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几天我爸爸霸占着电视,每天都要看这部电视剧,所以我索性也跟着看了看,今天偶然看到素春她弟弟闹分家但是素春还是上赶着去帮他们做家务的时候我换台了刚看到的影评题目是 阿甘的中国式演绎可是这不是抬举它吗?
先不说它的人物设置是多么不合理,光是这个选角和扮相就足够我吐血了。
素春在农村的时候,那俩辫子是怎么回事?
化妆师您是和她有仇吗?
还有二姐素眠,我完全不想评论她的所有扮相接着是主角。
这个主角是得有多圣母啊我的老天爷,一切的一切都彰示着她的善良和人性的光辉吗?
她帮她弟妹洗衣服的时候被她妈妈骂了一句“你贱不贱啊”,于是我终于找到一个能够合适形容主角的词,那就是——贱。
人能够善良,但是善良并不是没有底线的。
一味地善良,只能说明主角的愚蠢。
接着是她的弟弟和他媳妇儿。
一看就知道这俩人是主要反角儿,就擎等着这电视剧发展着发展着变成素春感动了素觉和他媳妇儿。
但是编剧您太过火了,您在一开头就把这俩人的属性设置得太过火以至于我现在已经不觉得素春是善良了,我眼里的素春就只有一个形容词,那就是 贱。
她不知道什么叫做真正的善良,一味的妥协忍让无法让我对她产生任何好感。
更何况还有素不、素晓和小楚这些拥有正常人情绪的人在一边作对比,我对素春的反感就更加强烈了。
可是豆瓣上这电视剧还能够有7.5的评分,这是让我始料不及的。
我原以为会不及格的呢。
那到底是什么催生了这部电视剧呢?
请问编剧您是出于什么目的弄出这个剧本来的呢?
我知道您是想弘扬人性中善良的一面,可是一看就知道您一切都做的太过火了,所有的人物设置和所有的剧情发展,已经完全超出了正常范围。
您太着急弘扬这部电视剧中所谓“善良能够拯救一切”的理念,现在反而物极必反,搞得一切都已经偏脱了正常轨道,已经不是正常人的故事,也已经不能感动正常人了。
我无法喜欢这部剧,就像我爸爸说的,一部电视剧能够让人看的那么火大,除了演员演技好,例如非亲姐妹里面的温峥嵘,那么就是编剧编的一切都不在我们的脑范围里了。
心急吃不了热豆腐,剧情嘛,要慢慢发展,感动人嘛,也要一步一步来啊。
p.s.我爸爸不喜欢这部剧,认为是胡编乱造。
最后只是看了个结局,本以为会众叛亲离,结果还是大团圆了,他很郁闷。
我只想告诉那些说无底线圣母,还有家里某些角色直接去死之类的话的人,人做了什么事都自己带着,善因善果,恶因恶果,有好人就有坏人,有什么难理解的,你没经历过的事怎么跟你说你也不会理解,现实生活里既然有大恶之人的存在,怎么可能没有大善之人?
有什么可怀疑的?
只是咱们没资格碰到罢了,没见过不代表没有,你有亲眼见过你的大脑么?
没见过是不是可以说你没有大脑?
现实生活确实有这样付出的女性,我三姑姥就是。
希望大家批判电视的时候,也关心一下现实生活中的人,现实中他们不是圣母,他们只是为了家庭在付出。
如果你在现实中认为别人圣母,我只能说你不会感恩。
圣母不应该是个贬义词,我觉得大家对于一些事情,网络构成的词语,没有明确定义的,总是按自己的评判,每个人生活都不容易,(矫枉过正)(锱铢必较)(吹毛求疵)
这部剧我是反复最多的了!
每次看都感觉不一样大姐我真的爱惨了这个角色 现实中我不知道有没有作为家里的姐姐我觉得我做不到那么伟大 但是我尽量无私吧末尾我是哭得最多的!
她弟弟活过来时候 她召集全家人时候!
最后一张照片也给我弄哭了!
这种年代剧我不能抵挡 我很喜欢 但我是95后hhhhh我就喜欢年底剧 觉得很经典有的
小时候跟家里老人一块看的《傻春》,近日大学放假无聊,想重温一遍,刚刚看到傻春非法集资开服装厂。
剧拍的很好,只是有些桥段过于浮夸、热闹,像是话剧一样。
这部剧中,马大婶是我看来很重要的角色,简单说一下我的看法。
这个角色第一个令人印象深刻的瞬间,是许敏容要把小楚送人,傻春离家出走去何叔叔家抢人,马大婶发动全院人去找傻春。
当时正是赵宇初被打成走资派的时候,赵家落了难,揭不开锅,马大婶没有像别家一样看他们笑话,而是主动拉了一把。
说明在改革开放之前,人们的生活虽然有差距,但相差几乎不大,还远远没有到嫉妒的程度。
第二个瞬间,是傻春开早点铺。
马大婶因为会做豆腐脑,傻春雇她去做饭,她在家跟马大叔商量了半天,最后统一口径说是去帮忙。
这里也能看出文革时期姓资姓社的问题在人们的心里留下了很深的烙印。
后来马大叔喝多了骂傻春,她没脸再去早餐铺,早餐铺也被许敏容强行送给了素觉,她另起炉灶被素觉两口子挤对关门了。
这里就是马大婶对傻春态度的转折点,因为素觉两口子的不地道,她对赵家一家都产生了怨恨。
这说明改革开放的遍地黄金不是谁都有能耐捡,而马大婶恨屋及乌的态度也充分说明了其小市民的心态。
第三个瞬间,是马家对赵家嫉妒心理的集中爆发表现以及开厂前后对傻春态度的极大反差。
素觉两口子故意呛她,她故意说赵家只有傻春有本事,人家买了辆新车,才有了后来素觉两口子盯上服装店的事;傻春去找她借针,她阴阳怪气的说你家那么有钱怎么不买一箩筐啊;小妹的夏利停在门口,马大叔哼哼一笑说摆阔呢……而傻春开厂之后,马家对傻春的态度又有了180度大转弯…希望发财能带他们一个,利用傻春的愚善坐上改革开放的列车。
这时,贫富差距明显增大的趋势已经显现,人们的嫉妒心理也越放越大,金钱成了衡量事情好坏的标准。
许敏容说,现在这个年月,就是嫉人有,笑人无。
马大婶对赵家的看法,生动的反映了国家政策对个人影响之深远。
马家都是好人,不然马大叔不会在院里这么有威望,马大婶在开头也不会带头去找傻春。
然而,小市民的眼界却限制了他们,赵家儿女因为有个有学问的爸爸,所以见得多学得多,还懂得运用关系,自然在改革春风来临的时候能把握住机会,而院子里的其他人,则是随波逐流,眼界狭窄,在别人已经开始开店时还在犹豫姓资姓社,只能眼睁睁看着机会流失。
最后想说说许敏容,许敏容是个传统的女人,重男轻女的思想在她心中已经根深蒂固了,难以破除。
她无疑是爱她的每一个孩子,但她一直认为儿子才是最终给她养老的人,女儿则是都要出嫁的,所以她总是偏向儿子。
吃苹果儿子吃一个,女儿们一人半个,早点铺、服装店,全抢了给儿子等等行为都让人恨的牙痒痒。
然而,素觉的不成器,不单单因为许敏容的溺爱,傻春的圣母心泛滥也起着很大的作用。
一方面,傻春被封建礼教熏陶的冥顽不化,她一直秉持着天下无不是的父母,认为她妈说的话都是对的,即便有争执,她妈一耍无赖,她就转头去劝妹妹们去了;其次,因为她从小把妹妹们管到大,妹妹们都对她言听计从,再加上刘欠揍屡屡找事使坏,就导致这两口子的奸计屡屡得逞,气坏观众了。
也正因为素觉两口子的不地道,马大婶才开始记恨赵家。
所以,无论今天性别对立闹得有多么如火如荼,人们都该坚持,重男轻女一定是错误的思想。
马大婶的态度映射出了国家各个时期的特点,这部剧实在是不可多得的好剧,相当真实。
昨天收到一个回应,是《流浪地球》下面我自己的一点小感想的评论,大体的主题是:流浪地球拍摄简陋粗制滥造。
我的回应还是比较触及问题的根本,就是行业问题,行业问题就是经济问题,经济问题就是国家问题,在他的回应下说“如果你能像Hong Kong人一样为了一个正义目的去游行示威而不是打砸抢的时候你在来这里评论导演如何”,我的意思很简单,谈论别人之前,先看看自己到底是个什么玩意儿,你到底对自己的话是不是负责的?
什么意思?
你要为自己的话付出行动吗?
说别人不好,你要做更好的吗?
如果只是嘴上使劲,你就是个小市民而已。
只是想利用“政治手段”打压他人,因为言论也是政治手段之一,那么你就不会是个什么好东西。
果然此人立刻举报了我的评论,豆瓣也以所谓社区规则,删除了我的回应,这就是傻春开头的出现的那批人物,当然我不做任何评价。
我只这样说,如果是封建时代,如果当局者没有承诺“民主自由”,那么那些年代发生的事情可以原谅,但是既然承诺了,还是在哪个年代发生了上千年来一直都在发生的事情,那么承诺的就是假的!
既然是假的,你不敢向毁约的人提起诉讼,还乘机落井下石,甚至兴风作浪?
这种人不论这个国家怎么历史定性,我如果能够决定这些人的生死,他们绝对没有活路,当然庆幸的是我没有这个权力,更为庆幸的是现在很多人明白了谁他么都没有这个权力,如果在明白自己没有这个权力的情况下,还在那里搞小动作,在“正义”之名下打击报复,这种人压根还活在几百年前,如果这种人是主流,这个国家的“政治形态问题”就不在我,而在这些人不是吗!!!
那你为什么删除我的回应??
难道所谓“好”都是排演的?
搭好的景,选好的演员,你只要跟他一起喊就对了???
到底谁才是“政治形态”问题?
这种言论你都不敢公之于众,这是我们先烈追求的真理,你都不敢让所有人知道,那你就不要谈所谓电影如何,电视剧如何,歌如何,剧如何,你连最基本的最为人的定位都没搞清楚,说什么评分,你心他么长歪了长黑了还特么说什么,说出来也就是违心的,守着自己那点自私过活算了,别在公正视线来表演自己有多肮脏!!!
傻春傻吗?
源自于血脉亲情间的不计得失的相扶相持真的是傻吗?
不可否认社会越来越发达,机会越来越多,哪怕是同一个父母生的,讲的也是有多大碗吃多少饭,你有能力你海参鲍鱼吃一半扔一半,我没能力我斤斤计较着粗茶淡饭,可是如果社会是这样,血缘亲情还有意义吗?
龙生九子各有不同,一碗水也确实很难端平,可是磕磕绊绊的争执吵闹,精打细算的各自小算盘,在真的遇到一个人解决不了的事情的时候还不是大家都伸了一把手吗?
刘家成导演的作品,整体的风格,题材方面焦点集中在普通的市民,普通的市民的喜怒哀乐愁,虽然“俗”,但能够品出“俗”中的雅的都是君子。
当然君子并不是小人的反义词,小人是假人,看似聪明其实是假,所以非君子也不一定是小人,处于这中间地带就是普通人,做不到君子的高风亮节,逃脱不了极度狭隘自私,普通人为什么不能定义为小人,就是至少他不背后捣鬼,虽然嫉妒虽然心里坎过不去,虽然不高兴挂在脸上,对方遇到难处也会伸手相助,这种矛盾性是普通人的根本。
当然患难之处伸手相助并不是你自傲或者自信的证据,说到你帮人的那一刻,你自己心理也得到满足,那你并非不自私,自私懂得度的把握,是你还是个人的证据,至于小人,这种人眼中的世界是一个地图,这里那里这个那个,分的很清楚,但是你问这些怎么联系在一起的?
他就不懂了。
但是虽然不懂脉络,但是比普通人似乎多了那么一点明白,于是这点明白就成为了他“高于”普通人的证据,凭这个证据似乎他可以跳脱于规则之外,给了他不守规矩的合理性。
所以普通人很容易变成小人,因为一旦在一点上他不糊涂,他的心理就开始膨胀,对自己的定位也会超出自己能力,当他自己的定位与现实给他的反馈不和的时候,他就开始超出规则做事。
所以这种“假性聪明”给了他假的智慧,所以你可以看到,并不是所有的商人都是靠着某一个自己坚持的商业前景获得成功,大部分都是在法律和规则边缘徘徊。
然后不谈他获得财富的手段,“唯结果主义”说“人家就是有本事”,其实这句“人家就是有本事”也是普通人获得心理平衡的一个手段,我没本事没关系,找有本事的压你,反正“我只拿结果说话”,正如网络上疯传的一段视频“你被猴打过”,就是这种市民阶层自我疏解的方式,还比如在游戏里拿着经济优势说“有种单挑”,其实也是同类,就心理成熟年龄来看可能还是16岁,当然16岁的本人说这种话,可以理解,毕竟你不懂经济,但是如果你三十岁了还“有种单挑”或者认同这种不成熟,你在小人道路上越走越远。
这些假性的“唯结果主义”是割断时间延展的一种思想,因果循环才是本质,总有那么一天你要为自己的路付出代价,这是必然的,比如当年德国的犹太人,当然不是说屠杀犹太人在法律和道德上是对的,但是这世界是存在于法律和道德之前的啊!!!
法律和道德救不了你腐烂的灵魂,只是保证你肉体不腐烂在一定时间内不回归黄土而已。
记住香港人可以做的事情,内地人也可以做。
外科手术也必然会先把伤口的烂肉割掉,再进行缝合,只不过你还没有烂到要下手术刀的时候。
傻人不傻真人不假,傻柱傻春其实代表的是同一类人,爱家爱国爱社会,从心底里绝对大家好才是真的好。
不现实,傻春如果和傻柱比,可能太过于“形象化”,所以有点假,但是电视剧的假也无可厚非。
但是你看懂了这个“假”,你不懂不愿那么“傻”,只能证明你对自己要求也不过是“普通人”。
当然有些好事者问,你的标准如何?
你会怎么做?
比如赵素觉夫妇,我个人在现实不会给他任何占我便宜的机会,但是如果他有危难,我会伸手相助,尽管我心里不情愿。
这就是我的标准,我不做傻人,不做傻事,但是有人觉得我傻,认为我笨,更甚者整个社会都这样定义,那么就是这个社会坏掉了,不要你又如何?
傻春可以坚守“一个家”的原则,因为那有最基本的血缘。
放到国家层面,如果都是小人当道,那么重新洗牌并不是不能接受的。
如果任劳任怨的君子,反而被小人踩在脚下,经济再发展也是在把金字塔到着建,总有一天回倒下。
中国君王口口相传的“得民心者的天下”并只是适用于封建时代,即使今天也是如此,当然你如果想要把所有普通人都变成小人,从而巩固你的“群众基础”,那就另当别论了,或许会有那么一天,被你们这些小人祸害成为世界之敌,那么有人以“清君侧”为名来做一些法理层面的合理性的动作时候,就不要喊“爱国主义”,因为那个时候的爱国主义只是那你在为自己喊而已!!!
很难说出喜欢这部剧的原因,要是说不好的点立马就能说出来。
傻春 (2011)7.92011 / 中国大陆 / 剧情 家庭 / 刘家成 / 陶红 孔琳
全家福(略小时候版)小时候的剧了,再次看完全是因为小时候的我喜欢看且没看完,重新看才知道小时候只在电视看到了傻春一家儿时的生活,印象最深的是傻春帮菜伯收拾菜,得到免费的菜,又去用便宜的价格买了肉,一家吃的很开心,结果因为肉不干净进了医院。
这一家老小都是傻春来照顾衣食起居,傻春一直是个老大姐。
长大后的生活我一直是带着遗憾去看的,因为换成大一点的演员了,有点不舍,但人总归是要长大的,不是吗?
小时候的大姐大傻春傻春身上很多那个时代家里大哥大姐的影子,都要这样为全家奉献,那个时代需要这样的人。
我私心觉得傻春是一个很悲哀的人物,因为母亲是个大小姐,不会做活,更不愿意做活,所以把傻春培养成了自己“丫鬟”的替代品,不是说父母就必须要为孩子操劳这些家务,而是家里明明个孩子,却独独把傻春培养成了保姆,为什么不把事情尽量分担到每个人身上,家里基本上每个人都会下意识的让傻春做事。
全家福(长大版)傻春父亲的思想真的很狭隘,还重男轻女,偏偏傻春最听他爸爸的话,奉如圭臬!
傻春价值观基本都是父亲教的,想想都气!
全剧最开心的事情就是傻春和具一喜在一起了,全剧唯一一个全心全意对她的人,其他发生的基本都是糟心事。
写到这,感觉是情怀在作祟,最近总是在想傻春,希望她能过得好一点,不要受到那么多观念的束缚,不要总是为别人活着。
总体而言很不错,好的我就不说了,重点在于吐槽。
1.首先,傻春本人,这也太圣母玛利亚了吧,年轻时全家拿他当佣人使,导致让她上桌吃饭还不习惯。
①农场时,她要这么惹祸真的很没脑,场长好心给你吃住,帮你见你爸,哦,你倒好,不顾人家会不会被拉下水,一而再,再而三,你好了,人家呢?
②后来开小吃店,最后拱手让人了,有一就有二,开服装店,妈妈又劝给弟弟弟媳了,哦,能有点骨气吗,看得生气。
③办工厂,真的很冤大头,虽说最后赢了邻里情,但这剧情太圣母,看你想开工厂,一改冷漠态度跟你说想投资,他们钱赚了,你根本没得多少,人家嫌你拿钱多。
他们赔了,嚷嚷着让你下台,工厂要卖了,你可倒好耳根子一软,心想:诶,大家都指望我咧,我得处理好邻里关系呀。
哗啦,充冤大头自己付了18万。
大家好了,你呢?
是,想着带动群众致富没错,但考虑别人的同时能不能也考虑考虑自己!
④最后,赵素觉成植物人,刘茜走了起诉离婚,最后赵素觉醒了,刘茜回来了,她一改往前厌恶的态度,想着,哎呀,我们这个家不能散呀,我们的第四代传人可怎么办呀。
嘿,我就想不明白了,就非得是刘茜吗,找不到人了?
好了伤疤忘了疼?
总之,傻春人如其名是傻愣愣的,一根筋,她无怨无悔,她一人撑起全家,她是伟大的,但她也是悲哀的,以前为了爸爸放弃爱情,后来为了一大家子放弃婚姻,呕心沥血,最后全拱手让人。
她对妹妹们好的同时占据主导的仍是她不察觉的重男轻女的思想,弟弟有事,妹妹靠边站。
忙碌了大半生,最后仍未摆脱一方天地。
②其次,许敏容其实就是这一切事情的导火索,在全剧中一直重男轻女。
好吃的给儿子,衣服只给儿子洗,好工作作弊给儿子,小吃店给儿子,钢材给儿子办,服装店给儿子,做饭她不会只会使唤女儿,孙子她不带嫌累,全程PUA女儿们。
③最后,这剧情其实真的有点毁三观。
女主真的真的很圣母,剧情想凸显奉献的思想,可这不觉得太过了吗。
全剧贯穿着重男轻女的思想,最后反转,我也没看到重男轻女带来的危害,主要人物傻春从始至终都体现着重男轻女。
所以剧情这一思想还是没有正确表达。
主角的一系列付出最后还是成全大家,泯为众人。
剧终强行大团圆,就这样了还能接受刘茜我也无语了,别说娘家逼迫,迫不得已,天天以泪洗面,反正有心之人不做寒心之事!
这几天放假陪老妈看了点。一家的白眼狼,女主的姐弟妹不懂事,她的母亲也不懂事,自私又偏心。全家大小事都是老大做,惯的孩子使唤大姐理所应当,就连母亲生的孩子全是她带大的,妹妹到内蒙接受改造受不了苦要她去顶替,弟妹生孩子是她带大,工作没了也找她……不明白这种歌颂无私奉献的傻逼故事的意义
补标
有个反国吕妖婆,减一分。傻春真的傻么?为这个家她牺牲了太多,看的有时让人生气,又无可奈何。做事太极端了。过尤不及。
这一家子都什么人啊,看着就来气
傻逼一样的三观
以前和家里人看过几集,就记住中日混血的小萝莉和反派了。
妈妈看的时候就着饭断断续续看完,不是傻春圣女的问题,是编剧傻逼的问题。
此生得一姐如此
陶红演得很好。
傻春的弟弟妹妹各个都是苏明成啊,价值观有问题,花时间找罪受。
全家都看过的一部电视剧,三代人纷纷表示傻春不傻。虽然开始剧情和角色比较让人窝火,但几个姐姐的角色发展到成年之后都还是可圈可点的。我比较感兴趣的是从1978-1992年这段“解放思想”大时代背景下的情节发展。本剧反映出了儒家文明传统价值观与西方文明现代价值观的融合与冲突。
大家庭有大爱。
天天中午放那么大声 影响我睡觉
吕丽萍是孙海英附体啊孙海英附体!!!!!!!!!!囧 傻老大可爱 >< 弟弟和弟弟他媳妇缺心眼呃 ==
圣姑模式开启,天下无敌!
陪我妈一起看的,看着看着我就睡着了- -
太扯了,不敢苟同的价值观
好像看过
编剧就是个傻逼!
有这样的圣母来了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