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京塔》,讲述年过三十五的少妇和二十一岁的年轻人之间的不伦之恋,主角配角各一对。
透和诗史这对男女主角,优雅美貌,依恋缠绵,痴心不悔,最后克服种种不安和矛盾抛下一切拥抱在一起——在那一刻,他们是云端上的天使,把整个尘世踩在脚下,完美之至。
而为了与这云端之上的完美相对,作者又塑造了耕二和喜美子这一对尘世中的配角。
如果用星座来描述喜美子的个性,那一定是火相,狮子或射手,燃烧起来便无法阻挡。
她有着这样强烈而直率的个性,却同时承担着无趣的婚姻和外遇的负罪感。
因此,在恋爱这条几乎是唯一的出路上,她必定会像火山般的压抑不住,要求对方对自己全心全意。
而耕二高中时就有勾引人妻的劣迹,有着同龄的女友却还是缠上了喜美子,从未被任何女子栓住过。
和痴情专一的透不同,他知道总有一天会分离,所以从不考虑未来,一边和喜美子约会,一边和女友继续交往,最后只能和两人都结束。
不肯付出自己的耕二,到最后才明白真正喜欢的是什么样的女子。
但不论怎样,二人对待感情的态度早已注定了不可能有结局。
比起那一对缠绵悱恻的完美主角,我更认可喜美子和耕二之间属于尘世的这份真实。
当分手后的耕二,去看喜美子表演的弗拉明戈舞后,开着跑车对新女友说,自己所喜欢的是天真而热情的女人。
那一刻他想到的是喜美子,一丝眷恋。
然而就在此时,喜美子戏剧化的出现,开着车从后面撞耕二的跑车——那一刻我突然明白,她和我多么相似。
火相女子的离去,从来拖不到感情耗尽的时候——哪怕忘不了,哪怕恨得去撞他和新欢乘坐的汽车,哪怕要哭着告别,也终究会告别。
他们没有在一起,但就算抛开一切在一起也不会幸福。
当透和诗史成了跨越银河的牛郎织女,耕二和喜美子则成了在人海中辗转擦身而过的情人,从此相见不如怀念。
或许是为了平衡作品的现实性,作者终于在结尾透过法国房东告诉诗史,年龄悬殊的爱情,幸福难以维持到最后。
可是诗史还是微笑着去寻找透,可是透还是对诗史的丈夫说就算诗史年老也会和她在一起——天使们在云端之上歌唱,唱得如此美,美得不真切,落不下一滴眼泪。
换了任何女子,有了透这样痴心且完美的情人,只要不是离了丈夫便活不下去的,一定会选择透,可诗史始终犹豫退缩,把所有的等候和无奈留给透一人承担。
于是故事在暗处有些变了味道,透的付出和隐忍显得百般委屈。
而诗史的出众,也仿佛并不在于决心离开成功的丈夫和舒适的生活,而在于成功的让透认定此生非其莫属。
她并非没有独立生活的能力,只不过是到了即将失去透的时候才肯迈出那不算艰难的一步,然后优雅的说着法语,毫不费力的在巴黎找到等候自己的男子,有天使眷顾的爱情真是幸运之至。
但平凡主妇喜美子又能如何呢?
面对耕二这样的情人,纵然自己想要投火,对方也会抱着别的女子不接电话——两个人都不完美,所以异常强烈的碰撞,短暂燃烧火花四溅,然后也只能倔强而突然的分手。
看到那骄傲轻浮的少女拦在面前横加指责,只能是一个耳光。
值得欣慰的是,喜美子内心的火焰,就算没有耕二也不会熄灭。
她会继续跳弗拉明戈,直到一切都改变,直到一切都结束。
因为分手的对象是耕二,注定不会在一起的人,所以我想,她不会遗憾。
其实无所谓禁忌或不伦,相爱或者分离,一切本是自然。
只是有些注定在云端之上绽放,有些注定在泥尘之中喘息——至于那些说不清喜或悲的结局,反倒不重要。
冲着松本润来看的电影。
其实一直对这种男女年龄差距较大的不伦题材没什么兴趣,无论是年长男性与年轻女性的组合还是人妻与青年的组合,都很少勾起我观看的欲望。
再加上不少相关题材的作品常打出的卖点与其说是不伦不如说是另一种形式的感官刺激,很难判断其叙事的重心到底是什么。
这部电影有些不同。
观看之前便听闻这是松本润尺度最大的映画,但我对其中的亲密戏份却几乎没什么印象。
或许这么说显得本片拍摄得有些失败,但我并非是贬低本片。
可以这么说,剧情的部分更为打动我。
映画拍摄时间是2004年。
当时的松本润21岁,还没有练肌肉,身材瘦削,却不显得柔弱。
停车场的第一场戏,喜美子不停地望向后视镜,因为一次次停车失败而着急不已。
一转头,看见走过车前头的、穿着保安制服的耕二。
喜美子看着耕二,耕二也低头斜瞟着喜美子。
镜头语言无需多说,看到这一幕的一瞬间我便明白,喜美子的内心一定是在对视的那一刻颤动了一下,而耕二,根据后面的剧情,在那一刻便从她左手无名指上的戒指看透了喜美子是另一个寂寞的人妻,他的下一个目标。
于是耕二能在帮喜美子停好车后对她漫不经心地笑着说“我可不是无偿为你工作”,这是两人日后有了更多纠缠的缘由。
之后的剧情谈不上有什么新意,其实老套得很。
寂寞的人妻从年轻而充满激情的美少年上得到了精神和肉体的双重满足,长期独守空房、一潭死水的生活泛起了涟漪。
可心动便是历劫的开始,爱欲使人贪婪而永不满足,特别是两人的情感需求与付出不对等时,往往便是悲剧上演的开始。
松本润在特典里谈到耕二与映画的另一男性角色透的不同,虽然都是与年长于自己的人妻不伦,但透是因为对方恰巧是年长人妻,而耕二则是爱着所有人妻。
前者显然更符合大众对理想爱情的期许:人妻什么的不过是某种刻板标签,我爱上的是你非同一般的灵魂。
后者则是万千烂俗故事中的一个,狩猎者与猎物之间的快感游戏。
这也可能是映画给前者安排了一个理想化结局,而后者则是更多让看客心感“果然会这样”后再多一声轻飘飘的叹息。
但烂俗的故事就不能打动人心了吗?
显然不是。
世间唯一的soulmate何其之少,更多的是彼此心怀鬼胎的饮食男女。
喜美子渴求从耕二身上得到更多的情感慰藉,而耕二则希望坐拥年轻漂亮的女友与带来刺激感的人妻。
一方步步紧逼,一方呈防守姿态。
生活如看似平静的水面,内里却暗流涌动。
打破平静水面的是发生在bar里的修罗场。
终于无法忍受耕二若即若离的喜美子在厨房失火之后穿着围裙独自一人过来寻找耕二,耕二从前勾引的人妻的女儿吉田科普了耕二的斑斑劣迹,来寻找耕二的女友从错愕到愤而离场,喜美子与耕二的对峙,喜美子歇斯底里之后提出与耕二断绝关系,吉田最后和高中时发现妈妈与耕二的不伦后将西红柿扔到窗户上一样,将手里的桌球狠狠地掷向耕二的脸上。
一场闹剧,以耕二额头上一道永恒的疤痕作为纪念。
令我印象最深的是结尾:耕二捧着花束来到剧院看喜美子演出的弗朗明哥,碰巧和喜美子的丈夫、婆婆坐到一起。
喜美子的丈夫中途便离场,耕二托喜美子的婆婆把花束转交给她,接着离开剧院继续开车带着自己的联谊对象。
重头戏便在此刻:喜美子的车不停地撞向耕二的车尾,一路碰撞,两人在一个路口后停车。
愤怒的耕二下车指责喜美子的疯狂,而喜美子却只是拿着他给她的花,脸上是疲惫而勉强的笑容。
她以这种方式来与他做个了断。
两人以车相识,又以车结束。
她以决绝的方式为自己无疾而终的感情争取到了回应:耕二答应不再招惹其他年长的已婚女性,她在某种形式上成为了他的唯一。
这样的激情一生只有一次,哪怕之后又是长久的孤独,夜深人静之时,她也会想起他模糊的面容与声音。
21岁的松本润十分契合这类花花公子的角色。
他瘦削而不单薄,眉眼之间满是挑逗的情意。
哪怕华丽的外表之下藏着一颗冷酷无情的内心,和他对视的一瞬间也令人甘心万劫不复。
比起他所演绎的道明寺司、深山大翔等人气颇高的角色,这样一个危险如罂粟的青年更让我难以忘怀。
和《绝爱》一样 这片子也仿佛一直在问 爱是什么。
《绝爱》拿两个男人来说 而这里拿大龄女人与年轻男人的故事来说。
所不同的是 《绝》太过理想化甚至神圣 而《东》显然是以现实为最基本的出发点。
老实说 我喜欢彻底的悲剧。
因为没看过江国香织的原著 所以并不清楚片子的结尾是否作了改动 但我并不喜欢最终还所谓留着希望实则拖沓的结局。
透应该长大了 成熟的清水没有必要为一个站点放弃所有的其他的风景。
倒不如喜美子和耕二 撞车的重逢和再度分别 有种弗拉门戈般的轰轰烈烈和火热 喜美子正是“热情与天真”的女子的代表啊不过毫无疑问 这片子确实有理由成为同类影片中的佼佼者。
你为其中的故事叹息 同时也被它彻底说服
因为是松本润的粉丝.所以,关注这片子.但又因为是他的粉丝,这片子,却只当成松润剪辑反复蹦着看了几遍.接着找了书看.本子不错.拍得很美,虽说有点慢长,自然从容的演技弥补了单调的情节.是部好片.HI镜头超有看头.光盘因总读取某处,已经有三个洼陷的暗坑儿,记着哟,三处.上班站着挤公车时如果忽然想起这片子,只闪过松本润和喜美子水中交欢时共咬那个留汁儿的水蜜桃,还有妄想穿透玻璃砸死那俩儿偷欢的浪里白条的西红柿,哦还有那个替西红柿完成使命的红色保龄球.结局,倒和这几个圆球差不多算圆满.透找到老婆,史诗离开了围城,耕二能开始不在浅层里活着,喜美子终于安全的出了一次GUI.透和诗,被瞳和准一演成了两个苦瓜,一老一嫩.无论何时,他们俩都苦着脸,恋爱过程干巴巴的,但结局不错,呵呵,受小时候看国剧的影响,结尾能在一起过日子的,就是喜剧.虽说是男女主角,但感觉有点装文艺,没表达出小说里写的细节所达到的感觉.耕二和喜美子,天生就是红杏,一先攻后守,一个先守后攻.耕二一个萝卜N个坑,喜美子,精力富裕,老公乏味,是再不找个外遇,恐怕收费的那个老头,都能给她拐来了.两人,初识停车场,随着那句人妻真美的松润色迷迷的旁白,两人开始对火,女红杏撒娇求着倒车,男红杏突然修长的抖手腕,漂亮的弹回车钥匙,要本混混儿干事是有回扣的,两人一推二就,走进了东京塔下放纵的阴影里,找不到北了.分分合合,欲欲求求,捆在一起活得忘人忘我.偶是想说说,演技,润和寺岛忍,真不错,两个配角,上乘的发挥.二人真有化腐朽为神奇的功力.PS.寺岛忍演过老谋子的千里走单骑.一会儿嚼着胶皮糖,带着银指环,歪带棒球帽,,只用眼角扫女人,一会儿捏瘪啤酒罐,歪七扭八滴强闯美子家,门口热吻情人,二十出头的松本润把一边想全身而退,一边被情欲占领的耕二 ,演得象和他联体般,掌控自如.,诠释得很好.当片尾他直呆呆,用片子开始以来从没有过的认真,看喜美子的演出,追到街口站在那里看着喜美子离去的神情和气场,很影响看的人。
那该是最喜欢看的片段了吧。
加上西班牙响指舞,可评为经典片段.证明,人虽然是动物,但有感情,而且感情里面有正经的人的爱,那爱也能叫人正经一回.说到这,偶最后想提到原作里的一句话:很有点惊愕的真理,妻子有外遇的人可以防微杜渐一下.年龄不是爱情的距离 耕二喜欢大龄女人是有理由的,并不是因为大龄女人的身体有什么特别,或者是因为她们无需为钱烦恼,也不是因为和她们一起走在路上会引人注目,更不是因为她们不会严肃地追问将来会怎样,而是因为一个极为单纯的理由:大龄女人更加天真。
呵呵,头一次在这写东西,天真的等着大家来说对这片子共鸣.这片子不错,片尾的歌,听起来曲调很稳,比这片子里出现过的家庭要稳.
假如一个女人不再年轻了,心里还有隐隐的痛,无处说,那么应该考虑去跳弗拉门戈舞。
有一个弗拉门戈的术语“duende”,它主宰了演唱者与听众之间的沟通,即便是在表达快乐的情绪,演唱者也能传达深沈的情绪,令人动容。
西班牙诗人Garcia Loca说,duende只能发现于“放逐的最深处,灵魂里最后一个鲜血四溅的房间”。
我没想到在这个婚外情的电影里,弗拉门戈竟然会出现得如此惊心动魄,如此悲凉。
生老病死的哲学命题太抽象,情爱却具体到了体肤和心,再去领会什么叫做“放逐的最深处”竟是可行了。
有很多迟迟没有结婚的女人,在犹疑、或在否定爱情。
另一种女人早早就结婚生子,忙碌完婚姻,还有大把的岁月用来犹疑、或否定爱情。
丈夫和家如同万无一失的港湾,象征了自己的身份、却不是完整的自己。
其实爱情只能是用来认识自己的。
别无他用。
甚至无法让人幸福。
甚至根本没什么奇迹,乍一看,都是说了一百遍的老式故事——过着平淡生活的太太爱上了年轻男子。
江国香织写出《东京塔》来,社会就震动了。
日本社会说完了正常的恋爱,又说完了援交,现在,由一个中年女人挑起事端,说起了女人和少男的性和爱。
太多的全职太太都那么美,又那么闲。
同样,20岁的大学男生一样美,一样闲。
爱情滋生的元素都有了,却偏偏落进了不伦的陷阱。
黑木瞳一如既往的优雅深情,且善于沉默。
她不止一次出演幸福少妇,且被婚姻外的感情所诱惑。
电视剧《好想谈恋爱》里面,黑木瞳是矜持的、怀旧的、甚至有点俏皮的。
但《东京塔》里,她演的诗史却是那么辛苦地掩饰和21岁美男子阿透的恋情,几乎显得放肆。
而透,这个有着音乐家气质的美少年,将人生中最美好的三年都用来等待有夫之妇,他在黄昏中等待电话响起的时候,CD里播放爱人最爱听的马拉第九首,穿她喜欢的衣服,却一次也不可以主动去找她。
“这感觉不像是恋爱,而是失去。
”他这样说着,随时作好永远不再约会的准备。
因为对方的爱是收敛的,他就更要释放。
所以这份感情绵延不绝,看过了雪花,下一次见面却已是樱花飘飞。
都说“等待”是情人要遵守的爱情规则,但被等待的那个人也是在苦苦的等待之中啊!
诗史和透都在极度忍耐中拥有了爱情,但这样痴迷的事情是掩藏不住的。
当透的母亲、也就是诗史的好友终于将香槟洒在她身上脸上,她没有任何反抗。
她和太多女人一样,因为不善于叛逆,而总在摇摆之中。
另一对恋人也许不够唯美,主妇喜美并不漂亮,琐屑地生活着。
与她交往的男孩耕二君曾有名言说:和年纪大一点的女子交往有两个好处,一是懂得温柔,二是经济状况良好。
但偏偏,是这样一个主妇被点燃了。
弗拉门戈舞是20岁女孩子跳不出来的美。
人生需要悲和愤才会有力量,要明白了安定和老去的矛盾、孤独和憧憬的矛盾,才会跳得出感人肺腑的弗拉门戈。
正如耕二君看到分手后的喜美竟然变成舞台上明艳动人、声势强大的舞者,才终于被震撼了。
年轻男子放肆不羁的爱让年近40岁的女人突然找到了自己热情的出口,最终,年轻男人也无法再忍受幼稚无聊的拍拖游戏。
他第一次茫然而确定地知道,自己爱的女人是“天真而热情的”。
恋情的开始是盲目的游戏,结局却是人人发现了新的自己——这恐怕就是爱情的定义了,并不是保证抵达幸福的途径。
从某种角度来说,虽然透和诗史的结局是美好的,但总觉得,这是电影编剧的一片好心而已,是可以切去的、童话般的结局。
书是先于电影看到的,还是在去年的地坛书市上买的,记得当时还有一本《在世界的中心呼唤爱》,那本书好象红透日本了,跟风的电影和电视剧也红得一塌糊涂,这本书似乎就寂寞了些。
作者江国香织算是畅销作家了,但书给我留的印象并不深,没有特别能抓人的细节或者细致入微的表达,日本人总有一些感受是不一样的,比如谷崎润一郎比如村上春树比如川端康成比如吉本芭娜娜,所以,我不觉得那本书写得有多好,或许是翻译的缘故?
在店里看到这个片子,想了想,还是拿了。
片子节奏很慢,黑木瞳仍然在里面演一个出轨的已婚妇女(她那种半放纵半端庄的调调儿好象特别适合演这样的女人呢),她和小自己十几岁的男孩透一次偶遇后就在一起了,另一条并行的线是透的朋友和另一个普通的家庭主妇之间的纠缠。
男孩子们很难表达清楚为什么会喜欢这些大自己很多的女人,他们也讨论,可是说到后来就会说不下去,也许是她们的温柔、宽容让人没有一点负担,再或者是她们的欲拒还迎,在顺从、温良背后偶露峥嵘的狂野诱惑着他们?
上了点年纪的女人对自己心爱的人和爱自己的人,都有种骨子里的温顺体贴,所以才让那些男孩子感觉到久违了的,如同母亲般的舒适,就连做爱的时候都是一样的体贴。
这样的交往一般持续不了多久,很快,随着男孩子的成长就会中断。
可是这两段感情却都有一个“拧巴”的结尾。
中年女人温柔但也贪婪自私,她们喜欢年轻男孩儿给自己带来的青春和刺激,但也同样害怕他们破坏自己固有的生活,他们可不能给予她们现在这样优渥的生活条件,感情就是谁付出的多就希望得到的多,看着黑木眼中的游移怕丈夫发现时的慌张,让观者也能感觉得到透的屈辱,而另一个女人也开始卸下温柔,在患得患失中再也无法平衡彼此的距离,她打电话要求他即刻就来,她气恼他扰乱了自己的生活和计划,那男孩终于觉得了麻烦和厌倦……后面的故事结局应该不用再多说了,猜也能猜出来,不过让人啼笑皆非的是编剧竟然一相情愿的替黑木那一对设计了一个童话般完美的结局,透到巴黎学画画,一年后黑木放弃一切去找他。
再然后呢?
呵呵,就听天由命吧。
在于是的博里看到她的观影记,是这样写的——“有很多迟迟没有结婚的女人,在犹疑、或在否定爱情。
另一种女人早早就结婚生子,忙碌完婚姻,还有大把的岁月用来犹疑、或否定爱情。
丈夫和家如同万无一失的港湾,象征了自己的身份、却不是完整的自己。
其实爱情只能是用来认识自己的。
别无他用。
甚至无法让人幸福。
甚至根本没什么奇迹,乍一看,都是说了一百遍的老式故事——过着平淡生活的太太爱上了年轻男子。
恋情的开始是盲目的游戏,结局却是人人发现了新的自己——这恐怕就是爱情的定义了,并不是保证抵达幸福的途径。
从某种角度来说,虽然透和诗史的结局是美好的,但总觉得,这是电影编剧的一片好心而已,是可以切去的、童话般的结局。
”
现实生活中,腰缠万贯、满脑肥肠的富婆遍地,恬静淡雅、才气横溢的知性女子少见;油头粉面、出卖灵魂的小鲜肉无数,腼腆纯真、刻苦好学的钢琴天才难觅。
老牛啃嫩草的桥段以前上演的不少,但基本都是大叔配萝莉,有够心酸浪漫,看得俺们唏嘘不止。
现在倒过来,大妈配少年,却不管你和老公是多冷淡的“橱窗夫妻”,你是多么表面风光、背后凄凉的“优雅奴婢”,你曾经是如何的拒绝隐忍克制,最后还是免不了要落下一个万夫所指的骂名。
《东京塔》结局还算圆满,两人抛开一切,远走他乡终成眷属,一往情深终得所愿。
但十年二十年之后呢?
少年长成熟男,熟女却沦为老妪,你是否还愿意爱她满脸满身的皱纹?
万一不爱了,你可以立马拍拍屁股逃之夭夭,可你让那个众叛亲离孤苦伶仃身心俱残一无所有的老太太怎么活?!!
差几岁的姐弟恋尚难经营,差20岁的母子恋?
呵呵,那真的是只能在影视作品里看看了。
不知《密会》如何收尾,钢琴于我,一直是个高贵遥远不可触及的梦。
儿时,爷爷去白沟给我买了一个小小的电子琴,教过几首最简单的曲子,《东方红》《让我们荡起双桨》之类的。
后来学习忙就荒废了,从此,我对钢琴就开始充满着一种神圣膜拜感。
本剧,行云流水丝丝入扣恰如其分贯穿始终的钢琴配乐是最大亮点,一下子就比普通的爱情剧提升了一个档次,瞬间有种高大上的即视感。
舒伯特的F小调四手联弹幻想曲D940、贝多芬第23号F小调钢琴奏鸣曲——热情等名曲的精彩弹奏,让人不明觉厉。
金喜爱,视后级的精湛演出自不必多说,刘亚仁在本剧中着实太出彩了,平时就喜欢弹钢琴,这次算是发挥了特长,边拍边播时间紧张,私下严谨认真的训练态度值得赞赏。
表演上,人物心理拿捏得当,各种小表情表达细腻精准,你绝对会忘了他的真实年龄,以为他就是那个20岁的懵懂男孩,的确无愧于“忠武路电影蓝筹股”的称号哦。
只是韩剧不少都虎头蛇尾,太过依赖观众,太注重收视率,边拍边写边改,节奏总是失控,前紧后松,不能统一,越到后面越拖沓。
《来自星星的你》 《主君的太阳》,莫不如此。
《继承者们》 就更甭提了,很能创新,它是整个儿反过来了,前十集根本不用看。
额,我这是在没事闲的明晃晃地拉仇恨么?
希望《密会》的郑圣朱编剧一定要hold住,创造个经典吧!
某发烧友还在虾米总结了剧中出现过的全部钢琴曲,非常细致,感谢!
海报做成油画样,虽说过于硬朗,有点不美,但低调奢华沉闷压抑的质感,的确与本剧风格很契合,也不错啦。
本文为“但行前路无问西东”即“公子世无双456”(姜丹)原创,已在“维权骑士”确权,如若喜欢,转载请留言联系,感谢(^_^),欢迎点赞、收藏、评论指教、转发和分享。
图片源自网络,侵删。
这是我一个亲姐们儿写的,她说她要消失了,所以我要重新发一次,祭奠曾经的她与他们。
正文:“你能看到东京铁塔么?
” 透問诗史这话的时候。
只是想寻求一种。
一种诗史在身边的感觉。
孩子气的时候。
两个人曾对着同一个月亮講电话。
听他描述月亮的模样。
是看到的模样。
就觉得。
仿佛天涯咫尺。
等到真的应当有一个臂弯一个肩膀的时候。
却发觉一个人走在路上。
彼处恍恍惚惚的不真实。
途中惊醒时身边坐着的是路人甲乙丙丁。
无论怎样。
透找到诗史了。
他爱诗史。
且诗史爱他。
是纠结的情感。
美少年与熟女。
这爱情听起来总是比少女与老男人要好那么一点点。
仿佛真的有感情。
反之,则总像是为了后者的地位和錢。
因为,毕竟男人不可能因为一个女人身居高位而指望傍上她就可以从此出双入对尽享荣华富贵。
所以只剩下了錢。
还有透与诗史之间真实存在的爱情。
距离。
时间和空间的。
你回不来我过不去。
就这样子卡在那里动弹不得。
前行时时常停下来,想到你,阳光正好。
仍旧用少年时期青涩的概念来安慰自己,无论如何,你我,仍在同一苍穹下。
那种灵魂上自我满足的靠近感。
只是这次。
没有你在电话那端。
对着同样明媚的阳光。
给我哪怕苍白而虚伪的诺言。
喜美子为了耕二握住她手腕的那个瞬间而久久地心动着。
她的生命。
她的生活。
從那一刻就开始转弯。
看似温顺却疯狂的熟女。
和黑木瞳饰演的诗史形成鲜明的对比:一个是主妇,忍受无趣的丈夫和婆婆,猫咪死掉的伤心却没有人可以分担,开快车,易冲动;一个是贵妇,有优秀的丈夫和自己的事业,貌似有力量实现自己所希冀的一切,偏偏那般理智,不会冲动,永远端庄高雅。
透痴情,诗史太理智;耕二玩世不恭,喜美子又真的期待一份守望和安慰。
这本来就是个矛盾的世界。
君生我未生,我生君已老 君恨我生迟,我恨君生早 君生我未生,我生君已老 恨不生同时,日日与君好 我生君未生,君生我已老 我离君天涯,君隔我海角 我生君未生,君生我已老 化蝶去寻花,夜夜栖芳草. 其实。
你不恨。
我也不恨。
只是独自感叹某种遗憾。
但明了那遗憾是逃脱不开的宿命。
一如所发生的一切。
细沙夹在脚趾之间。
略微的疼痛与不适。
海水一次次冲开旧沙又捎来新沙。
所以不去在意。
逃不开与抓不住本来就是定数。
于是继续独自前行。
寫很多很多的明信片。
然后把你也藏匿其中。
一并塞入墨绿的邮筒。
那是种不为人知的小快乐。
我喜欢这样的独乐乐。
仿佛你也只是我的。
虽然我知道。
那不过是我的新一次自欺。
新一次虚假的事实。
却是真实的快乐。
透的纯净使他们的爱情是真正的爱情。
而不是为了錢与欢愉的婚外之情。
他用诗史喜欢的音乐,诗史喜欢的文字,诗史喜欢的一切来讓自己活在诗史的世界里,来假装自己不曾离开诗史她一直在自己身边。
作用类同曾经的月亮和现在的阳光。
潘越云很早就唱。
若将我身当作你。
就能天天在一起。
我想你在我心里。
那么海角天涯。
也不过咫尺。
喜美子用最激烈的方式来与耕二告别。
她撞坏他的车子。
她看他冲她发脾气。
她孩子气地笑着說,每次都是我发脾气,好想看看你发脾气的样子。
她所有的微笑留给呆在原地的耕二,转身,却把玫瑰抱得更紧。
诗史终于走到了她的下一站。
透用他的画笔。
为自己勾勒了很多诗史在身边。
那是新的。
假装距离不存在的错觉。
诗史說。
这一次。
让我走向你好么?
下一站。
未名之地。
我知道我仍将独自前行。
偶尔联络。
但。
总有一天。
会有潮水涌上来把你带出我的生命。
然后会有新的人出现。
新的。
不需要我再用其他事物来假装不存在的。
没有距离的人。
他在未名之地等我。
下一站。
与幸福有关。
又是熟女与少男的组合。
想起萨冈的小说《你喜欢勃拉姆斯吗》。
年轻貌美而富有的少年西蒙在雨中等待比他大十多岁的宝珥从店铺出来,雨淋湿他的外套,两人相视无言。
西蒙瞥到街边招贴筒上的演奏会广告,痴痴地问:“你喜欢勃拉姆斯吗?
”宝珥却苍白而美丽地叫他走,她不能爱他。
亦舒对此冷静地注释:恋爱过后又怎么办?
结婚?
嫁一个小若干岁数的丈夫是需要很大的勇气的。
婚后开门七件事跟着而来,神仙眷属也不得不面对现实,变得伧俗起来。
最可怕的是养儿育女,孩子一出生,那小小的身躯,响亮的哭声,能把最洒脱的男女打回平凡的原形,这便是恋爱的后果。
恋爱过后的婚姻所带来的问题,不是熟女与少男面临的问题,而是所有走入围城的男女所共同面临的问题。
熟女与少男的问题是,是纵身于激情,还是止步于未燃?
是选择瞬间燃烧后化为灰烬,还是选择一步一步走入黑暗沉寂的所在?
他们在最美的一刻相遇,他沉迷于她的成熟之美,她借他的激情暂时忘却寂寞。
但是这最美的时刻同时又是最短暂的,因为她是夏天那朵最后的深色玫瑰,眼看要凋零了,花瓣中开出深黄的花蕊,越发显得彷徨无依,令人伤感而叹息。
诗史的老公对小透说,比你大20岁的女人,你能跟她缠绵到几时?
当你30岁,她就已经50岁了。
这倒是一句大实话。
他们只有现在,没有将来。
小透的母亲对诗史说,你独占了我儿子最宝贵的三年。
但这三年何尝不是诗史最后最好的三年呢!
这之后,可能就只剩下难以挽回的失去。
诗史最后对小透说,我已经没有可以下车的车站了,所以就算你明天变心,我依然爱你。
虽然双方都是有勇气的付出,付出后,也都有变心的权利,但对诗史来说,只要跨出这一步,就已经没有退路了。
她完全明白,却仍然选择最后的盛放,即使这意味着永恒的放逐。
真是孤注一掷!
当然,电影只是电影,可以尽其唯美之能事。
生活中的男女可能没有这么美,但其热烈奔放程度可能有过之而无不及。
我一点也不诧异的是,纵使有那么多前车之鉴,仍有那么多扑火之蛾。
而且古老的情节被历代所传诵,经久不衰。
这真印证了一句话,人性是不能被抑制的。
另外需要特别提一笔的是,诗史是由有日本最美丽主妇之称的黑木瞳扮演,这样具有致命诱惑力的女人多少年才出一个,不动心真不是人了。
如果不去想象两人以后怎样过日子,也不去理会不伦的因素,这电影拍得真是美丽。
两种爱情,朝朝暮暮还是曾经拥有?其实哪种都面临着选择面临着失去.不敢想像,重逢之后的纯情少年目睹着枕边人那真实而日渐衰老的容颜,他还会用画笔去纪录吗?也不能想像离开了天真而热情的舞者,不羁少年还能爱的那么热烈吗,像燃尽生命般的去爱.你动心了吗,一个纯真的美少年那么爱你,用身心专一地爱你,你的岁月在他的爱里轮回.你动心了吗,一个不羁的美少年用他的青春吸引你,你的寂寞会被他的热情燃烧.你动心了吗?可是,你敢吗?
黑木瞳一如既往的迷人.... 中年妇人优雅的代名词
在真爱面前,什么都不是问题。唯一的问题是,真爱以后呢?黑木瞳不老的神话阿。
姐弟恋无能
小说更好看一些,小奶狗和小狼狗的故事……
在大妈反衬下马子俊愈发美貌了。。。【并不忍心黑11的身高
我磕反了啊啊啊 cp调换一下就好了😫😫😫
差评!都怪资料馆!都怪出轨!!!!!❌❌❌
台词很杀,句句直指内心,弗拉门戈可以点燃一个女人灵魂深处最隐秘的激情,日本人对不伦的描绘总是如此打动人
小日本真变态 吉田真可爱
前半段是四个星,后半段也就两个星,,,,,,,尤其是结尾,,,,,取中吧
应该很多人和我一样,想看的并不是这个东京塔吧……
看岔了,正经该看的是小田切那部……就说怎么一个一个演得和头牌牛郎似的还有人推荐……
俯瞰下的《东京塔》不管是底部还是高处都随着戾燥干涸的城市气息渐渐陷入难堪的折磨中。置身于隆冬里的两段忘年恋彼此交错绵缠,宛如一场热烈奔放的弗拉门戈。作者对婚姻本质的探视浅尝辄止,而将《青春短长》提炼成醇髓。最终它的结局落在浪漫之都巴黎,黄昏中的恋人在古老的爱桥上生发着苍翠的信仰。
“爱情中的甜蜜和野蛮和人生是不相容的”
喜欢喜美子的撞车和退离 美丽的画面 可是怎么是童话结局啊? 原著的感觉更妙来着
寺岛忍彩蛋了
日本人就是怪怪的
哪有姐弟恋哪有爱情,是贵妇和牛郎吧。
姐弟恋,却恋得有些荒唐,或者说,伪浪漫主义
因爲是愛情片,結局只好俗套點咯..黑木岡田都太美了!連馬子俊都有驚豔的制服亮相!!撇開三觀這愛情還是挺動人的~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