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片结局是莫文蔚帮助徐峥走出自我折磨。
两个痛失所爱的人彼此遥望城市晨光,影片结束。
有没有搞错啊!
明明一直惊悚片的节奏一下就歪了!
就这么结?
?束??
了???
不!
不能让牛逼的观众在莫文蔚拨弄钟表指针的时候就猜出个大概所以然!!!!
所以,故事应该是这样的!!!!
…………………………黄金编剧是这样编的………………………………以为被老同学莫文蔚拯救的徐峥,其实一直被利用了……莫文蔚在订婚后发现徐峥的爱人胡静和她的未婚夫(就是那个单眼皮青年)乱搞在一起,所以一人计划了所有车祸,比如安排酒吧生日趴踢,并且唱一首煽情的歌曲《you must love me》!
(原唱是madonna)歌词如下: Where do we go from here ? 我们该何去何从? This isn't where we intended 2 be.这里不是我们预定要去的地方。
We had it all.我俩曾拥有一切。
(【注意这句!!!!】) U believed in me.你信任我。
(【注意这句!!!!】) I believed in U.我信任你(【注意这句!!!!】) Certainties disappear.但所有确定的事都消失了。
(【注意这句!!!!】) What do we do 4 our dream 2 survive ? 我们该怎么做才能让梦想继续? How do we keep all our passions alive ? 要怎样才能保持我们的热情? As we used 2 do.就像从前那样。
Deep in my heart I'm concealing.我一直隐藏在内心深处。
Things that I'm longing 2 say.那些想说的话。
Scared 2 confess what I'm feeling.不敢流露出自己的情感。
Frightened U'll slip away.害怕你会离去。
(【注意这句!!!!】) U must love me ! 你定会爱上了我! U must love me ! 你定会爱上了我! U must love me-Madonna 你定会爱上了我 How can I be any use 2 U now ? 我现在能为你做什么? Give me a chance & I'll let U see how.给我一个机会,我就能让你明白。
Nothing has changed.一切都没有改变。
Deep in my heart I'm concealing.我一直隐藏在内心深处。
Things that I'm longing 2 say.那些想说的话。
Scared 2 confess what I'm feeling.不敢流露出自己的情感。
Frightened U'll slip away.害怕你会离去。
U must love me ! 你定会爱上了我! U must love me ! 你定会爱上了我! U must love me ! 你定会爱上了我!值得注意的歌词“你信任我,我信任你,但所有确定的事都消失了。
”因为莫文蔚发现了未婚夫和胡静的奸情!!!!!!
以至于在最后拥抱的时候,莫文蔚的表情极其丰富!!!!!
镜头一边在拍莫文蔚和未婚夫的拥抱,一边在拍徐峥和胡静的爱的告白!!!!
这不是巧合!!!
然后!
莫文蔚眼看着未婚夫和徐峥都喝的酩酊大醉还离开,喂,这是你俩3月3日共同的生日啊!
你肿么可以独自撤退!!
当然是为了完美的不在场证明!!!!!
另外,谁知道她学催眠的手里有没有什么催眠药往酒里放然后再倒给徐峥和未婚夫喝?
或者她学的就是清醒催眠,在唱歌的时候就已经催眠了徐峥和未婚夫以及胡静!
Frightened U'll slip away.害怕你会离去。
(【注意这句!!!!】)所以让我来送你离开吧,于是明知道醉驾是错误的,乘坐醉驾者的车更是错误的,依然把未婚夫托付给徐峥,如果再私下里对汽车做点手脚……(莫文蔚作为任小研的人格回忆中曾经有车祸一项,可以作为她策划车祸杀夫的暗示,嗯嗯)之后就是淹死了xxx和xxx,还让同学徐峥背上了黑锅……另外,在任小研的人格中,被躺在棺材里的未婚夫质问“是谁杀了我?!
”没错,凶手就是莫文蔚。
…………………………钻石编剧是这样编的………………………………车祸是莫文蔚和徐峥一起设计安排的,他们都知道自己的另一半偷情背叛了自己。
所以彼此运用擅长的催眠手法来使对方忘记他们曾经共同谋划杀人的事情……但是徐峥被催过头了,以至于出现了反常的症状,然后就开始一层套一层的催眠。
最后,两个人都醒过来。
Give me a chance & I'll let U see how.给我一个机会,我就能让你明白。
Nothing has changed.一切都没有改变。
影片结束。
以上纯属个人虚构,如有雷同,实属不幸。
看完首映,见了陈正道和莫文蔚。
小小的现场互动还是能够体会到主创的心意。
全国限量300份的小礼物,导演问了两个问题:第一,电影里那部出事的公交车,车牌你们还记得么?
第二,按照时间顺序,徐和莫二人当中的第一次催眠是谁实施的?
这实际上确实是两个十分讨巧的问题。
第一个问题,说实在的,没想到现场真的有那么几位不知是事先做足功课还是记忆力真心超250的,竟然一口爆出了风8开头的车牌号。
第二个问题,才是剧情细节的关键。
故事的主体发生在一个看似平常的傍晚。
—————————————我是休息分割线———————————徐瑞林(徐峥 饰)正打算结束一天的诊疗时,发现当日还有一位患者任小妍(莫文蔚 饰)在等候着他。
阴阳眼是缠绕着任小妍的魔咒,她所说的故事似是而非,但并不能说服自负的心理医生。
诊疗的过程中,破绽、线索、幕后黑手在记忆深处被挖掘重组。
自以为在催眠时,却陷入更深层的循环中。
徐瑞林倒下的那一刻,观众才恍然大悟——谁才是真正的“病人”。
这是个讲述救赎的故事。
一生有很多遗憾和后悔,看似微不足道的一片记忆,可能会沉淀成心头利刃上面压下来的大石块。
徐瑞林是完美主义者,是一个正常的人。
在面对突如其来灾难时慌乱了,求生了,放弃了。
他无法原谅自己的那种背叛,是对爱人和挚友无法同生共死奋力一搏的遗憾。
从沉下去的汽车里游出的那刻,他看见明明还有一线生机的爱人手指微动,却还是毅然地游了出来。
良心、爱心、信心这些准则让他从自责到自残。
"不能被原谅”,就是压在徐瑞林心中的那条诅咒。
原谅,就心理而言是一种对现实的认可,是将拧巴是事情理顺。
当现实在记忆中还原,人才能活在一个顺理成章的环境里。
这里的“现实”是被大众认可的现实,不针对“你永远活在我的心里”这种现实。
不能接受现实的情况,是人对潜意识的否定。
记忆能够被篡改,意识会发生扭曲。
当这些在哪里出现错误的时候,终一瞬,你会突然发觉“整个人都不好了”。
因此,当徐瑞林认识到自己的爱人挚友再也回不来了,他是真的爱他们,他们“会”原谅自己的时候。
他寻求救赎的本能,让自己选择了相信这一切。
纠结爱人和挚友是否会真的原谅徐瑞林的失误?
我们无从问起,真相也永远没有真相。
这种原谅,并不是徐瑞林寻找到他人的谅解。
而是他最终,自己愿意相信自己是可以被救赎的。
看到这一点曙光,才有了本文开头的第二个答案。
在徐、任之间,究竟是谁最开始实施催眠。
答案是他们的老师。
徐瑞林的失误,不仅失去了自己最爱的人,也使任小妍的未婚夫在这场事故中丧生。
求得任小妍的原谅,让任对其进行治疗是成功关键的地方。
为了在催眠中不被发现,任小妍在最开始就已经被他们的老师实施过一次催眠,一旦触发到可能泄露此次治疗的节点,她就会清醒过来。
鬼片在此划上句号走向科学人性的康庄大道。
任小妍最后说了这句:没有人能原谅你,只有你自己才能原谅自己。
确实,你犯了错,别人不原谅你是本分。
人之所以为人,是在心底给自己保留了一线生机。
唯一能原谅你自己的人,只有你自己。
放弃最后的救赎,就是无尽的深渊。
今天听了《观影风向标》,里面一个主持人,应该是媒体人透漏,万达就是片方,以及陈正道导演其实是有另一个版本的,具体就是胡静和王耀庆也就是剧中徐铮和莫文蔚的男友女友,有奸情,然后被徐铮以及莫文蔚撞破,因为这两人是心理专家,于是这两人就设局害死了奸夫淫妇,但是徐铮因为心魔挣扎已经要崩溃,莫文蔚就将计就计听从吕中演的老师的安排,一个为了帮助徐铮解脱,另一个如果徐铮守不住秘密,就伺机灭口。
但这个有点复杂,而且徐铮作为监制也和导演沟通,认为他还年轻,以后还有机会,如果这个梗放进去了,稍有不慎就是给自己挖坑。
但就现在这个版本来讲,已经不错了,对于一些对国产恐怖片已经失望多年的大陆观众来讲已经是惊喜了。
曾几何起,国产小成本商业片往往意味着漏洞百出的剧情、毫无名气的卡司和不忍直视的画面,几乎成了烂片的代表。
然而此片打破了这一固有印象,确实是近年来少有的良心电影。
此片有三个优点,值得对国产电影还抱有一线希望的观众去掏钱支持一下,简要叙述如下。
1、在剧情合理的前提下开始尝试更复杂精巧的叙事结构。
所谓“烧脑”、“解谜”其实名不副实,此片对智商其实并无太高要求,正常观众完全可以理解剧情。
而事实上,故事本身不过是一个相互催眠且结局反转的故事,观影进行到一半的时候观众应该能猜到一个大概,这也不是我想夸赞的。
我真正想夸赞的是,本片虽然是一个并不复杂的故事,但讲述故事的过程却一波三折,颇有听马三立老师相声的感觉,整个影片对叙事节奏的把握、惊悚气氛的渲染和悬疑的层层递进都做到了以往国产电影不曾做到的地步。
虽然前半段莫文蔚入场的节奏稍显拖沓,但中段和结尾把握的相当好,张弛有度。
我本人偏爱那种在方寸之间腾挪辗转,极尽变化之能事,能充分体现编剧和导演匠心独运的类型片,本片虽不中,亦不远。
在主线剧情上,徐峥和莫文蔚其实一直没有走出那个房间,在这样一个密闭狭小的空间内完成了这样一部带有反转、悬疑和惊悚的影片是难能可贵的。
更可贵的是,这一切都是建立在剧情合情合理的基础上的。
本片逻辑缜密,无明显破绽和硬伤,充分体现了编剧正常的智商水准和对观众智商水准的尊重。
这在脑残遍地,奇葩众多的国产电影市场,简直就是夜空里闪亮的星星。
2、引入了新鲜的题材,证明我们在电影院还能够看到除了情情爱爱和家仇国恨以外的东西。
国产电影市场的一大特点就是爱抄,一旦一部电影火了,立马100个同类型电影跟风上马,其中99%还模仿的很拙劣。
于是乎我们在当下的电影市场就只能被迫而又无奈的去遇见各种西雅图,去致你我他妈的青春。
本片正片开始前大概有七八部其他电影的预告片,我记得有一部是枪战、一部是喜剧、一部是主旋律,一部是爱情,还有一部没有鬼的鬼片。
为免被查水表,我就不黑它们了。
但是,假如一个像我这样的观众,已经看过500+的上述题材的电影,已经审美疲劳的状况下,我还能看什么?
就像你已经吃腻了热干面豆皮油条包子,还能不能对老板说来碗豆腐脑呢?
这部影片很好的回答了这个问题。
催眠虽然是一个广为人知的概念,但在国产电影里作为一种核心主打元素想必不多,本人看片不多,不敢说国产电影首次,但就我个人观影经历而言是第一次。
本片的主题其实是一个很平常的主题:关于救赎与原谅。
然而包裹在【催眠】这样一个新的外衣下,反而让人耳目一新。
如今的电影,桥段被用烂,颠覆性的创新很难,于是新瓶装旧酒也不失为一种微创新。
至少,这种尝试给当下的电影市场带来了一种新的可能性,原来悬疑剧可以有这样的题材,原来惊悚剧可以这样拍。
很早之前我吐槽过这样一句话:想看一部不脑残不做作接地气的国产商业电影很难,而想看一部不脑残不做作接地气且没有床戏的国产商业电影更难。
现在这部电影让我看到了希望。
我预测后面立马会有10部以上的跟风之作,不妨拭目以待。
3、画面和特效开始为剧情服务,不再喧宾夺主,最重要的是——不靠3D骗钱。
广大国产电影的观众想必深受3D之苦:坑爹的画面,除了字幕3D,其他都不3D;昏暗的光线,带上眼镜,眼前的世界陡然一暗;高昂的票价,本片3D,团购的请多加10元。
更别提近视眼镜外还套一个眼镜的痛苦了。
这些都是拜无良的国产电影所赐。
我本人一直坚持认为,除了A片,80%的电影根本不需要搞成3D。
本片就很良心的抛弃了这种恶劣的作风,只有2D版本,真是喜闻乐见。
此外,国产电影的画面和特效大于剧情是常态,台词也多不是人话。
比如拿奖宗师。
(你拿奖再多又有何用,我就是想黑你一下。
o(╯□╰)o)虽然看上去很美很牛逼,但电影最核心的故事却是支离破碎的。
这其实是一个不好的习惯,久而久之,就会造成形式大于内容的结果,就好比魏晋名流整天酗酒嗑药瘦成皮包骨头还要佩剑一样,那画面太美我简直不敢看;又好比司马相如的《子虚赋》,极尽华丽夸张之能事不过是吹了一个好大的牛。
当然,国产电影没有这么极端,但却有这样的趋势。
当年韩文公发起古文运动,主张破骈为散,文以载道。
我觉得在电影圈,也有必要来这样一场古文运动。
以上三点,在一部国产电影中同时出现,实在难能可贵,理应支持一下。
而本片两大主演:徐峥和莫文蔚。
徐峥一直是我最喜爱的大陆中生代男演员,没有之一。
虽然固有的喜剧印象会让观众偶尔出戏(我看的那场观众们确实笑场了),但徐峥的形象和演技驾驭此类影片确实游刃有余。
我只想建议说:不要拍泰囧这种无瑕疵却平庸的电影了,多尝试这样有新意的片子吧。
而莫文蔚简直帅到爆,抽烟的姿势完全秒杀我这种屌丝。
好吧,再说下去就成脑残粉了。
说点实际的:横向对比同档期影片,《超凡蜘蛛侠2》——抱歉,我不喜欢熊孩子,哪怕他有超能力。
更何况还是2。
《同桌的你》——当青春还在我身边,你就逼我开始怀念?
《冰封:重生之门》——天呐,这是一坨什么东西?
《里约大冒险》——虽然评分很高,但如果不是带着熊孩子还是不要去看动!
画!
片!
了吧。
《超验骇客》——你确定要带着你们家的文科生妹子去看这个?
so,你看看,你还有什么选择呢?
选择这部有诚意,有良心,尊重观众智商的电影吧。
著名的心理治疗师徐瑞宁(徐峥 饰)擅长催眠治疗,深得业界的赞扬。
但是心高气傲的他却遭遇了职业生涯中最棘手的案件,那就是恩师方教授(吕中 饰)推荐给他的女病人任小妍(莫文蔚 饰)。
一天晚上,女助手Amy(杨凯迪 饰)引见来了任小妍,但是这个女病人似乎一直都不太配合,对待医生态度强硬,而且坚信自己能有超自然的能力,瑞宁觉得她没有说出真相,于是开始了催眠疗法。
意想不到的是任小妍反而掌控了局面,而真相居然与瑞宁的妻子(胡静 饰)以及好友洛雨凇(王耀庆 饰)有关,任小妍的身份真正是什么?
瑞宁似乎掉进了一个设计好的陷阱里
今天电影催眠大师上映了,凑了个热闹,第一时间看到这部电影的公映,以国产电影的水准,应该算得上一部‘好电影’了,悬疑+惊悚,不仔细推敲的话,应该是勉强达到了观众的期待值。
同时,电影里运用了大量的催眠理论和催眠技术,并且做了艺术的夸张,相信一定让很多观众迷惑,怀疑,不解,让人感觉玄之又玄,虚之又虚。
本文,笔者就根据所学的有限的催眠知识,免费给这部电影做一次答疑解惑,也尽自己的一份力解除电影对于催眠术的误导。
解释过程尽量做到不剧透吧,免得被喷!
首先科普一下催眠的几个深度,最广泛接受的划分方法是将催眠程度分为六个等级: 第一级催眠深度:小肌群受到暗示被操控,如暗示被催眠对象眼皮睁不开或嘴唇张不开,被催眠者受到暗示无法睁开,被催眠者不感觉被催眠,觉得完全清醒,这阶段已经可以做到减肥、戒烟等心理治疗了。
第二级催眠深度:大的肌群受到暗示,如手臂无法抬起或无法落下。
此时被催眠者更加放松,也更加专注与催眠师的指令。
第三级催眠深度:可以完全控制所有的肌肉系统,产生数字阻滞。
如无法从椅子上站起来,无法走路,无法说出某个数字,但并不是忘了那个数字,临床催眠师的大部分工作,一般在这前三个等级之内。
第四级催眠深度:开始有失忆现象,被催眠者可以遗忘掉自己的名字,地址,某个数字,并可以产生痛觉阻断,可以做一些手术,拔牙、开刀等。
第五级催眠深度:开始产生梦游状态,产生正性幻觉,可以看到不存在的东西(是真的看到,而不是想象出来的)。
第六级催眠深度:更新的梦游状态,可以产生负性幻觉,看不见,听不见,确实存在的事物或声音,如暗示被催眠者看不见别人的身体,只能看到头部,那么他就只能看到一个的头。
在影片《催眠大师》中到底达到那个深度,也有人在争议,有人说三级,有人说四级;我认为,至少达到了第五级催眠深度,甚至是第六级,因为被催眠者已经完全不认识自己很熟悉的人(具体情节电影中会交待,此处不详细说的话要剧透),用自己的幻觉代替了现实,这已经完全超出了想像的范畴了。
但大多情节中出现的现象达到前三个等级就可以完成,如回忆起以前自己想不起来的事情,跟想象中的人进行对话交流(这在催眠治疗中十分常用,实质是跟自己的潜意识在交流)等,另外,演员在在催眠状态下的表现也符合催眠的状态,如,莫文蔚在催眠状态下产生的眼皮跳动,快速动眼活动,肢体放松,泪水增加,眼白部分变红等等,说明剧组确实注意到了催眠状态下的细节,大家在观看的时候可以留意一下。
最意思是影片中使用的各种催眠技术,种类繁多,甚至可以作为了解催眠技术的一个入门教学了。
先说直接催眠法的技术,首先是眼睛凝视法,影片中使用的道具是怀表,用它的好处是让被催眠者不仅可以凝视重复的摆动,还可以听到单调重复的滴答声, 从而快速导入催眠。
影片中的用的凝视法并不限于盯着看怀表,还包括催眠师的眼睛,烟头,笔尘(沈医生在试图催眠徐瑞宁时所用到的)等等,让观众感觉处处有催眠,防不胜防。
其次是联想法导入催眠的运用,通过让被催眠对象在头脑中产生想象的画面,进而引导他进入更深的催眠状态,这个想像的画面,既可以是对象凭空创造的一个形象或场景,也可以是过去记忆中的的一个场景,这种方法在影片中使用的次数也非常多,如果有兴趣,大家在观影过程中也可以注意一下。
再次是反复加深技术,这种技术的做法就是不断引发被催眠对象唤醒,再不断地导入催眠,从而让对象进入更深的催眠状态,影片中徐峥和莫文蔚不断的互相催眠,又不断的唤醒,再不断的进入催眠……实质上确实使用了这种反复加深技术,不知道是剧情的需要,还是编剧越催眠技术的特意安排。
这也是我很喜欢用的一个技术,效果很好,在催眠中,把对象唤醒调整下身体的姿势,反馈一下感受,接着再导入催眠,可以避免被催眠对象长时间保持一个姿势造成的肌肉疲劳。
然后再说一下间接催眠,这是影片中让观众感觉比较玄乎的地方,在影片中叫做清醒催眠,也有人叫做隐性催眠;就是让人在清醒状态下,通过交流谈话或者环境暗示,让对象在不知不觉中进入催眠状态。
整个影片框架也是在这种理论的基础上搭建的,为了让观众了解这种催眠技术,影片还特意让主人公对这种理论做了一个讲解,给剧情的勾画做了一个铺垫。
如,影片中多次用到了环境的暗示,通过水,声音、光线等,或某一个词语(如影片中用到的“船长”),让对象不知不觉中产生联想和回忆,从而再进一步导入催眠。
另外,影片中有这样的一个比较的高级催眠技术是:混乱技术。
该技术的原理是,通过一些异乎寻常的语言,动作,表情等,让被催眠对象短时间内接受大量的信息,造成信息过载,引发神经失衡,触发战斗或逃跑反应(Fight-or-flight response),绕过对象的意识评判区,从而导入催眠。
仔细分析一下,影片中一直在使用这种技术,如,影片中心理咨询室故意布置得非常怪异,无形中给予被催眠对象一些混乱;催眠师故意把怀表掉在地上,也是一种混乱;来访者任小妍怪异的心理行为本身就是一种混乱,突然去拨弄钟表指针,突然把水泼出来等都是一种混乱技术的应用,以及从其他咨询师传来的大量信息,也加强了这种混乱,所以,对象没有理由不进入催眠状态了。
当然,能把这种隐性催眠技术运用的如此娴熟,绝非等闲之辈所能及,我想,即使催眠大师艾瑞克森还在世的话,也未必能做到。
现在问题来了,现实中,到底有没有可能做到影片中那样的催眠?
我的答案是,有可能。
但前期必须做大量的铺垫工作,我不可能在一次咨询过程中做到这样的效果。
说到这里,不得不提及另外一种心理技术技术,这就是“心锚”的建立。
所谓“心锚”,就是人的内心某一心理状态或行与另外某一动作或表情之间的锚定,它的基础是条件反射。
比如开车时看到红灯就不自觉的踩刹车,这就是一种“心锚”。
影片中,被催眠对象,一看到有节律的“一,二,三”运动形式就会被催眠,如听到数数123,看烟头有节律的3次一熄一灭,三次晃动水杯,拨动三下钟表针等都能迅速地导入催眠状态,要实现这种简单的瞬间催眠,一般就需要“心锚”的建立,而建立这样的“心锚” 一般还得在催眠状态下,所以这样的“心锚”又称为“催眠后暗示”。
看完影片后,观众还可能有一个担忧,担心自己会不会像影片中那样,某一天被不知不觉的被催眠、被控制,从而说出自己不愿说出的事情,作出自己不愿做的事。
其实,大可不必担心,首先,能做到这样快速隐性催眠的催眠师少之又少,凤毛麟角,即使有,也早忙着去某个商业机构都赚大钱去了,恐怕也没有时间闲的蛋疼催眠你玩吧;其次,人在催眠状态下,潜意识的自我保护能力是非常强的,一旦有人要求你做违背个人意愿的事情,很快就能从催眠状态下次苏醒过来。
调查显示,很多普通大众对催眠有很深的误解,认为催眠可以控制人或者让人失去意识进入昏睡状态。
因为催眠术早期多用于巫术和宗教等,让它蒙上了一层迷信和神秘的色彩,影片的播出,也可能让许多人加深了这种误解,所以普及和了解一下催眠知识,还是非常有必要的。
其实,任何一种催眠状态在平常生活中都出现过,如在睡觉即将清醒或快睡着的时候,突然身体无法动弹,出现‘鬼压床’的现象,就是一种催眠状态;人在某个极度的悲伤或恐惧情绪状态下,眼前突然浮现某个人,就是一种正性幻觉;又如某小美女穿着超短裙去玩,回到家发现青一块,紫一块,什么时候碰的都不知道,这就是一种催眠麻醉状态;有时候时候拿着钥匙找钥匙,拿着电话找手机,或某个东西明明就在桌子上就是找不到,看不见,这就是催眠状态下的一种负性幻觉;所以说催眠一点儿也不神奇。
最后再回答一个问题,催眠术可不可能被用于犯罪?
答案是可能的!
任何一种技术都是一把双刃剑,历史上也确实出现过催眠犯罪的案例,如着名的“海德堡事件”,所以不要轻易找不熟悉的催眠师进行催眠,进行催眠之前最好对催眠师进行一个调查了解,既有利于对催眠师产生信任更好地进入催眠状态,也是一种自我保护。
写这篇文章的过程中,我被催眠了,不知不觉中时间都这么晚了,哈哈哈!
有些东西可能说的还不是太清楚,大家有什么问题可以在下面留言,也可以加我QQ:315678525。
(吕艳朋,2014年4月29日,于济南宝华苑。
)
在我的电影分类里,惊悚片和国产惊悚片绝对是两个截然不同的概念。
后者骨骼惊奇自成一派。
由于宇宙第一无敌的广电总局要求中国内地影片中不能出现鬼的元素,所以国内惊悚片到最后大都是一副坑爹的阴谋论嘴脸。
虚张声势的音效,僵硬的呼喊,性感女主角若隐若现的裸露镜头,加上最后审判者与忏悔者并存的嘴脸,构成了国产惊悚片的全部特征。
当然了,两者的刺激部位也完全不同,惊悚片让人胆寒,国产惊悚片令人反胃。
所以当我在看到《催眠大师》的时候并不对这部片子报什么期待,甚至在看到“零差评”的评价的时候,一度认为是浩大的水军刷分。
事实证明,《催眠大师》确实是一部不可多得的好电影,至少在国内惊悚片领域,一扫之前烂片给观众留下的坏印象,可以说是国产惊悚片的新标杆了。
影片是一个不断解密的过程,环环相扣逻辑严密,几层梦境的设置都有理有据,留下的线索之后全部都得到了解释,既没有挖坑也没有随意搪塞,这在国产惊悚片中已经属于大不易了。
片子的音效做的很用心,在影片一开头,恐怖的音效渲染的很到位,着实令人捏了一把汗。
弹珠的声音尤其逼真,闭上眼睛都可以听出珠子的方位,滴答的滚动声和漆黑的夜色配合,加上乍现的人头,嘶……推荐有条件的话一定要去升级了杜比音效的影院观看。
徐峥和莫文蔚的表演基本属于爆棚发挥。
大部分的场景都是在一个办公室之内完成,虽然有梦境辅佐,两个人在这样一个局促的空间里互相斗智依旧是非常考验功力的。
虽然这个设置不能与《十二怒汉》相比,但一定值得给两位演员点赞!
很多人将《催眠大师》与《禁闭岛》和《盗梦》等影片放在一起进行比较,他们自然不在一个量级上。
虽然在情节上《催》与他们有不少的相似之处,但你如果经历了《孤岛惊魂》《荒村公寓》《不可靠岸》等片子的轰炸,相信你就会对《催眠大师》宽容很多了。
可以说它开创了一个新的戴着镣铐跳舞的方式,没有审判与忏悔反而充满了温情与关怀。
在这部影片之后,我们终于可以摆上桌面,来聊聊国产惊悚片了。
当然,在这一档期的压力下,《催眠大师》的票房或许不见得能有想象中的漂亮,但这也未必不是一件好事。
在种子发芽的时候是不能多浇水的,哪怕这水是善意的甘霖。
《催眠大师》正如其他影评说了,有着另一个真正的剧本设计,而上映的这一版,因为诸多原因修改之后才是这样的,原设计是,这是一起高智商的谋杀案,犯罪人是徐瑞宁与任小妍(顾洁),杀因是徐瑞宁的女友与任小妍的男友偷情被两个人发现,所以两个人就策划了这么一起谋杀案,并且做得滴水不漏,逃脱了责任。
在看了《催眠大师》之后,总觉得事实真的就是上映的那么简单温馨吗?
瑞宁的女友爱他一辈子,任小妍的男友永远承诺不离开她,从原版本上的角度再看,会发现,虽然上映版本已经朝着另一个方向发展,但是还是很隐晦的说出了谋杀案的起因与结果。
一、人物身份的设定有人说,只是偷情劈腿,所以就要杀了那两个人,有那么严重吗?
如果按着平时的情况而言,或许并没有那么严重,最起码不到一定置之死地的程度,但是大家要注意一下,那就是两位主角的身世设定。
一个是任小妍,在她被瑞宁催眠的时候,是围绕着她的身世进行的,从而揭露了任小妍身世一直隐藏的秘密,她曾经被抛弃了两次,而她一直不愿意承认曾经被抛弃的事实,总在给自己心理暗示,而混淆了此前的记忆。
也就是说,抛弃——这是任小妍心理最隐蔽的不可触及点。
也是任小妍最不愿意正视的事实,被抛弃,被亲人抛弃,并且被抛弃了两次。
所以在她心理对男友的要求是,不能够离开,不能再被抛弃,这是她对男友最基本的期盼,而当她发现自己受到了背叛,很可能就要被再一次抛弃,她就会受不了,并且她宁愿男友死了,也不要自己被抛弃。
这就是任小妍杀意的起始点。
那么瑞宁呢?
从电影来看,心理学高材生,自傲到自大,没有一次失败,也不允许自己的一次失败,就是这么一个苛刻要完美不允许一丝纰漏的人,要是发现自己感情的失败,而且还是女友对自己的背叛,自己被戴了绿帽子,骄傲的心理也会承受不了,所以,他宁愿女友死了,也不允许她的背叛,不允许自己感情的失败,一个极端的完美主义的他,可以接受毁灭,但不可以看到失败。
这就是人物设定上的意义,他们的身世思想,都源于此。
二、任小妍被催眠时的谜底当任小妍被瑞宁催眠时,场景有着几个很有意思的细节。
一个是门。
瑞宁叫任小妍打开门,但是她很惶恐。
因为门后面有着任小妍一直不愿意面对的真相,她甚至深陷其中不能解脱,当瑞宁追问时,任小妍突然清醒反催眠了瑞宁。
那么门后隐藏的真相是什么?
那就是任小妍一直逃避的真相,她现实生活里最不愿意面对的,第三次被抛弃。
门后,就是曾经被任小妍看到的,自己的男友与瑞宁的女友偷情的画面。
就是门后的这个残酷事实,让任小妍和瑞宁设计了一个残忍的杀局。
第二个就是任小妍男友的责问。
男友问任小妍,究竟为什么要杀我?
任小妍很害怕,不是我!
那是谁??
就在任小妍就要说出真相的时候,被阻止了。
任小妍要说出的是她的同谋,真正的执行者,徐瑞宁。
但是当时并没有说出来。
从任小妍的潜意识就可以看得到,男友根本不像是任小妍对瑞宁安慰的那样,原谅他,相反的,男友对自己死亡原因是耿耿于怀不得解脱的。
第三个,是弹珠与公车。
这两个事例是任小妍编造的,为的是让徐瑞宁放下防御心,而这两件事真的是任小妍随随便便胡扯的吗?
不是,弹珠和公车都是任小妍潜意识里印象极其深刻的,这两件事物所造成的影响都会使她的人生发生重要的转折点。
弹珠是她被抛弃时握在手心里的。
那么公车呢?
有人说,那个小女孩和任小妍穿的都是红裙子,所以公车上的那个女孩其实是任小妍,但是公车案件是她编造的,那么,公车真正的隐意是什么?
那就是肇事司机造成的车祸。
公车的隐喻其实是指改变她人生的那一起男友的车祸。
这件车祸其实是她和徐瑞宁策划并且参与的,所以她印象极其深刻,所以在电影里用一种含蓄的方式来进行暗示。
三、谁对自己进行了自我催眠?
答案是,徐瑞宁。
电影里,说过徐瑞宁对自己进行了自我催眠,让大家和他自己都以为好了。
但是,这只是他第一次的自我催眠么?
答案是,否定。
真相是徐瑞宁对自己之前就对自己进行了自我催眠。
因为他承受不了自己内心的罪责愧疚。
在葬礼上,他下跪,禁不住心底的愧疚责罚。
而任小妍最后从他面前走过,怒视他,沉默不语。
任小妍对徐瑞宁眼神的痛恨真是因为徐瑞宁车祸害死了自己的男友吗?
不是的。
她只是对徐瑞宁这个软弱同谋者的鄙视。
如果她舍不得她男友,那么她根本就不会协同徐瑞宁害死那两人。
而在电影催眠里,她是很清楚男友是怎么死的,她也记得自己与徐瑞宁所做的一切。
所以,任小妍对自己并没有进行自我催眠,洗去记忆。
这样做的只有徐瑞宁一个,但是徐瑞宁的自我催眠封印记忆太成功了。
所以适得其反了。
他忘记了自己原本就是加害者,所以他也忘记了女友对自己的背叛,他只记得自己深爱着女友,只记得两个人原本很相爱,所以他自责到无以复加,甚至产生了自虐倾向。
所以任小妍之所以接受为徐瑞宁催眠的原因也可以理解了。
第一是她为了让徐瑞宁解脱。
因为现在的徐瑞宁已经不记得那一起谋杀案的真相了,所以任小妍干脆让他放下内心的愧疚,使他完全解脱。
第二是,如果这一次催眠不成功反而让徐瑞宁回想起曾经暴露了真相,那么任小妍就解决了他。
催眠其实有着风险的,并不是一种完全无风险无副作用的治疗,因为在潜入了解患者精神的过程中,稍有不慎就会对被催眠者产生难以估计的影响,而如果是坏的影响,那么就可以轻易摧毁被催眠者的心理精神。
因为同谋关系里,徐瑞宁处于背叛示弱的地位。
任小妍最后对徐瑞宁说,其实你不需要别人对你的原谅,只需要自己原谅自己。
这话其实也是任小妍对自己说的,她表明的是她自己的态度。
在这场预谋的车祸里,她一直不觉得自己有错,所以她根本不需要别人的原谅,她自己早就原谅了她自己。
四、电影里的两首歌曲大家都知道,电影里的所有歌曲音乐都不会是随意挑一首,而是符合电影情节,人物内心的音乐,强化画面要表达的情感。
那么大家看看插曲《You must love me》。
We had it all.U believed in me.I believed in U.Certainties disappear.——曾经的信任已经毁灭消失。
这说明其乐融融的场景下不是温情而是背叛,任小妍对男友吟唱的并不是诉说爱恋的歌曲,而是对男友最后的挽歌,要保持我们的从前,只要给我一个机会,我就能让我们回到从前,没有欺骗,没有抛弃,你还是像从前那样的爱着我,我爱着你。
在最後,任小妍拥抱她男友的眼神很复杂,这是很明显的。
而这时徐瑞宁问了他的女友,你会爱我多久?
注意!!
当时的女友并没有回答!
如果当时的女友回答了徐瑞宁一辈子,那么根本就不需要任小妍告诉徐瑞宁!
所以说当时的场景是,徐瑞宁问了他女友,但是女友没有回答。
为什么不回答?
因为她已经不爱徐瑞宁了,她已经移情别恋了,所以才没有回答。
但是自我催眠以后的徐瑞宁不记得了,所以他才纠结女友最后的答案。
如果说插曲不能表达直接,那么再看看为电影创作的,完全符合电影的片尾曲《半醒》。
里面的歌词说得太清楚不过了:“真相太苦只能半醒温柔 窜改残酷记忆 截取相 拥的笑意别的都封印 ”——这表示有人的记忆曾经被篡改了谁的?
徐瑞宁。
一般的催眠治疗并不是篡改记忆,而是挖掘潜意识的记忆,帮助被催眠者找到答案,而不是篡改封印。
真相太苦,只能改变记忆,那就是残酷的谋杀,受不了心理谴责而封印了自己的记忆。
所以他只记得曾经两个人的相爱,而不是背叛。
因果定律让人知道,徐瑞宁绝对不会无缘无故封印自己的记忆,因为曾经的真相太残忍,他受不了心理的折磨与压力而改变封印记忆。
泰国电影《鬼影》和伊藤润二的恐怖漫画《至死不渝的爱》里,无论是见到鬼还是受到鬼的折磨,都不是无缘无故的,你是犯下了罪责才会遭受惩罚。
哪怕是《Triangle》里,很多人探究三个阶段的Jess与空间轮回,但是很少会去问,为什么?
为什么Jess会遭受地狱折磨而不得轮回?
答案是,Jess杀了她亲生儿子,所以才会落入地狱遭受反复折磨(这个有豆友影评分析得很清楚了)。
上面说的都是,因果定律,所以《催眠大师》也不例外。
背叛抛弃引起的杀意,谋杀之后的折磨。
两个人都在心理有着不能解脱的点。
徐瑞宁的愧疚自责与任小妍坚持的不能被抛弃。
徐瑞宁很愧疚觉得自己没有尽力所以让那两个人都死了,的确是。
电影里,女友的手还是动着的,但徐瑞宁没有救她而是自己逃了。
这是篡改后的记忆,那么真实的是什么?
真实的可能是,徐瑞宁看着女友没有死,但是自己故意逃了,眼睁睁看着那两个人沉溺在水底,因为这本来就是一场谋杀。
没有所谓的救或不救与没尽力。
五、电影里的大BOSS究竟是谁?
换句话问,究竟谁是第三个催眠师?
电影里,只有任小妍与徐瑞宁相互催眠推进剧情,那么有没有第三个催眠师?
控制全局的究竟是谁?
是他们两个人的老师。
因为老师对任小妍进行了清醒催眠,所以才能在每一次任小妍快要说出真相时阻止她。
因为他们老师知道,那个真相根本不能被说出来。
老师已经知道了他们两个人曾经的残酷真相,但是她知道真相却要掩盖真相。
这就是最大的争议点。
老师对任小妍进行了清醒催眠,再让那两个人互相催眠得以解脱。
那么谋杀案里,对谁才是真正残酷?
电影里所有的温情忠诚欢乐与承诺都是幻象,正如徐瑞宁说的,真相有两个,一个是残酷的真相,另一个是你认为的真相,你要选择哪一个?
里面有的是现实里的残酷,背叛谎言抛弃劈腿偷情没有什么承诺一辈子没什么原谅。
《催眠大师》本来要说的是一个暗黑的现实的故事,而不是温情的救赎。
什么,你不相信?
你觉得这是一部至死不渝的爱情电影?
那么恭喜你,你已经被电影催眠了。
一、二、三、结束!
感谢朋友的力荐,今天翘了舞蹈课和她们一起去亚洲电影节看了催眠大师,这个真的是国内最近拍的最好的电影之一了。
徐铮确实有才,当时看泰冏觉得徐铮的成功是偶然,那这个电影可以证明徐铮确实有才。
这是一个发生在一个傲慢的催眠心理医生徐瑞宁和一个神秘的自称可以看见鬼的病人任小妍之间的故事。
为了治疗小妍,徐发现自己插入到小妍的梦中,小妍是真的可以看到鬼魂还是她只是在愚弄自己?
什么徐医生会这么紧张,为什么他这么怕水池中溢出的水?
究竟是谁在治疗谁?
整个故事情节非常紧凑,跌宕起伏,看得时候脑子一刻都不敢放松,最后的结局大出所料,但是给人以欣慰。
好久都没有看到这么过瘾的电影了。
电影的故事情节编的很巧妙,总是出人意外,画面构图也很讲究,故事虽然在封闭的空间里发展,但是室内沉稳的装饰和高挑的屋顶都给人以高雅神秘的感觉,对故事的神秘感很有帮助。
梦中的室外场景拍的非常的优美,赏心悦目。
男女主演的演技相当的好。
徐铮演技好早就领教了,第一次发现莫文蔚的演技也真好!
非常值得一看。
可惜没有机会在电影院再看一遍了。
看电影本质上就是接受催眠。
电影让观众短时间忘却这是被灌输的文本,相信银幕上的一切真实存在,与故事中角色同喜同悲。
悬疑电影更注重现实逻辑,为发酵戏剧效应,具有更强的催眠功力。
一部以催眠为题材的悬疑电影,其催眠效果理应无与伦比。
《催眠大师》开头,徐峥当众侃侃而谈一番催眠理论,正好揭示了悬疑电影的某些真相:悬疑片若拍得高超,就等于“清醒催眠”,患者意识不到医生的存在(观众忘了在看电影),心甘情愿被骗,最后治好了(看得超爽),觉得物超所值;拍得逊色一些,就是“朦胧催眠”,你能察觉医生的身份,但不放弃治疗,从心里“配合”他一下,仍能不虚此行;也有拍得一塌糊涂的(不幸的是,国产悬疑片大多是这个档次),压根催眠不了你,只让你想睡觉,或想尿尿,那就属于庸医了。
《催眠大师》当然不是最后一种。
为免遭挨数目庞大的徐峥粉丝围殴,首先我得把话说明白些:很久没有一部不靠武打、特效、笑点和粉脸靓腿美胸的华语电影,能让我看得这么入迷、这么兴奋、这么迫切得想为它写点东西了。
只不过遗憾的是,《催眠大师》也未能进入上述第一个境界。
它为何无法在清醒中催眠观众,原因徐峥也说了,就是患者的防御阀值太高。
为什么高呢,还得从电影本身找答案。
就像许多解谜电影一样,本片开头十分高调,徐峥上一部《摩登年代》扮演魔术师没有过足的故作高深瘾儿,全在这几个段落得到补偿,由此俨然给出挑战意味:这电影,情节非常玄妙,就是要骗到你!
也许限于情节,开头必须营造这么一个氛围,然而从一开始,宣传模式就走“让你猜不到”路线,海报极具奇幻意味,背景又让人联想到多部诺兰电影,预告片也是“心理交战+峰回路转+神神叨叨”。
如今传媒发达,能进影院看片的,或多或少从各个渠道了解过电影,如此一来把阀值推得更高:倒要看看你如何骗到我!
情节本身也有自我拆台,徐峥的种种“不对劲”,每次出现都堂而皇之,且不给解释,让人越来越确信此人的背景并不清白,因此削弱了结局逆转的力度。
可能有观众不满,说你行你上啊,对不起,笔者自认确实编不出这个剧本,但我可以借一个导演替我“上”。
沙马兰的《第六感》为什么是传世经典,因为在最后一分钟之前,观众都相信这是个心理医生帮助小男孩走出内心阴霾的励志故事,不存在任何超自然元素,最后包袱一抖,四座皆惊,压根没有时间反应,被骗到心悦诚服。
还有一个软肋,就是结尾处闪回解谜的序列太冗长。
悬疑片和任何电影一样,需要适度留白,观众喜欢电影给出2+2,自己得出4的答案,电影只需暗示一下结果是4,就能让观众心满意足,无需把计算公式都写出来。
那段闪回中,有好些细节,完全可以留给观众自己脑补出来,晚上躺在床上,突然灵光一现,原来莫文蔚是如此这般……应当会比和盘托出更具回味。
也许你又有异议,说观众只想轻松娱乐,不想费脑子,但《盗梦空间》和《少年派》等在网上引起的疯狂解读,证明观众还是很愿意为电影杀死脑细胞的。
国产高智商电影要想媲美好莱坞的精品,其中很有必要的一环,就是引发全民话题性。
要引发话题性,就不能把故事说得太满。
和本片框架最相似的是《非常嫌疑犯》,也是由通篇的盘问和闪回撑起,结尾有个身份大逆转,其隐藏线索多过本片,但闪回只用了不到一分钟,观众丝毫不会觉得哪里交代不清楚。
诚然,《催眠大师》的“催眠”功夫,也并非毫无意外。
大谜团揭晓后,观众的防御心理已松懈,又突然抖出另一个小一号的彩蛋,也许会让很多人防不胜防。
这一段不好剧透,我认为唯有它具备了“清醒催眠”的成色。
其实我还有个想法,也许主创编故事的能力远超于此,但吃不透一个分寸。
电影中徐峥说,他“会有分寸”,结果最大失分寸的就是他,有点像主创自诉无奈。
既要让普罗大众人人看懂(别笑,我在影院里,真听到邻座一直抱怨看不懂),又要不失高智商电影的格调和复杂度,对于在此门类处于摸索阶段、只有外国片可以借鉴的中国电影人,把握其中的度绝非一朝一夕。
与分寸失衡相称的,是徐峥的推理能力时强时弱,他可以转瞬觉察到飞絮和红花大有蹊跷,但听了莫文蔚说话半天,竟然察觉不到她是南方人,还得从其他线索后知后觉,就有点叫人哑然失笑。
如此一来,剧情有点不紧凑,编导有时候跑在观众前面,让我们满腹狐疑,有时候却落在了后面,我们就像看腻了马戏的孩子,催着它快出新花样。
此外,靠谈话绷出一个半小时的戏剧张力,时而也暴露出人为引导的痕迹,双方进入未婚夫这个话题有些生硬,催眠主宾的逆转,有时也较不顺畅。
整体而言,《催眠大师》作为国产悬疑片,已是一流,但尚未达到《第六感》那样千锤百炼、滴水不漏的传世杰作。
之前有朋友看了点映场,不肯剧透,只告诉我非常像我推崇的《禁闭岛》。
看完还真是如此,同样在医患身份上做文章,都是一群人陪主角玩一个角色扮演游戏,令他正视某些封存记忆的残酷真相,同样在中途便不断对此做出暗示。
但具体到主干,又不尽相同,《禁闭岛》是查着查着,必然会查到主角头上,游戏虽更耗人力,过程相对可期;本片局限于一所房子有限人物,人物关系却复杂得多,莫文蔚的角色并非《禁闭岛》中老医生那样的NPC,而是实实在在为此投入感情,做出牺牲,也得到收获。
为了完成治疗,她必须重新揭开惨痛的伤疤,拯救了对方,也借助对方的专业技能,为自己开启了一个新的疗程。
影片最后一个镜头,重获新生的两人并肩靠在灯火朦胧的走廊上,谁是医生,谁是患者,已经分不清,也不必分得清,重要的是,他们都得到了治愈。
(文/方聿南)
其实国产电影每年都有这一种类型片可看的,今年也不例外。
司机一杯酒,亲人两行泪
为数不多的能让人集中注意力的国产片。虽然结尾略弱,但总体节奏把握不错。陈正道向来擅长多种类型,这次将惊悚悬疑融合得很好。四星鼓励。
国产片这样很不错了好吗,为徐铮扣一星...搞半天就是莫文蔚给徐铮治病 with hc 140501
严禁酒驾宣传片。
莫文蔚总是一股作的味道。。。
真正太一般,除了万达精致的音效不错。配乐不错,想给他找点能够赞的地方都很难。导演好像觉得观众肯定看不明白。于是努力让故事浅显易懂。各种我原以为是铺垫的实际都只是流于表面的浮夸,估计是悬疑剧看得在太多,导致影片中旬的时候就猜到了结局。期望太高。可惜
国产悬疑片里做得不错的了,莫文蔚还是那么俏皮,多了些成熟的韵味。
“有时候聪明的谎言,比真相更可信”,悬疑剧情像是2014年的《全民目击》,但又示弱很多,很多反转都能提前猜透,新鲜感打折。只是能如此流畅清晰前后合理的讲一个关于失去和惭愧的故事,在国产电影已属不易。“亲人分两种,一种是天生的,一种是后天通过努力付出得到的,我想成为你的亲人”
看过《禁闭岛》的孩纸再看这个真心觉得太菜,不过作为国内这个类型的电影,本片还是值得嘉奖的。场景布置和后期色调,使整个画面都比较精致,能让观众感受到诚意
相互治疗。携手进步。还挺上进的#
惊喜度还是太差 在中段就能大致猜出真相了
我觉得所有牛逼的悬疑片都不是在最后有个柯南答疑解难的环节,而是编剧想办法在过程中给足铺垫让观众自己发现,这个尺度很难把握,铺垫不够会被吐槽看不懂,太多又觉得弱智,所以像这部电影这样最后给你解答一下的模式是最保险的,也是最烂的,一部被高看了的电影。
很多细节不错。
我是情商太高了么 电影开始没多久就猜到了大部分情节徐峥果然是了不起的商人啊 这种电影成本应该很小吧还是泰囧更有意思
片头不错,欧美悬疑看多结局相当不难猜。片子更大的意义在于可能算是打开了一个国产类型片的大门。导演80后,加油。三星半。
相比徐峥导演的囧系列,更喜欢这部作品吧,算是国内惊悚悬疑类型片里完成度比较高的。前半部铺垫很多,徐峥与莫文蔚的对峙表演挺精彩的,但对结尾的处理还是有些草率,被人笑称是禁止酒驾教育片,再多一层反转更好些
声音!声音!声音!这是当代电影中的通病——电影的声音当然是为了加强影像的效果,但用毫无防备的音效刺激观众的感官永远是最低级的手段。电影中的光源确实很丰富,但是设置杂乱没有章法和层次可言。其次就是对镜头干预太多,过多的移动和特效服务好“催眠”这个母题反而对观影造成了不小的影响。两位
这种神神叨叨的片子,必须差评。故弄玄虚。徐峥被反催眠了。很熟套。可能是莫文蔚一直选剧本选的有问题。我越来越觉得她不适合演电影,唱唱歌就好了。
意想不到的结局,华语少有的佳片。“真正能原谅你的,只有你自己”