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望有更多的好作品问世《老农民》上演十多集后,妻子告诉我很好看,我才坐下来看的。
随后,我在电脑上从头看起,并被这部电视剧征服了。
在佩服该剧的成功后,同时想到难得有领导为其开绿灯,说明我国正逐步放开反映当代的写实作品了。
我是长在红旗下的干部,和古华是朋友,结识过中央、省市县的领导。
六十多年的耳闻目睹、亲身经历,让我有了个独特的世界观。
特别是长期在农村工作队的日子里,接触到了农民,非常熟悉、了解他们。
因此看了《老农民》后,有很深的感触。
然而,世间的一切事物都会有好坏的评论。
很多人歌颂,也有人批评。
六十五岁以上的老人(特别是农民)认为反映了现实生活,可惜他们只能看看电视,不会上网,更不会写评论文章。
如果要他们发言,将会有上亿篇的感触、体会。
但是很多年轻人觉得不可信,有些人更是认为攻击社会主义,反对党的领导。
我认为出现这些现象都是正常的、必然的。
我的看法有三点:一.不能忘记历史,史料留给后人看,特别是失败的教训留给后人借鉴。
当代的教训为什么不能及时反映,要等老人们消失后再拿出来?
不是说见证人不在了就不可信了,而是现在很多方面基层还在犯着同样的错误(如看不起农民,甚至还在掠夺农民),应该要及时纠正,不能再犯错了。
二.教育青少年的问题不容忽视。
早期,西方预言中国第三代、第四代变修,看来不少的青年变得差不多了。
在物质文明水平提高,独生子女的世界里,看不起农民和贫困的人了,老人的话听不进去了。
“不要说过去的事了。
谁叫你们生活在那个年代?
”“老提艰苦奋斗干什么?
”“做坏事有报应?
鬼才相信。
” 特别是近三十年来,一切向钱看的思想、价值观,让年轻人及世人的世界观发生了严重的裂变。
社会道德严重滑坡,如此发展下去,将会是什么结果?
三.文艺作品源于生活、高于生活。
反映典型、艺术性强的作品,才能打动人心,受到启迪、教育。
因此有些情节不带普遍性,但不能因此就否定它。
如六零年饿死人,湖南湘西就惨不忍睹,全国统计的数字就惊人了。
当然,“金无赤足,人无完人,” 有些网友对《老农民》提的意见是可取的,应该得到肯定。
我曾写了个30集的电视剧(喜剧),反映南方农村、小城市的生活。
几番努力,因资金问题,未能拍摄。
后来觉得仅是娱乐效果,不能促进社会发展,给人类留下有价值的东西,几年后又重新修改,但还是放弃了。
不知哪位大胆的导演能看上,或者觉得有可取之处,也让它问世吧。
我觉得《老农民》很成功,希望各地电视台都能播放该片,同时希望有更好的作品问世。
高老的剧本啊!
不敢轻易评论,从大宅门闯关东到老农民老酒馆,总是有点虎头蛇尾或者半烂尾,开盘的时候吧,水系亭台楼阁,健身房会所学区……尤其是老酒馆直接弃剧了,瞎胡想呢,要么资方带资进场的忒多,要么就是星二代拉跨了!
你说宝国老师你们就不能用国税局长的儿子去伙计环保局长那上班不行吗?
feidai放在身边不行吗?
什么时候中国的剧作家话语权最大?审批衙门干点好事,中国的文艺事业才能百花齐放百鸟争鸣的美好时光!
人活着,可以有多倒霉,又可以有多坚强。
一直以来,我都喜欢看年代剧,喜欢里面的纯真、浪漫。
然而看老农民的时候,我连饭都咽不下去,太难受了。
窝心的难受。
生老病死,都轻描淡写;儿女情长,都围绕着吃。
被自然、被政治、被社会打压,套着各式各样的枷锁去耕种自己的人生。
收成没保证,向着日头走,好像也走不到头。
人活着,结局都是定了的,过程又何必如此艰难呢?
我工作不顺心的时候,我就想,工作不就是为了挣口饭吃吗?
在温饱可以保证的前提下,这饭有多贵、有多高级,都不如这饭吃着开心好。
何必为难自己,更有什么必要要去为难别人?
最近看讨论中国经济的问题,针对当下浮躁的实体经济现象(没多少企业真正专注于实业,几乎背后都在搞房地产捞块钱,后果就是现在的人家能拿住你的命脉),有人提到这部电视剧,说是历史重现,特意找来看了一遍。
可是,看到第三集斗地主就看不下去了(还是继续看完了,这就是导演要的效果吧),人一旦被势力裹胁就失去了理智,然后就跟动物一样,把一切的愤怒发泄到别人身上。
这个民族就这么不分青红皂白了,然后干的丧尽天良的事还少吗?
祸害了多少中国人?
毁灭了多少文化?
一个民族延续几千年的底蕴就这么被挖空了,根都被抛了。
一个不能独立思考、不反思的民族,它的未来会怎样呢?
我们的子孙后代会怎样呢?
艺术高于现实,但是这部剧艺术低于现实,现实的残酷或许因为编剧、导演不忍心弱化了,或许是太真实无法通过审核。
好在故事发出了许多令人深思的疑问,但是还不够深、不够透,看看如今中国社会的城乡二元分化、畸形的贫富分化、留守儿童、农村空心化、大跃进式的城镇化,社会管理低效、腐败,等等,等等,这些问题就是七十年代末没有彻底反思留下的后遗症。
世道轮回,规律没人能置身其外。
结尾太过于理想化了,答案在农民,而不是媒体。
没有完美,但这部剧让我震撼,看到了中国北方农村农民的困苦,剧情紧凑,演员从主演到配角都特别有戏,——村里和牛大胆、马仁礼一辈的人,他们的父辈祖辈都演的特别好,三大主演无一例外老戏骨,从没让人失望过,剧里的韩美丽让我眼前一亮,关于这个人设我的文字功底有限说不清楚,但她从一个阳光直率的革命青年变化成不可理喻的咬人疯狗难道只是她个人的原因吗?
可恨又可悲的角色尤其出彩,所以一开始我都没认出来演员,只是觉得面熟,看了好几集她的戏才看出来是闯关里的秀,可见她演的好!
冯远征老师演戏没得说,一个字“好👌🏻”,陈宝国的扮相,刚出场应该不能超过30岁吧,二、三十岁的年轻人再糙能糙能怎么样呢,终是骨相饱满的,难为陈老师了,还好不怎么影响我看剧,也不知道是不是没有年轻演员能演牛大胆年轻的时候,这么好的剧,就这个地方遗憾了。
牛莉老师就很有未婚女孩的灵动。
78年以后跨越太大了,和前面的现实风格不一样了,完全开金手指,就算美好的想象吧!
我还是喜欢48--78那波澜壮阔的三十年。
演农二代的年轻演员不评论了。
非常好,非常好,非常好。
和闯关东一样的历史写实接地气讲大义的风格。
从始到终,农民为了吃饱饭贡献了全部的智慧、力量和情感,大胆和仁礼一直敢为人先,想尽办法谋生,即使受到打压仍然坚持“让大家吃饱饭"这件最重要的事情!
情节紧凑,内容丰富,人物立体。
祖辈生活的辛酸,农民的质朴,长久以来人与土地深厚的感情。
2023了,这种好剧绝迹了吧,希望能再看到这样好的剧。
另外,片头曲片尾曲非常呼应主题,片尾 理想之国 大气磅礴,听到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壮烈,并从土地获得力量与希望,与故事完美配合住了!
查了下才知道是臧天朔填词谱曲并演唱的,以前只在热搜和新闻看到过这位歌手,听了这首歌感受到他的音乐应该是有力量朴实的,很好!
一段歌词求地不老 求天不荒以后 还要拿 祖上留下的那把锄头以后 还要靠 长满老茧的那双手以后 还要读 祖先留下的那本老书以后 还要走 天地之间的那条路以后 还要上 斗转星移那道坡以后 还要听 千年风霜它怎么说以后 还要蹚 祖辈还没蹚过的河以后 要唱好 理想不倒的歌
《老农民》这部剧,就像一碗陈年老酒,越品越有味。
它不急不缓地铺开了新中国农村六十年的沧桑巨变,每一帧画面都透着泥土的芬芳和岁月的痕迹。
开篇那场轰轰烈烈的“土改”,仿佛一下子把人拉回到了那个激情燃烧的岁月。
长工家的儿子牛大胆(陈宝国饰)和地主少爷马仁礼(冯远征饰),一夜之间身份颠倒,这不仅是个人的命运转折,更是时代洪流的缩影。
剧中,我看到了农民们用汗水浇灌土地,用智慧对抗天灾人祸,那份坚韧和乐观,让人动容。
牛大胆和马仁礼,一个粗犷豪放,一个细腻敏感,两人从最初的针锋相对到后来的惺惺相惜,这种复杂而深刻的兄弟情谊,让人感慨万千。
当然,《老农民》也不乏对历史的深刻反思。
剧中通过一系列政治运动的描绘,展现了农村社会的变迁和农民的生存状态。
那些熟悉的场景和情节,仿佛就是祖辈们亲身经历过的故事,让人不禁感慨万千。
值得一提的是,这部剧的演员阵容也是相当豪华。
陈宝国、冯远征等实力派演员的精湛演技,为角色注入了灵魂,让观众仿佛亲眼见证了这些人物的成长与蜕变。
总的来说,《老农民》是一部值得细细品味的佳作。
它不仅仅是一部讲述农村故事的电视剧,更是一幅生动展现中国农村历史变迁的画卷。
在这幅画卷中,我们看到了农民的坚韧与智慧,也看到了时代的变迁与社会的进步。
最后,我想说,《老农民》就像一本厚重的历史书,让人在回味中感悟生活的真谛。
如果你也对中国农村的历史和文化感兴趣,那么这部剧绝对不容错过!
不苛求,已经很不错了!
都是父辈经历过的历史,有些章节虽然现在看起来匪夷所思,但是确实在允许范围内最大程度地反映史实,希望我们的子孙都能铭记那段历史,了解祖国发展的历程和不易,前事不忘后事之师!
后面都是凑字数的,为什么非要规定140个字?
简短的观后感就不能发表了?
以后发布短评的人会越来越少,不利于豆瓣啊
这个差评是给灯这个人物的,不理解为什么这种角色都可以当女主.表面上她是一个勤劳善良的农村妇女形象,等了牛大胆一辈子终于如愿.实际上这种女人真的一点道德都没有吧!
明明知道牛已经结婚了,作为一个正常的前任,难道不应该做到不关注不打扰吗?
而不是明明知道前男友已经结婚,还整天找各种理由往人家跑吧.婚后的乔月立刻变脸,把混吃等死发挥的淋漓尽致.但是换个角度看一下,无论乔月和牛怎样,都是两口子自己的事情,灯跑到牛家里把乔月打了,此时此刻牛就坐在门外抽烟……这一幕真的是绝了,你和你老公结婚之后发生了矛盾,他前女友跑到你家里把你打了,此时你老公就坐在门外抽烟……乔月的确好高骛远见风使舵,但是这个剧里歌颂的男主女主,换个角度看明明更恶心吧,一个假惺惺的发誓不娶,即便娶了前两任心里却都装着初恋,另一个一副我永远都是支持你的后备军,时时刻刻在前任面前刷存在感,会在别人和老婆吵架后,一副家里女主人的身份跑出来顺,她走了,我该来了…你可一边去吧单纯讲农民故事很好看,但是单纯看这个男女主很恶心,拉低三观
【转】《老农民》将视角对准了黄河岸边的一个村庄,用波澜壮阔的大手笔书写了一场土地改革所引发的长达半个多世纪的农村变迁史,这可谓是由泪水与苦难所铸就的史诗,这也是一部为农民代言同时又高度还原中国农村的作品,它做到了真正的接地气,只因它所刻画的人物对我们这片生活过的土地爱得深沉。
剧中聚焦了颇多具有年代意义的节点,无论是土地改革,还是三年自然灾害,乃至到后来的新农村建设,剧中都有着清晰的脉络呈现,同时导演将这些大时代的变革集中反映到了个体中去,从大变迁深入到农民的基础生活中,也让观众更加全面的去了解中国农民心理的成长与转变,可以说,在一个个的故事高潮中,农民也随着时代一同成长,农民不再是昔日那种愚昧的面貌,而是富有了独立思想的一代人。
在荧屏上,中国的8亿农民(9.4亿农业人口)这个庞大的群体一直是被社会所忽略一个群体,《老农民》做到了为他们发声,可以说,本剧在某种层面也是8亿农民树碑立传。
它很大程度展现出了农村勃勃生机的一面以及农民可爱的一面,对于当下观众来讲,这是一次重新审视农民的机会,而关于世世代代农民的奋斗故事,同样对于当下年轻一代的观众有着激励作用。
《老农民》用一出出农民的悲欢离合让观众看到了几代人沉默与坚守的力量,同时用苦难与挫折铸造了这不可磨灭的史诗。
记得是和武媚娘一块播的
演员演技全都在线!陈宝国演的男主,大男子主义,愚孝。因为对父亲死前有承诺,放着喜欢又适合的发小不要,两次稀里糊涂踏进糟糕婚姻,实在是愚蠢至极!(陪父母观看于家中)。
一部关于新中国农民的史诗级作品
土得掉渣,但也因此见其真实。
细节垃圾
戏精们(捂脸)
主角团老了之后就不好看了
编剧太瞎扯,一个村里哪块地好,哪块地收粮食不都是经年累月看眼里的,还用去刨两下啊
近年难得的优秀国产电视剧……
灯儿和牛大胆真的是意难平啊,即使结局在一起可这过程太漫长,总体剧情还是比较贴合当时情况的,值得一看!就是后面几个年轻的演员有点拉跨扣一颗星
原来不喜欢这种题材 这部剧改变了看法
陈宝国在那部剧中都是吹胡子瞪眼睛的演技,吹太过了
1. 文革前的剧情还能看看,虽然问题还是非常多,文革后的剧情完全不能看,太脱离现实太假! 2. 8.7是怎么打出来的,7.8分都嫌高; 3. 讲农民就好好讲,家家只有一个孩子,都没什么文化水平,做一个企业成一个,做饲料厂别的厂质量不行,唯马仁礼家的就行,根据是什么,看着也没有专家或高人,后面的剧情假的不行;两分都嫌多
片子不错老戏骨们飙戏飙的好,有点白鹿原的气概,把历史狠狠的挖,就是编剧是不是有年轻人代笔啊,细节推敲不严谨,老农的家务事比城里人都开放还有一些台词全是新新词
前半部很不错,在历史的潮流中被裹挟的人,无所谓好坏,都是别人手里的玩偶罢了。算是沿着中国近代历史的脉络进行,只是将现实中的矛盾进行了弱化,算得上诚意之作吧。若是将后二十几压缩掉,或许能更好看一些。
牛大胆,杨灯儿,不喜欢这俩,看不到质朴,只有自私蛮横小心眼,泼皮狡诈耍无赖。
也不能说拍得不好,就是对正午阳光这种爽剧看得有点疲劳,甚至觉得这是另一种历史投机主义,后面几集就纯无脑爽剧了。
后面越来越没意思了
感觉演得挺投入,可是这剧情略呵呵啊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