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完25集特意开了豆瓣号写剧评,我每天的动力呀~两大男主我都很喜欢,张頴康演过各种各样的角色,所有角色都驾驭得非常nice!
这次扮演搞笑警察也成功把我逗笑了,是整部剧的笑点。
从跑龙套到男主,这一步一步过来实属不容易!
萧正楠可以说是我看着他的戏长大的,从「恋爱自由式」开始,当年跟陈文媛、唐宁、黄宗泽演的,真的非常经典以至于这么多年我还记得很清楚!
后面他的每一部剧我都看了,而且无论跟谁组cp,都是欢喜冤家类型,甜!
直到跟他老婆黄翠如的「师奶madam」,终于让他找到终生伴侣,喜欢他也喜欢他老婆(๑˃̵ᴗ˂̵)👍第一次看林夏薇演戏,看到有人说眼妆太浓,可我觉得真的好好看鸭!
blingbling的眼影,我也很想拥有。
一直也挺喜欢刘佩玥,在剧里却有点显老,没有往常的甜美感,但打扮还是不错的。
十一个传说虽然也有很多bug,但总体来说这部剧还是很值得看的,跟以往看的破案片不同,虽然有恐怖的镜头,看完却完全不害怕,也没有留下晚上不敢上厕所等后遗症,仅仅是这里就值得好评!
可能是易sir在里面的形象导致的吧哈哈!
除了萧正楠和一些甘草演员,可以算是全员陌生,果然不看TVB好多年了。
以灵异做噱头的破案剧,非但没有妖魔鬼怪,更谈不上惊悚,甚至偏于搞笑。
案件的质量和人物的深度远不如二十年前那批刑侦剧,主角三人组里的那位高级督察更是智商堪忧,完全沦为潘朵拉的陪衬。
遥想当年《鉴证实录》里的聂医生再睿智强大,破案的大梁还是得曾sir来挑啊。
相较于九十年代港剧女主们大气的港风妆容,如今女性角色清一色网红浓妆,与整部剧的塑料廉价感相得益彰。
潘朵拉每次揪出真凶前掏出怀表的那段制式台词尬出天际,是致敬二次元里“真相只有一个”的柯南吗?
有网友总结过:无论什么职业,在TVB都能够成为侦探去破案。
可不是吗?
前有《谈情说案》中的Professor King,以物理学教授的身份辅助警方破案,后有《十二传说》中的民俗学家潘朵拉和记者联手破解都市传说背后的秘密。
更巧的是,Professor King和潘朵拉还是堂兄妹。
别误会,并不是两部剧之间有故事人设上的关联,而是两个角色的扮演者,林峯和林夏薇是货真价实的堂兄妹。
堂哥林峯在破案时喜欢托着头沉思,不苟言笑的样子不仅迷倒了剧里的杨怡,还迷倒了剧外的万千少女;堂妹林夏薇在破案时也有专属姿势,喜欢拿出一个古董陀表,伴随着镜中锐利的眼神,已然代表她理清案件思路。
虽然潘朵拉这个看陀表的动作有不少观众都说有些做作,但是往往就是这样一个动作,在后来便会成为一个角色的经典标签。
就像是林夏薇,刚刚出道时便被媒体曝光是当红男星林峯的堂妹,于是这个标签也跟随她到现在。
说起来,如果说林夏薇是靠林峯出身的话,那实在是有些冤枉了她。
当年林夏薇只身独闯娱乐圈,印象最深刻的是堂哥林峯作为老前辈给她的三字真言——“靠自己”。
“靠自己”这三个字,是林峯进入娱乐圈多年的体验,也是对林夏薇几年拼搏的最好概括。
这对私下交流会用福建家乡话的堂兄妹,都有过不靠家人、独自打拼的经历,不过林夏薇笑称:“我应该比他更能吃苦,哈哈哈!
”
林夏薇会这样说自然是有理由的。
她是科班出身,毕业于中央戏剧学院表演系。
当年16岁参加全国明日之星大赛得到冠军,后来还报考了中戏。
但林夏薇的父母都不赞成她走这条路,于是林夏薇十分大胆地带着父母给的三千块人民币踏出家门。
林夏薇说,从小到大,她的父母都教育她要靠自己。
所以,拿着三千块出门的她丝毫不虚,走上了北漂的道路。
去剧组跑龙套、接拍各种广告,还住过暗无天日的地下室,林夏薇用尽办法养活自己,最惨的时候试过赚到30块钱还要给中介费。
之后她考上了中戏,跟陈晓和毛晓彤等内地明星做同班同学。
很多人都会觉得考上中戏就是一只脚踏进了娱乐圈,但林夏薇对此看得很淡,“其实中戏只是一个平台,令你接触多一些相对安全的机会,因为有很多大导演会去中央戏剧学院找演员。
”
林夏薇也的确在大学时期被导演看中过,是李安的《色戒》,饰演女主角身边一名女同学。
但那时林夏薇只是大一准备升大二,按照中戏的规定并不能接戏,要么退学要么推戏。
当时身边有同学劝林夏薇要抓住这个机会,宁愿退学也要把《色戒》成为演艺生涯的第一个作品。
然而林夏薇思量再三,还是拒绝了这个机会,安心留在中戏学习。
左一就是当年与林夏薇接洽的角色她说她没有后悔过做这个决定。
“我觉得中戏是很神圣的,我的初心是进去求学问,读完之后再找其他成就。
我挣扎了很久,在想我到底是为一个角色还是为了其他,最后我选择了继续读书。
”林夏薇也很争气,在校期间更多次获得全国一等奖学金,不需要向家里要钱,2009年顺利毕业。
问她为什么不选择留在内地,她说一切都是命运,因为香港话剧团到学校招人,她被录取成为全职演员。
两年后,林夏薇加入TVB,有媒体爆出她是林峯堂妹,不少人以为她靠关系上位。
林夏薇解释道:“其实我加入电视台,没问过堂哥,他也没替我牵线过。
都是我自己报名的。
”按照时间线来说,林夏薇说的确实没错。
她加入不久,林峯就离开无线出外发展了,两人连对手戏都没演过。
2011年加入TVB,2014年第一次担正做女主,林夏薇的上位之路已经算是顺利,这一切要归功于她认真演戏的态度。
在拍摄《乘胜追击》时,由于角色人设是“雀后”,完全不会打麻将的林夏薇开拍前疯狂恶补,抓着朋友和助手练习麻将,还在手机上下载了麻将游戏,将勤补拙。
后来的《逆缘》里,林夏薇要饰演中日混血儿,还在剧里大秀流利的日文,令到不少观众都怀疑难道林夏薇一早就学过日语?
其实林夏薇是在剧集开拍前两周才紧急报读的初级日语班。
还没上完一期学习班,《逆缘》就开拍了。
剧组特意为林夏薇指派了一位日语老师,以表现出最好的效果,而林夏薇一边在外上训练课程,一边在剧组请教专门的日语老师,还带着耳机每天听12小时的日语。
林夏薇并不是不能选择后期配音,以往也有不少这样的例子,还有一些刚刚入行说不准粤语的演员也会选择后期配音。
但既然她选择真声上阵,自然是有其的坚持。
“我在哪里都会讲(日语),不停讲,在家睡醒又讲,睡觉时闭上眼睛又在脑海里温习。
”其实林夏薇在《逆缘》里的日语,算不上十分流利,但是从无到有,这个程度已经相当了不起。
林夏薇说,16年时她还跟大学同班同学陈晓约定,放下所有东西去跑龙套。
没想到一眨眼,两人都已经分别组成了家庭,这个约定自然也不能再实现。
但是无论经历了什么,林夏薇的目标——装备好自己,做一个真心喜欢拍戏的演员——从来没有改变。
很不错。
港片一直质量都很不错,特别是我看完之后一直想找同款剧来代餐,感觉意义很大,科学的解释了每一个民俗传说是为了掩盖一些事实,并且某些作案原理让我又get一个新知识点.剧中比较鸡肋的就是女主潘朵拉的口号,照镜子那下和舍友一起吐槽真的可以好好笑。
第一个故事就十分劲爆了。
我超喜欢大块玉,但实在说明她们之间的爱恨情仇我不是很想了解,热衷于的是解开迷底的过程。
这部剧刚出的时候就看了一遍,印象很不错。
女民俗学家X男记者的组合,以及从都市传说入手来破解迷案的设定都挺新鲜。
开头一案比较粗糙,特效也很劣质,但接受设定之后就渐入佳境,是近五年来港剧刑侦悬疑题材作品中从整体上来看个人最喜欢的。
借机重温一下,顺便梳理剧情。
第一案 新娘潭灵异事件(ep1-3) 第一案的手法显得有些粗糙,但是介绍和刻画了男女主,并引出都市传说中“隐藏的信息比显露的信息更重要”这个核心观念,一开始就吸引住了我。
当然,也避免不了港剧常见的大三角设定,潘朵拉、傅子博和黄玉的大三角初见雏形。
第二案 大学校园不思议事件(ep3-5)这一案有金田一那味儿了,只是侧重点不同,鬼怪传说中的很多细节事实上都有其编造的缘由和真相,很有意思。
本案中,男二,重要工具人,警官易铭贤出场。
男一子博与自己的父亲,潘朵拉的恩师傅通明的父子矛盾也揭开真相。
第三案 榕树精杀人事件(ep5-7) 铭贤少爷刚一出场就用上了😂,这一案的手法很本格。
老榕树杀人事件带出铭贤的身世,也为主线案件(傅通明失踪案)埋下伏笔。
第四案 石狮成精杀人事件(ep7-9)本案涉及的传说和手法以及最后真相的揭露真的都蛮特别!
把社团坐堂之争、都市传说以及化学物理知识都结合起来,很有趣。
就是潘朵拉兄妹的身世真的有够曲折第五案 华富邨UFO绑架事件(ep10-11)这一案的发展也真的是令人唏嘘不已,手法蛮特别也蛮悬的😂。
但是说起来,十二传说另一个我很喜欢的特质就是每一案中几乎都贯穿的悲剧气息。
第六案 卢亭人鱼杀人事件(ep11-13)铭贤身世相关的第二个案件,可能也是全剧最令人惋惜和唏嘘的故事,手法特别。
第七案 电视台杀人事件(ep13-15)鬼怪传说的细节与潘朵拉的敏锐观察、客观处事结合极佳的一集。
大三角感情有了微妙的发展,子博和朵拉在斗嘴中相互吸引尚不自觉的阶段,大块玉却已经敏感地意识到了。
第八案 七姐妹金兰杀人事件(ep15-17)主角团还真是没有一个人身上没有案件啊😂。
潘朵拉的哥哥潘得利,从第一集就出场的Darly大师以及他灵异节目的女主持,在一次酒后乱性之后决定结婚。
而此女还是潘朵拉妹妹潘朵美的同学及好友。
这一案细节和手法都很丰富,七姐妹当年感情的真相(有gl暗恋)也很令人唏嘘。
而潘朵拉也在此案中发觉了自己对子博的感情。
第九案 达德学校灵异事件(ep17-19)又是手法太金田一的一集,蛮精彩!
借刀杀人和密室制造都很有意思,背后的真相却能让人气死!
第十案 海盗宝藏杀人事件(ep19-21)不太成功的利用当代技术的手法😂。
子博与大块玉的互动令潘朵拉黯然神伤。
第十一案 狐仙吸婴事件(ep21-25) 最后一案,解决本剧两大悬疑问题:傅通明下落及易铭贤身世。
经历一系列曲折,潘朵拉终于在重重迷雾与传说掩饰中揭露出真相,还了大块玉清白,也明确了自己的身世、傅通明失踪后的经历与他后来沉默的原因。
手法和揭密可以说比较完满了,令我满意的结局。
名为十二传说,却只有十一个案子,大概就是因为最后的第十二个传说,姻缘石传说,子博说希望和潘朵拉一起来探索。
这是一个互相确定心意而又留有开放性的结局,期待着续集呀!
(截止2021年8月,竟然还毫无消息)
说实话的我觉得本格推理的天敌是科学技术的进步。
真的,在如今查查监控可以让很多踪迹无所遁形的年代,可以用仪器验出很多线索的年代,警察破案不靠法医法证,靠记者和民俗学家推理,它就,不合时宜。
本剧倒也努力地找了平衡,像几个案子大部分时间都没有现出的命案,就给了名侦探推理和勘察的机会,但即便如此它也很奇怪,因为终究要发生命案的,而命案发生之后,警官不勘验现场,不去找证人录口供,不去和同事交流,跑去和俩热心市民玩推理杀,这真的不是在闹着玩?
甚至有时候前不久刚刚明说“这片区不归我管”,转来就带着热心市民进现场了……你就是说一万遍名侦探,那潘教授和傅记者也是热心市民啊!
所以这事真的很倒错,我都已经很努力地给自己洗脑,这种推理剧看的就是推理,不要抬杠,可是,9012年了它就是不讲这套了啊,什么杀人机关,密室谜题,玩得越复杂物证就越多,至于你说这案子大部分都没法找警察……别闹了,那都死人了啊,怎么可能不找警察哟。
所以我就真的,一边洗脑这是本格推理,一边满脑袋问号。
不过这个剧有一点好:这种类型的作品本身主打故事,人物塑造并不是最下功夫的,所以人物形象都是关键词,比如说潘教授是名侦探,名侦探的特点她全有,傅记者呢,看他老爹就知道他是男主了,易sir是警察、出身不错,阿玉就更模糊了,剧中为了突出形象,给主角加了标志性动作,这个方法不能说不好,也不是无效,就是有点出戏。
所以既然人物塑造不是最重要的,感情线也就没有很重,至少前半截大半截都是一直在跑案子,这点比较可喜。
更新:这最后一案感情线起来之后槽点也多了。
按理说这种名侦探某某类型的作品,感情线都是辅助,主角身边如果有类似恋人位置的角色,这个角色也必然是辅助,就像美雪之于金田一,小兰之于柯南,但是本剧就非得在这方面另辟蹊径搞两女一男三角恋,而且,一个人看到房间里冒火,能冲出来直接扑到门口心上人的怀里,这是什么脑回路才能编出来的桥段,正常人在此环境下只可能夺门而出狂奔三十米,这是生理本能好不好啊。
然后玉记者果然来了,果然醋了……这着实有点过于刻意了。
这三角算算年龄,傅记者剧中明说是42岁,潘教授推算一下应该是35左右,阿玉好像没明说,但是看人物履历应该是30左右——这仨人的年纪,不说怎么年富力强,至少感情戏应该爽快点,不应该用狗血当有趣吧?
还有啥要说的,啊对了——《震惊!
如果全剧组女演员都得罪了化妆师,会发生什麽?
》真的,本剧女演员的妆容咋回事,基本上都是大白脸,荧光色的口红,连上了点年纪的都是荧光口红,感觉唯一逃过了荧光粉口红荼毒的是潘教授,但是,潘教授那一字大粗眉,那是真的太好看了,经常镜头一转我就只记得她的眉毛了。
也太出戏了啊。
新娘潭灵异事件、大学校园不思议事件、七姊妹金兰杀人事件、榕树精杀人事件、石狮成精杀人事件、华富邨UFO绑架事件、卢亭鱼人杀人事件、电视台杀人事件……听到这些名字,你们会联想到什么?
是不切实际的神话故事,还是灵异玄幻的市井传说?
由林夏薇、萧正楠主演的《十二传说》接档《白色强人》已经正式开播,剧集以十二个香港都市传说为主线,但是却并非鬼神之说,而是借助民俗学来破解这些隐藏在传说背后的人为案件,大家可以放心食用
新娘潭灵异事件作为打头阵的案件,一播出就已经让不少观众打起了冷颤,除了剧情诡异以外,现实中的新娘潭亦因为事故多发而被称为“香港四大鬼域之首”。
传说从前有四位轿夫抬着一位新娘出嫁,中途路过此处,由于地上岩石湿滑,其中一位轿夫滑倒,引致新娘连同花轿一并掉落瀑布下的水潭溺毙,故而得名“新娘潭”。
如今新娘潭是一个环境优美、潭水清澈见底的著名景点。
但它却在近35年来发生过多达14宗死亡事件,包括谋杀、自杀、交通意外、坠崖等离奇案件,至少20人在此丧命。
在这些现实的渲染之下,《十二传说》的第一个案件就显得更加瘆人。
剧中的刘佩玥儿时目睹父母在新娘潭死于车祸,后座上的一个帮别人托管的男童也因此造成了一些永久性的缺陷。
刘佩玥一直自责是因为自己的离家出走,导致了这些意外,而她自己也成为了男童家中的童养媳,长大之后要成为这个男童的妻子。
在即将出嫁之际,刘佩玥穿着裙褂在新娘潭拍婚纱照,不料却被丈夫的奶奶和叔叔骂她为不祥之物,同时新娘潭的潭水突然变红,浮起无数死鱼,叔叔与萧正楠下水后都感到有“鬼手”抓脚,令刘佩玥担正“克星”的名号。
之后刘佩玥回到房间后,发现满墙都是血手印,但出去再回来的两分钟时间,血手印就都不见了,令刘佩玥自己都相信了鬼新娘的传说,于是找到灵异电台的DJ帮忙作法驱鬼。
在作法过程中,刘佩玥在厕所被“鬼新娘”绑架,照镜潭的潭水中还浮现出一个血红色的“囍”字,令所有人都不寒而栗。
在刘佩玥出嫁当天,乘坐的汽车突然爆胎冲进路旁树林,导致车上的人都险些丧命。
种种事件加起来似乎真的都指向灵异和不详,但扮演民俗学家的林夏薇却告诉我们,这些古怪的事件,其实都不过是始作俑者利用灵异传说之便而去不用负责任地兴风作浪。
比如,潭水变红的罪魁祸首,其实是赤藻。
死鱼出现的手法,是事先将装满冷藏死鱼的烂掉的笼子固定在水底,由于冰块的体积比破洞大,所以一开始冰块会卡在笼子里面,融化后死鱼就会从笼子里浮到水面上。
而所谓抓住人脚的“鬼手”,只不过是透明的水晶泥。
至于血手掌其实只是一些用透明丝线连着的胶贴,事先在房间里贴好,之后再从隔壁房间拉扯丝线,就能把血手印都扯掉。
浮上来的血字其实用的是水影画颜料,材料无法溶于水因而可以浮在水面上。
爆了的车胎上也找到了被人割过的痕迹。
果真应了那句老话,最可怕的不是鬼,而是人心。
其实这个世界上有很多的意外都事出有因,正如新娘潭路被称为“猛鬼公路”是因为弯道较急,稍微不注意就容易出车祸;对于坠崖,在剧中也有稍微提到过,因为指示牌说山上没有修通往新娘潭的路,但想去的人们始终会自己找路去,因而酿造了许多失足悲剧,而这些悲剧被人们的无知与恐惧渲染成了都市传说,造就了一桩又一桩骇人听闻的灵异事件。
《十二传说》的小剧场《十二传说大谜踪》已经在埋堆堆上架。
除了剧中提到的传说,香港还有许多脍炙人口的奇幻传闻,它们大多数都发生在九十年代以前,那个时候封建迷信风气盛行,加上人们以讹传讹越发夸大,造出了不少可怕的“未解之谜”,有一些甚至还流传至今。
油麻地鬼魂打麻将号称“香港史上最大的灵异事件”的“油麻地鬼魂打麻将”就曾闹鬼闹到上报纸头版,连警方都曾出动大批警员和装甲车前去处理。
这件事情发生在上个世纪五六十年代,据传位于弥敦道452号大厦四楼的其中一个单位,业主与3名友人打麻将,原本一切正常,直到有一局有人“食糊”时,突然多出一双手向4人收钱,同时又有另一双手伸出去摸牌。
麻将台4个人,却有12只手,打牌者被吓得即时逃出单位,并且六神无主之下只好报警求助。
更夸张的是,传言当时警方还真的在单位里拘捕了几个人,但是押到警局后却发现他们全部消失了。
虽然当年还未有网络,但是经过一天的发酵及口口相传,数千群众都被吸引去“鬼屋”大厦围观,甚至到了需要警方到场驱赶及维持秩序的程度。
市民们不知这件事是真是假,但几乎人人都拿出来当成茶余饭后的热话来讨论,因此版本也越传越多,还衍生出了“茶餐厅老板去送外卖却拿到冥币”的支线。
由于这件事当年被传得沸沸扬扬,报刊也派了记者去进行实地采访。
《工商日报》于几天后也在追踪报道上澄清,传闻主角单位的户主否认了有人打麻将和闹鬼的事情,并且表示不知道传闻从何而来,不过当晚他确实报过警,但只是因为有人要闯入他的单位。
因此,有后续报道称,这件事情最有可能的真相就是商家在竞争这栋大厦的过程中,其中一方故意制造这些传闻,以吓阻对手不敢收楼。
而如今时隔六十多年,事件里的大厦也已经物是人非,现在地下已经变成中华书局分店,上层则是老人院和住宅大厦,亦再也没有传出其他恐怖事件,而当年那件夸张的传闻,也成为了如今香港最经典的一个都市传说。
九广铁路广告疑云另一个掀起过轩然大波的传闻就是香港九十年代初的“九广铁路闹鬼广告”。
广告片长约四十多秒,内容是六名小孩在森林里搭着肩膀扮火车玩游戏,寓意九铁服务会努力把大家对火车的美好印象由童年延续至永远。
负责拍摄这则广告的,是位于北京的中国电影合作制片公司,片中的小孩全都是从北京市郊一间幼儿园找来的。
然而由于广告画面过于阴暗,音乐和场景都颇为阴森,该广告并没有唤起观众对火车的美好回忆,反倒给不少人留下了惊悚的童年阴影。
一些观众还找出了诸多“闹鬼”疑点,比如有人坚信排第二的小女孩嘴角流出鲜血;有人发现画面中一开始是六个小朋友,但放着放着就变成了七个,甚至是八个,还有人数出有九个,更有人说其中一个是“鬼小孩”。
自从谣言一出现,事件就变得越发恐怖,有人说被“鬼小孩”搭肩膀的孩子拍完广告后就死于非命,也有人说排第一的小孩之后也被火车撞死了,甚至传出导演和演员在参与制作后全部都离奇死亡。
在传闻愈演愈烈之时,九铁为了止住谣言而立即停播了这个广告。
之后有记者向北京制片公司的负责人求证,负责人十分肯定所有的孩子都安然无恙,因为被选中的小孩全都是政府干部或工人的儿女。
小演员的挑选过程亦需经过文化局、教育局和幼儿园的同意,拍摄期间也有省政府、文化委员会、校方以及家长的陪同和监督,所以演员要是真的陆续死亡,作为国家官员的制片公司负责人肯定会被问责。
对于片段中人数参差不齐的问题,负责人解释说当时他们带了足足二十个小朋友到拍摄地,因为很难断定这些小朋友是否合适,所以需要找两到三倍的演员来作为候补;而拍摄时孩子们会四处走动,导致成片需由多条影片剪接而成,因此镜头里的演员有所不同是一点都不奇怪。
至于被指嘴角流血的女孩,负责人则认为是角度问题,事实上只要将视频放慢来看,所谓的嘴角流血只是面部肌肉运动产生的沟壑而已。
之后,九广铁路联同香港几大传媒一同返回拍摄地点,找回所有有份参与拍摄的小孩,举办了圣诞联欢会,证实了他们安然无恙;同时九铁也向各传媒公开了拍摄的其他片段,证实了广告确实由不同片段接驳而成,最终击破了这个虚构的传闻。
当年广告中的那些小孩也许做梦都不会想到,他们竟然成为了香港的都市传说之一,甚至是一代人记忆中的童年噩梦。
通往鬼门关的中央轨道香港关于铁路的都市传说其实还真的不少,彩虹地铁站的中央铁轨在上个世纪七十年代末也成了传说的主角。
彩虹地铁站是全港唯一一个有三条铁轨的月台,但是乘客极少会看到中间的轨道有列车通过,相传那是因为当年建设地铁的时候,不小心钻穿了鬼门关,使政府不得不放弃中间的路轨。
传说的内容指,当年由一位外籍工程师带领职员进行铁路试行,由彩虹站前往九龙湾站,但这些人进了隧道十几分钟都没有出来,无线电通讯也没有任何反应,十几分钟后列车才终于出现,但车上的人员全都被吓到面无血色、目光呆滞,好像刚刚看到了恐怖景象一样。
之后更有衍生传言说,车上的人送医两天后就离奇死亡,连医生都无法判断死因。
地铁高层因此找了一位大师一起前往调查,大师表示这条路轨的方向正正朝着鬼门关,列车上的人是经过了阴间才受到了猛烈的惊吓,而唯一的解决办法就是绕道避开。
于是中间的路轨就被荒废了。
然而经过不少调查之后,人们才得知这条中间轨道其实是1970年政府计划兴建的东九龙线的一部分,计划初期的东九龙线是由钻石山出发,到现在的上环为止。
由于这段路程沿途全部都是已开发的都会区,并没有位置建列车厂,东九龙线因此需要由九龙湾车厂提供列车,所以在钻石山和九龙湾之间的彩虹站,设计了这条可以连接九龙湾车厂和钻石山站的中间路轨。
有网友翻查到,在八十年代出版的工程刊物上,这一段历史也被清清楚楚地记载着。
直至今日,这一条中央路轨也从来都没有被荒废过,地铁列车仍会使用这条路轨返回九龙湾车厂进行车务调配、维护等工作。
在2016年的万圣节,港铁主动提起这个传说,并由一位车长将列车通过中间轨道驶回车厂“洗白白”,还拍下短片记录全程,以攻破传说谣言,可见“鬼门关”之说纯属民间虚构。
车长视角拍下的镜头灵异夸张的传说和传闻很多时候都是人们自己吓自己,有的是误解,而有的现象则完全可以用科学的理论去解释。
在被观众一直吐槽的《走近科学》里也报道过不少看似玄幻的事件。
比如在《别让我孤单》这一集中,有个小男孩因为经常做出各种奇怪的动作而被怀疑鬼上身,如翻白眼、咬人、想喝血,还说他自己是左宗棠,被舒家人杀死,头被砍掉丢到了河里……令村民们都十分害怕。
然而节目调查到最后,发现其实只是小男孩在装病搏关注。
在《天降冰块的真相》这集里,一个村子的村民因为不知道天上掉下的一些冰块是什么,而开始猜测这是天降的圣水,有的人还毫无顾忌地拿起来吃。
然而经过调查与研究之后,证实这些天降的冰块极大可能是飞机卫生间掉下来的经过化学处理后的排泄物。
以及在《夜半鬼剃头》这个事件中,有一个村子的村民一觉醒来发现自己的头发就像摘了头套一样整齐地放在自己的枕头上,或者是梳头时,头发就像摘头套一样整个脱落下来,于是整个村子被称作“鬼剃头村”。
后来经过专家调查才发现,村子里的人吃的一种蔬菜里含有太多铊元素,让村民们慢性中毒,并导致脱发后果。
虽然这些谣言和迷信破除到最后,被不少观众和网友都诟病结论过于沙雕,但这个过程却是实实在在地消除了一部分人心中的恐惧和疑虑。
其实很多时候遇到一些非同寻常的现象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人们基于这种现象而捏造出一些莫须有的谣言,让一件事物充满奇幻、恐怖色彩,并以此蛊惑人心。
无论是香港的都市传说,还是内地的迷信谣言,都是因为一些文化上、伦理上的原因,让人产生了恐惧甚至是误解,说不定在一些目前还无解的怪异现象里,也存在着《走近科学》式的沙雕原因。
随着科学技术以及群众受教育水平的不断提高,越来越多曾经的“超自然现象”也得到了科学合理的解释,灵异传闻也最终会得到破除。
个人很喜欢~刚看到这个剧名时,没想到会是这么惶恐滴,按耐不住内心的怕但又想看的一部剧,女孩纸晚上还是不要看了😂。
剧中的演员的演技都很好,看了这部剧,感觉自己的逻辑推理上了一个档次😂😂,本以为剧中的潘朵拉教授会跟易铭贤会互生好感,以为傅子博会跟大块玉~,结果~~~~~,个人觉得他俩很配呀。
十二传说是都市传说疑幻疑真,牵引过去与未来。
一开始的剧情确实并不怎么吸引人,但是越看到最后越好看,越有一种欲罢不能的感觉,每解开一个谜题就有一种原来如此的感觉,第一个新娘画面确实有一种廉价感,但是越看到后面就有一种特近生活的感觉,虽然有些故事画面也会被吓到,每一个演员的演技也很到位。
主线跟分线互相衔接,特别的好。
每个城市都有属于自己的都市传说,灵异的居多,也是很多人最为热衷的传说故事。
但人们往往看到的都只有表面的那一层,到底会不会像本剧一样,每个传说的原点都是一件不能说出口的秘密那?
虽然本剧还是有很多瑕疵和生硬的地方,比如女主每次都要看怀表中的自己,比如傻乎乎的警察,比如打酱油的男主。。
但本片的故事本质就够分了,出彩的是每个传说,每个故事,每个因由。
如果演员能发挥得更好,细节处能再琢磨一下,本片应该可以做到爆款的。
开头就不合逻辑,还剩最后一天就认定失踪者死亡了,亲友团还从起点开始查,这些年干嘛了?女主演技全程尬,TVB真的没人了……
唔错感觉都几简单化可以话将一个个故仔描述出黎其實就唔洗咁鋪張浪費,而且從中仲可以學到一滴化學物理同生物知識感覺唔錯。其实最重要的是他们将一个个传说揭开其实就是人类用所谓的传说去掩饰自己的罪行。地狱空荡荡魔鬼在人间
居然意外的好看。。。
这就是属于看着还行看完了不记得的剧。林夏薇的眉毛超级奇怪。“凶手做这么多就是想模糊视线,可我已经看清楚他的原点”——年度傻逼台词。越看分数打得越低,很多细节都经不起推敲,看到破案的一集都想骂人。演员的演技不过关,萧正楠能看,但是没有新意,这种麻甩佬的人设演完了罗大树就差不多了。
本来我还蛮期待的 因为这个题材 但是看完一集 就没欲望追下去了。。。。。女主的八字眉。。。。穿着细高跟上山。。。。浮夸的演技。。。自己吓自己。。。。太干了。。。。这剧情(19.8.4)打发时间下饭看到现在居然也能看了 其实是借助一些传说的破案剧 女主这么厉害不当刑警简直社会遗憾(8.5)完结啦 真的是槽点满满 但当最搞笑片也就看完了哈哈哈哈哈哈哈 其实你们去看看尴尬的好好笑
除了第一个案件烂到不行之外,从第二个案件开始基本上可以说是渐入佳境,大家都清楚tvb拍这种传统的本格推理根本不在行,所以你可以看到很多熟悉的手法依然都是来自各种推理作品,不过这部作品也并非一无是处,相反编剧很好的把每个主角的支线都连起来吸引观众看下去,而两位男主角也贡献了很多欢乐的桥段,总体来说,无论是喜欢看推理的还是喜欢嘻嘻哈哈的,这部戏还是值得去看的。
有些知识点都被用烂了。
哈哈哈哈,果然是港版的【走近(伪)科学】,民俗学研究为噱头,最后都是心魔作祟。
都9102了,TVB的某些剧还是没有进步。
第一集节奏拖沓,演技尴尬,五毛特效,角色的名字也十分中二,服道化水平还不如某些大陆低成本网剧,第二集仿佛在搞笑,女主先做一个翻开怀表的招牌动作再开始分析案情,这是多少年前的烂梗了呀,而且人物心理刻画也不够充实,情节过渡不自然,剧情也十分俗套。总而言之就像在看十几年前的劣质惊悚片,一点也不下饭,女主那件格子风衣倒是蛮好看的。
抛开女主揭秘时装逼的怀表,每个故事都好看的,我是完全追着看完的。萧正楠总算演回正派了,可喜可贺。
好多年没出这种题材了吧,虽然case有点老土
一开始以为是灵异剧,原来是低配版的金田一侦探剧,抄了很多杀人手法(抄得很粗糙)。但意外地,看得停不了。原来觉得拉拉很做作,后来觉得她性格不错,和傅挺配啊。张颖康这次角色讨喜,第一次看有迷信的警察,哈哈。
加了灵异和民俗学滤镜的推理单元剧真的很好看!事件本身很拷问人性,剖析了很多社会问题,主角之间的互动也特别好。案子与案子环环相扣,一口气看了20集根本停不下来。如果出第二季还会追的!
本来看设定以为是八云树,没想到是走近科学233334星给萌哒哒的易sir
日系推理集大成之港剧,虽然演技剧情节奏什么的不太行,但仍有神探伽利略加金田一的范儿,适合1.5倍速观看。
女主 柯南?
号称围绕着香港十二个都市传说展开并进行改编,所以称作十二传说,有几幕也确实慎得慌。从海报上不难看出十二传说的「二」字和繁体的灵异的「异」字重叠在了一起,最重要的是,粤语里「二」和「异」的发音是一样的,这一点让我觉得很走心很喜欢。其实从最开始的新娘潭传说到最后的狐仙传说,总共就只有11个传说。第十二个传说只出现了十五分钟,这个私奔情侣化作山石的故事被傅子博用来和潘多拉表白,如果相信传说是真的 她就会牵起他的手——堪称花式虐狗。在优酷开着弹幕看的,大家好像都觉得潘多拉破案的时候很喜欢装逼,哈哈哈哈哈。每次听见潘多拉说那句「凶手做这么多只是想模糊视线,但是我已经看清楚他的原点。」就会想起名侦探柯南,虽然有点儿中二,但是却莫名的有一点点喜欢。毕竟要掰扯这么多故事情节,确实要很花心思的。
白让我期待了~这特么把灵异拍的跟玩儿似的,你预告是怎么做出来的?
不错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