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一部电影,有的人看到了爱情,有的人看懂了寂寞,有的人,则看到了欲望……奇怪的是,这部自始至终只有寥寥几句对白的电影,居然没有让人感觉困倦。
导演金基德一开始就不是在讲故事,这位擅长“用画面说话”的韩国导演,用艺术家般的镜头,娓娓道来的是两个边缘人之间的爱情,影片完全摆脱了语言的束缚,人物之间的交流和冲突,完全通过眼神、动作甚至空白的场景来体现。
同样的房间,主人回来时的被情绪所感染,显得杂乱、无序;而主人离开后,一切又恢复平静、舒适的常态。
对比之下,其实世界原本都是一样的,只是我们看待周围的眼光,带上了太多的主观色彩。
电影仿佛在无声的提醒我们,不要太相信自己的眼睛,要听你内心的声音。
女主角善华备受丈夫的凌辱,一直渴望逃脱,偶然被男主角泰石(一名游走于各式无人空房间的流浪者)所救,两人开始了一段神秘而温馨的伴侣生活。
泰石被抓入狱后,他们的情感联系并没有就此中断,彼此在另一个旁若无人的世界里相依相偎……以上描述,光用想象是无法理解,但在电影里,我们都看到了,善华在与丈夫拥抱的背后,与泰石的亲吻如此真实,如此美丽。
“每个人都是一个空房间,等待有人打开心锁,放我们自由。
有一天,我的希望成真了。
”谁的心里,不曾幻想过另一个更自由的世界?
或许只有在那里,你才能看见真正的自己,和你想看见的那个人。
你们之间的默契,不需要用语言表达,但是毋庸置疑,因为都是对方的依靠。
不是所有的抗争,都要通过暴力来展现。
静默的力量,往往更让人心折。
不得不说,韩国电影人在挖掘人性深处的隐秘上,有着更勇敢的尝试。
《空房间》便是其中一种。
男主泰石属于社会边缘人,泰石没有生活的方向和重心,他将自己的生活融进他人的房子里,就像小朋友过家家一样,在别人的房子里按照主人的方式生活,甚至会注意到物品摆放和使用体现的主人的习惯。
他自我边缘化到不像一个真实存在的人,而只是一个现实世界的精神体验者。
女主被富豪丈夫长期家暴,因为男主带她离开了自己的暴力丈夫而自觉的追随男主,并以身相许,女主的内心心理仿佛显示着她的存在都是依附在另一个人身上的。
两个边缘化的人试图让自己透明化,他们依然按照男主之前的方式一样生活。
在遇到一个死在家中却没有人知道的老人后,他们以为终于找到了属于自己的“真空空间”,并享受着这个空间里两人透明得仿佛消融于这个世界的生活。
然而现实的世界就不存在透明的部分,他们最终被过世老人的儿子发现了。
入狱的泰石在监狱里悟到了视角盲区,并利用狱警反复训练自己的位置调整以准确掌握自己能永远处在想躲避的人的视觉盲区内。
利用这一点,泰石成功越狱并和善华在善华的家里回避着善华的老公生活在一起。
终于男主成功使自己变成了“透明人”,透明化的与女主共同存在。
他们从头至尾没有一句语言。
不肯辩解,不肯妥协,亦不肯改变。
从来没有任何恐惧。
拒绝与这个世界作任何交流。
静默地执拗自己的方式和认知。
他们遇见,微笑,然后够了。
她举起双臂,像蝴蝶,后退,后退,他躲在180度的视线后面,终于无处藏身。
这一次回头,他在了。
可是,那到底是梦还是真的呢?
他们不说一句话,可是他们是唯一相互懂得的人。
这是很久以来看过的特别喜欢的一个故事。
前几天整理碟片的时候,又把这部电影又拿出来看了一遍,于是就有了下面的这片……活在背后的世界里第61届威尼斯电影节上,金基德凭借《空房间》拿下最佳导演银狮奖。
他领奖时,像电影中的男主角一样,用手心里画了一只眼睛的左手向全世界的记者致意。
有人说,金导这个动作的意思是:韩国电影是第三只眼睛看世界。
而我猜想,那不是什么第三只眼,只是一只普通的眼睛,或许导演只是在传达电影里的一个意思:看看背后的世界。
人的目光——从左眼的最左边到右眼的最右边——是180度的范围。
这似乎注定我们的生活会被一分为二——看得见的被称为“面前的世界”,而看不见的则被称为“背后的世界”。
也许是因为对看不见的事物总有一种莫名的恐惧感,所以大部分的人选择在面前的世界生活。
不管这个世界多么的糟糕,毕竟在可视的范围内,一切都不容易失去控制。
不知是否是这个原因,金导让泰石(《空房间》里的男主角)带我们走进了那个总是处于未知状态的背后的世界。
这是一部游走于两个世界之间的电影。
而泰石是个活在背后的世界里的人,无法想象他是曾在面前的世界里遭遇了什么,还是与生俱来就活在那里。
电影开始,随着泰石第一次打开的空屋,我们也第一次看到了背后的世界——零乱的儿童房间里有弄坏的玩具枪,客厅的电话打录机里是主人出游时留给亲朋好友的祝福。
这时才知,原来背后的世界并没有想像中的恐惧感。
随后泰石洗澡、洗衣服、吃东西、修理玩具枪、看电视、休息,除了些许的寂寞,觉得他的生活也并没和我们有什么不同。
直至主人归来,泰石将一切恢复原状之后离开。
电影这是从背后的世界回到了面前的世界:归来的男女主人一脸的不悦,丈夫觉得已经满足了妻子旅行的要求却仍见不到妻子的好脸色,而妻子却不停地抱怨这趟糟糕的旅行……鲜明的对比出现了:同样的房间,与主人回来之后屋子里充斥着的烦躁相比,没有主人的空房间要显得温暖许多,或者说,其实这就是两个世界的不同。
原来,背后的世界才是宁静、平和而舒适的。
电影继续,泰石在美丽的庭院深处遇见了被丈夫虐待而伤痕累累的善华,不知是否是因为爱情,他救走了善华,把她从残酷中带离。
而善华也跟着他离开了面前的世界,来到背后的世界生活。
其实泰石明白:只有在这里,善华的伤痛才能被治愈。
电影依然在两个世界之间游走,但我却不太想面对影片里所描述出来的面前的世界——因为这个世界里只有衣冠禽兽般丈夫的变态行为,看似“甜蜜”的爱人之间的猜忌,遗弃老人的儿子的伪善和利欲熏心的警察的出卖。
对比之下,活在另一个世界里的泰石和善华是幸福的,在这里,他们以爱情相依为伴,善华治好了身体和心灵的伤痛,而泰石也不再被寂寞围绕。
但两个世界始终是相联的,再美好温暖,背后的世界也不是与世隔绝的世外桃源。
伪善的儿子把泰石送进了监狱,而善华也被迫回到那个地狱般的房子。
电影到了这里,透出了“绝望”的味道。
但影片立刻封住了这令人不快的味道,而让“希望”蔓延。
毕竟,如果人的心是温暖的,就不会因残酷的现实而变得冰冷。
回到“地狱”的善华相信泰石一定会回来,她不再是开始时那个任人蹂躏的柔弱女人。
她坚强地在那所房子里生活,并开始独自勇敢的面对魔鬼般的丈夫,然后默默等待。
而监狱里的泰石也终于找到了和爱人生活下去的方法,既然面前的世界中没有他们能够生活的地方,那就彻底的离开,活在背后的世界里。
随后,电影里出现了那只被画在手心里的眼睛。
那并不是“第三只眼”,而只是一只普通的眼睛——一只看不到背后世界的眼睛。
泰石回来了,但却只有曾在背后世界里生活过的善华能与之相对。
当愚蠢的丈夫将善华的“我爱你”信以为真,而善华却在他背后的世界里和泰石相吻时,我们看到了他们爱情的彻底胜利。
结尾处,丈夫出门了,房间里又响起了泰石第一次为善华播放的音乐。
善华知道,此时此刻,泰石正在自己背后的世界里。
她张开双臂,将爱人推到墙边,然后转过身。
这是电影的最后一个镜头,也是唯一一个让面前的世界和背后的世界完整结合的时刻。
在这个完整的世界里,只有一对相爱的爱人——画面如此美丽。
这是一部美好而理想的电影。
美好是因为影片能带给人们温暖的感觉。
而理想是因为我们永远不可能像泰石那样彻底地活在背后的世界里。
但我想,至少在我们锁上房门离开,只留下空荡荡的房间在背后的时候,我们可以经常回头——看看那个背后的世界。
因为在那里,会有曾被我们丢弃的温暖在默默等待。
观看《空房子》全因被它的宣传海报所吸引,带着一探究竟的心态走进了这个故事。
故事主人公之一泰石(在熙饰)是个无所事事的年轻人,他每天骑着摩托车挨家发传单,将它塞入钥匙孔中。
如果过几天传单还没有被人拿掉,泰石就会撬开锁进去小住一段时间,在那洗澡做饭拍照。
作为交换,他会帮主人家做些家务、打理房间。
看似很不可思议的一件事,泰石就这样循环往复的自自然然的住进了一个个陌生人的空房子里,仿佛他住的就是自己的家一样,诺大的城市里泰石一个人孤独的生活着。
偶然间,泰石他在一所空房子里遇见了被丈夫施虐折磨过的女人善华(李丞涓饰),惊慌逃走的泰石却记住了善华眼神里流露出的哀怨和她浑身的青肿,善良的泰石放心不下受伤的善华再次返回她家时,恰好碰上善华的丈夫正在虐待她,他当即出手并带走了她。
于是一个孤独的男人和一个受伤的女人这就样阴错阳差的走到了一起,一起漂泊流浪的住进了一间间空房子里,开始了他们说不清道不明的流浪生活和一段若即若离的爱情。
《空房子》里的爱是理想的、单纯的又是现实的,这是一部韩国导演金基德在2004年威尼斯电影节上获得最佳导演银狮奖的影片,被认为是导演金基德最好的一部电影。
整部影片最大的特点在于,除了结尾的一句对白:我爱你!
整场戏犹如默片,没有对话。
只通过男女演员的眼神、动作完成所有的表演,但却不觉枯燥乏味,可以看出演员的表演功底、导演的制作水平都是比较高水准的。
导演用最原始的默片形式,给观众讲述了一个最原始的爱情故事,让观众享受到了发自内心的最原始的感情冲动,你我心中也许都存在着一所空房子吧。
这是一部在13天拍摄完毕,却让人即使看13遍也仍无法理解透彻的电影。
如果说王家卫的台词能够引人深省,那么金基德的无言则给人以心灵的宁静,灵魂的交流。
个人感觉在熙在影片中的表现真的是非常好了,虽然整部影片中他没有一句台词,但是他单纯的没有遮掩的表情,他澄澈而清明的眼睛,都给我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
比起《豪杰春香》《魔女幼熙》那种简单的青春剧,《空房间》真正给予了在熙充分展现演技的机会。
其实,现实与梦幻,分不分清又有什么关系。
只要我们过得开心。
只要我们相信,梦幻也许就是我们自己创造出来的现实,他就会像我们的影子一样一点一点的越来越有实在感。
你可以与现实的人恋爱,可以与你幻想出来的人恋爱,甚至可以与自己的影子恋爱,这些,又有什么关系。
真的无所谓分太清吧,如果你只相信你看到的,那么除了视线所及的180°,你的身后呢?
你能看到么?
所以,嘘,还是用心去感觉吧,无论真实还是虚幻。
现在,四周安静,请你感觉一下,你的房间,你的周围,真的只有你一个人么?
房子空了,就会有阴冷的风无孔不入。
心里空了,就会有偷心的人乘虚而入。
东方讲究因果,一道裂缝的初端总是自己的选择开始的。
泰石骑着摩托穿越在住宅区,在宅门上挂商家的宣传卡片。
停着的摩托,在豪车面前有些寒碜,两个男人目光交汇,心中各有感怀。
平静的叙事却让画面留下人心的敌意!
他,泰石,是个贼,以小计干着溜门撬锁的勾当,有时候一种生活方式不仅为了生存,更重要的消磨时光的方式。
空是相对的概念,当你的时间被自己打发,日子也就这么过去。
终于,他潜入了故事的深处,一双幽怨的眼神注视着他的侵入,这个段落我想到了《阳光灿烂的日子》马猴的行为,只是导演在《空房子》里加了其他的元素。
而泰石的洗衣以及干得事情更像是强迫症和恋物癖。
她幽灵般非常沉着地和冷静犹如导演的摄影机的镜头,注视着泰石的一举一动,注视着他的自渎,直到他们的目光撞在一起,凸现出这种存在的尴尬。
于是,就是机缘,压抑的心如同飞蛾像另一处的光亮飞去。
不然你无从解释瞬间决定的事情,没有欢乐的屋子和囚牢一样。
他和她的行走犹如无暴力版的《天生杀人狂》相互的慰籍在彼此无靠的情形下,温暖已经冰凉的心。
合影的镜头表明了这样的相依。
有时候电影传递的是梦幻和状态,其合理性被我们忽视了。
整部电影里寂寞是种姿态,只要是金基德这个名字,你就别想在窥视里获得舒服。
一切和人的相处只是证明一份相对。
无数的合影是为了留下存在的历史,不然生命无从回忆激情。
口传的历史总是被记忆篡改,照片里的人会永远年轻。
为了将来的寂寞,他们留住现时的身影。
很多事的发生不是因为爱与不爱,而是为了在空落的心房填充进人的念向和感官。
这样的生活只是活着,所有与人的相遇成为记忆的参照物。
这样的生活只是为了让无边无尽的寂寥里有稍些鲜活,而心灵里有着什么,只有他们自己知道。
在这样的生活里,他们等待着什么,等待着主人进门的刺激,还是等待无情生活给他们一个天定的归宿。
有人说他们行为是为了医治心灵的窗口,我看更像是如无脚之鸟的无奈,一旦起飞就不再有停下的可能。
生活,残酷而现实。
导演表现的是人的疏离和孤单,那个死于家中老人形象其实不过是对于社会现状的描摹,这样的场景缺乏力度和新意,他和她不是天使,导演却让他们担当了天使的义务和角色,甚至让这种溜门撬锁的行为有了神圣和救赎的意味。
电影的表现方式是直观的,“空房间”是个泛哲学的命题,而电影给我们的感觉但是两颗寂寞心灵的不当漂流,而且这样的处世方式并不可取。
电影只是让一些人际寻常的关系扩大成视觉的冲击,让诸多世相在一处展现,从人性角度和宗教角度风险没有任何新意。
特别是后半部陷入了金基德自己的老套,东方的诡异和东方的迷幻音乐对西方或许还是《Sixth Sense》式的惊奇,然这样的表现忽视了东方玄学的基本常识,两人的间隔和紧密都是导演的编戏。
靠感觉生活的人是幸福吗?
是道德吗?
当善华沉迷在虚幻的默契里,她的行为是值得同情的吗?
她和丈夫的关系取决于交易成本,当你认同了交易也就必须支付成本,在这个命题上她的鼻青脸肿是交易的成本,现代韩国又不是从一而终的年代。
你获得,就必须支付成本。
而影片将未来建立在这样的虚幻里我看没有必要,直面是我们来到世间的目的。
选择了就是勇敢面对的过程。
作为一部描写人性的影片它没有给我多大的冲击,因为表现方式没有新意,而选择因为“慰安妇” 事件女主角李成延出演此片的原因可能和她存在的压抑有关,这部影片里的她一脸苦相… 【附录:影片资料】 《空房子》韩国 导演:金基德 主演:李成延、在熙、权赫浩 片长:95分钟 IMDB评分:8.1/10 (83 票) 奖项:2004第61届威尼斯电影节荣获了最佳导演特别奖(银狮奖) 爱沙尼亚第8届“Tallinn Black Nights”电影节上荣获了最佳导演奖等五项大奖。
2004年12月30日 星期四 19时16分 独立影评人:卡夫卡·陆(Osama KavkaLu)
韩国电影在亚洲乃至全世界能有如此大的进步与影响力,除去他们电影自身特有的娱乐性,像金基德这样的导演也是功不可没,他可以说是韩国电影的一面旗帜,屡屡在各大电影节获得最佳导演奖就是对他的极大肯定。
韩国电影在我印象中就是金基德与朴赞郁的天下,除去老导演林权泽,其他导演根本一点印象都没有,朴赞郁更是我最喜欢的导演之一,金基德之前只看过《撒玛利亚女孩》,谈不上喜欢,这次看了《空房间》,感觉要好于前作。
《空房间》给我的第一感觉就是干净。
画面淡雅,除去结尾部分,构图都很工整,白白净净的少年,甚至监狱里都是很干净的。
我们知道金基德最善于表现的就是情欲与暴力,这两项正是人类最本质特征,在前作《撒玛利亚女孩》中,援较女孩以及父亲最后的复仇,都是赤裸裸血淋淋的,甚至父亲最后打死嫖客的场所都选在肮脏的厕所,再遥想早期的《漂流欲室》,那个鱼钩更是生猛,不知是不是金基德刻意的转型,在《空房间》中虽然也涉及情欲暴力的原始主题,但在画面的表象上收敛了很多,没有正面的色情画面,甚至接吻都很少,暴力也是借助高尔夫球这项高雅运动来完成的,甚至都没有流血发生。
因此我说这部电影给我的感觉就是干净,在某种层面上说这种干净是相对的,是相对于金基德原先作品的一种干净,这样的“干净”应该会让他的电影更讨人喜欢。
在我看来影片的三个主角都是有些偏执的,少年是偏执的,在他的年龄完全可以去找一份好的工作,他却偏执的选择了这样空房子的生活,在警察问讯时他本可以开口为自己辩解,他在一次偏执的选择缄口不言,而得到的则是一顿暴打,就连他与女人的爱情都是有些偏执的,二人的沉默不语若不是偏执的力量,这样的爱情怎会长久。
女人是偏执的,在丈夫的一次次电话威胁下,女人就是不接,这也是一种偏执,女人本可以就这样过一辈子富贵的生活,可是她对爱有着一种近乎偏执的渴望,只有这样她才会坐上少年的摩托车,与少年走进一个个空房间。
丈夫也是偏执的,他知道女人已经在一次次的受虐后对他由爱变恨,但依旧对她不肯放手,甚至睡觉时都紧紧地抱着她,以至于后来怕少年回来而想到搬家,他的偏执体现在对女人近乎疯狂的占有欲上。
最后三人同住一个屋檐下,女人与少年终于也能在一起,这样的结局也不如说是一种偏执的胜利。
《空房间》里的男女主人公都是沉默不语的,这让我想起了蔡明亮的电影,只是这里金基德表现出来的是一种无声胜有声的效果,少年与女人的沟通已经超越了语言而达到了精神层面上的交流,一切语言在这部影片里都显得相当苍白无力,也许金基德在告诉我们,语言是迟于爱情产生的,真正的爱情是不需要语言的。
这部电影最后的超现实主义表现方法无疑是点睛之笔,少年究竟是真的学会了隐身术还是已经化为幽灵在与女人沟通,没人能说清,导演留给了我们足够的遐想空间,从结局来看本片也是足够温和,我们可以把它当作一部简简单单的爱情电影来看,虽然没能逃脱道德上的悖误,说到底导演给我们讲述的还是一个第三者的爱情故事,最后真正的受害者还是丈夫。
仅从这个角度来说,我希望少年与女人的关系能暧昧一点,再暧昧一点,甚至超越这种爱情关系。
不要想得太多,《空房间》的确是一部很不错的电影,更加想看《弓》了,希望会更好。
It’s hard to tell that the world we live in is either a reality or a dreamps:片名3-Iron是指打高尔夫球的三号铁杆金基德导演作品 《弓》(2005) 《空房间》(2004) 《撒玛利亚女孩》(2004) 《春夏秋冬又一春》(2003) 《海岸线》(2002) 《坏小子》(2001) 《收信人不详》(2001) 《漂流欲室》(2000) 《真相》(2000) 《雏妓》(1998) 《野兽之都》(1996)
我不想叫它《空房诱奸》这样让人心生歹意的名字,也不想叫它没有生气的《空房间》,因为它是这样一部令人回味的电影。
所以,按照导演原本的意思,用一支高尔夫球杆的名字称呼它《3-iron》。
3-iron,是一枝较少人使用的高尔夫球杆,它比一般球杆长,击球时的倾斜度较低,很难瞄准使球入洞,可是即使这样,还是有很多人买下这支球杆,即使只是放在球袋里面落灰。
就像有的人,有家,有家人,可是却失去爱,失去心,只剩下占有。
看它的时候,我感到很安静,很舒服,虽然有时候有一点为他们担心,担心屋主会随时回来发现他们。
但是在大多数时候,包括在男孩子失手用球打死了一个无辜的女孩的时候,我都被他们无言的爱所牵动着。
整部片子里,男孩子一个字都没有说,唯一明显的表情是笑容,幸福或是嘲讽的笑容。
他的眼睛里有很多的表情:被爱的时候眼睛里是暖的,被误解的时候眼睛里没有想解释的欲望,被欺凌的时候眼睛里有不服输的火苗,还有一开始那些一个人的行走中眼睛里的什么都没有。
女主角的话更是恰到好处,一句是掩不住的倾吐:“我爱你”,一句是留下他“吃饭了”。
也许只有不成熟的爱才希望被时刻挂在嘴边,也许无声的爱,藏在“180度以外”的珍惜才是永恒。
他们是没有妨碍到他人生活的人,他们甚至是为他人生活归位的人,他们是心存善意的人,但是他们的行为始终不能为社会所容。
就像我们生活中的太多事,别人没有对我们造成影响,但是我们就是看不顺眼,就是不能容忍,就是要让事情按照我们的习惯走,所以不惜一切的去扼杀他们的存在。
3 iron,一般人用不到,可是它存在,而且用到它的人会用得出神入化。
很多网站都将这部片子放在性方面推荐给别人!
觉得真的让人很伤心,因为整个电影根本没有充斥着任何的色,倒是寂寞的人让人觉得更伤心!
推荐大家看此片,因为绝对值得!
不明觉厉
我觉得这个片子很无聊诶
意识流
8.0/10。不知最后是女主的梦境,还是男主真的变为鬼魂了?求解答。。。金基德电影的主人公都是现实世界的边缘人,他们偶然结合无需任何言语上的沟通,全片女主仅讲了句:''我爱你'',本质也是构建于《漂流欲室》的基础之上。配乐特赞,就是有几段挺无聊的。
那男主角有点神搓搓。也不太明白导演是要搞莫子。
名字坑人!明明就是一部闷片!
不喜欢男主角
永远搞不懂韩国电影特么在搞什么飞机啊
不喜欢
没对白只用眼神肢体推动剧情蛮好的,也难,但对于春夏秋来说是合适的,这种剧情越看越觉得是两个哑巴在一起。。。。。太装逼的电影,个人不喜欢,很极致,人物塑造变态到恐怖。太诡异了,简直细思极恐…
世事真假难辨
每个人都是一个空房间,等待有人打开心锁,放我们自由。
搁着给我扯犊子呢。
一般。觉得十分怪异。
畸恋
不喜欢金基德风格的电影。喜欢温情脉脉又纯净的韩国电影
比鬼片更鬼片。拍金基德电影的主角很爽,都不用背台词的。
吾愿生为幽灵 隐匿于世 生于你的梦中 不带涟漪
坑爹呢吧
立意本来是蛮好的,可是刻意没有对白、故弄玄虚的那股劲儿真心让我不喜欢,摊开来看男猪女猪都仿佛是早该进精神病院的人,因此才能在茫茫人海中相依为命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