世给了他们惺惺相惜的可能。
至此,电影和煽情仍是八竿子打不着,它的外缘是仿如世外桃源的云南山地风光,内核却是两个孤儿对童年的一次次深情回望。
他们想起了一次偷玉米的经历,想起了一个稻草人,想起了大年夜被人披上的一条围巾。
没有“没妈的孩子像根草”的苦情,雨桐的童年大体上是正常的。
他们像所有的年轻人一样怀旧,他们面对的问题就只是“面对”本身而已。
父母曾经是你生命的一部分,在失去了这么久之后,你还能不能去面对他们。
这时,影片的第一个“煽情”场面出现了:雨桐执意只身抱着书包吊在绳索上通过山间的大江,就像当年母亲抱着她通过一样。
通过体会当年母亲的感受,雨桐终于开始面对了。
于是他们继续寻根,母亲也终于找到了,不过只存在于一张照片中:一个月前,她去世了。
这是多么老套的桥段,且看张之亮怎么翻新。
他没有着力表现雨桐的痛苦,而是终于将叙事主角转移到母亲身上,通过对着遗物恍然大悟的回忆表现她对雨桐的另一种“不离不弃”:她曾以义工的名义,每年去寺庙看望雨桐;她曾徒步从寺庙走回隔了好几座山的家;她曾只身去北京,远远的看着雨桐的毕业典礼;她还曾在大年夜走近雨桐,给她披上一条新围巾。
不过,这位母亲始终被方巾蒙着脸,面目模糊。
这一段让我想起了《李米的猜想》,都是在结尾时才把正面镜头给予了一位牵动剧情的重要人物。
我甚至觉得,模糊面孔的处理让《车票》的动人效果更甚于《李米的猜想》,这位母亲可以代表一批集体的母亲形象:包括因为某些苦衷而不能关爱孩子的母亲,因为方法不当而与孩子种下芥蒂的母亲,以及种种在孩子生命中缺失了母爱的母亲。
有一句话叫,天下没有狠心的母亲,只有狠心的孩子。
此时我们已不用去追索母亲当年究竟有何苦衷,母爱这时不存在于逻辑链中,而是作为一种事实,存在于张之亮节制的镜头里。
结尾蒙面母亲的这一串镜头成全了这部催泪电影,至少我在那一刻确实是泪流满面了。
那条大年夜被披在雨桐身上的围巾,在我的脑中慢慢旋转,变成了我的母亲在忽然降温的夜里起身为我加盖的一条棉被。
这两个场景,我想,并没有任何实质上的不同。
在写影评的此刻,我正逢因贵阳的降温而身体不适,孤身一人在外地谋生的我,忽然是那么想念那条棉被。
看完电影留给我印象最深的是嬷嬷把雨桐从福利院抱出来时,那个小女孩的眼神.........被抛弃的孩子,无论任何原因,不管什么理由,父母都应该要有一起面对的勇气。
除了风景,什么都没有。
很没劲的一部电影,矫揉造作的厉害。
新鲜点在于很少国内电影里有基督教徒。
而且是高原上的教堂。
据说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教堂?
看的时候想到了《未央歌》里蔺燕梅的姑妈。
据说这是另一部“妈妈再爱我一次”,但遗憾的是,看完之后却没有多大的感动。
或许是这类片子看多了,起了免疫作用,亦或是自己感情上太麻木了?
不想深究原因。
但是,不得不承认,片中的景色非常非常的美,美得令人陶醉。
去年旅游的时候去了云南,当时就对云南的风景非常着迷,现在在片中再看到云南的风景,还是抵御不住那种诱惑,有那么一瞬间,真想不顾一切地跑到那里去。
那天空,是深邃的蓝,一眼望不到底;那云,雪白雪白,在深蓝的天空中打转;那山,高大绵延,一片郁郁葱葱的绿色;那水,顺势而下,拍打着任何挡道的石头。
山、水、天空、白云的任意组合,都显得那么不可思议,让人禁不住要感叹,上帝是如何创造出这样的奇迹的!
当片中出现了女主角手抱背包,独自乘坐铁索过怒江时,我知道她理解了她那个伟大的母亲,她重又感受了当初她母亲怀抱着小小的她过江的情景。
后来,以为一切渐渐明了了,却突地竟给了大家一个意外,以为那个教小孩的妇女就是她的母亲,后来却证实了那不是她的生母,而她的生母早已离世。
从略有因被抛弃而产生的“怨恨”到“理解、接受”生母,就凭着两张车票,就凭着三个可能的线索,三家人,竟在第二家找到了。
这也许是巧合,也许是命运的安排。
只是,双亲的离世,着实给了大家一个打击,这是我们谁也意料不到的,或许他们的离世对女主角来说,可以是从未出现的两个人,但她了解到了,原来,她的母亲,竟是从未离开过她,曾经离她那么近,那么近......也许,从此,女主角的心里是满满的母爱,尽管她的母亲已经逝去,但对她的爱却留在了她的心里。
或许,还夹杂着自责和失落,因为曾离她那么近的母亲,她竟从未发现,从未感受,还傻傻的以为她的母亲抛弃了她,甚至还为此怨恨着她的母亲。
片头,一对准父母在悲痛中告诉女主角,爱就是与孩子一起承担,无论病痛或者死亡,不离不弃!
原来,女主角也是一样,被她的母亲所深爱着,她亦被另一种“不离不弃”包围着,只是她不曾知道。
释怀了,无论是片中人,还是观赏者的我们。
车票,牵扯着女主角的身世,也牵扯着大家对母爱的另一种解读。
一张车票引出的千里寻母记。
影片并没有如“妈妈再爱我一次”或者“我的兄弟姐妹”那种撕心裂肺的情感表达,似乎缺少了情感宣泄点,不过我喜欢这种淡淡的忧伤感。
影片开始的那个采访故事,似乎是为女主角的思想转变作铺垫,其实我的想法是和女主角最初的想法是一样的,既然已经知道孩子生下来就是受苦的,那干嘛还非要坚持生。
这是一个和安乐死一样受到争议的命题,解决人的痛苦是一种美德还是一种犯罪?
至于主线寻母,从小就没和母亲分开过,所以没有特别的感觉。
倒是影片里的云南风光深深的吸引了我,导演也似乎有意把云南风光作为一个亮点,怒江,雪山,梯田,淳朴的民风,都为影片增色不少。
不夸张的说,云南的美丽风景几乎抢了主角们的戏。
影片的结局我比较欣赏,最终母女没能见上一面,但是女儿知道了母亲一直在自己身边。
有时候,我们对活着的人一直耿耿于怀,人都不在了,你还能怎么办呢?
时间会打破一切爱恨,不知是幸运还是不幸。
然后是范伟扮演的那对父子,再次表现了所谓不离不弃的主题。
坚持需要勇气,舍弃同样需要勇气。
剧情还算不错,相信小说应该会更吸引人。
非常喜欢剧中的风景,实在是太漂亮了,有机会真想去看看!
最后的场景是在天津轻轨拍的,呵呵!
一个很特别的寻根之旅,就是地方搞不懂。地名是广东的,开头看着像西藏,后来又看着像广西,一头雾水。
大学宿舍 与陈旭一起
故事很感人,母爱真的很伟大。让我印象深的除了美丽的风景就是范伟的那段,主演的表演印象不深刻
取景地很漂亮,漂亮地无语~~~~~无比向往~~~~~
罗诉韦德与堕胎自由藏区的基督教堂为什么不相认呢从贡山独龙族怒族自治县到芒康盐井天主教堂这部片子大概就是高海拔之恋1吧恩友歌(优酷有)
风光片,勾起旅游的冲动。
风景美
极度贫乏的运镜、配音、配乐,仍然表现出了那复杂深沉的母爱。结局不知所云,也许是因为我还远未达到原著教授的水准。
看到她的妈妈谁都会忍不住哭吧!要不是真的没有办法、真的养不了孩子了,她怎么也不会丢下她那么深爱的女儿啊!范伟演的爸爸好棒,很可爱也很催泪............
52 之前看的,本次做登记
超级弱智
20091006是从中国式离婚开始有点喜欢这个小女人的,还记得在阳光灿烂的日子里,那个八字脚的小丫头,变化真大。
开始觉得一般,寻找之旅是感情的铺垫,循序渐浓,不错的片子。
我是为啥子要看哇 为啥子哇 ~~o(>_<)o ~~
柔情~却也发人深省~
剧情演技实在一般 只是那个风景一直吸引我的视线 茶马与丙中洛那段 如同旧事重提 今年该去趟梅里了 等太久了
想起了《海角七号》。一个是用信件书写的爱情, 一个是用车票奔波的亲情。这两种伟大的情感理应让人们感动,但海角成功了,车票失败了。看完后,只有一个感觉,做作。只能说导演驾驽故事的能力和演员的演技都有待提高。
母爱很强大,风景也很强大
本人力推!说不出滋味的母爱。。画般的云南~唯美!
很喜欢曾雨桐的直率。很感动于嬷嬷的善良温柔。很震撼于母亲的忍耐与伟大。很安静于那世外桃源般的乡村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