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做会说话的憨豆先生看就行了。
其实还是挺憨豆那味儿的,只不过时代变了,一些人所怀念的只是自己的童年而不是真的喜欢憨豆。
如果真的完整看过原版,那应该也会血压飙升吧。
憨豆本来就是低智老男人,经常做事没有边界感的啊,怎么现在接受不了了?
《憨豆先生的大灾难》里是真的毁了名画,这会儿怎么心疼起豪宅了?
《憨豆特工》里破坏的东西就更多了,也没人说间谍机构怎么雇佣了这种人。
虽然演的不是同一个人,但是我们都知道他们其实是同一个人。
围绕某一件事或物引发反复叠加戏剧冲突,其实是很典型的荒诞喜剧的做法,现在叫做素描喜剧,《猫和老鼠》就是经典的这种模式。
冒犯滑稽喜剧已经不被这个时代的一些讲究价值观正确的人的所接受了,过于共情使得一些人已经难以欣赏纯粹的快乐。
不过,不得不说有些地方的设计还是比较刻意的,比如操作手册,两次移动都放在煤气灶上。
忍不住锯车倒是可以看做成年人的崩溃。
另外,分集真是没必要,一集掐头去尾才8分钟,刚进入状态就结束了。
虽然《人来蜂》是网飞制作的喜剧短篇集,但是不可否认,无论从体量还是结构上,它其实更像是一部“被裁成零碎布头”的喜剧电影。
但令人没想到的是,罗温·艾金森这位“笑坛老将”,这一次却让人笑不出来了。
在豆瓣仅有6.5分的页面上,“烂片”“生气”“血压升高”成了评论区的关键词。
罗温·艾金森和蜜蜂的较量,已经不是第一次了。
在最经典的“憨豆先生”短片集中,我们就曾经见识过一只小小的蜜蜂,能够被这位喜剧天才玩出多少花样。
但这一次,好像又有些不同。
因为故事里的人,不再是憨豆。
在剧中,罗温·艾金森饰演的是一个名为特雷弗的男子。
为了养家糊口,他找到了一个替富豪夫妇看家的活计。
却因为一只蜜蜂的闯入而不断陷入窘境,让场面变得愈发不可收拾。
但是,我们又不可否认剧中人就是憨豆。
夸张的表情、笨拙的肢体、尴尬的处境,和明显具有致敬意味的经典画面的重现。
这正是让本剧尴尬的核心。
它真正做到了去其精华、取其糟粕。
憨豆的精华是什么?
想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就要先思考——憨豆究竟是谁?
回忆“憨豆先生”的片头,一缕白光从空中摄下,这位以“豆子”为名的身着万年不变的棕色西装的男子被“投放”到我们的世界中。
当然,这不是说憨豆的本质是外星人。
但他显然是生活的外来者。
他闯进我们生活的片段,考试、约会、度假、就医,然后由他独有的视角和行为,打破我们再熟悉不过的场面,用他“精心设计的笨拙”提供一场精彩的喜剧演出。
这种熟悉之中的陌生感,或者说是带有某种戏剧的假定性,正是憨豆可以如此受人欢迎的原因。
在和蜜蜂的对决中,他贡献了一场绝妙的肢体戏剧,同时也是一场精彩的无实物演出——他的对手,是一只并不存在的蜜蜂。
观众们只是通过他的眼神和动作,去想象。
这正是憨豆所擅长的默剧的精妙所在。
他通过精彩的技法让我们理解,却又通过一种假定性,给了我们发笑的安全空间。
当我们都承认“喜剧的内核是悲剧时”,我们就必须思考究竟是什么样的包装,让我们可以对着一场悲剧捧腹大笑。
在我看来,这个包装就是一种安全感。
喜剧打造了一个安全的空间,让我们可以以旁观者的态度去见证一种错位、一场矛盾、一个危机时刻、一段突破日常道德束缚的言论。
而营造这种安全感的,往往是通过一种将日常生活陌生化的手段,比如通过无厘头的手段演绎出一场完全不需逻辑的闹剧,或者是通过夸张的视觉呈现提醒我们这不是真实的生活。
再或者,就是通过片段化的方式,将这个人扁平化成一个单纯的符号,一种稳定的人设。
我们几乎不了解憨豆的过去,也不了解他的任何家庭生活、成长经历、心路历程。
因为我们不需要了解。
正是这种不了解给予了我们享受他的窘迫的空间。
当曾经的“憨豆”变成如今的“特雷弗”,就像是当年那只不存在的蜜蜂,变成了如此精致的视觉形象,我们看到了这个男人变得如此具体——他是一个丈夫、一个父亲、一个新人雇员。
那个安全的距离被打破了。
我们似乎不能再以单纯的旁观者的态度欣赏这场演出,而是不自觉的代入其中。
“憨豆”曾经的那种近乎天真的妙想,在特雷弗身上变成了一种目光短浅的莽撞和愚蠢,只让人感到愤怒和无力。
除此之外,过于摆烂的剧本也没有为憨豆所擅长的肢体喜剧提供足够的空间。
观众的想象力在简单粗暴的“笑料”前变得毫无用武之地,屎尿屁横飞的场景真实到令人不适。
当年憨豆有一个经典场景——在河边为孩子修理遥控器,却意外控制了一个老人的轮椅。
前一个镜头,轮椅的冲向手握遥控器的孩子;下一个镜头则是憨豆面带微笑的寻找野餐地,背景传来远处落水的声音。
这是一种属于喜剧的留白。
但是如果按照《人来蜂》的风格来拍,大概镜头要跟着孩子一起投进水中,还要拍摄一段挣扎的场景才算过瘾。
但这种程度,真的就让人笑不出来了。
当然,我也在想,这是否意味着重复之前的“憨豆先生”的套路——如果我们把特雷弗的妻女的角色取消,特雷弗只是一个“天降”的笨蛋角色——这部剧就能取得成功呢?
我不敢打包票,因为现在的观众对于“笨蛋”的容忍程度似乎越来越低了。
不过最先要说明的是,把观众当笨蛋的才是真正的笨蛋。
雖然本片Rowan Atkinson飾演的角色叫Trevor,但他演的還是戆豆,無論神態動作乃至消解的形式都沒有多大改變。
與蜂鬥爭,在《戇豆先生》郊外野餐的一集也有類同情節。
只不過,野餐時趕走前來搶食的蜜蜂,是一種即時需要,而本片將驅趕蜜蜂的動作和需求放大拉長以後,便有了另一種味道,透出某種荒誕感。
偌大一個豪宅,容不下一隻蜜蜂。
堅決不換肩的偏執男主角為了清除蜜蜂,他日以繼夜鬥爭,對蜜蜂實施快速發現和圍堵,跟蹤蜜蜂的行動軌跡,發現一次撲滅一次。
蜜蜂每回被趕出窗外但又飛回來,男主角都要求自己在短時間內科學又精準地控制住蜜蜂,要比它跑得更快,以快制快。
後來,男主角越來越瘋,疑似患上偏執型人格障礙。
他不惜一切代價處置掉這隻蜜蜂,於是先後把豪宅中的名畫和雕塑毀了、三翻四次差點把狗害死、拆爛一台古董豪車找蜜蜂藏身之處、上網學習自製炸藥,最後用火槍把整棟豪宅燒掉……折騰到最後,萬物都幾乎被他毀掉了,但蜜蜂還是沒死。
雖然本片是喜劇,但一路觀影還是血壓拉滿的狀態。
看前半部分,心裡會質問蜜蜂這不速之客什麼時候才得以掃地出門;到了後半部分,當我發現毀掉萬物的男主角才是這個家的不速之客,不免又心生質問:你他媽怎麼還沒被蜜蜂掃地出門呢?!
一直都很喜欢罗温·艾金森,从看到电视剧《憨豆先生»开始就喜欢上了憨豆先生,紧接着看了《憨豆的黄金周»«憨豆先生的大灾难»都觉得很搞笑,然后又看了«憨豆特工»«憨豆特工2»«憨豆特工3»这三部电影觉得罗温·艾金森很有可塑性,觉得罗温·艾金森是一个非常好的演员,再知道他有新短剧«人来蜂»的时候,非常期待这部短剧会给我呈现什么样的风格,看完之后觉得罗温·艾金森还和以前一样非常有意思
喜剧的内核仍然是悲剧,这部剧看的我是又哭又笑。
憨豆有些认命的对蜜蜂隔空喊话说,求求你快走吧的时候,我真的看到的是中年男人无力的颓丧。
一开始很担心憨豆把人家家里搞成这个样子,怎么收场,他会不会失去仅有的女儿,但编剧还是善意的,最后几分钟的反转让观众摆脱了这种道德的负罪感,哦,原来是富豪骗保,不过也说明年纪轻轻就这么多钱,钱从哪儿来?
我们对上流社会又有新的认识了。
这部剧是一部讲阶级矛盾的剧,后半场我就没怎么笑过,憨豆从狗洞里爬进来,狼狈不堪,现在社会好像也只是你好,谢谢,这种看似礼貌的话让人误以为自己受尊重,剖开表面,这种矛盾被掩盖。
这也的确像是《寄生虫》的喜剧版。
对抗的也不是蜜蜂,是痛苦,迷茫的生活。
对抗的也不止是生活,还有在这个晕头转向的生活里一次又一次愈挫愈勇的自己,像打不死的小强。
可以说是非常不喜欢了,整部剧背离了憨豆的喜剧风格,没有犯傻的憨豆,没有怪表情的憨豆,也没有为了做好事实际做了坏事的憨豆。
以往的片子,往往憨豆为了做一件事而发生一系列的故事。
最后结局都是无心插柳,而变成好事。
当然这部剧也是好事了。
但是这一个结尾就能抹掉他烧了人家房子的行为?
你一个完美结局就抹掉了憨豆真的蹲了监狱,并且在狱中被人欺负的事实?
并且以往的憨豆确实能逗笑我,但是本剧中的憨豆只让我觉得,这个主角是真的有精神疾病。
并且狱中被欺负的憨豆也让我心里不舒服。
我很喜欢憨豆,小短剧版的看了无数遍。
但是这部剧真的不行。
每一集都看得让人恼火,编剧刻意制造傻,但观众不是傻子。
能看到以前憨豆先生的影子,但环境设定已经改变,现在看到的只有抓急和不适。
住别人家里,能不能心存一点尊敬。
真不把自己当外人。
自己家再怎么嚯嚯那是你的自由。
根据编剧的设定,憨豆就是个偏执有神经错乱的人,即使没有这蜜蜂,一样会毁了这个家。
越到后面,剧情越扯,可以脱坑要尽早。
蜜蜂没惹他,他偏要打死这蜜蜂。
心不善良,害的是自己。
憨豆先生老了,在这部剧里毕露无疑,与当年同样的夸张却幽默的表演的感染力消失了,不再令人发笑。
这次,憨豆先生成了特里弗宾利,他受聘到一处豪宅,在主人夫妇俩去度假时负责看家护院及照顾一只对坚果过敏的小狗狗。
可是,一只嗡嗡嗡的蜜蜂将他这份看似简单的工作变得疯狂和危险,宾利一心将这只讨厌的蜜蜂杀死或赶走,结果状况百出,毁了名画名书、雕塑豪车、现代抽象艺术品,还差点弄死了小狗狗,虽然阴差阳错地抓住了入室偷盗的三个窃贼,但最后豪宅被他一把大火烧得面目全非。
宾利因此被判三年牢狱之灾,在狱中他得知了一个惊人的信息,于是他的人生有了反转,这一切都与那只蜜蜂分不开。
最后,他终于开开心心与女儿一起踏上度假之旅,然后蜜蜂又出现了,他是继续“歼灭”还是与之“和解”,全在一念之间。
故事中,宾利那种疯狂看似荒诞不经,但其实就是人人生活都会有的那种执念,放不下执念,人人都会是那个被蜜蜂嗡嗡声困扰和控制的特里弗宾利。
本剧的剧情推动全是依靠主角的蠢行为推动的,如果不把主角当成正常人的话,那么片中的各种降智情节就没那么难以接受了,事实上片中关于主角之前工作的描述就能看出来,主角可能确实有精神疾病,如果能在片尾描写主角接受心理治疗之类的把这一点明说或许更好。
内心良善的主角却总是陷入一意孤行的境地,但是他确实控制不住自己的行为,不考虑后果,没法考虑后果,能沉醉于在他人卧室愉快的冲澡,也能为了亲手杀死蜜蜂切开价值千万的豪车。
总之本作抛开相对生硬的情节推动外,总体的戏剧冲突塑造的还是可圈可点,整体笑果不错。
2022英国喜剧剧集《人来蜂》,IMDb评分7.2。
《憨豆先生的大灾难》+《小鬼当家》。
我写影评时,豆瓣还没出评分,说明关注度很低。
“憨豆先生”是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流行的喜剧演员,如今二三十岁的年轻观众对他并不感冒,所以“憨豆先生”在当今国内影视领域缺乏观众基础,所以“憨豆先生”身兼编剧和主演的最新作品并未在国内引起广泛的映前关注。
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如今以67岁高龄的“憨豆先生”的搞笑效果已明显弱化,故事本片并不新颖,仍走的是“憨豆先生”倒霉、捣乱、出丑、出洋相的老路子,和《憨豆先生的大灾难》如出一辙。
“憨豆先生”的肢体搞笑效果已大不如年轻时代。
年轻时代是没有台词的哑剧,足以让观众笑翻天,如今配合台词的整体喜剧效果也无法和“憨豆先生”巅峰时期相提并论。
如果不熟悉没看过“憨豆先生”喜剧,光看本片可能觉得好笑,但是对于我这种几乎看过所有“憨豆先生”作品的粉丝来说,本片就显得有些力不从心、黔驴技穷了。
九集剧情的亮点在最后一集,有反转,有结局,有惊喜。
与第九集相比,前八集剧情都显得过于简单,只有第九集才有些故事的味道。
剧集经常以“季”为单位,我认为本片不宜再拍第二季,因为剧情太简单了,如果再继续人蜂大战,观众肯定会审美疲劳。
本片的片名直译是《人蜂大战》,我觉得直译是个挺好的片名(让人想起《人狼大战》)。
意译片名《人来蜂》也不错,是台湾风格的谐音式片名,谐音“人来疯”。
影片的故事很简单,9集加在一起才是一部90分钟标准电影的长度,完全没必要搞为剧集的形式,10分钟一集的剧集形式,导致了故事的割裂、喜剧效果的割裂,观众每看一集,在忍受了片头和片尾以外,还没等进入观影状态,一集就结束了,这种观影感觉很割裂、很闹心。
不过由于影片故事过于简单,如果九合一变为一部电影,肯定会被吐槽简单弱到爆的剧情,所以干脆以剧集来呈现。
影片过于简单的剧情,确实不适合做成一部电影。
我看到的并不是《憨豆先生》般意外与蠢萌交织的欢乐和捧腹。我看到的也不是《憨豆先生的大灾难》般天马行空的想象和创造力。我看到的也不是《憨豆先生的黄金周》般的童真善意风味人情阖家欢乐。我看到的是刻意模仿,是蓄意破坏,是装傻充愣。我看到的是一位情绪不稳定、社会认知紊乱、毫无边界感和道德感、无视公民权益,疑似患有躁郁症等精神类疾病的中年男人,在雇主家中肆意妄为大搞破坏。末尾编剧的强行反转,让我对这个故事彻底失望。ps:浴室内和钢琴前的两场戏非常出彩。
NOPE
好der,只要是他在演这种大聪明角色就莫名的好笑,真的是,小天才,笑死了,他那偏执弄巧成拙然后越弄越糟的样子,实在是欢乐,我感觉女主人可能是最崩溃的哈哈哈哈哈哈哈,当guilty那判决的时候,能感觉到她的快乐哈哈哈哈哈哈,抱猫引狗的样子真的逗,就是,这个蜜蜂怎么那么顽强啊lol
虽然笑话有点老套 依然很好笑
预判了你的预判。蛮有意思的,会看得很焦虑,虽然结局胡扯,但过程真的关关难过关关过
宝刀未老 活力十足
年近七十的阿特金森爵士依然有能力有勇气重复四十年前的自己,不知是应该鼓励还是嘘。
喜剧谈不上,荒诞能算得!整体很一般……这是讽刺老年人面对现代智能家居的无奈?看得挺憋屈,也没啥幽默感可说……整体很一般
故事起源跟《寄生虫》类似,都是底层阶级突然住进一辈子也买不起的豪宅里。区别在于寄生虫是讽刺批判态度,而这部剧竟然把笑点的起源建立在穷人面对财富阶层时的尴尬与无措上。抱歉,完全笑不出来。
要不是为了憨豆,可能还要减一星
虽然他是个loser,虽然他多年在家赋闲,虽然他的前妻,狱友,老板,都欺负他,轻看他。虽然他有这个那个的缺点,但他一定很爱他的女儿,他的女儿也给他相应的爱。
喜欢憨豆的还是熟悉的味道。
剧情吧。不太科学。但是他出来演我就很开心了。如果能更像小鬼当家那种,和盗贼斗智斗勇的就更有意思了。跟蜜蜂还是差点意思。
“憨豆先生”罗温艾金森遇上了智能家居,却丧失了《憨豆先生》系列的精神内核,只是一个个短视频时代的低级段子。
一个喜剧,看出了人生如何走向失控的悲伤
喜剧片不需要追求过多逻辑性的东西,能够让人大笑一场就足够了。
是为了捕捉蜜蜂而毁坏家具,还是为了毁坏家具而选择了蜜蜂。整体看下来剧情十分牵强,只能是剥离剧情看表演了。
拍成部电影多好,非要拆成这样
真人版猫和老鼠,我一直没看懂蜜蜂没招谁没惹谁的,又不是蟑螂苍蝇蚊子,为什么一定要打死它?起因都很莫名就导致整部片子都不合理。
有点好笑,这部每集十几分钟很短,为什么不合成电影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