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eira Knightly真是femme fatale,迷死人了。
Murphy的蓝眼睛也非常迷人。
唯一不喜是Dylon的展现方式。
电影对他的刻画非常流于表面又单薄,完全没有把一个诗人孩童般的天性,甜蜜迷人的一面展现出来,因而我根本无法理解为什么两位女主角为他神魂颠倒。
他的脆弱与心碎,伤人而不自知,他的顽劣自私所牵扯出的残忍,这些我都没有看到。
两个女人都讨人喜爱。
一个又疯又强韧,一遍遍弥合碎裂九十九次的心,另一个善良又坚忍,一遍遍心软动容。
她们之间关系诡密,在战争中又显得理所当然。
世界原本的秩序在战争中扭曲,变得迷幻起来,于是人物的关系复杂畸形也通通被合理化了,仿佛天然如此。
这部电影来自于一个真实发生的故事。
1945年3月6日,在英国的纽奎小镇,一位战场归来的军人威廉·柯里克对着著名诗人迪伦·托马斯的房子持枪相向,并连放数枪,惊得诗人和妻女以及一屋子朋友容颜失色。
所幸最终无人受伤,威廉以蓄意谋杀罪被捕,但最终因证据不足而无罪释放。
当然还要再添上一笔背景,历史才能愈显摇曳生姿:威廉·柯里克的妻子是迪伦·托马斯少时青梅竹马的恋人。
战争、爱情、诗人,荡气回肠、浪漫瑰丽的要素具备;两个女人与两个男人,恩怨情愁、目眩神迷的画卷昭然若揭。
这样的故事,不拍成电影还真有些浪费。
不要以为有诗人迪伦·托马斯的存在,就把这部电影当传记片,它其实更像编导对这个故事来龙去脉的全新演绎和自我解读——所谓借前人旧事,抒自己心中块垒。
电影说到底关注的是两个女人——迪伦的妻子凯特琳和旧情人薇拉,她们互相之间因对同一个男人的爱,而结成的不足为外人道的莫逆于心,那里面融会了理解、交心、嫉妒、扶持等诸多斩不断、理还乱的心绪。
如《太阳报》的评论所言:“假如托马斯还活着,他一定会对这样黑暗地描写自己感到强烈不满。
但是,这基本上不是一部迪伦的人物传记片,所以你也没有必要对《爱的边缘》感到不满。
”******即便我不把本片视作一部传记片,我还是有不少不满。
影片前半部分飘乎得犹如脚下无根,不知所终;朦胧得仿佛雾里看花,不明就里,看得人颇有些不耐烦。
就在我以为这部电影就要这么醉生梦死下去的时候,真实的战争氛围终于扑面而来,随着威廉的归来,电影突然注入了生活的质感,重新回到了地面。
如同薇拉在法庭外为挽救丈夫威廉,而对迪伦毫不留情的一语道破:“你想要的是沙滩上那个15岁的女孩,不是我。
”“你有的只是脑子里的故事、词语,我得现实一点,威廉才让我真实的活着。
”******要特别谢谢希里安·墨菲、西耶娜·米勒的表演,他们挽救了这部电影。
希里安·墨菲饰演的威廉,夹在两个光彩照人的女人和一个离经叛道的男人中间,是最普通的一个,初看颇不起眼。
但随着剧情衍进,却光彩渐露。
初时的纯真热情,战争后的呆滞与疯狂,还有历经沧海后的平静坦然,都被他不着痕迹的演绎出来,目光自觉不自觉的就会被他吸引,心自觉不自觉的就会被这个人物打动。
西耶娜·米勒,我几乎没怎么看过她的电影,但是拜娱乐八卦所赐,即便我搞不清她到底和多少男明星卿卿我我过,但至少这名字是记住了。
至少这部电影,让我知道:她不仅是个够八卦的明星,也是个够水准的演员。
那种看似不在乎的疯狂,那种痛过哭过的挣扎,那种看透命运的随遇而安,都让人触碰到凯特琳不羁外表下的柔软。
至于另一女主角凯拉·奈特利,她的表现如同这部电影,后面部分比前面部分好。
但还是忍不住要说,奈特利小姐,可不可以请你不要演什么电影,都扬起你那骄傲的下巴好不好。
希望有一天你的表演,让我彻底忘记你是凯拉·奈特利。
******我不知道该怎样评价扮演迪伦·托马斯的演员马修·瑞斯,他其实演得很好,让我看见这位诗人就心中不耐,但这样的不喜情绪,却让我连带着对扮演他的演员都不想置评。
电影中威廉愤然举枪射向迪伦的小屋时,颇有大快人心之感。
我无法掩饰自己对这个男人的厌烦——任性妄为,却天经地义;恃才傲物,但无力养家;纵情声色,偏还自私善妒。
这样的男人,在文学史上是了不起的诗人;但在生活里,他只是个无用的混蛋!
绮丽的诗句和绚烂的意象都是天才燃烧换来的。
天分太高,就成了事事理所当然的资本;燃烧过度,就难免伤及无辜。
本片中的迪伦·托马斯无疑就是他人的地狱。
而能无怨无悔爱上这样男人的女人,都是了不起的。
电影里没有告诉我们的是,这位写出过“太高傲了,以至不屑去死”句子的天才诗人,于1953年11月9日,在喝下十八杯纯威士忌和两杯啤酒之后死于纽约白马酒家,终年39岁。
诗人永远生活在诗歌里面就好,现实里生活的诗人都是不可爱的。
爱诗就好,爱诗人还是罢了。
因为我是希里安·墨菲的影迷,再加上朋友的推荐,我看了这一部电影,可能是深受《浴血黑帮》的影响,整片看下来,我恍惚在看Tommy Shelby的成长记,看他如何从William 一步步的被生活、战争、爱情逼成了一个剃刀党,不得不说影片中墨菲抽烟、喝酒、持枪的动作细节,都让我感觉到跳戏了。
影片完结时,我和很多人一样感受到窝火,可能是因为一个正直、浪漫、英雄式的人物没有得到他应有的幸福,也可能墨菲与生俱来的散发着忧郁的眼神,一直提醒着我William的人生必然是坎坷的。
等我躺在床上回味这部电影的时候,我不得不说四位主演中,更让我觉得耐人寻味的反倒是凯特琳和迪伦这一对,这样一个问题也就随之而来,我们到底想从爱情从得到什么?
或是在一段关系中我们对另一半的期许是什么?
“Vera please never chang”这是迪伦在电影中反复对维拉说过的一句话,也更像是他自己的人生格言和对爱情以及婚姻的价值观。
可能大多数人都不会喜欢迪伦,但我们不得不承认的是即使在影片结束时Dylan is still that Dylan,他的胆小、懦弱、自由、随性一样都没有改变,身边的人、女人、伴侣有的走了,有的还在,但是他的处世之道从没有受到过半点的干扰,他很清楚的知道在一段感情中他需要的是什么,也知道在不同的角色那里他能获得的是什么,在凯特琳那里,他需要的是包容、庇护和家的感觉,他喜欢像襁褓中的孩子一样,趴在凯特琳的肚子上给她读诗;在维拉那,他要的是维拉对他的迷恋和痴迷,是情窦初开的年纪那种对一个人不顾所以的喜欢,所以维拉最后才会说“迪伦你要的不是我,而是海滩上那个15岁的姑娘”,他享受被偏爱的感觉,因此他接受不了另一个人分享维拉的爱;在其他形形色色人那里,有的为了金钱,有的为了泄欲,可以用他自己的台词来形容“诗人是需要体验生活的”。
如果是happy ending结尾的话,我们本应该看到迪伦最终顿悟,和凯特琳厮守终身,或是凯特琳最终离开了迪伦,但是都没有,还好他没有。
在一段关系中,有些人像维拉,比如说我自己,我们在感情中获得的幸福来源于另一半的满足,所以我们愿意改变和付出,就像维拉对William的评价“我不喜欢为我沉沦的人”,我想后一句应该是“我更愿意沉沦的喜欢一个人”;有些人,极少的人像迪伦,极度的自私的爱着自己,我才是最重要的人,我不会为了任何人改变,也没有人值得我去改变。
很多人都有一时的自我,但想要一辈子自我的活着,也需要莫大的坚韧的意志。
看过这样一句话“我一直都仰望那些活的真正有意思的人 那些真正酷的人 那些毫不掩饰自己欲望的人 他不需要多说什么 自然有人沉沦”,可能说的正是像迪伦一样的人把。
最后,我想说的是,我们大多数人都像William一样,被一个人所吸引,无法自拔。
如今我想法是,如果你确认你爱着那样一个人,能够接受“迪伦和维拉”那种从不加掩饰和闪躲的关系,能接受她一切的好与不好,那就像凯特琳一样去爱吧,即使最后迪伦被所有人唾弃,陪在他身边仍然是凯特琳。
如果你接受不了,哪怕心里有一点的芥蒂,那么乘早说不,这一点点的芥蒂迟早会变成一个巨大的阴影笼罩着你,让你寝食难安。
愿意也好,说不也罢,但是唯独不要做的就是,让另一半为你改变,因为那才是你最不想要的。
一样,为了Keira Knightley & Sienna Miller,甚至在看剧情简介时忽略了托马斯的诗人这条线,不禁想起另一部,关于两个女人的戏,只不过换成娜塔丽波特曼和斯嘉丽约翰逊,关于皇室的故事.喜欢那妞的古典气质,都口音都是,一直演此类,脸颊和身形一样,太过瘦削,像我,照样有人爱.初恋和现实,永远是两码事,对爱情太过理想化,这是某人曾对我说的.于是,有一天,觉醒,原来,我曾怀念的是那个16岁的男孩,会踢球,会羞涩笑容,而非现在站在我面前,说一句,你好的男人.V也一样,她终明了,她要的生活是什么,做了决定;K即便沉沦,却依旧心里从未离开过他.唏嘘的是彼此间的心疼,虽然嫉妒过,虽然仇恨过,却最终,友情一笑之,世事皆烟云.留一句,请不要孤单.眼神里看不见车内的托马斯,也看不见门口的威廉,却看得见彼此的选择,未来的路.两个自命不凡的女子,互相欣赏,却也感慨,再清高再个性再了不起却还是爱上了个十足的混蛋,一句我是诗人,便可以解释混乱的性生活,酗酒,骗钱.年轻时,也想当个文艺小女青年,这会,还是现实些好.房间的隔断想起前些日子在宜家看到的半透的款,朦胧是个有意思的事,诗人就爱玩这个.
吴克群有一首歌叫“为你写诗”,似乎全世界的女人都会为诗歌所打动。
只要写一些“你是我的星星”之类的话,然后对女人说“这是我为你写的”,然后女人立马会晕倒在你怀里。
而似乎全世界的诗人都不甘于只属于一个女人,酒和性是他们创作的源泉。
不幸的是,本片里的两个大美女,都爱上了这么一位自以为是的诗人。
一朵红玫瑰,一朵白玫瑰,诗人想两朵都要。
女人们却不这么想,她可以容忍你除了写诗一无是处,可以容忍你跟别的女人鬼混,但不能容忍你跟别的女人说我爱你。
玫瑰们逐渐看清了诗人的本质,不过是个只会说甜言蜜语的混蛋而已。
于是,红玫瑰和白玫瑰反而关系微妙,从情敌变成了朋友,爱上这么一个男人,她们能明白彼此心中的痛苦。
影片的最后,红玫瑰跟诗人走了,白玫瑰则留下来相夫教子,她们彼此互道:“Don’t be lonely”。
——好好过你的小日子吧,忘了他吧。
——你这辈子要受苦了,别亏了自己。
结局也是一首歌,“女人何苦为难女人”。
影片改编自真人真事,威尔士海岸线风光无限。
冲着他的美貌,我立志看完他所有参演的电影,所幸他选片把的挺严,没有烂片,只有不经典,让我欣赏到了以前很多没兴趣看的故事美妙的音乐,如画的场景,还是有值得欣赏的地方的2位美人,和一个英俊的美男,足以构成女士们花时间的理由了虽然对迪伦超不感冒,但我得说Mathew Rhys处理的很好,不然我就不仅仅只是不感冒而是厌恶了根据真实事件改编,在这里不得不佩服老外的阔达啊,所谓家丑不外扬,人家子孙把自己祖父母的轶事给拍成电影了,膜拜下开篇的音乐带着我们首先看到了一位美女,她如血的红唇,闪亮的牙齿,香艳的打扮,让我们飘然起舞,然后我们看到角落里隐隐轮廓的爱慕者——Cillian Murphy演的William,成熟,温柔、稳重、大度、英俊的William,成为了女主角在发现初恋已婚后的最佳避风港(泪,Cillian在戴珍珠耳环的少女里也是这么个角色,是我们旁观者清,还是女人天生不爱完美男??!!
),但战争分离了他们,在William夜以继日徘徊在生死边缘,浴血保命的18个月里,女主角由开始的思念、怨恨、到最后的心死,然后在最后一丝火苗即将扑灭时,接到了William即将回家的通知,但一切都变了,她和他,他带着战争的心理创伤而归,拒绝接触人群,害怕拥抱自己的家人,神经质,需要枪支防身,做着噩梦,然后忍受着镇上关于妻子出轨的绯闻,终于在发现自己18个月军饷被妻子情人挥霍一空时爆发了……Cillian Murphy的演技就出征前后对比气质就可见一斑了,与2位美女的搭配让人赏心悦目,虽然这是一部仅仅只是在讲故事,而且讲的还不怎样的电影,(William开枪后,心理突然恢复了,转变的也太硬了吧,而且有些剧情修饰的太美好,比如军饷并不是被情人花掉的,而是给情人老婆打胎花掉的……,维护一个女人的名誉不该以另一个女人的名誉为代价)但这并不会成为妨碍我们去观赏他的理由
看得出来编剧和导演都很讨厌Dylan Thomas了。
在得知这是他的传记电影前,我一直都将其视为制造矛盾与悲剧的搅屎棍工具人。
全片竟无一个镜头能让我get到这位浪荡诗人的魅力。
Dylan唯二讨喜的时刻,可能就是连人带椅摔在地上和被枪击吓得快撅过去的片段吧。
道德困境下的角色想要得人喜爱要么靠颜值气质,要么靠才华智慧。
Dylan一无所有(旁白串几首诗真的无从体现其才),还要让观众理解两个美女对他一往情深并做出一系列害人害己之事,实在是太为难我胖虎了。
把Murphy和Rhys的角色互换说不定会好很多。
背景放在二战,战争场景也占有不少篇幅,但是并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
战火与诗,生与死…多么丰富的要素,电影本来可以借题讨论一些更深刻的东西。
但看到最后战争的意义似乎也只局限于Williams冲Dylan家开的那几枪,以及衬托Dylan的卑劣。
结尾来一句for the lovers, their arms round the griefs of the ages,笑死,有片中Dylan这种人的存在,不管在哪个ages都会是悲剧的吧。
(芷宁写于2008年10月23日)一直不太想为影片《爱的边缘(The Edge Of Love)》写点什么,故而推拖了些时日,现在终于写了点字,大抵是因该片色彩旖旎的画面令人难忘,整体制作和服装设计也都达到了近来英国电影的一流水准,更主要的原因是演员的表演,特别是西耶娜·米勒和希里安·墨菲。
无疑,西耶娜·米勒越来越会演戏了,除在这部反映威尔士生活的片中口音有点怪之外,其他方面都有了长足的进步,对手戏的表现堪称精彩,丝毫不输于甚至常略微胜于演艺之家出生的凯拉·奈特利,尤其是对两个女人之间那份夹杂着诸如理解、同情、嫉妒、猜忌等复杂情绪的友情的拿捏和诠释;希里安·墨菲饰演的威廉·柯里克一角,风采俨然盖过了片中诗人迪伦·托马斯的扮演者马修·瑞斯,其心理活动的外在表露被释放得自然得当且令人信服,不论是对妻子薇拉的爱与怀疑,对战争的恶,还是对无耻情敌的怒,都表现得丝丝入扣,这两家人的后代在看过该片后均表示,十分赞赏希里安·墨菲的表演,认为“他赋予了威廉尊严与正直”。
喜欢传记片的人切莫别把该片当作是纯粹的传记片,它属于基于现实历史人物的新编故事,如《太阳报》所言:“假如托马斯还活着,他一定会对这样黑暗地描写自己感到强烈不满。
但是,这基本上不是一部迪伦的人物传记片,所以你也没有必要对《爱的边缘》感到不满。
”在现实中,曾活跃在二战时期的英国诗人迪伦·托马斯确也具备某些诗人特质,才华出众,酗酒妄为,私生活混乱,英国作家金斯利·艾米斯在1991年出版的迪伦·托马斯文集前写道:“托马斯是一个极其令人生厌的人,他欺骗和窃取了朋友,还在他们的地毯上撒尿。
”影片也将迪伦的那些令人嫌恶的特点做为剧情素材,但它依旧非传记,其对迪伦本人的生平着墨不多,主要聚焦于他生命中两个重要女人之间的微妙关系——妻子凯特琳(西耶娜·米勒饰演)和情人维拉·菲利普(凯拉·奈特利饰演)。
或许,之前该片的某些海报剧照所散发出的暧昧色彩,给人以误解,以为这两个女人之间有同性情结,影片在创作时其实已抛除了彼时有关她们的传言,而是着力于战争背景下,两个女人的同甘共苦、相依为命和间歇的嫉妒——快人快语的凯特琳必须独自承担所有的家务,既要养育孩子,还得应付一个花心好色的丈夫,而这个丈夫还在不断地伤害她,不仅依旧垂涎青梅竹马的维拉,还从不拒绝随手可得的路边情;维拉的丈夫威廉奉命前往希腊与德军作战,维拉得独自面对孕育孩子的重任,而她本人还陷在对迪伦的青葱思慕中……在特定的环境下,两个女人从彼此妒忌、不喜欢到相互依靠着生活,在一同解决困境、分担彼此的烦恼中,在守约的前提下,互知冷暖,相互扶持,影片通过两人常常同抽一根烟,来表现这种难以说清道明的关系以及这种相依共生的现状。
既然这是一个虚构的反映情感纠葛的故事,那么在表演上就没必要非得遵循真人实录和历史痕迹,于是,在导演约翰·梅布瑞的掌控下,演员们并没有费力去复原真实人物的特征,而是依剧本做了适宜的发挥,从而赋予了角色更加生动的个性,如凯特琳的性格刻画。
顺便说一句,该片编剧就是奈特利的老妈、著名编剧莎曼·麦克唐纳,她本打算让女儿出演凯特琳一角,纵观全片发现还是她老妈眼光独到,凯特琳一角的心路历程和个中滋味的确要比维拉来的复杂,从而更有表演空间,也更富层次感。
而奈特利饰演的维拉,就像有人评价的那样“有误入此类角色之嫌”,好在凯拉身经百战、技术纯熟,还能驾驭这个角色。
此外,她还为该片献出了银幕处女唱,深情演绎了歌曲《Blue Tahitian Moon》,只是在唱歌时,她那两颗疑似虎牙越发的显眼,令人不免联想,倘若让她出演吸血鬼,一定不像凯特·贝金赛尔那样需要化装。
影片制片丽贝卡·吉尔伯特是片中威廉和维拉的孙女,她对该片的兴趣“不在于制作一部人物传记片或者是纪录片,而在于把这四个人物置身于世界大战的背景之下,去挖掘那些推动和羁绊他们的情感。
”如果这是该片的最高目标的话,那貌似已经做到了。
然而在观后,仍感觉不对劲,就像一副画,色彩构图、带入情绪固然重要,但所要表达的主旨更重要,或许真如《每日电讯报》所言:“一部还没有完全搞明白自己究竟想做什么想说什么的电影,但它依然赏心悦目、吸引无数眼球。
”http://nicolew.blog.hexun.com/24708831_d.html
看得我是TM的生气!!!!
迪兰这个角色在片中无时无刻都透露着滥情、自私、自大、卑鄙等多种人渣的特质!
在初恋和妻子间左右逢源,到外面找女人恬不知耻地对爱着自己的人说“我是作家,我需要体现生活”。
他一无所有,能给女人的只有性和一堆华而不实的诗,在我看这只是一堆谎言。
而糊涂的两个女人却爱得死心塌地。
容忍着他出轨,给他维持着花天酒地的生活。
他花着威廉的钱在众人前一而再地羞辱着威廉,当时我真心能感受到威廉所受的折磨妻子的背叛、旁观者的耻笑、挥之不去的战后阴影,我似乎也跟着威廉一起疯狂起来,迪兰在别人的屋中喝着别人的酒,娱乐着自己的朋友,卖弄风骚时,这一刻我只想威廉拿起手榴弹扔进去,炸死这一屋贱人(除了凯特琳)!!!!!!!!!!!
这刻的我是真心的上火啊!!!!!!!!!!!!!!!!!!!!
然而最让我怒火中烧的是,迪兰从发起官司到做假供词的时候。
真是把人渣这两个字诠释得淋漓尽致!
先是凯特琳说,我没钱了,我一无所有时,看他那个失望的眼神,天啊!!!!!
这是你妻子,不是你的摇钱树!
然后他居然因此发起官司以便赚点亏心钱来维持他可笑的诗人生活!!!!
渣打官司过程的表情,正确点说是婊情(只能说 Matthew Rhys演得太好了)在薇拉的苦苦哀求后,仍然给假供词,一心将人置诸死地。
薇拉问为什么要如此狠心将她的丈夫送进狱中,他的问答是“为了你”。
薇拉说那就立即离开你的妻子和我在一起!!
他沉默了,他两个都想要,他想所有事情都如他所愿,他就没有为这两位女人考虑过一丁点!
他从没想过一心一意对待让自己的妻子,至少别让她活在煎熬中,他从没考虑过是否应该放开薇拉,让她跟自己的丈夫和儿子安静地生活,他为了一己私欲把爱他的人放进无尽的痛苦中!
滥情、自私、自大、卑鄙!!!!!!!!!!!!!!!!!!!
《爱的边缘》套用了一个战争背景,描写的是4人之间复杂的感情关系,这种类型的片子我倒是比较爱看的,比纯战争片来得丰富,可能我确实对满屏特效,飞机大炮那种巨震效果无感吧……而越是描述细腻情感的片子更需要功力,最需要拿捏的点就是情感迸发的点,如果劲使得过大,为了感人而感人,有时候就会有些刻意或者显得不真实,这片在这几个点上做得蛮好的,据说是这故事是根据真人实事改编的,值得一看!
爱的边缘.The.Edge.Of.Love.2008.BluRay.720p.x264.AC3.mkv
配乐和画面5颗星,Cillian Murphy&Sienna Miller5颗星。如果英雄爱上了你,为什么还要向不靠谱的诗人献上无谓的爱?
简单的来说就是诗人有了老婆不知足,借着少时的感觉还与孤独的人妻有染。K大那销魂的地包天,迷人。
有的时候人的感情确实是复杂且暧昧。
还沉浸在加勒比中的伊丽莎白出不来,要不是这份旧情才不看呢,一个有价值发现就是海边发生的一切都好美,就是大湿们说的有镜头感吧。
摄影喜欢。关于Dylan Thomas的生活。
复杂的感情,复杂的关系,一切透着微妙,貌似很混乱很捉摸不透,其实只是导演不想把故事说得太好莱坞太英伦古典纯爱或者太符合观众心理。被感动了
不喜欢William,虽然他真的爱Vera。 更不喜欢Dylan
poem / take me home / blink / officer
20081219
这是要毁掉迪兰·托马斯吗!沉闷无趣
感觉Keira Knightley很多角色都是一副天真无邪,不管我事的模样伤害着所有人,自己却浑然不觉,然后继续天真无邪说“我从来没有想过要伤害你”,这种女人太恐怖了
有无法说清楚的情愫,迷惑的,感知的。
英式碎花连衣裙真好看
剧情有点让人受不了,男主角也不知道在干嘛,样子不好看也莫明其妙的。喜欢连个女主角啊,好漂亮好坚强。她们在一起的时光感觉很美好。
四角,但歌很好听
它拥有着很多的小聪明
最后的爱情
片尾曲又骚又赞
狄兰托马斯
你们是多喜欢cillian啊。。我觉着KK还好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