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宣统三年三月二十九日(西元一九一一年四月二十七日),广州起义暴发。
起义之军百二十人持枪械攻入广州督府衙门,两广总督张鸣歧闻风而逃。
然义军终因寡不敌众,数百清军围之,起义军多战死。
旋革命党人潘达微见而怜之,收烈士之骸,止得七十二具,葬于白云山麓之黄花岗。
九十七年之后,时值腊月,会天大雪,余滞于广州,遂至黄花岗七十二烈士之陵。
止于其门,百感并至,赋诗一首,诗曰: 赤焰难明赤县天,百年群魔舞翩跹。
国土已破何人见,金瓯早缺有谁怜?
皇祚不复天威去,天朝迷梦化为烟。
五口通商香港失,断鸿声中夷舰现。
圆明园中尽烈火,太和殿里无君颜。
水师已覆巨舰沉,黄海之水腥且咸。
春帆楼上条约订,马关之约逆臣签。
大沽台上炮声隆,将士陈尸国门前。
新鬼啾啾旧鬼哭,京洼难日见炊烟。
宣战诏书何处寻?
言说帝后西秋狝。
辛丑条约庚子恨,落日秋风哭宝剑。
六十年来伤国步,八千里外吊民残。
空向长河咒逝川,不尽国愁在斯年。
四万万人齐下泪,天涯何处是神州?
民穷国敝割土地,偿银赔款年复年。
可怜越女夜夜哭,半国殖民半封建。
檀香山上聚义士,兴中会中复青天。
烈火已燃锤与镰,今将炮火灭清廷。
枪声惊破五羊城,英雄无惧挥宝剑。
提携玉泉为国死,何得英名在人间。
悲歌一曲从天落,壮士不再歌易水。
晓见江山有炊烟,烈士之魂已沉泉。
人生百年能几何,荒草斜阳土坯间。
白云片片魂悠悠,黄花遍野使人愁。
义军已覆化碧土,留得精神载史书。
黄花岗上土一抔,埋没荒烟蔓草间。
起事何知一死难,的卢青骢劳鞍鞯。
青天白日满地红,镶开碑上覆墓间。
行人往往悲旧事,含愤长忆孙逸仙。
无量头颅无量血,可怜换得假共和。
皇冠已覆君前落,不见人间少帝制。
百越之人总不忘,秋风秋雨湿黄花。
愁看长江东逝去,却有青史映君前。
莫悲往事愤钩沉,但看祖国焕新颜。
沧桑浮沉忆浮生,吾辈发奋应向前。
岁月如潮歌似梦,百年弹指一挥间。
红尘梦里忆壮举,烈士陵前有愧颜。
吾侪不曾历战火,无复见此漫硝烟。
和平岁月忆往事,史海沧茫不亲见。
今春南岭雪满天,雪映梅花忠魂骨。
碧血横飞四塞惊,草木含情风云悲。
只因烈士血如海,才使日月换新天。
英雄何只黄花岗,无数忠魂红旗间。
百兆国子怀先辈,万里江山动后人。
召公甘为社稷死,感君总能多奉献。
至今天下传英名,不使君没蔓草间。
今之河山多锦绣,不复沉沦如从前。
工厂遍地多铁马,信息时代在眼前。
民众康乐少悲苦,难以再见愁容颜。
吾今立于陵门口,思绪纷飞感万千。
聊诌一诗悼君魂,勿怪字拙人不见。
后记:今日之生活,皆先辈流血而成,今中国多烈士之陵,何止黄花岗耶?
然吾平生只至黄花岗,愧矣。
今年之秋,料黄花岗之黄花,应于秋风之中透香中华乎?
(本文来源:百度百科——(2009年高考古体长诗,被评为“最牛满分作文”)
9月16日,由珠江电影集团出品、广东珠江影业传媒股份有限公司承制的《英雄•喋血》拉开了纪念辛亥革命100周年影片的序幕。
《英雄•喋血》与《辛亥革命》作为两大重头戏,可是两部影片的剧情却出现了矛盾之处,影片中均有黄花岗起义的内容,《英雄喋血》中的精华潘达微为烈士敛尸、造墓,而《辛亥革命》为烈士收尸的并非潘达微,而是变成了李冰冰饰演的革命女杰徐宗汉(黄兴的夫人)。
同时,《辛亥革命》出现了孙中山送这封遗书去林觉民的家里交给陈意映的情节,与课本中收录的林觉民的《与妻书》也不相符。
对于这种现象,有两种呼声,其一认为电影就是艺术,不需要死板的拍摄成纪录片,其二认为在这种事关历史的创作上,态度必须要严谨,重要的历史时刻,不适宜修改。
对此《英雄•喋血》的导演赵崇基也发表了自己的想法,他认为,历史题材的电影,其实从创作初期开始都是要经历大量的史料考证和调查,然后才去结构故事,而故事的演绎方面也就会产生很大的不同。
关于《英雄•喋血》的拍摄,赵崇基导演表示,电影本身是调查了很多历史资料之后,根据历史上的人物和故事设计的剧情,你完全可以理解成我们是照着历史来拍。
但那个时期,参与起义的人有很多,你又不可能完全照搬历史,那样就只是一个纪录片。
所以我跟编剧谈的时候,第一个要求就是要感动人,所以这次电影里哪怕只有几场戏的配角,都会有很立体的性格。
同是由赵崇基导演拍摄的辛亥革命时期的影片《夜•明》,被称为“《英雄•喋血》姐妹篇”和“《英雄•喋血》前传”。
在孙文先生于槟城筹款和与陈粹芬爱情故事两大历史重要事件的基础上展开了合理的推测,不仅讲诉了一段鲜为人知的爱情故事,还避免出现与历史不符的剧情出现。
因此,历史题材的电影究竟该如何把握历史真实性和电影艺术性之间的平衡点值得深思!!
《英雄喋血》:观影时间:2011年9月14日,个人评分:8分(满分十分)2011年有两个重大历史事件的特别纪念日:7月1日,中国共产党诞生90周年以及10月10日,辛亥革命100周年。
关于这两个重大的纪念日,我们的大荧幕当然不能落后,上映了好多主旋律电影。
六月份基本上都是迎接建党的电影,而到了国庆档,就是辛亥革命的天下了。
除了著名的史诗大片《辛亥革命》以外,今天又看到了另一部纪念辛亥革命相关历史的电影《英雄喋血》。
看电影之前我只是简单的了解了一下电影的导演和主要演员,开演之后,我才发现这部电影讲述的是中学的历史书里曾经讲过的著名的黄花岗72烈士的故事,而且是全港班出演。
印象中这还是首次看到全港班的主旋律电影,所以很是好奇。
整部电影刚开始轻松幽默,还不停的穿插着风花雪月的爱情故事,还有年轻人为了理想抛头颅洒热血的那种热情。
随着电影的进行,观众一直期待的高潮终于到来了。
本以为是一场场面宏大的大决战,谁知导演用了另一种手法来处理,通过男女主人公那种难过绝望的表情烘托出了当时悲壮惨烈的起义场面。
当一个个活生生的青年人明知是去送死,还甘愿为了自己的理想去坚定不移的进行这场没有归路的起义,生命在这一刻比什么都宝贵,能有今天幸福的日子,真的是太不容易了。
影片结束后,主创都来到了现场,其中有儿时喜欢的明星温碧霞,现在依然风采依旧。
郁闷的是现场灯光不给力,所以照出来的效果有点花,只能发两张给各位朋友将就将就了。
《辛亥革命》VS《英雄喋血》,珠影出品,和之前与《风声》性质相同的《秋喜》一样,我较偏好后者。
没有北方派的那种刀光剑影、抛头颅撒碧血、气势如虹、大气凛然的主旋律画面氛围,却从起义的准备着墨来反映革命党人视死如归的英雄气概,显得更易让人细腻地体会到人物的情感。
片中人物既有敢为天下先的勇闯精神又有南方人特有的温和内敛,此片的人物刻画比靠近主旋律的《辛亥革命》更能体现大时代大事件中小个体的真实与历史价值。
而且最后收烈士遗体的方面,《辛亥》篡改历史,为了突出演员这样做实在不能接受。
而《英雄》则尊重历史原貌,赞!
美术指导应该和《秋喜》同一个人吧,或者说珠影的风格一向如是,影片对岭南特色的背景很讲究,拍得很美!
只是我觉得片中温碧霞的成分过多,虽然也反映当时女性的社会地位与对自身解放的挣扎,但貌似与影片主题的直接联系不大,可以适当减少吧。
又是一部为纪念辛亥革命100周年的献礼片,讲述黄花岗72烈士的英雄事迹,两位岭南画派大家高剑父和潘达微穿引其中主导剧情。
曾志伟、谭咏麟和温碧霞的客串为影片增加些许看点,但也难以掩饰其他演员的平庸演绎和影片的一般制作水准。
片中故意淡化口号和说教的灌输,平平静静的讲述那时人与事的种种事迹,以最平淡的方式演绎了英雄们的故事,反而没有片名《英雄喋血》那样来的威猛暴力。
也许这只是一部院线投身制片的试水之作,中规中矩和谨小慎微也在情理之中。
希望这些势力之人中能在参与影片制作的过程中学到很多货真价实的经验,真正的去理解和感受电影对人们的意义,而不是只关注短期的投入与产出的最大利润值。
只有这样,我们的国产电影事业才会更健康更成熟的向前发展,而不是昙花一现的光点。
9月14号,有幸参加了《英雄喋血》的首映,现在气氛十分热烈,说一说这部主旋律献礼片。
作为一部主旋律献礼片,这部电影还是显得有些非主流的。
主要角色几乎都是香港演员,操着广东腔,再加上相对鲜明的人物设置都在以往的主旋律中看不到呢。
当然这部电影也还没有完全摆脱主旋律电影的一些让人诟病的地方。
节奏稍显缓慢,剧情张力略显不够。
赵导在现场说人物设置的时候,谈到了几点,高剑父是外放,潘达微是内敛。
而我觉得人物性格上还是有点符号化的,高剑父全是外放没有收的时候,潘达微一直内敛到最后也没有放开。
而罗仲霍也太冷静,机智,勇敢了,简直成了侦查科长曾泰了。
这让的人物性格还是有点符号化,又有点回归到高、大、全。
还有其中对经脉的运用和那个美女杀手我恍惚见有了《武侠》的影子。
最后,影片的最后没有正面描写战争的场面,导演呢也是有自己的想法,想通过令一种方式来表现。
但我觉得还是很可惜,我看过令一部相关题材的《百年情书》,最后的战争场面描写还是很让我动容的,尤其是当同盟会成员和要一起起义的新军兄弟们错打到一起的时候,我也是扼腕叹息,心中大呼,可惜,可惜。
最后,抒发一下我的爱国主义情怀,本来我只在课本中对广州起义有匆匆一瞥,经过《英雄喋血》和《百年情书》我感触颇多。
高剑父,潘达微、林觉民,黄花岗七十二壮士,那是什么样的情怀。
明明知道自己是送死,明明知道这一次起义还改变不了格局,可是依然慷慨赴死。
用自己的生命来唤醒中国,用这战场的枪炮来当自己葬礼的礼花,用这一个个炸弹来炸醒沉睡中的中国。
可再看看现在,“官二代”“富二代”嚣张跋扈,仇富,贫富差距的现象比比皆是。
在地铁,公交上因为一点磕碰,互相谩骂,打架。
画面拍得挺漂亮……音乐,音乐。
普通话,普通话,宁可都讲粤语。
等到大家都讲普通话才突然发现谢生的普通话讲得真不赖……到25min,男女主这是什么发展,什么奇怪的台词天啊,我现在听到粤剧都觉得有点亲切风味……男主会胸口碎大石,不是,隔空打牛?
算了,谢生普通话也不咋地,但是他站在那里低着头笑就是卖萌了整个台词实在太弱了,给画面减分感情线真的很没意思,我无聊到只想吐槽,真的无聊……天啊我终于听到一段配乐了靠吃饭我看饿了念台词给点爆发力吧,球球了什么乱七八糟的感情戏啊啊啊娶亲这段剧情逻辑太弱智了突然就革命了,这个电影真的有主题吗摄影真的不错,不如拍默片就当是风景纪录片……他真的很有文人气质,他是我见过最有中国文人气质的演员,呜呜廖老师也很棒谢生之后,或许再不能见人穿长衫了!
他还在雨里打伞,过分了!
本来想再扣一星,看在谢生哭得很漂亮……(。
)结尾倒是有在好好点题,就当是革命教育片……查查潘达微,竟然和江太史也有一段关系。
广州啊。
正值辛亥革命100周年,以此为题材的《辛亥革命》也箭在弦上,而一部同题材电影《英雄喋血》则先一步上映,无论从历史维度还是商业目的上讲都是一首前奏曲。
《英雄喋血》所截取的故事以广州起义的黄花岗七十二烈士为历史基础,着重起义的前期准备阶段,正因此电影并没有太多了战争场面。
当然,在预算的钳制下,避免过多的大场面,而侧面描写起义也不失一个好方法,方慧如被关于房间之中的处理恰当好处,更能抒发出那种焦急压抑的气氛。
就这样整部电影的气氛可以用表面轻松、背里压抑来形容。
可能是不适应香港导演所讲述的历史故事,整个故事虽然步步惊心,但是铺陈起来却提不起高潮,儿女情长的故事耗费了过多的笔墨,影响了整部电影的节奏,要不是百度百科惊现简要剧本,真得无从得知一些关键的细节。
好在自众人入住小东营5号,影片的节奏和风格回归应有,用炸弹为礼花的葬礼也名副其实了。
当然,影片有一个怨念不得不提。
既然故事发生在广州,一切台词以粤语配音为宜,而此番众港普、台普着实让人无从消受,原音虽好,但也得恰如其分啊。
《英雄喋血》虽然是一部主旋律片子,可我们不应该先入为主,就认为是主旋律的片子就是空洞的说教,显然该片并走不出这种俗套。
但我们,生活在当代社会的人,我们的生活恰恰是这些人用生命换来的一点都不假。
这段历史,我们是不是不应该忘记?!!!
不想再多说什么,只想用片中潘达徽和罗仲霍的一段对话来铭记该片。
我们从生下来就开始失去失去童年,失去青春,失去爱人只到失去生命有什么能证明我们曾经来过我们活过吗一场用炸弹做礼花的葬礼不是谁都有机会赶得上的起码在这个充满闹剧的年代里我们能证明我们的人生不是一场闹剧说的多好,我们怎样活着才让我们的人生不至于是一场闹剧呢?
他们是为了革命、为了理想、为了民主,为了让更多人生活得更好。
那我们呢,拥有现在的一切,我们是否有更高的理念值得我们去追寻?
革命片穿插一段,黑帮大佬与“妹妹”的情节,感觉有点突兀…罗仲霍向方弘治解释完美熙的心思,方痛心疾首,居然还能答应罗突然的请求,这转折简直…脑洞奇大!
不过,方弘治对这个在心尖上的女人的“出轨”,不仅是弄死,还连带把对手做掉。
这种处理冷酷精明到极致。
单看这一段本身是出彩,虽然跟整体故事关系不大。
虽然有很多瑕疵,但是看完后电影的一些情节深深烙在了心里,很喜欢这么平淡又不平凡的电影。
我们从生下来就开始失去,失去童年,失去青春,失去爱人,直到失去生命。有什么能证明我们曾经来过。我们曾经活过吗?一场用炸弹做礼花的葬礼,不是谁都有机会赶得上的。
比想象中的要好,但缺点也挺明显。剧情不够劲,不过和沉静的岭南气息也算相得益彰了,摄影很美,可以当风景宣传片了。曾志伟和谭校长太让我出戏了,校长的普通话烂到听不懂在说什么…高剑父和潘达微一个豪放一个内敛撑起了骨架,罗仲霍的演员气质还挺符合,台词差点意思,有点遗憾。温碧霞还是很美~
拖着扫了一眼,没兴趣,删掉
太清新了... 感人还是有的。。“意映卿卿如晤:吾今以此书与汝永别矣!吾作此书时,尚是世中一人;汝看此书时,吾已成为阴间一鬼”
白看了人家的戏就推荐下吧~~故事讲得还比较顺,好不好就见仁见智啦~~把广州拍得很美。这多香港演员讲着港普竟然觉得不别扭。谁说谢君豪像哥哥来的?还真是像。温碧霞老了,还是美。智叔有型~~可惜没有见到真人。那个小帅哥还蛮帅的那~~~
我们从生下来就开始失去,失去童年,失去青春,失去爱人,直到失去生命。有什么能证明我们曾经来过,曾经活过吗?——《英雄·喋血》
故事讲的不错, 情节起伏欠佳,没有那种扣人心弦的紧张感觉, 导演说的不错,为了讲故事讲人性. 很羡慕那个热血澎湃 理想高于一切的年代,有些台词还是很棒的: "一场最华丽的葬礼,炸弹就是那最美的礼花." "在这个闹剧的时代里证明我们并不是活得像闹剧." 演员个人表现一般,但是整体来看影片还是挺不错的.
曾经参与
勉强喋了一分钟还没见血。要不是谢君豪,谁要看啊!ps,满脑子都是余鱼同好吗!谢君豪你是不老物种咩?
娓娓道来的故事,唯美的画面,充满感情。
虽然影评不高,但作为黄花岗起义的爱国电影,还是推荐一看的。
原来是主旋律电影。
真的,电影很好。不教化,有种感受中国人智慧的电影。
温碧霞老了,造型也失败,像没脖子一样。给男主镜头太多,而他只有张俊俏的脸和青涩的口音,倒是王若琳那个角色有点意思,但也没有发挥太好。
生命的意义是什么?你将拿什么来证明你不枉此生?
没看完
主旋律拍成文艺片还是蛮不错的。
缺节奏,东一块西一块的。
文艺气息好浓...这个男一从相貌到声音都让我反胃...温阿姨都老成这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